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12 《 . 标准 》 中的 目标 内容简述
数学课 程 的 总 体 目标 被 细 化 为 四 个 方 面: 知识 与技 能 、 数学 思考 、 解决 问题 、 情感 与
态度. 标 准 》 各 个 目标 领域 的 内涵及 其 相 《 对
互关 系作 了较 为详 尽 的阐 述. 数学 课 程 的 目
如下特 点 :
() 1 十分注重 学生 问题 解决 能力 的培养 ; ( ) 常强调 数学 与生活 、 2非 数学 与其 他学
科 的关联 ;
美国 2 0 0 0年 的新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学 即《 校数 学 的 原 则 和 标 准 》( 下 简 称 《 准 以 标
(0 0 》 是在 总 结 了 自 18 20 )) 9 9年 美 国全 国数 学教师协会 推 出的《 校 数 学 的课 程 与评 价 学 标准 》 的基础 上重新 修订 而来. 21 《 . 标准 (0 0 》 2 0 ) 中的 总体 目标 简述
获得 必要 的数 学 ; 不 同的人 在 数 学上 得 到 ③
究 、 于动手 , 养学 生收集 和处 理信 息 的能 勤 培
力、 获取新 知识 的能力 、 分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不同 的发展 . 这本 身就 是一个 创新成 果. ”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 1 1
第 2 卷第 3 9 期
21 0 0年 3月
数 学 教 学研 究
6 3
中美最 新数 学课 程标 准的 比较 分析 及启 示
潘琰琰
( 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 肃 兰州 707) 西 甘 30 0
摘
要 : 中国《 日制 义 务教 育数 学课 程 标 准 ( 以 全 实验 稿 ) 的“ 程 目标 ” 美 国《 校数 学的 原 则和 》 课 与 学
中美课堂教学行为比较与启示
中美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与启示以往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但近些年来,中美课堂教学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两国在教学理念上似乎有不断靠近的趋势。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靠近是发展趋势,这种矛盾体现在课堂上则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
所以,对中美两国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是很有意义的。
一、课堂教学行为所谓教学行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有表现,由教学语言、各种表情、形体动作组合而成,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传递某种信息而做出的有意识的表现。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要求教师了解并掌握每一种技能,对于优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当然,有些教学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即可获得,更多的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
二、中美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1.课堂导入技能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中国教师倾向于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导入课堂。
美国教师倾向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出发导入课堂教学。
2.课堂语言技能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阐明教材内容,把教学信息准确生动地传递出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教师在课堂上喜欢运用提问、设疑、对话等方式教学。
3.课堂强化技能所谓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
中国教师课堂强化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复习、练习巩固等,对系统知识具有较好的强化作用。
美国教师课堂强化方式主要是通过分散性课程任务,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强化。
4.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媒介,它负责储存和传播教学信息,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媒体一般可分为常规(也称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也称电化)教学媒体两大类。
常规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图书、黑板、模型、投影、幻灯、计算机技术等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视、实物投影以及多媒体的组合,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以闭路电视机、投影仪与录音机的使用为基本手段,以网络为支撑。
中美两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两 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 , 得出 : 中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 专业应该增 加教育类课 程的 比重 , 力增加实践 大 内容 ; 要设置灵活的教 育类课程 ; 要站在课程的高度重视教育实 习研讨 。 关键词 :物理教师教育 ; 教育类课程 ;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 4 . 623
美 国的师资培养主要 由综合性大学承担 , 李其龙等人 曾对美国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做 过统计 , 按照教育基础课 , 教学技能课 , 教学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 , 如果将教育心理学归类为教育基础
课, 相关统计如表 1 所示。
表 1 美 国大学 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科 目 课 程 号:10 — 20 2 1 ) - 15— 5 0 7 4 6 (0 1 0 0 3 0 4
