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生产
波 音 生产 不生产 -5,-5 0,100 空 生产 波 音 生产 不生产 -5,20 0,125
国政 企府 业可 获以 得采 战取 略措 性施 优帮 势助 本
总结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据 –绝对成本说 –重商主义 –比较成本说 –保护贸易学说 –生产要素禀赋学说 –超保护贸易学说 –新要素贸易学说 –新保护贸易学说 –产业内贸易学说 –战略贸易理论
作为被收购方,汇源老总朱新礼曾表示,自 己并不是葬送民族品牌,“品牌没有国界, 没必要打上民族的烙印”,而卖掉汇源也不 是不负责的行为,只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使然, “企业当猪卖100年都没错”。
那么,要不要保护幼稚的民族企 业 ???
“名牌”背后的外资身影
外资在中国的食用油产业中已占优势地位,众多消费者所 熟知的品牌都有外资背景。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市场上流行的“金龙鱼”、“胡 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一个公司———新加 坡益海嘉里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是由国内最大的大豆压榨 企业集团———益海粮油公司与最大的精炼和小包装油生 产销售集团———嘉里粮油公司合并而成,而益海粮油和 嘉里粮油同属同属新加坡丰益国际控制,丰益国际则受新 加坡郭氏(郭鹤年)家族控制。 而除了“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之外,“福临门” 虽为中粮集团控股,但其背后有美国ADM的影子,“鲁 花”的股权结构中亦有25%为益海嘉里集团所持有。
引 致 消 费
Y=bY+(X-M)
边际消费倾向 × 收入
Y-bY=(X-M)
1 1-b (X-M)
令
1
Y= =k,有Y=k(X-M)
1-b
要增加Y,就要扩大(X-M),即增加出口,减少进 口。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使Y成k倍增加
7.战略性贸易政策
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 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 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 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 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 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 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 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此时不论波音公司生产还是不生产,空 中客车公司都会生产并进入市场,在这种情 况下,波音公司会选择退出市场。空中客车 获得125亿美元的利润。
由此可见,当国际市场 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时,一国 政府实施支持和补贴政策会 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 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3、战略性贸易政策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假定飞机生产行业是寡头垄断,有两家 相互竞争的企业——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 司,它们分属美国和欧盟。
BOEING
VS
AIRBUS
这两家企业生产技术相同,都能生产 150座位的客机。它们都希望进入并长期占 领第三国的市场。 空中客车
不生产 生产 生产 (-5,-5) (100,0) 不生产 (0,100) (0,0)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 达到平衡。这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 平,但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1979-1991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部分贸
三、最佳关税的来源与抽取垄断租金
上面关于最佳关税的讨论是基于供求弹性而言 的,此外,从垄断角度讲,征收最优关税还意味着 从出口商那里抽取一部分垄断租金(snatching rent),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 分垄断利润。 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垄断出口商为保证利润最 大化,将承担一部分关税负担。 假定在进口国市场上没有其他生产者生产同类产品, 因而出口商是进口国市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应者 (或垄断者)。图中进口国国内需求曲线为D(这 也是出口商在进口国所面对的需求曲线),边际收 益曲线为MR,为了方便起见,假设出口商的平均 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同,且为常数,故平均成本曲线 与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相同的直线。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l A 2 A 3 A 4 C 5 A 6 C 7 D 8 A二、多项选择题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B.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制D.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缔结《洛美协定》 E.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度,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有()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进出口商品政策D.保护贸易政策4.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体表现在()A.保护本国的市场B.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 E.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5.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非关税壁垒转向关税壁垒C.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行为D.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E.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鼓励出口转向限制进口,促进商品输出6.为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保护和鼓励政策,包括()A.执行贸易保护政策B.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C.执行自由贸易政策D.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7.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B.使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C.促进经济结构的构造D.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立程度8.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A.未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造B.加剧了国内的两极分化C.忽视了对基础工业,尤其是农业的建设D.未能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9.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国家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A.在外贸政策上,主要是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B.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许多国家实行本币对外升值的办法C.在投资政策上,对出口导向的企业提供优惠D.在外资政策上,一些国家实施鼓励外国投资和自由化的政策10.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对外贸易增长加快B.增加资金积累C.不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D.制造业的比重显著上升11.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的问题是()A.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B建立的工业自主性性C.债务负担加重D.对外贸易增长不快1ABC 2 ABCDE 3 BD 4 ABCDE 5 ACD 6 ABD 7 BCD 8 BCD9 ACD 10 ABD 11 ABC三、判断题1.汉密尔顿认为,新的工业在早期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因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
