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既是六腑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A.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D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DA.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BD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CE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D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CE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B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CE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CA.假热象B.实寒证C.很重的虚寒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DE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BC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CA.藏而不泻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D.都没有五行配属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BCDEA.化火11.湿郁C.痰郁D.食郁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BDA.肝B.胃C.脾D.肺E.心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物质_及其__运动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 B.肺 C.脾 D.肝 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 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 B.胆 C.脑 D.骨 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 B.喜 C.怒 D.悲 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肝B.胃 C.脾 D.肺 E.心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节奇恒之腑201607
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五脏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阳升发,窍系通畅,才 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心脑相通:“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医学衷中参西录,痫 痉癫狂门》)。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心脏。“神明之 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医学入门·脏腑》),实质为脑。心主 神明,脑为元神之腑;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故心与脑相通。 临床上脑病可从心论治,或心脑同治。
“肾主身之骨髓”(《素问·痿论》),肾生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素问·逆调论》)。髓由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的盛衰与髓的盈亏 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原,“五谷之精液和合 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水谷 精微化而为血。髓可生血,血亦生髓。故髓的盈亏与脾胃有关。气、 血、精、髓可以互生,故髓与五脏皆相关,其中以肾为最。
3.化生血液:精血可以互生,精生髓,髓亦可化血。“肾生骨髓, 髓 生 肝 ” ( 《 素 问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 ) 。 “ 骨 髓 坚 固 , 气 血 皆 从 ” (《素问·生气通天论》)。可见,中医学已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 骨髓可以生血,精髓为化血之源。因此,血虚证,常可用补肾填精之 法治之。
总之,脑具有精神、意识、思维功能,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 “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修真十书》)。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 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 则,便出现神明功能异常。
3.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 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五官居于身上,为知 觉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人, 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医学原 始》)。“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 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 (《医林改错》)。
六腑
七 冲 门
唇为飞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会厌为吸门 胃上口为贲门 胃上口为贲门 胃下口为幽门 胃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之会为阑门 大小肠之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 下极为魄门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 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胆汁排泄受阻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厌食、腹胀、腹泻。 厌食、腹胀、腹泻。 胆气不利, 气机上逆 : 胆气不利 , 气机上逆: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滞留,郁而化 胆汁滞留, 日久易形成砂石。 热,日久易形成砂石。
黄疸
湿热蕴结肝胆, 湿热蕴结肝胆 , 胆汁不循常道, 胆汁不循常道,发为 黄疸: 黄疸: (身面目皆黄 。 身面目皆黄)。 身面目皆黄
排泄胆汁
肝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 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 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 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 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 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 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
主通降、 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 饮食物入胃 , 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 , 进入小 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同时胃的通降是继续
受纳的前提条件。 受纳的前提条件。
胃气上逆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 。 若胃不和降, 饮食 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 物滞留于胃 , 可出现胃脘胀痛、 不欲饮食等症。 若 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等症。 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 呕吐 、 嗳气、 呃逆 等症 。 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中医六腑专题知识讲座
