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基于技术课程的视角
的有关技术课 程 教学 的课 题研 究 , 考 察并 体
验 了一些学 校 的技术课 程 教学 , 从 中学 习到
工具的选择 与使用 、 技 术语言 的表达和交流 、
模型的制作等 基本 技术 知识 与技 能 , 同时加
深了对技 术设 计思 想 和方法 的感 悟与 理解 ; 应用 了 以前 所学过 的数学 、 物理 、 化学 、 信息 技术 、 美术、 人 机关 系等多 方面 知识 , 解 决 了 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 笔者认为 , 技术课程 是一种综合性 、 应用 性、 解决 实际问题 的学 习 , 其过程 着重培养学
这些对 技术 教 育 不 正 确 的认 识 是 不 足 为 奇 的。然而 , 技术教育工作 者却应该 高瞻远 瞩 ,
开拓进 取 , 自觉学 习、 研究、 借鉴 国际社 会 基
础教育改革 中实施技术教 育 的先 进理论 和经
验, 同时还要 面对 现实 , 立 足 国情 , 进一 步 梳
言, 仍然是一件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 的新生
生的观察 、 思考 、 探究 、 分 析、 批判 、 试验 、 动手
很 多书本上 没有 的新鲜 知 识与 实践 经验 , 受 到很大 的启 发和 教育 ; 深深 感悟 到普 通 高 中 阶段 的技术课程之所 以应作 为面 向全 体学生 开设 的必修课 程 , 是 因为它 确实 具有 多方 面 的功能与价 值 ; 真 切体 会到 它在 提高 学 生技 术素养 的同时 , 对学生 的终 身学 习、 终 身发展 发挥 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其具体目标则为考试分析。
考查形式是全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都有可能进行考查。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合作),学会做人(生存),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学会做人:一个危险的口号
维普资讯
搬
j
《l 赫
{
里 ,基本没 有 “ 做人 ”这 个概 念。 而我们所 谓的 “ 人” 做 ,是在 别人面前 “ ”的,是要 “ ”给别人看的。 做 做
恐怕 “ 学会做 人 ”译成英 文 ,最接 近 的应 该是 “ e rig t e ae La nn o b hv y usl” o ref ,即 “ 学会注意 自己的行 为规范 ” 。
它翻译成 “ 学会做 人”是 一个 明显 的错误。 现 在 ,我们再撇 开翻译 的 问题 ,直接 分析 “ 会生 存 ”与 “ 学 学会做
人 ”的根本分歧 。 “ 学会 生存 ”讲 的是 人如何充分 发挥 自己的所有潜能 ,以适应世界和
时代 的发展 、变化。这里 所说的各种 潜能 ,包括 了社 交能 力、创造能 力、
最 后 , 如 果 要 把 “ 会 做 人 ” 翻 译 成 英 文 ,怎 么 翻 也 翻 不 回 学
“ e r ig t b ” Lann o e 。
我不知道联台 国教科 文组 织的有关文件报告 的起草者 ,是 不是有法 国
文化 的背景?或 者受萨特 的存在主义 的影 响7 因此 ,用了 “o b”这个 t e 有哲学 意味的概念 。如 果你 光拿一个 “ e rig t e La nn o b ”去 问一个 美国人 ( 即使是一个教 师) ,也往往不得要领。 实际上 , “e r ig t e L ann o b “中的 “o b “来 自莎士比亚的名剧 t e 姆 雷特》 中的一 句 台词 “ o b ,o o o b ,t a s a q eto + T e r nt t e ht i us in
: 个 险 口 一 危 的 号
这两年 回国讲学 ,在各地 的学校都看 到一 条类似 的标语 口号 : “ 学会 做人 ,学会生活 ,学会学 习 ,学会发 展。 ”有 些地方 的口号是 “ 学会做 人 , 学会生存 ,学会求知 ,学会发展 ” ;或 “ 学会做人 ,学会做 事 ,学会创造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1《学会生存》一书的作用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是由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偶然观念,必然结果。
其实它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社会的思想和他的这种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的,总的来说,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生存;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
其实生存包括各种各样的需求,一是:物质方面;二是:精神方面。
要是从纵向的角度看的话,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
其中的有关教育的扩充需要与要求值得关注,因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乐观:第一,需要和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总是自然地和谐一致的。
第二,在这两方面都可能发生不均衡的状态;第三,在许多部门,在大多数国家中,这两个因素是不相符合的;第四,教育需要和教育要求,无论其各自的增长率如何不平衡,无论其结果如何不一致,这两方面都正在日益猛增。
在教育扩充的许多原因中,有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知识的增加、社会的改革和心理上的动机,每种原因都是重要的,但最有决定性的似乎是社会—经济的原因。
因此,教育的扩展就可能受到政治上的选择和意愿的影响,并部分地为它们所控制。
即使教育还没有在全体人民中取得它应有的地位,它至少已为每一个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对于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其范围之广和力量之大是空前的。
这种演进——由于种种协调一致的原因——正在世界所有地区发生着,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如何。
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普遍历史现象。
一个迹象表明,这种倾向将继续高涨。
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逆转的。
将来制订教育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基本事实。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
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新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追求,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审美的情趣。
这就又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上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不是要追求那个“一百分”。
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会学”知识。
学会和会学,这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
前者,学生是被动的;后者,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更是在未来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必备能力。
这些都必须从小培养。
什么是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基础。
真正的基础教育就应该在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四个“学会”上下功夫。
学会求知。
我们通常只知道教育学生上学,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始终是把能把书本知识弄懂学会,考试中能得高分作为上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
提出“学会求知”这一观念是知识观和教育观的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知识”和“教育”的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来所执行的任务似乎就是教学生学会知识。
这种定位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有很大的问题。
教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是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所接受的知识往往是过去的,或者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人类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更新,仅仅接受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将要面对无数的新情况,需要用新新知识去解决各种新问题;今天我们提倡要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光凭有书本知识或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如果说前两者更多地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内容,那么,后两者则是着眼于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
所有这四种学习,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
它们正是建立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四大支柱。
其主要内容:1、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要求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3、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
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起点和基础,所谓“设身处地”,就是讲的“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时,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注重从了解他人、他国、他民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自己,认识本国、本民族。
这种了解和认识,始自家庭,及于学校,延至社会,推而广之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及其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之中,培养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类的爱心。
