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优质ppt]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人民版必修1
三、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体形式。 2.过程: (1)由来:“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出现:“光荣革命”后,枢密院逐步被内阁取代,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 行政机关。 (3)雏形: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4)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完善。 3.意义: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 统而不治 ”,只是 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学科指导
基本 要求
说明
课前自学
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了解《权 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特点;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 程中的一大进步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与“英国议会中的‘第三 院’”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通史坐标
二、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1.从客观上看,“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国情。“光荣革 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 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2.“光荣革命”把王位传给威廉和玛丽,破坏了原有的继承制度,一举打 破了“君权神授”的迷信,为限制君权奠定了思想基础。它建立了一种独 特的双主政权,并明确禁止天主教教徒继承王位,这些都促进了英国社会 的进步。
——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 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 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 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七二 美国1787年宪法
1.下图所示美国权力结构充分体现了( B )
A.专制集权 C.轮番而治
B.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D.君主立宪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分别掌握不同的 权力,并且相互制约与平衡。
2.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一书中写道,美国“联邦宪法采
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形成了对权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42021/9/142021/9/149/14/2021 8:05:1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42021/9/142021/9/14Sep-21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4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2.联邦体制的作用 (1)美国不再是一个松散的、众多主权州之间的联盟,而成 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2)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地位,既避免了_____中__央__集__权_______的弊端,又恰到好处 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四、两党制的雏形 1.确立过程 (1)独立战争时期的民主派和保守派。 (2)美国建国初的_______联__邦_________党和民主共和党。 (3)19世纪50年代的______民__主__________党和共和党。 (4)19 世 纪 后 半 叶 , _____两__党___________ 制 度 正 式 确 立 , 由此延续至今。 2.两党制的实质:都是为了维护_____资__产__阶__级_______的根 本利益。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七.一
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
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 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
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综合探究】
(1)依据材料1、2,概括指出
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2)依据材料3,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A.国王服从法律 B.议会权力至上 C.依法而治
D.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能力和对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从
两点出发:一是把握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
一是角度“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 宪制的基本特征就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 法权独立于王权,即王权受法律约束,受议 会监督,故A、B、C三项都对,而D项,拥有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答案提示】
(1)选区分布不合理,上议院
仍然被贵族把持。 (2)变化:在选区划分上,调整了选区,重新 划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从选民 资格可以看出的变化是以财产作为获取选举
权的依据。选区和选民资格的变化,说明工
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不足之处 是选民资格有财产限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背景 (1)“光荣革命”中议会请来国王,王权不是 议会 源于神而是源自_____。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限制王权,扩大其 控制下的议会权力。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教学课件
解放战争的过程
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解放全国。
解放战争的背景
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取得 人民支持。
0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详细描述
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背景,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过程,以及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 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
革命派建立、起义及战斗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意义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民族危机加深,新文化 运动推动。
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 人罢市,运动蔓延至全国 。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教学课 件
目录
• 第七单元概述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 单元总结与思考题
01
第七单元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事 件和人物。
理解本单元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和规律。
分析本单元历史事件对世界的 影响和意义。
汉唐宋的政治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结词
继承与发展
详细描述
汉唐宋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在继承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君主 专制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0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01
02
历史必修1专题七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背景:资产阶级革命1、两次内战(1640)2、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意义:否定了君权神授。
3、克伦威尔独裁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5、光荣革命()意义: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过程(一)确立:《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1、时间:从1689年至18世纪初2、方式:立法形式3、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颁布4、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5、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5、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时间:1832年2、背景:无权选派议员代表使工业资产阶级不满、高额的财产资格限制剥夺了工人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四)强化:内阁专横1、时间:19世纪末)2、标志:内阁权力强化,凌驾于议会之上。
三、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特点1、虚君2、内阁对议会负责3、选举权扩大4、内阁权力膨胀OR1、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2、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3、议会和内阁成为权力核心。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2 、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性质),成立之 初面临的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 发展经济(国家利益)。
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 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 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 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解析】由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信息“1950年除夕” 可以排除A、C、D三项,A项应出现在建国前夕, C项中国抗美援朝在1950年10月开始的,D项中 国实施“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开始的。 【答案】B
B
(2010高考安徽文综36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 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 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 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 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自我测评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 方针的必要性。如何评价?(课外讨论查资料) 必要性:(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 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 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 在摇篮里。 (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 重要力量。 (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 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021高中历史专题七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光荣革命”1.背景:(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_____________统治。
(2)1660年5月,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
詹姆士二世2.概况:1688年,议会发动政变,赶走国王___________,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新国王。
这一事件被称为“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权利法案(1)1689年《_________》,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权等,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王位继承法(2)1701年《___________》对王权进一步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1.过程:枢密院(1)“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是_______。
内阁(2)“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_____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沃波尔(3)1721年,_______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责任内阁制(4)18世纪中叶,___________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统而不治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_________”,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及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一)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背景:(1)原有的议会选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改革选举制度。
(2)原有选举制度引发了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斗争。
2.1832年议会改革:(1)内容:降低了对选民的高额财产限制,扩大了选民的范围;重新分配议会代表新兴工业城市名额,增加了_____________的代表名额。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7 第1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历史背景:
(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 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比 较落后。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基本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 使自治权。
5.历史作用: (1)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及对外友好活动 中,对于国家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 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生活的重 大问题,都起了很大作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 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 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 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2.形成和发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 确立。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 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 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 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 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 现在世界舞台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7单元 单元总结 34张(新人教版)
(2)这次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
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渐 进的演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这次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换要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 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了多重性,亚太 地区多元关系相对稳定。这种地缘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 地区新旧格局交替的进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 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 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
(4)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
呈现出对抗性。 (5)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竞争更为激烈。 (6)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 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巴以 冲突、美国“9·11事件”、印巴冲突等。
实际应用 2: 近年来, 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 弩张的气氛,正在被“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 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
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
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 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 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实际应用 1: 历史课上, 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 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 —— 紧 抓 住 梦 的 手 ”“ 多 边 自 主 外 交 —— 我 要 我 的 滋 味”“命运共同体 ——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 了( )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形势的缓和
人民历史必修1专题七 第二课 美国 1787 年宪法 21PPT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 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 刻有1776年7月4日的 《独立宣言》。
(2016年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 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 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 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 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 物”。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1、请问罗伯茨先生您是怎样当上大法官的? 2、请问您拥有哪些权利? 3、总统是否可以因为私人恩怨下令解除您的职务?
