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学校和家庭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学校家校共育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家校共育的定义、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本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家校共育理论的认识,为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 双减政策对学校家校共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 学校家校共育中的家长参与度和角色定位;3. 学校家校共育中的沟通与协调机制;4. 学校家校共育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
研究的目标是:1. 分析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3. 提出促进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其中,文献分析将重点分析学校家校共育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问卷调查将针对学校和家长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了解当前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问题;个案研究将对一些成功的学校家校共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献分析和理论探索(X月-X月)第二阶段: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X月-X月)第三阶段:个案研究和数据分析(X月-X月)第四阶段:研究总结和报告撰写(X月-X月)六、预期结果和创新点1. 预期结果: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和研究,得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开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社会变革迅速,在这个社会时代,仅仅有学校的教育是否能够帮助孩子们全面成长是不足够的。
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之一,如何进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议题。
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具体可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解决教育问题,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
因此,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是寻找合适的方法,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问题包括: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存在哪些问题?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如何达成信息共享?4. 教育部门应如何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为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2. 实地访谈法: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与学校和家长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现状和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有哪些具体建议。
3. 问卷调查法:面向广大的学生、家长、教师,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需求和期望。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阶段一:确定研究问题,梳理前人研究成果。
2. 研究阶段二:进行实地访谈,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 研究阶段三: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需求和期望。
4. 研究阶段四:整合数据,深入分析,总结归纳。
5. 研究阶段五: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确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重要性。
2. 提出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合作共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习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对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课题。
2.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学校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
家长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基本教育,而学校负责系统化的学习和知识传授。
然而,这种分离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往往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而教师也无法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不一致。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学校则更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3.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得教育目标更加一致,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教师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多个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可以使孩子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
双方可以共同评估孩子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家校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4.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家校合作共育的课题:4.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一课题旨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目标和价值观,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一致性。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问题。
让我们来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家校合作吗?别看这个问题简单,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呢。
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家校合作呢?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双方都付出了努力,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下,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道路就会更加顺畅。
2. 有利于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校合作可以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家长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3. 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1. 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2. 加强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家长也应该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培训等,邀请家长参与。
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 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起一种互信、互助、互学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2200字
2018.04.01-2018.04.20修改毕业论文三稿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3.步骤
根据XX小学的家校合作道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家校合作的效果与不足,为继续开展家校合作找到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
4.技术路线:
5.可行性分析
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可以转变过去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家校沟通不畅的现象,形成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模式,使家长不仅了解学校和学生,还能够参与、配合和建言学校教育。本文所有主要参考文献、数据均来自权威期刊及官方网站,其内容具有真实性、逻辑性、严谨性。
[2]霍国强.家校合作的双重指向及其整合研究[J].教育探索, 2015(7):47-49.
[3]李杰.小学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黄沧海.对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家校合作教育, 2015(1):4-11.
[5]何欣,武子俊.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理论、实践和思考[J].阴山学刊, 2016, 29(5):104-108.
[10]张杰,张薇. 21世纪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学研究, 2017(9):35-39.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有效的了解相关人群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其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关帝庙街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研究者设计了面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三类问卷,问卷设计中部分题目借鉴了己有的研究。问卷在进行了小范围的施测之后,根据情况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范本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问题1. 家校共育的实施现状如何?2. 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与互动如何?3. 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三、研究目的1. 揭示当前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模式,寻找有效的协作机制。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家校共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前人经验和研究成果。
2.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和互动。
3. 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家庭,深入了解其家校共育的实践经验。
五、预期结果1. 对家校共育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2. 提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更好地合作的建议。
3. 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六、研究计划1. 阶段一(月份):文献综述,梳理家校共育理论框架。
2. 阶段二(月份):设计研究方法,制定问卷和访谈大纲。
3. 阶段三(月份):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4. 阶段四(月份):数据分析,编写初步研究报告。
5. 阶段五(月份):撰写最终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汇报。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现在啊,家校共育这个话题可热乎啦!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可不是学校一方或者家庭一方就能搞定的事儿。
我就经常想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就像一艘大船,老师是领航员,给孩子们指引知识的方向;而家庭呢,那就是港湾,家长就是港湾里的灯塔,给孩子们温暖和力量。
但是呢,现实里好多时候这两者没有配合好,就像船和港湾没协调好,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可能磕磕绊绊。
所以啊,研究家校共育这个事儿,真的很有必要呢!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咱们研究家校共育,目的是啥呢?就是想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完美配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这意义可大了去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有了家校共育,他们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品德,都能更上一层楼。
