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取关键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使用地图、地球仪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四大能力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高。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四大能力之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炎热干燥
带控制,气候具有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要领 1、熟练把握读图三步曲:图名、图例、标注、坐标 →柱或线或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趋势→不同数柱或曲线和地 理事物的关系。 读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 计图,就可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例和注记,有利于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观察图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按题目的要求,提取信 息解决问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形的形态特点或 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 在的规律)。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 源及其判断依据。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 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 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地表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 补给是主要补给来源)
三、考试考什么? 1.选择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 2.综合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规范组织答案的过程。
四、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 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 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 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 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问题;包括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国卷1就考查了青藏铁路热棒的问题,2014年选择题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识,整体并没有超纲,考查的就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②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和整合;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并综合归纳;即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的多角度、多系列、整体化知识新体系;这对于考生来讲,能够使考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把分散的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的情景问题时,能够自然而然的使思路流畅;③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对于高频考点要善于归纳和整理,有必要可以借鉴模版,如特征描述类、地理现象判读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对策措施类、辩证评价类、意义作用类等;同时还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做起题目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水到渠成,左右逢源;④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通过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以及专题训练,来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形成和感悟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规律,这样才能得心应手;2、怎样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①通过题干设问方法和关键内容,判断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②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内容,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理图表的分析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③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强调正确使用专业术语;1、描述地理事物:①对地理事物概念的描述;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整理地理概念、相似概念的区分;教师可以使概念图像化,如: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口的迁移等;②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定量表达和定性概括;常见的特征描述,如位置特征、分布特征、属性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等等;具体细分为:地理位置特征、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交通区位、城市区位、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特征、点状事物的分布特征是否均匀,哪里密集,哪里稀疏,如城市、商业网点等、线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单一的话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如等值线、交通线路等、面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位置、范围、轮廓、面积、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方位,形态特征和极值等,如河流流域、地形区、气候类型区、工业区、政区、大洲和大洋等;③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数量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极值、面积大小范围宽窄等、形状延伸方向、突出方向、团块状还是条带状来表示;一种是对地理事物时间变化计量图表类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思路方法:先描述总趋势,然后分时间段描述差异;——注意整体特点,数据变化趋势,有无转折点;描述方法:①变化的总体趋势:增加/增长/上升、减少/减缓/下降、波动变化②变化的峰值:最大值出现的时间③变化的谷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④变化的周期:是多少一种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发展变化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描述方法:总体变化趋势;局部变化趋势;主体分布规律;2、阐释地理事物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比如: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地域分异规律、H的分布规律等;3、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方法①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并理解、掌握地理规律与原理②做题时要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③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④注意描述和阐释的表达技巧: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审题,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分点答题,要注意仔细推敲文字,准确的说明地理特征;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能力要求:①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②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③能够正确运用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探究技巧: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释性论证:已经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论证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才能请求解读【1 】根据测验大纲地理高考考察才能是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调动和应用常识的才能.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和论证和商量问题的才能.一.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含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供给地理信息最根本的方法,它包含相对自力的文字材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解释.题干中的限制或提醒,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本材料,还包涵了考察的意图.内容和办法;图像信息指地图.道理图.统计图.接洽图等图像所供给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材料信息及数字材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分解才能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色: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本来教材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离开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道理,会给出响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门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⑵多以图表情势供给信息便于学生浏览.科场读图.用图才能.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察内容融于必定的情境之中.⑷供给信息的不完全性试题供给信息十分简洁,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全.⑸供给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统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合情势给出信息,它经常在学科内常识分解,或跨学科间常识的分解呈现.⑹慢慢给出信息以扼要题干信息为基本,以一条商量思绪为引诱,经由过程火小题慢慢给出信息,引诱学生用所学常识一步一步地商量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的情势和特色,在审题时要对试题供给的地理信息进行归纳分解和分解,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光等特点.⑴空间特点;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地位.经纬度地位.海陆地位等.⑵属性特点: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生齿等.⑶时光特点;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光段等.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白重要的.症结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信息.然尔逐条剖析,掌控它们的内涵接洽,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⑴反馈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常识的桥梁,明白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⑵反馈地理常识构造,只有在地理常识构造的框架下,才干提炼出重要的.症结的信息,为解决问题供给信息源.⑶反馈地理各部分常识之间的内涵接洽,天然地理常识与人文地理常识.天然地理与区域地理常识.人文地理常识与区域地理常识等都有着内涵接洽.区域地理常识是地理道理.