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F、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 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 局的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归纳: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练习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 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 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海平面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盆地 平原
稀疏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高度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低, 无一定 一般不 标准 高于 500米
200米 以下
起伏不 地表起 大,边 伏程度 缘陡峭
坡度较 坡度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
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 长、短、春汛、夏汛、冬汛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能蕴藏量: 大、小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 水系归属、水系形态、河道(河谷宽窄、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 (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概况(面 积、水系排列形式)等。(见导与练)
陡崖
山谷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E C
250

B


山谷
E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

鞍部
练一练: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陡坡
山脊
缓坡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要领1: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山顶 B ______
E 山脊 ______
盆地 C_______
山谷 F _______
D 处,水坝建好后若水位升至海拔100米 (8)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地址应选在______ 丙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必须搬迁 处,则图中丙、丁两村是否需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1500米
1000米 500米

海平面
2、陡崖和任意两点的高差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小试牛刀】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①地能看到A村吗?
400
B B
350
丙地能看到B村吗?
同图比较: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比例尺大→坡度大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 (图幅相同) 等高距大→坡度大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小→坡度小
判断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试想一想:
②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 处的海拔高度为多少米?
③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 形可能为洼地还是小丘?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2: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
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若
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A和B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
200m<H<400m
400 300 200 100
399m<h<400m
H
A
B
城镇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都不在等高线 上的两点,中间间 隔的等高线有n条 (数值不相同), 等高距为d,则两 点的相对高度H取 值范围为:
B● A●
(n-1)d<H<(n+1)d
【小试牛刀】 读图,回答: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等 高 线 图 的 判 读 技巧 应用
根据数值变化,计算两点间相对高度
300<HA<400 0<HB<100
200<HA - HB<400
通用公式
ΔH=H高-H低 (n-1)d<ΔH<(n+1)d (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概念
读图名图例 看数值变化 识疏密程度 观凸出方向 析闭合状况 判透视与否 地形剖面图
山顶 山脊
山峰 A
山峰
B
安徽桐城余双红
360
362
364
365
安徽桐城余双红
山峰: 等高线封闭,且数值往里面增大 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地表形态分析 山脊
山谷
凸低为高(山脊)
凸高为低(山谷)
地表形态分析
山脊线即分水线
山谷线即集水线,往往形成河流。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山脊
山谷
鞍部
4.图示区域( B ) A.P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B.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 C.Q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D.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快
A)
5.暑假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户外野营活动。计划通过实地考
察,确定攀岩、宿营、远眺地点。现有A、B、C、D、E、F
六个地点可供选择,结合地形图分析可知该地地形类型为
___丘__陵___。 其中 A 处适合远眺, D 处适合宿营,
中间高 四周低
等高线向 低处凸
等高线向 高处凸
一对相同的 等高线
多条等高 线重合
规律:
• 等高线,海拔出 • 山顶之处有标注 • 陡坡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高凸谷,低凸脊, 陡崖就在重叠处。
概念
读图名图例 看数值变化 识疏密程度 观凸出方向 析闭合状况 判透视与否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1000米
1500米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② ③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最新详解版)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最新详解版)

