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特征曲线课件

合集下载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教学内容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教学内容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
对于水驱油田来说,无论是依靠人工注水 或是依靠天然水驱采油,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 将长期进行含水生产,其含水率还将逐步上升, 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这类 油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影响含水 上升的地质工程因素,制定不同生产阶段切实 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 的一件经常性,极为重要的工作。这次我将和 大家共同学习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及分析方 法。
用途:发现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运用这一
定量规律来描述和预测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的
含水变化,产油情况,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樊29块水驱规律曲线
油藏中由于水侵,含水饱和度会不断增加,导致采出液体 中水油比增加,通过推导得出水驱规律曲线的基本公式:
Logwp=a+b*Np
a:几何意义是直线延长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1、计算累积水油比:R=2.3*WP*b
2、计算累计产水量为WP时的含水: fw=2.3*wp*b/(1+2.3*wp*b)=R/(1+R)
3、计算可采储量:NP=(lg21.3/a*b)/b
4、预测动态储量:N动态=7.5*b-0.969
5、计算水驱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 对多次调整的油田,其水驱特征曲线在不同的 调整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直线段,对不同的直线 段进行采收率ER与井网密度f(公顷/井)进行 统计,并绘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同样具有线 性关系:换算后公式为ER=10A*e-2.303*f/b
b:几何意义是直线段对横轴的斜率,1/b则是对纵轴的斜率, 它的物理意义为累积产水量上升10倍所能获得的采油量。1/b 越大,即b值越小,则反应地层条件好,原油性质好,注采井 网及采油速度比较合理,反之b值越大,则反应地层条件不好, 原油性质不好,注采井网及采油速度不合理,开发效果差。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 第二节水驱曲线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 第二节水驱曲线
N p2 1 N p1 N p3 2

C W p1 W p 3 W p22 W p1 W p 3 2W p 2
(4-89)
将表4-10内的和代入式(4-88)中得:
由图4-10查得: W p 3 1800 t W p1 ,W p 2以及W p 3 再将表4-10内的 数据带入式(4-89)得:
lg(W p 100 ) 10147 5.089 10 4 N p
同样可利用上式对该井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
4-2驱特征曲线分析
1
N 4.确定511井组葡I4-7层的可采储量(p max )很最终采收率( )
根据表4-10数据可知,当该井组注水开发试验结束时的含水率 f w 97% , 水油比 WOR max 32.30 ,累积产水量W p max 26503 t 。而在前面已经求得:
A1 1.8814 , B1 5.287 10 4 A2 1.147 , B2 5.0896 10 4
将有关数据带入式(4-84)和(4-85)中,可以得到可采储量( 和最终采收率( )分别为:
N p max
N p) max
lg 32.30 1.8814 51.1% 4 5.287 10 12542 将已知数据分别代入式(4-86)和(4-87)得:
lg 32.30 1.8814 6418 (t ) 5.287 10 4

lg N p max
lg
32.20 (10147 0.3622 ) 5.0896 10 4 6468 (t ) 5.0896 10 4

32.20 (10147 0.3622 ) 4 5.0896 10 51.5% 5.0896 10 4 12542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水驱特征曲线PPT课件

水驱特征曲线PPT课件

然后又倾向累积产水量一方,不同油田出现直
线段的阶段也是不相同的。油层非均质越严重,
油水粘度比越大,直线段出现和结束的含水阶
段都高,油层单一,均质,油水粘度比小的油
田直线段出现和结束时的含水一般较低。
.
23
6、一般情况下,驱替特征曲线可应用到大
小不同的单元,但是单元小则受到临时性因素 的影响大。单元越大,曲线一般比较光滑,可 靠性大,但计算结果比较笼统,同时大单元中 高含水部分和低含水部分产量比例的大幅度调 整也会使斜率发生变化,形成开发状况变好或 变差的假象。因此在标定某一个油田时,要把 独立单元标定结果和油田标定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2004 210.5 1810.74
2005 215.72 1967
.
18
.
19
.
20
.
21
1、计算对象全部为注水开发油藏,把非注
水单元混杂在一起计算,结果会有很大的偏差, 特别是复杂断块油田常把注水单元和不注水单 元放在一起计算,结过偏差会很大。
2、天然边水驱动油藏一般不用该方法。
3、高含水后,逐排关井的油田或停注造成
.
2
100 80 60 40 20 0 0
樊29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5
10
15
20
25
30
.
3
大古67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100
80 含 60 水 % 40
20
0 0
理论
实际
5
10
15
20
25
30
.
4
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水 驱曲线,目前有20余种。按其构成,形成分为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_六_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_六_

