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 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
概念:
适用范围:
5.6其他方法
01
文献检索法:相关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化学物报道信息分析法。
系统分析、排查法;
理论推算法;
健康监护结果、案例分析倒推法;
概念: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
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
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
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
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
7.4.2 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
标题
01
涉及物料;
02
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
04
防护设施措施;
03
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
7.4.3 工程分析
6高温 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项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室外WBGT=0.7tnw+0.2tg+0.1ta 室内WBGT=0.7tnw+0.3tg tnw——自然湿球温度; tg——黑球温度; ta——干球温度
4氯气 危害行业举例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有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有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有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了解和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基础。

通过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3.1. 定性识别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名录法:依据国内外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名录,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比对名录中的危害因素,判断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验判断法:依靠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根据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特征和影响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识别。

3.2. 定量识别方法•检测法:通过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检测,例如使用空气采样器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使用噪声仪检测噪声水平等。

•观察法(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观察工作场所,测量相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振动频率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法:通过长期、连续地监测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变化,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危害程度。

3.3.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测是否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报告卡填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暴露情况和相关的体征症状进行记录,帮助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 职业病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职业病识别方法可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工种中,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在应用识别方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工作特点和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选择适合的识别方法。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系统问题等。
物理因素
总结词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长期暴 露可能对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许多工作场所的员工需要面对噪音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工人在嘈杂的 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矿工长期 暴露在矿洞内的湿气和寒冷环境中,可能引 发风湿等疾病;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 的工作人员,如雷达操作员和X光技师,可 能面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风
02
关注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动态,了解政策对工作场所和个人健
康的影响。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
03
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身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05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 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
防能力。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 册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手套、耳塞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择相 应的防护用品,如化学品的选用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服。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用品,确保 其有效性。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
01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 02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03 遵守工作场所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轮班 制等方面,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 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频繁的加班和轮班制 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因素,可能导致员工出现 疲劳、失眠、焦虑等问题。此外,长时间坐着或重复性工 作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及提供适当的 休息和福利措施,对于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划分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3、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4、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识别原则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各种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要考虑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综合影响。

2.科学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估。

3.可行性原则:识别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行,方便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4.预防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

5.依据性原则:识别方法和标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依据进行,确保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

2.检测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4.生物学监测法: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案例1.某化工厂职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超标情况,对职工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某矿山工人暴露于粉尘:通过现场调查和生物学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3.某医院护士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放射性物质,存在辐射危害的可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汇报人:日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实践与应用录0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不良的劳动条件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03致癌作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

01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如化学气体中毒、粉尘引起尘肺等。

02慢性损害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慢性健康损害,如职业性尘肺、职业性皮肤病等。

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

保护劳动者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用人单位的责任,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助于落实劳动保护措施。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识别和解决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0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工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物料平衡、设备与管道设计、产品配方、化学反应过程等,识别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和部位。

分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催化剂等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副产品、成品等,确定其理化性质、毒性、职业暴露途径和限值要求。

分析生产工艺设备与管道的跑冒滴漏、设备检修维护等环节,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部位和排放情况。

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作业场所的环境状况、通风除尘设施的运行情况等,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和浓度(强度)。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检测,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程度。

对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了解其对作业工人的影响程度。

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获取准确的浓度(强度)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1)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动力及磁动力等。

如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2)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3)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

如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

(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铆工与焊工在同一厂房作业,铆工有耳塞防噪声,但焊工却没有;焊工有防紫外线的面罩,保护眼睛,铆工却没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与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应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预防•结论与展望目录0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概述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和判断,从而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定义与分类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工艺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各不相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多样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易被察觉,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和评估才能发现。

隐蔽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长期积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企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

保障劳动者健康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发展趋势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也不断提高,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手段。

强调预防和控制并重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检测和控制,还需要强调预防和控制并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卫生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0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与分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工、采矿、冶炼等行业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振动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02
电磁辐射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 计算机等,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
02