第七章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七章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
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中国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的过程。
伴随这一历史进程,中国由“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外开放战略,向“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战略逐步演进。
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中国采取的是主动性、渐进性和政策性的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经济循环,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20多年的外资、外贸、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联合推动作用,中国融入国际分工的进程表现出较明显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特征。
通过20余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并进入工业品加工制造大国的发展行列。
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质的变化,即由主动性开放向被动性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国际分工环境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诸多新特征,经济全球化、要素分工和贸易投资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研究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情况,探讨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新进展,并适时进行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对于我们主动应对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的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回顾与评价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初始环境和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在一个独特的环境中开始对外开放的,这使得中国的对外开放、分工演进和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进程,表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国际方面,经过战后30余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已基本完成,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实现了工业化。
产业间国际分工格局已基本形成,各国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集中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集中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和策略分析
建立起 来的幼稚工业 , 国家需要采取保护 措施 和政策支持, 其 行减免税 , 宽进 口配额 。 放 为了保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通常还 中主要是关税保护。 通常认为, 口替代战略一般需经 历两个阶 应 在 价 格 、 进 关税 、 利润 、 留汇 等方 面 给 予 优 惠 。 府 的支 持 有 利 政
段 : 一 阶 段 , 要是 建 立 和 发 展 一般 的最 终 消 费品 工 业 , 第 主 以国 于 出 口替 代 工业 的顺 利成 长 和成 熟 。
产的消费品替代进 口的消费品。 此阶段, 在 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集
综合性 外贸战略。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 一国对外贸易发
中在食品、 服装、日用百货、 小家电等一般消费品工业部门。 在这 展 战 略 的确定 ,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和 制 约, 受 国家大 小 、 资源 多少、
需 从 国 外大 量 进 口。随着 这 些 替代 品在 国内市 场 上 的 需 求 逐 渐 经 济 较 为 发 达 的 中小 国家 , 一些 经 济 发 展落 后 、 域 广大 、 而 地 人 趋 于 饱 和 , 口替代 便 进 入 第 二 阶段 , 进 即从 最 终消 费品 的生 产 转 口众 多的 发展 中大 国, 经 济发 展 初 期 , 展 初 级 产 品的 出口仍 在 发
发展对外贸易的策略
发 展 中 国家 要 发 展 对 外 贸 易, 了要 有 正 确 的 理 论和 战 略 除
进 口替代 战略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就 , 对整 个经济发展的带动 但
作用 并不 大 。 这一 战 略在 实 施 中也 暴 露 出许 多缺 陷 , 造 成 发 展 如
中 国家 的 外汇 短 缺 , 国际 收 支 不平 衡 , 化 而并 非 减 轻 了对 国外 做 指 导 外 , 应 采 取 正 确 的 外贸 策 略 , 外贸 理 论 与 战 略 具体 强 还 将 的依赖 , 阻碍 了外贸 出口, 响 经济 效 益 的 提高 , 利 于 扩 大 就 化, 外贸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集体行动。 影 不 但 一 业, 以及 加 剧 了收 入 分配 不 平 等 。 般 而 言, 展 中国家 对 外 贸易 的策 略 主要 有 以下几种 : 用 有 效 发 利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
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本国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重要的典型的贸易发展战略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三种:(1)进口替代战略;(2)出口导向战 略;(3)混合型发展战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 1.1 概念: 进口替代战略是属于内向型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和 战略。是指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措 施,优先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生 产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工业品,以替代过去国外 商品的进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
❖ (2)放松外汇管制,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 制度,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并逐步过渡到实现经常
7
❖ 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全部自 由兑换。
❖ (3)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为外国投资者提供 各种优惠和方便,包括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最惠 国待遇”、“国民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 等。
❖ 3、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比较
体系,导致许多部门的生产“前向”、“后向”连 锁作
用薄弱,“孤岛型”工业大量存在,埋下国民经济 21
③会导致一国债务加重。由于出口导向战略大量利
各有利弊的。
3.2.1进口替代之利
①实施进口替代为一国提供了一个有保护的、有利
可图的市场,使该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迅
10
❖ 速发展。例如,根据世界银行1982年报告, ❖ 1950~1960年,亚非拉国家制造业年平均
增长率为6.9%,1960~1970年为8.1%, 这个速度不仅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历史纪录,也超过了同期西方发达国家制 造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实行进口替代的 国家,其他工业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例如, 印度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51~1966年)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讲解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四大外贸发展战略,推动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
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为外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有必要对原有外贸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并充实新的内涵。