之称。 • 三焦部位划分,普通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含心与肺;横膈以
下至脐为中焦,包含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含肝、肾、 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功效上与肾关系亲密, 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
按其部位划分三焦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生理功效概括。
•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功效,必须与脾运化功效配合,才 能使之顺利进行。
•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 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故又有“胃为五 脏之本”理论。
中医六腑专题知识讲座
10
10/31
(三)胃生理特征
1.胃主和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特征。
• 胃气以降为顺,以和为贵。胃失和降,则见恶心、呕吐、嗳 气、呃逆以及胃脘胀满等。
六腑之一三焦有其特定生理功效,如通 行元气、疏通水道等。
• 三焦是位于胸腹腔一个大府,上、中、 下焦分布部位包含了其它脏腑,故三焦 又概括了五脏六腑生理功效及其生理特 点。
中医六腑专题知识讲座
28
28/31
(一)三焦解剖形态
• 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 论者对三焦实质争论。普通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一个大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含有判断事 物、作出决定作用。
• 胆这一功效对于防御和消除一些精神刺激不良影响,以维持 和控制气血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协调关系有着主要作用。
5
中医六腑专题知识讲座
5/31
• 《续名医类案》:焦秀才病口苦,罗谦 甫制龙胆泻肝汤,治之得效。经云:有 病 口 苦 , 名 曰 胆瘅 。 乃 肝 主谋 虑 , 胆主 决 断 , 为 清 净之 府 , 肝取决 于 胆 , 胆 或 不决 , 为 之 恚怒 , 怒 则气 逆 , 胆 汁 上 溢, 故 口 苦,或 热 盛 使 然也。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 B.肺 C.脾 D.肝 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 B.胆 C.脑 D.骨 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 B.喜 C.怒 D.悲 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肝B.胃 C.脾 D.肺 E.心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六腑(1)
一、胃的概述 1,位置: 胃与脾同居中焦,位于隔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的两门三脘: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上脘(包括贲门)、中脘(胃 体)、下脘(包括幽门)三部分。
2,形状:呈曲屈状的囊状器官。(管腔器官)
3,表里络属:手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经。 (脾与胃相表里)
2,胃气下降(胃主通降)与脾气上升
A: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 清,则水谷精微得以布散,胃气下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脾胃升 降协调,得以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脾胃同居中焦(人体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升则肾升、肝升,大肠、小肠、三焦升,脾为升之关,不升则陷, 陷则生寒。 胃降则心、肺降,胆、心包、膀胱降,胃为降之门。不降则逆,逆则 生热。胃不降,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在腹胀、便秘的同时,可见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等病变。
《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
3,喜润恶燥
A: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恶湿相对而言。
B:胃主受纳腐熟,不仅依赖于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 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及通降下行的特性。
C: 临床上治疗胃病时,要强调保护胃中津液,以免燥热为害,胃津受损,( 以免化燥伤阴)。
A: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 B:胃气的通降,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 C: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相互表里)。 D:脾主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 E: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2,大肠主津(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使之成为粪便,即所谓的燥化作用。 吸收津液以后,由脾气转输至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 为尿液的生成之源,由于大肠参与了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 津”。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
第八单元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的概念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共同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1.胆的生理功能(1)贮存与排泄胆汁(2)胆主决断生理: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的两重性胆既为六腑之一: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六腑之一。
也属奇恒之腑之一: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府之一。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1)胃的分部名称胃两门三脘(2)胃的主要生理机能①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故胃又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主腐熟水谷,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
受纳于胃的水谷在胃不断蠕动和胃阳气蒸化作用下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
胃被称为“水谷气血之海”。
(3)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下降:指胃有通利下降的生理功能及特性,以通降为正常。
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可致胃中津液每多受损。
(4)胃津、胃气、胃阴、胃阳的生理作用胃阴:胃气中具有凉润、抑制作用的部分。
不足可出现胃脘嘈杂、隐隐灼痛,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阳: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部分。
不足可出现脘腹胀痛,喜食热饮,食欲减退,呕逆,舌淡苔白,脉沉缓。
3.小肠的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
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2)泌别清浊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泌别清浊失调(3)小肠主液概念: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
应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治疗泄泻。
