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_蒋敏

合集下载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的方法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上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的方法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上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的方法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上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语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隐喻意识是指学习者对隐喻意义的敏感程度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可以促进其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而在词汇教学和习得方面,隐喻在词汇记忆和应用、词义辨析和语境理解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方法来提高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并将其运用于词汇教学和习得中,是当前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方法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上的应用,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实验和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并将其应用于词汇教学和习得中,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

三、研究内容(一)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方法概念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中的一种理论,认为隐喻是基于概念的,即一个概念通过另一个概念的隐喻来描述或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习者创造新的隐喻2.培养学习者发现隐喻并理解其意义3.培养学习者运用隐喻进行交际(二)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意识培养方法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中的应用1.提高词汇记忆和应用能力在词汇教学中,通过隐喻的记忆和应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例如,通过将“时间”比作“金钱”,帮助学习者记忆“time is money”这一隐喻表达方式,进而运用于日常交际中。

2.促进词义辨析和语境理解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进行词义辨析和语境理解。

通过以隐喻为依托的词义辨析和语境理解,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例如,通过将“心灵手巧”比作“手巧的灵魂”,帮助学习者理解“手巧”一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实验过程中采集数据,进而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以回答本研究的研究问题。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论文摘要:结合课文实例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和识解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概念隐喻思维,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大学英语教学;隐喻能力一、概念隐喻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工具。

Lakoff & Johnson认为,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在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人类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这样的隐喻被Lakoff & Johnson 等称为概念隐喻,如“LIFE IS A JOURNEY”。

这里的“LIFE”被称为目标域,“JOURNEY”为源域,“IS”被看作是“经验集的简化,隐喻以它为基础,据此理解隐喻”,即“经验基础”。

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经验和概念相似性基础之上的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概念映射。

换言之,概念隐喻能使人们用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和感知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其方式就是把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这样的映射是在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实现的,其基础就是经验和两个域之间的概念相似性。

根据隐喻的构成,Lakoff把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方位性和实体性概念隐喻三类。

隐喻式认知过程使概念之间相互参照、相互关联,不仅减轻了大脑认知、储存、记忆新概念的负担,同时也是语言符号简化和词义丰富发展的过程。

二、概念隐喻思维的语言表现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客观外部世界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都是极其贫乏的。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人们经常借用其他方面的词汇表达相同或者类似的意思,即利用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称该事物的`词语从一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所想表达的物体的认知域。

概念隐喻不是词、句的单纯替代或比较,而是认知过程中两个认知域相互作用的产物。

《2024年度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度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篇一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与研究的深入,现代教育已不仅关注知识的灌输,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其中,隐喻能力的培养作为发展学生深度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引言隐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在语言表达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

在大学教育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概念理解、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探讨隐喻能力教学对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隐喻能力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前后测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在概念理解、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三、隐喻能力教学的实施1. 教学内容设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隐喻案例,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隐喻。

3. 教学评估: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小组汇报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隐喻能力及概念流利程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概念理解:实验组学生在经过隐喻能力教学后,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而对照组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相对较为表面。

2. 语言表达:实验组学生通过运用隐喻,丰富了语言表达,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而对照组学生的语言表达相对较为单一。

3. 创新思维:实验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隐喻,提出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而对照组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一定限制。

五、讨论与结论本研究表明,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概念流利程度。

在教学方法上,隐喻能力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创新思维。

在认知能力上,隐喻能力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丰富的知识网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s l o wl y f r o m a seed t o a s l e n de rt ru n k a n d ina f l l y i n t o
. .. .. .. ..— . ... .. .. ... .. .— —
i t ssh e1 t eri ng
. . . . . . . .. . . . . . . .
熟 悉 的生 活 经验 中 的概念 语 义特 征 映射 到 不熟 悉 的 抽 象认 知 域 上 ,从 而 达 到理 解 抽象 概 念 的 目的 。例 如 ,在 《 新 视野 大 学 英语 》( 第 二 版 )中 ,( 以下 简
称 《 新 》二 版 )我 们看 到这 样两 句关 于 l o v e的描 写 :
焦 云侠
(郑州轻工业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摘 要 :基 于认 知视 角下的概 念 隐喻理 论 ,对 1 1 6名 非英 语 专业 大二 学生 的词 汇认知 进 行 了
实验,探讨在大学英语课 堂中融入概念 隐喻对词汇习得 的作用及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概念 隐喻意识 的培养,有助于提 高学习者词 汇记忆以及词 义拓展能力。
基金项 目:本 文系 2 0 1 2年郑 州轻工业 学院教学 改革与研 究项 目 “ 认知语 言学视 角下大学英语词 汇教 学改革研 究与 实践” 、2 0 1 3 年河南省教 育厅人丈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 英语专业 学生思辨 能力培养 的研 究与 实践”( 2 0 1 3 . Q N. 5 8 7 )成果。 作者 简介 :焦云侠 ( 1 9 8 0 - ) ,女 ,陕西渭 南人 ,郑 州轻工业学 院外 国语 学院讲 师,主要从 事认知语 言学,文学翻译研 究 。

