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不同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最初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教材、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比较复杂的教学系统,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
3.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当学习者出现正确反应时应及时予以强化。
行为主义学派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外显行为与强化的思想,以及尊重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
认知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学应该按照信息的心理加工顺序准备教学活动。
4.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所持的知识观是主观主义的,即人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主观建构(1)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
(2)细化理论:早提出者是瑞格卢斯,它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该理论的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学说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以下为陶江伟一、概念题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到达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到达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
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广义〕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侠义〕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0)一、名词解释1、系统方法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3、认知发展4、学习风格5、学习需要分析6、教学策略7、支架式教学策略8、最邻近发展区9、抛锚式教学策略10、研究性学习11、“先行组织者”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教学系统设计总结关于人物:加涅(美国心理学家)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九段教学策略;学习的层次的分类;任务分析技术。
奥苏贝尔:提出包容(Subsump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提出掌握学习。
梅瑞尔:“目标—内容”二维模型瑞格鲁斯:细化理论;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
最优化教学理论。
基本标准:效果与质量;时间。
维果茨基:肯普:ID1——“肯普模型”皮亚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认识结构论---认识是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推动认识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大师,美国现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1900 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
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
桑代克:心理学大师,1912 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
猫笼实验米勒:任务分析法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
教学技术第一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术。
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布鲁纳: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知发现说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名词解释:第二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第三章: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高考总复习“集合”教学设计——“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
己解题 中出现的错 误, 从而提 高解题的
水平。
一
次测试 中, 试题 都有可能不 同, , 因此
有试题的难度设置得 相同或近似即可。 但实际上 , 高中数 学中每一个 章节的要 求是不一样的, 不可能让所有的试题 难
偷窥等手段在考试中将毫无用处。 第三, 动化测试 系统对学 生学习 自
试无法比拟的。
度都 接近 。 正是 这个 原因, 也 数学 的自
动化测试 系统在正规的、 大规模的考 试
中还不能够广泛使用。 它只适合于学生
的练习和小型的测试。 另一方面, 动化测试 系统所 给出 自 来的题 , 是在题 库中随机 抽取 的, 都 不
一
因此, 系统 在设 计 、 制的时 候 , 分 编 充
符 号, 解集合的运算 , 理 会用v n 图和 en 数轴解决有关集合问题 。 教学 策略 : 型例 题 , 练结 合 , 典 讲 精 讲多练。 利用自动化测试系统, 及时反馈成
生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 即时反 馈。 对于
进 入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 , 他们 已
经 学完了全 部内容 , 动化测试 系统能 自
髓
机嚣 错日
0
J
-
图1
图2
进入考试界面 ( 如图2; )
3学 生 输入 姓 名, 击 “ 始 考 . 单 开 试”就 可以进入 随机考试状态。 ,
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习 在 题讲评中, 教师 可以将解答 选择题的各种方法贯 穿始终, 提高学生解决选择题的能力。
单元、 具体的学 生, 因此, 它比较 适合于 学生在 家上网使 用, 而不是占用课堂的
最新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及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含义: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是一套程序化步骤。
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4.教学对象分析(audience analysis or target-population analysis)或称学习者分析(learner analysis):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5.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包括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6.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特定的内容和组织。
7.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8.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9.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
10.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系统设计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以下为陶江伟一、概念题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
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广义)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侠义)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教学系统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得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_与评价得具体计划得―系统化过程。
2.传统ID模式得发展经历过两代,就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得主要标志就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得主要标志则就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4、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得教学系统设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得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
5.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得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得核心思想就是她提出得为学习设计教学得主张,她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得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 梅瑞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得阐释:“教学就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得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
”教学设计得目得就是创设与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得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
8.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与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得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与对方案进行修改得过程10. 1900年—杜威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得桥梁。
12.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得作用。
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得结合就是教学设计发展得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乩产品—为中心得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工统一为中心得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课堂为中心得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与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得有机整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改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改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4.教学系统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新性(1)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2)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2.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总复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总复习命题点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课程、内容)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的策划设计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最主要工作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实施方案,通称“教案”。
命题点二教学设计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系统理论。
其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内核”,系统理论构成教学设计的“形式”。
不管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教学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
(二)目标性原则这是指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类。
可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目标的单一性,建立包括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意目标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群。
当然,有些目标是无法通过某一堂课的教学就达到的。
(三)程序性原则这是指教学设计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构思,组织成一系列的逻辑环节或层次序列。
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另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四)反馈性原则教学设计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性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五)具体性原则教学设计过程也许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但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并不一定会按既定的流程进行。
因为,教学总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由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环境、过程中实施的,因此,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是特定的,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体的。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整本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第二版)1. 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作用美国学者伊利(Donald P. Ely)在谈及教育技术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曾经言及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三条历史线索,其中之一即为教学系统方法。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系统方法的引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才开始了历史转折,一批心理学家才为教育技术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系统化设计教学,并逐渐把教学系统设计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核心。
2.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第一节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假设教学设计专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é)在其著作《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开始讨论了教学设计的若干基本假设,这些基本假设成为教学系统设计立论的前提,并且已经为人们广泛认可。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包含两层意义:(1)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帮助学生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2)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其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掌握。