#141#第20卷第2期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六)俞启泰(教授级高工油藏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纳扎罗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沙卓诺夫曲线、张金庆曲线和俞启泰曲线)的筛选过程。

用任丘油田、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羊三木油田的实际资料,对比了这6种水驱特征曲线开始出现直线段的含水率、可采储量、最大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相对误差。

对比结果表明: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不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高,计算结果普遍偏高,准确性差,应予淘汰;纳扎罗夫曲线与西帕切夫曲线虽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但计算精度仍较低,不理想,使用价值较小;张金庆曲线与俞启泰曲线这两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对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油田有广泛的适用性,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低,计算精度高,能很好满足动态预测和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很大使用价值。

主题词水驱驱替特征曲线含水率油田可采储量误差曲线对比中图法分类号TE341收稿日期1998-11-11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5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6[1](简称/计算方法标准0)中,在/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计算0部分的水驱特征曲线法中,共规定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它们是:纳扎罗夫水驱曲线[2](简称/纳曲线0)、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曲线[3,4](简称/马)童曲线0)、西帕切夫水驱曲线[5](简称/西曲线0)、沙卓诺夫水驱曲线[6](简称/沙曲线0)、张金庆水驱曲线[7](简称/张曲线0)和俞启泰水驱曲线[8](简称/俞曲线0)。

下面介绍它们的筛选过程和使用价值,以便于/计算方法标准0的执行。

16种水驱特征曲线的筛选过程1959年马克西莫夫( 1 1 ±¼Ãº¾À³)首次提出了一种水驱特征曲线[3],从而建立了水驱特征曲线法。

水驱特征模板

水驱特征模板

4.1 几种典型的水驱动态特征曲线所谓水驱特征曲线,是指油田注水(或天然水驱)开发过程中,累积产油、累积产水和累积产液量之间的某种关系曲线。

这些关系曲线已被广泛用于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和可采储量的预测。

到目前有关水驱持征曲线的表达式已达20多种,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应用,认为下述4种水驱特征曲线只有比较好的实用意义,并被定名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水驱持征曲线。

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甲型水驱特征曲线是前苏联M.M.MAKCИMOB1959年首先提出的[1],其表达式为p p N b a W 11ln += (1)式中 W p ——累积产水量,104m 3; N p ——累积产油量,104t ;a 1、b 1——与水驱特征曲线有关的常数值。

式(1)的物理意义是:油田注水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坐标中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值为b 1,其截距为a l 。

由于w p q dtdW =;q dtdN p =。

因此可将式(1)改写成下述形式owp q q bW =(2) 式中 w q ——日产水量,m 3/d ;oq ——日产油量,t/d ;将式(1)中的pW 代入式(2)中,得ww N b a f f eb P-=+1111 (3) 式中 w f ——含水率,小数。

对上式两端取对数,并略加变换后有111ln b c f f N wwp --=(4)式中 111ln b a c +=式(3)即为微分形式的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应用该式可以预测油田不同含水率时的累积产油量。

当油田极限含水率取0.98时,由式(3)得到油田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8918.3(111c b N R -=(5) 式中 R N ——油田可采储量,l04t 。

将式(3)除以式(5),得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8918.3(1ln11c c f f N N wwR p ---= (6) 应用式(6)可以预测不同含水率时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第四章水驱曲线

