以课文《所见》为例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单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案例设计方案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案例设计方案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案为了加强教学规划,优化教学环节,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特设计该作业规划。
做到低起点,小跨步,上台阶。语文具有现实的性质,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切实改变以知识再现、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要针对作业的目的编制作业,既要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拓展性、创造性作业。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
作业设计规划内容:第一,基础知识作业设计。
1生字作业(钢笔字词练习)2课文、经典背诵由小老师检查,背诵记录表打勾第二,单元习作训练(8篇)各班可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顺序、内容微调,但要保证训练到位,指导有针对性。
第三,单元阶段检测针对本组教学重难点,侧重课内外阅读练习。
第四,特色作业优秀习作集"文苑新芽萌动锦绣"(四年级)每组习作训练收集学生优秀习作,编辑打印,教师
在文稿上进行细致点评,集结成册。利用课间时间让每一位学生传阅学习,学习完毕签名,让优秀的习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提质减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写出优秀习作的积极性。
同时将为完成单元习作所收集的文字性资料,如:对蔷薇花、养菜花、桃花等花描写的名家名篇的片段(写春天景色习作);
收集的仿生学发明创造案例(大自然启示习作训练)。由每位学生手抄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单独集结成册,作为习作资料集,全班共享,让有目的的阅读收集服务于习作训练。
实施操作:
1书面作业注重基础,作业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把握作业的难度、数量与完成时间,做到基础扎实训练,不机械重复。
《部首查字法》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部首查字法》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部首查字法》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附件:
提交重难点解决妙招微课
《部首查字法》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这篇文章共3179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特殊单元(六下第3单元)
“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板块说课搞
习作单元第三板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教学,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欢迎,它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去提炼,去运用,去总结。做到方法引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是其人文主题,“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是其阅读要素;而“初步运用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内容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我说课的习作例文既承接前面的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进一步总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又为后面的单元习作作铺垫,而单元习作是对前两个部分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呈现。
从整个小学系列来说:习作单元在三四年级就要求“学习写出人物特点”,学生进行了多次的练笔,而现在五年级的要求是“尝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很明显,要求和标准又提高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结合例文和批注,进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
②能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及侧面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
一年级语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能够简单地描述散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
2.通过阅读散文,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描写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感受大自然。
【教学准备】
教材《所见》、图片或实物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显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景物,引发对
大自然美的认识。
2.介绍本节课的散文《所见》,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的
文章。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
2.教师讲解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句意。
3.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b.文中描写的景物都具有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美丽精彩)
d.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感受?可以举例说明。
三、感知自然(15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按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美好之处进行分组,共同分享。
2.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并互相欣赏和表扬。
四、创作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观察一小段时间内的自然景物,如花园或校园。
2.学生根据所看到的景物,想象和绘画出对应的场景,并写下感想。
3.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和赏析。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重点回顾散文《所见》的内容和描写方式,再次强调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寻找并带来自己心目中的美丽大自然的图片,进行展示和分享。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加深对大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
【教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在创作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用自己的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2课教学评一体教学设计
篦子沟学校学教评一体化课时设计备课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姓名:杜甫朝代:唐评价:“诗圣”
成就: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约1500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三、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
①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重点强调鸳鸯(yuān yānɡ)读音
②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记(如:芦和芽、鸳和鸯),字理识字(燕)。
③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小妙招。
预设:加一加:木+每=梅氵+乏=泛。
预设:换一换:喊——减。
(2)我会写
融(rónɡ) 燕(yàn) 鸳(yuān) 鸯(yānɡ)
书写指导
燕: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中间紧凑,下面四点均匀,第一点向左倾斜,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3.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吧!
