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1.2 膳食指南与营养计划膳食指南的制定原则和应用实例。

营养计划的制定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食品卫生学原理2.1 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食品保存和加工的卫生措施。

2.2 食品中毒与预防食品中毒的类型和原因。

食品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三章:食品营养与卫生检测3.1 营养素分析方法营养素分析的方法和仪器设备。

营养素测定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3.2 食品卫生检测技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食品营养与卫生法规与标准4.1 食品营养法规与标准食品营养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食品营养标准的制定和评价。

4.2 食品卫生法规与标准食品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第五章:食品营养与卫生管理与教育5.1 食品营养管理食品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食品营养管理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5.2 食品卫生教育食品卫生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食品卫生教育的实践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儿童与青少年营养6.1 儿童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儿童膳食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6.2 青少年营养问题与预防青少年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其原因。

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第七章:成年人群营养7.1 成年人营养需求与膳食平衡成年人的营养需求和推荐摄入量。

膳食平衡的原则和实用建议。

7.2 特殊生理状态人群的营养孕妇、乳母、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指导。

第八章:慢性疾病与营养8.1 慢性疾病与营养关系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营养因素的关联。

营养干预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8.2 营养治疗与膳食调整慢性疾病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特殊膳食(如低盐、低脂、低糖膳食)的制定和遵守。