第四章水驱曲线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油藏动态的预测期 拟合期生产规律的总结提供了研究方法, 拟合期生产规律的总结提供了研究方法,但研究的目的使用 这些方法对油藏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 这些方法对油藏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包括各种生产指标进行预 测。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方法的校正和完善 根据预测期内理论方法提供的油藏动态指标的变化和实际油 藏动态指标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 藏动态指标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根据新的生产情况修正和 完善方法本身。 完善方法本身。 选择经验公式和确定其中的参数是经验方法本身的基础工作, 选择经验公式和确定其中的参数是经验方法本身的基础工作, 运用经验公式推测和判断生产情况是经验方法的目的。 运用经验公式推测和判断生产情况是经验方法的目的。 下面根据国内外开发实践总结出的一些基本规律, 下面根据国内外开发实践总结出的一些基本规律,介绍目前 国内油藏工程方法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 国内油藏工程方法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主要是产 含水等的变化规律。 量、含水等的变化规律。
由于经验方法本身来源于生产规律的直接分析和总结, 由于经验方法本身来源于生产规律的直接分析和总结,所以 历史比较久远,但在油藏动态分析的领域中, 年代以后才出现 历史比较久远,但在油藏动态分析的领域中,30年代以后才出现 了一些比较成熟并能遍使用的经验方法。 了一些比较成熟并能普遍使用的经验方法。随着开发油田类型的 增多和研究工作本身的不断完善, 增多和研究工作本身的不断完善,近几十年出现了许多具体的方 法和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已成为油藏工程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和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已成为油藏工程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 经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油藏的拟合期 要求系统地观察油藏的生产动态, 要求系统地观察油藏的生产动态,准确齐全地收集能说明生 产规律的资料,其中包括必要的分析化验资料, 产规律的资料,其中包括必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地分析这些 资料以发现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 资料以发现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对这些规律性的资料和数 据,按一定的理论方法,如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总结出表达 按一定的理论方法,如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 这些规律的经验公式。 这些规律的经验公式。

高含水期油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及应用

高含水期油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及应用
通 过观察 众 多相 渗 曲线 ,发现水 油相 对渗 透率 的 比值
与归 一化 含水 饱 和度有 如下关 系 :
Z ,z
s 在稳 定渗 流条 件下 ,水油 比的定 义 为
。R: Qw #oB Yw K ̄ o =
(6) (7)

(1-S d)“
(3)
骄雅 _2), Klw与奇
算 ,通 过取 不 同 的值 ,利 用 式 (9)对 实际数 据 进行 回归 , 当取 值正 确时 ,能 够 出现式 (9)所 表 达 的直线 关 系。
通 过线性 回归确 定系 数 m,n及 日 之后 ,给定水 油
比 (如 当 含 水 率 (厂w)为 98.00%时 ,WOR=49.00),由 式
107
其 中
m:lg
’o
式 中 : , 分 别 为 地层 原 油 、地层 水 的黏 度 ,mPa·S;
B。 ,B 分 别为 地层 原油 、地 层水 的体 积 系数 ; 。, 分 别 为地 面脱 气原 油 、地 面水 的相对 密度 。
式 (9)即为一 种 新 型 的水 驱特 征 曲线 关 系式 。其 中 , 可 由矿 场 经验或 实 验室研 究 确定 ,也 可 以人 为估
3 新 型水 驱 特 征 曲线 的应 用
3.1 一 维 水 驱 油 理 论 模 型 对 新 型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的 验 证 设均 质 一维 线 性注 采 单元 ,地质 储 量 为 26.4 ̄10
t,渗透 率为 280 ̄10 Ixm ,原油 黏度 为 20 mPa·s。油水 井 距 500 m,注 采 压 差 恒 定 为 2 MPa,相 渗 曲线 如 图 2 所 示 ,在 晚期段 相对 渗透 率 比值 已经 偏离 了直 线段 。为 了进 行模 型验 证 ,采用 贝 克莱 一列维 尔特 驱 油理 论 ,不 限生产 时 间 ,计算 当 出 口端 含水 饱 和度分 别 是相 渗 曲 线 中各 点 时的 开发 指标 ,结果 见表 2。

第四章水驱曲线.

第四章水驱曲线.

