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还是回归——海德格尔语言本质观解读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对于语言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对于语言存在性的解释、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一、海德格尔对于语言存在性的解释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交往和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存在的表现和载体。

他认为,在语言中存在着存在,语言的存在性不是靠心理或逻辑的形式来体现,而是通过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反映出来的。

因此,语言的本质不是描述或传递信息,而是展现存在。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一种把存在表达出来的存在。

语言通过词汇和语法的组合来描述存在的种种可能,它是真理的来源和基础。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事实,并进一步对于存在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语言的意义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的本质是展示存在,它不仅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阐明存在的真相。

语言具有使存在显现的特性,它是让存在得到认识和理解的工具。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对于存在的理解和体验。

海德格尔认为,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概念和信息,更是存在的体验。

语言用来表达生命、时间、变化等存在的现象,使存在成为了艺术和文学的主题。

所以,语言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人类存在的情感、理解和意义。

三、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语言和存在是密切相关的,存在通过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和展现。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就是存在,而语言的本质就是展示、揭示和包容存在。

因此,语言和存在是一体的,语言中存在着存在,它们互相联系和支撑。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存在和语言的关系被体现为存在即为语言,语言即为存在。

语言不仅仅是存在的一种体现,而且也是存在的载体和传播渠道。

语言用它独特的方式去表达人类存在的特性,并使存在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同时,存在也通过语言的展现让人类深刻地领悟到存在的真相。

总之,海德格尔的语言观点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他通过语言的存在性去揭示人类的存在、理解和探索。

关于海德格尔后期真理与非真理的本质追问

关于海德格尔后期真理与非真理的本质追问

关于海德格尔后期真理与非真理的本质追问《论真理的本质》作为海德格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一篇重要讲稿,其对于海德格尔前期与后期关于真理思想的阐释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真理的本质归为归为自由这一说法,也与《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真理引回到对于展开状态与揭示之真的说法略显不同。

而从对真理的本质到对非真理的本质的进一步追问,则意味着海德格尔欲从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追问,即形而上学的存在问题向着自行遮蔽之澄明的“存有之真理”的转变。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于正确性的真理的回行,乃是经由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以及在对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工作本身所构成的基础存在论的视域下,将正确性之真理归本于具有此在揭示方式的存在状态。

并切在第44节中,海德格尔就第一部第一篇中真理现象的生存论——存在论阐释得出两个命题:“1.在最源始的意义上,真理乃是此在的展开状态,而此在的展开状态中包含有世内存在者的揭示状态。

2.此在源始的在真理和不真中。

”从以上两个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真理而言,在存在论生存论的解说下其“最”源始意义上只能抵达“展开状态”并且当达到某一筹划下展开状态也尚足以为存在论上的定理所奠基了。

其次,就第二个命题而言,真与不不真乃是基于此在向来作为被抛的筹划的存在建构,因而此在之于其他诸般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有着命定的超越性。

而在《论真理的本质》这篇作为1930年写成的演讲稿中,海德格尔将“正确性的真理”与“自由”相勾连,并给出命题“真理的本质是自由”。

与《存在与时间》中的揭示之真略显不同的是,自由的本质在这里作为“让—存在”意味着“并非作为否定性的,以存在者为定向的作用。

而是作为对存有的存在的尊重和照管。

”一、从“揭示”到“自由”——让作为无蔽本性的可解蔽性的运作始终保持在近处通常来说我们是如何理解自由?相信每个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由詹姆斯·惠特摩所饰演的“老布”——那个个子矮小,面容和善在监狱里服刑了50年后,最终得以“重获自由”的小老头。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第3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Vol.35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3──────────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BYQK2012001) 收稿日期:2012-11-19作者简介:郑丹青(1973-),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35-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郑丹青(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