《2024年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习与教育中,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促进概念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隐喻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培养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隐喻教学在提升学生概念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的效果。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隐喻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工具,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概念理解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隐喻能力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概念流利方面的效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隐喻能力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概念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隐喻能力教学的效果。

四、实验过程1.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隐喻能力教学方法,包括隐喻的识别、理解、运用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2. 实验实施: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隐喻能力教学的培训,包括讲解隐喻的构成、功能及运用等。

同时,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

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记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分析方法。

五、实验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在概念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概念理解:实验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2. 表达能力:实验组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强,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浅析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浅析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从 不 同角度 突 出了 L v o e这 一 抽 象概 念 的 不 同侧 面 .
1普遍 性 a o & Jh sn的研 究表 明 .在 人们 . L kf o no “ 的 日常语 言 、 思想 和行 为 中普遍存 在 隐喻 的现象 ” 隐 。
互相补 充 . 成 一个完 整 、 构 统一 的隐喻 体系 。
或“ 味道 ” 以及 食物 可 以被 “ 品味” “ 、 消化 ” “ 和 吸收 ” 等
中 .国内不 少 学者 提 出除 了要 培养 学 习 者 的语 言 能 力 、 际 能力之 外 . 要加 强 隐喻能力 的培 养【。 交 还 1 ]

来描 述 “ 书籍 ” 隐喻 的系统性 还表 现在 . 同 的喻体 。 不 可 以统 一在一 个本 体之 下 . 不 同的角度 或侧 面来 描 从 述 本体 。如 :oe可 以被 比作 iuny 也 可 以被 比作 Lv o re, mg, ai 于是 就形 成 了两组 概念 隐喻 的表达 方式 L v c oe i ajun y : r s sinn u h es I h s s o re Weaej t pn igo rw el t a u ,
浅析二语学 习者 隐喻能 力的培 养
朱 振 英 . 爱 华 胡
摘要 : 隐喻 作 为 人 们 认 识世 界 、 达 思 想 感 情 的 工具 备 受 语 言 学研 究 者 关 注 。 隐喻 大 量 存在 于语 言之 中 . 表 隐喻 和 语 言 密
不 可 分 。 从 隐喻 的 定 义和 特 征 出发 , 析 语 言 的 隐喻 本质 , 同语 言 隐喻 的 共 性 和 相 对性 ; 论 我 国二语 学 习者 隐喻 能 分 不 讨
作者简介 : 朱振 英 ( 9 0 ) 女 , 士 , 台职 业 学 院 ( 东烟 台 2 4 7 ) 础教 学部 讲 师 , 究方 向 为 英 语教 育 。 17 一 , 硕 烟 山 6 60 基 研

隐喻意识_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

隐喻意识_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

收稿日期:20050608作者简介:任风雷(1971),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任风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能力作为一个策略工具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促进二语习得。

关键词:隐喻意识,隐喻能力,中介语,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5)04009803一、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长期以来隐喻被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进行研究,随着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隐喻有了新的认识。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与语境有关的语言使用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李鑫华,2000;束定芳,2000)。

Lakoff 和Johnson 的统计表明,70%的日常表达来自隐喻。

Derrida 认为隐喻是语言系统的标志,普遍的认知活动和交流的活动,Ortony 认为所有的语言本质上都是隐喻的(王寅,2001)。

隐喻修辞把表述某一种事物的词或词组用来表述另外一种事物,是在用形象化的语言代替非形象化的语言,创造新鲜而准确的表达方法。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投射到目标域的结果。

不论是用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还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都说明隐喻的使用在于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近年来,国外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把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外语教学。

Mar 2cel Danesi 提出了隐喻能力这个概念。

它是指在写作和说话中创造和理解新的隐喻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特征之一(沈育刚,2002;姜亚军、张辉,2003)。

