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

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6年10月10日起实施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3)第三章人员 (3)第四章场所及设施 (4)第五章设备 (4)第六章样本及物料 (5)第七章工艺 (6)第八章检测与放行 (7)第九章储存与运输 (7)第十章标识与追溯 (9)第十一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协助免疫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且保证免疫细胞制剂的安全性、生物学效应,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的免疫细胞是指人体组织来源(骨髓、外周血、胸腹水、脐带血、淋巴结、肿瘤组织等)中获得的用于以治疗为目的免疫细胞。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免疫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条机构应建立与免疫细胞制剂相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配备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对应条件。
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应涵盖影响免疫细胞制剂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物料、免疫细胞制剂的制备、控制、放行、储存和运输的全过程,确保制备的免疫细胞制剂符合预定用途。
第六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管理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
如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制备机构应建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使用、升级、变更等管理程序,并对其运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定期验证。
第七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对错误、意外事件、可疑不良事件、偏差、变更和投诉等进行调查、评估、文档记录及报告的程序和措施。
第三章人员第八条机构应配备与免疫细胞制剂制备相适应的人员,关键人员至少应包括机构负责人、制剂制备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
制剂制备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
药品制剂GMP规范

GMP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三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
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条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六条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第七条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厂房与设施第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九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进行合理布局。
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第十条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第十一条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第十二条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第十三条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干细胞制剂质量规范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避免干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和预定用途的干细胞制剂,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干细胞制剂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以不同类型干细胞为主要成分、符合相应质量及安全标准,且具有明确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制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应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干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制备机构)应建立符合GMP 要求、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第六条制备机构应根据每种干细胞制剂的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条制备机构的工作区域应合理设计及布局。
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应有满足其功能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和洁净度要求。
质量控制区应与制备区实施物理隔离,行政区、生活区及辅助区等应不防碍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第八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内、外环境应满足其质量保证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风险。
第九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 5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能够履行干细胞制剂制备或质量管理的职责。
制备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物料仓储管理人员等)均应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制备机构应建立人员档案,包括卫生及健康档案。
对直接进行制备和质控操作的已离职员工档案,应至少保留30 年。
干细胞制剂质量规范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避免干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和预定用途的干细胞制剂,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干细胞制剂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以不同类型干细胞为主要成分、符合相应质量及安全标准,且具有明确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制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应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干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制备机构)应建立符合GMP 要求、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第六条制备机构应根据每种干细胞制剂的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条制备机构的工作区域应合理设计及布局。
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应有满足其功能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和洁净度要求。
质量控制区应与制备区实施物理隔离,行政区、生活区及辅助区等应不防碍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第八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内、外环境应满足其质量保证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风险。
第九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 5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能够履行干细胞制剂制备或质量管理的职责。
制备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物料仓储管理人员等)均应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制备机构应建立人员档案,包括卫生及健康档案。