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

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

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

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语言;复调性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1-0035-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09The Polyphony in Heidegger’s Thought on LanguageZHENG Dan-qing(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83, China)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Heidegger’s ontology – “Dasein is in the world” – connects the idea of worldliness and that of man. Dasein also connects eventually the world of phenomena and Being.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is the relation of being. Heidegger’s “speech of language” – Being is constructed with words – is founded on the critique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anguage. He posits the concept that “language is the house of Being” and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with “poetic dwelling”. The audible whole and the silent whole reinforce each other to construct the polyphony in his thought on language.Key Words: Heidegger; Being; language; polyphony一、复调性与存在复调本是音乐术语,“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调子唱同一个题目”[1]。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②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其实从研究对象来看,科学主义注重研究文本而人本主义注重对作者和读者的研究,故广泛涉猎文化现象的原型批评、西马文论及后世兴起的诸多文化研究流派,可以归入一个文化研究的新潮流。

海德格尔的_语言转向_及其语言观

海德格尔的_语言转向_及其语言观

*作者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摘要: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关键词:海德格尔;语言转向;存在的家;语言观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3-0056-03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杨佑文*(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

第一阶段是柏拉图创立本体论哲学,致力于对存在、对象和客体的研究,这是对知识对象的探求。

第二阶段是笛卡儿创立认识论,使哲学转向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这是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和限度的探究来解决知识的基础和来源问题,被称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阶段就是现代语言哲学所标志的“语言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使哲学从对认识能力或知识基础问题的研究转向对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对知识的表达及其本性的探讨。

语言转向的要旨在于“认为意义比存在或知识更为基本,即用意义来理解存在和知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先于意义的东西。

”[1]总体上看,西方古代哲学在探讨本体论问题时主要采取直观概括和抽象思辨的方法,而近代西方哲学在探讨认识论问题时则主要采用心理主义的方法。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儿正是通过向内的探求、通过对内在心理过程的省察,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原点。

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人的哲学也完全建基于对人的内在观念所作的心理反省,认为语词的意义在于它在听话人心中所引起的意象。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构境论阐释--张一兵《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解读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构境论阐释--张一兵《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解读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构境论阐释--张一兵《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解读袁久红【摘要】《回到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研究的热浪中向我们扑面而来,别具一格。

其独特品格是基于一种原创性学术话语(思想构境论)对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精细复境与重新构境,它颠覆了“常人”对海德格尔的“被理解状态”,其本身是一个富有争执性也必遭学术争执的“表现性文本”与“现身性文本”。

其主体内容所呈现出的马克思、海德格尔与张一兵三位思想者的跨时空思想对话,体现了在当代哲学的高处重新“回到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卓越努力,它是一道凝聚了高度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的思想清流。

【期刊名称】《哲学分析》【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12页(P18-29)【关键词】此在;存在论;思想构境;本有;解释;实践【作者】袁久红【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4这是张一兵先生的第三次“回到”了。

前两次是“回到马克思”、“回到列宁”,这次新著为“回到海德格尔”。

前两次“回到”都因打破惯有思想定势、开启新的思想构境而为学界持续热烈争论,并成为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界标!这次“回到”带来的效应恐怕将是更为震撼、更为猛烈、更为惊心动魄,原因是张一兵在该书中以自己独创的“渐入化境”的构境论方法呈现出一个熟悉旋即又极陌生的海德格尔。

人们看到的将是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超时空的思想对话与会通,还有就是在本有与构境的链接中有着中国气派的自主的哲学话语的生动涌流。

可是,他为什么总是召唤“回到”呢?也许,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回到为的是要看清本源之维如何脱落和掩盖起来的,看清我们就处于这个脱落之中”① 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何卫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张一兵最近也对此发问回应说:“借用胡塞尔‘回到事物(Sache)本身’的说法,我在《回到马克思》、《回到列宁》和‘回到海德格尔’的过程中,回到的都是一个与我自己特定思想构境相关的事物(Sache),而非一种纯粹客观的文本物(Ding)。

