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功过之评价
法外之意:宋太祖的治吏得失
76人与事·法史春秋迁。
不但如此,赵匡胤经常亲自审问案件。
“狱有小疑,覆奏辄得减宥。
”犯死罪之人,“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
仅开宝三年至开宝八年,他就宽恕了4108人的死罪。
经过多年宽仁施政,宋朝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百姓安居乐业,犯罪率大幅下降,史书给出了“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致治之盛于乎三代之懿”的美誉。
重法绳赃宋太祖赵匡胤在宽仁治民的同时,对官员、士大夫阶层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优待。
赵匡胤曾发下誓言,要求后世之君“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条誓约在两宋三百年中基本得到了良好实践,在中国法律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不过,宋太祖的不杀士大夫并不是完全对官员废除死刑。
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他毫不手软,敢于重刑惩治,不惜大开杀戒。
用清朝学者赵翼的话讲,“宋以忠厚开国,凡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称帝,建立了赵宋王朝。
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治军有方,治国能力也很突出。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外,重典惩贪、肃清吏治也是他执政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史书对其有着“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的高度评价。
然而光环背后,赵匡胤的治吏工作也有一些遗憾,令人惋惜。
宽仁治民在中国历史上,唐末、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的短短53年间,中原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换了15个皇帝。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如走马灯似的更换,大臣的官职也时常朝不保夕,不少人都抱着趁着乌纱帽还在赶快捞一笔的心态,吏治腐败不堪。
更为糟糕的是,宋朝建立之初,周围强敌如云,政局并不稳定。
有鉴于此,赵匡胤选择了宽仁治民的执政策略,首先减轻广大百姓沉重的负担,进而革新腐朽的法制面貌。
唐末、五代时期国政衰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治安日渐混乱。
统治者不反思施政过失,反而不断加重刑罚来镇压百姓。
盗窃本是一种轻微的刑事犯罪,不宜用重刑治罪。
宋太祖功过之评价
宋太祖功过之评价宋太祖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公元960年,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通过陈桥兵变,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继续执行后周的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在结束割据局面后实现国家统一和为巩固政权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赵匡胤兵不血刃的登上皇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结束各地割据混战的局面,而且治国有方,使得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而且政治上的许多措施对后代影响甚大。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①“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
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
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治定功成,制礼作乐。
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②言简意赅的总结了宋太祖的功绩和后世对其的评价。
纵使其过于重文轻武,和“守内虚外”的措施造成宋朝的长期不振。
但其功绩还是主要的。
一:南征北讨定天下,统一全国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兵不血刃登上皇位;但宋太祖并未对后周皇室大加诛杀,“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驽犯,卿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市府库,不得侵掠”,③“兵不血刃而三方夷,刑不姑试而悍将服,无旧学之甘而文教与,染虐杀之余风而宽仁布”④宋太祖之创宋代周,与历代开国皇帝相比,可以说是最具仁心的。
乾德元年(963年)起,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先后消灭荆南、湖南两个长江割据势力;又先后灭后蜀、南汉、南唐,最后于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北汉投降;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的局面宣告结束。
也就从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宋朝皇帝总结
宋朝皇帝总结一、概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持续了约300年时间,从960年持续到1279年。
在这个时期里,宋朝共有19位皇帝,他们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宋朝皇帝的治理成就进行总结,并探讨他们的积极和消极之处。
二、宋太祖赵匡胤(赵普)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领导北宋实现了对后周军事的胜利,并将首都建在了东京(现在的开封)。
他着力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推行科举制度,提倡教育。
然而,他治理中的一些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佛道教的限制和压制。
三、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他建立了科举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后来的宋朝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他注重农田水利建设,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
然而,赵光义在北方边疆的治理上相对不足,导致北方辽金的威胁日益加剧。
四、宋真宗赵恒赵恒即宋真宗,他是北宋时期的皇帝,也是宋朝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推进改革,加强了官僚体系。
他注重经济建设,积极推行市易法和开封市的建设,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然而,他由于过于执着于对外战争,使得国家财政紧张,导致社会动荡。
五、宋仁宗赵祯赵祯即宋仁宗,他承继了宋真宗的政治理念,致力于推行各项改革,提升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他注重经济发展,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商业的繁荣。
他还重视教育,鼓励文化艺术的繁荣。
但是,在赵祯晚年,他因不懂军事而导致北方辽金的入侵,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六、宋英宗赵曙赵曙即宋英宗,他继承了宋仁宗的政权,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