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来看,这也能让两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减少矛盾和误解。
我觉得啊,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打造了一个超级坚固又充满爱的保护罩!你说这样好不好呢?三、研究现状我发现啊,现在关于家校共育已经有不少研究了。
有些研究关注的是家校沟通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家长会、家访这些传统方式,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群、家校通等线上平台来加强联系。
这些方式确实有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线上沟通有时候信息太多,家长可能看不过来,或者容易产生误解。
还有些研究呢,侧重于家校共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不过啊,我觉得这还不够全面,家校共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也应该受到重视啊!你有没有同感呢?四、研究内容那咱们这个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该咋定呢?我想啊,可以先从调查现有的家校共育模式入手。
看看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然后呢,再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参与度。
毕竟家长在这当中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啊!另外,探索如何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被家长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这部分其实还蛮简单的,但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哦。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阵地,两者之间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共同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合作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孩子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和探索家园共育策略,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实现更好的家园共同育人。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研究国内外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有效的策略和模式;3. 探索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合作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明确家园共育的具体操作策略;4. 提供针对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以促进家园共育的落地和实施。
三、研究内容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分析,包括两者的相互关联、各自的特点和优势;2. 国内外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和经验总结,比较不同模式的优缺点;3. 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效沟通合作策略的研究,包括沟通的方式、工具和技巧等;4. 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机制研究,包括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进行家访和教师访谈,了解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求和期望;3.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和教师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的看法和意见;4. 设计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干预方案,实施并观察效果;5. 针对家庭和学校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五、预期成果1. 总结国内外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提出具体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策略,包括沟通合作的方式、工具和技巧等;3. 设计并实施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干预方案,并总结其效果和影响;4. 提供针对家庭和学校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和支持材料;5.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审阅我们的开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题是“家校共育”,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不足,学生往往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家校共育的方式和路径,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a. 家校共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b. 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程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等。
c. 分析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如家长教育水平、学校管理机制等。
d. 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家校联合活动、家长培训等。
e. 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措施和建议。
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家校共育的理论相关研究。
b. 问卷调查: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c. 实地调研:走访学校和家庭,了解家校共育的实际情况。
d.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a. 系统地总结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b. 分析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 提出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与方法,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d. 推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以上为我们的开题报告,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开题报告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所有的教育责任都交给学校,家长仅仅起到监督和支持的作用。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绩都具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次研究将从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家长如何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家长如何有效参与家园共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2.探讨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3.研究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4.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实施。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问卷,调查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
3.访谈:选择一定数量的家长和学校教育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家园共育的看法和体验。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总结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对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家长参与的动机和因素;2.研究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对孩子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家长参与的方式和方法提供有效的参考;3.分析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为学校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4.提出促进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政策和措施,为家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和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园共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当前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索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3. 评估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研究问题包括:1. 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 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3. 不同的家园共育策略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对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分析;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分析不同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及其实施效果;4. 提出改进和优化家园共育策略的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案例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和效果;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四、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1. 揭示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策略;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园共育指导;4. 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究成果将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第12个月):收集并整理家园共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出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与数据收集(第34个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选取样本学校和家庭进行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为深入分析家园共育现状提供实证依据。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是指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了解,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等。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现实中的家校合作并不总是那么顺利。
有时候,家长和学校之间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沟通不畅、观念不合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家校之间的矛盾。
四、如何解决家校合作中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
家长和学校应该定期举行座谈会,让双方有机会面对面地交流意见。
家长和学校要统一教育观念,尊重彼此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我的建议1. 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
2.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行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3.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4.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分数,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5. 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六、结语家校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为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教育部课题)一、当前国内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形态也正处于转型期。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日益增多。