颠覆还是回归——海德格尔语言本质观解读

颠覆还是回归——海德格尔语言本质观解读
文 海 艺 苑
LTER l ARY GAL ER L Y 世 界 文 艺
颠 覆还 是 回归

海德格尔语言本质观解读
王亚 瑾
( 云南广播 电视 大学文理学院 , 云南 昆明 60 0 ) 5 00
摘 要 :海德格 尔关于语言的论述从根本上颠覆 了旧有的语 言观 ,他把语 言作为创造世界 的本 源加 以阐
述。在肯定语 言 自身存在的价值 的同时, 否定 了语 言只是 工具 的论断 , 予了语 言更宏大的精神 空间。 赋 关键词 : 海德格 尔; 语言 ; 存在
中 图 分 类 号 :1 9 I0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 5 1 ( 0 0 2 — 0 7 0 A 1 0 — 3 2 2 1 )0 0 5 — 1
出过 深 刻 地 思 考 。 旧有 的语 言 观 中 , 言 始 终 被 认 为是 一种 在 语
特殊 的社会现象 ,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 而且将 随着社 会 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 它受社会的制约 , 是 思维的物质外壳 。 海德格尔却说 :语言是语 言。 但 “ 语言说。 就 其本质而言, 语言既不是表 达 , 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 。语言 即 寂静之音 , 由于区分之 自行居有 而存在 。人说 , 因为人应 乃 是 合于语 言。” 难道语言不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吗?不是语言
海德格尔(8 9 9 6, 国著名存 在主义大师 ,0世纪 18 ~17 )德 2 最伟大的哲学 家之一 。法 国哲学家萨特是存在哲学 的一个响 亮的名字 , 但学术界的研 究愈来 愈认识 到“ 本世纪存在主义 的
真 正 发 源 不是 在 法 国 , 而是 在德 国 , 德 格 尔 的 存 在 主 义 哲 学 海 思 想 , 仅 在 时 间上 先 于萨 特 , 且 更 加 深 刻 和 更 有创 见性 。 不 而 ”

试论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

试论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

试论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以“境域式”的“显示关系”代替了“线式”的“揭示关系”;从对语言诗化本性的思考和表述上,采用“文学化”的思维和表达策略。

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观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在语言问题上的延伸,即扬弃主流语言哲学传统的主体性的“理性主义语言观”,建构一个非主体性的“诗化语言观”——这在西方20世纪诗化语言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论及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时,学界一般惯用“存在论语言观”来概括。

此种概括有其长处,即清楚地表明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与其存在论哲学思想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但也有其短处:一方面略显笼统,另一方面又难以传达其语言学说与西方传统语言思想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本文试图从“诗化语言观”的角度把握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以期弥补用“存在论语言观”概括其学说之不足,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和深入地认识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一、何为“诗”以及“诗化语言观”?在西方诗学传统中,“诗”通常有两个涵义:一个指“诗歌”,是一种与”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并列的特殊的文学样式;另一个指广义的“文学”,是对所有文学形式的统称。

诗作为狭义的诗歌,是随着近代文学类型学的发展才出现的一种说法,而诗作为广义的“文学”的代称,则有悠久的传统。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谓是后一种传统的滥觞,而且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如法国当代学者达维德·方丹的《诗学》的副标题为“文学形式通论”,他在开篇就指出:“诗学指文学的整个内部原理。

”然而,在这两个涵义之外,“诗”还有一个相当于“审美”或“艺术”的重要所指,主要来自德国浪漫派美学。

如施莱格尔在《关于神话的谈话中》说:“这就是诗的开端:抛弃那个理性的思维着的理性具有的格式和章法,把我们重新置于想象的美的迷惘中,置于人类自然初始的混乱中。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之中,语言是海德格尔后期思考的重点。

他借用荷尔德林的诗作——“词语,口之花朵”——将语言的本质与花朵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作为气息来自于大地,具有命名、敞亮、生成万物的力量。

而甲骨文中的“帝”字恰如一朵盛开的花朵,蕴含着创造万物的力量。

通过解析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语言的本质。

标签:海德格尔语言花朵舌头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看,“此在(人)”操劳着寓世而居,“此在”与世界始终有着“在之中”的结构。

语言所揭示的就是以境域(Horizont)方式展示的世界的含义整体。

因此,对语言所命名的“世内存在者”的含义,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互相关联的意蕴世界之中才能得以理解。

对语言所表达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必须将其放回“自我绽出地生存”(Ex-istenz)所分解出来的含义整体之中。

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在诗歌中,这个互相关联的意蕴世界得以纯粹地呈现,使得我们本真地栖居。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能被理解为语言哲学,而要放回“此在”的生存之中。