0 引 言
教师教育专业 的教育类课程 比较问题 , 有不少学者进行 了研究¨ 4 I 。美 国的教师教育和 中国有很 J
大的不 同, 其教师培养机制主要由各州决定 , 培养 的中学师资不仅有学士、 硕士、 博士等不 同的学历层 次, 培养 的学制也各不相 同, 以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例 , 4年制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制 , 有 也有
中学物理专题分析
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课件制作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研究 物理教 育心理学
课程数量 占总课 程数量 的 比例增 加到
2 %左 右 。 0
中国的师范大学主要分为教育部主 管的重点院校和省市主管的一般 院校 ,
为例 , 其中包含了约 1 个课时的见 习内容 。又如“ 中物理教学介绍 ” 0 高 一课包含有 5小时的城市 中学
实地观察和 2 小时在高 中物理课堂与中学生互动 ,高 中物理教学” 0 “ 课程要求学生到青少年 管教所进 行实地 考察 。这 些实践 活动无 疑 多方面促 进 了未来 教师对 中学生人 生发 展多样 性 的清楚认 识 ; 第三 , 教 育实习时间长。I S U的中学物理教学实习的时间为全 日制 5 0天以上 , 这个实习期 比国内很多师范高校 的4 0天实习期长。U B M C的教育类课程数量相对 I S U稍微少些 , 主要开设核心教育类课程 , 但其教育 实习期长达 10天【 比 I 0 , S U的实 习时间长得 多, 实习研讨的学分也 比 IU高。显然他们非 常重视实 S
中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非 常明显的差异,本 文主要 从 以下三个方面来对二者进行 比较 。
学术 自由权利的重要途径, 教 学方面 的任何建议和设想都必
室或者院、系只是一个听命于上级、被动执行决策的角色 。
3 高等学校内部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在管理中的 关系
中美两国的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 , 承 担着所 有的教学活动 。但是在教学管理上 ,中美 高等学校 内 部的教学 人员与行 政人 员发挥的作 用和影响 却存 在着 显著
2 高等 学校 内部各组织层级在教学管理 中的作用 程 设置问题 、教学计划 问题、教学评估 问题等 ,都必须经 由 和 关 系 教师委 员会 讨论、决策 ,提 出政策性和措施性建议 ,供校 内
中美两 国高等 学校在 内部组织 层级 结构 上具有相 似性 各层 次的行 政机 构选 择采 用。 行政人员则在执行高等学校 的 教 学政策 、计划 以及协调 高校教学活 动等方 面发 挥主要作 用 。可 以说 ,教师控制着美 国高等学校 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政 策, 这也体现 了美 国高等学校 由来 已久 的教授治校的传统和
的调整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而有所扩展和侧重 , 但教学始终是 中关两国高等学校 的核 心学术活动 。 高校 内部组织机构也都是 围 绕着人 才培 养和根据教 学的需求 出发组织构建起来 的。高等教 育的教 学管理在 中关两国的高等学校 中都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 位 。本文通过比较 中关 高等教育 的教 学管理 ,以期从 美国高等教 育的教 学管理 中得 到启示,借鉴 其先 进成 功经验 。 关键 词:高等教 育;教 学管理;美 国教育
中美课程表的比较及启示
维普资讯
苗俊辉 张丽萍 : 中美课程表的比较及启示
配 的教学 时间 , 提高教学 效率 ; 有利 于教师联 系各科 系统性 ; 若未经慎 密考虑而 临时增减课程 , 则会 影响
内容 , 现课 程 整合 ; 利 于 教 师 对学 生 分 组 , 施 分 课程质量 ; 实 有 实 随意性太大将会影响教学计划 。 层 教 学 和研 究 性 教 学 ; 少 上 下 课 的次 数 , 学 生 更 减 给 多 思 考 的 机 会 、 习 的 自由 , 分 挖 掘 自身 的潜 能 , 学 充 培 养其创造能力。 二 、 国课 程表 的对 比分 析 及 启 两
如表1 对 于很 多中学 , 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住校生 , 他 们更是被军事化管理 .全天所有时同均被细密分配 . 如表2 表 I 石家庄市毓一中高一( 一班 】 课程表
}星期 一
一
星期 l I
-一 一
星期 三
一
星期 四
星 期 五
一
一
【 教 学 [ 。
年
— —
翱瑾 化 学
合授课 , 因此 , 对教师间合作有较 高要求 。
表 4 美 国初 二 循 环 式 课 程 表
第 一 , 课 表 的形 式 上 看 . 国是 单 一 的 、 密 的 从 我 细
单 课时式课 表 , 而美 国有多样化 、 各具 特色 的课 程表 如课段 式 、 循环式及增减式。 我们认 为美 国的多样化课程表符合美 国的国情 。
历 史
— — —
教学
—
所史
化学
— —
英活
语 文
地理
— —
英 语 口 语
— —
一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也日益清晰。
在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两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这些差异以及它们带来的启示。
一、高等教育体制的差异在美国,高等教育的体系非常灵活,存在着多样性和竞争性:包括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研究型大学等多种类型。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不同的学校和课程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是比较固化的,普遍存在于部门、专业和学校的分割,四年或以上的本科教育是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果,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稀缺和选拔体系僵化的问题。
启示:高等教育体制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多样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发展个人才能和潜力。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可以考虑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选择更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学校和专业,以更好地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教育质量的差异在美国,学生们通常受到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监视,学生评价系统、教练评价系统、领导评价系统等都在严格执行。