• A、10<H<30 B、30<H<50 C、20<H<30 D、
40<H<50
• (3)图中的a曲线可能是
• A、等高线 B、河流 C、集水线 D、分水岭
• (4)夏季时,甲地白天吹的是
风。
(1)图中M、N两地地形分别为 和 。
(2)N处与甲处的高差为H,那么H值的可能 范围为
A、10<H<30 B、30<H<50 C、20<H<30 D、40<H<50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绘制 2、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B、地形的识别
3、等高线的应用
二、等高线地形图
2.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大家想一想: 如何才能把高低不平的地形准确 的表示在地图上 ?怎样用平面图 形来表示立体?
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动手来画一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D
E
河流
500
D陡坡、E缓坡
不妨一试: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 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 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峡谷:两条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 较狭窄地平的河谷或谷地。
F峡谷
G陡崖
400 300
300 400
F
河 流
两组山脊线相对
400 300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西北—东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拓展)
4、确定视线范围
P
300
200
A 100
P
100
200
B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1章 第1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1章 第1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 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 底部海拔在0~30 m,计算可知, 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底 部海拔可能为11 m;陡崖位于山 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 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 塌等地质灾害,不宜布局交通线。
美洲原产的作物品种极其多样 且独特,今天我们熟知的玉米、马 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南瓜、 玛咖等农作物均是从南北美洲引种。 右图为南美洲秘鲁地形图。秘鲁首 都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以 多雾著称,且空气质量常年较差。
12
(1)分析美洲原产作物品种极其多样 且独特的原因。 答案 美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对隔 绝,植物物种相对独特;美洲大陆 南北狭长,热量和水分差异显著, 水平地带多样;科迪勒拉山系纵贯 南北,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多样; 诞生了较早的农业文明,人工培植、 选育历史悠久。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读局部
判读局部海拔大小、高度范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
闭合
围或高差等
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
2.等高线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稀疏
盆地 中间疏,四周密
平原 稀疏,较为平直
海拔 500 m以上 500 m以上 200~500 m 没有一定标准 200 m以下
①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 即“小于小的”。 ②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 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23页表格)
闭合曲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 等高线凸向 外低内高, 高处, 用 表示
两个山顶之间 的部位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起
2、地形图的分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800 700 60 500
C
D
900 800 700 600 500
判读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E
A
700
D
C
B
500
300
②地形类型的判读
a.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岸线
b.200米以下为平原
c.200米~500米为丘陵
d.500米以上为山地
e.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小的地形为高原
③等高线图上的坡度判断 假设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500米
500米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 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分层设色地形图 着色规律: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 洋;黄色、褐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 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
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 小 ; 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小 ,内容就越 详细 ; 3、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大 ,内容就越 。 4、简略 1/1000000比例尺 1/100000000比例尺。 大于
图例和注记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地图的三要素 (1)、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 线指示法、一般方法(会运用)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用分数比较) (3)、图例与注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D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
问题是:
问题:淹没村庄和 农田,需要移民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 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 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 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 选择理由。
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 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
例、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 东南 1、小河的流向是__ 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 C 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
困难。
山谷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
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
A、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 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 喀斯特地貌不行 ) ,因为:这些 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袋大口小) b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 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计算
• 4、等高线与区位选择
(1)地形状况与河流
A、水系特征: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n-1)·d≤相对高度<(n+1)·d
计算题型专归题纳:4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题
1,计算两地点间的相对高差:
① 若两地海拔为定值,则两地相对高差为定值.
Δ H高差=h甲-h乙 (h甲与h乙为等高线上的两地海拔) ② 若两地海拔为不定值,则两地相对高差为不定值
(n-1)d < ΔH高差<(n+1)d (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00 250
m m
E
150m 250m
1lt;250m
例2,等高距为50米的等高线地形图,有5条等高线 通过的陡崖的相对高差是多少?
分析:设p为陡崖的最高点,Q为陡崖最低点
50 P

50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最高点P可能在①处,也可能在①以上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80<P≤100
100 80
Q
则PQ的相对高差:80m≤Δh<120m
例4 下图为某等高线图
Q 80
A
B
100 90
80
P 70
20 30 40 50 60 70
1,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8m B 36m C 40m D 80m
2,图中P,Q的海拔相比较,则(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米 D,P可能比Q低20米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 )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20 P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最高点P可能在180处,也可能在180以上
20 20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180≤P﹤200
200 180
P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为 1000米。
甲地的海 拔为1500 米,乙地的 海拔为500 米。 海平面
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 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最低点死海海拔(- 415米),两地的相对高 度为 9259.43 米。
2、等高线和等深线
500米 400米 300米 200米 100米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高度差为等高距。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示意图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 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
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五)地形剖面地形图
100 200
A
300
BC
D
EF
G
H
特点: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
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00 200 100
..
. .. . .
高原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地势起
伏很大、坡度较陡。)
盆地
盆地:四周高, 中间低。
丘陵
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米以下,地势起 伏较大。
平原
平原:海拔一般
在200米以下,宽 广平坦。
三、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的绘制

第02讲 等高线地形图(讲义)(解析版)

第02讲  等高线地形图(讲义)(解析版)

第02讲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知识点1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补充:事实上,海平面是不平的,我国取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根据该高程起算面建立起来的高程系统,被称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等高线: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合曲线。

等高线——与海平面平行的平面切过地表与地面交线的投影。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0 m等高线常代表海岸线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闭合曲线不相交、线重必崖、密陡疏缓、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知识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基础)(1)五大基本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山顶:等高线现闭合;中间高四周低;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山脊:凸低为脊;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可以推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山谷:凸高为谷;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为汇水区,河流发育,且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线重必崖”。

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答案】C【详解】该部位在鞍部,地势较低,A错误;该部位不是山谷,B错误;该部位为鞍部,从等高线可以看出两个方向的等高线向中间凸出,表示中间海拔低,C正确;图中没有体现岩层的构成情况,无法判断是否脆弱,D错误。

故选C。

【点睛】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地形部位【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②数值表示(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最小值(H)、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

②同线等高③等高距全图一致④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⑤“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⑥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⑦特殊等高线: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2.确定等高线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

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3.确定某点的海拔①在等高线上。

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③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读数。

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

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

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①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

需要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3.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等高线才可以相交或者是重合在一起。

4.等高线曲线必定闭合。

等高线曲线无论如何迂回曲折,但必定环绕成圈。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通过等高线图判断地形:根据等高线弯曲闭合形状及等高线上数值大小,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表示山峰或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低里面数值高,则表示山峰或山顶。

