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合集下载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1、区位分析。

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

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

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

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

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1、上位规划。

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

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

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1、发展目标。

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

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

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村镇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村镇的功能和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规划背景和目标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是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的需求,旨在推动区域内村镇的有序发展和提升。

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村镇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和内容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涵盖了整个区域内的村镇,包括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和城市中的乡镇。

2. 规划内容:a. 村镇布局:根据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交通网络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村镇的布局和数量。

b. 村镇功能:根据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确定村镇的功能定位,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c. 村镇建设:规划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提升村镇的基础设施水平。

d. 村镇环境:重点关注村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e. 村镇管理:规划村镇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加强村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规划原则和方法1. 规划原则:a.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村镇发展的综合性目标。

b.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村镇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c. 公平公正原则:注重公平分配资源,促进社会公正,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d. 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规划方案,适应变化的需求。

2. 规划方法:a. 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为规划提供依据。

b. 参与式规划:鼓励居民和相关利益方参与规划过程,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公众参与度。

c.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各种规划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d. 阶段性实施:将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实施,以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

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村镇规划编制是指根据国家、省、市规划法规,结合村镇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村镇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明确规划的内容和要求,编制规划图纸和文字说明,为村镇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是指根据村镇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划的实施步骤、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资金保障等内容,以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 国家政策法规原则,村镇规划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 全面发展原则,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实现村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民主参与原则,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方共识。

4. 规划科学性原则,规划编制要科学合理,符合村镇实际情况,能够有效解决村镇发展中的问题。

二、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

1. 村镇总体规划,包括村镇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2. 村镇详细规划,包括村庄建设、农田保护、环境保护等内容。

3. 村镇规划图纸,包括总体规划图、详细规划图等。

4. 规划实施方案,包括规划实施步骤、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资金保障等内容。

三、规划编制的实施步骤。

1. 确定编制机构和人员,成立村镇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编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编制人员。

2. 调研分析,对村镇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3.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村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方案,形成规划图纸和文字说明。

4. 审议修改,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审议,听取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

5. 公示报批,将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意见,最终报批领导部门审批。

6. 实施落实,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资金保障等内容。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村镇发展进行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旨在提高村镇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村镇规划标准是制定村镇规划的依据,对于保障村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良好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村镇规划的背景和意义村镇规划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村镇规划标准的制定还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村镇规划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村镇规划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规范、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是村镇规划的基础。

规划中应合理划定农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建筑设计规范是保障居民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要求。

规划中应明确建筑物的高度、密度、用途等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美观性和适用性。

交通规划是村镇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规划中应考虑交通流量、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确保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

生态环境规划是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规划中应明确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三、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和挑战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村民的参与和配合。

政府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的规划意识和参与度。

然而,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

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次,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权和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也是制约规划实施的难点。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村镇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村镇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这一规划旨在提升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规划背景和目标村镇体系规划的背景是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需要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升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规划原则和思路1. 综合考虑村镇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村镇的规模和布局。

2. 突出村镇的功能定位,根据不同村镇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和服务业。

3. 强调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4. 加强村镇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 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和具体措施1. 村镇规模和布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村镇的规模和布局。

重点发展一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村镇,建设一些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提高村镇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3. 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根据不同村镇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和服务业。

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5. 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村镇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机会。

6. 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

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一)县域内需要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村镇的布局、规模、功能、发展方向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工作。

村镇体系规划旨在实现农村和城镇的有机衔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村镇体系规划的背景和意义村镇体系规划的制定是应对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村镇体系规划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村镇的布局和功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农村生活环境:通过规划村镇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村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保护生态环境:村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可以避免无序的农村扩张,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村镇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村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适度规模原则: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村镇的规模和数量,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3. 产业导向原则: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村镇的产业定位,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4.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5.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村镇布局合理有序:通过规划村镇的布局,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机衔接。

2. 村镇功能齐全完善:通过规划村镇的功能,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

3. 农村产业发展有序:通过规划村镇的产业布局,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建设部关于印发《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规[2006]18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我部制定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布局,规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旗,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适用本办法。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与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一同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