一、市场多元化战略1990年,针对我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香港等市场的问题,为突破西方制裁,减少政治、经济风险,争取更大的发展回旋余地,我国正式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主要内涵是: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
(一)对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香港的出口集中度逐步下降,但开拓新兴市场仍任重道远十几年来,我国出口市场的战略格局出现了可喜变化。
整个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等四大传统市场的出口绝对额大幅上升,但这四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下降了6.6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韩国、中国台湾等三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绝对额增长了近4倍,占比上升了3.5个百分点。
2000—2006年,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四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72.2%进一步下降到65.3%。
开拓新兴市场仍任重道远。
1991—2002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从23%提高到32%,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但我国在其总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
2003年,我国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只有119亿美元,仅占拉美总进口额3770亿美元的3%;对非洲出口仅102亿美元,仅占非洲总进口额1730亿美元的6%。
这说明我国在深度开拓传统市场的同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仍待加强。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pptx
§4 出口商品战略
一、提出背景
n 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 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 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 略性安排。
n 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经历了从“六五” 到“十一五”的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在不 同的五年计划期间里,中国制定了不同的 出口商品战略。
n 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 汇农业。
表 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金额
九五时期 3563
1996
482
1997
593
1998
665
1999
பைடு நூலகம்770
2000
1053
增长%
21.9 9.8 23.0 12.2 14.7 36.9
比重%
37.1 31.9 32.5 36.2 39.5 42.3
n 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外经贸领域的两个 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 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 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 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 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 “十一五”计划时期的出口 商品战略 (2006-2010 年)
n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 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和效益
二、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
(1)“六五” 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1--1985年)
我国优先发展了石油、煤炭等矿产品和农 副土特产品的出口;
重点发展了轻纺产品的出口; 逐步发展了机电产品及有色金属、稀有金
属加工品的出口。
(2)“七五” 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6--1990年)——提出“两个转变 ” 出口商品构成要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 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
【精品】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评价.精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评价.精讲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评价引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指在该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决策和长期性规划。
一国的对外贸易分为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两部分,相应地,对外贸易战略也可以分为进口贸易战略和出口贸易战略两大类。
货物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部分。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列具体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我国的出口贸易战略主要包括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商品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等;进口贸易则主要是指进口商品战略。
以下将重点对我国四种重要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行理解与评价。
一、以质取胜战略1.来源: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种,价格竞争已退居次要地位,质量好坏在竞争中是决定性因素。
从我国外贸出口的长远发展出发,从1991年起“以质取胜”战略成为外经贸领域贯彻实施《质量振兴刚要(1996-2010)》、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换增长模式的核心战略之一。
2.内涵: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名牌出口商品。
3.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执法部门要加快《对外贸易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信誉,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出口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信誉上。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要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优势,根本的出路在于加速科技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在产品质量提高中的关键性作用。
首先,要加强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其次,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技贸结合。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认证标准。
第二,应积极宣传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
(4)实施名牌战略。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该种战略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 一方面 , 通过进口替代建立完整的国 民经济体系, 民经济体系,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出口替代获得所需要的外 汇,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 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国的工业化进程服务。 本国的工业化进程服务。
该种战略的问题在于: 由于这种战略仍抑制贸易在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其实质是进口替代, 中的作用,其实质是进口替代,只是改良 (或变形)的进口替代。 或变形)的进口替代。 A 、 理论上是否成立 ( 实际是经济发展战 理论上是否成立( 略的双轨运行) 略的双轨运行)? B 、 政策上如何衔接 , 产业性政策与综合 政策上如何衔接, 性经济政策(如汇率政策、关税政策等) 性经济政策(如汇率政策、关税政策等) 是否能够融合) 是否能够融合)? C 、 实践经验上有无成功的范例( 在同一 实践经验上有无成功的范例 ( 发展阶段同时实行两种战略是否可行) 发展阶段同时实行两种战略是否可行)?