学生对教师和学术课程的评价,也是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而在中国,存在一些缺乏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包括与教育质量水平不良的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和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投入方面的问题。
启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保障。
为了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管理和审批、优化教师和学生的评估体系、建立与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和高水平人才的合作平台等机制,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理念的差异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学生和教师都非常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被看作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而在中国,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应试教育和卷面成绩,一些学生、教师和学校更注重应试教育,而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色及启示
的学 生进 行划 分 。例如有 早期 儿童教 育 、 中期 儿童
教育 、 青少 年至青 年教 育 。师范生 在学 习 了普 通文
理课程和学 科专业 课程 后 , 需要 继续 学习教 育科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 —1 5 作者简介 I 1 . 冯帮, 男, 湖北大冶人 ,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教育社会学
冯 帮 , 廖 凯
( 湖 北 师 范 学 院 教 育科 学 学 院 ,黄 石 4 3 5 0 0 0 )
摘
要: 美国的教 师教育课程设 置在课 程 内容和课程 结构上都 呈现 出科 学性 、 合理性 、 专业性 , 文章借
鉴美 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的特 色, 提 出我 国应该 改进 课程 目标 、 课程 内容及 结构 的设 定 , 加大教 师教 育 的实 践课 程的 比重 , 促 进教 师教育课程设置 的完善和 发展 。 关键词 : 美国教 师教 育课程设置 ; 特 色及 启示
教育科学课 程也被称 为职业教育课 程 , 它 涵盖 了一
系列 相互联 系的课程 主题 , 是课程 主题 的课程集 。
( 一) 教 师 教 育 的 课 程 结 构
目前美 国教师教 育 的课 程体 系 主要包 括通 识 教 育课 程 、 学科 科学 课程 、 教 育科 学课 程 和实践 教
2 . 廖凯 , 男, 湖北武汉人 , 湖j B 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
89 ・
第2 6卷 第 2期 2 0 1 3年 8月
教 师 教育 论 坛
Te a c he r Ed u c a t i o n Fo r u m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比较与启示
中 图 分 类 号 : 00 9 3 G4 -5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0 1 1 — 1 70 1 0 —3 8 2 1 ) 40 4 —5
课 程 是 实 施 通 识 教 育 的 关 键 环 节 , 建 科 学 合 理 构 的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体 系则 是 大 学 实 施 通 识 教 育 的 核 心 工 作 。美 国作 为 通 识 教 育 起 步 较 早 的 国 家 , 经 百 余 年 历 的 发 展 , 课 程 体 系 日渐 成 熟 和 完 善 。 相 比之 下 , 于 其 由 通识 教 育 课 程 引 入 时 间 较 短 , 国 部 分 高 校 在 开 设 一 我
国通 识 课 程 建 设 提 供 借 鉴 和参 考 。 以教 育 部 为 主 体 负 责 实 施 , 筹 兼 顾 , 理 配 置 , 证 统 合 保
识 课 程 目标 是 “ 向学 生 展 示 不 同 学 科 领 域 的 各 门知 识
划 ”实施 方 案 [ ] ht : / EB OL . tp / www.mo . d . n eo s e e u c / d a/
[ ] 胡锦 涛 . 2 胡锦 涛在 全 国人 才工作 会议 上 的讲 / [ B o ] h—  ̄ E L .t
t : / oi c .p o l.c r. c / / 0 4 1 7 5 5 .h m1 p / p l is e p e o t n n GB 1 2 / l 0 6 5 t . 2 l 0 , 7 2 1 —81 . 0 0, 5 2 / 0 0 0 - 6
收 稿 日期 :0 1O —O 2 l 一52
作者 简介 : 楠( 9 6 , , 李 1 6 一) 女 湖北 武汉 人 , 士 , 博 武汉 大学政 治 与公共 管理 学院教授 、 士 生导 师 , 究方 向 为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论 与 博 研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校在科学教育的观念及其体制、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科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科学教科书及其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认识和理解中美两国科学教育上存在的这些差异,并通过科学教育改革力求达到和而不同,对普及和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不无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美;科学教育;比较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广泛关注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彼时已被赋予了核心课程的地位,成为与中学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机组成部分[1]。
而在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直到2001年,才将过去的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并公布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如今过去了十余年,我们却赫然发现义务教育各学科(小学科学除外)课程标准均于2012修定通过并获准执行。
