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义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天地》篇: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 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性)不;, 神生(性)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 也。”
《缮性》: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而以后道德 分裂,建立制度。人乃
“浇淳散朴,离道以为,险(俭)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 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 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 而复其初。”
郭象《庄子注》 明焦竑《庄子翼》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钱穆《庄子纂笺》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王叔岷《庄子校释》
此篇可分三部分来讲。 中心是第一部分。 第二、三部分皆例举而言无己、无功、无名之义。
第一部分:
从开头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 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这一部分的核心思想。
此篇论“齐物”之义,并从齐物的角度来论“道”。
齐物之意义,在于肯定事物之实然意义上之差异, 肯定事物具有自然差异之性命的自身价值;而在此 前提下,始可言物之齐一、即万物在价值上的齐一 性。
人所以不能齐一万物,不能与物相通,就在于人常 以私“己”之价值立场所树立之标准加之于物。所 以,《齐物论》一开始就讨论“我”和真我之实现 的问题。
李景林
庄子,名周,字不详。生卒年已不可考。《史记·老庄申 韩列传》说其与梁惠王(前370-前319年在位)、齐宣王 同时。据近人马叙伦《庄子年表》,其活动年代大约是周 烈王7年(前369)至周赧王29年(前286)。
其出生地,《史记》本传说他是蒙人。“尝为蒙漆园吏”。
《史记》本传: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使 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 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 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瀆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无己、无功、无名方能如于“无待”,即无所资借的绝对 自由之境。
首先讲小大之辨。
一为小与大,如鲲鹏与斥鷃、学鸠、蜩之比。
二为生命之长短,即所谓大年与小年之别。
三为小知与大知之辨。特举宋子事。
《天下》:“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 忮(违逆)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 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纯洁内心)。”
现存《庄子》,为郭象注的三十三篇本,内七、外 十五、杂十一。
《史记》本传:
“庄子……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 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言无事 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 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山木》:“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 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 流而不明居,得(德)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 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 亦无责焉。”
第二三部分,皆以例喻以上“三无”之义。 第二部分,先以尧让许由事喻无功无名之义;又以“神凝”
喻“无己”也。 第三部分,言“用”。
刘孝标注:
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 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 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 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 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者,彼且恶乎待哉”
《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
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 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 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 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 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 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 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 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 乎!”此向、郭之注所未尽。
又:“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 战……”“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
《世说新语·文学》记郭象、支道林逍遥义: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 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 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 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又《高僧传》四《支遁传》:
遁尝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适性 以源自文库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 为得者,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 莫不叹服。
绝对的自由乃无待之自由。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无”,
以“无己”为中心。达到“无己”,必须过生死关。 《大宗师》女偊言得道之历程: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
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 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 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 不死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 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之而后 成也。”
关于“无功”、“无名”:
《老子》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 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郭象注:“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 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故大鹏之 能髙,斥鷃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 然之所能,非为之所能也。不为而自能,所以为正也。故 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 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遇斯乘, 又将恶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遥也……夫 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自通而已哉! 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