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

合集下载

进学解

进学解

的悲惨境地。
本段借学生之口,讥讽执政者贤愚不辨,
大材小用,抒发作者不被重用反遭贬谪的愤愤
不平。这段文字是全文重点之所在。
16
提问:学生从哪几个方面高度评价先生?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矣。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17
课文解读——第三段
先生曰:“吁(xū,唉),子来前!夫大 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栌 (bólú)、侏儒,椳(wēi)、闑(niè)、 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建 设)以成室者,匠氏之工(技巧)也;
余(yū,有才气而从容不迫)为妍(美好),卓荦 (luò)为杰,校(jiào,同“较”)短量长,
惟器(才能)是适(合理使用)者,宰相之方(治 国方术)也。
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
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
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材,贤明公正,
聪敏的人和拙笨成为英杰,比较各人的短处,衡
量各人的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合理使用,这是宰相
的治国方略啊!
19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学说)以明(阐明), 辙(车辙)环天下,卒老(终老)于行(háng, 道路);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弘扬),逃 谗于楚,废(丢官)死兰陵:
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儒家之道得以阐明, 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的 道路上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 宏伟的理论(宾语前置),因遭人谗毁, 逃往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
5
诸生业患(担心)不能精,无患有司(选拔 人才的官员)之不明(明察);行患不能成, 无患有司之不公(公平)。”
各位学生,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 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 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不要担心他们做 不到公平!”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进学解》原文及译文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译文: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

《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

《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

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

一、《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进学解》

《进学解》

课文解读——第二段 第二段 课文解读
( 言未既 结束) 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 言未既 结束) 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 , 这时) 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 六经) (这时 (六经 子事先生于兹 子事先生于兹 ) 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 ) (翻阅) 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 翻阅 之文,手不停披 之文,手不停披 ) 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概括) 提 概括) 纲要) (纲要 探索) 深奥的道理) (深奥的道理) ;贪 纂言者必钩 其要 ) ,纂言者必(探索) 其玄 钩 舍弃 多务得,细大不捐 ) 焚膏油以继晷 (guǐ 日影) 多务得,细大不(舍弃) ;焚膏油以继晷 ,日影) 捐 , (劳累的样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恒兀兀 劳累的样子) 以穷(尽)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 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 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 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 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 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 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 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 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 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 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 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 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
品味) ,醇厚) ,咀嚼) 沉浸醲 沉浸醲 (nóng,醇厚) 郁,含(品味) 咀(jǔ,咀嚼) , 英 华 取法) (写作) ( ) 文章,其书满家。 作为 写作) 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取法) 、姒 sì) 浑 姚 , ,曲折) 浑无涯; 殷盘》 ) 》《殷盘 浑无涯;《周诰 (gào) 》《殷盘》,佶屈(jí,曲折) 聱 古今异义词, ( ,拗口) 牙 áo,拗口)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古今异义词, , ; 春秋》谨严, 左氏》 文辞华美) 文辞华美) ( 《 奇而法, 正而葩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pā,华丽) 下逮 及) 庄》 ; ,华丽) 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 可谓闳 其外矣。 文,可谓闳 宏大) 豪放) (hóng,其中而肆 ,其中而肆 宏大) (其外矣。 豪放)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 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 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 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 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 春秋》是多么的谨严, 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 易经》 《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 奇异而有法则, 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 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 太史公的《史记》 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 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 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 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 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 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国子先生(1)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2)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3)毕张(4)。

拔去(5)凶邪,登崇俊良(6)。

占小善者率以录(7),名一艺者无不庸(8)。

爬罗剔抉(9),刮垢磨光(10)。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11)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12)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1)国子先生:当时任职国子学博士的韩愈自称。

唐代的国子监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当中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个学府,各学的教官称为博士。

(2)业:学业。

(3)治具:法令。

(4)毕张:都建立起来。

(5)拔去:除掉。

(6)登崇俊良:提拔才德优良的人。

登:进;崇:推崇。

(7)录:录用。

(8)庸:任用。

(9)爬罗剔抉:搜罗人才,加以选择。

爬罗:搜集;剔抉:选择。

(10)刮垢磨光:刮除污垢,磨出光亮。

这里指培训人才,去除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11)孰云多而不扬︰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出头不易呢﹗(12)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此称主管的官吏或官府为有司。

这里指官吏。

【译文】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站在校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嬉玩的态度;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而失败在于随便。

现在圣君和贤臣相遇在一起,各种政策健全完整地施行。

除掉凶恶奸邪的人,提拔俊杰善良之才。

稍有优点的人都被录取,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被任用。

当局搜罗、选择人才、培训他们,去除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获选者是有幸运的因素,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出头不易呢﹗同学们只要担心自己的学业不够精进,不用担心主管官员看不清;只须担心自己的德行不能成就,不必担心主管官员不公正。