第九章:食品安全与危机管理9.1 食品安全风险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本概念1.1 营养的定义与作用1.2 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1.3 膳食与营养素摄入评估1.4 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卫生学意义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素2.1 碳水化合物2.2 蛋白质2.3 脂肪2.4 维生素与矿物质第三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3.1 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3.2 膳食平衡的实践方法3.3 特殊人群的营养建议3.4 营养补充剂的应用与评价第四章:食品卫生学基本原理4.1 食品污染的类型与途径4.2 食品保存与加工的卫生学意义4.3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使用原则4.4 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第五章:食品中毒与预防5.1 食品中毒的类型与特点5.2 常见食物中毒的病原体5.3 食品中毒的诊断与处理5.4 食品中毒的预防措施第六章:营养与健康6.1 营养与免疫系统6.2 营养与骨骼健康6.3 营养与心血管健康6.4 营养与体重管理第七章:营养与疾病7.1 营养与慢性疾病7.2 营养与传染病7.3 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应用7.4 营养与肿瘤康复第八章:营养与运动8.1 运动与营养的关系8.2 运动营养需求与补充策略8.3 运动营养品的选用与安全性8.4 运动营养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第九章:食品营养强化9.1 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与原则9.2 营养强化的方法与技术9.3 常见营养强化食品及其评价9.4 食品营养强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第十章: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10.1 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概述10.2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0.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10.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第十一章:特殊人群的营养与饮食11.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11.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11.3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11.4 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的营养支持第十二章:临床营养学12.1 营养评估与监测12.2 营养支持的途径与技术12.3 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12.4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第十三章:食品加工与烹饪卫生13.1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13.2 烹饪方法与食品安全13.3 食品保藏技术与卫生管理13.4 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第十四章:全球食品安全挑战与趋势14.1 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问题14.2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14.3 食品安全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4.4 国际合作与食品安全第十五章:食品安全教育与公众沟通15.1 食品安全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5.2 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传播15.3 公众沟通策略与食品安全信任建设15.4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营养学基本概念、食物中的营养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食品卫生学基本原理、食品中毒与预防、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病、营养与运动、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特殊人群的营养与饮食、临床营养学、食品加工与烹饪卫生、全球食品安全挑战与趋势以及食品安全教育与公众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概述营养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膳食指南与营养计划1.2 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与功能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蛋白质的摄入与代谢1.3 脂肪脂肪的分类与功能脂肪的食物来源脂肪的摄入与健康影响1.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代谢第二章:营养与健康2.1 营养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力与营养的关系2.2 营养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概述营养素与慢性疾病的关系膳食干预对慢性疾病的影响2.3 营养与肥胖肥胖的定义与危害营养素与肥胖的关系减肥饮食计划与健康第三章:食品卫生学基础3.1 食品污染概述食品污染的定义与类型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食品污染的防控与处理3.2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食品消毒与灭菌的方法3.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的来源与危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第四章:食品加工与保存4.1 食品加工概述食品加工的意义与类型食品加工的方法与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2 食品保存原理食品腐败的原因与机制食品保存的方法与技术食品保存对营养的影响4.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第五章:膳食指南与营养干预5.1 膳食指南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膳食指南的应用与实践膳食指南的个性化与调整5.2 营养干预策略营养干预的目标与方法营养干预的应用于实践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估与改进5.3 特殊人群的营养与膳食孕妇与哺乳期的营养与膳食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第六章:营养与疾病的关系6.1 营养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概述营养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膳食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6.2 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营养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6.3 营养与肾脏疾病肾脏疾病的概述营养素与肾脏疾病的关系膳食干预对肾脏疾病的影响第七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7.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体系与结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7.2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与作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与监督7.3 食品安全事件与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类型与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监测与报告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第八章:食品营养强化与功能性食品8.1 食品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定义与目的营养强化剂的种类与使用营养强化食品的安全性与效果8.2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与作用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与发展趋势8.3 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的营销与管理功能性食品的营销策略功能性食品的管理与监管功能性食品的消费者教育与传播第九章:食品营养与健康促进9.1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教育的定义与目的营养教育的方法与技巧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案例9.2 社区营养与健康促进社区营养的重要性社区营养促进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社区营养与健康促进的成效评估9.3 公共卫生与营养政策公共卫生与营养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营养政策的影响与评估第十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前沿与发展10.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进展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热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新技术应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国际发展趋势10.2 个性化营养与精准医学个性化营养的定义与意义个性化营养的实现与挑战精准医学与营养干预的应用案例10.3 未来食品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食品的创新与变革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消费者行为与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补充说明:深入解析不同营养素对慢性疾病的影响机制,如膳食纤维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抗氧化剂对癌症的预防作用等。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1.2 人体营养的需要量1.3 食物的营养价值1.4 膳食平衡与营养不良第二章:食物卫生学2.1 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2.2 食品保存方法与原理2.3 食品加工与卫生2.4 食品安全与监管第三章:营养与疾病3.1 营养与慢性疾病3.2 营养与传染病的关系3.3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导3.4 营养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第四章:公共营养与营养政策4.1 公共营养的概念与意义4.2 营养政策与营养法规4.3 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4.4 我国营养状况与挑战第五章:营养与健康评估5.1 营养评估的方法与指标5.2 膳食调查与分析5.3 营养状况的临床评估5.4 营养干预与监测第六章:营养与生长发育6.1 婴儿和儿童的营养需求6.2 青少年营养与生长发育6.3 孕妇和乳母的营养6.4 老年人营养与健康第七章:膳食指南与营养食谱设计7.1 膳食指南的制定原则与应用7.2 膳食平衡的原则与实践7.3 营养食谱的设计方法7.4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与食谱第八章:营养与运动8.1 营养与能量代谢8.2 运动营养的基本原则8.3 不同类型运动的营养需求8.4 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与评价第九章:营养与心理健康9.1 营养与大脑功能9.2 情绪与饮食的关系9.3 营养与心理疾病的预防9.4 心理饮食障碍的膳食治疗第十章:营养与慢性疾病10.1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10.2 糖尿病的营养管理10.3 肥胖的营养干预策略10.4 肾脏疾病患者的膳食指导第十一章:特殊人群营养11.1 运动员营养11.2 孕妇和乳母营养11.3 老年人营养11.4 慢性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第十二章:营养支持与治疗12.1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与方法12.2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12.3 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12.4 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13.1 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13.2 食品污染的检测与控制13.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3.4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体系第十四章:食品法规与标准14.1 食品法规的基本内容14.2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4.3 食品认证与标签管理14.4 食品法规的执法与监管第十五章:营养与健康促进15.1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15.2 社区营养与健康干预15.3 公共政策与健康素养15.4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维护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人体营养的需要量、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平衡与营养不良的判断。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1.2 膳食指南与营养食谱设计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与应用。

如何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第二章:食品安全与卫生2.1 食品安全概述食品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作用。