由于经验方法本身来源于生产规律的直接分析和总结,所以 历史比较久远,但在油藏动态分析的领域中,30年代以后才出现 了一些比较成熟并能普遍使用的经验方法。随着开发油田类型的 增多和研究工作本身的不断完善,近几十年出现了许多具体的方 法和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已成为油藏工程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
经验方法
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后,其地下流体(油气水)的分布及状 态将发生激烈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并 且是受到某些因素的控制和约束的。油藏工程方法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研究油藏在投入开采以后的变化规律,并且寻找控制这 些变化的因素。运用这些规律来调整和完善油藏的开发方案, 使之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这就形
成了一个重要特点。高含水期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 特高含水阶段仍有较多储量可供开采。
fw
R (SW )
凹型、凸型,S型,三类曲线
1 2 34
5
油水粘度比是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措施调整运用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
f 110 w
第一阶段:油藏的拟合期
要求系统地观察油藏的生产动态,准确齐全地收集能说明生 产规律的资料,其中包括必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地分析这些 资料以发现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对这些规律性的资料和数 据,按一定的理论方法,如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总结出表达 这些规律的经验公式。
第二阶段:油藏动态的预测期
拟合期生产规律的总结提供了研究方法,但研究的目的使用 这些方法对油藏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包括各种生产指标进行预 测。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油田注水开发的一条水驱曲线。
这条直线一般从中含水期(含水率在20%)即可出现,而到 高含水期仍保持不变。在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保持不变时, 直线性也始终保持不变;当注采方式变化后,则出现拐点,但直 线关系仍然成立。图中的含水达47%左右时,直线出现拐点,其 原因在于此时采取了一定的调整措施。

水驱规律曲线方法_from张继成-东北石油大学-20200428

水驱规律曲线方法_from张继成-东北石油大学-20200428

fw
2.3Wp a 2.3Wp
2.3 693 240 2.3 693
80%
(4)计算最大累积产油量和最终采收率
Npmax 390lg21.3 390 0.913 1172.5 104t
Rmax
N pma x N
1172.5 2409
49%
九、校正水驱规律曲线
1、校正水驱规律曲线方程
N p a[lg(Wp C) lgb]
a=1739
lgb=1.40 b=25
(5)写出校正水驱规律曲线方程
N p 1739[lg(Wp 216.9) 1.40]
变为指数形式
( Np )
Wp 2510 1739 216.9
THE END
1.0
Kr
0.8
0.6
kr
0.4
0.2
水相 油相
Kro krw
0.0
0.0 0.2 0.4 0.6 0.8 1.0
a exp bSw
(2)
3、将(2)式代入(1)式,推得 SW ~ fW 关系式
Sw
1 b
ln
a
w o
1 b
ln
1 fw fw
(3)
4、由物质守恒原理,推得 R ~ SW 关系式
R
V 1
Swc o / Boi V1 Swc
V1 Sw o / Boi
o
/
Bo
R
1
-
Boi1 - Sw Bo 1 - Swc
解:(1)绘制水驱规律曲线
1000
Wp(104m3)
100
10
300
500
700
900
Np(104t)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 乙型水驱曲线为: log(WOR)=-1.824+5.33×10-4Np
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 油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任何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的油气田,其开发的全过 程都可划分为产量上升阶段、产量稳定阶段和产量 递减阶段。
– 油藏投产阶段:井数迅速增加,注采系统逐步完善;采 油量很快达到最高水平。
影响因素:相渗曲线:c,d,Swc,Sor;
非均质性越严现越晚
• 甲乙型水驱曲线比较
– 甲型Np、Wp规律性较强,而WOR为瞬时 指标,变化多
– 甲型变化缓慢,直线段出现晚,难判断 – 两条曲线互用,可判断直线段出现时间
例:大庆油田511井组小井距注水开发实验区, 511井控制含油面积A=7934 m3,he=10.17 m, ф=0.26, soi=0.837,Swc=0.163, μo=0.7cp, Boi=1.122, Bw=1.0,γo=0.86, γw=1.0。其它的生 产数据见表。
求:地质储量,画出水驱曲线,预测水驱的最 终采收率。
解: N=Aheфsoiγo/ Boi =7934×10.17×0.26×0.837×0.86/1.22 =12543吨 甲型水驱曲线
曲线的校正,选取三 点,计算出C值的大小。 C=100。
log(Wp+c)=1.215+5.25×10-4Np
• 由甲型水驱曲线
第二节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由于经验方法本身来源于生产规律的直接分析和总结,所以 历史比较久远,但在油藏动态分析的领域中,1930年代以后 才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并能普遍使用的经验方法。随着开发 油田类型的增多和研究工作本身的不断完善,近几十年出现 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已成为油藏工程方 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油田开发实践和广泛深入的开发理论表明,水驱开发油田,可以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并且由于水源丰富,价格低廉,因而其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替流体,在世界各油田开采中广泛使用。