4.大肠的生理机能(1)大肠传化糟粕(2)大肠主津5.膀胱的生理功能(1)汇聚水液——州都之官,津液之府(2)贮尿和排尿气化功能失常——小便不利、尿少,甚则癃闭。
中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1、相须和相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是指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有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相须和相使均可提高疗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在相须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而在相使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主辅关系,辅药为增强主药疗效而设。
2、【参考答案】由于胆在解剖形态上亦属于空腔器官,在其生理功能上亦有助于传化水谷,且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之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说胆为六腑之一。
因胆贮藏的胆汁为清净之精汁,不藏水谷,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一般的六腑又有所不同,故又属奇恒之腑。
论述题: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D。
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A。
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D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DA。
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BD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CEA。
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D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CE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B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CEA。
胆既是六腑之一
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这因为胆排泄的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所以为六腑之一;但胆本身并没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且藏“精汁”,有“藏”的作用,故有别于六腑。
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中除胆外,其余与五脏都无表里配合关系,但有的与奇经八脉有关。
胆已在六腑中论及,故在此从略。
(1)骨骨的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贮藏骨髓。
由于骨为髓之府,髓对骨有滋养作用,所以,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坚脆等都与髓的盈亏有关。
二是支持形体,保护内脏。
骨具有坚刚之性,能支持形体,为人体之支架,使人保持一定的体态。
如骨有病变,将影响到人体的活动和体态,可见不能久立、行走振掉等症。
骨骼有坚韧性,能防止外力对脏腑的伤害,对内脏有保护作用。
(2)脉脉,即血脉、脉管。
它密布全身,无处不在。
脉与心、肺两脏的关系较为密切。
心与血脉相通,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而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故心肺两脏的生理、病理都和血脉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血运行的道路。
气血在体内循环贯注,运行不息,是在血脉内流行的。
血脉对气血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的方向,按着一定的轨道而运行。
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全身。
水谷精微物质,只有通过血脉才能营运周身,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血脉之所以能输送营养、运行气血,是和心、肝、脾及肺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的。
所以,血脉的病变,实际上是上述脏腑病变的具体反映。
若这些脏腑功能失常,则血脉的功能将受到影响,临床上可见到出血、瘀血和脉管变硬或弯曲等病变。
另外,自然界的寒邪侵犯到血脉,可使血脉挛急,因而产生四末不温,肢体疼痛,甚至坏死等病症。
(3)脑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人体内髓最集中之处,故名“髓海”。
关于脑的生理作用,古人虽未明确,但已初步认识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脑与精神活动联系起来了。
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指出脑是神的发源所在。
二是认为脑与听觉、视觉、嗅觉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有关。
六腑之一
肝疏泄太过-----胆气上逆,则口苦、 呕吐黄绿苦水。
2.胆主决断:指胆有判断 事物、作出决断的作用。
病理意义:胆气虚弱,则胆 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
二、胃
1.生理功能 :
_____主受纳、腐熟水谷
3)指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 脉有从容和缓之象。
4)泛指人体的正气。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指小肠具有接受由胃 传下来的食糜,并 对其进行进一步彻 底消化,分化为精 微和糟粕的作用。
2.泌别清浊:
1)将水谷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两部分。
2)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脾;同时 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 “小肠主液”。
六腑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一、胆的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1)胆汁的来源:胆汁由肝之余气所 化生,浓缩而贮存 于胆。
2)胆汁的特性:胆汁清净色黄绿, 味苦。“中精之府”
(1)生理意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健旺。
(2)病理意义: 肝失疏泄-----则胆汁分泌排泄不畅,
(2)病理意义:胃失通降,食滞于 中,浊气在上,则出现纳呆脘闷、 胃脘胀满或疼痛、口臭、大便秘结 等,甚则胃气上逆,出现嗳气酸腐、 恶心、呕吐、呃逆等。
2)喜润恶燥 胃为阳土,胃的受纳腐熟功能
需要大量津液的濡润,其发病多 表现为燥热太过。
3.胃气的概念:
1)指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指脾胃的消化功能。
(1)生理意义: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 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变为食糜的功能。 (2)病理意义:
受纳腐熟功能减退,则表现为纳呆、 厌食、胃脘胀满疼痛;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 (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六、名词术语解释 (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正气 2 .疠气 3 .乙癸同源 4 .亡阳 5 .六淫 七、简答题 ( 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 2.何谓金破不鸣 ?其常见病因有哪些 ? 3.何谓内伤病因 ? 4.何谓基本病机 ? 八、论述题 ( 共 24 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 分) 2.试述结石的致病特点。 (8 分)
