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
•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 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 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 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 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操作步骤
6. 放置电极部位: 1)左右位:心尖(APEX)
- 心底部(STERNUM)
一块放置在左乳头外侧腋前 线第五肋间;另一块放置在 胸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2)前后位:胸骨除颤电极 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心尖除 颤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下(左 腋前线第5~6肋间)
操作步骤
7、再次确定是否除颤:再次观察心电示波; 充电:按下除颤手柄上的充电键,仪器将有一声持续的蜂 鸣音,表示充电完全;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 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的基本顺序:识别判断,向EMSS求救后开始CPR, 顺序为C-A-B。
不 要 轻 易 中 断 按 压!
按压:通气=30:2,保证60%以上的时间为按压。
通气比例
• 按压/通气比(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
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约2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
仰头抬颏法(head tilt-chin lift)
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 • 由于具有上述优势,双相波取代单相波是除颤仪与电除
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早期电除颤理由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 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 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急救技能培训
2018-07-10
快速识别危重病人
• 1.气道紧急情况(窒息) • 2.呼吸窘迫,呼吸暂停,明显紫绀 • 3.RR<8次/分或RR>36次/分 • 4.SPO2<85%(供氧状态下) • 5.突然语言障碍 • 6. 收缩压<90mmHg或≥220mmHg • 7. HR≤40次/分或≥140次/分 • 8.意识改变 • 9.癫痫大发作 • 呼叫
• 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一位立刻行 CPR,另一位启动EMSS
检查脉搏和呼吸
胸外按压
胸
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或)直接
外
按压心脏驱动血流,有效胸外按压能
按
产生60~80mmHg动脉压
压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1/3处 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胸外按压
• 幅度 5-6cm • 频率100-120次/分 •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 • 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 • 用力、快速连续按压
主要内容
1
检查意识及呼吸
2
求助EMSS
3
检查脉搏
4
胸外按压
5
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
6
电除颤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叹息样呼吸)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取带除颤器 有可能来第二个急救者参加
检查脉搏,但确定 脉搏时间<10s
无脉搏
开始30:2循环式CPR
有脉搏 每隔5-6s通气1次 每隔2min 复查脉搏
开放气道方法
托颌法(jaw thrust)
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 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人工通气方法
人工通气方法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 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 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
在建立了高级气道后,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而不必 在两次按压间才同步进行(即呼吸频率8-10次/min)。 在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
• 抗心律失常药 1. 胺碘酮(amiodarone) 2. 利多卡因(lidocaine) 3. 镁剂(magnesium)
•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电除颤
• VF/VT应立即电除颤,只做1 次电击,之后做5组CPR,再 检查心律
• 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 择360J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
BLS的基础包括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的 识别、紧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早期心肺复苏(CPR)、迅速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除 颤。对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早起识别和反应也被列为BLS的 其中部分。现场首先对患者有无反应、意识,呼吸和循环体 征做基本判断。发现无意识、无呼吸(包括异常呼吸),立 即向EMSS求救,即开始CPR。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
• 用力按压 • 快速按压 • 让胸廓充分回弹 • 尽量减少中断按压 • 不要过度通气
• 每5组CPR后判断效果
•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 (1)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 动,若中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 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 (1)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 (2)无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温下持续30min以上,EMS人员
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 (3)有EMS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
常用药物
复苏药物的选择
• 血管加压药物 1. 肾上腺素(epinephrine):对心搏骤停无论何种类型, 肾上腺素常用剂量为每次1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35min重复1次。 2. 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2)严重低钾血症: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 栓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律的恢复
电复律/除颤的并发症
• 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 • 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 • 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可用抗凝治疗 • 皮肤烧伤:由电极板直接与皮肤接触所致 • 喉痉挛: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或电击本身引起 • 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 • 心肌损伤
• 双相波除颤首次能量选择为 150~200J
分类
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 单相波除颤仪 双相波除颤仪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 体外除颤仪 体内除颤仪
双相波除颤仪
单相波 除颤仪
• 双相波(电流在两相流动,第一相是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 个电极,然后在从另一个通路流回)
• 优势: • (1)随胸壁阻抗而变化,首次电击成功率高; • (2)选择的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对“恒定”,对
电极板紧贴皮肤 ,电极板压力适当;
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和病床;
操作步骤
8、放电: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 9、立即立刻进行5个循环的CPR(约2分钟)。 10、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 11、操作完毕后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12、清洁皮肤安置病人,监测和记录 。
电复律/除颤的禁忌症
(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流电所致的室性心动过 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需除颤
电击1次 立即再行CPR 2min
取来AED/除颤器
检查心律,是否 需要电除颤
不需除颤
再行CPR 2min,每隔2min 复 查脉搏,直至ALS开始
检查意识
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 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 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 音或动作反应
求助EMSS
• 单人急救者发现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 呼吸、无脉搏,应拨打急救电话启动应 急医疗服务(EMSS),嘱携带除颤器,立 刻返回患者身边行CPR
电复律/除颤的操作程序
操作步骤
1. 备齐用物: 除颤器、导电膏或盐水纱,酒精棉球。 检查除颤器性能及充电情况。
2. 准备除颤: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 病人去枕卧于硬板床、暴露病人胸部、建立心电监护。
判断心律失常类型,明确除颤指征
操作步骤
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
操作步骤
5、选择能量 • 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 • 双相波除颤首次能量选择为150~200J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员):从发病至电除颤 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电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 ⑵心房扑动 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 室颤的最低能量!!
ECPR
• 体外肺膜氧合(ECMO)辅助体外心肺复苏术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 大大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 地区和医院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
谢谢!
•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 ,则说明复苏无效。
•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 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 终止抢救的标准
• 现场CPR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 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