2.2 食品保存与加工卫生食品保存方法及其原理。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控制措施。

第三章:膳食营养与疾病3.1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关系。

如何通过合理膳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3.2 膳食营养与营养缺乏病营养缺乏病的类型、症状及原因。

如何通过膳食改善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与饮食4.1 孕妇与婴幼儿营养孕妇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

婴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

4.2 老年人营养与饮食老年人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

如何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

第五章:食品卫生法规与标准5.1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体系讲解《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要求。

5.2 食品卫生标准与检测食品卫生标准的分类与制定。

食品卫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六章:膳食评估与营养干预6.1 膳食评估方法讲解膳食日记、膳食记录等膳食评估方法。

如何利用膳食评估结果进行营养干预。

6.2 营养干预策略营养教育、营养咨询、营养干预等策略的应用。

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计划。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7.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作用及使用原则。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限量。

7.2 营养强化食品与营养补充剂营养强化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营养补充剂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八章:餐饮业与营养8.1 餐饮业营养管理讲解餐饮业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如何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营养意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 课时安排:共32 课时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4. 教学对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二、教学内容1. 营养学基本概念及营养素的作用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不良及其危害2. 膳食指南与营养食谱设计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膳食平衡与营养互补营养食谱的设计方法3. 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食品污染的类型与途径食品中毒的预防与控制4.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营养强化的原则与方法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的法规管理5.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慢性病的关联营养与感染性疾病的关联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讲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食品安全事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和营养评估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2 版,张永生主编。

2. 参考书籍:《现代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李晓辉主编。

3. 网络资源:中国食品安全网、中国营养学会官方网站等。

4. 实验室设备: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营养评估工具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4 课时:营养学基本概念及营养素的作用2. 第5-8 课时:膳食指南与营养食谱设计3. 第9-12 课时:食品安全与卫生4. 第13-16 课时: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5. 第17-20 课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doc教案章节:一、营养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

3. 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内容:1. 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分别讲解六大营养素的概念、作用及食物来源。

4.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营养的基本概念和六大营养素的问题。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案章节:二、食品卫生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3. 了解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3. 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食品卫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分别讲解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4. 讲解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食品卫生、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

教案章节:三、膳食指南与健康饮食教学目标:1. 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3. 学会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教学内容:1. 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2. 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3. 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的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3. 讲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4.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的问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doc第一章:营养基础知识1.1 营养的定义与作用解释营养的概念,强调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讨论营养素的作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2 营养素的来源与需求介绍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讨论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群的营养需求。

第二章:膳食平衡与营养失调2.1 膳食平衡的概念与原则解释膳食平衡的概念,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介绍膳食平衡的原则,包括多样化、适量、均衡等。

2.2 营养失调的原因与影响讨论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原因和影响,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营养不均衡等。

第三章: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3.1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包括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

介绍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和措施,如清洁、消毒、保鲜等。

3.2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讨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4.1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联探讨营养不良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介绍健康饮食对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性。

4.2 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讨论营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强调合理膳食对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

第五章: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5.1 健康饮食的建议给出健康饮食的建议,包括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等。

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实用的膳食计划和食谱。

5.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六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6.1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讨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包括增加蛋白质、钙、铁等的摄入。

给出针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健康饮食建议。

6.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分析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求,强调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重要性。

