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海洋

合集下载

初中生满分作文: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初中生满分作文: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在数学的大海里披荆斩棘当你在暴风暴雨的数学大海里游览时,你能否能英勇地披荆斩棘 ?当你在困难难过的现实生活中挣扎时,你能否能仍旧地热爱数学 ?当你在对极其简单的问题充满迷惑时,你能否能踊跃地问为何?当你在对很难的数学观点滚瓜烂熟时,你能否能在生活中表现它 ?当你在对有名的数学论文拥有怀疑时,你能否能英勇地提出怀疑 ?数学,它深奥无极 ,它妙趣横生。

不认识它,它会让你烦忧;但一旦你坠入了数学这深奥无极的无底洞,就会被它的巧妙深深吸引。

当一道难题经过你的冥思苦想被攻破时,那种成就感. 那种喜不自胜 .喜不自胜 .妙趣横生的感觉会让你感觉知足。

谈古论今,数学成就了多少聪慧的天才,被沉没的人材:“数学之父”——塞乐斯,“数学王子”——高斯,“问题种子”——欧拉他们是多么伟大的数学家。

可是,他们的数学生涯就是一帆风顺的吗?不,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才看见漂亮的彩虹的!华罗庚,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当他左腿瘫痪,生活没有了盼望的时候,他仍旧热爱数学,热爱自己的追求,并且英勇地向有名教授苏家驹的论文提出怀疑,假如没有那次的怀疑,华罗庚将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更不会成为中国的骄傲;数学之父——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单能对问题作出怎么样的解说,并且还加上了为何的科学识号,他不迷信,他热爱科学;聪慧的高斯在八岁的时候就懂得用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的1+2+3+ n的方法去算1+2+3 +100,为何他能用这类方法去计算,由于他肯动脑筋,爱动脑筋;欧拉固然是一位有名的数学家,但在他小时候,他却一点也不受老师喜爱,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原由就是由于他问了一个问题:天上的星星有几颗?要知道问这类问题对上帝来说是很不礼貌的,而在欧拉那个年月,上帝又是神圣不行入侵的,于是他被开除了。

可是正是由于他有爱问问题这个好习惯,以后,他成了阿塞尔大学最年青的大学生。

一个人,只需具备了爱动脑筋,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崇高质量。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24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24张ppt

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填图:填出七大洲的名称。
北美洲


欧洲 亚 洲


大洋州

南极洲

欧 洲
非 洲
180°
亚 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北 美 洲
23.50N
00
南 美 洲23.50S
P41活动题
读图3.5和图3.6,陆地主要集中在北 半球,东半 球;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 和南美洲,横跨东西半球 的大洲是南极洲;陆地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亚洲,最小 的大洲是大洋洲 。
课堂反馈
1.地球表面由 陆地 和 海洋 两部分组成。
2.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分别是(71% )和
( 29% )。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C )
A.
B.
C.
D.
北美洲
非洲
亚洲
南美洲
课堂反馈
B • 4、不是位于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D •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陆地的存在形态
大陆
群岛 半岛
半岛
海峡 岛屿
岛屿
海 峡
群岛
格陵兰岛
亚欧大陆
德雷克海峡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澳大利 亚大陆
莫桑比克海峡
七大洲
看谁认得多
4400
3000
2400
亚洲
非洲

数学中的海洋

数学中的海洋
目前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超出80种。组成海水的化学元素,除了构成水的氢和氧以外,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主要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它们占海水中全部溶解元素含量的99%;其余的元素含量甚微,称为海水微量元素。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东西最大宽度约2万公里,南北约1.6万公里,超过所有大陆和岛屿面积的总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一半以上深度超过5000米,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大西洋面积为9336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哥海沟,为9218米。印度洋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897米,最深处为爪哇海沟,达7450米。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00米,最大深度5449米。
数学中的海洋四(4)班X X X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全球海洋的平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海洋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约有10亿多千瓦。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地球表面积是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大海课件精品文档.

大海课件精品文档.

