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_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转变,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儒家思想的阴影下,道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谐的宇宙本源。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成长。
3. 墨家和法家的兴盛墨家和法家思想作为先秦时期儒道思想之外的两个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的公平和公正,主张废除封建社会的贵族统治,并提倡人民平等。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儒家复兴在秦汉时期,儒家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复兴。
儒家学者开始从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社会的根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
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儒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
5. 宋明理学与道统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重要流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学问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道统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人与道合一的境界。
6. 近现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理念。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背景: 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 经济: 生产力发展: 地私有制和封建经济发展。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代表不同阶级、 政治: 社会转型: 利益集团的士阶层的崛起——诸子百家。
宽松的环境: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称雄,无力文化专制, 相反还竞相招揽人才,使各学派都有发展机会。 文化: 私学兴起: 讲学之风盛行,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造就了一批思想家。 2、影响: 1、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哲学基础 法家变革思想——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形成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
③影响: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 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③促进了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7、吐故纳新——新时期对儒学的态度
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 “性恶论”: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子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促进 “治世”局面的出现
②道家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万物的本源。 老 辨证法:事物是矛盾的, 可以互相转化。 子
评价 第一个;否定“天命” 权威
辩证法思想
•约束暴政,稳定社会秩序;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常使民无知无欲” •开历史发展的倒车; •是消极思想; “齐物”—万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丧失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消遥” —对事物变化旁观、 庄 •体现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超然的态度 子 •散文富有哲理,是文学与 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 哲学的完善结合。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11)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
7.明朝: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二)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道德经》包含有辩证的思想,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创立墨家学派。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家的思想符合平民的利益,是进步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五)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东汉: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代表作是《论衡》,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4.唐朝:柳宗元认为天地没有意志,不可能赏罚,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圣人”所定。刘禹锡探索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人能胜乎天者,法也”。他说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时,人们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与天命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 儒家思想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治、孝道、道德修养等,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秩序。
2 - 道家思想阶段:汉代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和心灵的平和。
3 - 佛家思想阶段: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
佛家思想强调超脱苦难,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4 - 宋明清时期:宋代后期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重新兴起,出现了新儒家思想。
新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提倡“格物致知”和“致良知”,强调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的演进过程,历经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4年
春秋 战国
韩非 (法治)
战国 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
等等。
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1、儒学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 2、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 术的结果; 3、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 典为教科书,使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 传承; 4、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 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
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秦汉文化政策的实质及原因 1、实质:文化专制
2、原因:
(1)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
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 思想也走向专制即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
(二)“焚书坑儒”批判(什么现象结束的标志?)
“焚书坑儒”(百家争 鸣结束的标志) 原因 秦刚刚统一;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罢黜百家” 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尊崇 倡导、劝勉、教化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不 对儒学 排斥、打击 同 态度 点 手段 简单粗暴 作用 儒学发展陷入低潮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主 张社会倒退回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等---消极悲观
(2)庄子(战国;(代表?)与老子合称老 庄之学)
A.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B.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的倾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世界就是我 的主观产物 即主观唯心 主义
(1)、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2)、实质— 文化专制 (3)、影响 *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 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对后世: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关键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道家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 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 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 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 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 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 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 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 ,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的哲学流派。
体,情是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
“心性论”: “心有体用”、“心统性情”(性是心之
三、王阳明的心学
1、地位 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2、思想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对“仁”的思想进行发挥,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
构成早期启蒙思想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 历史进步性
心学和理学的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共同点: 思想范围上: 同属儒学的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同属 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目的上: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 为,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秩序 地位和影响: 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
办私学。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 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 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4)编订整理出“六经”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 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 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 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第一单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创立;战国:蔚然成大宗;秦朝:遭打击;汉朝(汉武帝)正统地位;魏晋-隋唐:三教合一,面临挑战宋明:改造后理学成为官方思想;明清:批判中发展。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④学术上:私人讲学出现,“学在民间”2、主要流派①、道家:老子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哲学: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核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形成背景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三大问题)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3、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为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为巩固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危机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时代特色新思想体系
维新变法时 被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被抨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争 鸣 、 一 统 到 教 义 化
春秋 战国
百 家 争 鸣
形成儒、墨、道、法各家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荀、孟发展儒学 新儒
儒学创立和 发展
西汉
董仲舒创立 学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发展到理学新 阶段(成熟) 儒学正统受冲 击但仍为主流
5、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消极:用三纲五常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禁锢人们思 想,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 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6、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实质 影响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 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 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格起积极作用.
