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
慢性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慢性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观察及临床意
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对于慢性胃疾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较正常人偏低。
这是因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导致壁细胞功能减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减少。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发展,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胃溃疡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病情相关。
在溃疡活动期,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这是因为溃疡表面的炎症和溃疡底部的坏死组织会消耗胃蛋白酶原,使其在血液中浓度降低。
溃疡愈合期,溃疡底部的炎症和坏死组织逐渐清除,胃蛋白酶原的消耗减少,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能会回升。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作慢性胃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持续低下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对于溃疡患者来说,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并不是特异性指标,不能单凭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来确定慢性胃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效果。
诊断慢性胃疾病仍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进行。
总结起来,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在于辅助慢性胃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通过监测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可以了解胃
黏膜炎症程度、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并非特异性指标,诊断和治疗
应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_朱飞叶
3.4 证候与年龄的关系 调查显示慢性胃炎主要发生在 25 岁 以 上 人 群 , 尤
其在 46 ̄55 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 36 ̄45 岁与 56 ̄65 岁 年龄段次之, 35 岁以上人群总的发病率为 80.9%, 肝胃 不和证 16 ̄35 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其他各证候, 肝 胃
郁热证、脾胃湿热证次之。结果见表 2。 表 2 证候在不同年龄组出现的频率 [ 例( %)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 究 对 象 为 2007 年 1 月 ̄2007 年 12 月 患 有 慢 性
胃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915 例。所有病 例 均 来 自 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第 三 、广 兴 医 院 消 化 科 门 诊 部 、胃 镜 室 。 1.2 诊断标准
表 1 不同性别中证候出现的频率
证候类型
男性
女性
[ 例( %) ]
合计
肝胃不和 脾胃湿热 肝胃郁热 肝郁脾虚 脾虚浊滞
73( 29.4) 95( 52.8) 52( 36.6) 22( 20.0) 33( 30.6)
175( 70.6) 85( 47.2) 90( 63.4) 88( 80.0) 75( 69.4)
DOI:10.13935/ki.sjzx.2008.02.009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年第 3 卷第 2 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 Vol.3, No.2
· 95 ·
临床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R573.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673- 6613( 2008) 02- 0095- 04
001四君子汤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四君子汤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摘要:古方四君子汤临床上运用相当广泛, 是补气健脾的重要方剂之一。
近年来, 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
本组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四君子汤合乌贝汤加味对治疗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正文:中文名称:中文名称: 加味乌贝散来源: 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王宗连等。
介绍介绍Title 简介[功能主治] 功能制酸止痛通瘀,养胃和中通络。
主治消化性溃疡。
[处方组成] 乌贼骨50克、大贝母50克、生白芍50克、生甘草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参三七粉30克。
将上药混合研末,装入空心胶囊,每丸重约0.5克。
每日3次,每次6粒,饭前2小时温开水冲服。
25~30天为1疗程。
[临床疗效] 治疗117例,痊愈87例,好转21例,无效9例。
治愈率为74.4%。
[处方来源] 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王宗连等。
功效: 制酸止痛通瘀,养胃和中通络主治: 消化性溃疡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医方剂消化性溃疡栏目关键词: 中医方剂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辅助分类项: 中医出处: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上册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
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分类及特征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近年来还参照免疫学的改变,1982年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会议拟订了慢性胃炎的简略分类:①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炎症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包括糜烂、出血、须指明是弥漫性或局限性,后者要注明病变部位。