面对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同,青少年的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进行教育,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融合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
学校教育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比如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三)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四)家校合作中家长缺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学生的成绩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家长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方式形式化。
比如开家长会时,家长不积极参与,部分家长参与了会议,但是不关会议内容,这使得家校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教师要求过高,师生冲突全怪教师,要求教师是完人。
(七)部分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和积极性,但缺乏方法和经验(八)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
孩子教不好怪学校。
针对以上情况,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合教共育的教育新常态至关重要。
二、研究理论政策及法律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五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家园合作的开题报告
家园合作的开题报告家园合作的开题报告一、引言家园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果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1. 学生发展: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
2. 教育质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长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长也可以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学校教育的改进。
3. 学校声誉:家庭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对学校的声誉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积极的家园合作,学校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家庭选择该校。
三、家园合作的实施方式1. 家校沟通:学校应建立起与家庭的有效沟通渠道,包括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
通过定期的沟通,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家庭的关注点和需求,家长也能得到学校的最新信息和教育指导。
2. 家庭参与:学校应鼓励家庭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如学校运动会、义工活动等。
通过参与,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同时也能与其他家庭建立联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区。
3. 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家庭共同开展一些项目,如亲子阅读、家庭科学实验等。
这些项目可以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家园合作可能遇到的挑战1. 家庭背景差异:不同家庭的背景和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家园合作的困难。
学校应尊重家庭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并通过沟通和教育帮助家庭理解和参与。
2. 时间和资源限制:家庭可能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全面参与家园合作。
学校可以提供灵活的合作方式,如线上互动平台,以便家庭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的方式。
3. 沟通障碍: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成为家校沟通的障碍。
学校可以提供多语种的沟通渠道,同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双方的理解和融合。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和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探索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互动方式以及合作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为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明确学校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主导地位及作用机制;(2)分析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3)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4)提出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梳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3)分析影响家校合作共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等;(4)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包括合作机制、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5)提出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和建议,包括政策支持、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现状和需求;最后,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看法和建议。
2. 技术路线(1)文献收集与整理:收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开题报告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开题报告一、背景与目的在当今社会,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程度还很有限,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本次开题报告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探索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实用的参考建议,促使家校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分析;2.目前存在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问题与挑战;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4.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5.研究的可行性与实施计划。
2.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实地调研:选择几所学校,进行家长与学校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家校合作的看法和期望;3.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意见和建议;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进行,以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5.结果总结: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三、预期成果及其价值3.1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报告:撰写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全面分析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2.参考建议:针对学校和家长,提供实用的参考建议,以促进更好的家校合作;3.发表论文: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提交研究论文,与其他研究者交流经验和成果。
3.2 价值本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家长参与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通过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3.推动教育改革: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4.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通过研究报告和参考建议,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其教育参与意识。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发言稿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及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某某中学的校长,今天我代表学校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家校合作开题报告。
随着教育的发展,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家校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次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背景分析、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校合作背景的变化。
如今,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家庭规模缩小,父母双职工比例上升,家庭时间有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机会减少。
这就使得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学校也面临着教育的新需求。
学校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增强学校和家庭的互信。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家长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具体目标,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再次,家校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格的重要场所。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与家庭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家长会和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就家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来说,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定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信息。
其次,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研究开题报告_2
03. 经费保证。 课题组将统一布署和协调并确保参加研究的教师收集资料、 集中学习培训、论坛交流等相关研究活动的车旅费、补助费 的报销,对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同时,学 校每学年将投入10000元左右活动经费,用于购置各类资料、 开展活动等方面。
感谢批评指正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现状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 各大高校是实践探索的主力军。尤其是国内
的高校, 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理论付出努力, 不断践行, 总结出 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相关问题, 并不断地探索答案。经研究发现, 我国的 教育呈现单一化的趋势。也就是说, 在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大要素中, 只有学校教育这单一要素在发挥作用。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却始终呈 现出滞后的状态。
02
研究内容