4、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的“四个学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的“四个学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学习“四大支柱”问题,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未来和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
报告认为:教育仅从数量上去满足那种无止境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因为,新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储存和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手段,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使之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它将成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四根“知识支柱”。
一、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 所谓“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的本身。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动作变化。
比如学会打字是某种动作技能的形成,喜欢古典音乐有某种态度的获得,它是学习者内在能力或反应倾向的变化,但内隐的变化一般由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学习者的某种变化应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导致的。
学习者的某种变化必须能保持一定的时期。
比如,运动员服用某些兴奋药物后,可暂时提高成绩,但药效一过,其成绩便消退,这不能归因于学习的结果。
由于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而其学习内容往往又转瞬即逝,教育单传授知识技能是行不通的。
所以,现在的学习能力不同以往,更强调学会学习、思考及创造,教育者本身也面临挑战与重新继续学习的需要。
由于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涉及的价值、知识,不再局限于少数教师。
因此,“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二、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是指获得一种能力,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同时也是个人的素质(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所具有的知识以及实际本领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之二: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第二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大学生活揭开了人生历程新的一页,本课程将指导你写好这一页。
一、大学生活的任务1、大学生面临的转变1)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主要在大一完成。
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2)从准社会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由纯消费者转变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基本完成社会化问题。
人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叫人的社会化。
两个转变提出了两大任务。
2、大学生的任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报告说教育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报告对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的解释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是人格不健全,不是合格的人才。
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又叫个性。
由气质、能力、性格(心理过程特征)和理想、信念、人生观(个性的倾向性)组成,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动力和灵魂。
有研究表明:一些非智力因素是制约学生成才的最重要因素。
重视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关键。
中外都重视如何做人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
韩国政府制定了“全人教育”目标,是培养健康、爱美、有能力、有道德、自主的人。
英国提出教育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
如果不会做事,那你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有何用。
因此要提高做事的本领。
总之,要按照一主两翼(健康的人格力量为主体、智能技能为两翼)塑造自己。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即智商与情商的复合,智商讲的是做事的本领,情商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在美国当今的社会里有两句话流传甚广:靠智商得以录用,靠情商得以升迁。
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陈述性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性经验,相当于美国加涅的言语信息)、程序性的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性经验,相当于美国加涅的智慧技能)目的是解决知与不知和知之深浅的问题。
宁夏开元学校校训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个人解读
宁夏开元学校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个人解读——禹治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主题和教育的基本理念也在逐渐的深化和明细当中,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身上的职责也愈发沉重。
“教好学生,好教学生”也产生了多个层面的理解。
而作为宁夏开元学校的一名教师,要深刻解读十六字办学方针,才能更好地融入校园,融入学生,融入开元之家。
学会做人。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育的核心概念,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关系也有相应的改变,尊重学生,关爱呵护学生,将每一个学生如亲人般对待。
与此同时,抓住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让每一个学生说话做事非常得体,让人觉得有素质、有风度、有涵养,待人接物非常友善,处处为别人着想。
人不能没有目标,大道理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
至少,如果没有目标,会活得很无聊,没有追求。
那追求些什么呢?可以分为正道和邪道,如果你追求正道,那么至少你是心安理得的,如果你追求邪道,那么或许有一时之快乐,绝对没有长远的安宁,所以追求正道、正见、法律所允许的,这样做人才能活动洒脱。
我坚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小善为美德!学会学习。
现在有的学生平时看上去很努力,在学习上用了很多时间,实际上却是在很低效地学习,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么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呢?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安排好学习的时间。
作为老师,要教学生养成自我控制力,懂得管理时间。
作为家长,要和老师配合,一起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你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再写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争取1个小时写完作业,作业布置要适量。
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
孩子周末学习时间也应有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不过要注意劳逸结合。
在放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制定暑假时间安排表,自己安排好假期学习的时间。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形式、手段、内容以及教育产品的质量,所以教育改革的突破应该首先是教育目的的突破和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普通学校不同,学生应该树立信心,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在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好技能,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国家需要的人才;在学校完成由学生到高(中)级技能人才的转变,完成学历层次的学习,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好准备。
一、学会做人做人,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毛主席讲: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人的一生,期望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评价很多,其中,如果说某人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个大写的人,这是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1、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学生应该把个人今天的成长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
在远大志向的激励下,从现在开始努力,脚踏实地地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战胜一切困难,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合格、体魄强健、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2、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德始终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始终摆在知名企业都录用人才标准的首位。
