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八个主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0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0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3、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方法;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
0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前提与基础:⑴人与自然两分;⑵自然的数学设计;⑶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⑷自然与机器的类比。
主要观点:⑴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⑵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⑶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⑷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⑸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⑹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自然辩证法复习材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一、名词《绪论》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2、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3、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它从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黑格尔自然哲学集其大成。
4、 STS研究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STS主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经到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STS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己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
由于它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技真正造福于人类。
《自然观》5、自然是与人无关的物质存在,自然物的集合。
6、人工自然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工自然包括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物。
7、拯救现象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
我们面对的自然界,纷纭复杂,变化万千,如果不把它们纳入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我们便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
8、泛神论泛神论认为不能把上帝和大自然区分开来,它反对上帝或神超越自然界之上而存在,它认为自然不是别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圣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就是自然,由于这种把神的观念泛化,故称其为泛神论。
9、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10、系统的涨落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伏就是涨落。
系统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的差异;是系统的一种不平衡性。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题
1.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a)⻢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克思主义 自然观是自然辨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科学 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 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核心。(b)⻢克思 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是⻢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 史观的统一。⻢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在总结⻢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 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是⻢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 体论和认识论,是⻢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核心。(c)⻢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 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 法论。⻢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 中,是⻢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d)⻢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 展。⻢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 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普遍规律。包括科 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 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e)中国⻢克 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 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克思主义科学 技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79)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自然界万物的发展规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借鉴了辩证法的概念,将其应用于自然界的研究中。
自然辩证法涵盖了物质的起源、演化、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理解自然界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资料,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等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以及物质世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通过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和内在的发展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存在原理:自然界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2)矛盾的斗争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物质力量。
(3)矛盾的统一原理: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我们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4)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发展,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又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
1.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等。
只有充分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之中,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自然辩证法 复习资料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3、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8、天体运动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既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也不是在宇宙中心,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既有自转的周日运动,又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周年运动,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复合运动的结果。
9、生态文明: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专题1:(1)宇宙本源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认识大自然的历史,贯穿着对宇宙本源的未休止的争论,这也是目前为止哲学家一直思考的主题。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不仅让我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
盲人摸象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
传说,有人从王宫里牵出一头大象,许多人前来围观。
几个盲人也争先恐后地去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
”“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像一把大蒲扇。
”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错了!错了!它像根柱子。
”“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身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最后一个抓到象尾巴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根绳子。
”盲人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通常,人们都是用盲人摸象来比喻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很少有人会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盲人来看待。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之争,比如,哲学上的物质和意识,物理学上的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牛顿的绝对时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要比盲人摸象更为复杂。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摸”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等概念。
像盲人们一样,我们也在为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而争论不休。
所不同的是,盲人们摸象时,有人在旁边告诉他们是在摸大象,而现在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是在摸什么,更不会有人告诉我们摸到的是什么。
远在上古时代希腊的泰勒斯和我国春秋时期的《管子》就主张宇宙间的万物的本原是水;希腊阿那克萨哥拉曾经根据陨石的性质猜测太阳是块又红又热的大石头,月亮也同样是由大地上这种泥土构成的;我国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墨经》认为太阳是火,并指出其光色同温度有本质联系,阐明了月魄及其上灰光的成因。
《墨经》和德谟克利特更普遍地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我国战国时期由慎到和惠施创始的浑天说,把天地比拟为蛋状结构,也就是力图把宇宙万物作为满足一定规律的物质体系来对待。
布鲁诺(有神论者)在形成元始的“一”的思想过程中深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这其中主要包括爱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和巴门尼德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九、系统的含义、特征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二十四、科学主义二十五、“李约瑟难题”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精神:以价值为基础,创造一个善和美的世界休谟规则:单凭事实判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根据休谟规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
讨论:事实(真理)与价值问题一般观点:真理是价值的前提,而价值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发现真理。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但是,这里的统一,是外在性的统一,不是内在性的统一。
1.外在性的统一:理想目标与手段活动只是机械地外在地链接,而不是内在地融合。
决定论:在必然的世界中,每个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其他事物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着其他事物的发生与发展。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
每个事物都是这个因果联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自由意志:有时,人的思想和行动似乎不被世界因果链条所决定。
人似乎能够独立地发起一个因果事件,成为一个因果联系链条的始发者。
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受社会条件束缚的社会,不自由的社会。