第三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直辖市、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八条承担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第二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二、县域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内容 (十二)《导则》第十一条,县域镇村体系 规划的结构体系。 4、县域镇村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农业发展走产业化、规模经营之路,才能 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农业走向现代化。 镇、乡、村整合撤并:规模大、基础好、 分布均、潜力大。明确各镇、乡、村的时 空联系,选择发展重点,预测各镇、乡、 村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容 (一)编制县域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谐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城 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县(市)域 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镇村布 局、完善镇村功能、塑造镇村特色,改善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镇村经济 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我区城镇化跨越发 展。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解读
—— 广西住建厅村镇处 2011.07 彭新唐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一、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综述 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 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 三、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 和审批管理及有关问题说 明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一、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综述 (一)背景 1.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现状背景:有法 可依,无规划可循、无人管理和服务。 造成规划严重滞后,机构不健全,人 才流失,职能不到位,村镇规划建设 管理已基本陷入停顿甚至倒退的局面; 村镇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农村生 产、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村镇建设特色不突出,资源消耗大; 综合防灾能力极其脆弱。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二、县域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内容 (十二)《导则》第十一条,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结构体 系。 5、县域镇村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镇村规模分级表(人)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针对特定区域内的村镇进行规划和布局,以实现村镇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该规划涵盖了村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介绍了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要点。

一、背景和目标村镇体系规划是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而制定的。

其主要目标包括:1. 实现村镇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提高村镇的发展质量和效益;2. 优化村镇功能结构,提升村镇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3. 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4. 加强村镇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二、规划范围和内容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包括特定区域内的所有村镇。

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村镇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确定村镇的空间布局格局,包括主城区、副中心和乡镇等级的划分,以及村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村镇功能定位: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村镇的功能定位,包括农业生产、农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4.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农村环境管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面,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三、规划编制过程和方法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相关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2. 目标确定和方案制定:根据规划目标和要求,制定村镇体系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

3. 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根据目标和方案,确定村镇的空间布局格局和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规划图纸和规划方案。

4.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定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规划,包括投资计划、建设时间表等。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一)文本(二)图纸(三)说明书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一)文本基本要求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1、分区管制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性质与规模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第九章附则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一)图纸构成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二)图纸基本要求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1、现状城镇体系现状城镇的行政区划、人口与用地规模、等级、职能、分布等。

2、各类建设用地状况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新型社区建设用地、大于20户的农民集中居住用地,以及位于上述建设区外的占地30亩以上(含30亩)的各类建设用地(含集体建设用地),明确界线与规模;绘制主要水体的位置。

3、其它各类用地状况包括水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其它各类用地的位置与界线。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2005.31、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2、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3、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⒊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情况,对村镇进行合理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村镇体系规划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规划目标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村镇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村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成村镇网络体系;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4.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5. 加强村镇管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二、规划原则村镇体系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 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5.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实现农村社会公平和农民权益保障;6.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内容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 村镇布局规划: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村镇的布局,包括主城镇、中心镇、普通镇和特色镇等不同类型的村镇,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体系。

2. 村镇功能定位: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村镇的功能定位,包括农业生产、农村旅游、特色产业、服务业等,实现村镇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

3. 村镇发展规划:制定村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推动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村镇管理规划:加强村镇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村镇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村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四、规划实施村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2. 完善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规划意识和参预度;4.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为规划实施提供经济保障;5.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6.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一、引言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规划村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环绕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1. 合理布局:通过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2. 功能定位:明确村镇的功能定位,发挥各村镇的特色和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4.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三、原则村镇体系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筹规划:将村镇规划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村镇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3. 优化布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提高村镇的服务功能和便利性。

4.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民主参预: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农民的参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内容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1. 村镇空间布局: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确定村镇的空间布局,包括村庄的数量、大小、分布等。

2. 功能定位:明确各村镇的功能定位,包括农业生产、农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4. 农村产业发展:确定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5.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五、实施步骤村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包括:1. 调研分析:对当前村镇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各村镇的特点和问题。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内的村庄和镇市进行有序、科学的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工,提升村庄和镇市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规划背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该地区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但由于村镇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需要进行村镇体系规划。

)二、规划目标:1. 提升村镇功能: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升村庄和镇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外来投资。

2. 优化交通网络: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村庄和镇市的互联互通能力,便利居民出行,促进农产品流通。