他注重教育,重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人雅士有所倚重。
然而,在外交政策上,他对辽金进行了一系列的妥协,导致了边疆的不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威胁。
七、宋孝宗赵昚赵昚即宋孝宗,他是宋英宗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位子。
他在位期间,注重经济发展,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和商业发展,使得国家经济进一步繁荣。
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朝最优秀的皇帝是谁_他有什么功绩
宋朝最优秀的皇帝是谁_他有什么功绩宋朝在经济文化等诸多的方面都格外精彩。
宋朝分南宋和北宋,总共有十八位皇帝,享国319年。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宋朝最优秀的皇帝是谁_他有什么功绩,期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宋朝开国皇帝的功绩1、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
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最终有了一个和平清静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进展,文化的富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开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逼利诱双管齐下,示意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3,实行文武制衡的策略,文以治国,武以安邦。
一举解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
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4、改革科举制度。
5、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
还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把宋朝推向了空前富强的局面。
宋朝开国皇帝的历史评价宋太祖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公元960年,在“主少国疑”的状况下,通过陈桥兵变,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连续执行后周的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斗;在结束割据局面后实现国家统一和为巩固政权而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赵匡胤以一军旅武将身份夺取天下,其得国非正,却能善待旧主柴氏子孙。
杯酒释兵权,未尝戮一大将。
古来君王何人有此心胸?此外,赵匡胤心地清正,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无愧于宋朝第一圣君。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
赵匡胤兵不血刃的登上皇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结束各地割据混战的局面,而且治国有方,使得经济、文化都得到进展,而且政治上的很多措施对后代影响甚大。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皇帝?赵匡胤,字元朗,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于是赵匡胤于周朝为官。
因战功卓著,官位一升再升,最终功高盖主,于后周恭帝柴宗训时在众将士的拥立下,黄袍加身称帝,这一次兵变因为是在陈桥驿发生的,史称陈桥驿兵变。
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正式继位,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暴毙,享年五十岁,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位开国皇帝绝对都是值得后世人钦佩的帝王。
不管他是残暴的君主,还是仁慈的帝王,能够开创一个国家,就已经足以证明他个人的能力了。
而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而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史上经济大繁荣时期,就算是后来偏居一隅的南宋,经济实力也远超各国。
这样一个繁华的国度,作为他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功劳绝对不小。
赵匡胤在开国君主中,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有能力的帝王。
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最忌讳的便是过于求成。
如果因为眼前的成就,而气焰嚣张,一心求成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倒退。
对于这一点,赵匡胤做的非常好,他建国之后,稳扎稳打,一步步发展宋朝,内政外交军事,一步一步推进,使得宋朝的经济迅速繁荣,国家实力显著提升。
政治上,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为皇权服务的中央集权机构,下方权利制约平衡,君主权利至高无上。
整个政府机构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
另设御史台等机构,对地方权力进行监督。
经济上,首先大力治理黄河,减轻黄河水灾,同时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统一上交中央。
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类措施,最终使得宋朝出现了大繁荣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建隆之治。
军事上,实现军权的集中,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
又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同样还有历史书上的禁军同龄圈的三分,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宋太祖的事情写一篇发言稿
宋太祖的事情写一篇发言稿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我亲爱的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即赵匡胤,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开国皇帝。
他被后世誉为“宋太祖文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将从他的成就、治理和思想三个方面来为大家展开叙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宋太祖的成就。
他是北宋的创立者,为了驱逐外敌契丹人,夺回中原,他历经艰辛,领导宋军凤翔之战,最终成功夺取了汴京,建立了新的王朝。
他的勇敢和智慧使得北宋得以恢复中原的疆域,使得大宋王朝重焕辉煌。
其次,宋太祖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秉持着“明堂正国”的治国理念,重视礼制、文化教育,提倡儒家思想,让国家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有序。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改善了财政状况。
他对地方政权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保障了民众的利益。
他的治理使得大宋国力日盛,社会得以安定,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我们来谈谈宋太祖的思想。