借助注释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法借助书中插图
4.这节课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篦子沟学校学教评一体化课时设计备课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篦子沟学校学教评一体化课时设计备课人:吕亚楠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篦子沟学校学教评一体化课时设计备课人:吕亚楠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点,那便是燕子。(细细的痕迹优美恬静)
教师引导: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形象直观,胜似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
预设:“几痕”写出了电线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到就是模模糊糊的几痕线。
4)同学们,看,多美的一幅画啊!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活动单
《1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学习“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背诵古诗。
3.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方案】
活动一:一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1.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你读我查”,纠正同伴读错的字。合作简单理解诗意。3.各小组串烧读,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4.指定各小组同水平的同学试说大意。
1.模仿老师进行有节奏的朗读。
3.分组展示朗读,选出最棒的一组。
活动三:写记生字,熟读成诵。
1.用你的“妙招”快速写记生字,读诗歌。
2.小组同学互学生字,交流“妙招”。
3.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4.教师点评。
【活动反馈】
有节奏的背诵古诗《所见》。
《1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学习“池、惜”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所见》。背诵古诗。
3.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方案】
活动一:一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1.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你读我查”,纠正同伴读错的字。合作简单理解诗意,不懂的划出来。3.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4.大家和老师一起弄懂不会的词义(如泉眼、晴柔)。
活动二:二读古诗,说感受。
1.模仿老师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学会把握节奏。
2.小组互读,分享自己的想法。
3.分组展示朗读,选出最棒的一组。
活动三:我背古诗快又对。
1.各自通过诗意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你说诗意,我背诗句”,同学合作,记得真快。
《所见》语文教案
《所见》语文教案
教案名称:《所见》语文教案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理解《所见》这篇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掌握《所见》这篇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 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与自然景色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享一些与自然景色相关的亲身经历或读过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第二步:导读(10分钟)
1. 教师先帮助学生了解《所见》这篇诗歌的作者杨万里,以及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诗歌《所见》,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想法。
3.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同时解释生字生词和学生可能遇到的理解难点。
第三步: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15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来宣读《所见》这篇诗歌。
2. 小组成员合作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整理出关键信息和观点。
第四步:学生展示和讨论(20分钟)
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
2.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所见》这篇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达成共识。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第五步: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15分钟)
1. 学生个人阅读《所见》这篇诗歌,然后回答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学生根据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品评,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任务一:读美文思画面
(一)活动1:字词闯关赏美景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指出第三学段的要求: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在第三学段既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要重视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因此在识字教学这一情境任务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以他们的生活为背景发布单元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把生字的识与写作为预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背起行装去游玩”的活动安排,采用预习分享和自制路牌方式,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把重难点字词用路牌的形式展示,在全班交流,最终层层闯关,欣赏文中描绘的美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通读课文想画面”的活动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也是为掌握“阅读时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打下基础。通过画一画思维导图,了解课文围绕主题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获取赏景通行证
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要会写22个生字,并积累38个词语。在教学本单元时,让学生进行预习,设计学习任务单,结合单元的基本任务,完成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课文的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是自主识字,做到文中带拼音的字能读,学会文中的22个生字;根据字典的注释,知道“蒙”“糊”“薄”的几种读音及用法。
三是正确、端正、整洁书写文后22个字,38个词语,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到达高效,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就成为每一位老师深思的问题,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实际出发,精心备教案,抓准教材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特长思考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只要教师能把这个作为备课的主心骨,那么,教师就肯定会在备课时,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知识性相联系起来,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深刻思考,就会把课堂教学的设计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同时,还能到达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会用言语的描述,教学挂图,板书设计等教学方法来讲解教学的重难点,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根本无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之有机的整合,才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比方:教师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对于北方的孩子就不简单想象“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翠绿的大圆盘。〞的景象,只要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挨挨挤挤的荷叶〞学生就会轻松地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还能从视频中感受到荷叶的生机勃勃,长得很茂盛。还有“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对于“冒〞的理解也同样只需要播放“白荷花冒出来的画面〞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冒〞字,不但把百合花写活了,而且使百合花更漂亮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当然,百合花的三种不同的绽放姿态只要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就会马上说出来。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教学技术,通过形象直观地演示,在突破重点和难点上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
部编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黑白棋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提()吊()()红()赤()忙()乱()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二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阅读、听说、写作等各项技能,全面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生活周围事物的观察、发现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品质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
美感享受;
4.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朗读课文;
2.掌握一些特殊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及简单的诗句;
3.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近义词的辨析;
3.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所见》、图片、课件、课件、复印件等
教学过程:
一、热身(5分钟)
1.随堂热身活动:复习前几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1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让他们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向学生引入新课《所见》,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导入课文主题。
