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赏析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5.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表现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繁密而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唯有一轮高悬的明月与我相伴。

6.请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7.“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渲染了幽静、雅致(优美、高雅)的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听到《折杨柳》笛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飞”和“暗”用的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字表达了平静的夜里,嘹亮的笛声传来的悄然而无痕迹,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正是这暗处飞来的笛声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情怀。

5.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吹风传到各地,勾起了多少旅人的情丝。

6.李白作这首诗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中创作的?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创作此诗的背景:客居洛阳,春夜难眠,忽闻笛声,从而触动诗人羁旅情怀。

感情基调:离愁,别绪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传语”是什么意思?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捎口信;表达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独凄凉,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2)从诗歌赏析角度上来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符合?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漫天作雪飞”描写的景状如何?你能够描绘出它的状况吗?

“漫天作雪飞”描写的是没有什么特别美貌的榆荚,也衬着春风展露自己的可以称作美好的一面,是一种也争先恐后的可爱样子。表达出作者看到万事万物时所表现出的竞争心态。也表现出作者在晚春时节,天时要转变的时候,表达出自己也要衬着好时光努力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透出上进心。

4.“百般红紫”中的“百”中强调了什么?

“百”字在此春天的繁华景象,各色花儿都在尽情开放,显露出自己的本质的美艳,“百”字在此是一个概数,不是整齐的一百。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6.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7.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

8.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

9.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迷朦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担忧。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展现的画面。

迷离的烟雾笼罩寒江水,月色萌萌映白岸边沙,夜晚吧船停在秦淮河上靠近岸上的酒家。

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