近年来,虽然科学教育的观念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流行起来,但由于长期实行分科教学,人们的意识里缺少整体的科学教育的观念。
有些人认为,只有现在小学和初中设立的综合科学课才算是科学教育,这种认识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一、科学教育观念及其体制上的差异美国从19世纪开始,科学就成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期以来,小学和初中(或中间学校)大都采用综合科学课程,高中虽分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但也有一些主题是跨学科的,因此人们的意识里都具有科学教育的观念。
进步教育运动时期,美国初中和高中一年级普遍开设“普通科学”(general science)课,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现象及其原理。
该门课程尤其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目的是使中学生受到基本的科学教育。
[2]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是美国科学教育课程现代化时期,当时流行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倡导分科教学,反对综合科学教育,但分科的科学课程仍然保留了一些跨学科的性质。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中美“木材学”课程教学对比浅析
中美“木材学”课程教学对比浅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中美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
教育是两国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中美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本文将以“木材学”课程为例,对中美两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学方法对比(一)中美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在中美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和评价是相互关联的。
在美国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和实验,并通过作业、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
教师会进行考试和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在中美的教学内容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的教学中,强调木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教师会讲解木材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并介绍先进的木材加工技术和工艺。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主要强调木材的性质和结构。
教师会讲解木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并介绍常用的木材加工方法和工艺。
(二)中美的教材和资源在中美的教学中,教材和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的教学中,教师会使用最新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验室设备。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传统的教材和参考书。
教师会进行理论讲解,并提供一些实地考察和实习机会。
三、结论中美的“木材学”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而中国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学方法更加以讲授和演示为主。
教学内容方面,美国注重木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教材和资源更加更新;而中国则注重木材的性质和结构,教材和资源相对传统。
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的教育体系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中逐渐发展。
中美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可以为两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教育合作中,两国教育界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本 文 从 教 师 教 育 的 职 前 教 育 方 面
对 中 关 两 国 课 程 建 设 进 行 比较 。
关 键 词 :中 关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教 Vi 育 课 程 概 述 i l 教
职前教育
启 示
一
、
美 国高校 大 多 把通 识 类课 程 放 在 重要 位 置 ,在 总课 程 量 中所 占 比重 较 高 . 的 学 校 甚 至 接 近 12 内 容 涵 盖 有 /。 面 较 广 , 校 一 般 将 通 识 类 课 程 分 成 几 大 领 域 , 求 学 生 高 要 在 每 个 领 域 中选 择 自 己 所 感 兴 趣 的 课 程 ,每 个 领 域 都 有
础 教 育 。 我 国 在 实施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时 必 须 重 视 教 师 资 源
优 化 。 美 国 科 学 技 术 、 经 济 实 力 都 在 世 界 上 占据 首 要 位 置 , 与 其 拥 有 大 量 的 高 科 技 人 才 有 着 重 要 的 关 系 . 必 这 有
要 探 讨 美 国 的 教 师 教 育 . 取 可 借 鉴 之 处 . 好 地 促 进 我 吸 更
一
段 兆 兵 、 家 存 认 为 “ 国教 师 教 育 课 程 应 该 是 ‘ 朱 我 多 维 立 体 ’ ‘ 维 ’ 括 不 同 层 次 、 同专 业 职 前 教 育 与在 ,多 包 不 职 教 育 课 程 、理 论 性 课 程 与 实 践 性 课 程 几 个 维 度 ;立 ‘ 体 ’指 不 同 维 度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的 结 构 化 设 置 ” , 。①
1培 养 目标 .
