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辨析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物质的运动通过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完成。扩散是与空间异质性相联系的具有普遍性
的作用力,是一种低能耗过程。基本动力之一。 质量流/重力(mass flow):是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携带运动(locomotion),指动物和人在景观中的活动对能量、物质与生物体在 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形成高度集聚的分布格局。
物。
通过树篱中臭鼬和林地内臭鼬的比较表明,它们喜欢生活在少数树木的开阔景 观地区,多是林地边缘和树篱
LANDSCAPE ECOLOGY
5. 植物流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 • • • 散布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种子散布方式和距离与该种在演替中的地位和生活史对策有关。 散布按距离可分为:长距离散布(景观之间)和短距离散布(景观内)。
LANDSCAPE ECOLOGY
四、景观的一般功能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 1. 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能够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 总初级生产力( G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全 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 净初级生产力( N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 量,是从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净吸收或净排放被称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 NEP):NPP 和土壤呼吸的差值。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辨析
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辨析第一组景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作为从事景观设计这一行的人员所表达的观点更接近生态学的概念,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具体有内容上和空间上的区分。
作为大地综合体,景观具有多种含义,也是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1,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与乡村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作为生物的栖息地,景观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融为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与人、物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儿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
地景:简单理解为地景艺术的简写,地景艺术(Land Art),或作「大地作品」(Earth works)或「大地艺术」(Earth Art)。
它是从环境艺术(Enviroments Art)演进而来,广义地说,即环境艺术的一种。
「地景艺术」始于1960年代地大物博的美国,到了1970年代有许多画家和雕刻家纷纷跑到户外,从事地景艺术的创作。
虽然是艺术创作和大自然的结合,并不意味著用艺术作品把自然改观,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在不失大自然原来面目之下,使人们对他所处的环境重新予以评价。
换句话说,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修饰,使人们重新注意大自然,从中得到与平常不同的艺术感受。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基质的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一、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概念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影响,它着重于研究不同尺度下景观(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干扰)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态过程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的第一个概念是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指的是景观的形状、大小、分布、连通和组成等特征。
景观格局是指生态系统水平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其描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植被结构、动物群落和土地利用形态等。
景观生态学的第二个概念是景观过程(Landscape Process),指的是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格局是影响生态过程的重要因素,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气候、水文、营养循环、物种迁移和种群动态等。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在生态系统人为干扰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景观的复杂度和多样性更高,生物多样性也更高。
而景观的简单度和单一性,则会减少生物多样性。
2.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景观格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水文循环、土壤侵蚀、气候变化和物种流动等生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一些物种也会通过适应不同的景观格局来维持其物种共存。
3.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格局还与生态系统服务紧密相关。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森林、湿地和牧草地可以提供食物、水源、木材、草料和药物,为人类提供重要的服务。
因此,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对于保障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揭示了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此在生态保护和管理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例如,基于景观格局,筛选出具有保护优势的区域和生物群落,制定优先保护计划,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共28页文档
2.2 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派
1.美国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研究(Forman, Risser, Turner)
2.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Zorreveld,Haber 国 家公园景观规划)
3.东欧的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Mazur, Ruzicka(捷克)最优设计)
4.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 5.前苏联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波雷诺夫)
景观结构指的是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指的是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变化则包括了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2.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2.1.1国外
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
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其后, 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一种是直观的,认为景观是基于人类尺度上的一个具体区 域,具有数公里到数百公里的生态系统综合体,由森林、 草地、农田、城市、村落等可视别实体组成。(狭义的景 观)
另一种是抽象的,代表任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即景观 是一个对任何生态系统进行空间研究的生态学标尺。(广 义的景观)
综合理解:
• 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 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 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
• 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2019)、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2019)、《景观多样 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2019);
• 2019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 会议”
1988年,李哈滨发表了《景观生态学——生态 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
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 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定义1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是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强调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概念。
3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例如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现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4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5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二、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与异质性相对的景观特征被称为均质性(homogeneity)。
3)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patch)在空间上的组合。
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4景观的界定原则景观是一组生态系统的聚合体;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之间的生态流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特定的气候和地貌类型特征;具有特定的干扰和动态驱动机制。
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s):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6景观组分(Landscape elements):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被称为景观组分。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概述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
格局控制过程的进行:如水域可阻隔火干扰的蔓延; 渠塘灌溉景观对营养元素的转移和分配的控制作 用;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 响;农林间作对养分元素的循环和分配的影响。 过程影响格局的形成:如林火干扰可形成新的景观 格局。 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集中表现在流的延伸将源和汇 联系起来。