相对于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language)与“言语”(Parole),海德格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Sprache)与“言谈”(Rede)。

他认为,语言的存在论基础是“言谈”(Rede)。

“话语”(Rede)是海德格尔对古希腊“逻格斯”(Logos)一词的翻译。

相对于“说”,更为本真的是“听”。

海德格尔将巴门尼德残篇中的“Logos”理解为“言说”,而在《新约》中,“Logos”就是耶稣基督。

对基督的信仰,首先是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者独立地认信和拒斥耶稣基督的上帝的选择。

从“人意”的角度看,神学也的确属于人聆听上帝的话(神言)的产物。

“沉默”是言谈的另一种本质可能性。

为了能够沉默,“此在”必须有话可说。

“沉默”这种言谈方式以充分的力量说明了言谈对于“此在”存在的“先天性”。

海德格尔思想的出发点是“存在”与“时间”,要理解他的语言思想就必须先理解他的时间思想。

张柯.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

张柯.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

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张 柯(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摘 要:海德格尔对语言本质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0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

对语言之本质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质。

在语言本质之揭示中,本质被转换为同一与差异之根据,如此,语言之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共属。

关键词:存在;语言的本质;同一与差异;本有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61(2008)02-0012-06The E ssence of Language)))The Research o fH eidegger s 'Thought of Language o f the Later StageZ HANG Ke (D epart m ent of Ph ilosophy ,N an ji n g Un i v ersity ,N an jing 210093,Ch i n a .)Abst ract :Fro m the beg i n n i n g to the end ,H eidegger m ade his exploration o 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 n the d-i rection o f the i n si g ht of "be i n g and language belong to each o t h er".The w ay leadi n g to language itse lfm ust beopened before the questi o n of t h e essence of language be i n g started .On l y after the w ay is cleared ,can w e find out its essence .Through the clarification o f the essence o f language ,t h e essence w ou l d be transfor m ed i n to the grounds for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The essence language is j u st the language of essence .So ,being and lan -guage be l o ng to each other i n the tr u t h of appropriation (E reign is).K ey w ords :being ;the essence o f language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E reign is (appropriation).收稿日期:2008-02-28作者简介:张柯(1977-),男,河南西平人,南京大学在读博士,贵州大学哲学系讲师。

海德格尔 阐释学

海德格尔 阐释学

海德格尔阐释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理论和观点,其中包括阐释学(Hermeneutics)。

阐释学是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学说,它探讨了人类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方式,以及人们如何解释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种解释的存在。

我们通过解释来理解世界和感知存在,并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和沟通自己的理解。

阐释学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意义和真相。

海德格尔认为,阐释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和教育的方法,更是一种对存在和世界的解释方式,它涉及到人类对存在和现实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示例: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阐释学(hermeneutics)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被认为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阐释学是指对文本、符号和事物的理解和解释过程,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真理。

海德格尔的阐释学主要体现在他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独特理解上。

他强调存在者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和生活。

海德格尔指出,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体验和领悟。

在他看来,存在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在体,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存在者通过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来建立自我和世界的联系。

海德格尔的阐释学还强调了对历史和传统的理解和解释。

他认为,人类存在和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延续和传承的过程,历史和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对历史的阐释和解释,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德格尔的阐释学对当代哲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一场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反思。

他的思想深刻启示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根本方式,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框架的新思路,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方向。

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研究

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研究

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研究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更是成为了解深入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其思想内涵以及理论价值,并结合实例加以阐释,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的基本概念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体系中,语言是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早期论著中,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具有塑造现实的本质,是人类存在的基石之一。

但在晚期,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关注发生了转变,他将语言视为存在的表现形式,而非存在的基础。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指言说的“言”,它需要存在的主体,也即Dasein的存在方式。

在这个意义下,语言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存在的表现,是人类存在的表达方式。

因此,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强调的是存在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存在是语言可以存在的前提,同时,语言也是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观点既强调了存在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语言对存在具有的阐释性和解释性,进一步得以拓展语言的哲学价值。

二、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的理论内涵1.语言包含着存在的种种可能性海德格尔强调,语言不是界限和规范,而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存在。