②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炎症已累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如伴有局部增生,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hyperplasia)。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近十年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近十年研究进展慢性胃炎(cg)以胃脘近心窝部位疼痛胀满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嘈杂、嗳气、纳呆、反酸等,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纳呆”、“吞酸”、“嘈杂”等病证范畴。
辨证施治是传统中医学最富有特色的科学精华,这一理论最重大和最核心部分是对“证”的概括或归纳。
据此中医得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针对病证进行多种针对性或调节性的治疗。
对cg 等疾病“证”本质的现代科学阐示,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
1 cg中医证候学特点中医药学一般将cg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等5型辨证论治。
目前对于cg各证型的研究大多从胃肠道功能、胃肠激素、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有从器官、组织、细胞形态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阐示。
谢淑颖等[1],选择了近8年来44篇辨证治疗cg的临床研究文献,共计4447例,其中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csg)的17篇,共2667例,辨证分型共15种证型,肝胃不和型765例,占28.68%;脾胃虚弱型596例,占22.35%;脾胃湿热型320例,占11.99%;脾胃虚寒型192例,占7.20%。
罗云坚等[2]研究发现,cg实证组(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增强, 甚至亢进紊乱, 而虚证组(脾胃虚弱)表现为收缩减弱, 甚至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ⅲ相出现,两者之间有显著不同, 可作为cg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梁建祥等[3]研究发现,胃热证:内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呈点状或条状红斑,黏膜粗糙不平,或有散在小出血点,或有糜烂,多属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性炎症者。
血瘀证:内镜下见黏膜色泽灰暗或红白相兼,呈颗粒状隆起或增生,黏膜血管显露,呈网状或树枝状,多属萎缩性胃炎或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阴虚夹实证:内镜下见黏膜变薄,色泽苍白,皱襞细小,多属于萎缩性胃炎或癌前病变者。
余朝骏等[4]对中医胃痛不同证候的消化道x线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气滞证以长型胃、低位胃、低张力胃及胃排空慢多见。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edce s to hcrtv ama ot [ue t h e eo n to eraeo AIi arp i i l. y ctrb t o ted v lp  ̄n f f n iLN y t
Ke y w
斑生有关。
关键词 细胞 凋 亡 慢 性 胃炎
分类号
R 7 533
EPⅢ I EL L CEI AH P lI 1 s s D CHR0NI GAS 1 m S C TR
Ha h mig , h n Xi m ig, u Yu’ , L 1 oZ i n C a g n n W 8 e . a
浅 表 性 胃 炎 ( rnc spr c lgsr i。 S ) Cho i u ef i att C G 及 ia is
色检测 HP 其余 在 1 %福 尔 马林 固 定后 进行 病理 , 0
学检 查。 1 2 诊 断 .
胃黏 膜病 理 诊 断参 照 2 0 0 0年 5月 中华 医学 会 消化分 会慢性 胃炎 研讨 会 制订 的 《 国慢性 胃 炎研 全
p t n t d mt spr c t att ( )ac2 tnswt ho i a o hcgs is( A . eut: ai t e s h m e u ell sr i la g i s( t1 8p i t i crn t pi att C G) R sl 1 a e h c r ri s
De a t n fGa to n eoo y,s s i lXia ioo g Unv ri xia 1 0 1 p rme to sr e tr lg 1tHo pt , ’ nJa tn iest a y, ’n 7 0 6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多数患者前期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临床表现。
本文简述近10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标签:中医;慢性胃炎;进展1病因病机慢性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综合作用,其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起居失宜等,其病机主要以虚实夹杂、脾胃虚弱为本,邪气干胃为标。
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胃腑具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宜和降的特性,所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基础,外邪侵袭、情志所伤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而发病[1]。
本文总结近10年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2 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曹娟[2]应用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结果示: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结论: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汤,标本兼顾,补其不足,攻其有余,使气旺痰化。
武志娟等[3]应用疏肝理气汤为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3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
王治英等[4]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治疗以祛实邪为主,用此方可以起到燥湿化痰,清胆和胃,通中有降的作用。