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等。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肝 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
案例四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办公楼内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长时间坐姿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
02 03
控制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同时 ,采用低辐射办公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工作人 员提供可调节的座椅和电脑支架,减轻长时间坐姿带来的 身体疲劳。
效果评估
办公楼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保 障,工作效率提高。
健康宣传
通过宣传栏、海报、微信 等渠道,向劳动者宣传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和预防方法。
健康检查
鼓励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问题。
心理疏导
为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劳动 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04
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控制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
培训和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监督检查
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健康促进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7、家具类
木家具: 开料——木粉尘、噪声 贴合——白乳胶 光油——粉尘、有机溶剂类 喷漆——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 酯 五金家具:参照五金类(切割、焊接、喷漆 等)
8、印染类
1、染色 前处理:高温、高湿、氯气、碳酸钠 染色:高温、高湿、氮氧化物(偶氮染 料)、硫化氢(硫化染料)、硫酸、甲醛 整理:粉尘、高温、高湿、二甲基甲酰胺、 甲醛、甲苯、二甲苯
2、印花
制版:盐酸、铬酸盐等 印花: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烘干、汽蒸、定型:高温、高湿
9、印刷
切纸:噪声 制版:硫酸、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紫 外线 印刷: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 上加剂、胶粒裂解成分 脱模: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等 混色: 颜料成分 水口破碎:粉尘(其它类)、噪声 后期处理:印刷(参照印刷类)
谢 谢!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五金类 冲压——噪声 焊接——粉尘、铅、锰和高频电场 抛光——粉尘、噪声 喷漆——有机溶剂类(化学毒物)
2、铝型材
熔炼——粉尘、高温、铅 挤出——高温、噪声 氧化——酸、碱 时效——高温 着色——氢氟酸、铬酸盐
3、纺织类
通常包括:纺织、制衣、内衣、织袜等工业。 棉纺:棉尘(其它类)、噪声 毛纺:毛尘、高温高湿、炭疽杆菌、电离辐 射(消毒) 、噪声 麻纺:麻尘、噪声、氯气(漂洗) 丝纺:粉尘、高温、高湿、噪声
4、化工类
•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自原料和中间产品, 可根据原料成分识别。
5、制鞋类
开料—粉尘 车面——有机溶剂 接面——有机溶剂 掹鞋——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主要成分:苯、甲苯、二甲苯、丙 酮、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溶剂汽油等
6、陶瓷类
原料破碎——矽尘、噪声 球磨——矽尘、噪声 喷雾塔——矽尘、噪声、高温 压机——矽尘、噪声 窑炉——矽尘、噪声、高温 抛光——矽尘、噪声 水煤气站——一氧化碳、硫化氢、煤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与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与方法
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溶血性 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氰及腈? 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
4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3、化学物质类
(56)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 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 中毒的危害因素:
0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卫法 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 (3)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 (4)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 (7)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
9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卫法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 素分类目录》):
◆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1)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
噪声 (2)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
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 (3)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氟化氢、 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
9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 卫法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1)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2)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3)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4)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 (5)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 (6)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 (7)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等 (8)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类比法、资料复用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和实测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

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

为此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

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

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2 资料复用法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

该法属于文献资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工作场所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工艺流程,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观察工作环境的通风情况、噪音、灯光、温度等,以及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问卷:设计和使用调查问卷,向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品、尘埃、噪音、振动等。

问卷可以包括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设施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询问。

工作场所测量:通过测量工作场所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浓度、浓度、强度等参数,评估是否超过安全限值或接触限值。

例如,使用气体检测仪测量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使用噪声计测量噪音强度等。

职业病危害评估: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估方法,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这包括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模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对职工的健康影响程度。

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和相关检查手段,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的征兆和病理指标。