但是注水或是天然水侵油田的开发,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油田将长期处于含水期的开采,且采水率将逐步上升,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为此,搞清注水开发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制订不同生产阶段的切实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的一项经常性且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的划分与含水上升规律不同油水粘度比的油田水驱特征有显著的差异。

低粘度油田,油水粘度比低,开发初期含水上升缓慢,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上呈凹形曲线,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期采出。

这是由水驱油非活塞性所决定的,储层的润湿性和非均匀性更加剧了这种差异。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这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特点。

高含水期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含水阶段任有较多储量可供开采。

下面就含水划分标准作一介绍:(1)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2)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60%。

(4)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60%~90%。

(5)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 90%。

在水驱油田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工作中,人们常常发现,对于已经进入含水期的油田,若将有关的两个动态参数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比较明显的直线关系,而应用这一直线关系,不仅可以对油田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而且还可以对油田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作出有效的估计。

图4-7表示的是我国某油田注水开发的一条水驱曲线。

这条直线一般从中含水期(含水率在20%)即可出现,而到高含水期仍保持不变。

在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保持不变时,直线性也始终保持不变;当注采方式变化后,则出现拐点,但直线关系仍然成立。

如图4-7中的含水达47%左右时,直线出现拐点,其原因在于此时采取了一定的调整措施。

各种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各种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R=a+b*[ 1 − log( 1 − 1) ]
fw
fw
19. 采出程度-瞬时含水法:(见胜利文档)
log(R)=a+b*log( f w )
R= 10a
*
f
b w
2.乙型(沙卓诺夫,超凸型,中低含水): (见标准 P14) logLp=a+b*Np
Np=
1 b
(lg(
0.4343 b
1 1− fw西帕切夫,超凸型): (见标准 P14) Lp/Np=a+b*Lp
1
Np=
1 b
(1 − (a(1 −
fw)) 2 )
4.丁型(纳扎洛夫,超凹型): (见标准 P14) Lp/Np=a+b*Wp
2bf w
}b
1 − f w + b(1 + f w ) + [1 − f w + b(1 + f w )]2 − 4b2 fw
7.俞启泰 II(砂岩及底水灰岩,中高含水): (见标准书中的石油学报俞启泰 P57、P58)
Np=a-b/Wp^m
1
Np=a-b
m +1
(
1 m
1− fw fw
)
m m +1
12.采出程度-瞬时水油比法:(见胜利文档)
R=a+b*log ( 1 − 1) fw
13. 采出程度与含水的积-瞬时水油比法:(见胜利文档)
R*
f w =a+b*log (
1 fw
− 1)
14.采出程度-瞬时含油法:(见胜利文档)
R=a+b*log(1- f w )
15.剩余油程度-瞬时含油法:(见胜利文档)

最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ppt课件

最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ppt课件
动态储量往往比容积法计算的静态地质储量更符合水驱开发油藏实际,关键是所 选用直线段的可靠程度。陈元千根据国内外135个水驱油田甲型水驱曲线资料,得到 较为精确的水驱动态储量的另一相关公式:
N' 7.5422(1/B)0.969
第一章、注水指标趋势预测法
(一)、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2、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关系曲线——乙型水驱曲线
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关系曲线在单对数坐标纸上,以累积产液量的对数为纵 坐标,以累积产油量为横坐标,当水驱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关系是一条直线。 关系表达式为:
logLPABNP
式中:Lp——累积产液量,104m3。
可采储量计算式为:
N Rlo g (1 W O R L ) B (A lo g2 .3 0 3 B )
logW PA B N P
式中:Wp——累积产水量, 104m3; Np——累积采油量,104t;A、B——系数。
可采储量计算式为: N RlogW O R L(A B log2.303B )
式中:NR——可采储量,104t; WORL——极限水油比,m3/t。
第一章、注水指标趋势预测法
(一)、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第一章、注水指标趋势预测法
二、综合含水率变化规律的评价分析
由于油田含水上升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油田稳产指标的好坏,以及最终采收率的大 小,因此含水上升的快慢、耗水量的多少,就成为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一项重要 指标。
用三种对比和三种评价、预测内容指标来衡量油田在目前开采条件下含水上升是 否正常。