张辉凯[5]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65例,总有效率87.69%,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片),总有效率为72.58%,P<0.05。
徐伟超等[6]应用化浊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症加减,起到利湿化浊、瘀滞得散、胃气得养的效果。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王星等[8]用采用自拟八味莲蒲胃炎康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慢性胃炎,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不仅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而且起效迅速,很值得临床推广。
肖秋山[9]在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示:中西医药联合用药起到调节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抗炎的作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功能起到调节作用,降低慢性胃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与三仁汤治疗的实验研究的中期报告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与三仁汤治疗的实验研究的中期报告背景介绍: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特征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学中对慢性胃炎的一种病理认识,认为慢性胃炎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
三仁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以及三仁汤对其的治疗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选取健康的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三仁汤组。
2. 建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通过口服给予饮食诱导方法,连续给予高脂高盐饮食和酒精,加速慢性胃炎的发生。
3. 给药与观察:三仁汤组大鼠口服三仁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食欲、体重等指标,并采集胃粘膜样本。
4. 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各组胃粘膜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包括蛋白质数量、种类以及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筛选。
5.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量资料的 t 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
实验结果:1.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的构建:经过饮食诱导,模型组大鼠出现胃痛、食欲减退等慢性胃炎相关症状。
2. 三仁汤治疗效果的观察:三仁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食欲和体重出现改善,表明三仁汤对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胃粘膜蛋白质组学的变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粘膜中多个蛋白质种类数量和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
4. 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筛选:通过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筛选,发现多个蛋白质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讨论与展望:1. 本研究结果表明,脾胃湿热证在慢性胃炎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三仁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效。
2. 胃粘膜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为深入研究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3. 鉴定和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对象,有望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
慢性胃炎不同证候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色 的物质 的面积 总和 , 反映 阳性表达的多少 ; 平均光 密度 : 阳
性表达 区域 的光 密度平均 值 , 密度值越 大 , 光 阳性显 色颜 色 越深 , 反映表达部 位 的 阳性强 度 ; 总光 密 度: 又称 积分 光 密 度, 总光密度 =∑( 阳性表达 部位 面积 ×该部 位的平 均光密
度 ) 反映阳性表达的总量 。 ,
订的标 准 和 19 90年在澳 大利亚悉 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 胃 肠病学术 大会制定的“ 悉尼系统 一新 的胃炎 分类 法”3。 【 J 13 病例排 除标准 . ① 同时伴有 消化 性溃 疡的 胃炎患 者 ; ② 胃大部 切除 术后 的患 者 ; 同时 患有其 他器质 性 疾病 患 ③ 者; ④住 院患者 : 年龄在 1 ⑤ 8岁以下或 7 以上 ; O岁 ⑥妊 娠或
2 2 图象分析 .
~
每张切片所要分析 的部位显微 镜下拍 摄 3
5张照片 , 进行 图象分 析。 阳性 面积 : 片 内被染成 棕 黄 照
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 病专业 委员会在 重庆 召开 的全 国慢 性 胃炎专题讨论会 制订 的《 慢性 胃炎 中西 医结合 诊治 方案 ( 草案 ) “ 。慢性 胃炎诊断标准参照 2 0 》J 03年 9月 中华 医学
B x Bl a 、 c一2和 是 细胞 凋亡 的调控 因子 , 能与证 候虚 实 可 形成 有关 。本 课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 同证候 Bx B a、d
一
司产 , 规格 :8 l支 ; A 1 m/ D B显 色试 剂盒 ( L 93 2 : Z T 02,0x) 中 杉金桥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生产 , 规格 :m/ ×3支 。 3 l支
