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在文学创作、政治活动以及书画艺术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受到优质教育的熏陶。
他以文学才华和机智聪颖著称,曾在进士科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成为状元。
他的文学风格多样,不拘一格,以豪放洒脱著称。
他的诗作以豪放自由、充满情感的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城子》、《赤壁怀古》等等。
他的词作以琼瑶曲调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任官期间曾积极推进许多政治改革和扶贫措施,尤其是在执政时期,主持改革达到了巅峰。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批评现政府的态度,多次遭到贬谪和剥夺官职。
他在流放期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忍辱负重,对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充满同情和关心。
除了文学和政治,苏轼还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以豪放俊逸、筆力深厚而著名,开辟了宋代书法的新境界。
他的绘画作品也富有个性和艺术性,主要题材是山水画,以其气势磅礴、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总而言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的辅佐期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政治和艺术的热爱,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引言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对苏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生平简介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才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苏轼自小聪颖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参与科举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得以进入官府任职。
苏轼的生平经历并不平坦,他多次因政治观点与上司发生冲突,最终被贬谪至远离京城的地方。
然而,这些逆境并没有打击苏轼的热情和才华,反而使得他愈发沉浸于文学创作中。
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风格。
苏轼以其擅长的散文、诗歌和词作闻名于世,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的散文作品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的豪迈和激情,但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苏轼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诗歌苏轼的诗歌作品以其秀逸的风格和自由的思维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婉约细腻的风格,也有豪放奔放的风格。
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美丽和丑陋。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更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词作苏轼的词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词结构,使得他的词作在宋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这些词作反映了他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真挚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思想与影响苏轼的思想与他的文学作品紧密相连,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文化名人,被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背景、学术成就、政治生涯和人生态度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苏轼生平事迹的简要研究报告。
苏轼生于北宋治平年间的河北眉州(今山东眉县),出生于世家,家族世代从政,对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的影响使得苏轼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激励。
苏轼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学习的热情。
在文学创作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有着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特点,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他的散文富于思想性和情感性,文笔流畅而灵活。
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政治生涯也非常辉煌。
他在政府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监察御史、知谏院、检正中书、集贤校理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用人正直而严谨的态度,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进行监督和强烈的批评。
但由于他对权力的抗拒,苏轼多次遭到废黜和贬谪,甚至一度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然而,苏轼对生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他以“豪放痛快”的人生哲学面对逆境。
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并与当地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的一系列流亡生活的作品,如《赤壁赋》和《青玉案·元夕》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终其一生都备受争议和误解,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在后世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代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大的文化名人,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出身、学术成就、政治生涯和人生态度都是人们对他研究的重要方面。
他的才华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苏轼课题报告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报告研究报告标题:苏轼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探索1. 研究背景和目的: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艺术创作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苏轼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揭示其中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及他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心路历程。
3. 研究内容:3.1 苏轼的诗词创作:研究苏轼的诗词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表达手法以及思想内涵。
重点关注其对自然、人生、社会等主题的表达和探索。
3.2 苏轼的散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散文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叙事方式以及思想追求。
探讨苏轼对历史、文化、人性等议题的思考。
3.3 苏轼的书法艺术:分析苏轼的书法作品,研究其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和创新。
探索苏轼书法艺术背后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观念。
4. 研究意义:通过对苏轼艺术创作与思想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同时也可以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艺术创作的启示,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5. 研究结论:苏轼的艺术创作融汇了对自然、人生、社会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体现了其对美学和哲学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注释:在报告的最后,提供对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的引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艺术创作和思想。
附:参考文献[1] 乔心海. 苏轼艺术研究[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2] 杨佳. 苏轼文学艺术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3] 董乃胜. 苏轼文化人格与艺术风格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4] 王伟力. 苏轼研究文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研究苏轼的研究报告
研究苏轼的研究报告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被誉为宋代文坛的巨星。
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苏轼的生平:这一部分可以介绍苏轼的出身、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和晚年事迹等。
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与其他文人政治家的关系等。
可以梳理出他的主要事件和思想变化。
2. 苏轼的文学创作:可以对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等作品进行分析。
这包括他的创作风格、主题、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
可以以其代表作为例子,深入挖掘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3. 苏轼的政治思想:苏轼在政治上曾经历过兴盛和落魄的阶段,他对政治的态度和思考也不尽相同。
可以对他的政治文章、信札等进行分析,阐述他对政治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他对宋代政治制度的评价和建议。
4. 苏轼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可以探讨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评述他对宋代文艺的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例如,可以对他对后人的影响进行考察,如明代文学人杨慎、清代才子袁枚等。
5. 苏轼的文化观念和人生态度:通过苏轼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可以了解他对人生、自然、历史、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可以分
