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唐朝后期政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南衙北司之争
唐 代 宦 官
《旧唐书》卷一八四 《宦官传序》: ‚向七十年,权未假于 内官,但在阁门守御, 黄衣廪食而已。‛
宦官专权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 宗,极于昭宗。‛
宦官与党争 玄宗 →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敬宗 ↓ 文宗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穆宗 ← 宪宗 ← 顺宗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
15万,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初七日 哥舒翰大败于灵宝 六月初九日 六月十二日 叛军占领潼关 玄宗放弃长安西逃
六月十四日
七月十二日
马嵬兵变
唐肃宗即位于灵武 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七月二十八日 玄宗抵达成都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 九月,收复长安。 十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 邺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郭子仪等九节度60万军围 攻邺城, 半年不克。 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 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二、藩镇割据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原来只在边疆 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在内地大量设立,并且 一些节度使乘机扩充势力,在叛乱平定后 仍长期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他们割据一方, 被称为“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主要是节度使父死子继,
自己任命官吏,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 输贡赋。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肃宗后长期延续,开 五代十国之局面。
《唐语林》卷三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安史之乱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安禄山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 安。《新唐书· 安禄山传》 营州
隋唐时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粟特人)大批东迁。安史集 团及五代沙陀三王朝(后唐 后晋 后汉)中的许多重要成员出 身其中。
《木兰辞》: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统领府兵的基层组织叫做‚折冲 府‛。在唐代,折冲府共有600多 个,分为三等,上府有府兵1200人, 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折冲府 的长官称折冲都尉。 这600多个折冲府分布于全国,其 中大约40﹪设置在关中地区,接近 关中的河东、河南一带折冲府也较 多。折冲府的这种分布特点,目的 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保持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600多个折冲府分属中央十六卫统 领。
第三讲 唐后期政治
一、安史之乱
征兵制——募兵制
唐前期的军事制度是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府兵制 是一种征兵制的兵役制度。 府兵制的特点: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 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 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卷五○《兵志》
府兵需要自备武器、甲胄和衣粮。 《新唐书》卷五○《兵志》: ‚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 毡装、行藤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胄、 戎具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
安史之乱:地方割据势力对唐朝中央政权的 反叛。 藩镇林立形势的出现:平叛将领、安史降部
《新唐书》卷五○《兵志》: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 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 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 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 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 朝。 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 谓之‚姑息之政‛。
岑仲勉:乱因无非是 边兵失调,玄宗过于 信任安禄山,同时安 禄山又为中原地区之 繁荣富庶所引诱。
《剑桥中国隋唐史》 认为导致安史叛乱 的主要原因是玄宗 时期兵制的调整和 中央政权(杨国忠) 与安禄山关系的恶 化。其中关于兵制 调整的问题尤其被 认为是主要原 因。
《剑桥中国隋唐史》也对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提出了批 评 : “已故陈寅恪发展了夷狄论的另一深思熟虑的变种论点:八世 纪初期异族的迁入河北导致了最后使东北‘胡化’的过程。这 一过程到八世纪四十年代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至充分了解这 一形势的唐朝廷只有树立一个羯胡(安禄山)作为保持控制河 北和东北的唯一办法。因此,陈寅恪所看到的夷狄因素不仅涉 及安禄山及其所属的兵将,而且还涉及整个这一地区的人口。 除了这类文化解说的高度主观性连同它的模糊和带激情色彩的 ‘胡化’观念外,陈寅恪这一引人注意的假设没有足够的证据 作为依据。他的叛乱前的证据所指的不是整个河北,而只是具 体地指边境地区;他用地叛乱后的材料——这是他论证的大部 分依据——则错误地把一些具体地后果归因于主观设想地文化 变化,而不是归因于这一区域取得的事实上的政治自治。”
藩镇的三种类型
河北地区 东Hale Waihona Puke Baidu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 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 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西北地区
藩镇割据 的 社会基础
藩镇军队主要来自破产农民或无业流
民,一旦挂名军籍即全家随军,依赖 粮饷赏赐维持生计,父终子继,世袭 从军,形成新型的职业雇佣兵集团。
元和中兴
削 平 藩 镇 的 战 争
元和十年(815)至十二年,平淮西。
元和十四(819)年,平淄青。
平 淮 西 的 关 键 一 战 李 愬 雪 夜 入 蔡 州