不同证候胃炎模型血生化指标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不同证候胃炎模型血生化指标的实验研究高碧珍1,黄爱民2,李灿东3,詹子铭3,林雪娟3(11福建中医学院现代医学部,福建福州350003;21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4;31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为探讨不同证候胃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建立脾虚、肝郁、胃肠燥热3种证候大鼠模型,以正常空白组为对照,选择胃动素(M TL )、胃泌素(G A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丙二醛(MDA )为指标,结果:①各证候组M TL 以胃肠燥热组最高,肝郁组次之;G AS 以胃肠燥热组最低,脾虚组次之。
②各证候组SOD 显著降低,以胃肠燥热组最低;MDA 显著升高,以胃肠燥热组最高。
说明胃粘膜浅表性炎症病理中存在着不同的证候,神经内分泌失调对胃肠分泌和运动的影响与证候的“热”、“郁”、“虚”、“实”有关。
M TL 、G AS 、SOD 和MDA 的变化是其证候表现的物质基础,可以作为证候诊断和病情轻重判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分型;M TL ;G AS ;SOD ;MDA ;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25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627(2005)0120030204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的分类与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开展了各种胃病中医证候与疾病分类、证候与胃粘膜病理的对照研究,并已广泛证实了中医证候与胃病、胃粘膜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1,2]。
但是,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在同一胃粘膜病理变化中存在着不同证候,单一的辨病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这就是中医学“同病异治”的基础和依据。
因此,开展证候的胃粘膜病理生理学实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慢性胃炎不同证候的临床变化规律,更全面地理解中医脏腑理论的含义及其实质,同时通过中医辨证方法能够弥补单纯辨病的不足。
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有关证候的客观化和证候实质研究,近几年开展很多,所涉及证候甚广。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发生了改变,因此慢性胃炎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
目前,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果能够找到证候形成的客观化依据,尤其是生物学指标,对证候就会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能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近年来,学者们运用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本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原因、机制、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
许多学者运用病理学方法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进行研究。
胡玲等从炎症的角度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发现核因子-B和热休克蛋白70这两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脾胃湿热证。
肖政华等认为慢性胃炎证候的发生与各种炎性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造成胃黏膜损伤有关。
高碧珍等探讨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候胃黏膜病理变化及其与细胞增殖指数的关系,从细胞增殖的角度阐明本病同病异治的基础和依据。
微生态学研究显示,慢性胃炎证候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一定关系。
熊哲锟发现湿热是HP生长、繁殖的病理基础。
姜力也认为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
冯春霞发现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比脾虚证患者严重,而且脾胃湿热证伴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炎症情况更加严重,但认为HP只是加重湿热程度的因素。
柯晓等则提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慢性胃炎的证候虚实变化与HP感染无关。
免疫学中医理论认为脾为之卫,说明脾具有协助机体抵抗外邪的生理功能,这点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故脾虚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
罗云坚等发现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D9、CD164、PF4、RARB基因表达下调,IGKC、DEFA1、GNLY 基因表达上调,说明脾虚证的发生与免疫相关。
陈晴清认为HP 感染可能启动了胃黏膜局部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这或许是脾胃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之一。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窦黏膜Fhi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1 试 剂 兔 抗 人 脆 性 组 氨 酸 三 联 体 蛋 白 .. ( ht的多克 隆抗 体 ( A0 1 ) 自美 国 Zm d公 Fi ) Z -40 购 ye 司 ; 疫组 化 s 免 P试剂 盒 及 D B显 色 试剂 盒 购 自福 A 州 迈新 生物 技术公 司 。 142 步骤 切 除标 本 用 1 % 甲 醛 固定 , 蜡 包 .. 0 石 埋, 蜡块 以 4 m厚连续切 片, 进行免疫组化。免疫
l.3 2 .74 .4 脾 胃湿热证组 胃粘膜组 织 F i蛋 白表 达明显低 于正 常对 照组、 0 3 、30 94 , - ht 脾虚 气滞证组 , 经统计 学处理 有显著差 异 ( 0 0 ) 正 常对照组 胃粘膜组织 F i蛋 白表 达与脾虚 气滞证组差异不显著( 0 0 ) P< . 1 , h t P> .5 。结论 : 慢性 胃炎脾 胃湿热证组 F i h t 蛋 白表 达较 正常对照组 、 脾虚气滞组明显降低 , 可能部分揭示 了慢性 胃炎( 胃湿热证) 脾 的本质 。
用带照 相装 置 的奥 林 巴 斯 ( L M U ) 微 镜 OY P S显 拍摄 照片 , IaePoPu . 用 m g-r ls 5进行 免 疫组 化 图像 4
浙江省温州 市科技局课题( 编号: 2 00 8 ) Y 0 8 19
・
3 ・ 4
江西 中医药 2 1 0 0年 9月第 9期总 4 卷第 33期 l 3
1 5 观 察 项 目及 方 法 .