语言对存在的阐释是一种暂时的和局部的表述,是存在的表达场所和方式。

因此,语言里面蕴含着存在更加丰富的可能性,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不断地推进了人类对于存在的认知和了解,也是在不断地扩大着每一个个体的存在境域。

例如,在桥梁论中,海德格尔认为,桥梁作为一种建筑物,不仅是为了连接彼此隔绝的两地,而且是为了在实践中扩大人类认知的存在场所。

桥梁的存在性代表了语言表达的玄学性——它无法被直接定义、分类与规定,并且是实践中被开放性扩展的,可以拥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2.语言是存在解释本身语言不仅代表生活和存在的方式,也是对存在本身进行解释和定位的工具。

海德格尔在《语言》一书中强调,语言是一种“解释性存在”,存在解释本身的表达。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本质观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本质观

大理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卷第11期2016年11月Vol.1No.11Nov.2016[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11.010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对亲密区分的强调和语言大地性的探究,我们才能祛除对象化的思维模式,重新回到语言的原初含义上来。

与对象化的语言形式不同,本质的语言是诗意的道说,它与存在以及人的生存具有亲密的关系,像亲缘一样近邻。

而诗人的吟唱和哲学的思悟交相辉映,共筑成天地人神的奏响。

海德格尔把这种奏响称为存在对思想做出的承诺。

在其他地方,海德格尔用诗人的作诗来阐释这种过程。

在他看来,真正诗人的作诗不同于普通的吟诗作赋,其中有关键的尺度,而随顺则是其中的关键。

此时,面对上帝抽身而去,诸神纷纷的离席,诗人毅然决然地邀请众神,把未知的神灵送达万物,由此而生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其中亦有空旷的林中之路。

一、语言的荒疏: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成因对于海德格尔来讲,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是导致语言荒疏的重要原因,对象化的思维模式不仅远离了语言的本质,而且还会导致主体化形而上学的危险。

语言的荒疏一方面源于人为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人的言谈没有应和存在的寂静之声。

人之言为人说,存在之声则为道说。

在人说应和道说的过程中,天地人神的四重奏得到鸣响,拢集一身。

海德格尔把这种过程叫做物化,此时世界于物中显现,而物也栖息在世界之中,物成其物,人成其人。

海德格尔指出本质的语言就是语言的本质,也就是存在之说。

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并没有完全反对人言的作用,他认为存在之声难以被理解,只有通过人言的转义才能被大众所了解。

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涉及面很广,无论是其前期语言观的言谈说还是后期的道说语言观,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本质语言的问题,只不过在其后期的道说语言观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已。

大致来讲,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言的本质意蕴,不仅如此,连人的本质也由存在之音所主宰。

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

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

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疏论
张柯
【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7)002
【摘要】海德格尔对语言本质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对语言之本质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质.在语言本质之揭示中,本质被转换为同一与差异之根据,如此,语言之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共属.
【总页数】7页(P12-17,25)
【作者】张柯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151
【相关文献】
1.论后期海德格尔的语言观——语言是思想的事情的规定 [J], 蒋邦芹
2.论后期海德格尔的"语言本质"思想 [J], 张柯
3.时间与存在——后期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疏论 [J], 王恒
4.海德格尔是一位什么样的思想家——后期海德格尔的基本题目 [J], 宋祖良
5.道说“面向思的事情”——兼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哲学思想 [J], 马德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源始的语言——海德格尔的诗学启示

诗:源始的语言——海德格尔的诗学启示

诗:源始的语言——海德格尔的诗学启示
余虹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年(卷),期】1991()1
【摘要】“首先,十分明显的是,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就必得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

尔后,以下情形就了然大白了;诗是给存在的第一次命名,是给万物之本质的第一次命名。

诗并不是随便任何一种言说,而是特殊的言说,这种言说第一次将我们日常语言所讨论和与之打交道的一切带入敞开.因此,诗决非把语言当作手边备用的原始材料,毋宁说,正是诗第一次使语言成为可能。