析苏轼的文化观念和人生态度,探讨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其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可以参考苏轼的传记和专著,深入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加以分析和论证。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时期文化繁荣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的开山祖师。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研究,探讨他的成长经历、创作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早年经历苏轼于1037年出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
父亲苏洵是一名重要的文学家,对苏轼的儿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从小就对诗词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够读书写字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吟诵古文。
苏轼的才华和聪明使他很快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他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并开始研究经义和古文,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官职生涯苏轼自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后历任各级官职。
他机智过人,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屡次在政治上与其他高官产生分歧和争论。
苏轼在职期间,积极参与到政治改革中,他主张节俭政治,反对奢侈和浪费,主张以贤能任用官员。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争论和一系列事件,苏轼多次被贬谪,先后被贬至黔州、潮州等地。
这段流亡生活对苏轼的影响很大,他在流亡期间追求人生真理,同时加深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四、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享有盛名,流传至今。
苏轼以婉约派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注重情感表达,以细腻的笔触和华丽的修辞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
五、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苏轼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上。
苏轼主张文人雅士的修养与责任,他提倡身体力行的学习和实践,鼓励文化的多元发展。
苏轼还提倡文人重视社会问题,他强调文化的社会责任,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改革和民生问题的观点。
苏轼课题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其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生平与背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自幼聪慧,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多次获得高分,但由于一系列政治和官场斗争,苏轼两次被贬谪到一些偏远地区。
然而,这些困境并没有阻止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3. 文学巨匠苏轼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词等多个文学形式。
他与黄庭坚、米芾一起组成了“三苏”,被誉为“苏黄米”,对宋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诗词苏轼的诗词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他的诗意丰富,表达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他的诗词作品多样化,既有婉约绮丽的风格,也有豪放洒脱的风格,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3.2 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也堪称经典。
他的散文深入人心,展示出了他对社会现象、人情世故的独特见解。
他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细腻的笔触写出,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意犹未尽。
3.3 词曲苏轼的词曲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他的词曲作品具有音乐性强和情感表达深刻的特点。
他将个人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给人以共鸣和震撼。
4.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苏轼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对后世的文人有着启迪意义,也影响了社会大众。
苏轼关注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现象发表了不少批判性的言论,引起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苏轼的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他的思想理念和文学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
人们从苏轼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论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调研苏轼报告
调研苏轼报告调研苏轼报告一、背景介绍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创作,并有深厚的政治素养。
本次调研的目标是对苏轼进行综合性调查,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二、苏轼的生平事迹苏轼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早年以文学才华著称。
在黄州做官期间,他提倡教育、兴修水利,改善民生,被人称为“苏黄州”。
后来,苏轼曾被贬谪至惠州,但他没有放弃追求卓越的文学目标,继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三、苏轼的学术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深的思考吸引了许多后人。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现出深情和浪漫的一面,还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苏轼的散文作品也同样精彩,他的《东坡乐府》被誉为古代散文之巅峰。
四、苏轼的政治思想苏轼曾担任过高官,但他的政治生涯多是充满坎坷的,遭受过许多贬谪和流放的苦难。
这些经历使得苏轼对政治领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提倡宽政和善理,强调公正和廉洁,反对腐败和专制。
苏轼还主张民主和人文精神,他认为政府应该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五、苏轼的影响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方面,苏轼的诗词和散文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后来文人学习的对象。
他对文学的贡献被后人称为“苏学”,并延续至今。
在政治思想方面,苏轼的主张也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践行。
六、结论通过对苏轼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他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苏轼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被后人所推崇。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苏轼的思想和精神,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参考文献1. 龙应台:《超越民国的现代性》。
2. 王建林:《建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
3. 胡适:《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风波和世事沉浮,但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学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杰出的成就。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并展示他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突出贡献。
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出身于一家书香门第。
早年的苏轼秉承家族的文化传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写作。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北宋的官场。
苏轼在政治上具备一定的才干和远见,曾任江西、湖南等地的官职。
然而,由于对时弊的忧虑以及对权贵的批评,苏轼多次被贬谪和免职。
苏轼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以其清新唯美、灵动豪迈的诗风,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自然景物到人生哲理,他的诗作涉及了各个方面。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描写了乡愁和生活琐碎,令人感到亲近;而他的《赤壁怀古》表达了苏轼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壮烈事迹的赞美。
苏轼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且被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
此外,苏轼在书法和画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的书法作品遵循了楷书的风格,字体俊逸工整,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
在画画方面,苏轼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他的笔法自由洒脱,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位重要代表。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
他多次遭受贬谪和流放,其中最有名的是黄州八月湖水游船事件。
在八月湖水游船中,苏轼写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作,展示了他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然而,这些诗作却遭到了当时权贵的不满,苏轼再次被贬到海南岛。
虽然苏轼经历了种种苦难,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坚持使他成为了世人敬佩。
总的来说,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文学、书法和画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他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都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尽管他遭受了官场的挫折和流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化名人。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理论家。
苏轼出生于河北颖昌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一个世家子弟家庭,父亲是官僚。
他从小聪明好学,善于作文。
他于16岁时考取了进士,成为了官僚。
他在政府工作期间,为政清廉,不畏强权,多次上书进谏,为人民争取利益。