大海课件精品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七章第二节“大海的数学”,具体内容包括大海的形态、海浪的数学模型、潮汐的周期性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大海的数学”全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海的形态及其与数学的关系,掌握海浪的数学模型;2. 学习潮汐的周期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浪的数学模型和潮汐的周期性。

难点:海浪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应用,以及潮汐周期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海图片、海浪模型、潮汐周期表。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大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形态,提出问题:“大海的形态与数学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海浪的数学模型和潮汐的周期性,让学生了解大海的数学知识。

3. 例题讲解(1)讲解海浪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2)讲解如何运用潮汐周期性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海浪的数学模型;(2)计算某地潮汐的周期。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海的数学海浪数学模型潮汐周期性2. 重点与难点海浪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应用潮汐周期性的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海浪的数学模型;(2)计算某地潮汐的周期。

2. 答案(1)海浪数学模型图;(2)潮汐周期:12小时2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以及对大海的数学知识的兴趣。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自然现象中的数学知识,如河流的弯曲、星系的形状等。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海浪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2. 潮汐周期性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具体题目和答案。

一、海浪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2. 介绍海浪的数学模型,如正弦波、余弦波等;3. 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出海浪的数学表达式,如 y = Asin(kxωt + φ);4. 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如 A 表示波高,k 表示波数,ω 表示角频率,φ 表示初相位;5.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浪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大海数学知识点总结

大海数学知识点总结

大海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海浪的周期海浪是海洋中水质的波动。

根据不同的波浪周期,海浪可分为长周期波和短周期波。

长周期波通常是由远处的风产生,它的震荡频率低,影响范围大。

短周期波是由近处的风产生,它的震荡频率高,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数学上,海浪的周期可以通过正弦函数来描述。

正弦函数是一种很常见的周期函数,它的图像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海浪的周期性变化也符合正弦函数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在描述海浪的震荡规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潮汐的规律潮汐是海洋水位的周期性波动。

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引力、太阳引力和月亮引力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根据不同的引力大小和方向,潮汐可分为大潮和小潮。

大潮和小潮的周期性变化符合复杂的数学规律,这其中涉及到了引力的计算、周期函数的分析等数学知识。

潮汐的规律对于航海、渔业等海洋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理解潮汐的数学特性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是丰富的生物圈,海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海洋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数学知识在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规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科学家可以揭示出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数量分布规律,从而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盐、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规划,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数学知识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分析,可以确定海洋矿产的分布和储量,为开采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学统计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海洋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可行性,为资源开发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总结来看,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包括周期函数、引力计算、空间分布规律、数学建模等方面。

这些数学知识不仅是对大海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工具,也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着重要的支持。

数学怎样引入大海的例子

数学怎样引入大海的例子

数学怎样引入大海的例子来自大海的数学宝藏有道是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在大海中与在陆地上一样,生命的形式成为数学思想的一种财富。

人们能够在贝壳的形式里看到众多类型的螺线。

有小室的鹦鹉螺和鹦鹉螺化石给出的是等角螺线。

海狮螺和其他锥形贝壳,为我们提供了三维螺线的例子。

对称充满于海洋--轴对称可见于蚶蛤等贝壳、古生代的三叶虫、龙虾、鱼和其他动物身体的形状;而中心对称则见于放射虫类和海胆等。

几何形状也同样丰富多彩--在美国东部的海胆中可以见到五边形,而海盘车的尖端外形可见到各种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海胆的轮廓为球状;圆的渐开线则相似于鸟蛤壳形成的曲线;多面体的形状在各种放射虫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海边的岩石在海浪天长地久的拍击下变成了圆形或椭圆形;珊瑚虫和自由状水母则形成随机弯曲或近平分形的曲线。

黄金矩形和黄金比也出现在海洋生物上--无论哪里有正五边形,那里我们就能找到黄金比。

在美国东部海胆的图案里,就有许许多多的五边形;而黄金矩形则直接表现在带小室的鹦鹉螺和其他贝壳类的生物上。

在海水下游泳可以给人们一种真正的三维感觉。

人们能够几乎毫不费力地游向空间的三个方向。

在海洋里我们甚至还能发现镶嵌的图案。

为数众多的鱼鳞花样,便是一种完美的镶嵌。

海洋的波浪由摆线和正弦曲线组成。

波浪的动作像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海洋的波浪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有时强烈而难于抗拒,有时却温顺而平静柔和,但她们总是美丽的,而且为数学的原则(摆线、正弦曲线和统计学)所控制。

最后,难道没有理由认为海中的沙曾经激发了古代人形成了无限的思想?当我们对每一个数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时候,会发觉它们是复杂和连带的。

而每当在自然界中发现它们时,便就获得了一种新的意义和联系。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已成为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不仅是我们的吃穿住行的来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在七年级上册我们需要学习哪些有关海洋的知识呢?一、海洋的分布和特点地球表面的水域可以分为大洋、海湾、海峡、海峡和河口等多个部分。

大洋是全球最大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0%。

海洋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边的南大洋。

海洋的特点表现为盐度高、水深大、温度变化小、生物丰富等。

二、海洋的构造海洋的构造主要可以划分为潜山、海沟、海山、洋脊等等。

其中潜山是指位于海底的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地形起伏,而海沟则是位于海洋底部的深度很大的狭长地带。