1.从对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针对未成年人发展状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状况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状 况开展大规模调研,建设资源汇聚平台,为课题研 究的机制改进、重构、健全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2.从国际比较视角出发,站在全球视域把握协同育 人机制建设的国际趋势和典型模式,为加强新时代 我国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提供“他山之石”;从理论 层面回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根本要 求,深度理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学校家庭 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内涵。 3. 通过建设制度,从构建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校 本共育课程体系及共育电子档案等三方面来构建学 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机制,,把家、校、社区 的合力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 标。 4.采用行动研究,要整合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相 关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作机制效率的提升、资源的 整合与优化,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指导工作的 协调能力等),选取实验家庭、社区和学校,力求 在实践中检验课题研究成果。
家校社协同育人开题报告
家校社协同育人开题报告
学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所具有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家庭教育难以比拟的。
家庭教育以子女和家长的亲情、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纽带,这是其它教育机构无法具备的。
我校研究的是第一种模式。
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理论依据自我概念理论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同心圆是学校及朋友;最外面的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
埃斯萨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社区;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学生的内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应该促进成人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教育部课题)一、当前国内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形态也正处于转型期。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日益增多。
面对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同,青少年的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进行教育,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融合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
学校教育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比如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三)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四)家校合作中家长缺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学生的成绩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家长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方式形式化。
比如开家长会时,家长不积极参与,部分家长参与了会议,但是不关会议内容,这使得家校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教师要求过高,师生冲突全怪教师,要求教师是完人。
(七)部分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和积极性,但缺乏方法和经验(八)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
孩子教不好怪学校。
针对以上情况,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合教共育的教育新常态至关重要。
二、研究理论政策及法律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五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二)政策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改善社会育人环境:“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
”(2)“明确强化家庭和家长的法定教育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入学。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
”4、《中学德育大纲》三、实施途径:“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5、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制定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家长主体”原则。
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坚持“多向互动”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三是学校主导原则。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三、研究目标1、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探索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2、发挥教师、专家的指导作用,培养一支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
3、家长对学校教育提供了新要求,为教师成长和班主任成长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促进教师更快成长。
4、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精准帮扶,使部分薄弱学生、家长成长起来,整体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素质。
5、研究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得到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除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与家长、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四:研究思路: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学生、问题家长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优秀学生、家长和老师结对帮教,通过关工委协作,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五、研究阶段及任务(一)2018 05--------2018 07研究任务:调研家长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研究教育方案1、召开课题工作会议,根据研究方案,布置课题任务。
2、开展万师进万家,万家进校园活动。
通过教师进万家,家长进学校互动活动,收集家长、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家长教育问题集,学校学生教育问题集。
3、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教培训。
对教师进行育人方法培训。
4、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展示自己。
结合“-----主题活动”读书演讲和征文等活动,研究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
5、研究、探索互联网在家校合作中的途径。
(二)2018 07-------2019 07研究任务:班家合教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1、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课题研究培训,专家指导布置工作任务。
2、家校合教的问题与对策。
建立家校交流指导群群,由专家、校领导指导。
家校帮教群。
教师帮教群。
开展专家引领指导,老师帮家长,老师帮学生、家长帮学生,学生帮学生、家长帮家长的群众性的帮教活动。
3、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合作进取的精神。
如结合“----主题活动”读书演讲和征文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研究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
4、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研究方法指导,布置任务,经验交流,汇集论文集。
5、进一步研究、探索互联网在家校合作中的途径。
(三)2019 07-------2020 07研究任务:家校合教论文集1、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成功的学生、家长、教师进一步帮扶结对计划2、互联网在(学生、教师、家长)互联互通中的优势和作用3、布置论文交流材料,写论文。
结题4、结合“教育部主题活动”开展读书征文等活动,形成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的初步成果。
5、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类。
6、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四、方法:调查研究、观察、文献研究、分析法和案列法等。
五、课题主持人简介;本人王建中1958年出生,是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职称,海口市中学政治高考中心备课组成员,海口市中学政治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海南省中学高级教师专家评委,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会员。
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法制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口市政府津贴专家)三、发表论文(一)发表论文本人紧扣教育管理专业发表论文10篇:《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量化》发表在芜湖教育学院学报94年第3期上;《用品德评定之法,行班风转化之效》一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97年第7期上;《中学生犯罪案例分析给我的启示》一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94年第1期上;《“四化”方针与高素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文发表在《教育咨询》99年第1-2期上;《试新招生广告创意中的“五性”》发表在一文《教学与管理》99年第5期上;《校长选聘面面观》一文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5期上;《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科学的发展观》一文发表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上;《以德治班创新管理摸式实验的探索》一文发表在《新教育》2005年第5期上。
《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一文发表在《新教育》2007年第7期上。
《打造品牌家长学校,让5+2>1》一文发表在《中国火炬》2017第8期上。
共发表论文10篇。
8篇在省级期刊上,2篇发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
四、各种单项奖(一)十次论文获奖:《“四化”方针与高素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文在2003获全国一等奖①;《挖掘教育资源,探索班家合教之路》一文在2005获全国二等奖②;《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活动》在2005获全国一等奖③;《以德治班创新管理摸式的研究》一文在2006获全国一等奖④;《班家合教社区参与,科研引领—创安全文明学校》一文在2006获全国一等奖⑤;《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两有生”》一文在2007获全国一等奖⑥;06和07年连续两年获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一等奖⑦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教育的方法》一文在2009获全国一等奖⑨;《积极探索德育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一文在2010获全国一等奖等⑩。
( 二)课题研究成果奖该同志是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者和实践者。
经过研究实验于2006年6月结题。
共获国家级研究成果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8项①。
本人获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2项④⑤,二等奖1项⑥。
排序均第一。
2006年本人获得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⑦。
其本人将课题研究成果用于教育实践,获一等奖3项⑧,获国家级集体一等奖5次⑨。
十二五期间,主持研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国家级课题研究等。
(三)组织指导学生征文活动获奖: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
16人获得全国一等奖。
13人获得全国二等奖。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有11名,获得二等奖的16名。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获得全国特等奖一名,全国一等奖的有11名,获得二等奖的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