提供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与健康7.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介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等。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 膳食指南与营养规划膳食指南的制定原则及应用营养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二章:膳食营养与健康2.1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关系如何通过膳食调整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2.2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孕妇、乳母、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及膳食建议第三章:食品卫生学基础3.1 食品污染及其危害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等食品污染类型及其对健康的危害食品污染的防控措施及食品安全标准3.2 食品加工、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问题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控制方法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章:食品中毒及其预防4.1 食品中毒的类型与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类型及其原因食品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4.2 食品中毒的预防措施食品中毒的预防策略及具体措施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与管理5.1 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方法营养监测的方法与指标食品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5.2 营养与食品卫生管理策略营养与食品卫生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营养与食品卫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第六章:膳食营养评估与干预6.1 膳食营养评估方法膳食历史法、食物频率问卷、称重法等膳食评估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膳食营养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6.2 营养干预策略营养教育、营养咨询、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营养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第七章:营养与健康促进7.1 健康促进与营养的关系健康促进的概念、目标与策略营养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及重要性7.2 营养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营养健康促进项目的类型及案例分析营养健康促进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及管理第八章:特殊环境下的营养与食品卫生8.1 特殊环境下的营养需求与保障高海拔、高温、低温、辐射等特殊环境下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特殊环境下营养保障措施及实践案例8.2 特殊环境下食品卫生问题及其防控特殊环境下食品储存、运输及加工的卫生问题特殊环境下食品卫生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9.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生理功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及安全标准9.2 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管理营养强化食品的概念、种类及应用营养强化食品的管理法规及实施要求第十章: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10.1 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概述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10.2 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管食品安全与营养政策法规的执行机构及职责食品安全与营养监管的重点领域及措施方法第十一章:营养与公共卫生11.1 营养与公共卫生的关系营养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地位营养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流行趋势及挑战11.2 公共卫生营养干预策略公共卫生营养干预的目标和原则营养教育、营养政策和营养干预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第十二章:全球营养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1 全球营养问题的现状与挑战营养不良、肥胖和慢性疾病等全球营养问题的分布和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12.2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营养策略营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和监测促进健康和营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行动第十三章:营养与健康经济学13.1 营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健康经济学和营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营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13.2 营养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营养投资的概念和重要性营养干预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第十四章:营养与健康传播14.1 健康传播的基本原理健康传播的模型和策略营养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和方法14.2 营养健康传播实践营养健康传播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营养教育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第十五章:未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趋势15.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科技发展趋势营养基因组学、营养代谢组学等新兴科学领域的发展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进步15.2 未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未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教育创新和科技应用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食品卫生学基础及其相关领域。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理解营养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营养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素、营养状况等。

3. 使学生了解我国营养相关政策和法规。

教学内容: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营养的基本概念3. 我国营养政策和法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的基本概念,我国营养政策和法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与健康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营养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 课件: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的基本概念,我国营养政策和法规。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的基本概念,我国营养政策和法规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查学生对营养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二、课程简介章节名称: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素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

3. 使学生了解营养过剩和不足的危害。

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功能2. 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3. 营养过剩和不足的危害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功能,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营养过剩和不足的危害。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证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预防营养过剩和不足。

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功能,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营养过剩和不足的危害。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功能,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营养过剩和不足的危害的理解。

2. 小组报告:检查学生对如何保证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预防营养过剩和不足的讨论情况。

三、课程简介章节名称:第三章膳食指南与营养食谱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1.2 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生长发育、免疫力、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关系。

1.3 膳食指南与营养规划平衡膳食的原则及营养食谱的设计。

第二章:食物卫生与安全2.1 食品安全基本概念食品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2.2 食品保存与加工卫生食品保存方法(如冷藏、真空包装等)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2.3 食品中毒及其预防食物中毒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第三章:营养与疾病3.1 营养与慢性疾病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关系。

3.2 营养与免疫系统疾病营养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3.3 营养支持与康复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

第四章:特殊人群营养4.1 孕妇营养孕妇营养需求、膳食指南及常见营养问题的预防。

4.2 儿童与青少年营养儿童与青少年营养需求、膳食指南及常见营养问题的预防。

4.3 老年人营养老年人营养需求、膳食指南及常见营养问题的预防。

第五章:食品营养强化与功能性食品5.1 食品营养强化营养强化食品的概念、作用及法规要求。

5.2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作用及在我国的法规管理。

5.3 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的种类、作用、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

第六章: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6.1 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脂肪酸等膳食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6.2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等膳食成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6.3 膳食营养与肥胖能量平衡、膳食模式、营养素摄入与肥胖的关系。

第七章:营养与免疫系统健康7.1 营养与免疫系统功能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7.2 营养与过敏性疾病膳食成分、营养状态与过敏性疾病的关联。

7.3 营养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膳食营养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及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介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的分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讨论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和摄入量。