诗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源始语言。

因此,应该这样颠倒一下:语言的本质必得通过诗的本质来理解.”
【总页数】8页(P62-69)
【关键词】语言言说;本真言说;荷尔德林;启示;原始材料;海德格尔;诗性言说;波德莱尔;重复性;民族
【作者】余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诗·语言·神圣——海德格尔诗学的超验之维 [J], 苏宏斌
2.语言的言说与人的言说--浅析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与诗学 [J], 雷淑娟
3.从海德格尔的诗学理论看语言诗的“破碎性” [J], 张文会
4.原初的语言是诗——海德格尔的语言存在论诗学思想研究 [J], 肖明华
5.建构现代诗语言的“张力”诗学——“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J], 贾晓晓;荣光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

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

作者: 杨佑文[1]
作者机构: [1]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出版物刊名: 理论月刊
页码: 56-5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海德格尔;语言转向;存在的家;语言观
摘要: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论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划分——以《走向语言之途》为中心

论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划分——以《走向语言之途》为中心

论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划分——以《走向语言之途》为中心徐照明
【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语言问题无疑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而对语言的划分亦标示了其思想行进的站点,具体表现为自然的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诗意的语言.自然的语言首先是诗意语言的开端,但却成为遗忘并被耗尽的诗歌.形而上学的语言首先表现为陈述,其次表现为生产和设定.根本上却是对自然语言一种形式化的强迫.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在现实中遭遇语言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是试图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自然语言,亦即家园的回归.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徐照明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5
【相关文献】
1.由诗之言到说之语--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之阐释看其语言之思 [J], 罗松涛
2.徜徉在语言之途——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策略 [J], 陈日潮
3.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J], 郑丹青
4.本体语言之路——海德格尔对本体语言的追问方法 [J], 刘习根
5.海德格尔与庄子的开拓语言之途 [J], 那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59
石雕。汉代霍去病墓石雕。 玉雕。西汉玉雕,常见的有带钩,头饰。玉佩等等,小型玉 雕小中见大,选材精良.造理完整。 而在古希腊的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则主要以大理石为原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秦汉与古希腊的希腊化时期大 致处于同一时代,但在雕塑领域却表现的如此不同,主要由于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自古以来,中国以农业为主,人们依附于 土地,也依附于人们集体的力量,这也就逐渐使中国人崇尚保 守、信仰团结、尊重自然,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审美观,在刚才的 对比中也可以看出,秦陵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等雕塑 作品都融人了这种审美观。然而在西方,古希腊位于地巾海沿 岸,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满山的石头,随风摇动的橄榄 树,如此美丽的环境,滋养了希腊人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这种 沿海的文化业逐渐使希腊人善于锻炼,善于冒险,进而特别崇 尚神的完美与英雄的豪迈,因而在雕塑领域中,人们把这种信 仰与情趣表现出来。 中西方雕塑虽诸有不同,但雕塑作为一种艺术,是相通 的,中西方可以互为借鉴,而且雕塑的魅力,雕塑所带给人们 的那种震撼的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永垂不朽 的。