基 因 F T基 因 , 所 编 码 的 蛋 白 与 H t hs d e HI 它 i( i ii tn
14 . 方 法
中医诊 断标 准按 照 《 慢性 胃炎 的 中西 医结合 诊
治方案( 草案 ) … 和 《 》 中药 新药 临床研 究指 导 原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证素特征及其脾与痰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证素特征及其脾与痰的相关性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的证素特征,并探讨其与脾与痰的相关性。
收集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不同病理类型分别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和胃癌前病变。
通过中医证素分析,发现慢性胃炎患者表现出脾虚、胃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苦、纳呆等证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现出气虚血瘀证素,浅表性胃炎患者表现出胃热湿阻证素,胃息肉患者表现出气滞血瘀证素,而胃癌前病变患者表现出痰湿内阻证素。
进一步探究发现,脾虚证素与浅表性胃炎和胃息肉病理类型相关,而痰湿内阻证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病理类型相关。
本探究为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参考,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素,脾虚,痰湿内阻,病理类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
中医认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具有不同的证素特征,而这些证素特征与脾与痰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
通过本探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慢性胃炎患者中,脾虚证素是普遍存在的。
脾虚表现为脘腹胀满、口干口苦、纳呆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屡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的病理类型有关。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点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纳功能,同时实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援助患者恢复胃肠正常功能。
另一方面,痰湿内阻证素也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普遍存在的。
痰湿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屡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关。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点清除痰湿,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本探究为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医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依据不同的证素特征,实行相应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达到尽快康复的目标。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应该乐观协作医生治疗,注意饮食调理,防止过度劳累,有助于加速恢复此外,慢性胃炎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调理:慢性胃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防止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的临床研究
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4-07-02T11:50:57.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穆丽雅[导读] 慢性胃炎是因为比较多样化的原因引起的胃部粘膜病变,患者的胃部黏膜出现了炎症,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穆丽雅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的病例形态和特征,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共接收了慢性胃炎患者186例,全部患者经过胃镜粘膜检查以及取样进行病理学研究,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86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两种慢性胃炎符合率分别为95.9%(116/121)、51.4%(36/70),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高,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没有那么高,因此说明,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过胃镜和病理组织来进行一些胃炎的诊断,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关系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35-02慢性胃炎是因为各类因素导致的慢性胃部粘膜病变,其出现了炎症反应,在临床中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胃部疾病,[1]一般可以将慢性胃炎分为以下几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积累患者会有消瘦、贫血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的症状,伴随呕血和黑便,临床中病情反复,[2]患病后再进食过程中以及进食后,腹部会出现疼痛感,具体的部位并不固定,在上腹部附近,病情严重的患者其疼痛感也是非常强烈。
此次根据2013年我院接收的186例慢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患者的胃镜检查以及病理学结果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临床中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现有如下报道。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黏膜象关系观察研究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黏膜象关系观察研究发表时间:2018-12-05T12:20:32.6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9期作者:施文杰干晓花王立基王艳袁成业[导读] 样本量不足,亦可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治。