思考题:
现阶段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到底是进口替代或是出口替代? 到底是进口替代或是出口替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中国贸易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1.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 人口、 劳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人口 、 动力密集、生产力发展及其地区分布) 动力密集、生产力发展及其地区分布); 2. 以本国国内经济为立足点 ( 本国市场为 以本国国内经济为立足点( 主,国外市场为附,充分利用外资、外贸、 国外市场为附,充分利用外资、外贸、 外经,为本国经济及企业的发展服务) 外经,为本国经济及企业的发展服务); 3. 以经济效率为中心 ( 总体经济的效率、 以经济效率为中心( 总体经济的效率 、 特别是企业的绩效为中心发展对外贸易) 特别是企业的绩效为中心发展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未来对外贸易的总体战略,必须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进出口的总体平衡,有利于通过国内外资源优势的转换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战略,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以市场多元化和拓展海外市场为目标,合理利用外资和进口国外要素资源,有效发挥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实现跨世纪对外贸易的适度、高效增长。
根据这一总体战略,预计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较预计的“九五”期末3750亿美元增长33%,年均增长6%,与“九五”的年均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为了实现上述总体设想,要切实实施以下具体战略:(一)实施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实力。
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一方面反映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层次和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将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国际市场联通的渠道。
“十五”期间,要适应国际贸易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精深加工的趋势,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以附加价值高、需求弹性大的机电产品和制成品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制成品进行替代。
具体来讲,一是要努力培育国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多的外贸收益。
要特别注意对成套设备、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动力机械等产品出口的培育。
二是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最新国际贸易发展战略ppt课件
• 第三,是发展深度加工产品和高耐用消 费品 。
• 3、出口导向战略的局限
• 第一、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我国经 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
• 第二、对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大
• 第三、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我国 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 第四、出口导向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关税 保护和价格补贴,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 经济效益的低下,实际换汇成本高昂。
• 2.如何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
• 战略性贸易政策突破了以比较优势理论 为基础的、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干 预无效)的自由贸易学说,为不完全竞 争条件下的政府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 论依据,因此其主要观点已为很多国家 制定贸易政策所重视。
• 与保护幼稚产业的贸易政策以国内市场 为导向和作为进口替代手段的政策倾向 不同(冯德连,2002),扶持战略性产 业的贸易政策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扩 大出口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为目标,是 一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作为出口促 进手段的贸易政策。
• 克鲁格曼认为(2000),贸易政策扶持 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具有两方面要求:一 方面,要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这一 产业的资本或劳动的回报率很高;另一 方面,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从而一 旦这个产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就能有 自我加强趋势。
课后练习
• 一、概念
•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 战略性贸易政策 利润转移理论 外部经济理论内向型经 济 外向型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两缺口模 型 储蓄缺口 外汇缺口 工业化发展战 略 三来一补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或出 口替代 比较优势理论
2.国际经验
• 林毅夫以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济发 展成就,来作为论证比较优势战略成功 的例证。
• 但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说过:日本 的产业政策通过与现代经济理论(指比 较优势理论)相反的做法而取得了空前 的成功(林德特等,199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ppt课件
入世作用(入世后开放度增加, 国内企业面临竞争加剧)
就业、资源及环境压力
10
2、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在财税、信贷、保险、外汇、国别导向等方 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 劳务合作等业务的政策措施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走出去”便利化(e.g商务部) 初步建立起对外经济合作的促进体系、服务
21
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单位:亿美元 22
九五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单位:亿美元 23
九五时期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增长速度比较
24
“十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1-2005)
继续贯彻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基本 实现我国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 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增强我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经 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5
1997-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变化
26
“十一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6-2010)
进一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 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要优化 出口结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 销为重点,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 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引导 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
造我国经济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出口贸易可以增加劳动就业的机会
12
二、出口贸易战略的内容
(一)出口商品战略
是指一国为达到预定的出口战略 目标,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发 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对出口商品的构成所做的战略 性安排。
演变过程
13
“六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1—1985)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B、公平、公正、公开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0.改革的性质是()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3.实行对外开放是(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4.改革是( )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5.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多层次B.多渠道C.全方位D.宽领域6.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 ) 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C.贸易摩擦增多D.经济风险减小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C.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D.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E.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8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进口替代战略 • 1.含义: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 业而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加 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的依赖。 • 分为轻纺工业进口替代和重化工业进 口替代两个阶段 • 2.有利方面 • (1)扩大内需
• • • • • • •
(2)节省外汇 (3)风险缓和 (4)建立完整的本国工业体系 3.不利方面 (1)本国市场容量有限 (2)外汇节省有限 (3)不能享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 好处
• (4)高保护导致低效率 • 三、出口导向战略 • 1.含义:优先发展出口产业,通过扩 大出口来增加资金积累、扩大市场 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带动整个经 济的增长。 • 2.有利方面 • (1)能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好 处
• • • • • • • •
(2)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减轻对内需增长的压力 (4)提高劳动力素质 3.不利方面 (1)波动大,受外部影响大 (2)产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内向与局部外向相结合,以内 向为主、外向为辅的综合模式。 • 综合性、有机性、动态性。 • •
第七章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
外贸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有联系 一种战略在不同国家的应用也不同 一、初级产品出口鼓励战 略…………… 1.含义:在外贸中出口初级产品,进 口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 2.有利方面…………………………… (1)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 • • • • •
(2)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3)扩大就业 3.不利方面 (1)贸易条件恶化 (2)缺乏产业联动效应 (3)出口增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