的基础。 八、论述题 1.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 ·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 为水脏, 主津液。 ④津液代谢, 其标在肺, 其制在脾, 其本在肾。 ( 展 开论述,否则扣÷的分 ) 2.结石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四方面:①多发于六腑等脏器,如胆结石、 胃结石、膀胱结石,因六腑为空腔性脏器,易导致结石形成与停留。 ②病程较长、症状不定:结石是湿热气血瘀阻,日久煎熬而成,形成 过程均较长, 并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停留部位的不同, 可产生不同的症 状。③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在脏腑器 官内,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和排泄。如胆内 结石,影响肝胆气机疏泄及胆汁的正常排泄。④甚则发生绞痛:结石 停留体内,影响气血运行,可见局部的胀痛,酸痛等证,一旦结石梗 阻不通,可发生剧烈的绞痛, 如胆结石发生梗阻可见右胁腹绞痛牵及 右肩部。 3.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形、窍作为一个系统:心、小肠、舌、 脉为心系统;肺、大肠、鼻、皮为肺系统;脾、胃、口、肉为脾系统; 肝、胆、目、筋为肝系统;肾、膀胱、耳、二阴和骨为肾系统。每个 系统都以脏为主, 即心、肺、脾、肝、肾分别是五脏系统各自的中心。 五脏中,心是最高统帅,所以心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主宰作 用。
中医基础理论分类模拟题1-(2)
中医基础理论分类模拟题1-(2)D型题1. 下列说明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要的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对症施治D.审因论治E.标本同治答案:AB2. 五脏分阴阳,属于阳者为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BD3. 自然界万物生成的机理是气的A.升降B.出入C.聚合D.散失E.交感答案:CE4. 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是A.血府B.血海C.血液D.津液E.肾精答案:AC5. 与气生成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脾B.心C.肝D.肺E.三焦答案:AD6. 与血液生成及运行都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答案:AB7. 五脏化五液,心与脾的液分别是A.泪B.唾D.津E.涎答案:CE8. 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其相关的是A.肝主藏血B.肺朝百脉C.脾气统摄D.肝主疏泄E.肾气固摄答案:AC9. 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且病理相关的是A.膀胱B.小肠C.三焦D.心E.肺答案:BD10. 脾主升清的内涵是A.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B.防止水液在体内停聚C.维持内脏位置恒定D.防止血逸出脉外E.为胃行其津液X型题1. 成书于春秋至东汉之际,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状况的重要医学著作有A.《本草纲目》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答案:BDE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盛衰D.阴阳消长E.阴阳互损答案:ABD3. 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A.佐金平木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E.抑木扶土答案:ACE4. 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B.热者寒之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答案:CDE5. 与漳液输布障碍有关的是A.肝B.三焦C.肺D.脾E.肾答案:ABCDE6. 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瘸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A.佐金平木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E.抑木扶土答案:ACE7. 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有A.血海B.血府C.血液D.汗答案:BCDE8. 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A.心主血脉B.肝主疏泄C.肾主气化D.肺朝百脉E.脾主统血答案:ABD9. 肺主肃降,包括A.输津至肾B.司毛窍开合C.吸入清气D.下输水谷精微E.清洁呼吸道答案:ACDE10. 下列脏腑组织中,与女子胞功能密切相关的是A.肝B.肺C.脾D.肾E.冲脉答案:ACDE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2.6六腑
六腑1 胆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腑。
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与肝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
《素问·本输》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
其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吸收。
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生成和排泄异常,影响饮食消化吸收,则可出现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如厌食、腹胀、便溏等;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表现为目黄、身黄和尿黄等。
由于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故又属奇恒之腑。
2 胃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
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素问·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是;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
如果胃的这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故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胃气”。
胃气的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
因而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
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在藏象学说中,胃的通降作用,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
若胃失和降,则影响食欲,并出现口臭、脘腹胀满疼痛等;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
六腑之一: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六腑之一: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位于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胆呈囊形,附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
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
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
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
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
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手术时常易损伤此处.胆胆,原作瞻。
《说文·肉部》说:“赡,连肝之腑,从肉詹声。
”胆在右胁之内,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若悬瓠,呈囊状,现代称之为“胆囊”。
胆内贮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三十五难》称之为“清净之府”。
《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二铢,盛精汁三合。
”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
