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原文、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词故事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词故事赏析鹤林寺,坐落在镇江南郊黄鹤山麓,始建于1600年前东晋元帝年间。
鹤林寺历史底蕴深厚,但是使它扬名天下的真正推手,却是唐朝诗人李涉的这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七言绝句,以线性叙述贯穿全篇。
诗人首先抒写百无聊赖的日子和浑浑噩噩的心态。
随后,觉察春日将逝,才振作精神登上南山,想借着春色排解苦闷。
诗人有意或无意间走进了鹤林寺,在与高僧一番谈禅悟道的闲聊后,一扫心中阴霾,悟得人生至理,汇聚成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叹。
全诗语言质朴真淳,以“抑”起笔,以“扬”收尾,最终达成了精神的升华。
李涉的一生颇不得志,进入仕途后,虽有才华,却几度被贬。
唐宪宗时,他再被贬谪,流落江南,心情极为消沉。
鹤林寺之行,诗人豁然开朗,他将人生的感悟化作诗句,题写在了鹤林寺的墙壁上,在江南文脉中留下了一份笑对浮生的禅心智慧。
一生多愁苦的李涉,诗作不多,却因《题鹤林寺僧舍》一诗而为人熟知。
鹤林寺也因李涉的这首诗,被历代文人津津乐道。
许多名士大家都在此留下了印迹。
周敦颐曾在寺门前凿池种莲,后人称之“濂溪池”。
苏东坡游鹤林寺时,在池边栽了竹子,即为“苏公竹院”。
李涉和寺僧谈话之所,被后人命名为“逢僧处”,与寄奴泉、米芾墓等一起,集为了“古鹤林八景”。
如今,镇江鹤林寺几经兴废,即将重现胜景。
南山深处的修竹,生机不减,以其坚毅挺拔的身姿,倾吐着流布百世的文化品格,仿佛在提醒人们,世事纷扰,清闲难得,若能偷得半日时光,放松身心,就算是为人生的进行曲按下了一次暂停键,换来心底的宁静、惬意吧!。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赏析及翻译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赏析及翻译题鹤林寺僧舍原文赏析及翻译题鹤林寺僧舍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题鹤林寺僧舍》,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
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
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登山(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
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虚浮奔波的人生。
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名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两句是说,终日劳累奔波,偶而偷得半日清闲,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才觉得自己在这虚浮奔波的人生路上,得到了半日的清闲。
仅此半日,也是值得珍惜的。
言简意明,生活气息很浓,韵味亦足。
参考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李涉在流放期间,偶在镇江南山的鹤林寺中与一僧人闲聊后,麻木苦悲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解脱了自己,自身的修养也得到了升华,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偷浮生两贯钱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偷浮生两贯钱的意思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原诗《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解--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出处--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
扩展资料《题鹤林寺僧舍》,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大凡人心中烦闷,宦海失意,心情不佳的时候,来到如此幽雅脱俗的环境中,总会有所感染,得到些许慰藉吧。
李涉,唐宪宗时,授太子通事舍人,后被贬谪陕川司仓参军。
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
这是他在遭流放期间,强登镇江南山,从与寺僧的闲聊之中,启开了苦闷的闸门,落进了清新的空气,强化了对现实的感受和认识,才能给自己麻木的心灵上增添了不少的愉悦。
若是他整天闷坐在家,又何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
难怪北宋诗人苏东坡也十分喜欢李涉的诗呢。
那“竹院逢僧”之处,成了他在南山最留恋的地方,同时,建起了“苏公竹院”,重享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哩。
“旅行是一面镜子,”这是西班牙人的一句名言。
胡愈之先生专为这句名言作过注释:“人总不能看见自己,唯有和别处的人相比较时,方照见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走走路,读读书,照照自己,不只是做人和著文的需要,即使非常烦恼的心境,也会烟消云散,那当然也就不仅仅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偷得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这首诗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这句诗加以解释,其实不是,“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不是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1。
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淡盏两相欢
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淡盏两相欢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这时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且找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信大家读了这首诗之后,心中也会有所顿悟。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
首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这时的诗人是消极浑噩的。
次句是作者发现明媚的春天就要离去的,这时候他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他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写的是作者和僧人贪心之后,已经学会了平和情绪心态,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
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1、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淡盏两相欢。
2、身处繁华闹市中,古时的山间小林已不多见,偶尔闲适一会,盼四处鸟语花香,燕语莺啼,坐于涓涓小溪旁,沏一壶好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哉!可事与愿违,闹市之中,车水马龙,笛声轰鸣,乌烟瘴气,飞禽走兽也不可能现身于大城市里,难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登山(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