1.2 营养与能量解释能量的来源和单位,以及不同营养素对能量供给的作用。

探讨能量消耗的原理,包括基础代谢率、身体活动水平和消化吸收效率。

1.3 营养评估与监测介绍营养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膳食回顾、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营养状况评价。

讨论营养监测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如膳食日志和营养筛查工具。

第二章:膳食营养与健康2.1 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介绍国家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推荐摄入量。

探讨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特殊建议。

2.2 膳食平衡与营养失调分析膳食平衡的概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讨论营养失调的类型(如营养不足、肥胖、营养过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2.3 食物选择与营养改善教授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包括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推荐摄入量。

提供营养改善的策略,如膳食多样化、合理搭配和适量摄入。

第三章:食品卫生与安全3.1 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介绍生物性污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污染(如农药、重金属、添加剂)和物理性污染(如异物、毒素)的类型及其来源。

分析食品污染的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

3.2 食品加工与卫生操作讨论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卫生问题,如细菌繁殖、毒素和营养成分的流失。

教授食品卫生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清洁、消毒、隔离和妥善处理。

3.3 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介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

讨论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如召回制度、消费者警示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4.1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分析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殊要求。

讨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常见的营养问题和饮食建议。

4.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探讨儿童和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关键营养素。

(完整word)《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完整word)《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1。

1 蛋白质与氨基酸学习重点: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蛋白质来源。

授课内容: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二)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

1、催化能力(酶);2、调节能力(激素);3、转运功能(血红蛋白);4、动力功能(肌蛋白);5、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

(三) 提供能量。

占总能量的10~12%。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一)氨基酸和肽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

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称多肽,含3个或2个氨基酸分别称3肽和2肽。

(二)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来源分别称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

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儿童为9种,即上述8种加上组氨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故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人体蛋白质以及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在营养学上常用氨基酸模式来反应这种差异。

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反之,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种类多时,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精准营养
基于个体基因、代谢等差异化的精 准营养研究及应用将逐渐成为研究 热点。
智能化营养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营养管理 ,实现个性化营养指导和健康管理 。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卫生标准与法规
食品卫生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是规定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限量,以及相应 的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食品卫生法规
食品卫生法规是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要 求和监督措施,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过程 监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03
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 ,维持肌肉、骨骼、血液、毛 发等组织的形成。
矿物质
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等。
营养学分类
01
02
03
临床营养学
研究营养素与疾病之间的 关系,制定合理的营养治 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公共营养学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整个群 体的营养状况来促进人群 健康,预防慢性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02
常见通过食品传播的传染病
霍乱、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炭疽、结核等其
他类型的传染病。
03
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食品
生产和加工人员的卫生意识,以及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分类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 疾病。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类型。
营养与慢性疾病
总结词