胆的生理功能,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二是主决断。
胆贮藏、排泄胆汁,其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
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又不同;胆贮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
1.胆贮藏排泄胆汁《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
”《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内“盛精汁三合。
”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
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如《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
”肝生成胆汁是不间断的,而胆汁排泄到小肠是间断性的,生成与排泄这两个过程显然不是同步的,于是胆就担负着贮存胆汁的功能。
贮存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胆汁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关系。
所以,贮存是为排泄的需要,是暂时的。
胆的上方有管道与肝相通,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通过此管道流到胆内;胆的下方有管道与小肠相通,随着消化的需要,胆汁经此管道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对饮食物的消化。
六腑
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灵
机记性在脑”、《灵枢.海论》:“髓海 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 见,懈怠安卧”。
二髓
1、解剖位置:分布于骨腔中 2、生理功能:
《灵枢.海论》:
(1)充养脑髓
(2)滋养骨骼
“髓海不足,则
脑转耳鸣,胫酸 眩冒,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
(3)化生血液
三骨
1、解剖位置:分布于全身 2、生理功能:
三焦的功能
六腑概念三焦的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
部位概念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即根于肾的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
2.运行水液:即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
上焦:升发和宣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上焦如雾” 《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及化生血液的功能。 “中焦如沤” 《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举“
大肠功能 失调
便秘或泄泻
五、膀胱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 焉”。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的气化
膀胱功能 失调
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 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
六三焦
三焦的含义
一: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与脏腑内部之间的间隙相互 沟通形成的通道 二:部位三焦概念: 即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头面部 膈与脐之间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 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膀胱、大小肠
小肠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
焉”。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受:接受,盛:以器盛物 化物:消化饮食物,化生精微 2.泌别清浊:泌:分泌,别:辨别,分别 清:水谷精微,浊:食物里的糟粕
六腑奇恒脏腑关系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具有接受、容纳饮食水谷,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作用。 称胃为“太仓”、“水谷
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胃之受纳腐熟水谷既是胃主通降的前提,也是脾主运化的前提和依据。故将脾胃并称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 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阳虚水泛。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2)通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气化:对三焦在水液代谢中的协调 平衡作用的概括;包括肺、脾、肾、肝等脏调节水液的作用。
三焦的主持诸气与通行水液的功能密切相关
2、 三 焦 部 位 划 分 及 其 功 能 特 点
部位划分
上焦
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 两脏,以及头面部、上肢
生理 特点
病理状态下,可见“肝脾不调”、 “土壅木郁”,或湿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 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 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肝脾关系示意图
肝气疏泄 发挥
肝气畅达 涵养
肝血充足
促进 充实
脾气运化 产生
水谷精微 化生
血液
(九) 肝与肾
(七) 肺与肾
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资方面。 1、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水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这因为胆排泄的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所以为六腑之一;但胆本身并没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且藏“精汁”,有“藏”的作用,故有别于六腑。
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中除胆外,其余与五脏都无表里配合关系,但有的与奇经八脉有关。
胆已在六腑中论及,故在此从略。
(1)骨
骨的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贮藏骨髓。
由于骨为髓之府,髓对骨有滋养作用,所以,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坚脆等都与髓的盈亏有关。
二是支持形体,保护内脏。
骨具有坚刚之性,能支持形体,为人体之支架,使人保持一定的体态。
如骨有病变,将影响到人体的活动和体态,可见不能久立、行走振掉等症。
骨骼有坚韧性,能防止外力对脏腑的伤害,对内脏有保护作用。
(2)脉
脉,即血脉、脉管。
它密布全身,无处不在。
脉与心、肺两脏的关系较为密切。
心与血脉相通,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而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故心肺两脏的生理、病理都和血脉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气血运行的道路。
气血在体内循环贯注,运行不息,是在血脉内流行的。
血脉对气血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的方向,按着一定的轨道而运行。
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全身。
水谷精微物质,只有通过血脉才能营运周身,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血脉之所以能输送营养、运行气血,是和心、肝、脾及肺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的。
所以,血脉的病变,实际上是上述脏腑病变的具体反映。
若这些脏腑功能失常,则血脉的功能将受到影响,临床上可见到出血、瘀血和脉管变硬或弯曲等病变。
另外,自然界的寒邪侵犯到血脉,可使血脉挛急,因而产生四末不温,肢体疼痛,甚至坏死等病症。