对直接进行制备和质控操作的已离职员工档案,应至少保留30 年。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ode of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Cl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cells)based-medicinal product目次前言I I引言I I I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基本要求23.1基本原则23.2人员的要求23.3场所和设施23.4物料24载体制备34.1质粒制备34.2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操作的要求45.4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 A 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 A 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 A 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追溯58保密原则69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 hi m e ri c A nt i gen R e c ept o r T-C e l l Im m u not h e ra p y,C A 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医疗机构制剂管理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医疗机构制剂管理
(一)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审批规定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条件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是医疗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经依法报批后自行配制制剂以用于本单位的临床和科研。
《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单位配制制剂的条件是:①)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②必须具有能够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管理制度、检验仪器和卫生条件;③必须经过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三)医疗机构配置制剂的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生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
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

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协助免疫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且保证免疫细胞制剂安全性、生物学效应,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制定本规范。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免疫细胞是指人体组织来源(骨髓、外周血、胸腹水、脐带血、淋巴结、肿瘤组织等)中获得用于以治疗为目免疫细胞。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免疫细胞制剂制备所有阶段。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条机构应建立和免疫细胞制剂相符质量管理体系,并配备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对应条件。
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应涵盖影响免疫细胞制剂质量所有因素,包括物料、免疫细胞制剂制备、控制、放行、储存和运输全过程,确保制备免疫细胞制剂符合预定用途。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第六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完整文件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管理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确保系统有效运行。
如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制备机构应建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运行、使用、升级、变更等管理程序,并对其运行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定期验证。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第七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对错误、意外事件、可疑不良事件、偏差、变更和投诉等进行调查、评估、文档记录及报告程序和措施。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第三章人员第八条机构应配备和免疫细胞制剂制备相适应人员,关键人员至少应包括机构负责人、制剂制备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
制剂制备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和职责相关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者医药等) ,同时应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接受过相应专业培训。
制剂制备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第九条机构应配备专职质量管理负责人,且不得和制剂制备负责人相互兼任。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参和所有和质量有关活动,负责审核和批准所有和本规范有关文件。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避免干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和预定用途的干细胞制剂,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干细胞制剂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以不同类型干细胞为主要成分、符合相应质量及安全标准,且具有明确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制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应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干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制备机构)应建立符合GMP 要求、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第六条制备机构应根据每种干细胞制剂的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条制备机构的工作区域应合理设计及布局。
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应有满足其功能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和洁净度要求。
质量控制区应与制备区实施物理隔离,行政区、生活区及辅助区等应不防碍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第八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内、外环境应满足其质量保证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风险。
第九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5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能够履行干细胞制剂制备或质量管理的职责。
制备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物料仓储管理人员等)均应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制备机构应建立人员档案,包括卫生及健康档案。
对直接进行制备和质控操作的已离职员工档案,应至少保留30 年第十一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的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包装人员应及时记录并报告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情况,包括污染的类型和程度。
药店复方制剂管理制度模板

药店复方制剂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店复方制剂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药店复方制剂的研制、生产、验收、存储、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药店应当建立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的复方制剂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员工严格遵守。
第四条药店应当加强对复方制剂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五条药店应当配备专门的药物管理人员负责复方制剂的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第六条药店应当建立药品追溯体系,做好复方制剂的追溯工作,确保药品来源的可追溯性。