”【原文】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13)矣。

先生口不绝吟(14)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15)于百家之编(16);记事者(17)必提其要(18),纂言者(19)必钩其玄(20);贪多务得(21),细大不捐(22);焚膏油以继晷(23),恒兀兀以穷年(24);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进学解

进学解

进学解[唐]·韩愈《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1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

《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

《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

《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韩愈《进学解》,旧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进学解唐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

《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

《进学解》是韩愈的一篇随笔,是他对弟子进行劝学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韩愈通过三个部分,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

首先,韩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第一部分中,他告诉弟子们,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努力学习。

他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其次,韩愈强调了学习的意义。

在第二部分中,他反问弟子们,自己博学多才,却为何得不到重用?他以此为例,告诉弟子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韩愈提出了学习的方法。

在第三部分中,他告诉弟子们,学习要注重方法。

他提出了“勤有功,戏无益”的观点,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指出了学习中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成绩。

总的来说,《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要重视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习中,
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不断发展。

进学解的赏析

进学解的赏析

进学解的赏析进学解的原文赏析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解,解说,分析。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__分三段。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

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

“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

“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

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

其中《游箴》感叹自己少年时学习的劲头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岁大了,便不如少时了;痛心地说:“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学业之重。

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认为这样做了,便虽死犹生。

还说“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须认真思考。

可见《进学解》中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

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

验之韩愈其他诗文,可知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

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

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进学解》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进学解》主要内容

《进学解》主要内容

《进学解》主要内容
1. 《进学解》讲的是学习的道理呀,就像我们在攀登知识的山峰,韩愈告诉我们怎么努力往上爬呢!比如说,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不是和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能贪玩一个道理嘛!
2. 书里还提到了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哟,这就好比建房子,各种材料都要有才能盖得牢固呀!像“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不就是要我们多多吸收精华么!
3. 韩愈也说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呢,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遇到风浪不能返航一样。

就像他说的“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多有气势呀!
4. 《进学解》还强调了要有恒心和毅力呀,这不就是像跑马拉松,要坚持到最后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
5. 它也提到了品德的重要性呢,简直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呀!像“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诉我们做事要思考,不能随便呀!
6. 韩愈在书中也鼓励我们要自信呀,就好像战士上战场要有信心打胜仗一样。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对自己的才能要有信心嘛!
7. 还有呢,书中说要不断反思进步,这不是和我们每天总结经验一个样嘛!“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多深刻呀!
8. 里面提到的学习方法也很实用呀,就如同给了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爬罗剔抉,刮垢磨光”,不就是要仔细挑选,精心打磨嘛!
9. 总之,《进学解》的主要内容真的很丰富很有意义呀!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太大了呀!它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进学解》充满了对学习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去研读和领悟。

文言文《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原文】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进学解

进学解

③序文(即赠序) 序文(即赠序)
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 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 社会的各种感慨, 张中丞传后叙》 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 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 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 毛颖传》 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 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等.
4,"唯陈言之务去" 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而 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 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文从字顺各实职" 文从字顺各实职"
即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 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 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 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 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唐代古文运 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 动家所提倡的古文, 动家所提倡的古文,已经不是简单恢复 秦汉古文的旧貌, 秦汉古文的旧貌,而是适应当时形式而 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 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这种 古文" "古文"在创作上的杰出代表就是韩愈 和柳宗元. 和柳宗元.
记事的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 记事的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 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 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 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 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 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 勤奋了吧. 勤奋了吧.

进学解

进学解

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

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

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

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

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

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韩愈对于进学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知识。

他强调,学习应该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最终目标。

原文:夫学,非所以为利也,非所以为名也,非所以为禄也。

学也者,所以明道也,所以修身也,所以治世也。

是故,君子之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学习,不是用来谋取私利、追求名声或者获取官职的。

学习,是为了明白道理,修身养性,治理国家。

因此,君子学习,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

如果有些知识没有学习,学习了却不能掌握,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询问,询问了却不知道答案,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思考,思考了却得不到答案,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分辨清楚,分辨了却不能明确,就不放弃;如果有些事情没有实践,实践了却不能坚定,就不放弃。

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一百次才能做到;别人十次才能做到的,我一千次才能做到。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即使愚笨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进学解》是韩愈对于学习的一种深刻理解。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明白道理,修身养性,治理国家。

他强调,学习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知识。

他通过“君子之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阐述了学习的五个步骤: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

这五个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只有按照这个过程去做,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韩愈还通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毅力和坚持。

进学解知识点整理

进学解知识点整理

进学解知识点整理《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这篇文章假托向学生训话,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勉自励的情绪。

以下是对《进学解》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作品背景《进学解》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年),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