隐喻能力是一个策略工具,使用概念形象为策略来辅助交际。

隐喻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二语交际能力提高(Littlemore ,2001)。

提高隐喻能力,能促进学习者理解语言的内在联系,表达和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交流的心理过程,从而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得以提高(王寅,2001)。

自主学习环境下二语“隐喻能力”的界定问题

自主学习环境下二语“隐喻能力”的界定问题

作者: 马阿婷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哈尔滨150025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111-1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自主学习 二语 隐喻能力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

隐喻能力研究已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

本文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隐喻能力的认知发展,以及形成隐喻能力个体的差异,诸如词汇知识和文化等诸多影响因素。

通过隐喻能力和英语成绩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探讨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认知语言学CMT理论对二语教学的新启示

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认知语言学CMT理论对二语教学的新启示
学 把 语 言 看 作 是 一 个 结 构 上 互 相 联 系 的 表 义 系 统 。 相 应
代 初 涌 人 中 国 , 今 为 止 , 定 芳 、 寅 、 世 清 等 都 有 迄 束 王 严 隐 喻 研 究 的 专 著 , 艳 芳 的 《 知 语 言 学 》 书 也 有 专 门 赵 认 一
章 节研 究 隐 喻 , 他 主 要 学 者 还包 括林 书 武 、 莉 、 其 其 吴 程
语 言教 师 们更 好 地解 释他 们 所 教 的具体 的语 言 。 我 国 由 于 受 到 传 统 隐 喻 理 论 的 影 响 .一 般 也 将 隐 喻 视 为 修 辞 领 域 的 事 情 ,9 9 出 版 的 《 海 》 , 隐 喻 的 19 年 辞 中 对 定 义 还 与 1 7 、9 9 z 的 完 全 相 同 , 限 于 传 统 的 “ 9 9 18  ̄ 版 局 修 辞 观 ” 将 其 视 为 比喻 的 一 种 。 这 一 观 点 反 映 在 英 语 教 学 .
完 整 的 语 言 , 不 仅 仅 是 语 音 、 汇 或 者 句 法 体 系 。 认 知 而 词 语 言 学 为 “ 法 规 则 ” 供 了 新 的 视 角 。 目 前 对 认 知 语 言 语 提
学 的 一 个 特 殊 的 挑 战 就 是 如 何 把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理 论 用 于 教 学 实践 。 ’ 二 、 MT 论 在 二 语 教 学 中 的 新 启 示 C 理
语 言 教 学 的 方方 面 面 都 可 以从语 言 学 中 获 得启 示 。


国 内外 隐 喻 研 究 新 发 展
E l 指 出 ,很 多 早 期 的 研 究 都 以 语 言 学 为 导 向 的 。 后 期 ls i “ 的研究 则 开始 对 学 习者 的语 言 进 行语 用 学研 究 .而且 越 来 越 多 地 运 用 了 社 会 语 言 学 的 视 角 ” 言 学 与 二 语 习 。[语 ]

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On Cultivating L2 Learner's Metaphoric
Competence
作者: 熊锟
作者机构: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人文科学系,广东深圳518008
出版物刊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二语学习者 隐喻 隐喻能力 培养
摘要:隐喻的使用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不仅丰富语言表达方式,而且也有利于创新思维、有助于语言习得。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二语学习中隐喻语言的使用及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也有必要作为二语学习的目标。