3.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规划内容:1. 村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对村庄进行合理布局,划定村庄的发展边界,确定村庄的功能定位,包括居住区、农田、公共设施等,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

)2. 镇市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对镇市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功能区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 交通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规划道路网络,提高村庄和镇市的互联互通能力,改善农产品运输条件,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农田和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 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例如:规划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布局,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关于印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年四月六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

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四讲 乡村规划工作内容及编制程序

第四讲 乡村规划工作内容及编制程序
• 编制要求:应与当地生产力状况相一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与上位规划 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一致,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市场 经济的发展原则,适应乡镇经济发展的要求内产业与乡村人口容量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区域内村庄发展战略; • 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其空间布局; • 整合和布局乡村居民点,优化乡镇发展空间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格局;
• 主要内容:
• (1)确定市域、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2)综合评价市域、县域农村发展条件,摸清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确定产业发展与布局, 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 • (3)明确村镇层次等级(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分析 乡镇需要进行调整与合并的地方。
• (4)明确主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分布范围,划定禁止建设区、 限建区和适建区,提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 包括图纸和说明书
• 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上位规划 •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3.乡村规划的审批与实施
• 乡、镇政府组织编制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 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意。
• 乡村规划完成后,必须有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作为法律性文件强制执行。一些新的建 设政策,要先在有条件的村镇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 • 规划的实施还需将规划引导与政府组织相结合,同时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
• (2)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 乡镇域村镇体系是指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 的聚居点群体网络,是乡镇域村镇自身历史演变、经济基础和区域发展需求共同作
用的结果,是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组成的网状结构。

县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县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县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我县村庄规划工作,按照住建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X省X-X年乡村规划工作方案》和市政府办公室《X 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实施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要求,全面有效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提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主导,决策先行。

坚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建立以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形成县、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各镇(街道)应针对本区域农村人居环境的薄弱环节,先行作出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等建设决策,依据建设决策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2、坚持村民主体,以人为本。

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的规划内容作为改进村庄规划工作的着力点。

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统筹兼顾,多规合一。

建立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参与、专项建设项目统筹的规划编制机制。

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推进村庄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

4、坚持文化传承,绿色发展。

坚持文化传承,注重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保留乡村发展记忆,推动乡村建设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绿地、水系、山体等自然资源要素,推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5、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管线工程规划图
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
规划图纸主要内容
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 方案示意图
新建宅
表达重点: 1、根据农户构成情况调查,提供多种农户 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 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2、保留建筑改造方案示意。
公共建筑 保留建筑
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
总体鸟瞰
规划图纸主要内容
编制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 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
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 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
以发展生产和 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
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 构调整,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 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农民意愿,把满足农民生活、 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 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 控制新村(聚集点)用地规模和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 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 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施水平; 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貌;
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
规划图纸主要内容
区域关系图 (比例1:500~1:5000) <也可用附图表示>
表达重点: 与所在镇(乡)及周 边村庄、镇(乡)的 区位关系,交通、经 济联系。
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
规划图纸主要内容
用地分析图 (比例1:500~1:1000) <也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
表达重点: 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 分析;受洪水、泥石流 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 的,不适宜修建的地 段位置及其范围.
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
规划图纸主要内容
道路、管线及竖向规划图 (比例1:500~1:1000) <可拆分为道路交通规划图、 道路工程及竖向规划图 和管线工程规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

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一)县域内需要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按空间管制分区,准确划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的区域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二)各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中心村和村庄建设用地标准;(三)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四)村镇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内容和范围,保护的控制指标和规定;(五)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六)县域防灾减灾工程,包括:村镇的消防、防洪和抗震标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情况、危害范围、防治设施、措施。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民族与地方特色,确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制定保护措施。

第七条对统筹城乡发展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重大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以附件的形式随同规划成果一并上报。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第八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综合评价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二)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方案;(三)预测县域人口规模,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四)提出县域空间分区管制原则;(五)提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方案;(六)提出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与策略。

第九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县域发展建设条件综合分析评价。

1、分析县域在所属行政区域和更大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2、分析县域城镇与农村的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县域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灾害和环境污染情况;3、城镇、村庄布局的现状特征和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分析评价,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明确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各产业的空间布局方案,并划分经济区。