第 一 位 。 而 美 国 政 治 类 课 程 主 要 目 的 在 于 向 学 生 介 绍 这
论中美小学教育之差异
论中美小学教育之差异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差异以及它们对两国小学教育的影响。
从教育理念来看,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这一差异导致了美国小学生可能在课堂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上表现更出色,而中国小学生可能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上表现更优秀。
课程设置方面也有所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实行的是“综合课程”,即不同科目之间相互融合,例如历史、数学和科学等科目可能被整合在一个主题下。
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分科教学,不同科目之间相对独立。
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上,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老师通常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
评估体系方面也有所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
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小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美教育文化差异点:教育理念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美国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中国,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范,而在美国,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中美小学课程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小学课程的比较及其启示作者:李秀双于波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年第04期中美两国由于国情差异很大,因而两国小学教育课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一、美国小学课程评析关于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由各州自己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如缅因州的培养目标为:①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Communicator);②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者(Learner);③创造性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者(Solver);④负责的参与的公民(Citizen);⑤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Worker);⑥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Thinker)。
[1]由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的《我们需要的小学》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可看出小学的教育目标,其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关注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对于学生而言,健康的体格才是身体之本,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其次,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培养符合美国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美国小学重视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关于课程内容。
美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形式以综合课为主。
美国各个州和地方教育当局决定公立学校课程的设置,法律规定联邦政府没有权力干涉。
各地教育皆无全国性的统一课程设置。
尽管如此,联邦政府可通过一定方式对课程设置施加间接影响。
美国小学课程在州和地方教育当局有关规定的范围内由各校规定,一般都设有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保健课、家政课等。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每个州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新泽西州(New Jersey)最新的核心课程内容标准对州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八门核心课程的内容与学术标准进行了规定: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综合保健和体育、语言艺术与文学、生涯教育和消费、家政与生活技能。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经验和模式。
通过比较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文化差异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也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上。
在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
美国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
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学校更多地强调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做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美国高校的学科设置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有着丰富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并且可以跨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
而我国高校的学科设置相对较为传统和固定,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死板,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注重兴趣和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专业发展机会。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美国高校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更加传统和讲授式,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思维培养。
美国高校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更加看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和社会活动。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高校具有较为完善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有着丰富的国际学术资源和合作项目。
中美学前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学前教育比较及其启示随着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对于中美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美两国学前教育各自存在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中美学前教育进行简要比较,并对其启示进行分析。
1.教育理念不同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教育重视知识传授,注重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成为教育的核心,但是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美国教育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教师培训和支持制度的不同教师的角色和教师培训系统在两国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师是传统的权威,学生在其授课下听从命令,缺少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但是,他们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美国,教师更像是一位导师,负责带领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强调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教师培训与支持制度也比中国更加完善。
3.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虽然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环境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性——父母都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
在中国,由于物质条件和家庭人口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花费很多时间和钱在孩子教育上。
在美国,父母不仅重视学业成绩,更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在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成长。
4.教育管理和投入的不同教育管理和投入是教育的基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也在逐步加大。
但是,中国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还有很大缺陷。
美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和管理相对更为科学和完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保障。
1.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国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互动性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而美国应引入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能力。
教师培训和支持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中国应该注重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优化教育培训课程。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2)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2)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篇二《中美教育差异比较》摘要:杨振宁教授在比较美中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
”那么,在教学方面中美之间到底有哪些具体差别?这些差异又有那些利弊?本文会从中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异一、基础教育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时非常少,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
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中国初中二年级数理化课本的知识程度与美国一般同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持平,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抓好第二课堂,使学生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语言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语言能力,老师经常会出一些讨论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作业,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要求根据该行业的特点,询问从事过该行业的成人,写出一篇真实可行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讲述。
所以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演讲及与人交往上更胜一筹。