动态 结构
个体
功能
1. 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要素的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 能流物质分配等。
2.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 系(即生态过程)。体现在景观中能量,物质 的流动转化和物种的扩散等生态过程。 3.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 化。 要素的类型,形状,数量和空间格局以及物 质能量物种的变化。
7.景观生态流原理 生态流:景观中的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 之间的流动。 流的源:是指迁出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场所(扩 散源) 流的汇:是指接纳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场所(聚 积地) 流源汇:共同组成了物质迁移系统(使结构与功 能关联)
源 流(联系)
汇
流的媒介和动力:风、水、飞行动物、地面 动物和人。 流的形式:扩散(与异质性相关;如种群迁 移)、传输(物质流。如水流的侵蚀、搬运 和沉积作用)、运动(动物和人对各种物质 的传播)。
同一景观,随观察高度增加,分辨率降低,最小可 辨单元增大,物体细微的差异逐渐难以分辩,最 终异质性物体变为均质性。 时间尺度:指研究对象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长度。
宏观尺度:生物进化、群落演替;
微观尺度:植物生长、种群爆发。
不同等级系统的时空尺度
万年 千年
景观动态 林窗动态 森林演替 事物或过程的时空尺度是相互联系的 树木生长 在时间上属于宏观尺度的事件, 在空间上也属宏观尺度。 斑块动态 区域动态
景观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概念介绍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尺度上的景观格局和过程进行分析,景观生态学可以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讨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景观结构和功能。
景观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空间单元(如森林、湖泊、草地等)组成的空间组织方式。
景观功能则关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迁移和群落扩散等。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景观特征的优势,如植被覆盖、景观类型、边界和连接性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对景观进行分类、测量和分析。
3.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景观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野外调查和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获取景观组成和生态过程的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应用领域1.生态系统管理:景观生态学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评估和监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策略。
2.物种保护: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与物种迁移、种群扩散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物种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土地规划:景观生态学可以指导土地开发和规划,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4.自然灾害防治:研究不同类型和尺度的景观及其对自然灾害的响应,可以帮助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结论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生态系统管理、物种保护、土地规划和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4.景观尺度
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和景观的面积大小 或最小信息单位的空间分辨率水平。
时间尺度是指其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尺度愈来愈大,目前在景 观生态分析中,常常界定的空间尺度由几千米到 几十千米;时间尺度从几年到几十年,而人类世 代几十年的时间尺度往往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关 注的焦点。
• 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 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 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 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 具有尺度性;
• 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 综合性。
Forman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而 划分为:
3.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
1981年,在荷兰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大会”。 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成立。(IALE) 1984年,Narch.Z和Lieberman(美国)出版《景观生态 学的理论和应用》,第一本景观生态学专著。 1986年,Forman.R&Godron出版《景观生态学》教材, 标志景观生态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1987年,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出版。
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包括:
空间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数量和面积 比例。
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 小、形状、景观对比度、连接度等。
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绝对性和空间同质 性的相对性,即某一尺度的异质空间内部,比其 小一尺度的空间单元(如斑块)可视为相对同质的。
当我们扩大所研究的空间单元面积时,其内部的 景观异质性增加,而各个空间单元的景观异质性 程度降低。因此,景观异质性程度与研究或抽样 观察的空间单元面积大小有重要联系。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名词定义
景观生态学的六组定义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对于空间格局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注重以图示的方法,致力发展景观的图示化的语言;景观生态注重过程设计,研究生态过程在空间上的支配和影响,并以此将生态过程和空间格局相联系。
第一组:景观,地景,园林,土地,环境,风景: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系列的生态过程;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具有宽度,厚度,进深是景观与其他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还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园林的区别,包括园林生态性、实用性、技术性各有所侧重。
景观范围最大,可以扩展到整个宇宙。
景观>大地景观>风景>园林地景(landscape of the global):大地景观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所构成的总体特征,包括岩石、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遗迹,也包括其中的气候特征。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土地(land):在社会经济概念上提出的,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
包括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质系统。
环境(environment):包括可视与不可视两部分,景观中所指的环境是可视的,非微观的。
风景(scenery):在人带有的价值观的判断下,具有很高物。
第二组:地形,地貌地形(landform):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
地貌(topography):地形的组合,是大地景观格局的基本框架,直接决定地表景观的总体特征。
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坡地,河流,熔岩,冰川,冻土,荒漠地貌和黄土地貌以及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与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等。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旨在理解景观格局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改善并保护景观环境。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遥感影像分析等。
景观形态学:景观形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景观中的形态组成,主要包括地形起伏等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等。
它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测量和分析地形、植被、和水系等景观元素之间的空间格局,从而对特定景观进行定量描述、识别和分类。
景观连通性:景观连通性指景观中的相邻地物之间的连接情况,它是生物多样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复原与保护的重要方面。
景观连通性的测度主要有曼哈顿距离、欧几里德距离、和Morisita-Horn指数等,是评价景观整体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景观指数:景观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它是以某指标衡量景观特征的一种参数,可以用来对比景观之间的差异、比较景观的变化趋势和速度。
常用的景观指数有平均值指数、绝对变异指数、空间一致性指数等。
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景观中各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它包括空间分布形态、格局覆盖度、格局紧密度、格局重复度等概念。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体现了景观系统所承担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功能。
景观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
和间接功能,其中直接功能指景观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与生物群落及其他环境因子直接相关的功能,而间接功能则是景观系统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
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由生物群落、土地利用、气候等因素构成的景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等诸多方面,尤其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为主题,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价值。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生物群落、土地利用、气候等因素构成的景观,在景观尺度上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等多个方面。
景观生态不只研究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还关注生态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连续性和连通性,研究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