宋明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明清 之际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异端”思想
经世致用 君主批判
3.主要学派及主张:
儒家 孔子 “仁” “为政以德”;“礼”“贵 贱有序”;“因材施教”;“中 当时不受重视, 庸” 但后来成为中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 传统社会主流思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荀子 善论” 想 礼法并重 君者,舟也;庶人者 道家 老子 “道”,“无为而治”; 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 墨家 墨子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述
02
道家思想
起源与形成
老子与《道德经》
道家思想源于春秋时期的哲学家 老子,其经典著作《道德经》是 道家思想的基石。
自然与无为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类应当顺 应自然法则,避免过度干预。
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 发展,与儒家思想相互影响,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思想 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主要思想观点
01
佛教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强调个体修行和涅 槃解脱。
02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和杀生,提倡慈悲和 仁爱。
03
强调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空性,倡导看破红尘、放下 执念的智慧。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01
释家思想
源于佛教,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 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脱。
道家思想
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追求个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家思想的融合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相互融 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代以来的演变与转型
西学东渐的影响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先进的 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并试图融合中西文化。
主要思想观点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遵循自 然法则,不强行干预。
无为而治
主张政府不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社会秩序自 然而然地形成。
柔弱胜刚强
强调柔中带刚,以柔克刚,认为柔弱有时比刚强 更有力量。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2
政治理念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理念产生深远影响,如“ 无为而治”的理念被历代王朝所采纳。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子曰:“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1)尊儒:
(2)倡儒:
知识·梳理
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进一步强化。 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的角度思考、总结… …
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 有何特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汉武帝怎样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他是如何实现国家“大一统”的?
第1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2015•四川卷)战国中后期,思想领 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 B 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2、(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5题)秦朝法律 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 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二、“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 1、经济: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2、政治:
根本 制产生,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 (政治基础、社会环境)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原因: 社会 大变 革
4、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人才基础、舆论阵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 经”,即儒家的经典。(“儒家五经”)
2、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本) 伦理观:性本善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四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
3、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 “信”,终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④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⑤ 学校:——创办私学
(4)伦理观: 性相近 (5)整理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
思想核心:“ 仁 ” “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 实现“仁”,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 人” 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包 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 《六经》 思想地位 举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 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 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 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 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 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 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二、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及其思想
1、生平: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
2、著作:《春秋繁露》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发挥民本思想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1、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 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 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 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 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 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 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 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 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其实,我们常说的宋明理学,在通常 的意义上就是指程朱理学。 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 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 道、佛的冲击,唐代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5)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
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①北宋五 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南宋朱熹提出“理 气论”和“心性论”,注解《四书》,成为理学的集大 成者,同时南宋的陆九渊开创“心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儒家学说的特征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 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 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具体来说 (1)在天道观上,儒家继承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 “人德”相配合的思路,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 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甚至声明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实
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
刻的启迪。
(2)不完善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 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 挣扎,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 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给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 “显学”,在社会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 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 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如一,从而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2.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 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 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 家“足兵”,取得“民信”。
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
浙江高考题2
(2011浙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 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 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 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 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C.①④
四家对人生、社会国家、自然的主张
人生
社会治国
自然
儒家 仁、礼、重 德治、仁政 天行有常、
义轻利
(人治)
制天命
道家 逍遥、消极
(超越功利)
法家
墨家 节俭、追求 功利
无为而治
因循自然
集权、法治、 变法
课堂小结
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 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奖励耕战,推 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 辑学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它们都影响了 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荀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课堂探讨
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与发 展的重要贡献。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前551-前479 )
——《论语·子路》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中国古代思想演变
• 6.( .(2008海南历史 )“奉法者强,则国 海南历史2) 奉法者强, .( 海南历史 奉法者弱,则国弱。 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 人应是 D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 . . .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学派 道家 墨家 法家 代表 老子 庄子 墨子 商鞅 韩非子 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无为 兼爱 非攻 尚贤 变革 法制 加强中央集权 哲学思想 唯心论 顺应自然 朴素的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 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3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09年海南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年海南卷) 、 年海南卷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 . •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 .