(泰州市中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目的:研究胃镜下慢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对150名患有慢性胃炎门诊及住院的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黏膜病理检查,观察不同证型慢性胃炎的特点。
结果:中医辨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脾胃虚弱型;患者Hp感染与辨证分型无关;不同证型出现胆汁反流频率高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肝胃不和型与其余四型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慢性胃炎的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拓展了慢性胃炎的诊断思路,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胃镜黏膜象【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341-02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1]。
根据其主要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吐酸”范畴[2],中医对于慢性胃炎的认识历史悠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对其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胃镜的应用已普及,通过镜下微观的黏膜象,可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辨证分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故而笔者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着手,以期为慢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就诊于泰州市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纳入的研究病例共150例,其中男67例,女83例。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胃镜和病理诊断标准(以病理检查为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临床调查,能够如实回答问题者。
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
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高碧珍;林平;李灿东;兰启防【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17)003【摘要】为探讨脾胃虚实证候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相关性,采用辨证分型,以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等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①脾胃虚证和实证均表现为胃粘膜AI增加(P<0.05),虚证组高于实证组(P<0.05);②脾胃虚证组和实证组p53、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0.05);③脾胃实证组Fas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胃炎从正常到实证到虚证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逐步增多;p53、Bd-2、Fas的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候形成的复杂性有关.【总页数】3页(P1-3)【作者】高碧珍;林平;李灿东;兰启防【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福建,福州,350108;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福建,福州,350108;泉州市南亚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4【相关文献】1.慢性胃炎不同证候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J], 吴晋兰;朱飞叶;詹岳峰;鲁敏;康海英2.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 [J], 李灿东;高碧珍;兰启防;陈源清;罗庆禄3.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J], 李灿东;高碧珍;兰启防;赵永洲;罗庆禄4.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J], 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5.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实证候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J], 陈玉龙;陈蔚文;李茹柳;林传权;高小玲;郭文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期刊名称】《中医杂志》【年(卷),期】2004(45)8【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ax、Fas、p16在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胃粘膜的表达及其表达特征。
方法:胃镜病理确诊和辨证设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3组和正常对照组。
胃粘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ax、Fas、p16表达水平。
结果:脾气虚证等3组Bax、Fas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16的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脾气虚证组与胃阴虚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标记指数结果亦与其相符。
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粘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紊乱,细胞凋亡相对亢进,Bax、Fas、p16与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有很强的相关性。