景观生态学将生态学研究从点标度拓展至空间尺度,将传统的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提高到景观水平,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有许多研究方法,包括景观分析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模型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1. 景观分析技术景观分析技术是通过对景观的格局和功能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不同景观格局与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对景观要素的分类、测量和统计分析,能够获得分析结果,了解景观中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及生态过程的变化。
其中最常用的景观指数有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路径长度指数、边缘密度指数、面积分维数指数等。
这些指数可以用于评估景观格局对于生态过程的影响。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在空间上获取景观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推测出地表和地表以下的环境特征和过程的方法。
遥感技术常用于获取景观的生态信息,包括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海量的数据,结合GIS技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深入地了解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3. GIS技术GIS技术是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地理实体进行特征抽象、规约和编码,实现快速呈现和分析数据,对研究生态系统、制定环境规划、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景观环境中自发生成和人类调控的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其之间的联系及其交互作用,从而分析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功能。
2.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格局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空间关系,它可以看作景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它可以通过诸如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地表空间格局的研究把握和加强对景观生态系统的理解。
3.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作用,它可以表示景观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体现,它可以用来衡量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境质量和变化,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指景观中土地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景观功能的变化,从而促进城市规划的绿化建设和景观环境的改善。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大气中水汽、云、降水及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它可以被用来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对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影响,使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植物分布及植物地上生物量等景观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辨析第一组景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作为从事景观设计这一行的人员所表达的观点更接近生态学的概念,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具体有内容上和空间上的区分。
作为大地综合体,景观具有多种含义,也是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1,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与乡村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作为生物的栖息地,景观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融为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与人、物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儿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
地景:简单理解为地景艺术的简写,地景艺术(Land Art),或作「大地作品」(Earth works) 或「大地艺术」(Earth Art)。
它是从环境艺术(Enviroments Art) 演进而来,广义地说,即环境艺术的一种。
「地景艺术」始于1960 年代地大物博的美国,到了1970 年代有许多画家和雕刻家纷纷跑到户外,从事地景艺术的创作。
虽然是艺术创作和大自然的结合,并不意味著用艺术作品把自然改观,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在不失大自然原来面目之下,使人们对他所处的环境重新予以评价。
换句话说,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修饰,使人们重新注意大自然,从中得到与平常不同的艺术感受。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根据不同的角度,园林可分为以下类别:以历史来区分有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以地域来区分有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以规模来区分有森林园林、城市园林和庭园;以功能来区分有综合园林、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和城市绿地等。
在古典园林中,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有规则式园林与自然风致园。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还可以细分不同的类型。
现代公园的分类由于各国的国情与观念的差异,公园的分类各有不同,难以形成定论。
土地: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全部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包括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质系统。
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
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
土地规划学者认为:“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土地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互相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而且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
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经济学者伊利认为:“……土地这个词……它的意义不仅指土地的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的东西。
”由于土地概念涉及并影响世界各国,所以联合国也先后对土地作过定义。
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农村进行土地评价专家会议对土地下了这样的定义:“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
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1975年,联合国发表的《土地评价纲要》对土地的定义是:“一片土地的地理学定义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地区,其特性包含着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较稳定或周期循环的要素,如大气、土壤、水文、动植物密度,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类和将来的土地利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在某一给定时刻系统所遭受的所有外界条件及其影响的综合。
人们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环境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对环境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环境均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2、环境的分类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风景:所谓风景(Scenery),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景物是风景构成的客观因素、基本素材,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以及其他诸如雕塑碑刻、胜迹遗址等有效的风景素材。
景感是风景构成的活跃因素、主观反映,是人对景物的体察、鉴别和感受能力。
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联想、心理等等。
条件是风景构成的制约因素、缘因手段,是赏景主体与风景客体所构成的特殊关系。
包括了个人、时间、地点、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各种条件等。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寺庙等等。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第二组地貌: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是内、外营力地质作用在地表的综合反映。
土地表面由土壤、沉积物或基岩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存在于一定部位的三维空间。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
地形: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
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
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植物: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
一般有叶绿素,基质,细胞核,没有神经系统。
分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陆生多细胞真核生物。
但许多多细胞的藻类也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们与植物的最重要区别就是水生和陆生。
我们可下这样一个定义;植物是适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雄配子囊,胚在配子囊中发育。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
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
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
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
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
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
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种个状态。
地质: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
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