海山是指位于海洋中的山峰,而洋脊则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海底山脊。

三、海洋中的生物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植物包括海草和浮游植物,而动物则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鲨鱼、海豚、鲸鱼等等。

海洋中的生物活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海洋中的鱼类是我们日常的食物来源之一。

四、海洋的利用人类利用海洋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做到科学利用。

目前,人们利用海洋主要有渔业、海底矿产开采、海水淡化、航运、旅游等。

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五、海洋的保护海洋保护是全球性且永恒的问题,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需要从严格限制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海洋科研和开展环保垃圾分类工作等方面来保护我们的海洋。

总之,在七年级上册,海洋的知识点涉及到海洋的分布和特点、海洋的构造、海洋中的生物、海洋的利用以及海洋的保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海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更好地发展人类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形成和组成1. 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始于地球诞生之初。

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水大部分都来自于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形成了地球的海洋。

随着地球的演化,海洋的形成得以完善,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2. 海洋的组成海洋主要由水和盐所组成。

其次还包括了天然气、沉积物、微生物等,构成了海洋这个宏伟的世界。

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占到了盐度的绝大多数。

而盐度的高低则是由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决定的。

二、海洋的生物多样性1. 海洋中的生物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中包括了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贝类、海藻等。

在海洋深处还有着各种奇特的生物,例如深海鱼、水母和珊瑚等。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海底火山、珊瑚礁、海草床、海洋陵光层等。

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海洋生态环境。

三、海洋的污染和保护1. 海洋污染目前,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其中包括了塑料垃圾、化学品废物、油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会危害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威胁着整个海洋环境。

2. 海洋保护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禁渔区、海洋保护区、回收利用塑料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调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四、对于七年级学生海洋知识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海洋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地球的了解和关注,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结语海洋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海洋,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初中聚焦海洋活动教案数学

初中聚焦海洋活动教案数学

教案:初中聚焦海洋活动课程目标:1. 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提高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2. 通过数学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分类和重要性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 数学计算:海洋资源数量的估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印象。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海洋资源的分类和重要性,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

2. 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价值。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海洋资源,讨论其利用与保护。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四、数学计算(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估算一片海域中的某种海洋生物资源数量?2.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通过样本调查、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估算。

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数据,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估算海域中某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2. 各小组通过调查、观察、计算等方法,估算所选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

3. 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共同探讨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海洋资源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

3. 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聚焦海洋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计算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洋面积教案初中

海洋面积教案初中

海洋面积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2. 通过地图和数据,理解海洋在全球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加深对海洋面积大小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2. 海洋在全球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教学难点:1. 海洋面积的计算和理解。

2. 海洋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2. 海洋分布图。

3. 相关数据和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已知的海洋名称和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吗?它位于哪个位置?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海洋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海洋的概念。

2. 讲解海洋在全球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使用数据和统计图表进行说明。

3.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的分布情况,讲解海洋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找出各个海洋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2. 每组选择一个海洋,测量该海洋的面积,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讨论哪个海洋面积最大。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发现和思考,总结海洋面积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 提问:海洋面积的大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 拓展知识:介绍一些海洋的特点和作用,如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大小。

通过海洋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掌握了海洋在全球面积中的比例。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海洋面积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海洋面积的计算和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海洋面积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洋面积的概念。

中考大海数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大海数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大海数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以下四个数中,最接近π的是()A. 3.2B. 3.14C. 3.141D. 3.14162. 一张方形纸片,边长为8cm,将其对角线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剩余部分的周长是()A. 8cmB. 16cmC. 24cmD. 32cm3. 若a:b = 3:4,b:c = 2:5,则a:c等于()A. 6:5B. 4:15C. 6:10D. 8:154. 已知正整数n满足n+1是完全平方数,而n是完全立方数,则n 最小值是()A. 0B. 1C. 8D. 95. 已知△ABC中,∠B=60°,AD为BC的中线,若AB=4√2cm,则AD的长度是()A. 2cmB. 4cmC. 6cmD. 8cm......(后续题目省略)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若7890除以11得商、余数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一辆行驶速度为50km/h的汽车连续行驶5小时,共行驶__________km。

3. 若a:b = 3:7,b:c = 5:6,则a:c = ______:______。

4. 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是36cm²,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cm³。

5. 图中的正方形ABCDE的边长为__________cm。

......(后续题目省略)第三部分:解答题(共5题,共80分)1. 已知一条长方形花坛的长是6m,宽是4m,若要在花坛四周铺一圈边长相同的砖,且使砖的数量最少,请你计算需要多少个砖?解答:花坛周长是(6+6)+(4+4) = 20m设砖的边长为a,则需铺设的砖数为(20/a)的向上取整与(20/a)的向右取整的乘积。