隐喻能力是人们创造力进发的诱导因素,关注学习者隐喻的使用就是在关注他的创造潜力。

在二语教学中,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广泛阅读含有丰富隐喻表达的语言材料,进行含有隐喻表达的语言练习,以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陈 朗(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058)提 要:虽然当前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概念隐喻观的最新成果已令人信服地证实了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性和核心性,也为二语习得者语言的偏离性或非自然性提供了合理的阐释方案,但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启示研究仍十分薄弱,学术刊物鲜有讨论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对隐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仍然没有被列入主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本文在借鉴语言能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倡把隐喻理论全面应用到词汇、阅读、文化等二语习得环节中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隐喻思维,以提升其隐喻能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二语习得;隐喻能力;语言能力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5-0047-3On Cultivation ofM etaphoric Co 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hen Lang(X i an Interna ti ona l S t udies U niversity,X i an710058,Ch i na)R ecentl y em erged cogniti ve linguisti cs,espec iall y concept ua lm etapho r theory,has persuasively de m onstra ted the preva l ence and centra lity o fm etapho r i n language and o fferd reati onal and adequate exp l anatory w ayout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s'dev i ance o r unnatura l ness i n l anguage.D esp ite t hese advances,the i m pli cations of me tapho r to SLA i s rather w eak,acade m ic j ourna ls se l do m discussses t he directory and appli cab le va l ue o f m etapho r theories,and nourish m ent and cu lti vati on of m etaphor i c co m pe tence has no t been i nc l uded i n meanstrea m sy ll abi and course desi gns.The article,based on Bach m an(1990) s language co m petence mode,l reeva l uates the ca tegory ofm etaphro i c co m pe tence,postulates t he appli cation of me tapho r theo ries to SLA para m e ters such as vocabu lary,reading and culture i 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 m ploy m etaphor i c th i nk i ng and enhance t he ir m etaphoric co m petence.K ey word s:conceptua lm e taphor t heory;SLA;m etaphor i c competence;l anguag e competence1 隐喻能力概念的界定自20世纪末期起,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下,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隐喻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研究作者:梁亚冰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2期摘要: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证实了隐喻培养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隐喻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

本文对以往国内外学者对隐喻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类比﹑体验﹑语境等要素在隐喻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在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理论渗透与意识强化﹑系统训练和文化对比三个策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的隐喻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隐喻能力二语学习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01-021 引言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隐喻,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例如“Argument is a war”或“时间就是金钱”。

英国修辞学家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隐喻在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概念不流利和表达不地道﹑无法胜任多元交际的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隐喻思维能力的缺乏﹑隐喻性表达能力差。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授隐喻表达﹑进行隐喻思维训练﹑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对于增强语言综合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隐喻能力研究在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心理学家Gardner 和Winner(1978)首次提出了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的概念[1]。

随后,隐喻能力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Littlemore对隐喻能力的内涵作了较为详尽和合理的探讨,提出了隐喻能力内涵的四个方面:“原创”新隐喻的能力;理解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理解新隐喻的能力和轻松﹑准确﹑及时理解隐喻的能力[2]。

他对隐喻能力的定义基本属于狭义隐喻能力,主要强调隐喻的接受和产出两个方面,而广义的隐喻能力还应该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语用意识﹑隐喻功能等能力。

目前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测量工具等不同,隐喻能力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共识。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学生的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是衡量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在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

在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工具,在帮助人们理解复杂概念、拓宽思维视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后测设计,对比分析隐喻能力教学对大学生概念流利度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隐喻能力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隐喻能力教学的实施4.1 教学内容与目标隐喻能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包括隐喻的识别、理解、运用及创新等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隐喻的技巧,提高概念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隐喻能力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隐喻的内涵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数据收集与整理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

数据包括学生在测试中的得分、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反馈等。

5.2 数据分析与比较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接受隐喻能力教学后,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学生则无明显变化。

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讲话和写作过程 中辨认和使用新隐喻的能力 , 这就要 求二语
以生存的隐喻》 M t hr We i y 一 书问世 , 出了具 ( e po v B ) a s Le 提 有革命性 的概念 隐喻理论 , 们认为 “ 他 隐喻不仅仅 是语言修 辞手段 , 而且是一 种思维 方式 及 隐喻概 念体 系” , 以一 … 是 类事物来了解 另一类事物 的认知历程或构思方式 , 人们 对 是 于不同的事物特征建立联系 的机制 , 种思想被人们 称为隐 这 喻 的认知观或“ 当代 隐喻理论 ” 。这一理论 的提 出改变 了隐 喻研究的思维框架—— 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更是 人类认知和建 构世界 的一种思维方式 。
21 0 2年 1月 第 3 卷第 1期 l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 a o eogi gC l g f d ct n o rl f inj n o eeo u ao n H l a l E i
Jn2 1 a .0 2
V0 . 1 No 1 13 .
di1 .99 ji n 10 - 8 62 1 .10 2 o:0 36 /. s .0 1 7 3 .02 0 .6 s
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的 高级语言能力。两位学者将 隐喻能力概 括为 :1 诠释隐 喻 ()
的能力 ;2 解释隐喻有效性 的理论依 据的能力 ;3 生成 与 () () 特定语境相符合 的隐喻的能力 ;4 评估 同一语 境 中若干项 () 竞争性隐喻表达式优 劣的能力 J ae 进一步 阐述 了“ 。Dns i 隐 喻 能力 ” 的概念 , 他认为用 隐喻方式说话是本族语者语 言能 力 的一个基 本特 征 , 也就是 说 , 隐喻能力 是人们熟 练掌握 一 种语言的重要标 志。学 习一种语 言 的关键 是要 达到概念 流 利 (ocp afec) 即发展 把语 言的词 、 cnet l uny , u l 句等表 层结 构 和底层概念结构匹配起来 的能力 , 二语学习者 只有获 得本族 化 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概 念流利。此外 , 隐喻能力还包括 在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_蒋敏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_蒋敏
蒋 敏 王荣明
提要: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对于二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关注以培养二语概念隐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 论和实践研究, 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测量方式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 , 并就未来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 究方向展开讨论, 以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 关键词: 概念隐喻能力; 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 测量方式 Abstract: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case studies concerning second language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cultivation,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with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112 ( 2015 ) 04 - 0051 - 07