归纳1787年宪法的特点
1、中央集权原则: 中央权力加强,各州
(联邦制原则)
拥有一些自治权
2、分权制衡原则立 互:法相、制行约政;、司法三权分立,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 【答案】
• (1)因素:美国宪法第5条提供法律依据; 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4分,任答两点)
• 基本方面及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 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4分)完 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 应权力。(4分)
本课小结
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局限性: (1)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
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不承 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 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 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PPT课件
五四 运动
1851- 1864
1894- 1912
1919
《天朝田 亩制度》 农民反侵略反封建, 《资政新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篇》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 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第 一次历史性巨变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促进马克思 主义传播,标志着 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
特点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瓜分中国
以华制华
吞并中国
精选ppt
5
第四单元知识
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革命 时间
纲领
性质特点
意义
太平 天国 运动
景
美国成为唯一体的超级大国。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表 现
成为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影 响
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发展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精选ppt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开始
新民 民主 主义 革命
1919- 1949
反帝反封 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精选权ppt
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史性巨
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束屈辱历史,走向独立自主。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 •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 • • •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个社会
主义国家,并退出了次世界大战 • • (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
• 2.内容
•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一)工业化之路
1、背景:
1)国内: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25年,机器装备)
2)国际: 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
2、目的: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方针提出: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要点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 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
5、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高积累政策; 农民的贡献; 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 1.经济危机
• (1)原因:
① 战争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 目疮痍
② 自然灾害:1920-1921的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③ 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表现:
① 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②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许多人死于饥
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
4、评价:农业成就:实现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发 展,为苏联工业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改变 了农村生产关系。
农业 ①它违背农民的自愿和逐步原则。 问题:
②使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重重。
③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用超经济手段 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
④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 滞不前。
工业 ②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经济核算
③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p135课前提示) 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 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饿
2.政治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 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得到强化。
2.表现
① 在农村:农民对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② 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而纷纷摆工抗议。 ③ 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士兵,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 危机。
•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1.原因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 后的新情况。
•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 2.标志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 《关于以___实物税___ 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 告》。
• 3.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
高度集中,用行 政手段对学术文 化领域进行管理 控制。
积极
集中人力物力财 在当时形势下保证党 力,一度推动生 对新生政权的领导, 产力发展,为二 一定程度维系了政局 战胜利奠定基础。 的稳定。
能统一全国 人民的意志
弊端
农工轻比例失调, 个人崇拜 压抑了地方和企 民主法制破坏 业积极性。
思想理论单调划一, 学术创作单一,文化 创造力受压制。
策
•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 (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 3.特点
•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 4.影响
• (1)积极影响: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 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
• (2)消极影响: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遭到广大农民反对
4、过程(1926年开始): 1)1926-1928年:改建、扩建、新建企业。 2)1928-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3)1933-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 4)1938-:因二战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工业飞速发展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二)含义: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三)特征及评价:
(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看)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评价
总体特征
高度集中地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内容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思想文化
特征
指令性计划管理, 权力高度集中, 排斥市场,行政 党政不分,忽视 管理,优先发展 民主法制。 重工业。
斯大林模式中经济、政治和思想相互联系渗透,形 成严密整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
工业化之路 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大 林 农业全盘
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
模
集体化
式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结果和失误
的 社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5、教训
(1)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 定水平为条件;
(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 中心环节;
(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 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标志: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目的:①为了引导众多农业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
②为了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农业逐步集 体化方针
农业全盘集体化
3、过程: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
1930年
整顿、发展
1932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