第七条药店应当定期进行复方制剂管理制度的审核和评估,及时修订和改进制度,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复方制剂的研制和生产第八条药店应当与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确保复方制剂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九条药店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研制和生产复方制剂应当符合相关的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要求。
第十条药店应当建立复方制剂的配方档案,明确药物成分和比例,确保配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十一条药店应当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规范。
第十二条药店应当建立复方制剂生产的记录档案,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记录、生产工序的记录、生产环境的监测记录等。
第十三条药店应当建立药品包装、标识、储存等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复方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复方制剂的验收和存储第十四条药店应当建立复方制剂的验收制度,对每批复方制剂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测。
第十五条药店应当保证复方制剂的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规定,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
第十六条药店应当建立复方制剂的存储档案,对复方制剂的进出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七条药店应当对复方制剂进行定期的库存清点和检查,保证库存的准确性和质量。
第四章复方制剂的配送和使用第十八条药店应当建立复方制剂的配送管理制度,对配送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督。
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实施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与措施6700字

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实施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与措施6700字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由于其剂型的多样性及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同,需要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manufacture practice of drugs,GMP) 的实施,做到"软硬件并重";,实施高水平日常风险管理,为外用药物制剂高标准的GMP 实施提供保障。
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还存在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等问题,在大量资金投入的2010 年版GMP改造压力下,生产企业必须理性选择,培养一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精英,提升了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学振兴制药技术为先导,促进我国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针对GMP 实施的发展策略进行系统论述,通过比较1998 年版和2010 年版GMP 的差异,分析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在实施GMP 的基本要求,在2010 年版GMP 高标准、高要求的管理作用下,强调质量管理体系中软件和硬件管理的建设,从生产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全面提高药品质量。
随着2010 年版GMP 的实施,对药品生产在管理范围、管理理念及生产质量管理标准等方面均有了显着提升。
从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实施GMP 的生产工艺验证、清洁验证软件策略措施等方面分析,结合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的自身特点及国家实施监督GMP 准入条件的提高和退出机制的完善,企业应当找准自己的方向,理性对待GMP 改造,不要盲目实施; 在有效的GMP 认证准备工作中,制定周密的GMP 改造计划,为高效实施GMP 做冲刺准备,解放思想,将认证过关的思想转变为全称控制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外用药物制剂的分类由于外用药物制剂使用较为便捷,可通过局部给药,缓解症状,达到局部治疗作用或经皮吸收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不经过口服、注射,可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药物; 从狭义的角度上看,规定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药物,同时包装及标签上印有外用药物制剂的标识,统称为外用药物制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卫生部令第27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正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27号修订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特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及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各关键工艺。
第二章人员第三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医药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条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或与之相当的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的经验,能够按《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对《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第五条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受过高等专业教育或具有相当学历,必须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也不得由非在编人员担任。
第六条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使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强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给予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七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各类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其培训计划由企业指定部门制订,每年至少组织考核一次。
第三章厂房第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生产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相互妨碍。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ode of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Cl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cells)based-medicinal product目次前言I I引言I I I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基本要求23.1基本原则23.2人员的要求23.3场所和设施23.4物料24载体制备34.1质粒制备34.2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操作的要求45.4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 A 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 A 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 A 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追溯58保密原则69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 hi m e ri c A nt i gen R e c ept o r T-C e l l Im m u not h e ra p y,C A 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7号)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7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7号《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0年12月5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十三日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第三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医疗机构制剂进行质量监督,并发布质量公告。