油田实际生产资料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第一章、注水指标趋势预测法
(一)、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6、液油比与累积产油量关系曲线

第四章水驱曲线课件

第四章水驱曲线课件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这就形成
了一个重要特点。高含水期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 含水阶段仍有较多储量可供开采。
凹型、凸型, S型,三类曲线
1
2 34
5
油水粘度比是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措施调整运用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童氏图版
2.含水上升规律(水驱特征曲线)
一、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的划分与含水上升规律 1 .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的划分 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60% 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60%-90% 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90%
不同油水粘度比的油田水驱特征有显著的差异。低粘度油田, 油水粘度比低,开发初期含水上升缓慢,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 曲线上呈凹形曲线,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期采出。这是由水驱油非活 塞性所决定的,储层的润湿性和非均匀性更加剧了这种差异。
对于水驱油田来说,无论是依靠天然水驱采油还是依靠 人工注水采油,在无水采油期结束以后将长期地进行含水生 产,其含水率还将逐步上升,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对这类油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影响含水上 升的因素,制定不同生产阶段的切实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 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的一件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工作。
经验方法
油藏在投入开发以后,其地下流体(油气水)的分布及状 态将发生激烈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并 且是受到某些因素的控制和约束的。油藏工程方法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研究油藏在投入开采以后的变化规律,并且寻找控制这 些变化的因素。运用这些规律来调整和完善油藏的开发方案, 使之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
严谨求学,坦诚做人,追求卓越,终生学习实现心中的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水驱曲线的定义就是一个天然水驱或 人工水驱油藏,当它已全面开发并进入稳定生 产以后,含水达到一定程度并逐步上升时,在 单对数坐标纸上以累积产水量的对数为纵坐标, 以累积产油量为横坐标,二者关系是一条直线 必要条件:全面注水开发并进入稳定生 产以后,含水达到一定程度(50%)
这条直线一般从中含水期(20%)开始出 现,如果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不变时, 直线性质始终保持不弯,当注采方式变化后, 则出现拐点,但直线关系仍然成立。 用途:发现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运用这一 定量规律来描述和预测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的 含水变化,产油情况,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基层队由于没有专用的软件,但我们可以通过 油藏动态分析系统获得所管油藏的水驱曲线
我们也可以通过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完成曲线 的制作。同样可以获得水驱曲线
飞雁滩水驱曲线 3.5 3 2.5 2 1.5 1 0.5 0 0 100 200 300
累积产油
log(累 积 产 水 )
400
500
其中10A为驱油效率; e-2.303*f/b为水驱波及体积系数
某油藏为水驱砂岩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为400万吨,1996年到2005年的累产油和累产水 见下表。请:(1)、计算2004年油藏含水上升率;(2)、2005年油藏采油速度;(4)、 标定该油藏的采收率;(5)、预测该油藏动态储量,并评价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好坏。
4、油层压力无系统地大幅变化,造成压力 下降,含水率下降,也是不增加可采储量的, 因为当压力恢复到原来状态时,其斜率也可以 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 5、曲线的直线段一般只出现在含水的一定 阶段,而且开始时曲线倾向累积产油量方向, 然后又倾向累积产水量一方,不同油田出现直 线段的阶段也是不相同的。油层非均质越严重, 油水粘度比越大,直线段出现和结束的含水阶 段都高,油层单一,均质,油水粘度比小的油 田直线段出现和结束时的含水一般较低。