三、阅读课文(1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整体朗读。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15分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废弃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变废为宝的相关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品格,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变废为宝的基本方
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践变废为宝的创意。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教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1课。
2.教学工具:投影仪、课件、黑板、粉笔、废物分类实例、废物实验用
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准备若干废物实例,如废纸、废塑料瓶、废电池等,将它们放在讲台
上展示给学生。
2.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废物还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3.让学生合作讨论,提出各种可行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展示。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
1.利用投影仪或课件,展示出废物分类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向学生普及
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强调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组,检查自己带来的书包,找出其中的废物,并将其分类整
理。
3.向学生介绍变废为宝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利用废纸制作手工艺品、
废塑料瓶制作花盆、利用废电池制作小玩具等。
第三步:拓展学习内容
1.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或个人设计一个变废为宝的创意作品,可从实
用性、美观性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实际可行的创意进行制作。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二、新知探究:
(一)、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说一说,认一认。
1、指名说说长方体实物的特征。(板书:面棱顶点)
2、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3、继续指名说说正方体的特征。
4、课件展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二)、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刚刚我们了解了一个长方体有面,有棱,有顶点,那么它们到底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答:想)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利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结合老师的讨论提纲深入探讨一下吧,3分钟以后请同学们来做汇报。
2、小组汇报长方体的面的特征。(6个)
3、小组汇报长方体的棱的特征。(12条)
4、小组汇报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8个)
5、刚才我们对长方体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同桌两人用你准备的正方体,仿照刚才的方法,探讨一下正方体的特征。(同桌讨论)
6、同桌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辅以课件展示。
7、经过探讨,大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了吗?(生答:是)请大家翻开课本11页,完成第二部分的表格图。
8、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认为自己己经很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同学,请举手。
附件:
提交重难点解决妙招微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1世纪
统编人教版语文——项目化与深度学习融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叹锦绣中华书传统佳话》
设计人:
单元整体设计
第1课
一、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内容,看到这些内容你感到熟悉吗?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呢?这些图片讲的什么内容你还记得吗?
同学们一下回忆起了这么多我们之前学习过程中的乐趣。那么你发现这些内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这些内容都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下面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何为传统文化。(播放视频)
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从文学、历史、神话、饮食、文字、节日等方面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观察第三单元的导语页,发挥想象,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不光要了解这些文化的精华,也有责任继承、宣传、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制作一期《传统文化报》专刊,将我们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双手展示出来,并把它介绍给周围的家人和朋友。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技能:首先,要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其次,要学会搜集资料,能够把我们了解到的知识文化清楚的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自己过节的过程。
一、我们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制作《传统文化报》专刊,首先要了解本单元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完成气泡图:
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从传统节日、发明创造、建筑、艺术四个领域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奇特与伟大。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2.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3.与同学交流近年新出现的和一些有新的含义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4.积累与景点有关的对联。
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学会运用近年新出现的和一些有新的含义的词语。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的教学可以结合本单元课文,先说说自己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解决的,再联系实际,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2.对于“识字加油站”中大部分的字,学生应该都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强调:“贰”是零声母,“叁”是平舌音;“贰、壹”两个字笔画比较多,要重点指导书写。
3.“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安排的两组词语,可以与同学交流或查资料了解。对于第二题,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在语境中体会其作用,再仿照例句学习运用。
4.“日积月累”先让学生读熟对联,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对联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2.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 1.导入新课。
师:第二单元的课文学完了,多么神奇又特别的科学之旅啊,我们跟随着科学家的想象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感受了纳米技术的神奇;见证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巨大成就。科学之旅,真令人神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观察、发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文《所见》为例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难点突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大家愿意吗?你们喜欢哪一首?我们一起读。
1.大家读得真好!很有感情,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古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二、读通诗句。
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袁枚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3.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4.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一读。
5.太好了!同学们都能把诗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老师也想读读,想听吗?
6.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再读读吧!(师前四字,生后三字,倒过来,师后三字,生前四字)
三、理解第三、四句诗。
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在干什么呢(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闭口立意欲)
3.哦!意欲就是想要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忽然闭口立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四、理解第一、二句诗。
1.师:在村野中生活的牧童,这样的孩子有一种怎样的生活?
2.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
8.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真棒!同学们读出
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9.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10.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牧童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师: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
重难点检测
五、小练笔。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你们能不能选择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生动笔。
3.交流。
六、指导背诵。
同学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这是一个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是个多么天真快乐的孩童,难怪诗人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所见》诗。让它好好地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