而又有a取值范围是1 < a ≤ 4,求出每个a对应的砖数,找到最小值即为最少需要的砖数。

经计算,当a=2时,需要25个砖,这是最小值。

海洋面积教案初中数学

海洋面积教案初中数学

教案:海洋面积课程目标:1. 了解海洋面积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计算海洋面积的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海洋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运用海洋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海洋面积的计算方法;2. 运用海洋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海洋地图;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海洋地图,让学生了解海洋在世界地图中的分布;2. 提问:你们知道海洋面积的概念吗?为什么需要了解海洋面积?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海洋面积的概念:海洋面积指的是海洋覆盖的地球表面的总面积;2. 讲解计算海洋面积的方法:a) 利用地图比例尺计算:通过地图上的比例尺,将海洋的图形转换为实际面积;b)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计算: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海洋表面的面积数据;c) 利用海洋学原理计算:根据海洋学的相关原理,推算出海洋的面积。

3. 举例讲解:以太平洋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地图比例尺和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太平洋的面积;4. 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计算其他海洋的面积。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海洋,利用地图比例尺和卫星遥感数据计算海洋面积;2.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讨论海洋面积的意义及应用;3. 教师点评各组成果,总结海洋面积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问:海洋面积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面积在航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 举例讲解:以海洋资源开发为例,介绍如何利用海洋面积数据进行资源评估。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海洋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 提问:你们认为海洋面积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海洋面积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对海洋面积的意义和应用有深入理解。

海域计算公式

海域计算公式

海域计算公式海域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海域面积的数学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海域的大小,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域计算公式通常基于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海域的面积。

海域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学方法来对海域的边界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海域的边界可以通过经纬度坐标或者投影坐标来表示。

基于这些坐标,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海域的面积。

在计算海域面积时,需要考虑海域的形状和边界。

如果海域的边界是不规则的,那么就需要利用数学方法来对其进行分割和计算。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不规则形状的海域面积。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来计算其面积,从而得到海域的面积。

另外,海域计算公式还需要考虑地图投影的影响。

地图投影是为了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上而进行的数学变换。

不同的地图投影会对海域的面积产生影响,因此在计算海域面积时需要考虑地图投影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海域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进行计算。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利用海域的坐标数据和地图投影信息来进行海域面积的计算。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更加方便和准确地计算海域的面积,为海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海域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海域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海域权益的划定和保护等方面。

海域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域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海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海域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海域的面积,为海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海域计算公式将在海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初中数学课外知识——海平面的升降

初中数学课外知识——海平面的升降

课外知识---海平面的升降
我们在研究地形或地理位置时经常提到海拔这个词,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他就相当于数轴上的原点,当位置在海平面上方为正,当位置在海平面下方为负.但你知道,海平面也是有上升和下降的吗?
中国沿海海平面多年来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其中,黄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73毫米,东海、南海次之,分别为66和63毫米,渤海为27毫米.
到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其中,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分别为2.1毫米/年、2.6毫米/年、3.1毫米/年和2.3毫米/年.
预计未来3~10年中,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比2000年平均海平面高10毫米.渤海、黄海和东海比2000年平均海平面分别高8毫米、13毫米和11毫米,南海则略低于其2000年平均海平面;2013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将比2000年平均海平面高28毫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比2000年平均海平面分别高40毫米、26毫米、22毫米和26毫米.
2001~2003年期间,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我国沿海部分地区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程度有所加重.
注:①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绝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熔化而造成的;相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局部海洋水文周期性变化以及沉积压实等作用造成的.
②常年平均海平面:通常国际上将1975~1986年的平均海平面称为常年平均海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磁波的产生
问题: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
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
连,再
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迅速变化的电流激起电磁波。

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变化的电流(电场)→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电流(电场)······
看图片分析水振动形成水波,用类比的方法比较水波、声波、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的参数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频率f: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
波速c:反映电磁波传播的快慢程度;
演示实验:把一个手机放在真空罩内,给这个手机打电话,这个手机能够收到这个信号吗?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 m/s 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公式:c=f
c——波速——m/s
λ——波长——m
f——频率—— Hz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4.电磁波谱
(1)电磁波按频率从高到低排列: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2)无线电波
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电磁波的用途
γ射线:作脑手术(可灭癌细胞)、改良种子
X射线:透视、探伤
紫外线:杀菌、帮助钙吸收
红外线:遥感技术、自动控制、测温仪
无线电波:电视、雷达、无线电导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