6、一般情况下,驱替特征曲线可应用到大 小不同的单元,但是单元小则受到临时性因素 的影响大。单元越大,曲线一般比较光滑,可 靠性大,但计算结果比较笼统,同时大单元中 高含水部分和低含水部分产量比例的大幅度调 整也会使斜率发生变化,形成开发状况变好或 变差的假象。因此在标定某一个油田时,要把 独立单元标定结果和油田标定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某油藏近年开发数据 年度 累产油 累产水 1996 164.54 818.93 1997 169 900.5 1998 174.35 1015.61 1999 179.44 1136.77 2000 184.7 1264.19 2001 189.26 1381.1 2002 196.2 1508.16 2003 203.91 1656.44 2004 210.5 1810.74 2005 215.72 1967
600
700
飞雁滩油田埕126注聚区驱替特征曲线 注聚区驱替特征曲线 飞雁滩油田埕
注聚后驱替特征曲线向产油轴偏移,开发效果变好。 注聚后驱替特征曲线向产油轴偏移,开发效果变好。
三、开发状况评价
2. 水驱效果分析。 水驱效果分析。
水驱采收率评价: 水驱采收率评价:用 相渗流管法计算单元采收 率可达33.3% 33.3%, 率可达33.3%,而该块目 前井网下由水驱曲线法标 定采收率只有22.25% 22.25%。 定采收率只有22.25%。主 要原因是层间和平面油层 动用程度不均衡, 动用程度不均衡,其次是 因为注水状况差, 因为注水状况差,驱油效 果差。因此, 果差。因此,通过完善注 采井网,加强注水, 采井网,加强注水,提高 水驱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收 率还大有潜力。 率还大有潜力。
对于水驱油田来说,无论是依靠人工注水 或是依靠天然水驱采油,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 将长期进行含水生产,其含水率还将逐步上升, 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这类 油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影响含水 上升的地质工程因素,制定不同生产阶段切实 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 的一件经常性,极为重要的工作。这次我将和 大家共同学习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及分析方 法。
单位:万吨。
1、计算对象全部为注水开发油藏,把非注 水单元混杂在一起计算,结果会有很大的偏差, 特别是复杂断块油田常把注水单元和不注水单 元放在一起计算,结过偏差会很大。 2、天然边水驱动油藏一般不用该方法。 3、高含水后,逐排关井的油田或停注造成 含水下降会严重影响曲线的斜率,但并不增加 可采储量,因此应用时要具体分析;同样,试 采井比例大时也会影响标定结果。
樊29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29块含水 块含水—
100
80
60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大古67块含水— 大古67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67块含水
100 80 论 实际
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水 驱曲线,目前有20余种。按其构成,形成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普通直线关系曲线,这类曲线 业内人士称为丙型和丁型水驱曲线;第二类是 半对数直线关系曲线,这类曲线业内人士称为 甲型和乙型水驱曲线;第三类是双对数直线关 系及其它形式。这次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第二类 中的甲型水驱曲线的做法及应用。
1、计算累积水油比:R=2.3*WP*b
2、计算累计产水量为WP时的含水: fw=2.3*wp*b/(1+2.3*wp*b)=R/(1+R)
3、计算可采储量:NP=(lg21.3/a*b)/b 4、预测动态储量:N动态=7.5*b-0.969 5、计算水驱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 对多次调整的油田,其水驱特征曲线在不同的 调整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直线段,对不同的直线 段进行采收率ER与井网密度f(公顷/井)进行 统计,并绘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同样具有线 性关系:换算后公式为ER=10A*e-2.303*f/b
樊29块水驱规律曲线 29块水驱规律曲线
油藏中由于水侵,含水饱和度会不断增加,导致采出液体 中水油比增加,通过推导得出水驱规律曲线的基本公式: Logwp=a+b*Np a:几何意义是直线延长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b:几何意义是直线段对横轴的斜率,1/b则是对纵轴的斜率, 它的物理意义为累积产水量上升10倍所能获得的采油量。1/b 越大,即b值越小,则反应地层条件好,原油性质好,注采井 网及采油速度比较合理,反之b值越大,则反应地层条件不好, 原油性质不好,注采井网及采油速度不合理,开发效果差。 我们进行开发调整的目的就是尽量使曲线变平,使含水上 升速度变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