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原则和对权贵不逞一言直谏,多次被贬谪。
这种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并从而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社会意识。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辉煌。
他以其豪放洒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和《江城子》等。
他以真实的情感、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叙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
他主张“情理合一”,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既符合人们的感情,又符合客观事实。
他提出了“诗四法”,强调诗歌应该重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变化。
他还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放,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在为官期间坚守原则,为人民发声;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才华。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保持了很高的地位。
他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瑰宝。
苏轼人生态度调研报告
苏轼人生态度调研报告苏轼人生态度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粤西高要(今广东梅县)人。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理学家,乃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探究其思想、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对其人生态度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通过对苏轼的相关书籍、文章、书信以及与他有关的学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参观苏轼故居、墓地等实地考察,收集归纳苏轼的人生态度。
四、调研结果1. 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苏轼倡导“存己达人”的人生观,强调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以及实现人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2. 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苏轼在逆境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态度。
无论是遭到贬谪、被困流放,还是面对生活的不幸,他都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3. 对艺术的热爱苏轼对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热爱,借助艺术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情感,同时也将艺术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4. 遵循内心的直觉苏轼追求自由、坦率和真实,在言行中表现出对自我感觉的坚持。
他不愿被权势所左右,注重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
5. 探寻人生的真谛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层次较高,他关注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积极地进行思辨和探索。
6. 乐于助人和人际交往苏轼热衷于社交活动,广泛结交文人墨客。
他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在交往中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人。
五、调研结论通过对苏轼的人生态度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苏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2. 苏轼热爱艺术,将其作为自己追求真实和修身养性的方式,并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3. 苏轼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坦诚和热情,乐于助人,体现了高度的社交意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 苏轼对人生有着较高层次的思考和追求,注重探寻真理和人生的意义,具有哲学家的特质。
六、建议我们可以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1. 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去克服困难。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篇一: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班级:姓名:关键词:苏轼一.研究的对象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苏轼的生平事迹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三.研究的目的: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过程: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特点
1
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等众多书法名家的特点,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苏派”风格。
2
苏轼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字形扁平、笔 法灵活、章法多变,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 的深刻理解。
3
苏轼的书法艺术追求自然、率真、飘逸,不拘 一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苏轼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苏轼的哲学和文化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对于社会 现实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作品和思想被广泛传播和传承,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文化观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被世人所传颂和发扬。
05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绘画成就
文化倡导者
苏轼倡导文化改革,提倡“新学”,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发 展。
政治家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苏轼曾担任过多个要职,为国家的繁荣 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苏轼在历史上的评价及争议
正面评价
苏轼被后人尊称为“文豪”、“诗神”,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 爱。
负面评价
由于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的不同,苏轼在历史上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辈出。这样的时代背景为苏 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苏轼的成长经历
童年时期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 天赋,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
。
进士及第
苏轼通过自己的努力,在21岁 时一举中第,成为进士。这为 他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婚姻生活
苏轼的婚姻生活对他的创作也 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妻子王弗 贤淑贞静,二人感情甚笃。然 而,王弗早逝,给苏轼带来了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关于苏轼的调研报告主题
关于苏轼的调研报告主题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理学宗师,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以诗文洒脱、豪放不羁而著称,对宋代文学艺术有着重大影响。
本调研报告主题将围绕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展开,以全面了解苏轼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第一部分:苏轼的生平事迹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北宋重臣,这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苏轼自幼聪颖好学,大约16岁就以文才远近闻名,开始进入仕途。
他曾任职于许多地方,如广州、成都等,由于他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为人民利益发声,使他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然而,苏轼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大部分因为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时人的政策和腐败。
尽管如此,苏轼仍然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仰慕。
第二部分: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以其卓越的诗词和散文才华被誉为“文学鬼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自由奔放,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赤壁赋》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描绘三国时期历史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哲理触动了无数读者。
《水调歌头》是一首抒情词,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它成为宋代最著名的诗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行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愤怒。
第三部分:苏轼的思想贡献苏轼的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复兴和理学传播。
首先,苏轼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影响力,倡导文化复兴。
他鼓励人们重视文化教育,崇尚艺术,追求精神的内涵。
他的思想和文化理念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化繁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苏轼在理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研究并宣扬了程朱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的社会治理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文化名人,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调研报告 苏轼