【总页数】3页(P614-616)【关键词】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粘膜;凋亡调控基因;相关性;细胞凋亡;Bax;Fas;P16【作者】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3【相关文献】1.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J], 张玉峰;党中勤;李鲜2.慢性胃炎不同证候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J], 吴晋兰;朱飞叶;詹岳峰;鲁敏;康海英3.热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玲霞;张沥;徐俊荣;贾长河;张宁霞;曹广周4.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id的研究 [J], 舒宏春;吴剑5.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胃粘膜中的表达 [J], 徐珊;石君杰;朱曙东;杨季国;倪桂宝;陈明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胃粘膜中的表达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胃粘膜中的表达徐珊;石君杰;朱曙东;杨季国;倪桂宝;陈明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年(卷),期】2002(17)6【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ax、Fas、P_(16)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胃粘膜中的表达,探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的基因蛋白表达特征。
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设立气阴两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3组,胃镜下取炎症及周边部位胃粘膜,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Fas、P_(16)的表达水平。
结果:气阴两虚证、脾气虚证和胃阴虚证组Bax的表达率分别为46.67%、80.00%、76.67%;气阴两虚证组与脾气虚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阴虚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Fas的表达率分别为30.00%、56.67%、46.67%;气阴两虚证组与脾气虚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胃阴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P_(16)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0%、23.3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以标记指数(LI)计算的定量指标结果亦与其相符合。
结论: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胃粘膜中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表达减弱,细胞凋亡抑制,这可能是气阴两虚证易致恶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总页数】3页(P338-340)【关键词】细胞凋亡;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基因蛋白【作者】徐珊;石君杰;朱曙东;杨季国;倪桂宝;陈明涛【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3【相关文献】1.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Fas、ICE)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崔儒涛;蔡淦;程勇;杨秋泓;田涛2.基因蛋白质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胃粘膜中表达的研究思路 [J], 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3.热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玲霞;张沥;徐俊荣;贾长河;张宁霞;曹广周4.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J], 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李长顺;郝志明;李娜;吕颐菲【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06(15)6【摘要】目的检测慢性胃炎各阶段黏膜细胞凋亡状况,探讨细胞凋亡在慢性胃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慢性胃炎(CG)胃黏膜细胞凋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感染、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TUNEL法检测6例正常胃黏膜、5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及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分析黏膜细胞凋亡与胃窦H.pylori感染、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度的关系.结果凋亡指数(AI)CSG>CAG>正常胃黏膜(P<0.05),而且炎症黏膜凋亡细胞分布与正常有所不同;在CAG,AI在肠化区<非肠化区.正常、H.pylori(-)CG、H.pylori(+)CG凋亡指数(AI)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显著;H.pylori(+)CG AI依炎症轻、中、重度上升,轻、重度之间差异显著;H.pylori(+)CG AI随炎症活动度无、轻、中、重依次升高,差异均显著.Hp(-)CG,AI随炎症程度依次升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性;而炎症活动者AI显著高于非活动者.结论细胞凋亡在CAG黏膜萎缩及肠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G黏膜AI下降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H.pylori是最重要的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因子;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是CG黏膜细胞凋亡的重要介导因素;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H.pylori致凋亡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总页数】4页(P568-571)【作者】李长顺;郝志明;李娜;吕颐菲【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健胃愈疡颗粒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PAF、PS2的表达及对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J], 黄国栋;黄媛华;黄道富;肖美珍;唐丽君;赵俊2.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癌变预测的意义 [J], 李静;朴云峰;李辉;李舒;郑学峰3.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J], 郝志明;苌新明;吴玉娥;周秦蜀;罗金燕4.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癌变预测的意义 [J], 李静;朴云峰;李辉;李舒;郑学峰5.瘦素和TGF-α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内的表达及意义[J], 李点玲;张桂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证型之一,