他注重礼教,将礼制放在治国的核心位置。
他主张以德治国,讲究仁义道德,崇尚忠诚正直。
宋太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提倡儒家教育,致力于提升国民素质和道德修养。
他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厚的底蕴。
总结起来,宋太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成就、治理和思想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英明领导和智慧谋略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在今天缅怀他的功绩,研究他的治国之道,继承他的品德和精神,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北宋盛世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北宋盛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平盛世的时期,这个时期以文化繁荣、国力强盛而闻名于世。
而开创这个辉煌时期的中心人物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作为北宋的开创者,他的统治远远超越了他个人的英明才智,影响深远。
本文将回顾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北宋盛世的历史背景、政治改革、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宋太祖赵匡胤生活在五代十国混乱战乱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十多个割据政权,国力衰弱,百姓生活困苦。
赵匡胤在这个时期成长并逐渐崭露头角,他的英勇和智谋逐渐被人们所瞩目。
他看到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立志要振兴中华,重建统一的国家。
二、政治改革赵匡胤智勇双全,他深知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在登基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
首先,他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朝廷的权力得以集中,便于国家的统一和管理。
其次,他推行士族政策,提拔和任用了一批有才华有志向的官员,以建立自己的政权基础。
最后,他重视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的建设,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和安全。
三、经济繁荣宋太祖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北宋的繁荣。
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改进农田水利,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效率。
他积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鼓励商人开办工坊和商行,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城市的繁荣。
他还创办了法院和银行,加强了货币和法律的管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四、文化繁荣宋太祖赵匡胤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重视教育,提倡儒学,修缮国史,整顿礼制,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才学兼备的士人。
他还建立了太学和书院,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还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倡诗词和书法,创造了众多的文化佳作。
五、影响与评价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创北宋盛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改革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他的经济政策为北宋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他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他的统治奠定了北宋百年的辉煌,为后来的开放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宋朝皇帝和主要人物
评价赵匡胤赵匡胤称得上是一代名帝,他的伟大功绩和他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
太祖本人心地清正,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不好声色,崇尚节俭。
在他的带动下,宋朝在开国之初有效地扭转了五代以来奢靡的社会风气。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乱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太祖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后世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之说。
宋太祖在开国之初,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施行的减轻徭役、兴修水利、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举措,迅速把宋朝推向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建隆之治”。
当然,宋大祖创制的“祖宗家法”也有不利的一面,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最终导致了宋朝长期积弱的局面。
赵匡胤小传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
948 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
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
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对宋太宗评价作为宋朝开国后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还是颇有些作为的,虽然收复燕云16州失败,但他毕竟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
太宗在位期间加大了开科取士的力度,使大量的文人通过考试进入了仕途。
这与太宗皇帝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是分不开的。
他曾经过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民间就流传着他“竟(整)日读书”的图画。
他还叫人将前朝历史、天文、地理等百科知识编成一千卷,还给这本书定名为《太平御览》。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位开国帝王,能力绝对是有的,能开创帝国伟业,任何一人都是俊杰。
不过虽然本身能力出众,但是却也免不了被后世人诟病的命运,比如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后世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与朱元璋不同,赵匡胤的后世评价却极高,虽有持批评态度的,但是这种评价极少,大部分都是对他人的肯定。
首先从政治成就上来看,在文治武功方面,赵匡胤都有极高的成就。
军事上的统一征战,结束了五代分裂的局面,内政上的改革措施,革清了五代时期的弊政。
从个人魅力来讲,赵匡胤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帝。