隐喻能力研究综述

隐喻能力研究综述

隐喻能力研究综述隐喻能力研究综述隐喻性语言如隐喻、习语等在语言交际中无处不在,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它又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存在着跨文化的差异性。

作为隐喻性语言最突出的代表,隐喻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得到了关注,并一直被作为修辞来进行研究。

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能力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隐喻能力是人们识别、理解和生成隐喻并将其置于语言交际的能力。

隐喻能力与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国家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在汉斯出版社《现代语言学》,有论文发现隐喻能力研究得到了学界的一些关注,影响隐喻能力主要有5个关键因素,包括年龄、语言水平、创造力、认知风格和性别,并总结了以往研究所取得成就与不足,以期为隐喻能力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的参考和方向。

通过回顾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研究的语言对象角度来看,目前缺乏针对二语的隐喻能力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以一语为对象的研究,且大都是集中在隐喻理解方面。

由于不同研究在其所使用理论框架、实验方法、实验语料、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从而导致有关隐喻能力的研究结果也存在分歧,而从二语(例如英语二语或汉语二语)角度研究隐喻生成能力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分歧。

其次,从变量的角度来看,工作记忆、认知风格/流体智力与二语水平交叠因素的影响在隐喻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不够。

一般认为隐喻能力是识别,理解甚至自主产出隐喻的能力。

古往今来,关于隐喻的研究浩如烟海,但大部分都着眼于隐喻理解和识别,较少地涉足到隐喻生成,尤其是生成新奇隐喻。

心理学中大多数关于创造力和智力争议最后结论为创造力和智力是不同的能力,具有小范围的重叠。

但研究这些执行能力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还是有所争议的。

分析高层次能力,如流体智力(Gf)能产生比分析低层次能力和完成个人任务更强的关系。

《2024年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范文

《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的实验研究》篇一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与更新,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概念成为大学教学的新课题。

隐喻作为表达深层次思想、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其教学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隐喻能力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概念流利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大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策略与思路。

一、引言隐喻是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概念的理解与传播。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于提升其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隐喻能力教学在促进大学生概念流利方面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隐喻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关研究表明,隐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流利运用。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与其概念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关于隐喻能力教学对大学生概念流利培养的实验研究尚不充分。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某大学两个平行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实验组采用隐喻能力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前后测的方式,对比两组学生在概念理解、概念运用及概念流利度等方面的差异。

四、实验过程1. 实验设计:实验周期为一个月,分为前测、教学实施和后测三个阶段。

前测用于了解学生的初始水平,教学实施阶段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后测用于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隐喻能力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隐喻理解新概念,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试卷、问卷调查及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五、实验结果1. 概念理解:实验组学生在隐喻教学的帮助下,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学生能够通过隐喻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相联系,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2. 概念运用:实验组学生在概念运用方面的表现也优于对照组。