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 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 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 卒及烽子。……复夜引兵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人 马冻死者相望。……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官军 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 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tuo)者,使 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吴〕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 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 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 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 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 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资 治通鉴》卷二四○
●建中二年至次年十一月,“四镇之乱”。
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 ●建中三年十一月至贞元二年四月, “二帝四王之乱”。 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 李希烈、朱泚 泾卒之乱,李怀光之乱 ●兴元元年正月,《奉天改元大赦制》 五月,神策军将领李晟克复长安。
▲削藩战争平息,削藩意图受挫,德宗对河北藩
镇仍采取姑息政策。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 “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 锋鏑,以弱天下豪杰。……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 兄摈之不齿。唯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 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六军诸卫之士皆市人白 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 铁,日以寝斗,有事乃股栗不能授甲‛。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 史之乱结束。
陈寅恪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 升降》中,他作了以下的阐说: “唐代中国疆土之内,自安史乱后,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 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 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 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 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 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之所在 也。 今试检新唐书之藩镇传,并取其他有关诸传之人其活动范 围在河朔或河朔以外者以相参考,则发见两点:一为其人之氏族 本是胡类,而非汉族;一为其人之氏族虽为汉族,而久居河朔, 渐染胡化,与胡人不异。前者属于种族,后者属于文化。质言之, 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 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
↓
哀帝 ← 昭宗 ← 僖宗
宦官专权
唐玄宗 唐肃宗
唐代宗
高力士 李辅国
程元振、鱼朝恩
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去程得鱼,所谓去虺(hui)得虎也”。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新唐书》 卷九《本纪九》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僖宗
↓ 昭宗
元和中兴
元和:唐宪宗年号 806年——820年
削 平 藩 镇 的 战 争
元和元年(806),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 元和二年,平浙西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叛乱。
西川是关中的大后方,又是防御吐蕃的 前线;浙西是重要的财政供应地,这两 处的平定,加强了中央对这些重要地区 的控制,为更大规模的削藩准备了力量。
——
元和中兴
元和末年,河北强藩纷纷表示归附朝廷、放 弃割据,申报管内户籍,请朝廷置官吏,并 纳租税。
《资治通鉴》卷二四一 ‚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籓镇跋扈河南、 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 尽遵朝廷约束‛。
穆宗长庆元年(821),“河朔再叛”,河北藩镇的割据状 态依旧,“中兴”完结。 “中兴”虽然短暂,但唐朝中央的实际控制区域还是有所 扩大。
节镇牙兵 (衙兵)
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 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 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 禁,……变易主帅,事同儿戏。— —《旧唐书· 罗弘信传》
节度使赖牙兵之力强制一方,而终亦为之所制。
弱唐者,诸侯也; 唐既弱矣,而久 不亡者,诸侯维 之也。 ——《宋史· 尹源 传》
德宗削藩的尝试:
五胡乱华之际,胡酋尚受中国教育,尚知爱中 国文化,尚想造出一像样的政府,自己做一个 像样的帝王。彼等尚能用一辈中国留在北方的 故家大族,相与合作。唐代的藩镇,其出身全 多是行伍小卒,本无教育,亦无野心,并不懂 如何创建像样的政治规模,只是割据自 雄。……因其辖地之小,故不感觉要政治人材, 更不感觉要文化势力。如是,则大河北岸从急 性的反抗中央病,变而为慢性的抵抑文化病。 从此以下的北方中国,遂急激倒退,直退到在 中国史上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这全是一 百五十年武人与胡人兵权统治之所赐。 —— 钱穆《国史大纲》第28章
《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 信仰》
安禄山出身粟特,自称为 ‚光明之神‛的化身,利 用宗教力量团聚粟特胡众、 号召民众。
荣新江 教授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天宝十载(751),范阳、平卢节度使安
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一人专制三道。
天宝十载、十三载,唐军二次大败于南诏, 士卒战死者前后多达20万,内地骚动。
——《新唐书》卷五○《兵志》
唐玄宗开元年间,征发府兵停止了。这样,唐前期的兵农 合一的府兵制就宣告结束了。代替府兵制的,是募兵制。
征兵制——募兵制
与府兵制的兵农合一相比,募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在募 兵制下,发生了一些影响全局的变化。 首先,因为边疆形势的紧张,唐玄宗时在缘边地区设置了 节度使, 府兵制下的兵、将分离变成了兵将合一。 其次,节度使的势力不断壮大,府兵制下内重外轻的军事 布局变成了外重内轻之势。 再次,中央为了加强实力,又建立一支常备职业化军队, 就是中央禁军。军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
→
懿宗
←
宣宗
←
武宗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 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十 六 卫
高宗以后,随着战争的增多,兵役给农民造成的负担 越发沉重,各地出现了农民逃避兵役的情况,而且越 来越严重。
府兵之法浸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 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开元〕十一年(723),取京兆、蒲、同、 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 明年,更号曰“彍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