(2)等高线表示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高里面数值低,则表示盆地或洼地。

盆地面积大,洼地面积小。

(3)等高线表示平原:等高线数值很小,一般不超过200米。

而且等高线的数量极少,等高距数值很小,表示在这个地方海拔低,起伏极小为平原;(4)等高线表示高原:等高线的数值大,一般超过500米。

里面的等高线稀疏,边缘的等高线密集。

表示内部起伏小,边缘起伏大为高原。

(5)等高线表示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则表示山谷,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低即凸高为谷。

山谷为集水区,容易发育成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等高线表示峡谷:两侧是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狭窄而且低平的河谷,则表示峡谷。

(7)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则表示山脊,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高即凸低为脊,剖面呈倒V字型,成为分水岭,山脊两侧的水背向流。

(8)等高线表示鞍部:鞍部即两座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也叫山口。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剖面像骆驼背。

(9)等高线表示陡崖:两组等高线相交于一条短横线即表示陡崖。

陡崖上往往有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两组等高线实际上是一组,只不过在这里相交而已。

(10)等高线表示大陆和海洋:由于规定0米表示海平面,海岸线即陆和海之间的分界线,故在等高线地形图,0米线就是海岸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d<H<(n+1)d
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 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课堂练习
读 “ 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 ”( 单位:米 ) ,回答 1 ~ 2 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平原 C.丘陵 B.山地 D.低缓高原
A>C>D>B
(3)坡的类型
均匀坡
等高线疏密均匀
凸坡
等高线下密上疏
凹坡
等高线上密下疏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好,凸坡通视情况差,地势高且无障碍物 通视情况好
3、河流流向的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 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 走向,再根据“水往 低处流”即可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 向进行判断,河流的 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中,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 陡崖。据此可知陡崖出现在图中西南侧三条等高线相交处。根据图中等 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 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 算公式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 100米小于200米,则运动员在 攀岩运动中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135米。
解析 答案
右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 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 100米。据此完成3~4题。
③鞍部 ③山顶 ③山顶 ③山顶
④山顶 ④鞍部 ④鞍部 ④鞍部
答案
6.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50
t
b
250 200 150 100 0
崖底下限
崖顶下限
≥200
崖底上限
≤150
b
Hale Waihona Puke >100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80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答案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A.0 条
B.1 条
C.2 条
D.3 条
解析
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
可知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解析 答案
5.有关下图虚线或字母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①山脊 B.①山脊 C.①山谷 D.①山谷
②山谷 ②山脊 ②山脊 ②山谷
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最高处海拔在 500 米以下;从等
高线的疏密来看,该地区的等高线密集,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形
类型为低山丘陵。
解析 答案
2.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至陡崖最高处,上升的
垂直高度可能为
A.65米
C.135米
B.95米
D.225米
解析 攀岩运动适宜在陡崖处进行。在
解析
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
答案
4、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8844.43
H相=H高—H低
8611
珠穆朗玛峰
乔戈里峰
5、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海拔:3000m 气温:13℃
T差=(0.6℃×H相)/100m
海拔:1000m 气温:25℃
6、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海拔(米)
350
t
崖顶上限
300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 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80
例.图中关于P、Q两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A.P一定比Q低 答案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m D.P可能比Q低20m
70 60
P
50 Q 60 50
20
30
40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 则坡度越陡
等高线分布越稀疏, 则坡度越缓
喀斯特峰林
多山间盆地(坝子),山 多陡峭孤峰。等高线稀疏 处数值小。山峰等高线密 集且平滑。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 侧陡,一侧缓,缓坡为迎 风坡。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 的环状,上密下疏。突出 特点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
1、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的判断
A 200 200<A<300 大于大值 小于小值 100<B<200 200B
70 60
P
D.①④
20
50
Q
60 50
30
40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 A.40m至50m之间 C.50m至60m之间
答案
B.45m至60m之间 D.50m至55m之间
7、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n条等 高线,等高距为 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364 365
鞍部
364.2 362 360.3 358
360.4
360
360.4
358
354
山脊
350 346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360.4
358
354
山谷
350 346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典型
的等高线表示
洪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 下疏。多有放射状河流或 季节河流。
黄土塬
顶部平坦,边缘处沟谷纵 横。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数 值大。
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 进行判断,河流干流 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 于一致的,知道某支 流的流向,干流的流 向也可判断
学以致用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米),图中河流的流
向大致为:
A.先向东,再向东南
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北,再向西
解析 河流形成于山谷,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 等高线 】是地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全图的等高距须一致)
闭合,不相交 密陡疏缓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山峰 山峰
山峰
山峰:
364 362 360 365
等高线封闭,且数值往里面增大
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鞍部
360
3.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A.100米 解析 300米 B.200米 400米 D.200米 300米 C.100米 400米
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值为最小值,故①为
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值为300米。
解析 答案
4.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