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是教学系统设计的直接目的,而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指向。
二、系统设计的教学能够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两方面。
学习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学习的目的。
教学系统设计通过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
三、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而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对应于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四、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要求以系统论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
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期末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合集10篇)
期末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合集10篇)期末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第1篇数学复习计划1、全面系统地对所学知识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
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辨析乘、除法应用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
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
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并成立互帮小组。
结对子,一帮一。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
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
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发奖状(优秀奖和进步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复习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2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3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资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完成目标,这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___系统化过程___。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__梅瑞尔__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__学习经验__和__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 _系统方法__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__教学目标__,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__评价__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__修改__的过程10.1900年__杜威_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20世纪90年代,_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_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__产品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__系统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__课堂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__特定功能__的有机整体。
17.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3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18.肯普模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__教学目标__、__教学资源__、__学习者特征__和__教学评价__。
19.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系统。
20.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系统科学研究方法21.就学科性质而言,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
2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
23.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渐从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向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向发展,教学设计的技术手段也日益系统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24.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有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以课程为中心的设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
25.从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程来看,学习理论、系统方法和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等学科对其发展影响较大。
26.布鲁姆认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层次。
27. 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主要的认知工具有问题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以及协同工作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和管理与评价工具。
28.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3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29.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它的作用表现为查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工具、外化学习者知识结构工具、有效的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以及培养学习者元认知技能的有效工具。
30.形成性评价通常包含自我评价、专家评价、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以及进行中的评价等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是( D )A.研究对象相同,性质一样B.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学科C.教学论涵盖教学系统设计D.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既相关但又有区别2.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 A )A.梅瑞尔B.加涅 C.史密斯D.雷根2.ID2的代表性模式是( D )A.瑞格卢斯模式B.梅瑞尔模式C.加涅模式D.史密斯—雷根模式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 C )A.理论学科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D.尚未形成学科4.“细化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加涅B.史密斯C.瑞格卢斯D.梅瑞尔5.1900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是:(C)A.桑代克 B.斯金纳 C.杜威 D.奥苏伯尔6.加涅和肯普等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是:(B)A.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过程B.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C.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D.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7.下面是梅里尔(Merrill,M.D.)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阐释的是:(A)A.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
B.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C.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法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D.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8.教学设计分为(A )三种层次。
A. 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B. 宏观、中观、微观C. 高级、中级、低级D.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9.( A )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
A. 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B. 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C. 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10.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B.规划、研究、决策、评价C.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订D.调查、观察、测验、决策11.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过程。
B.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相对而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C.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D.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12.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针对( D )。
A.学生B.教材C.教学活动D.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13.“发现学习”的提出者是( C )。
A.加涅 B.奥苏贝尔 C.布鲁纳 D.梅瑞尔14. 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D )A、情境性B、建构性C、操作性D、动态性15. “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不包括在这三种策略的是:( C )A. 组织策略B. 传递策略C. 评价策略D. 管理设计16.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B指的是( D )A.教学对象 B.教学标准C.教学条件D.教学行为17. 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 A )A. 抛锚式教学策略B.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C. 支架式教学策略D. 启发式教学策略18. 儿童能推演:如果A>B,B>C,则A>C,这个认知发展阶段属于( A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19.“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中,属于( D )。
A.识记 B.领会 C.运用 D.综合20.“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加涅B.奥苏贝尔C.布卢姆D.皮亚杰21.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 A )A.抛锚式教学策略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C.支架式教学策略D.启发式教学策略22.能理解和使用初级概念的阶段是( 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3.( B )是确定学习者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
A. 教学内容B. 初始能力C. 年龄D. 学习环境24.( A )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映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A.学习风格 B. 认知结构 C. 学习准备 D. 学习方法25.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 B ),是指当前所学内容类属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某个包容性更广、抽象概括程度更高的原有观念。
A. 总括关系B. 类属关系C. 并列组合关系D. 因果关系26.( C )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者就教材而言,指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A.学习准备 B.学习风格 C.认知结构 D.学习方法27.下列那种形式不能用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 D )A. 转换B. 解释C. 推断D. 记忆28.下列哪个动词表明了布卢姆分析层次的学习目标( A )A. 比较B. 总结C. 说出D. 选择29.在马杰的ABCD模式中,哪个是基本部分( B )A. 对象的描述B. 行为的描述C. 条件的描述D. 标准的描述30.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C.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质是相同的D.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31.在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中,确定教学起点的是( C )A.学习需要分析 B.学习内容分析C.学生初始能力分析 D.学生一般特征分析32. ( A )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得能力。
A. 辨别B. 形成概念C. 规则D. 高级规则33.对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首先要( A )A.对先决知识与技能的测试B.对目标技能的测试C.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D.一般性了解34.若教学目标为形成概念,则学习结果的类型为( B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认知方式35.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和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得能力是( C )。
A.形成概念 B.利用规则 C.鉴别技能 D.言语信息36.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知识技能、智力体力及情感状况等进行评价称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