开国帝王,最忌讳的便是那一拨跟随他开创帝国的功勋,拿朱元璋和赵匡胤来对比。
朱元璋血腥残暴的杀害开国功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此间牵扯出的大臣数不胜数。
算的上是飞鸟尽走狗烹的典型。
再看赵匡胤,那一手杯酒释军权玩的实在太好,让后世不少人都为之称赞不已。
他不费一兵一卒,不残害一条生命,不沾血腥的便解决掉了这一麻烦。
这一手绝对比朱元璋高明。
《宋史》评: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余蔚:太祖行事,步步踏实,多为长久之计。
不止军事,其他诸种制度建设,也不急于求成他在位十六年,国内日渐安宁,宋之力量不断积累。
他留给太宗一个强大而富庶的国家。
杨侃:太祖以神武独断,太宗以圣文诞敷,平江表,破蜀都,下南越,来东吴,北定并、汾,南取荆、湖。
是故七国之雄军,诸侯之陪臣,随其王公,与其士民,小者十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乡党,率彼宗亲,尽徙家于上国。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建国之后,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局面再次出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解除各高级将领及藩王的军权。
赵匡胤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
宴会进行到一半,众人酒至半酣。
这个时候赵匡胤说话了:我能当上皇帝,都赖于诸位的推举。
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喜欢读书
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柴荣平江淮 (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 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他:“你是武将, 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 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 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谷、窦doù 仪准确地回答出 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
宋太祖生平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 重,涿zhuó 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 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受周世宗柴荣器重,屡建战 功。柴荣死后,周恭帝即位不久,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国 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 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为后世称道。
这个PPT也用到了宋体和仿宋体。
风俗与发明
吃汤圆的习惯起于宋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朝完成的, 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 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清明上河图
小知识:庙号中的祖与宗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
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
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在承传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 风神的“宋型文化”。
宋太祖赵匡胤历史评价
宋太祖赵匡胤历史评价范仲淹曾由衷地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范仲淹年谱·庆历三年》)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勒石三戒”(太祖碑誓)。
王夫之说: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宋论》卷一《太祖三》)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
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简介资料
赵匡胤简介资料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别名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赵匡胤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赵匡胤简介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别名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公元965年,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公元971年,李煜降,南唐灭亡;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基本完成统一。
公元976年,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庙号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葬于永昌陵。
赵匡胤生平事迹早期经历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
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
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
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
又曾在韩令坤博士的房中,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斗,他们就和赵匡胤竞相去捉麻雀,结果随后屋子就倒塌了。
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
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
”赵匡胤往北去以后,于公元948年(乾祐元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征讨李守贞,屡立战功。
公元951年(广顺元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柴荣为开封府尹时,转开封府马直军使。
屡建战功公元954年(显德元年),柴荣即位后,赵匡胤执掌禁军。
北汉来侵犯,柴荣率领军队抵御来犯之敌,在高平摆开战场。
战斗将要展开的时候,指挥樊爱能等人首先逃跑,后周军十分危急,赵匡胤指挥自己的同伴骑上马迅速冲向敌人前锋,北汉军队大败溃逃。
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
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赵匡胤,号太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他是北宋政权的创立者,也是宋朝第一位皇帝。
他的统治使得北方政权得以恢复统一,同时也为后世的南宋政权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理才能和领导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贡献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赵匡胤的早年生活和背景赵匡胤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927年),他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祖父是后梁时期的重要将领赵德昭。