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
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及启示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及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3.01课程与教学◆曾素林郭元祥[摘要]中美两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其课程目标设置更为细致。
二者的比较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诸多启示:应重视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证据的支持,提高课程标准的实证性;着力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加强学科联系与交叉,重视跨学科学习语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美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3)01-0042-04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以颁布新的课程标准为契机,推动本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010年6月,美国公布了首份全国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标志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标准化运动、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NCLB)法案之后的又一次教育改革”[1]。
2011年12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该标准于2012年秋季在全国开始实施。
这两份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较为相近。
本文拟对二者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的经验,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理念与设计思路的比较首先,在教育理念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教育公平。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编制和实施的指导文件,它蕴含着特定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以一定的教育公平观为基础,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保证学生在课程接触中的基本权利,并获得最多的发展机会。
[2]但是,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全文仅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3]这句话一笔带过,缺乏具体的阐述和必要的保障措施。
中美大学教育比较的思考与启示
来, 为提 高 国家 的科研 、 教学水平 , 创建 世界 一流大 学 , 我 国派 出 了大批 学者到世 界各地 访 问 、 考察 , 学 习世界 各地 的先进经 验和方法 。笔者在大学任教 多年 , 对 国内 的大学教育体 制 、 方法都 比较熟悉 。近期 到美 国波士顿 某高校做访 问学者一 年 , 有 机会近距离观察接触美 国高 校教学 生活 , 亲 身体会两 国大学 教育存 在 的差异 , 为分 析思考 各种不 同及其造 成差 异 的深 层次原 因提供 了便 利条件 。
Uni v e r s i t y Ed uc a t i o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纸 , 没有实践 经历。对于大多数研究型 的大 学趣 的专业 、 课程 , 不少学 生
只有悻悻然读完 自己不喜欢 的专业 。
在 美国大学 , 选专业是非常 自由的 , 没有名额 限制 。
转 专业 也相对容易 , 只需要认 真填写 申请表格并 取得相 关 学 院负 责教授 的签字 ,便可 以在学 院 内 自由转换 专 业 。学院之间转换专业会相对 复杂一些 , 需要 写 申请 理 由, 有时会考虑学生的成绩 , 但门槛 不高 。
廖 菊
2 0 1 3年 3 月
Un i v e r s Ed u c a t i o n Ma r c h 2 0 1 3
,
中美大学教育比较的思考与启示
张学玲
( 军事交通学院
[ 摘
骆素君
柴树峰
军事物流 系, 天津 3 0 0 1 6 1 )
要】 学习了解 国外知名大学教育的特点、 方法及经验 , 可 以借鉴其先进 的模式和方法。文章 对中美两国大学在教 学管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摘要: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都在世界上占据了首要位置,这与其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似乎是成功的。
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功反映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研究美国是依靠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从而可以为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中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
(一)培养目标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教师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教师。
至于什么是合格的教师,两国受各自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有各自的标准。
传统文化中,我国对教师的
要求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合格的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能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这个观点对我国教师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合格的教师主要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而这些正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与我国的培养目标相比较,美国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更为重视,要求教师像医生看病那样对学生的“病情”(学习困难)进行分析、诊断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学生开“处方”(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教学的“临床专家”。
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专业化,将教师看成是一种专业而非职业。
近些年里我国也开始对教师专业化关注,不过还没有在培养目标中得到具体体现。
(二)课程设置
1.通识类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一般在30%到40%之间,必修课为主要形式,其类别可以说是全国统一,主要为政治、英语、计算机这三大块。
其中英语、计算机都有考级要求,这使很多未来的教师在这些课程上花费了不少精力。
为了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我国大部分高校也向学生提供大量可跨专业选课的全校性选修课。
[2]不过目前我国通识课程的选修
课相对比重不大,一般只是必修课的四分之一。
而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绝大多数为选修课程,这也现了美国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将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的特点。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一般会分成几大领域,学生要求在每个领域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但每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学分要求。
美国有的高校则要求学生选择一定的核心课程,这既考虑到了学科的广泛性,同时又考虑到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性知识。
美国通识教育选修课课时很少,有些课只有三小时的学习时间,但这些课程要求很高,很多课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达到要求。
2.学科专业类课程
在我国教师教育的三类课程中,学科专业课程一般占的份额最大,有时几乎接近三分之二。
在学科专业课中又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科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49学分,专业选修课18学分,一共占总学分的56%左右。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中,有很多课程是学科专业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以及教育类课程综合形成的,有时甚至不独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而将其并入综合类课程。
在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中,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科专业课程是与本科阶段综合性通识课程一起学习的,教育类课程则是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
3.教育类课程
总体来说我国教育类课程所占的份额是三类课程中最少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加上教育实习约占总学分的15%。
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若想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须在教育类课程中修满11个学分,并完成8个学分的教育实习,共占总学分的11%左右。
[3]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要大很多。
如佐治亚大学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若把实习计算在内,教育类课程比例高达55.8%。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很多教育类课程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课程。
美国的不少高校通过延长学习年限来加强教师教育课程。
大学四年学习文理科专业,之后再学习一年或两年的教育类课程,获教育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较灵活,学生在入学后选择性较强,如哈佛大学,学生若想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一般都得进入教育研究所修读一至两年的教育类研究生课程,参加教育实习。
二、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启示
(一)完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教师教育目标,把德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虽然培养目标中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还受到重“学术性”思想的影响,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应该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但对学科知识的过于重视就在某种程度上就消弱了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使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不能很好的发展。
认为教师职业就是传授知识的技能,“教书匠”这一教师的称号就形象的
將教师的工作限定为传授书本知识。
教师职业群体中很多人也认为自身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①众多因素导致了我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侧重教师“学术性”的发展,因此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学科专业课程在所有科目中所占比例最大。
如果按照上面的目标来培养教师的话,教师的素质肯定不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不能得到改善,所培养的教师就不能适应当今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因此我国在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应该结合当前实际,培养目标设置要具体化,应该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以达到培养专业化的合格教师的目的。
近几年我国尽管也在实行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我们应该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