食品营养与卫生电子教案

食品营养与卫生电子教案

第六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二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农药和兽药污染 二、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三、容器、工具和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 四、化学致癌物的污染
第六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 食品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 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五节
第四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营养与膳食
一、概念 二、营养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 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的膳食原则
第四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第六节 防癌的营养与膳食 一、癌症的定义 二、膳食与癌 三、防癌的膳食原则
第四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第七节 预防糖尿病和痛风的营养与膳食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食物的消化 三、营养素的吸收 四、生物转化 五、排泄
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 第一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二、蛋白质的分类 三、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 五、蛋白质的需要及其供给 六、蛋白质的来源
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 第五节 蛋乳类的营养特点
一、乳及乳制品的营养特点 二、蛋及蛋制品的营养特点
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 第六节 其它原料的营养特点 一、食用油脂和调味品的营养特点 二、饮料的营养特点
第四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第一节 孕妇与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一、孕妇营养和膳食
第七章 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第二节 畜、禽肉及鱼类原料及其制品的卫生与管理
一、畜肉及其制品的卫生与管理
二、蛋类的卫生与管理 三、鱼类等水产品的卫生与管理 四、奶类的卫生与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doc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卫生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营养知识和食品卫生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2. 掌握合理的膳食搭配原则;3. 了解食品污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4. 学会食品卫生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教学内容1. 营养基础知识: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 膳食搭配原则: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适量摄入;3. 食品污染及预防: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4. 食品卫生操作方法:食品储存、加工、烹饪过程中的卫生注意事项;5. 良好饮食习惯与食品卫生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讲解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自身饮食健康;2.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4. 实践操作:演示食品卫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烹饪和储存食物;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食品卫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认识;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膳食搭配和食品卫生知识的掌握;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食品卫生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营养基础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2. 第3-4课时:膳食搭配原则讲解与小组讨论;3. 第5-6课时:食品污染及预防知识讲解;4. 第7-8课时:食品卫生操作方法演示与实践操作;5. 第9-10课时:良好饮食习惯与食品卫生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收集食品污染案例,用于分析讨论;4. 食品卫生操作视频:展示正确的食品卫生操作方法;5. 实践材料:准备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1.2 膳食营养与健康1.3 营养缺乏与过剩病1.4 膳食指南与营养计划第二章:食物卫生与安全2.1 食品污染及其来源2.2 食品保存与加工卫生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法规2.4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三章:膳食与慢性疾病3.1 膳食与心血管疾病3.2 膳食与肥胖症3.3 膳食与糖尿病3.4 膳食与癌症第四章:特殊人群营养4.1 孕妇与婴幼儿营养4.2 青少年与老年人营养4.3 运动员营养与膳食4.4 特定疾病患者的营养需求第五章:营养与公共卫生5.1 营养与贫困5.2 营养与性别差异5.3 营养与种族差异5.4 营养与全球健康挑战第六章:营养评估与监测6.1 营养状况评估方法6.2 膳食调查与分析6.3 营养监测与干预策略6.4 营养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第七章:营养支持与干预7.1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与方法7.2 营养干预策略与实施7.3 营养治疗与康复营养7.4 营养支持在临床的应用案例第八章:食品卫生法规与标准8.1 食品卫生法规体系8.2 食品安全标准与制定8.3 食品生产与流通卫生监管8.4 食品卫生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第九章:食源性疾病与控制9.1 食源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9.2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9.3 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报告9.4 食源性疾病案例分析与应对第十章: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10.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10.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标准10.3 营养强化食品与营养补充剂10.4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的监管和管理第十一章:营养与健康促进11.1 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策略11.2 营养教育与健康传播11.3 社区营养与健康干预11.4 健康生活方式与营养指导第十二章:特殊食品与营养12.1 特殊食品的分类与标准12.2 婴儿配方食品与营养12.3 老年人食品与营养12.4 素食食品与营养第十三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3.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3.2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3.3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信息发布13.4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第十四章:全球营养问题与挑战14.1 全球营养不良与饥饿问题14.2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挑战14.3 营养相关疾病的全球化14.4 全球营养政策与战略第十五章:未来营养学发展趋势15.1 精准营养与个体化膳食15.2 数字营养与智能健康管理15.3 可持续营养与环境保护15.4 营养科学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膳食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法规、膳食指南与营养计划、食品污染及其来源、食品保存与加工卫生、营养缺乏与过剩病、特定疾病患者的营养需求、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膳食与肥胖症、膳食与糖尿病、膳食与癌症、孕妇与婴幼儿营养、青少年与老年人营养、运动员营养与膳食、营养与贫困、营养与性别差异、营养与种族差异、营养与全球健康挑战、营养状况评估方法、膳食调查与分析、营养监测与干预策略、营养支持与干预、食品卫生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与制定、食品生产与流通卫生监管、食源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报告、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标准、营养强化食品与营养补充剂、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的监管和管理、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营养教育与健康传播、社区营养与健康干预、健康生活方式与营养指导、特殊食品的分类与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与营养、素食食品与营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信息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全球营养不良与饥饿问题、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挑战、营养相关疾病的全球化、全球营养政策与战略、精准营养与个体化膳食、数字营养与智能健康管理、可持续营养与环境保护、营养科学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1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1.2 膳食指南与营养规划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营养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素2.1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糖类食物2.2 食物中的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植物性蛋白质食物2.3 食物中的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第三章:膳食与健康3.1 膳食与肥胖膳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肥胖的危害与预防3.2 膳食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类型与原因营养不良的预防与治疗3.3 膳食与慢性疾病膳食与心血管疾病膳食与糖尿病第四章:食品卫生学基础4.1 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4.2 食品卫生的管理与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第五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5.1 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安全的风险与挑战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5.3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第六章:营养与疾病6.1 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膳食与心血管疾病膳食与糖尿病膳食与肥胖6.2 营养与传染病的关系营养与免疫力营养与感染性疾病第七章:特殊人群的营养7.1 孕妇的营养孕妇的营养需求孕妇膳食指南7.2 婴幼儿的营养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婴幼儿的膳食安排7.3 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的膳食安排第八章: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8.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防腐剂色素香精香料乳化剂8.2 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与方法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管与标准第九章:食品中毒与应急处理9.1 食品中毒的类型与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9.2 食品中毒的预防与控制食品中毒的预防措施食品中毒的应急处理第十章:营养与健康促进10.1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营养教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10.2 膳食指南与健康生活方式膳食指南的应用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维持10.3 营养与公共政策营养政策的作用与意义营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营养学基础难点解析:营养规划的步骤与方法,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食品营养与卫生》电子教案