赵匡胤从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他在军事战略、政治智慧等方面都显示出非凡的天赋。
二、赵匡胤的崛起和北宋政权的建立赵匡胤的崛起源于北方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
当时,后梁政权的统治日益衰弱,赵匡胤在北方拥有广泛的军事力量和忠诚的部属支持。
他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60年)发动了北伐,推翻了后梁政权,自立为帝,建立了北宋政权。
三、赵匡胤的治理和政绩作为一个出自军人家庭的君主,赵匡胤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军队,削弱了地方势力,推动了北宋政权的稳定和繁荣。
他实行选贤任能的制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赵匡胤的对外政策和对内治理赵匡胤在对内治理方面注重发展农业和经济,积极推行农田水利、耕地制度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保持了与北方辽国的和平,稳定了边疆局势,使得北方政权能够安定和发展。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改善了社会秩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赵匡胤的文化政策和影响赵匡胤在文化政策方面非常重视,他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倡导文化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
他还修复了皇宫和宫殿,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北宋政权的文化形象和影响力。
他的文化政策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赵匡胤的遗产和评价赵匡胤的统治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趣谈:从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与过 是和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从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与过是和非
导语: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尽沧桑,其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十个或强盛或衰弱的王朝,以及数以百计或满腹韬略或平平庸庸甚至江山尽失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尽沧桑,其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十个或强盛或衰弱的王朝,以及数以百计或满腹韬略或平平庸庸甚至江山尽失的帝王。
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宋朝,以其瑰丽的文化、灿烂的艺术、繁荣的经济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三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唐帝国。
作为一个新兴王朝,应该是最强劲勃起的时候,宋朝却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变,从另一方面表现得非常引人瞩目。
纵观中国历史上在宋王朝以前的三个大一统王朝,在秦始皇、汉武帝及唐太宗等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下,无一不是疆域广阔、四海朝服,甚至连秦汉时北方的匈奴,唐朝时北方的突厥及回纥都拜倒在中原文明的脚下。
可是宋朝空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其由禁兵、厢兵、乡兵、藩兵所组成的军队总数最高时曾达到160万,其中正规军禁军的总数占了一半以上,但就算这样,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西夏、辽、金、蒙古(元)击败,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军队水平的问题。
要知道宋帝国不论是绝对人数,还是从军事水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越当时中华文明圈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更别说更西边正处于四分五裂的欧洲诸王国和苟延残喘的拜占廷帝国。
可以说,宋帝国从理论上来说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悍的国家,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宋朝的版图日益缩小,统治者龟缩不前,甚至连西域也干脆让了出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中少有的主动出让西域统治
生活常识分享。
创业垂统,稍逊风骚!宋太祖赵匡胤的历史功过--宋朝史话04
创业垂统,稍逊风骚!宋太祖赵匡胤的历史功过--宋朝史话04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36,,欢迎收看。
宋太祖在位共17年。
在这17年间,他通过战争消灭了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宋局部统一的基础,又重建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这是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的主要业绩。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和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使北宋出现了一百多年局部统一的局面,这是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事情,也是宋太祖的重要历史功绩。
宋太祖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既有当时时势促成及宋朝力量比各个割据政权雄厚这些要素,宋太祖本人的谋略和素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北宋代周以前,后周已逐渐具备了统一的物质力量。
周世宗整肃军纪制服骄兵悍将以及南征北战皆获得成功的事实,反映出一个中央权力加强、国家开始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已经出现了。
北宋建立之后,割据湖南的周行逢在病死前嘱咐其幼子和亲信在不得已的时候归附宋朝,以求家族得以安生。
后蜀宰相李昊说:“我看宋朝建立,气势已不同于后汉、后周,一统海内,大概在这时了。
"建议后蜀向宋朝纳贡,以“保安三蜀"。
南汉一个官员也说,以前南汉是趁唐朝内乱才得以建立,天下乱得太久了,乱久必治,应该有所防备,并同宋朝通好。
这些割据政权统治人物的话,既反映了当时各个割据政权统治已经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也反映当时统一已经是人心所向。
宋太祖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就在于他既有从后周那里继承来的雄厚物质力量,又顺应了当时的人心和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宋太祖虽然是个行伍出身的专制帝王,在加强皇权方面不遗余力,但是,他决策问题却并不那么专横武断,而是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
在统一战争中证明是正确的“先南后北”方略,就是集思广益的结果。
剥夺方镇权力的许多措施,则是来自赵普的建议。
据说在“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想用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典禁兵,赵普提出反对意见。