2.( .(2008四川Ⅰ卷文综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 四川Ⅰ .( 四川 卷文综12) 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 .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
孔子说: 我仁; 孔子说:• 我仁; 孟子说: 我义; 孟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老子说: •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孙子说: • 战场上见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 争鸣↗
局形面成↘
春秋末孔子 秦时
创立儒学
“焚书
战大为蔚国 改 诸 然孟造 子 大子, 百 宗、儒 家学中荀成的子↗坑使遭击儒儒受学打”
汉初 →儒学
逐渐 复苏
汉武帝时“罢黜 →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 为封建社会正统 思想、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
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跃,
▪ 指南针: 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世界一体化。(促进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
▪ 印刷术: 大大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 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人对四大发明的看法: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 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 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 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4时 45分20.11.604:45November 6, 2020
▪
重标准,严要求,安全第一。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4时45分38秒04:45:386 Nov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4时45分38秒 上午4时45分04:45:3820.11.6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 继承。
➢二、指南针:
1、发明及应用:
▪ 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 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应用 于航海。
2、传播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然后传入欧洲。
3、影响:
谢谢大家!
(2)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对外:清朝以前,对外交往活跃 (4)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5)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
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继承创造条件。 (6)科学家贡献:科学家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材料一:“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经济 上的需要,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 但长期以来, 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安于现状, 对科 学技术没有迫切要求, 也使科学技术的进步失去了原动力。
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在四大发明中它的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 :千百年来用于方向的测定,对军事实践和经济
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航海业的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 郑和下西洋,及近代欧洲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保障。
火药 :推动武器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传到欧洲,推动
4、意义:
⑴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⑵作用: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 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 器时代 ▪ 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 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1)、唐代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材料二: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这 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具有保守、从众、迷信等特点。经受了几 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 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不善 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
2、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 西方的原因?
在世界科技 中的比例
50%
62% 71%
58%
29%
4%
阅6世纪前)长期发达并领先于世界. §但16世纪后,中国科技又落后于西方.
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世界领先的原因?
(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交流、文化思想、科学家个人等角度去分析)
(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较早确立封建制 度
•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 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
经济、省时省力、方便灵活 发现错误还可以改动。
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3、印刷术的传播:朝鲜-西域-欧洲
4、影响:
▪ 推动文教发展: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 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620.11.604:4504:45:3804:45:38Nov- 20
▪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6日星 期五4时45分38秒Fri day, November 06,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创造应创造的事情 。20.11.62020年11月6日星期 五4时45分38秒20.11.6
课标解读:概述古代中国的 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 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
龟甲、兽骨、 竹简、木牍 陶器、青铜器、 铁器
布、 帛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而且 不易携带
书 写、携带都方便,但是 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
哪种材料能克服这些缺点呢?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和改进
(也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交流、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也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交流、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⒈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缺乏创新动力
⒉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⒊对外: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文化交流
⒋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根源:封建制度的阻碍
想想:明清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从世界 角度来说)
阅读课文思考: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有 哪些进步的地方?又有哪些局限性?
进步性: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有余”;“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 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
局限性: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识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 东 晋:葛洪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
*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
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 种火药配方。
*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
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 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明朝驾火战车
3、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想想: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哪一时期的? 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 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
我国甘肃天水放 马滩汉墓出土的 西汉早期的纸, 是我国现已发现 的最早的纸张实 物。
▪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 ▪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传播
3、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 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2)、五代、两宋时雕版印刷十分发达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元朝的王祯,发明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4)、明清时期出现了铜铅铸的金属活字
(5)、当今的印刷技术
今天的印刷技术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术及其传播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 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 献。
•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 朝鲜、日本、埃及和欧 洲。
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得封建城堡不堪一击,资产阶级正是 依靠火器才战胜封建主的。
印刷术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传到欧洲后为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620.11.6Fri day, November 06, 2020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 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 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 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和 ← 继承传统儒学,构建起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体系。
明代中 期王阳 明把理 学发展 成为心 学
宋代
←
儒学 发展
为理
学
魏晋隋唐时 ←期 佛、儒道学精吸神取,
进一步发展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问题探究 作业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
二 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 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 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 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 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
1、火药的发明历程
商 周: 冶金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 汉 代: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 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想想: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成就?
领域
重大成就
地位和意义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建筑 造船 航海
四大发明对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什么影响?
外国人对四大发明的评价: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
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 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 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 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