《食品营养与卫生》电子教案
.
第一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
二、氮平衡
食物蛋白质中所含的氮,称之为膳食氮(摄入 氮),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主要是通过尿液、 粪便、皮肤或其他途径排出,这些氮分别称为 尿氮、粪氮、通过皮肤或其他途径排出的氮。 尿氮主要包括尿素、氨、尿酸和肌酐等,粪氮 主要包括食物中未被吸收的氮、肠道分泌物及 肠道脱落细胞中的氮。通过皮肤或其他途径排 出的氮包括表皮细胞、毛发、指甲、分泌物中 的氮。
.
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
有利因素 (营养学)
食物
健康
有害因素 (食品卫生学)
.
第一节 食品营养与卫生概述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机体 正常代谢所需的成分,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 基础。可概括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 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营养素来自食物。
.
表1-1 人体每日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氨基酸模式
.
第一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所含蛋白质的 氨基酸模式,在营养学上根据食物蛋白质中必 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将其分为完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三类。
.
第一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
二、氮平衡
B=0,摄入量=排出量,为零氮平衡。这表明体 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和分解量处于动态平衡。一 般营养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就属于这种情况。实 际上,摄入氮应比排出氮多5%,才可以认为确 实处于平衡状态。
.
第一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
二、氮平衡
机体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无蛋白膳)的情况 下,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二、食品卫生及食品安全
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功能的评 价和研究开发最近已成为食品卫生学中一个新 兴领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网上教案绪论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第二节脂类第三节碳水化物第四节热能第五节矿物质第六节维生素第二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第一节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第二节谷类营养价值第三节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第四节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第五节畜、禽肉及鱼类营养价值第六节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第七节蛋类的营养价值第三章不同人群的营养第一节孕妇营养第二节乳母喂养第三节婴幼儿营养第四节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营养第五节老年营养第七节职业接触有毒(害)物质人群的营养第四章营养与疾病第一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膳食、营养与糖尿病第三节膳食、营养与肥胖第四节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第五节膳食、营养与肿瘤每节课介绍1-2种食物的营养属性每节课介绍1条健康生活、饮食的秘诀绪论学时分配:1学时。

学习重点:营养学及主要研究内容;食品卫生学及主要研究内容。

基本概念:1.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2.营养: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素: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4.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5.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基本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教案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1.1 蛋白质与氨基酸学习重点: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蛋白质来源。

授课内容: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二)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

1、催化能力(酶);2、调节能力(激素);3、转运功能(血红蛋白);4、动力功能(肌蛋白);5、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

(三)提供能量。

占总能量的10~12%。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一)氨基酸和肽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

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称多肽,含3个或2个氨基酸分别称3肽和2肽。

(二)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来源分别称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

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儿童为9种,即上述8种加上组氨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故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人体蛋白质以及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在营养学上常用氨基酸模式来反应这种差异。

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

反之,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种类多时,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

由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2肽和3肽,再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代谢。