太祖说:“朕厚待彦卿,他哪能相负呢?”赵普却反问说:“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这句话一下子揭了宋太祖的疮疤,实在是够刺耳的啦。
大宋皇帝其实很能打
大宋皇帝其实很能打作者:吴钩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11期在大众的印象中,宋朝整体比较文弱,君主也有士大夫的气质。
但有意思的是,宋朝出了好几位懂武艺、擅拳脚的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军人世家,其父赵弘殷在后唐时期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
《宋史》对赵弘殷的评价是“少骁勇,善骑射”。
赵匡胤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自然有些武艺。
赵匡胤幼年时,父亲一度让他弃武学文,为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后来赵匡胤入了行伍,领兵多年,征战南北,没有一点武艺在身是不可想象的。
再后来,赵弘殷官至检校司徒,与赵匡胤分别执掌禁军,父子领兵如神,一时传为佳话。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写聚贤庄一战时有言: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
传说赵匡胤凭一对拳、一根棍打下了大宋江山,他发明了太祖拳和盘龙棍。
盘龙棍结构独特、实用性强,后来发展为双节棍,传说赵匡胤曾凭盘龙棍千里护送京娘。
在正史中,确有赵匡胤以棍胜刀的记载,后汉大将刘定国就是被他一棍击中后脑勺而死。
宋高宗赵构的武艺也不错,他从小不仅文采上佳,而且身体素质强悍,能骑烈马、开硬弓。
他曾将两臂平伸,各悬一斛米,行走数百步之远,观者无不骇服。
宋朝的一斛米,放到现代重达百余斤。
史书难免有吹捧帝王之嫌,但可见赵构还是很有力气的。
赵构曾因武艺而避祸。
靖康年间,金帅完颜宗望久攻汴京不下,逼迫宋廷议和,索要金帛及山西、河北的大片土地,并要求宋廷以一名亲王为人质。
时为康王的赵构主动请缨,说他愿往敌营为质。
赵构进了金营,二十多天后居然被放回来了。
原来,赵构在金营时与金国太子一起射箭,他连发三箭皆中靶心。
完颜宗望怀疑他是假亲王:宋朝的亲王都是娇生惯养之辈,怎么可能精于骑射?于是放了赵构,换肃王为人质。
宋孝宗赵昚被公认为南宋最贤明、最有作为的皇帝,在宋廷南渡后打造了难得的安定局面(史称“乾淳之治”),被史家誉为“南渡诸帝之首”。
赵昚即位后銳意进取,为岳飞平反,起用抗金名将,试图收复中原。
中国通史宋太祖观后感50字
中国通史宋太祖观后感
赵匡胤出生于后唐的一个军人家庭,少年习武,且喜爱读书,属于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
及至年长,遂出外游历,于少林寺学艺,自创太祖长拳三十二式,武艺有成而往南方去。
路过一个寺庙,经主持点拨,意识到北方虽然战乱连连却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遂往北而去,投奔柴荣麾下。
在柴荣与契丹的战争中,战争刚开始即失利,多个将校率先逃亡,值此危难之际赵匡胤果断统率军队,分两部一部抵挡契丹压力另一部直接绕后包抄契丹,大胜!此战赵匡胤一战成名,不仅有救驾之功更树立了军队权威。
柴荣死后,赵匡胤经过细致的谋划最终取代后周建立宋。
赵匡胤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智慧、紧密的部署最终成就了他的伟业。
赵匡胤所处的是中国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为了稳定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个人认为有些过犹不及。
为了杜绝叛乱而彻底打压武人,使军队力量大幅下滑,从此只能对契丹卑躬屈膝却不思改变,被很多人称之为弱宋,从本质上说赵匡胤也只是想维持赵家的统治罢了,至于异族侵略、民族尊严恐怕只能排在后面了,最终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悬念而死去。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祝明理学家曾说过蚁人太宗之友天下就无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祝明理学家曾说过蚁人太宗之友天下就无【题目】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4)由图三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
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铁木真。
成吉思汗。
(3)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据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可知,程颐评价的人物是宋太祖赵匡胤。
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的主要功绩是,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建立了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管理实行了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
(4)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荐]思维导图读人物-赵匡胤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独家】思维导图读人物-赵匡胤01简介宋太祖赵匡胤,历史对他的评价很高,他是历朝历代中杀人最少的皇帝,尤其是陈桥兵变只杀了一个大将,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少见的。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02陈桥兵变这恐怕是历史上最刺激的一个春节了,年都没过完,国家就易了主。
公元960年大年初一,传来辽国联合北汉进犯北周的消息。
此时周世宗柴荣刚去世不久,年仅7岁的周恭帝继位,宰相范质认为只有殿前都检点赵匡胤能够救急,大军大年初三就出发北上抵御外敌。
后人怀疑,这可能是一出戏,除了后周的孤儿寡母没有拿到剧本外,其他(群众演员)都在按导演(赵匡胤)的要求卖力出演赚外快大军走到开封城二十里外的陈桥驿,兵变就发生了。
史书说是赵匡胤的部下撺掇,觉得出去卖命,皇上还是个孩子,立了功怕他搞不清,要推举一个懂事的成年人。
然后,巧了不?所有人都觉得赵匡胤就是那个合适的人。
更巧的是,军营里黄袍都是现成的,然后就涌进了赵匡胤营帐,逼着他当皇帝。
赵匡胤就这样黄袍加身了,北汉和辽国的联军也不管了(可能压根儿就没有)。
正月初四,赵匡胤转身打回了开封,反正也才走了二十里,路也熟。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赵“不情不愿”地当了皇帝,开启了大宋时代。
据说当时赵匡胤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似乎好像是被迫上位的。
这就是宋太祖的第一场酒,窃取了后周的江山。
酒在这场蓄谋已久、万事俱备的政变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遮羞布。
夺取孤儿寡母的江山,面子上实在是有点挂不住,必须得喝点儿酒才能演好这场戏。
03杯酒释兵权大家快来围观历史上的名场面“杯酒释兵权”时间:公元961年地点:包间(万岁殿)人物:石守信、高怀德……(当初陈桥兵变的旧部)赵匡胤:哎,跟兄弟们说句实话。
要不是你们,我也做不了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祖功过之评价
宋太祖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公元960年,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通过陈桥兵变,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继续执行后周的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在结束割据局面后实现国家统一和为巩固政权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赵匡胤兵不血刃的登上皇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结束各地割据混战的局面,而且治国有方,使得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而且政治上的许多措施对后代影响甚大。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①“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