隐喻能力、概念流利和语言学习

隐喻能力、概念流利和语言学习

隐喻能力、概念流利和语言学习
游晓玲
【期刊名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本文阐释了隐喻的普遍性、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探讨隐喻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对外语教学提出建议,旨在呼吁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使学习者真正学会合乎外语习惯的地道语言。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游晓玲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隐喻能力的三个维度--用隐喻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构建外语学习网络 [J], 邢雅琴
2.概念流利和隐喻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J], 何冰艳
3.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发展研究 [J], 李满红
4.基于文化图式的翻译教学概念流利能力培养 [J], 王胜利
5.隐喻能力、概念流利与二语习得——一项对中国学生二语概念体系的调查研究[J], 夏丽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影响因素研究
田苗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13(031)010
【摘要】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所以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是二语教学重要培养目标.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方式应该先分析解读隐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从而从建构英语隐喻思维模式,积累常规隐喻,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总页数】3页(P165-167)
【作者】田苗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浅析影响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2.从输入理论看课文背诵对大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影响
3.影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4.浅析制约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5.生词密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1·
延边医学杂志社投稿
何按照隐喻的组织方式来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过程 , 外语学习意味着习得目的语中 ” 的隐喻机制并学习像本族语者一样隐喻式思维 。 概念隐喻能力的作用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认同 , 但是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目前仍处于探 索阶段。由于缺乏长效的、 规则可循的方法指导, 测试又存在一定难度, 概念隐喻能力的可学 性和可教性甚至遭到质疑( Kecskes 2000 ; 许保芳, 袁凤识 2012 ) 。 鉴于此, 本研究侧重于梳理 概念隐喻能力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 述评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 测量方式等教学环节的关键要素 ,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 旨在为隐喻教学实践走向有序化和系统化提 。 供启示 2 . 培养二语概念隐喻能力的教学研究 回顾梳理相关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可以发现 , 概念隐喻教学的对象基本上是中级 水平的成年二语学习者, 教学方法主要结合词汇教学, 采取“A IS B ” 概念隐喻主题讲座, 辅以 数据库和全身反应法, 并针对不同维度能力使用不同测量方式 。 2. 1 教学对象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要求学习者具备抽象理解能力 , 并能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进行推 Troike 学 习 能 力 和 语 用 技 巧 ( Saville理和总结。 成 年 人 显 然 比 儿 童 具 备 更 强 的 分 析 能 力、 2006 ) 。因此, 较之儿童, 成年学习者是二语概念隐喻教学更为合适的对象 。 至于教学对象的 Boers( 2000 ) 指出初级和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都不适合概念隐喻学习 。 初级水平学 二语水平, 习者受到词汇量影响, 在理解隐喻表达时受到阻碍。 例如, 要理解“ANGER IS HEAT ” 这个隐 , 喻概念的语言表达“she was fuming ” 或“he hit the ceiling ” 学习者必须知晓“fuming ” 或“ceiling” , 而这可能超出初级水平学习者的词汇量范围。 高水平学习者将母语的隐喻直接用二语 表达时通常显得更为犹豫, 以至于产出隐喻时较为谨慎。由此看来, 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是概 。 MacArthur ( 2010 ) 念隐喻教学的合适对象 认为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有一定词汇基础 , 经历了 常年的规则语法学习, 但尚不能完全理解读到和听到的言语 , 也不能完全像本族语者一样表达 自己的意思, 而概念隐喻能力培养课程提倡隐喻不存在对错 , 只有交际成功或不成功, 具有一 能够满足他们的二语学习需求。 定趣味性, 2. 2 教学方法 2. 2. 1 讲座法 沿袭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 以讲解、 记忆为主的讲座法是概念隐喻能力培养最容易操作的 教学方法。概念隐喻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向学习者讲解“A IS B ” 概念隐喻的内在机制, 让他们 理解内涵并逐渐在真实语境中注意联系运用这种结构 , 提高隐喻能力。 研究者通常从“A IS B” 概念隐喻的陈述和输入两方面展开教学研究 。 ( 1 ) 概念隐喻的陈述 Boers( 2000 ) 建议让学习者解释母语中的抽象概念来增进他们对于隐喻的普遍性认知及 “A IS B ” ( 爱 ) 和“FRIENDSHIP ” ( 友谊 ) 对于 隐喻内涵的理解。 比如, 让学习者解释“LOVE ” 。 , , 的区别 在解释过程中 学习者自然会将两个抽象概念和具体的源域联系起来 形成空间隐喻 ( love is deeper than friendship, while friendship is more shallow ) 、 建筑隐喻( love is based on affection,while the cornerstone of friendship is trust) 等不同隐喻。Littlemore( 2002 ) 提出了概念隐喻 猜测策略。通过猜测, 学习者能够围绕源域搜索相关联系寻找与目标域重合的部分 , 并进行类 Littlemore( 2004 ) 通过实验发现在培训学习者运用概念隐喻 比推理和形成映像。在此基础上,