【lJ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1.陈嘉映等译.北京:i联书店,2006. 【2】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1.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格尔一再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而“说出的东西”中,“存在”本身
隐匿消失,沦入晦蔽了。但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可说的语言和诗
歌试图阐释语言的本质。这岂不是有些自相矛盾?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的大师,对诗与思、语言的人本学 阐释,都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美学或艺术哲学的思维空间和研 究疆宇,尤其是他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考察,为全面透 视和把握人的生存境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海德格尔把“语 言”视作“存在的家园”,启迪人们在人与世界最基本关系的链 条上去理解语言问题。他摆脱了语言工具论的影响,回归到语 言本身中去研究语言,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时代,使人类对语 言的认识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但是,他在谈论人的存在与语言 问题时,完全忽视了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结构,忽视了人的语 言的社会实践功能,引导人们纯形而上地去理解语言问题,不 免让人感到玄虚、迷惘、难以把握。海德格尔,与其说是一个哲 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思想者,他放逐了一切认识论关于艺 术、语言的元概念,重新建构起一个“存在”的家园,他既是开 辟这个家网的先驱,又是这片疆域的守护者,同时,他也启迪 后人用勇气和智慧开辟和发展出更多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l凋伟.中国美术简史【M】一E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卜・-・卜・—一+-+—+—+-+—+—+-+-————--+・一.一—_.—・+・+—+-—卜-+-+—+—+—-+一—+-_.—-+—+-+-■——+・—卜_・+・—t—斗・—卜憎—卜・+—+・+・+-——・+-+・+・ (上接第57页)句子出声的人的言谈?” 海德格尔认为把握到达乎语言存在的思考才能一方面从 本有中确认自身,另一方面又要求以置身于本有而归隐自身。 这样,海德格尔思想就进展到某个必须从此处退却的极点。存 在本身被确定为那种人于本有的思想只能无限接近但却不能 一直保持在其中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存在又必然需要通过 语言来得到保证。倘若进入这个区域,即进入这个区域的内 部,如果说这时还有“思想”的话,那么它也只能以“不醒”的状 态弥散于其中,并且不再能通过语言自我揭示为对于语言道 说的领会和以这一领会加以捕获的隐蔽踪迹。 所以,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世界的本体。“语言令被令 者.即物一世界和世界一物进入氏分的”之间中。区分让物之 物化居于世界之世界化中。Ⅸ分使物归隐于四重整体之宁静 中。这种归隐没有从物那里剥夺什么。归隐才提升物人于其本 己,物才柄留于世界。庇护入宁静之中就是静默。区分使物静 默而人于世界。” 在“使物和世界入于其本己丽静默之际,区分召唤世界和 物人于它们的亲密性的中间。区分召唤两者入于区分本身所 是的那个裂隙之中。从而从自身而来聚集两者。有所聚集的召 唤乃是发音。个中事情全然不同于单纯地造成和传播某种声 音。”这样看来,海德格尔似乎回答了所有关于语言的问题,包 括发声的说究竟是什么。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海德格尔一方 面强调“语言即寂静之音”、“终有一死的人才能够以其方式作 发声的说”,另一方面又说“有所聚集的召唤乃是发音”。海德 参考文章:
人的特征,反倒是人了解存在的途径。海德格尔说:“就其本质
而言,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语言不是人在 说话,而是存在在说话。语言不是人的语言,而是存在的语言。 由于语言的本质是“存在”,“存在”说话就意味着“语言说话。” 为了区别于通常人们说理解的”人说的语言“,海德格尔把存 在说话的语言规定为“道说”。 那么,“人说”是如何转化为“道说”的呢?海德格尔说,物 让四方的四重整体(天、地、神、人)栖留于自身。这种聚集着的 栖留乃是物之物化。我们把在物之物化中柄留的天地人神的 四重整体称为世界。在命名中。获得命名的物被召唤人他们的 物化中了。物化之际,物展开世界;物在世界中逗留。物总是与 世界一起来造访终有一死的人。物与世界的贯通并非相互依 存,两者横贯一个“中间”。在这个“之间”中,有分离起着作用。 所以世界与物的亲密性在“之间”的分离中成其本质,在区分 中成其本质。区分实现世界入于其世界化,实现物人于其物 化。在实现世界和物之际,区分使世界和物相互实现。并且使 物入于物化而静默和使世界入于世界化而静默。以静默方式 的世界和物之实现,乃是区分之大道发生。语言即寂静之音。 乃由于区分之自行居有而存在。语言乃作为世界和物的自行 居有着的区分而成其本质。人之本质,通过语言而被带人本 己,从而它始终被转让给语言之本质,转让给寂静之音了。这 种转让之居有,乃由于语言之本质即寂静之音需要人之说,才 得以作为寂静之音为人的倾听丽发声。只是因为人归属于寂 静之音,终有一死的人才能够以其方式作发声的说。 讨论到这里,海德格尔也禁不住问,“人之说及其表达是 如何发生的。任何表达,无论是言谈还是文字,都打破了寂静。 打破了的静默如何形成言谈,那种以诗行和(下转第59页) 57