以上方法是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常用的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向供货商索取辅材料的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物料安全数 据表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毒性资料、质检报告资料等,有助于 了解原辅材料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健康危害等有关情况。
27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生产条件; 生产方式; 设备及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5 焊装 (1)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硅、铬、镍、硫、 磷等;药皮:氧化铁、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 生产工艺 ✓ 高温电弧熔结:电焊烟尘(氧化物颗粒)、电焊烟气(锰、 铬、镍氧化物、氟化氢)、电弧光(紫外辐射)、一氧化 碳、氮氧化物、臭氧、高温
34
(一)机械制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 职业识病别危与害因防素治的识别与控制
1
一、基本概念 二、常见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四、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粉尘、
苯系物、噪声、高温)
电焊烟尘、
2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3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 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 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18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接触较小剂量即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机
能,造成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在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生产性毒物。
19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 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肺泡总面积大 (50~100m2),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肺血流 丰富及肺泡壁薄等都极有利于毒物吸收。肺泡 上皮对脂溶性、非脂溶性分子及离子都具有高 度通透性,所以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的最重要的途径。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职业所致的疾病。

童工、青年工人及女工是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吸入、咽下、接触职业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因素。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放射线、高温、低温、高空作业等。

•化学因素:如金属、粉尘、烟尘、气体、液体等。

常见职业病有铅中毒、砷中毒、硫化氢中毒等。

•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工人在造纸业、畜牧业、制药业、医院等职业易染上职业性感染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广泛而且复杂的,在风险评估、危害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行排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数据库检索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中有一系列职业病数据。

政府或企业可根据试点行业、企业建立职业病数据库。

现场检测有关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业检测机构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标准,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进行现场的检测。

事件监测职业健康事件监测能够发现可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并对相关职业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在职业活动中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措施有采配技术,使用技术,加强通风,尽量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建立健康档案。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职业病防治,最常用的方法是个体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戴防护用品、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教育。

结语职业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工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2020/6/18
1、粉 尘 类
(1)矽尘(游离SiO2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2) 煤尘(煤矽尘) (3)石墨尘 (4)炭黑尘 (5) 石棉尘 (6)滑石尘 (7)水泥尘 (8)云 母尘 (9)陶瓷尘 (10)铝尘(铝、铝合金、 氧化铝粉尘) (11)电焊烟尘 (12)铸造粉尘 (13)其他粉尘
2020/6/18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 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20/6/18
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作用条 件、分布
⃒ 确定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 ⃒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 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 ⃒ 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目标 ⃒ 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 ⃒ 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0/6/18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 传染性病源物等。
2020/6/18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内容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 ※ 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 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 识别与分析举例
2020/6/18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 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耦合在一起的结果。
2020/6/18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借鉴科 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 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 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推断、识别职业病 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 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2020/6/18
2020/6/18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理
一、从因到果的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1、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
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2、工作场所的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和管
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原因。 3、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或达到致病浓度或强度时往往产
2020/6/18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例:(1)在焊接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锰烟、锰 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等化学因素。 (2)在锅炉生产车间,煤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煤尘等化学因素。
2020/6/18
3、化学物质类
(11)铀
(12)砷化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氯气
(14)二氧化硫
(15)光气
(16)氨
(17)偏二甲基肼 (18)氮氧化合物
(19)一氧化碳 (20)二硫化碳
2020/6/18
2020/6/18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辐射源种类
宇宙射线 核燃料循环种污染 核电站及核废料污染 核爆炸污染 医学性污染 工业应用污染
2020/6/18
3、化学物质类
(1)铅及其化合物 (3)锰及其化合物 (5)铍及其化合物 (7)钡及其化合物 (9)磷及其化合物
(2)汞及其化合物 (4)镉及其化合物 (6)铊及其化合物 (8)钒及其化合物 (10)砷及其化合物
2020/6/1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020/6/18
•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 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当氨气浓度为9.8mg/m3以下时,对人体无 刺激作用;
2、当氨气浓度为140mg/m3时,人体眼和呼吸 道刺激反应;
3 、当氨气浓度为7000mg/m3时,人体吸入立 即死亡
2020/6/18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则
一、全面识别的原则 从项目的工程内容、工艺流程、流料流
程、维修检修等方面入手。 二、主次分明的原则 要去粗取精、主次分明、抓做重点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2020/6/18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 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2020/6/18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2020/6/18
二、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 辑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来类推另一 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过程。
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
2020/6/18
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许多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也存在典型的从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氨气对人体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