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
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治定功成,制礼作乐。
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②言简意赅的总结了宋太祖的功绩和后世对其的评价。
纵使其过于重文轻武,和“守内虚外”的措施造成宋朝的长期不振。
但其功绩还是主要的。
一:南征北讨定天下,统一全国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兵不血刃登上皇位;但宋太祖并未对后周皇室大加诛杀,“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驽犯,卿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市府库,不得侵掠”,③“兵不血刃而三方夷,刑不姑试而悍将服,无旧学之甘而文教与,染虐杀之余风而宽仁布”④宋太祖之创宋代周,与历代开国皇帝相比,可以说是最具仁心的。
乾德元年(963年)起,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先后消灭荆南、湖南两个长江割据势力;又先后灭后蜀、南汉、南唐,最后于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北汉投降;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的局面宣告结束。
也就从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内政
宋太祖统一全国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⑤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⑥的局面,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太祖巧妙应用“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⑦三大纲领,采取“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内外相制”“更戌法”等措施,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稍夺其权:
①《宋论》卷一《太祖》
②《宋史》《太祖本纪》本纪第三
③《纲鉴易知录》卷六《宋纪》
④《宋论》卷一《太祖》
⑤叶适《水心别集》卷一二《法度总论》
⑥《新唐书》卷五十《兵志》
⑦《续资治通鉴》
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利,不但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而且还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掌政令、军权和财政。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这样一来“事无不统”的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在地方上削减郡一级长官的权力,集权于中央;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并三年一换,长官之外又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制其钱谷:
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余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
这样一来即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而且废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收其精兵:
“杯酒释兵权”;960年七月,赵匡胤帅兵至陈桥驿抵抗北汉和契丹盟军,“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赵匡胤)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①“【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袍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②就这样赵匡胤稀里糊涂的被部下拥为皇帝,因自己是这样登上皇位,而且认识到拥有重权的节度使对皇权的威胁;罢去殿前都点检的职位,并直白的跟石守信等人说“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③“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④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上做节度使。
赵匡胤的几杯美酒,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
加强禁军:设“三司”(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管禁军统帅权,逐步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三衙将领只用一些资历浅,容易驾驭的人担任,且时常加以调动;淘汰老弱,补充精壮;实行“更戌法”,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士兵相结合,军队和地方势力相结合。
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在兵力部署上,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屯各地,“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⑤;选地方军中的精壮人员充实禁军。
科举取士,选拔人才
宋太祖受周禅,武事之余,颇重文教,因于乾德二年正月贤良、方正等科,曰“……朕慕前王,精求理本,焦劳罔怠,寤寐思贤,期得拔俗之才,访以经国之务。
其旧置制举三科: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三曰详闲,吏理连于教化”,⑥另外开宝六年(973)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还规定不论家庭贫富,名望高低,只要有才能,皆可应举。
这使得宋在诗词,歌赋、散文,理学等领域都取得很大的成就。
①《纲鉴易知录》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⑤《曲洧旧闻》卷九
⑥《宋会要稿》卷一《选举》
宋太祖主张以文臣治国,这一思想对明清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经济上:
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劝课农槡,兴修水利
虽然宋太祖的历史功绩不一般,但他的有些手段未免有点矫枉过正,有些措施也略失英明:
如实施“更戌法”,虽可防止武将专权,却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战斗力削弱的弊病;
如过分强调“抑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宋太祖是宋代的开国之君,在历代史家的论著中。
,宋太祖获得的评价颇高。
虽然他开创的宋代一直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而且有些措施略欠得当,但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其影响可见一斑。
纵使宋太祖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宋太祖是个睿智英明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