第五条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六条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应在药剂部门设制剂室、药检室和质量管理组织。
机构与岗位人员的职责应明确,并配备具有相应素质及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条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规范》的实施及制剂质量负责。
第八条制剂室和药检室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具有相应管理的实践经验,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制剂室和药检室的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九条从事制剂配制操作及药检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凡有特殊要求的制剂配制操作和药检人员还应经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十条凡从事制剂配制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熟悉本规范,并应通过本规范的培训与考核。
第三章房屋与设施第十一条为保证制剂质量,制剂室要远离各种污染源。
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制剂配制过程造成污染。
第十二条制剂室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
第十三条制剂室的房屋和面积必须与所配制的制剂剂型和规模相适应。
应设工作人员更衣室。
第十四条各工作间应按制剂工序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布局。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通过现代药学技术加工,将中药材炮制、粉碎、提取等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药品。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一、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为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和可靠,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生产设备、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等。
质量控制体系应该由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来负责,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一致性。
2.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包括中药饮片、辅料和溶剂等,它们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购,并经过质量分析。
对于中药饮片来说,还应进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包括药材的质量控制、炮制工艺的规范、饮片的质量评价等。
3. 生产工艺的规范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生产工艺的规范化对药物的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原材料的浸泡、提取、过滤等步骤,都应按照严格的条件进行操作,并根据药物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生产工艺的规范不仅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还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 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药物的性质、有效成分和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检测。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等。
选择合适的质量检测方法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步骤。
质量标准应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微生物限度和有害残留物等指标。
制定质量标准需要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制剂配伍规则和临床应用效果等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合理的标准指标和限度。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应参考国家相关药典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南》等。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制度自律规范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制度自律规范————————————————————————————————作者:————————————————————————————————日期:2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避免干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和预定用途的干细胞制剂,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干细胞制剂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以不同类型干细胞为主要成分、符合相应质量及安全标准,且具有明确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制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应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干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制备机构)应建立符合GMP 要求、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第六条制备机构应根据每种干细胞制剂的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条制备机构的工作区域应合理设计及布局。
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应有满足其功能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和洁净度要求。
质量控制区应与制备区实施物理隔离,行政区、生活区及辅助区等应不防碍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第八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内、外环境应满足其质量保证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风险。
第九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 5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能够履行干细胞制剂制备或质量管理的职责。
制备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物料仓储管理人员等)均应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培训481和继续教育。
2016-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标准[详]
![2016-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861ee5d89b6648d7c0c7468f.png)
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避免干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和预定用途的干细胞制剂,参照国外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本规。
第二条干细胞制剂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以不同类型干细胞为主要成分、符合相应质量及安全标准,且具有明确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制剂。
第三条本规适用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应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GMP)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规性文件。