(三)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1、研究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人口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和趋势。

2、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预测城镇化水平,确定城镇化模式,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引导县域人口适应生产力布局合理分布。

(四)县域村镇体系布局。

1、合理确定村镇层次等级,村镇层次等级包括县城、县域重点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集镇、重点中心村、基层村六个层次。

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乡镇合并的优化调整方案。

确定各乡镇人口规模、功能分工、建设标准。

2、根据城乡之间、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

(五)村庄布局和分类管理策略1、制定县域村庄布局空间管制规划,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制定中心村建设标准。

中心村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聚居点,中心村的选定应满足区位优势、联系合理、规模经济、节约用地的选址布点原则,明确其服务范围。

3、提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

根据不同情况,划分四类区域(居民点)的范围和规划管理措施,①积极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②引导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③限制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④禁止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

4、提出村庄迁建合并整合方案对符合以下迁并标准的村庄,应考虑进行迁建合并,提出各行政村、组迁并的具体方案。

(1)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

(2)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包括地处行洪区、蓄滞洪、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庄。

(3)存在严重人居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建设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庄。

(4)压占矿产资源或地下文物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和近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等。

(六)重点区域和重点城镇发展策略。

提出城乡人口密集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协调发展的规划原则。

提出重要经济发展轴线(带)的村镇空间布局方案,制定规划建设管理措施,明确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区及中心镇区的发展定位和规模。

(七)用地及空间管制规划。

根据城乡人口分布、产业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要求,明确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明确标识范围,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管制策略和引导措施,并编制县域城乡建设现状和规划用地汇总表。

(八)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1、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确定各级村镇设施配置的类型和标准;2、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明确区域性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政策和规定。

3、制定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交通、给水、排水、垃圾、电力、电信、教科文卫等专项规划。

(九)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范围、内容、重点,制定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综合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自然资源的分布、保护、利用情况,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分析评价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措施。

(十)近期建设发展规划。

1、依据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合理确定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的区域和空间布局,制定控制和引导城乡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城乡居民点的人口规模及总体建设用地规模。

2、确定近期发展建设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其他设施的建设时序和选址及建设项目和内容,并落实项目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投资估算。

3、科学预测和确定近期重点发展的镇、村,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时序;确定近期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及管理策略,明确作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候选对象,分别提出建设与治理的指导性目录。

(十一)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十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第十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应当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

第十二条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图纸(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万至1:10万):(一)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

主要反映县域村镇的等级、规模和现状布局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分布、县域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地形地貌、基本农田、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状况。

附区位关系图。

主要反映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关系、交通联系、区域性基础设施,周围城镇位置、名称和影响辐射范围等。

(二)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

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应标明:主要农业发展基地及分布地区、主要工业生产基地及分布点、生产力重点分布区域、综合经济区划分及发展方向等内容。

(三) 县域城乡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

标明各级城镇、中心村的位置、等级、规模,明确其影响和辐射的范围;标明主要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走向、位置、规模;标明城乡主要居民聚居点,反映城乡人口分布情况。

(四)县域用地布局结构规划图。

反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明确用地发展方向;标明城乡建设用地范围,附县域城乡建设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汇总表;标明各镇区、中心村、主要居民聚居点的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标准。

(五)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标明水源地、湿地、矿产资源地、历史文化遗存、生态敏感地等重要保护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明确保护的内容和措施;标明输电、输气、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走廊管制范围和措施;标明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范围。

(六)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专项规划图。

标明各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走向、位置、规模;各级村镇的位置、名称、等级。

根据图纸的信息量和图纸表现的需要,编制县域综合交通、给水、排水、垃圾、电力、电信、教科文卫等专项规划。

(七)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主要反映各类防灾与环境建设的设施、指标、措施。

标明各类灾害和资源的分布地点、影响范围、防治(保护)范围、防治(保护)设施的位置;明确划分环境功能区、分区界线、目标要求及原则和措施。

(八)近期建设发展规划图:近期重点发展村镇的位置、名称;各类近期建设项目的位置、规模、建设内容。

(九)重点城镇与重点地区规划图。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重点城镇与重点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明确建设项目的选址、内容、建设时序和投资概算,制定发展的原则和管理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