在必然王国中,人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都是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人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2.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又作为异己来压迫人。
1)从应然上说,即从理想目标上看,人的本质力量应当地点自由全面的发展;2)但是,从实然上说,即从现实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手。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程度越深。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越发扬,人文精神越受到抑制。
4)如果消除科学技术异化?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附:预备知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1.生活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但要自由地选择生活,而且活的精彩,表现得优秀卓越,即人的潜能得到实现,应,但是,价值种类概念在自然中没有与它相对应的事实,所以,价值是主观虚幻的。
不存在价值真理。
2.反对价值怀疑主义:1)价值是主观虚幻的,不存在价值真理。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1、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挑战和冲击十八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37(1)这种挑战首先来自于光学。
偏振现象的发现曾经迫使托马斯一杨和菲涅耳做出了光是横波的嘉定,横波假说仍然是从机械论框架中提出来的,然而一旦引入这一假定,机械论框架就失去了内部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它无法摆脱的“以太悖论”困境。
这个“以太悖论”终于在这个僵硬的机械论框架(机械论自然观)内部爆发出来,并打开了它的第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星云假说和地质“渐变论”。
星云假说是由康德和拉普维斯共同创立的。
他认为天梯是由原始星云通过吸引和排斥的矛盾作用生成出来的;太阳系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历史。
它攻击太阳系的永恒性的观点,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假说。
地质渐变论是由赖尔创立的,它强调地球及其表面“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且能够导致物种的变异性;它以地球的缓慢变化所产生的渐进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一时兴动而引起的突然变革,把知性带进了地质学。
(3)人工合成尿素和元素周期律。
人工合成尿素是由维勒完成的。
他以氯化铵等无机物制造出了有机物尿素,不仅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遵循同样的化学定律,而且还把康德的无机界与有机界间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4)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是由施旺和施莱共同创立的。
他认为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有机体在本质上都是从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中产生和生长起来的。
生物进化论是有达尔文等创立的。
他主张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种是可变的,动植物物种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他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自然的基础”。
(5)机械论自然观面临危机的真正标志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然图景与之抗衡,这就是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为代表的科学家所提出的“场”的观念和由焦耳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虽然在这个“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机械论自然观曾经起过重大的,甚至是非常杰出的作用,但“场”的观念的形成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机械论自身的衰落。
自然辩证法题库
供2023秋季复习用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观点(一)人与自然的关联性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二)人类劳动的重要性1.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三)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
3.资本主义社会里,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
4.科学,人类理论的利用,得到了利用。
5.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只有在共产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协调发展。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2)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3)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4)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1、认识角度上的整体性或直觉性2、认识方法上的思辨性和臆测性3、认识观念自发性和认识程度的不彻底性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元气”产生万物)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万物都由原子构成)或“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都主张生物是进化的,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3)在认识“自然”的概念方面,古代中国人理解的“自己如此”和古希腊人理解的本原、本质、本性有相通之处,但结果却不同。
古代中国人以“无为”对待“自然”,未能从作为内在性的“自然”开辟出外在性的“自然物”的存在领域,也未孕育出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主要复习内容
自然辩证法主要复习内容复习内容(还需了解其前后内容)导论(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两个方面的重大进展,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和阐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额辩证法提供了重要基础,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产生。
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但马克思的主要精力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方面,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1858年7月14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是记载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个历史文献,信中提到了细胞理论的建立、能量转化的发现、胚胎发育显示的生物进化等,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1873年5月30日:恩格斯形成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全面构思,写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式和种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认识。
1873年5月至1876年5月,恩格斯完成了94篇札记和《导言》,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存着并消逝着”。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由181篇论文、札记和片段组成。
书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以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术界有以下三种观点: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种普遍理论,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和技术。
3.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这一关系中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比较全面,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性,但还应该与时俱进,作出新的阐释: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主要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
2016/12/31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 科学的社会建制 2.科学技术与社会承认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 1.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 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2016/12/31
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1.科学主义 2.科学背后的人文主义基础
2016/12/31
2016/12/31
2016/12/31
一、 历代自然观 1.古希腊的自然观 2.神创论自然观的特点 3.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4.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形成 二、 现代自然观 1.系统论自然观的特点 2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 3. 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2. 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一、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 1. 科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 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 3.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 二、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 科学问题 2. 科研选题 3. 科学事实和观察实验
2016/12/31
2016/12/31
二、技术方法 1.技术预测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 2. 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 3.技术评估的定义 4.技术评估的特点 5. 技术原理的定义及其要素 6.技术原理构思的模式 7.技术设计的定义 8. 现代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016/12/31
三、技术创新 1. 创新与创新主体 2.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3.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 然性选择
2016/12/31
三、 科学思维 1. 科学抽象 2 . 归纳和演绎 3. 数学方法 4. 非逻辑方法 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是什么?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内容: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其体系和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意义?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都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中,处于不断地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08.06《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资料一.基本概念1.自然辩证法:(p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2.自然观:(p2,p19)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4.牛顿绝对时空观: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运动没有直接联系,而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以外的空架子。
5.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不可分离,结果与现代物理虚伪结果一致。
6.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时空、空间、物质、运动之间有相互依赖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具体形式,就是说,揭示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联系的具体形式。
时空随物质形式和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时空特性是相对的随着物资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7.假说:(p174)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8.决定论:(p245)经典力学理论,从时间的可逆性和简单性原则出发,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知道了它的初始状态,就可以根据动力学规律推算出它随时间变化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