第五条干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制备机构)应建立符合 GMP 要求、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第六条制备机构应根据每种干细胞制剂的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条制备机构的工作区域应合理设计及布局。
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应有满足其功能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和洁净度要求。
质量控制区应与制备区实施物理隔离,行政区、生活区及辅助区等应不防碍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第八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外环境应满足其质量保证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风险。
第九条干细胞制剂制备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与职责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药等),同时应具有 5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能够履行干细胞制剂制备或质量管理的职责。
制备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从事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物料仓储管理人员等)均应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制备机构应建立人员档案,包括卫生及健康档案。
对直接进行制备和质控操作的已离职员工档案,应至少保留 30 年。
制剂制备过程注意问题

制剂制备过程注意问题一、原料选择与处理1.原料质量标准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原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应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原料的质量标准应包括成分、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2.原料纯度与杂质控制原料的纯度对于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应确保原料的纯度符合规定,并严格控制杂质含量。
对于杂质含量较高的原料,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精制、提纯等,以确保杂质得到有效控制。
3.原料稳定性考察原料的稳定性对于制剂的长期保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应对原料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包括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敏感度,以确保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二、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1.工艺流程设计原则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应科学、合理,符合生产实际。
工艺流程的设计应遵循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同时考虑到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等因素。
2.操作规范制定与执行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原料处理、配料、混合、成型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严格执行,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3.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应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应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调整机制,确保关键工艺参数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设备与设施要求1.设备选型与布局合理性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应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布局合理。
设备的选型和布局应考虑到生产效率、能源消耗、安全性等方面,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并提高生产效率。
2.设施清洁与消毒措施制剂制备过程中涉及的设施应保持清洁和消毒。
应根据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制定清洁和消毒方案,包括清洁剂的选择、使用方法、清洁频次等。
同时,应建立消毒制度,对设施进行定期消毒,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和交叉污染。
3.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应建立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制剂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记录
卫生检查记录 工作服清洗收发记录 生产区外来人员出入管理登记表 清洁剂和消毒剂配制与使用记录 洁净区定期消毒记录 洁净区空气消毒灭菌记录
◎GPP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制度和记录 对应于GPP:
第一章 机构和人员
◎GPP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制度和记录
图表
管理标准
制剂室组织机构图 生产车间机构图 质量保证体系图 制剂室人员基本情况表 制剂室人员管理规程 员工体检与健康管理规程 安全教育管理规程 制剂室人员管理规程 人员体检与健康管理规程 安全教育管理规程 制剂室主任、副主任职责 生产管理部主任职责 工艺技术员职责 洗衣房管理员职责 中间站管理员职责 称量配料岗位职责 提取岗位职责 浓缩岗位职责 干燥岗位职责 粉碎过筛岗位职责 灭菌岗位职责 总混岗位职责 炼蜜岗位职责 蜜丸温蜜岗位职责 蜜丸和坨岗位职责 蜜丸制丸岗位职责 水丸、浓缩丸制丸岗位职责 水丸、浓缩丸筛选岗位职责 水丸、浓缩丸干燥岗位职责 水丸、浓缩丸包衣岗位职责 胶囊填充、抛光岗位职责 包装岗位职责 质量管理部职责 质量管理部主任职责 人员健康体检汇总表 继续教育统计表 GPP培训计划 GPP培训测试题 业务培训考核试卷 质量控制检验室职责 质量控制检验室主任职责 质量控制检验员职责 微生物检验室职责 微生物检验室负责人职责 留样观察室职责 留样观察室管理员职责 中药标本室职责 中药标本室管理员职责 仪器室职责 仪器室负责人职责 车间质量控制检验员职责 质量监控办公室职责 车间质监员职责 兼职质监员职责 物料管理部职责 物料管理部主任职责 仓库职责 仓库负责人职责 仓库保管员职责 采购组职责 采购组负责人配制管理文件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配制 管理
工作标准
记 录
●GPP文件系统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1.120.01C 00团体标准CMBA/T XXXXX—XXXX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 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ode of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 cells)based-medicinal product(公示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CMBA/T XXXXX—XXXX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4.1 总体要求 (2)4.2 人员 (2)4.3 物料 (2)4.4 设施和设备 (3)5 载体制备 (3)5.1 质粒制备 (3)5.2 非病毒载体制备 (3)5.3 病毒载体制备 (3)6 CAR-T细胞制备及质量控制 (4)6.1 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 (4)6.2 CAR-T细胞制备 (4)6.3 CAR-T细胞制剂的质量控制 (5)6.4 CA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 (5)6.5 CAR-T细胞制剂的放行 (6)7 追溯 (6)8 保密 (6)参考文献 (7)CMBA/T XXXXX—XXXX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博仁医院、安徽未名细胞治疗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秀宝、孙倩、童春容、刘振云、孙艳、王伟、郝希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 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种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随着我国对CAR-T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和产业链的延伸,我国的CAR-T 细胞治疗技术也在紧随国际趋势的发展。
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原则要求。
此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已经制定了《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帮助机构在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最大限度地保证免疫细胞制剂的安全性、生物学效应。
