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产主用性: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
沉入成本概念有关。一项资产的专用性与这一资产用于其他用途或由不同使用者利用时其生产价值的损失程度成正比,损失程度很大时,为专用性资产,反之,则为通用性资产。
2、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
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的类型: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消费者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后果:1.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不足 2.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过多。
3、寻租:社会中个体利用合法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她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
求利益活动。
4、科斯第二定理的两层含义:1.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能通过无成本的交
易向最优化状态变化,因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2.权利的调整只有在有利于总产值增长时才会发生,而且必须在调整引起的产值增长大于调整时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时才会发生。
5、企业:有特定生存空间、有独立的经营财产、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为了特定利益目的而进行的生
产经营组织。
6、团队生产假说:企业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必然导致计量团队成员总产出贡献份额的
困难,在监督存在费用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的偷懒行为不可避免。
7、对解决外部性传统思路的评价: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存在不足,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手段校正负
外部性在实践中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退一步说,即使政府能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干预经济活动,但由于下面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其干预失效。首先,政府干预不是没有成本的。其次,政府干预效果的不确定性。第三,政府干预的另一个代价是围绕政府活动可能产生寻租活动。
8、产权的内容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即人们统称的“四权”。它们指的是主体对客
体拥有的不同权能和责任,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当几种主体的职能相互分离,并且取得相对独立的存在时,四权的基本含义是:1、狭义所有权,又称归属权,指产权主体把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别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能和作用。2、占有权,指主体实际地或直接地掌握、控制或管理客体,并对它施加实际的物质的影响的职能,即事实上的管领力。3、支配权,又称为处分权或处置权。支配权有两层含义:(1)它指所有权主体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决定如何安排、处理客体的权能,如拥有支配权的地主可以把土地出售、赠予、抵押给别人,也可以自己使用或闲置。(2)指主体安排和决定客体使用方法的权能。4、使用权,就是产权主体利用、改变或消费客体的权能。
9、产权的功能:首先,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
产权主体显然具有激励作用。其次,产权能过将外部性内部化。第三,产权的激励功能还包含着约束功能。
10、现代公司的优点和产权结构:优点(1)股份公司具有独立于公司组成人员的法律存在。(2)公司的股份
是可以自由转让的(3)股票持有者或股东的责任是有限的。产权结构:首先,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归属已经不再具有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的单一或少数持有者的私人性,是典型的“集体所有”,也即股权结构的分散性。其次,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者说“剩余索取权”与“监督其他要素的权利”
相分离。
11、国有企业是其财产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属于一国或地区全体公民的一种带有公共产权性质的企业形
式。国有产权具有两个特征:(1)国有产权制度中,每一个人实际上并不直接拥有产权,个人不能任意使用国有资产,也不能直接享有国有资产收益,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国有产权与公民的个人利益不直接相关。(2)在国有产权制度中,只有全体公民才是国有产权主体。上述两种特征给国有企业直接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国有企业的外部性较大。外部性大是由产权的非排他性造成的。只要产权安排是非排他性的,都可以导致较大的外部性。二是代理成本非常高。代理成本高是由委托代理关系的大规模和复杂性所造成的。
12、契约实施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最初,契约主要靠私人的自我实施。当交易扩大到一定范围
后,出现了私人第三方介入契约实施。最后,随着市场交换的不断扩张,民族国家逐渐取代私人成为契约的首要的第三方实施机制。首先,契约的私人自我实施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交易一方的违约行为施加的一种私人惩罚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其次,私人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随着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交易对象的复杂化,契约内的各项职能会发生分化,其中,执行规则的职能由外在于契约的第三方来履行可能更有效率。最后,国家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民族国家取代私人成为首要的保护和实施契约的第三方实施机制是市场交换的不断扩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介入私人契约以后,并不意味这私人实施机制就完全让位于国家,也不说明前者已经被后者取代。
13、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
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14、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
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15、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这
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涵义:(1)人力资本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2)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3)一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靠投入一定成本而获得的。
16、人力资本产权是指由人力资本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是制
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它是由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支配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力构成的一个权利束。
17、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
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它具有六大内涵:一,与人们的行为动机存在密切关系。二,它是一种规则或习以为常的变现。三,它是公共产品。四、它与组织不同,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组织提供了人们发生相互关系的架构,是执行制度的角色。五、对制度分析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六、制度要有载体。18、制度安排:就是管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制度结构:指的是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的和非
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19、制度效率的决定:制度有时仅指一项制度安排,有时则指整个制度结构,因此,讨论制度效率的决定
需要从制度安排的效率决定与制度结构的效率决定两方面进行。(1)制度安排效率的决定: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安排的效率决定,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从制度规定本身来说,是否具有“普适性”;二是从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关系来看,它与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有关;三是看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2)制度结构效率结构的决定:制度结构是由不同制度安排构成的系统,它的效率首先取决于构成这一结构的各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因此,上述决定制度安排效率的因素同样是决定制度结构效率的因素。但是,制度结构效率的决定与制度结构中某一项制度安排效率的决定又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任何制度结构都是由众多制度安排耦合而成的复杂的制度系统,制度安排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它意味着制度的效率不可能通过简单加总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来说明。与单项制度安排效率决定不同的是,制度结构的效率决定还受到制度配置状况的影响,正如经济效率要受资源配置的状况影响一样。
20、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决定因素:(1)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2)制
度的产品性质的变化。(3)制度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周期”
21、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2)技术进步。(3)市场规模。(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5)偏好的变化。(6)偶然事件
22、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1)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3)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4)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23、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制度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4、制度变迁的目标: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净国民收入增长,二是重新分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