地理纪律的载体,区域地位决议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泥土,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熟悉地理常识内涵接洽,可以由某地理常识推知其他方面的常识.3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学科兼具天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分解性是地理学科根本特色之一,是以地理分解性信息的解读,不单要用到相干学科常识,如天然地理要素活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常识,情况污染和喀斯专程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常识,生态办事和生态体系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常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汗青常识,地理思惟(人地关系,可中断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常识.并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办法.⑴时光的视角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但从汗青角度和不合汗青尺度去剖析,还要把空间放到必定汗青成长进程中剖析,同时要存眷空间的特色,即某地.某国在不合汗青阶段的特色差别,不合地区.不合国度的不合阶段表示出不合的特色.对天然现象也是如斯,如气候变更信息,要从地质汗青时代.人类社会时代.近代.当前等不合时光尺度去剖析,方可得出不合的结论.⑵成长变更的视角人文地理情况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竭成长变更的,其相干信息须要用成长变更的视角剖析.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目等身分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身分变强.⑶辨证的视角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剖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如气候资本对农业既是有利身分,而气候灾祸又是晦气身分.再如呵护情况和成长经济的辨证关系.⑷动态的视角天然地理身分和人文地理身分都处在不竭活动之中,剖析地理信息须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进程中予以剖析.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二调动和应用地理常识的才能1.精确建立常识与试题接洽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授教养目标都是熟悉人类活动与地理情况的关系.控制进修地理和地理研讨办法.建立可中断成长不雅念.试卷呈现的方法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浏览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不雅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情势来表达.高测验题的情势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表现地理学研讨的根本问题.地理基本常识.根本技巧和地理学的根本思维办法.因而在熟悉和接收标题情势的基本上,能敏捷地懂得标题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常识布景中相干的内容建立精确的接洽.2.精确地应用常识和信息懂得才能和应用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是评价学生应用常识熟悉和解释问题的尺度.懂得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理论的表述状态,常识应用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可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常识,可否将相干常识迁徙到具体情境之中,如许显著地表示出个别思维才能.3.应用常识道理剖析问题文综考题是有机渗入渗出的(学科内的分解.热门问题的分解.跨学科的分解),试题针对实际问题整合常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情况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察学生分解本质.这就要肄业生环绕新问题.新情境从新整合,表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入渗出与融合.易见,高考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常识.根本技巧的作为调动和应用基本常识.基起源基本理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三.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1.精确表述地理现象.精确描写息争释事物特点在通用说话的基本上,可以或许精确应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的特点.表述.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精确的定性归纳分解;二是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可以或许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肯定性归纳分解请求有足够的地理基本名词.基当地理数据.基当地理图形说话等.基本地理名词指罕有性.多用性.稳固性.奇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⑵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这才能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毕生有效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按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暗示地理事物的数目或数目规模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本上才有意义.2.掌控事物的本质和纪律,并作出精确阐释该才能就是要肄业生在测验的时刻可以或许应用本身的常识功底和才能从浩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经由过程剖析弃取.分解.归纳.归纳分解的思维进程,精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纪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清楚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暗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互相地位关系,主如果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以及地理事物经由过程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示出来的地位关系和由这种地位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流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潮湿地区.合适栽种水稻等.3.辨证地.汗青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写与阐释实现的地理事物是汗青的地理事物成长的必定成果,地理事物本身成长进程,及人们对它的熟悉都是辨证的.如西冬风沙淹没聚落.草场.耕地,保存了汗青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流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该才能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可以或许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地理问题的手腕.因为获取和精确解读须要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常识,对响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只有效完全的描写和阐释才干表示出来.四.论证和商量问题才能1.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常识可以或许融合贯通.应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骨干基本常识.根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本,地理基本常识越丰硕,借以进行断定.比较的参数常识就越充足.图形说话在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进修地理重要义务之一就是在脑筋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南北极.赤道和其它特别经纬线,就是最根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鸿沟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散布着重要国度.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示地理才能的坚实基本.有了的А根本的图形说话的掌控作为基本,学生的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2.论证问题不雅点明白.表述清楚.逻辑严谨书面表达才能对于学生测验来说有着异常凸起的意义.在书面语中不雅点明白则重要靠要词清楚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不雅点的要词清楚妥切,重要在选择最精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入懂得这些术语是该项才能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精确的地理演习作为基本,同时要有说话文字功底.3.分解应用相干学科的道理与办法论证和商量问题,表现创新性思维分解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论证和商量地理问题必定要应用到相干学科的道理和办法.如居平易近建筑计划,南北楼间距和室庐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定要应用根本的数学说话和办法才干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蔼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活动道理和办法外,离不开根本的物理道理和办法.地理学的成长会出现很多新的地理不雅念,如情况问题方面,开垦草原成长农业繁衍生齿,退耕还林呵护生态情况,情况不雅产生了变更,显见创新性思维在进修地理和研讨地理问题中具有不成疏忽的重要性.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独一的答案的问题.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庞杂的体系,其成长变更的评价是没有独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拔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进修地理和应对测验的问题时,应当有自力的创新的看法。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精品PPT课件

A.天山山脉的雪线海拔最低 B.北极冰川范围最广 C.地中海地区温和多雨 D.图中海洋北部海区洋流为顺时针流向 从图中风向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从选项中可知A、 B、C描述的都是北半球冬季发生的现象,只有D选项描述的是 北半球夏季的现象,故D选项正确。因此在答题过程中,一是 要充分获取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二是要结合题目要求,在充分 调用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正确选项。
如某地三大产业构成变化表。
年份 1980
第一产业 65%
第二产业 15%
第三产业
由横向可获 ←
取三大产业
20% ←结构信息
2010
10% ↑
43% ↑
47% ↑
由纵向可获取三大产业的变化信息
(3)区域型:即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数据进行对比等等。
4.从试题答案或选项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是多种多样的,在组合型选择题或综合 题中,前一题的答案也往往是下一题的设问,可以为下一题 的解答提供答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也往往能为我们的正确 选择提供信息。如:读世界某区域风向示意图,下列所示季 节与下图相符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由题干“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 表示晨昏线”可获取EF为晨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处在昼 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所有的地区昼长夜 短,为夏半年等信息。
[典例1] (2013·江苏高考)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 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 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专题1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方法总结]