调研报告苏轼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进行综合性研究,了解其生平、成就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诗歌作品和散文等,结合对苏轼相关研究的学者观点和见解,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调研结果:一、苏轼的生平及家庭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宋代宣和年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家庭背景:苏轼出自文化世家,父亲居处文雅,家庭富裕,他的四个兄弟都是文学家和政治家。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1.诗歌:苏轼擅长诗歌创作,尤以豪放派的词章最为著名。
他的诗以豪放率真、情感深沉、表达紧凑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2.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也十分出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内容丰富多样,触及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创了散文艺术的新局面。
3.书法和绘画:苏轼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外,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风格秀逸、清丽,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才华。
三、苏轼对中国文学的贡献1.豪放派创作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章创作风格,打破了过于拘束的文学言行和形式,让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充满真实的情感。
2.散文艺术的创新:苏轼的散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大胆倡导新鲜的写作风格,注重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涵。
3.文人政治表现:苏轼自幼酷爱文学,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表现,尤其在宣和元年的“黄州快哉亭记”中,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
结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豪放率真,情感丰富真实,探索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同时,他的政治表现也为后世文人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榜样。
苏轼的贡献不仅在于文学创作上的突破,更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调查报告600
苏轼调查报告600苏轼调查报告600近日,笔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苏轼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和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文化人物的价值。
苏轼生于北宋元丰二年(1039年),逝世于熙宁六年(1101年),享年62岁。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为他的文学才华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自幼聪明好学,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
他的诗文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苏轼的作品以《赤壁赋》、《东坡乐府》等最为著名。
《赤壁赋》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东坡乐府》是苏轼创作的一组乐府诗集,其中包含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政府职务,如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
在这些职务中,他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而,由于他对权贵的批评和对政治腐败的揭露,他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福祉的追求。
苏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和政治领域,还扩展到了绘画艺术。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画作以写意风格为主,注重表达自然景物的神韵和情感。
他的绘画作品与他的诗文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绘画作品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还了解到苏轼的个人品质和生活态度。
他以诚实、正直和勇敢而著称,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权贵的压迫。
他热爱自然,喜欢与朋友共赏月亮、品茶、吟诗作画。
他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的敬仰,被誉为“东坡先生”。
综上所述,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政治智慧和绘画艺术成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苏轼( 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轶闻:佛印(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轶闻:佛印(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此博文包含图片(2016-02-26 22:19:01)转载▼标签:和苏东坡有关的典故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分类:高中辅导资料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启明按:苏东坡是启明非常喜欢的一位书法家、文学家,我感觉他的存在极大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诗词和饮食文化,比如书法,有苏体一说,他的《寒食帖》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比如饮食,他独创的东坡肉至今都是一道名菜,在很多中餐馆都能吃得到;文学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他的作品供全国中小学生学习、欣赏,比如高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被歌手配上曲子之后成为流行音乐。
另外还有他在杭州当官期间修建的苏堤,至今都有很多游人慕名游览。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另外,如果说苏东坡极大丰富了中国人的词汇和语言,那也一点都不过分,不信,来一起看看和苏东坡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吧。
有关苏轼的成语及典故全文如下:1.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2.夜雨对床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
“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3.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4.不合时宜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5.胸有成竹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
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
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6.出人头地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 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
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
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
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
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8.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9.明日黄花“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他在《九日( 按即重阳) 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10.坚忍不拔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11.海屋筹添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 迩) 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12.芳留玉带苏轼曾在金山留玉带镇山,佛印回赠裙衲,成为千古佳话。
13.琴操参宗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
”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1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
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
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
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
15.天涯何处无芳草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
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
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16.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句,由于这首词的风格近似柳永,所以苏轼当面说秦观是“学柳永作词”,还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乐》的首句。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17.东坡肉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
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
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18.东坡汤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做东坡汤。
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
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
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19.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20.安步当车《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
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
苏轼也不拒绝。
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21.夜雨对床公元1061年,苏轼平生第一次和苏辙分手到凤翔赴任时(据记载分手的地点就在郑州西门),提到夜雨相对之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