拉普拉斯把这种观点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只要知道了构成到宇宙的每个质点的位置和速度,又知道动力学方程,我们就可精确的知道宇宙过去和未来的一切情况,这是被称为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9.直觉思维:(p160)是不受某些固定的逻辑规则约定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10.形象思维:(p158)是形象地反映客观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11.相干性:(p32)是指一种耦合关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部分1、自然辩证法概念、对象、内容及性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1)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客体——自然——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主体——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中介——科学技术(2)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辩证的说明✧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性质:✧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
✧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它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2、自然辩证法产生:(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就开始酝酿和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2)1873年5月,马克思的一封信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3)1883年,马克思逝世前,恩格斯为完成《自然辩证法》倾注了全部精力,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未完成,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4)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首次在前苏联公开出版,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的学习与传播,推动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自然辩证法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士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一、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答:⑴人与自然的二重化趋势:积极性——消极性。
自然界存在着再生能力,能及时地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有限影响。
⑵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问题。
A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掠夺强度增大,资源严重短缺,包括再生和非再生资源。
B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
C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等。
人与自然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对自然规律揭示不够和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总需求量超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还得依赖于人工自然的不断拓展。
人工自然作为人类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直接体现,既是造成人和自然矛盾的之间根源,又是用来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直接手段。
⑶协调措施:A建立人与自然相依存的整体观念(泛爱万物天地一体),B利用现代科技对自然界进行修复、重建,C建立社会规范,实行行为控制,如法律条纹、法律制度;道德伦理、生态伦理。
2、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3、如何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答:(1)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界维持着生存,求得发展。
人是迄今为至生命运动发展的最高形式。
人体是一典型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为生存,人类充分发挥了劳动的才能,不仅生产着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且不断地促进劳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便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
同时,人的精神生产也离不了自然界。
人对自然的依赖,并非本能地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改造自然。
人类一经产生,自然界就被人纳入了劳动过程,成为“劳动本身的要素”和劳动的“自然要素”。
作为劳动的创造物,现实的自然界已打上了人类改造过的烙印。
自然界面对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的人;而人所面对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劳动来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2)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
首先,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同时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劳动是其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劳动具有社会性,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人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这样人就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所谓对象性存在物即是指它在自身之外有对象,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对象性关系。
4、“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其意义是什么?答: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观经历了再次变革,开始是唯经济发展观,追求单纯经济增长。
这对西方经济崛起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经济危机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经济发展只是社会的一个方面,是其发展的前提。
70年代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观取代了唯经济发展观,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纳入了发展体系。
然而这两种发展观都未涉及自然界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呈粗放型、资源型的增长模式。
使经济赖以发展的自然界根基遭到严重践踏。
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到了80年代,人们在遭到一系列自然界报复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发展的内涵由社会、经济拓展到自然界,要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类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与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两种观点片面性,既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包含着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必要性。
它虽在目前还未触及社会制度中最根本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可以动员全球共同协作的战略方针,无疑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正如《21世纪议程》中所希望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会使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态系统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并带来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
5、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6、人与自然和谐答: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的三个层面:a人与人工自然的和谐:“合真”的增益作用;“向善”的消费功能;“达美”的直观效应;b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形式协调;作用互利;意蕴融洽;c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要素比例协调性;物能循环的低耗性;信息交流的合目的性7、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
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规律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生产消费方式置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维护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维护任何自然系统的平衡。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人的生存发展受到自身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自然观,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调整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系统及系统方法1、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1)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2、结合实例阐述如何遵循系统方法的原则?答: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l.整体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优化性原则;4.模型化原则要如实地把对象作为有机整体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中把握系统的整体特征和性质。
在研究系统时应坚持从时间上把过去、现在、未来作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来认识。
优化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基本目的。
它要求人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要统筹兼顾、多种协同,采用时间、空间、程序、主客体等多方面的峰值佳点,进行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最终使系统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模型化原则是实施系统方法必经步骤,又是实现系统优化的必要手段。
3、结合自身专业试分析信息控制方法对于自己的科学认识和研究有何启示?答:信息控制方法:一、黑箱方法。
所谓黑箱方法就是一种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动态过程,而不通过直接探测对象的内部结构来研究对象的行为、功能乃至其内部构造和机制的科学方法。
二、功能模拟方法。
功能模拟方法是一种不论对象系统的内部结构,仅以模型和原型之间的功能或行为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来再现原型功能的一种方法。
三、反馈控制方法。
反馈方法就是根据反馈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和控制系统活动的方法。
四、信息流程与网络方法。
信息流程与网络方法就是利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具体运动变化过程抽象为信息的提取、存贮和加工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处理,求得对该系统运动规律性的认识。
三、生命的诞生与演化1、怎样理解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四、科研选题及应用1、科研选题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1)重要意义:a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b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
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
能否选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c有创见的研究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
往往成为科学发展和取得成就的生长点或路标,甚至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研究方向。
2)基本原则:a需要性原则:所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或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b创造性原则: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c科学性原则: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