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20世纪 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法国哲学家萨特是存在哲学的一个响 亮的名字。但学术界的研究愈来愈认识到“本世纪存在主义的 真正发源不是在法国,而是在德国,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思想,不仅在时间上先于萨特,而且更加深刻和更有创见性。” 有人认为,海德格尔不仅是康德以来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对形 而上学的批评家,可以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 等西方思想匣匠并肩,而且他荚于存在与时间意义的探讨。对 艺术理论和技术性的沉思,对语言格局的理论,以及对真理与 逻辑模式的矫正,都对当代西方各种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是一个哲学家,但他却对语言和艺术的本质作 出过深刻地思考。在旧有的语言观中,语言始终被认为是一种 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将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受社会的制约,是 思维的物质外壳。但海德格尔却说:“语言是语言。语言说。就 其本质而言,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语言即 寂静之音,乃由于Ⅸ分之自行居有而存在。人说,是因为人应 合于语言。”难道语言不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吗?不是语言 区分出人与一般动物之间的本质差别吗?语言难道不是人创 造}H来的吗?海德格尔的“语言说”究竟是对旧有语言观的颠 覆还是指引我们找到语言本质的钥匙? 与习见的观点不同,海德格尔是反对“语言是人的表达” 这一观点的。他认为这种语言观完全蒙蔽了语言的原初意义, “否认了语言之为语言的本质特征。这一说法把语言视为人的 创造,人的工具。这样,语言就委身于我们的意愿,听任我们作 为工具,来对存在进行统治。其实,不是人创造了语言.而恰恰 相反是语言创造了人。‘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古老定义,应当 改为‘人是说话(语言)的动物’。而这个命题的真实意义.就在 于向我们表明:首先存在的是‘说’(语言),‘人’只是‘说’(语 言)的产物。语言也创造了‘世界’,因为我们所了解和把握的 世界,只能是“说”出的‘世界’。” 同样,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是交际的工具,而是存在的家 园。他说:“所有存在者的存在都栖居于词语……语言是存在 之家”。这一命题,实际包括了以下内涵: 一、存在是通过语言被“说”出来的 没有语言的言说,存在不能自行显露。 =、“存在在语言中‘给出’。而这种‘给出’具有两重性。即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㈨057-01
它是存在既澄明又遮蔽的到来” 这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语言的本性就在于去“说”, 而我们总要从说出的东西去领会“说”本身,于是产生了“存在 者对存在的威胁”。在日常的“说”中,为了他人能够听懂,我们 必须遵循公众的逻辑。使用公众的语言,从而给出某种“说出 的东西”。在这种“说出的东西”中,“存在”本身隐匿消失,沦人 晦蔽。可见,语言也“创造了存在之威胁和迷误的公开场所。亦 即存在之丧失的可能性。”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存在的表现形式。人通过语言了 解存在,又通过语言居住在“存在”的近旁。但语言不是附属于
万方数据
文海艺苑
LITERARY GALLERY
历史回廊
四、雕塑规模的比较 由于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从而在雕塑规模方面也产生 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以集体为美,秦始皇兵马俑正展现 了一种庄重、威严之感,其壮丽的场面、恢弘的气势可谓是空 前绝后。庞大的军阵从整体上形成了排山倒海的逼人气势,体 现了一种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崇高美。这种美,给人一种威 力,更给人一种肃然敬畏的威势,具有崇高的量和势的巨大、 超常的审美特征。 而在希腊化雕刻中所展现的是一种个人美。雕蠼《米洛斯 的维纳斯》,一个爱神就足以震撼人类。《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 神》塑造了一位展开翅膀的胜利女神,雕甥整个动势结构完美 生动。技艺高超,传达给人类心理和激情的力量,是希腊化雕 刻艺术的一件杰作。 五、使用材料的比较 在雕塑的使用材料上,秦汉与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也不同。 秦汉时期雕塑材料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陶塑。例如秦代陶质兵马俑。 金属雕塑.主要是铜的利用。秦兵马俑中的铜车马;汉代 的《马踏飞燕》,艺术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使一匹飞奔的骏马 单足踏在一只龙雀背上,动作依然轻盈,充满了“天马行空”的 骄傲,整个铸造令人惊叹不已,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珍 宝。 木雕。长沙马壬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木俑,.木俑古拙且淳 朴,体态神情各具特色。 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