文章假托向学生训话,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

3、文体特点这篇文章属于论说文,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借学生之口抒发自己的不平之鸣,同时也表达了对学生的劝勉之意。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爬罗剔抉,刮垢磨光”中“爬”通“杷”,意思是“耙梳”。

(2)“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中“校”通“较”,比较。

2、古今异义(1)“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中“作为”古义是“写作”,今义是“指行为、举动”。

(2)“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中“沉浸”古义是“浸渍、濡染”,今义是“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一词多义(1)“业”①学业:“业精于勤,荒于嬉”。

②职业:“术业有专攻”。

(2)“行”①行为:“行成于思,毁于随”。

②行走:“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中的“行”。

4、词类活用(1)“业精于勤荒于嬉”中“业”“勤”“嬉”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学业”“勤奋”“嬉戏”。

(2)“补苴罅漏,张皇幽眇”中“苴”“皇”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填补”“张大”。

5、重点实词(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中“国子先生”指韩愈自称。

(2)“行成于思毁于随”中“行”指德行。

韩愈劝学解原文及翻译

韩愈劝学解原文及翻译

韩愈劝学解原文及翻译导语:劝学解》,又名《进学解》,是关于如何学与教的论述,其中也用比喻的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劝学解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译文】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

文言文进学解翻译

文言文进学解翻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彼童子之才,足以ilion古圣贤之书,有若以五谷杂粮养之,不其为小乎?抑为之大乎?吾闻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吾乃今而后,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吾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进学解》译文: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如果先于我听闻了道理,我就跟从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们先于我听闻了道理,我也跟从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目标是道理,何必在乎他们的年纪比我先还是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纪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何必在乎他们的年纪比我先还是后呢?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来得有益;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远望来得开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响,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出生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擅长借助外物。

地位低微就感到羞耻,地位高显就接近谄媚。

唉!士大夫们,如果有人说自己是老师,有人说自己是弟子,就会被大家嘲笑。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

《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

《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

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

一、《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

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

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

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

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

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罅绍2、翻译句子焚膏油以继晷补苴罅漏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

此前三者论“业精”。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

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

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

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进学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4、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教学过程:课文分析:第三部分(第3段至第5段):写先生自责。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工匠只工登明选公辙环天下绝类离伦不要其中从徒分之宜常徒陈编2、翻译句子。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3、分析课文:作者先以匠人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才录用。

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

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荀自说,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

这与屈原所言“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异曲同工,只不过一直接抒怀,一托事寄慨而已。

4总结全文: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

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

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

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不过是反话正说。

《古文观止》评日:“以怨怼无聊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言之者无罪,闻之者知愧-巧于避忌,最为得体。

”如文章一开头就写先生对学生的教诲:“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峻良…‘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都是反话正说,别有寄托感慨,讽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宣传任人唯贤的主张,写得十分巧妙。

反语的运用,使讽刺不仅寓巧于朴,诙谐幽默,而且形神毕肖,冷峻犀利。

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是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沉浸醲(nong)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pian)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林纾(shu)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如“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油以继晷…‘回狂澜于既倒”“年丰而妻啼饥”等到后代压缩为成语,“贪多务得-一-‘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ji)屈聱(ao)牙”“同工异曲”“跋前踬(zhi)后”“动辄得咎”等直接引用为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吸取古语,熔铸新词,于本篇尤显。

三、课文讨论与检测:1.反复诵读文章,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

第一段“先生训示”和第三段“先牛答问”,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

第二段“生徒驳诘”·学生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

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抑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愤懑。

2.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方l卣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从治学之勤恳、对于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为人的成功等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高度评价。

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大材小用的处境,含蓄但是却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

3.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

摘出这个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虽不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但对我们读书治学却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更是极为可贵。

附译文:国子先生早上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站在讲舍之下,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凶循苟且。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有贤良的大臣辅助,法令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

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无不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搜罗选拔和磨炼造就人才。

可能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异却没有被发现和任用的呢?话还没说完,行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们吧。

学生师从先生,到现在也有好些年了。

先生嘴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

记事的一定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立论的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没有日光,就燃起灯烛,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够勤奋了。

抵制排除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

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

(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精华。

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满了书籍。

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边啊。

《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和《尚书·商书》中的《盘庚》,艰深难读;《春秋》谨严,《左传》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都很美妙,但又各不相同。

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精深博大而波澜壮阔。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成熟了。

可是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

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会招来指责。

刚当了御史,就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

当了三年的博士,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

命运和仇敌相谋合,早晚总要遭逢失败的结果。

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叫冷;年岁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

头顶秃了,牙齿也缺了,就是到死,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想这些,为什么还要来教训人呢?'先生说:'吁!你到前面来!粗木料做房梁,细木料当椽子,做斗拱、梁上短柱、门枢、门橛、门闩、门两旁的木头,各得其所,用它们把房子建成,这可是工匠的精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