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四种方法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 逻辑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实现书本知识牢固化、分散知识组合化、理论知识实用化,从
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河流复习可进行如下串联
[培优演练]
1.自然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神奇的力量。 (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 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 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 说法正确的是( B )
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 侵蚀作用而坍塌 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 和侵蚀作用而坍塌
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6.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典例剖析] (2014·广东文综,11)有研究认 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 图)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 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从 设 问 中 获 取 信 息
设问(1)中关键词是“首先借 助洋流”,应是马尾藻海西南 部的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 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调动运用知识:世界洋流分布 规律及洋流分布状况; 设问(2)中,强调甲地深受海 洋影响,所以该地区形成了典 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降 水较多,河流流量稳定、水量 丰富。 调动运用知识:河流水文特征 要素:流量、含沙量、结冰 期、汛期等;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作者:贾继光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1期摘要:依据2016地理高考特点,学生应当达到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能力获取解读论证描述阐释探讨一、2016地理高考特点:1.价值观立意(注重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凸显价值观立意,命题站位高,体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
2.理论联系实际(情景在书外,道理在书中):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关注地理学科本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地理问题,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主旋律。
3.站在学科前沿,紧跟时代脚步:彰显学科特色,图表类非常丰富,图表多为原创,新颖陌生,内涵丰富,蕴含着地理事项的时空联系与变化,突出把图像作为地理认知工具。
4.突出能力要求,变“挖坑”为“搭台子”:试题阅读量加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表现在依托区域与案例,突出微观研究,注重评价地理思维过程,强调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应用以及考查地理学习方法。
二、学生能力要求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表述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中心词”。
高考题中的综合题往往提供了很多材料(如材料一、材料二等等),并且往往每一个材料都设有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直接来自材料,有的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获取。
解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注意从中提取关键词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从图示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答从图示获取信息的题目必须过好地图关,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示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的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⑶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
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3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
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方法。
⑴时间的视角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仅从历史角度和不同历史尺度去分析,还要把空间放到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同时要关注空间的特点,即某地、某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自然现象也是如此,如气候变化信息,要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方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⑵发展变化的视角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相关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
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因素变强。
⑶辨证的视角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分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
如气候资源对农业既是有利因素,而气象灾害又是不利因素。
再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
⑷动态的视角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
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正确建立知识与试题联系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学目的都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学习地理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卷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
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体现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因而在认识和接受题目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知识和信息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标准。
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这样明显地表现出个体思维能力。
3.运用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文综考题是有机渗透的(学科内的综合、热点问题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学生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易见,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为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要求有足够的地理基础名词、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
基础地理名词指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
⑵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这能力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次数据等。
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该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
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
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
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理事物通过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现出来的位置关系和由这种位置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
如长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实现的地理事物是历史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事物本身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是辨证的。
如西北风沙吞没聚落、草场、耕地,保留了历史文物。
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
该能力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手段。
因为获取和正确解读必要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才能表现出来。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
用地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数知识就越充足。
图形语言在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学习地理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头脑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两极、赤道和其它特殊经纬线,就是最基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边界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分布着主要国家、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
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现地理能力的坚实基础。
有了的А基本的图形语言的把握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
2.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考试来说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
在书面语中观点明确则主要靠要词清晰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
观点的要词清晰妥切,主要在选择最准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是该项能力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正确的地理练习作为基础,同时要有语言文字功底。
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必然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如居民建筑布局,南北楼间距和住宅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然要使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才能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气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运动原理和方法外,离不开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方法。
地理学的发展会涌现许多新的地理观念,如环境问题方面,开垦草原发展农业繁衍人口,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观发生了变化,显见创新性思维在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理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唯一的答案的问题。
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没有唯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选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学习地理和应对考试的问题时,应该有独立的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