(3)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人体内髓最集中之处,故名“髓海”。
关于脑的生理作用,古人虽未明确,但已初步认识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脑与精神活动联系起来了。
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指出脑是神的发源所在。
二是认为脑与听觉、视觉、嗅觉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有关。
如早在《内经》就指出“髓海不足”或“上气不足”皆可出现“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视觉、听觉及精神状态的病理变化。
清代汪昂提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王清任更明确把思维、记忆及听、视、嗅、言等功能皆归于脑,是中医书籍中言脑功能最全者。
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
其中特别与心、肝、肾关系更为密切。
这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肾藏精生髓通于脑。
正因为脑与五脏有关,故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属于脑的证候和治疗,都包括在五脏的辩证论治中。
(4)髓
髓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脂样物质。
由于髓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也不相同,如骨髓、脊髓、脑髓。
脊髓与脑髓上下相通,故合称为脑脊髓。
髓的生成和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有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髓由肾精所化生,即肾藏精,精生髓。
另外,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经过骨孔而补益骨髓,骨髓又不断地补益脑髓。
所以,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之精失养,都可直接影响到髓的生成。
髓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养脑,二是充骨,三是化血。
髓补益脑髓,骨髓滋养骨骼,已于肾的功能中述及。
关于髓化血,古典医籍中论述较少,但也有初步认识。
临床上,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学认为其根本在于肾虚,故运用补肾阴、填肾精的方法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这也是以精髓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5)命门
命门之词,始见于《内经》,系指眼睛和睛明穴。
如《灵枢。
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则始于《难经》。
命门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个有实质形体的器官?还是指一种功能?它与肾有什么关系?它的位置在何
处?历代中医文献,有关命门实质的论述颇不一致,对命门的认识未能统一。
现将历代医家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1、右肾为命门说:《难经。
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难经。
三十九难》又说:“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这对命门的重要意义和生理功能作了简单的论述。
从这段论述中可看出它包括着三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明命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精神之所舍”,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其二,是指出了它的功能,具有男子藏精,女子系胞的重要作用,说明人体生殖机能在于命门;其三,是说明肾与命门相通,两者虽有左右之分,但在生理功能上是难以分割的,也就是说命门具有肾的功能,肾也具有命门的功能。
2、两肾之间为命门说: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者,其中以赵献可为首倡。
赵氏认为命门的功能,就是真火,主持人体一身之阳气。
赵氏与张景岳同为明代时人,命门为真火的论点同出一辙。
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清代。
3、两肾俱为命门说:元。
滑寿虽承认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但他又认为:“命门,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尔。
”至明。
虞抟在《医学正传。
医学或问》中则明确指出“两肾总号命门”。
明。
张景岳强调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他还强调了命门之中具有阴阳、水火二气,从而发挥阴阳、水火的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作用。
4、命门为肾间动气说:此说虽然认为两肾中间为命门,但其间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着一种原发动之机。
同时认为命门并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
倡此说者首推明代孙一奎,他认为命门的部位虽在两肾之间,但它不过为肾间动气之所在,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机枢而已。
肾间动气虽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但不能认为是火。
对命门的认识虽有不同的见解,但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却基本一致。
命门的主要功能是元气的根本,是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温煦生化作用,能促进各脏腑的功能活动。
另外,命门又与人体的生殖功能、性功能有关。
命门火衰,除见到一般肾阳虚的症状外,还可以见到性功能衰弱和生殖功能减退的表现。
从临床上看,命门不足的临床表现与命门不足的见证基本一致。
在治疗方面,补命门之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因此,简而言之,命门之火与肾阳基本相同,之所以作为命门,主要是强调其重要性而已。
(6)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它位于下腹腔内,与阴道相连,为女性生殖器官。
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持月经
月经属女性生理特征之一。
一般而言,女子从十四岁开始到四十九岁为止的一段时期内,每月都有行经的生理变化,即"月事以时下".而行经则属于子宫的生理功能之一。
人体的发育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当肾中精气达到一定水平时,天癸这种物质亦随之产生并达到一定量,在天癸的促进作用下,胞宫发育成熟,月经即应时而至,同时具备生育能力,为孕育胎儿准备了条件。
人到老年,由于肾中精气的衰减,则子宫的生理功能也随着发生变化,月经逐渐闭止,并失去生殖能力。
另外,月经又和冲脉任脉二脉有密切关系。
这两条经脉属奇经八脉的范围,同起于胞中,与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所以它们也受天癸这种物质的影响和调节。
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于腹部,能调节全身阴经。
故有任为"阴脉之海"之说。
天癸至,则冲任二脉气血流通,并充盛起来,注于胞宫而成为月经。
所以有"任主胞胎"、"冲为血海"的说法。
人到老年,天癸逐渐衰少,冲任二脉的气血也衰少,出现月经不规律,最后停经。
因此,临床上,如果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见月经的病理变化,如月经周期紊乱,甚则闭经等。
(二)孕育胎儿
一旦女性胞宫发育成熟,则月经规律,就具备了孕育胎儿的能力。
如男女两性之精媾合,就能在胞宫中逐渐发育成胎儿,直至十月分娩,而胎儿的营养也要靠胞宫供给。
中医认为胞宫的生理功能,除了和肾、冲任二脉有关外,还和心、肝、脾等脏腑有关。
因为月经的来潮和孕育胎儿,都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而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
所以,只有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正常,胞宫才能保持其生理功能正常。
在病理上,当各种原因导致上述脏器、经脉功能异常时,都会影响胞宫的功能,引起月经不调或不孕。
因而,在治疗时,中医常从调补以上脏器、经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