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虚浮奔波的人生。
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名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两句是说,终日劳累奔波,偶而偷得半日清闲,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才觉得自己在这虚浮奔波的人生路上,得到了半日的清闲。
仅此半日,也是值得珍惜的。
言简意明,生活气息很浓,韵味亦足。
参考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李涉在流放期间,偶在镇江南山的鹤林寺中与一僧人闲聊后,麻木苦悲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解脱了自己,自身的修养也得到了升华,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忙里偷得半日闲,浮生若梦看苍狗
忙里偷得半日闲,浮生若梦看苍狗
“忙里偷得半日闲,浮生若梦看苍狗”通常用在网络用语中,意思是: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为: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的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描述的是诗人在自己遭遇流放时的感受,抒发了诗人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表达了一种面对惨淡现实却处变不惊的心态。
高中语文唐宋词6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教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题鹤林寺僧舍李 涉【注】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赏析】 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诗的末句巧用“偷”字,客观地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
【注】 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思考】 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伫.(zhù)倚 凭阑.(lán) 舴艋..(zé)(měnɡ) 荠.(jì)麦 淳熙.(xī) 姜夔.(kuí) 初霁.(jì) 豆蔻.(kòu) 2.多音字处⎩⎪⎨⎪⎧处.理(chǔ)处.所(chù) 累⎩⎪⎨⎪⎧累.积(lěi)劳累.(lèi) 槛⎩⎪⎨⎪⎧门槛.(kǎn)槛.阱(jiàn ) 禅⎩⎪⎨⎪⎧坐禅.(chán)封禅.(shàn) 二、字形辨认⎩⎪⎨⎪⎧憔cuì(悴)suì(碎)裂 ⎩⎪⎨⎪⎧舴měnɡ(艋)měnɡ(猛)烈⎩⎪⎨⎪⎧chún(淳)熙dūn(敦)厚 ⎩⎪⎨⎪⎧感kǎi(慨)ɡài(概)括 三、词语释义 ①危楼:高楼。
②黯黯:心情沮丧低沉的样子。
③疏狂:生活狂放散漫,不拘小节。
④强乐:强颜欢笑。
⑤衣带渐宽:腰带宽松,表示人逐渐瘦了。
⑥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⑦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登高望远的古诗词
登高望远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主题:此诗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2、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译文: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主题: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译文: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主题: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5、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译文: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主题: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主题:此诗通过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表现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7、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关于闲情雅致的唯美句子
关于闲情雅致的唯美句子1. 描写闲情雅致诗句1、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释义: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3、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释义: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4、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释义: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一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没有下一句,因为这是最后一句。
全诗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全诗翻译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做法事的诗词
做法事的诗词《宿山寺》原文: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一、衍生注释:1. 岫(xiù):山。
2. 精庐:这里指佛寺。
3. 流星透疏水:流星的光透过清澈的水。
4. 走月逆行云:月亮在云中穿行,看起来像是逆行。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清幽冷寂。
首联写众多山峰透着寒色,佛寺就在此处。
颔联“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是极为精彩的描写,流星的光影透过清澈的水,月亮在云间逆行,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奇幻的氛围。
颈联写出山寺的高绝,人迹罕至,松高鹤立。
尾联通过一位八十岁的僧人,他对世事不闻不问,更突出山寺远离尘世的意境。
三、作者介绍:贾岛(779 - 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诗以清奇幽峭著称,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四、运用片段:我去深山旅行,在那山的深处看到一座破旧的小寺庙,周围的山峰透着寒冷的气息,这让我突然想起贾岛的“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这寺庙就像是从寒色的山峦间独立出来的一样,周围安静得可怕,就像诗里描绘的那样透着一股远离尘世的气息。
哎呀,这地方可真够清冷的,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只剩下这寺庙和周围的山水。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一、衍生注释:1. 强(qiǎng):勉强。
2.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二、赏析:诗人首句写自己整天处于昏昏然的状态,像是在醉梦之中。
