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16项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一、血脂类检查项目(4项)
1.总胆固醇(CHO)
参考值:0~5.2mmol/L(90~200mg/dL)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指标。

它在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m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

因此,胆固醇的测定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7~1.7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测定甘油三酯的重要意义在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

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

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

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甘油三酯的测定是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
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的分析作为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白症的鉴别诊断。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1.27~4.13mmol/L(80~1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肝功类检查项目(8项)
1.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45~135U/L
是监测胎盘功能状况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以骨骼、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多。

其病理性变化表现在:升高: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转移癌等。

降低: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

2.γ-谷氨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男≤47U/L 女≤32U/L
GGT升高是乙醇中毒的敏感指标。

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存在于肾、胰、肝脏和前列腺、盲肠、脑中,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因此,当肝胆发生疾病或损伤时,如: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变、胆管炎、胆囊炎时,其活性显著增高;胰腺癌、乏特壶腹癌时,其活性亦显著增高,同时饮酒、服药等亦可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

因此,γ-谷氨酰转肽酶的测定对于肝胆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女性<31 U/L 男性<40U/L
临床测定AST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肝细胞及骨骼肌疾病。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主要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肝、骨胳肌和肾脏含有相似的AST量。

AST在心肌细胞中较多,当心肌梗塞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h达到最高值。

约3-5d后恢复正常。

各种肝病时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肝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活动性慢肝)增高,此时AST/ALT比值大于1。

其它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使AST轻度增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中毒性肝炎、肝癌、骨骼肌疾病等。

因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对心脏、肝脏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女性<31 U/L 男性<41U/L
ALT活性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等组织坏死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有较高的浓
度,而在肾、心、骨胳肌、胰、脾、肺脏中则含量较少。

通常ALT的升高由某些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引起,包括: 肝硬化、肝癌、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ALT升高也见于广泛损伤和肌肉疾病,伴有休克、氧不足的循环衰竭,心肌梗塞和溶血性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对以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5.总蛋白(TP)
参考值:60~88g/L
浓度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浓度降低:体内水分过多,各种渠道的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营养不良消耗增加,如肿瘤;蛋白合成障碍,如肝功能受损等。

总蛋白降低,常伴随着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烧伤、大出血、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等。

合成缺陷、营养不良、蛋白质吸收障碍、蛋白质丢失综合症。

总蛋白增高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脱水、外伤性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g/L
高白蛋白血症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急性降低见于严重烧伤与大量出血;慢性降低见于肝功能受损,结核慢性失血等。

白蛋白降低,常伴随着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烧、外伤等可造成蛋白消耗过多,高白蛋白血症则常见于脱水或血液浓缩。

7.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新生儿24h内<150μmol/L 成人:0~20.0μmol/L
降低常见于严重肝衰竭病人。

总胆红素增高临床上表现有黄疸,超过20.1μmol/L时有临床意义;增高到
34.2μmol/L表现出黄疸体征。

红细胞大量破坏、胆道阻塞、肝脏疾病,均可
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黄疸。

因此,总胆红素的测定对有无黄疸及黄疸深度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等。

8.直接胆红素(DBIL)
参考值:0~8.8μmol/L
直接胆红素测定是常用肝功能试验之一,直接胆红素增高临床上多见于肝细胞受损、肝内外胆道阻塞、代偿性肝硬化、急性黄疸肝萎缩等疾病。

因此,直接胆红素的测定对于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肝脏疾病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肾功检查项目临床意义(3项)
1.尿素(UREA)
参考值:血清/血浆1.7~8.3mmol/L(尿素氮5~23mg/dL)
浓度升高可引起三类氮质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性氮质血症,肾后性氮质血症.浓度降低一般见于婴儿,孕妇等,无意义.
尿素氮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UREA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UREA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
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减少:临床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尿素浓度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肝坏死。

2.尿酸(UA)
参考值:血清/血浆女性140~360μmol/L,男性200~480μmol/L;尿液:≤4.76mmol/24h
浓度升高多见于痛风,白血病等,肾功能受损也会增高,但不作为指标;降低见于剥脱性皮炎等.
尿酸增高: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

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

由于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

其他: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

尿酸减少:遗传性黄嘌呤尿症和剥脱性皮炎等。

3.肌酐(CR)
参考值:
苦味酸法:血清/血浆女性53~97μmol/L,男性80~115μmol/L;尿液女性97~177μmol/24h,男性124~230μmol/24h
酶法:血清/血浆女性44 - 106umol/L,男性53-123 umol/L;首次晨尿:1530-15320umol/L;24小时尿:6.6-15.0mmol/d;
肌酐浓度反应肾脏损害、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疾病严重性平行.
血浆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

因为肌酐浓度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分解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

肾脏代偿与储备能力强,只有肾功能明
显受损才使肌酐浓度升高。

肌酐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

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

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

肌酐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肌酐含量的测定常用于肾功能的评价。

四、糖代谢检查项目临床意义(1项)
1.葡萄糖(GLU)
参考值:3.9~6.4mmol/L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胰岛功能低下,脑震荡,脑溢血等;病理性减低见于呆小症,长期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等。

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或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

病理性高血糖: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引起高血糖;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加刺激血糖中枢使血糖水痘升高;脱水引起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升高麻醉、感染性疾病、毒血症、抽搐、胰腺炎、胰腺癌等情况下也可出现高血糖。

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

病理性低血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使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储存糖原及糖异生等功能低下,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血糖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