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等,以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损失约20g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理论上只要从膳食中获得相当于必要的氮损失的量,即可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维持机体的氮平衡。

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其关系式:()B:氮平衡;I:摄入氮;U:尿蛋;F:粪蛋;S:皮肤等氮损失。

当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时,为零氮平衡。

如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则为正氮平衡。

如:婴儿、儿童、孕妇、乳母、恢复期的病人;而摄入氮少于排出氮时,为负氮平衡。

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

五、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食物,其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等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地进行评价。

常用的指标有:(一)蛋白质的含量虽然蛋白质的含量不等于质量,但是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

所以蛋白质含量是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再乘以由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就可得到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二)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不仅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两种方法。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100 (式中I代表摄入氮代表粪氮)蛋白质真消化率(%)()*100 (式中I为摄入氮代表粪氮代表粪代谢氮)(三)蛋白质利用率1. 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计算公式如下:生物价=储留氮×100/吸收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2. 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它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都包括了,因此更为全面。

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3. 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蛋白质(g)。

4.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该方法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质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是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氨基酸评分=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除上述方法和指标外,还有如相对蛋白质值;净蛋白质比值;氮平衡指数等。

(四).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六、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如肉、乳、蛋。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

其中大豆蛋白质是较优质蛋白质。

因此,注意蛋白质互补,适当进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推荐的值在1.0~1.2体重,平均1.16 体重,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的10%~14%。

成人10~12%,儿童12~14%。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

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

我国膳食谷类蛋白为主。

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

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1.2 脂类学习重点:脂类的分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必需脂肪酸。

授课内容: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一)磷脂磷脂,是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的其它基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

磷脂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二)固醇类(三)甘油三酯1.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也称脂肪或中性脂肪。

每个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

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不仅是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体内的能量贮存形式,也具有保护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力伤害等作用。

食物中的甘油三酯除了给人体提供热能和脂肪酸以外,还有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等作用。

最重要的固醇是胆固醇,它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 脂肪酸:脂肪酸因其所含的脂肪酸的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长链脂肪酸(14碳以上),中链脂肪酸(6~12碳)和短链脂肪酸(5碳以下)。

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按其空间结构不同,可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各种脂肪酸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对它们的一些特殊功能的研究,也是营养上一个重要研究开发领域。

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有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即3系列和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3.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3系列中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事实上,3和 6系列中许多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但人体可以利用亚油酸和α-亚麻酸来合成这些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主要有以下功能。

(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所以必需脂肪酸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相关。

(2)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后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使血管扩张和收缩、神经刺激的传导等等。

(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酯化成酯,被转运和代谢。

因此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

而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可是体内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身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

二、脂类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

动物脂肪相对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

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油中较多,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较多。

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30%以下。

1.3 碳水化合物学习重点: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及功能,膳食纤维。

授课内容: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单糖为结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是糖类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

寡糖:如大豆低聚糖等;多糖:淀粉、糊精和糖原;一类是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与利用的多糖(为必需营养素);另一类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为膳食必需成分),如膳食纤维、果胶等;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一)单糖在结构上由3~7个碳原子构成。

食物中的单糖主要有以下几种。

1.葡萄糖 6碳糖,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类具有右旋性和还原性的醛糖,是人类空腹时唯一游离存在的六碳糖,在人血浆中的浓度是5。

2.果糖 6碳酮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及蜂蜜中。

玉米糖浆含果糖40~90%,是饮料、冷冻食品、糖果蜜饯生产的重要原料。

果糖吸收后经肝脏转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利用,部分可转变为糖原、脂肪或乳酸。

3.半乳糖是乳糖的组成成分,半乳糖在人体中先转变成葡萄糖后被利用,母乳中的半乳糖实在体内重新合成的,而不是食物中直接获得的。

4.其它单糖(1)戊糖类,如核糖、脱氧核糖等;(2)甘露糖,主存在于水果和根、茎类蔬菜中;(3)糖醇类,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

(二)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

常见以下几种。

1.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以α糖苷键连接而成。

日常食用白糖即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而来。

2.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以α糖苷键连接而成。

是淀粉的分解产物,存在于麦芽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