其特点是脾胃气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及临床研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可以为慢性胃炎和脾虚证的治
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的
生物信息学和临床研究。
具体措施包括:
1.对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析,
采用中医脾虚证型分析方法,分别记录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对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因表达谱等数据,探究其相互关系和亚
型特征,为慢性胃炎和脾虚证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方法。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差
异表达基因,深入探究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进一步验证其
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结果也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医脾虚证和慢性胃炎等常见疾病的认识,有助于中西医学的融合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 为凋 亡 细胞 。 光镜 下观 察 5个高 倍 视野 , 个 视 每
野计 数 至少 2 0个 粘膜 上 皮细 胞 , 算 每 10个上 o 计 0
选 择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患 者 l9例作 为观 察 对 1
皮 细胞 内的 阳性 细 胞数 , 其均 值作 为 细胞 凋 亡指 取
我 们 以细 胞 凋 亡 指 数 ( I 和 B l2 F sp 3等相 A) e一 、 a 、5 关 蛋 白为指 标 , 择 胃粘 膜 组 织进 行 同步 观 察 。 选 以
了解 不 同脾 胃证 候 细 胞 凋 亡 特 征 及 变 化 规 律 . 并 从 基 因调 控 角度 揭示 这 一 变 化 的机 理 。
2 研 究 方 法
究表明 , 中医 的 脾 胃证 候 与 胃病 、 胃粘 膜 病 理 改 变 之 间存 在 着 十 分 密切 的关 系 。在 慢 性 胃炎 病理 变
化 过 程 中 ,表 现 出不 同 的证 候 以 及 证 候 之 间 的转
化 ,早 期 以实证 居 多 。后 期 以 虚证 和 虚 实错 杂 为
数 ( p poi Id x A ) A o t s n e ,I。 s
象 , 据 辨 证 结果 分 为 虚 、 2组 。 中虚 证 组 5 根 实 其 6 例 , 证组 6 实 3例 , 龄 1 ~ 6 年 8 7岁 , 均 年 龄 4 . 平 1 5 岁 。 同 时选 择健 康 人 1 0例作 为对 照 组 , 龄 2 ~ 年 0 4 2岁 , 平均 年龄 3 . 。上 述 观 察 对 象 来 源 于 福 04岁 建省 龙 岩 市 第一 医院及 龙 岩 市 第 二 医 院 。 11 辨 证 分 组 : 了使 辨 证 更 具 客 观 性 , 证 过 . 为 辨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7年 6月 第 1 7卷 第 3期
J u a o ui l g fTC J n 0 7 1 ( ) o r l f F j n Co e e o M u e 2 0 , 7 3 n a l
杂性有 关。
关 键 词 : 性 胃炎 ; 证 ; 证 ; 胞 凋 亡 ; 5 ; c 2 F s 慢 虚 实 细 p 3 B l ;a 一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7 4 R 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52 (0 7 0 — 0 10 10 — 6 7 2 0 )3 0 0 — 3
2 1 细 胞 凋亡 检 : . 采用 原 位末 端标 记 ( U L T NE ) 法 检测 胃粘膜 组 织 ( 胃窦 、 胃体 和病 变 部 位 ) 的凋 亡 细 胞 。试 剂来 源 : 州 MA I B O E H,N . 品 福 X M I T C I C产 代 号 :i 7 2 K t 0 。结果 判 断 : 胞核 中有 蓝 黑 色 颗 粒 9 细
・
临床 研 究与 经验 ・
慢性 胃炎脾 胃虚 实证候 胃粘膜 细胞凋 亡及 相关 蛋白的研究
高碧珍 ’林 平 , , 李灿 东 ’兰启 防 ,
( . 建 中 医 学 院 中西 医结 合 系 , 建 福 州 3 0 0 ;. 建 中 医 学 院 附 属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 建 福 州 30 0 ; 1 福 福 5 18 2福 福 5 0 3
3泉 州 市 南 亚 医 院 , 建 泉 州 3 20 ) . 福 600
摘要: 为探 讨 脾 胃虚 实证 候 与 胃粘 膜 细 胞 凋 亡 的 相 关 性 , 用 辨 证 分 型 , 胃 粘 膜 细 胞 凋 亡 指 数 采 以
( I、 A ) 凋亡基 因相关蛋 白 p3 B l 2 Fs 5 、 c 、a 等为指标进 行研 究, 果 : 脾 胃虚证 和实证均表 现为 胃粘 - 结 ①
膜^ J增 加 ( <00 ) 虚 证 组 高 于 实证 组 ( <00 )( 脾 胃虚 证 组 和 实证 组 p 3 B l 2表 达 高 于 对 尸 . , 5 P . ; 5 5、 c 一
照 组 ( < 00 ~ 00 )③ 脾 胃实 证 组 Fs 达 高 于 对 照 组 ( < 00 ) 说 明慢 性 胃 炎从 正 常 到 实证 到 P .1 . ; 5 a表 P . 。 5 虚 证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胞 凋 亡逐 步 增 多 ;5 、 c 2 Fs 表 达 参 与 细 胞 凋 亡 的 调 控 。 证 候 形 成 的 复 细 p 3 B l 、a 的 - 与
慢性 胃炎 是 临床 常见 的 消化 系统 疾 病 。中西 医 结合 在 本 病 的治 疗 上具 有一 定 优 势 .因而 一 直
是 研 究 的 热点 。本课 题 组 前 期 临 床 观 察 和 实 验研
程参 考 朱 文 锋 “ 0 6 0常 见症 状 的辨 证意 义 ”】 采 用 [。 ] 积分 和 阈 值 的方 法 进 行 。各 辨 证 要 素 的确 定 。 以 10为 通 用 阈值 .各 症 状 对 各 辨 证 要 素 贡 献 度 之 0 和达 到 或 超 过 10时 。即可 诊 断 为 这 些 辨证 要 素 0 ( 素 ) 根 据 辨证 结 果进 行 分组 , 虚 、 证 。 气 阳虚 、 阴虚 归 为虚 证 组 , 、 、 滞 、 湿 热 气 血瘀 归 为 实证 组 。 12 病 理 诊 断 : 性 胃炎 诊 断 参 考 《 . 慢 江绍 基 胃肠 病学》] ,用 常 规 方 法 观 察 胃粘 膜 镜 下 变 化 特 征 , 结合 组 织 病 理 活 检 进 行诊 断 。以 充血 渗 出性 胃炎 为 主 . 缩 性 胃炎不 列 入 。 萎
主 。 胃粘 膜 细胞 的代谢 过 程 直接 影 响 了 证候 的虚 实 变化 。 根据 细 胞 凋亡 的理 论 , 们认 为 在 不 同证 我
候 的慢 性 胃炎患 者 的 炎 症病 变 中 。其 胃粘 膜 细胞 凋 亡 及 其基 因表 达 存 在 差异 。可 能 与 证 候 虚 实形
成 有关 , 是 同病异 证 的 细 胞 学 基础 之一 。为 此 ,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