· 52·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 4 2015 ( Genera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erial No. 169 )
猜测策略时, 单独培训的学习效果好于集体培训。 这说明, 隐喻的处理过程表现为个体化, 应 该让学习者有机会运用他们自己头脑中的相关网络来发展归纳推理能力 , 进而形成合适的映 Lindstromberg( 1996 ) 建议采用概念图表和指示箭头来学习时间隐喻。 魏梅 ( 2014 ) 像。此外, 发现图示符号能够增强隐喻外延意义的认识 , 而语言符号能够用于阐述概念, 这些形式促进了 概念理解和内化。 ( 2 ) 概念隐喻的输入 Boers( 2000 ) 提出, 隐喻性表达应按照隐喻主题组织归纳后再演绎给学习者。 他将表示 “ANGER” “a. anger a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 愤怒是容器中的热液体, 的隐喻归纳为 如“I was boiling with anger” ) ; b. anger as fire( 愤怒是火, “she was breathing fire” ) ; c. angry people 如 as dangerous animals( 愤怒的人是危险动物, )” 。 结果表明, 如“he unleashed his anger ” 采用隐 喻主题方法记忆词汇能够为词汇结构提供框架, 比随意编排方法记忆词汇更有效。 苏远连 ( 2012 ) 考察了二语学习者在四种教学条件下的隐喻习得情况 , 这四种条件分别是多种本体输 入( 学习者多次接触同一喻体配对不同本体的隐喻句子 , 如 “a sermon is a sleeping pill; a meeting is a sleeping pill” )、 单纯重复输入( 学习者三次重复接触相同的隐喻句 ) 、 相似度判断 ( 学习者判断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是否相似 ) 、 相似性辨别 ( 学习者辨别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是外部特征相似还是类比关系相似或者两方面都相似 ) 。 实验结果表明, 多种本体输入促使 学习者大脑反复提取抽象图示, 相似性辨别促使学习者建立本体和喻体之间三种可能的映射 , 这两种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加强了学习者的推理使用 , 从而更有助于长期记忆并保持已经习 得的隐喻范畴。 2. 2. 2 语料库和全身反应法 除讲座法之外, 运用语料库和全身反应法培养二语概念隐喻能力也具有一定效果 , 值得进 一步实践探讨。 Neignan 指出, 大型语料库技术有助于证实很多司空见惯但又不被注意的语言事实 , 揭示 李健雪 2010 ) 。Low & Littlemore( 2009 ) 采用问卷 语言隐喻的使用规律和模式( 转引自严敏芬, “pass through Chapter 4 ” 形式调查 这一概念隐喻作为课堂用语的可接受性 , 结果发现英语本族 语者与非本族语者意见不一, 后通过 Collins 英语口语语料库验证了英语本族语者可接受性意 见的正确性。Littlemore & MacArthur( 2012 ) 借助 BNC 英语语料库和 CREA 西班牙语语料库, 让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母语为英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检索词汇的比喻性意义 , 结 ( figurative con果发现使用语料库能让学习者接触比词典更全面的语言“比喻性意义连续统 ” tinuum) ( 转引自陈朗 2013 ) 。这些研究说明, 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语料库的词频和词丛密度 来验证概念隐喻的常规程度, 还可通过使用语料库提升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 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建立在概念隐喻的体验哲学基础之上 , 即真实的或者 想象的、 短期的或者长期的身体体验都是人们使用和理解隐喻语言的基础 ( Gibbs 2006 ) 。 Lindstromberg & Boers( 2005 ) 选取 “hurl, lash, leap” 等 24 个既有字面义又有隐喻义的英语运动 ( mannerofmovement ) , 方式 动词 对母语为荷兰语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组学生根据 Collins Cobuild 英文词典的释义轮流将这些动词通过行为动作演示给其他学生 , 控制组学生则 用口头解释方式将这些动词表达出来 。在之后的词汇字面义和隐喻义测试中, 实验组学生成 绩明显高于控制组。这说明, 采用全身反应法演示运动方式动词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对这些 动词的字面义记忆, 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动词的隐喻性意义 。Gibbs( 2006 ) 在研究短
赤峰学院学报投稿官网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
蒋 敏 王荣明
提要: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对于二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关注以培养二语概念隐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 论和实践研究, 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测量方式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 , 并就未来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 究方向展开讨论, 以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 关键词: 概念隐喻能力; 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 测量方式 Abstract: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case studies concerning second language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cultivation,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with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112 ( 2015 ) 04 - 0051 -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