忽然听闻春天要过去了才勉强去登山。
后两句是诗的精华所在,偶然经过竹院遇到僧人聊天,便得到了这浮生的半日清闲。
诗人在忙碌、迷茫的尘世生活中,通过与僧人的相遇和交谈,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偷得浮生半日闲
漫步文端编辑:卢梅芳偷得浮生半日闲“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一个叫李涉的诗人写的一首诗,其大意是指诗人路过一间竹林密布的寺院,无意间与一个和尚相谈了许久,于惶惶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古诗,听得很久了,原本没有觉出什么特别。
近来,它却每每袭来,让我感悟很多。
“闲”都是“偷出来”的。
所谓“忙里偷闲”,“偷”得要有技巧,不放纵,不颓废,既要学会放松心情,又不能让自己觉得在浪费时间。
因此,闲静的心态,即使半日,也很好。
“偷得浮生半日闲”那是怎样的一种快感呢?又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如果真的能够“偷”到片刻的安宁和平静真可谓算得上是人之幸事了,撇下周围都市的繁华与喧闹,避开熙熙嚷嚷的人群,抛开尘世间所有恼人心绪的红尘琐事,只带着自己和自己的心,寻一清雅幽静之地,享受这一刻的温馨与宁静,体会精神世界给人带来的温暖和安慰,那真的是很惬意。
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偷得浮生半日闲。
你注意到了吗?45度角仰望到的是蔚蓝的天空,远远地可以望见运动场上空几只漂亮的风筝,黄绿相间的草坪上坐落着清幽的小亭,周围泛黄的树叶欢快地反射着金秋时节午后煦暖的阳光,围墙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常春藤,还有那高大的松树,在饱经沧桑的教学楼前显得格外挺拔……其实偶尔偷闲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是这样的美。
心累了的时候,请停下你行走的脚步吧,欣赏欣赏周围的风景。
让自己平躺在地上,闭上眼睛,感受着风吹过的气息,想象着南来北往的风把你的一切烦恼、劳累都吹散了。
而你就只需沐浴阳光,享受生活所赋予的快乐与惬意,让你的心情打一个盹,然后一身轻松地继续行走在人生旅途中。
忙的时候,在杯子中放几根茶叶,用滚烫的水冲下去,原本卷曲的茶叶在水的滋润下,舒展开四肢,渗出淡淡的绿色,渐渐的,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品一杯香茗,听一曲轻快的歌,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般一张躺椅在阳台上,吮吸阳光的精华,忙里偷着乐一下。
可以雕饰一些小的细节,并把它们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慢慢地开始在细节中感受生活惬意的芬芳,从张开的毛孔渗入血液并流转于全身,让每一个细胞都可以感受一份惬意。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题鹤林寺僧舍》:这首在《全》中名为《题鹤林寺僧舍》,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
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
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语出《》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古诗今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形容人不干正事的古诗
1.形容人不干正事的古诗约客/ 有约[作者] 赵师秀[全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题鹤林寺僧舍(寺在镇江)[作者] 李涉[全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此诗为施耐庵所作《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在黄泥岗挑酒时唱的。
写盛夏伏旱时,农民和王孙公子的不同心情、态度的对比,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2. 无所事事有没有意思相近的古诗词一、《约客》赵师秀【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二、《浣溪沙》晏殊【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赏析】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半山半水半神仙诗词
半山半水半神仙诗词《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一、衍生注释:“终日昏昏醉梦间”,描述诗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浑浑噩噩、仿佛在醉梦之中的状态。
“忽闻春尽强登山”,“春尽”点明时节,“强”表示勉强,诗人听到春天即将过去才勉强去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竹院”是僧人的居所,诗人路过此地与僧人交谈。
“又得浮生半日闲”,“浮生”指人生虚浮不定,诗人在这里得到了半天的清闲时光。
二、赏析:这首诗从诗人日常的昏沉状态写起,带着一种慵懒和迷茫。
然后因为春天将尽这个契机去登山,这个转变很自然。
在登山途中路过竹院与僧人交谈,这一情节充满了禅意。
最后得出“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像是在忙碌、迷茫的人生中寻得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这半日闲是如此珍贵,是对喧嚣尘世的一种短暂逃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悠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作者李涉,唐代诗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曾被贬谪。
他的诗多写愤世嫉俗之情,也有一些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的作品。
他的诗作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情况以及他个人在仕途不顺时的心境。
四、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阿强,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晕头转向,就像诗里说的“终日昏昏醉梦间”。
有一天,他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像诗人“忽闻春尽强登山”一样,他跑到了山里。
在山里他遇到了一位老和尚,两人聊了很久,阿强回来后对我说,他仿佛“又得浮生半日闲”,那种感觉让他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了,真是妙极了。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结庐在人境”,“结庐”是建造房屋的意思,房屋建在人间。
“而无车马喧”,虽然在人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问君何能尔”,“君”可看作是诗人自己或者读者,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地自偏”,是说只要心境高远,所处之地自然就显得偏远宁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出自唐代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
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著有《李涉诗》一卷。
存词六首。
创作背景: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
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