但CAR-T 细胞作为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其制备和质量控制具有特殊性。
为了适应我国CAR-T细胞治疗产业的需要,加强CAR-T细胞治疗的质量管理,规范细胞制备过程,保证CAR-T细胞制剂在临床研究和应用时的质量,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在已有《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的基础上,根据CAR-T细胞的特殊性,制定《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CAR-T 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设备、样品储存与运输、标识与追溯系统等其他要求,应参照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的《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执行。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CAR-T细胞制剂制备机构在制备过程中包括从载体制备、细胞采集以及细胞转导/转染、扩增、收集、冻存等过程中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保证CAR-T细胞制剂的安全性和生物学效应。
1.2 本标准适用于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中生协字〔2016〕03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 cell经过基因工程修饰的,可表达被导入的含有抗原识别片段、T细胞受体活化分子、共刺激信号等信号分子的CAR基因的T细胞。
3.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血液中具有单个核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少量其他细胞类型。
3.3质粒 plasmid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DNA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通常携带一定数量的基因,是基因工程最常见的运载体。
3.4目的基因 target gene人工构建的具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或基因片段。
3.5载体 vector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的工具。
注: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病毒等。
CMBA/T XXXXX—XXXX3.6转导 transduction借助病毒等方法将外源性遗传物质(DNA或RNA)导入细胞进行表达的过程。
3.7转染 transfection通过非病毒载体(如质粒)将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植入细胞的过程。
3.8冻存液 cryoprotectant能保护细胞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不受损害的溶液或试剂。
3.9标识 label粘贴或附着在对象上的用于区分不同对象的标记、注释或条码。
3.10细胞批次 cell batch取自个体的细胞经单次细胞制备工艺过程制成的一批细胞制剂。
4 基本原则4.1 总体要求CAR-T细胞制剂的制备包括质粒的制备、病毒的制备、样本的采集、接收、处理、细胞刺激、转导/转染、扩增、收获、质量检测、冻存和运输等全过程。
制备机构应建立健全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特殊工艺,对各个操作环节以及环境和人员等严格要求并实施,最终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
4.2 人员4.2.1 制备机构应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CAR-T细胞制剂制备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接受特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病毒和细胞制备技术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并具备病毒制备或人免疫细胞培养经验,其职称、学历、经历、资格证书、继续教育与健康记录,应建档保存。
4.2.2 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和自我防护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细胞制备造成污染以及操作人员自我感染的风险。
操作规程应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以及操作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和污物正确处理方法等内容。
4.2.3 维修人员或其他非专业人员进入制备区和质控区应经过培训和批准。
4.3 物料4.3.1 CAR-T细胞制剂制备所用的物料是指制备中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生物活性因子以及与细胞制剂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外包装材料等。
4.3.2 CAR-T细胞制剂制备所用的样本及物料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进口物料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
细胞制剂制备中使用的物料管理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质量控制规程》实行管理。
物料供应商应有相应的资质,并提供证明文件。
4.3.3 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活性因子等外源蛋白的要求如下:a)所有使用的培养基、活性因子等外源蛋白应有明确的来源及批号,应有质量检定合格报告;CMBA/T XXXXX—XXXXb)CAR-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应尽量避免动物或人源物质如血清等制品的使用,若必须使用,需要开展相关研究,证明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严禁使用疫病流行区来源和未经过安全性验证的动物血清等制品。
4.3.4 转导/转染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皿或培养袋等耗材和细胞因子等均需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4.3.5 制备机构应建立物料检验和放行质量标准,对生物活性试剂,制备机构应有相应措施确定有效期和保存条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3.6 制备机构自制的试剂(如血浆、抗原等),应建立质量标准、编号及批号的编制操作规程,并经检验合格后使用,每种物料均应编制唯一的编号,并有制备记录。
4.4 设施和设备4.4.1 CAR-T细胞制剂制备场所按照不同工艺应至少包括质粒制备区、病毒制备区、细胞制备区,质控区(支原体测定、内毒素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测)和储存区(病毒储存区、细胞储存区),各个区域应相对独立。
病毒制备区、病毒储存区应具有独立的空调系统。
制备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和增加所需区域(留样室、办公室、资料档案室、物料储存室、气体储存室等)。
4.4.2 制备机构应根据工艺要求,对各功能区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应设立洁净区,洁净区的设计、建设、管理、进出、使用、清洁、消毒、环境检测等参见药品GMP规范无菌药品附录。
4.4.3 载体的制备应在C级背景下A级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中进行,载体在非密闭条件下的除菌过滤和灌装应在B级背景下A级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中进行; CAR-T细胞制剂制备过程中与细胞有关的操作,如细胞分离、转导/转染、扩增、收获等应在非密闭条件下的操作应在B级背景下A级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中进行。
4.4.4 制备机构应设置用于制备感染性样本的独立物理空间,设立独立的空调系统。
使用后的器具和相关物品应经过灭活处理后再移出该区域。
感染性样本与非感染性样本的处理及制备不得使用同一设备。
5 载体制备5.1 质粒制备5.1.1 质粒应序列信息明确,并经过鉴定和确认。
质粒菌种应采取种子库系统,并按照《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完成菌种库的检定。
菌种建库过程应符合药品GMP规范,同时应有明确来源和批次信息,并有详细记录。
5.1.2 质粒的质量应经过检测,包括但不限于:a)纯度:超螺旋型的含量,细菌基因组DNA、RNA和蛋白残留量;b)无菌试验;c)内毒素试验;d)酶切鉴定;e)基因测序;f)如工艺中使用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则需做物质残余量的测定。
5.2 非病毒载体制备非病毒载体(包括但不限于DNA、RNA,蛋白质)应有明确的来源、结构和遗传特性,制备过程应符合药品GMP标准,达到相应质量标准的要求。
不得含有支原体、细菌及病毒等其他任何外源因子,内毒素应控制在限定范围内;根据所选择载体类型不同,参见《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CMBA/T XXXXX—XXXX行)、《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