希望同学们要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在日常的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3、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每位学生都要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前途负责,要使自己懂得,现在的努力、刻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为了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4、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特别是要感谢那些在危困时刻向你伸出温暖双手的、在你迷茫时为你指点迷津明确前进方向的人、那些用肩膀助你攀上人生高峰的人。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019 年 第 18 期 / C(06) 4
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原则——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 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 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 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 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 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 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 “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 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 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 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 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 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 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 段和方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 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 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 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 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 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 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 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 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 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 “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 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 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因而,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
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当然,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展。
可是,一旦给老师披上神秘的外衣,把教师看成真理的化身,智者、能者的体现,那就和“个人崇拜”没什么两样。
我班就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但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言听计从。
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创造性,无进取心,将会成为“师道尊严”的牺牲品。
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
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
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其次,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理接触的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个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
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的爱应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生,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应加倍爱护。
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雨露的滋润,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的照耀,越是得不到尊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尊重。
1996四种基本学习
1996四种基本学习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基本学习就是:
1.学会认识。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处。
4.学会生存。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书《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
”
可见,学习将成为实现人们自我的途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即学会发展)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人生是一场征途,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面对这些挑战并从中获益,我们需要学会一系列重要的技能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这五个方面。
学会做人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做人,首先要学会正直和诚实。
正直是指我们要遵守正确的道德规范,坚持真理,不说谎话,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诚实是指我们始终如一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遵守自己的承诺。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和尊重他人。
宽容是指我们能够容忍他人的错误,不轻易责备和批评他们。
尊重他人则是指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意见和感受,不侵犯他们的人格。
学会做事是成功的基础。
做事,首先要学会自律和责任。
自律是指我们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目标去行动,不轻易放弃和拖延。
责任是指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承担后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
时间管理是指我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来完成任务。
目标设定则是指我们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学会合作是实现共赢的途径。
合作是指与他人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合作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沟通。
倾听是指我们能够仔细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轻易打断和驳斥。
沟通是指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和信息传达给他人,并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
团队合作是指我们能够与他人密切合作,并相互支持和配合以实现共同目标。
分工合作是指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以提高效率。
学会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还可以是通过阅读、观察和实践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批判思维是指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去除盲目的接受和追随。
创造力是指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个学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核心内容
“四个学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核心内容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而使教育真正面向社会。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能力和就业为导向,形成依托产业的培养机制,让受训者达到“四个学会”,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能力;就业;四个学会一、新“就业难”需要职业教育面向企业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现象:一方面手里拿着学位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量存在,对薪水的要求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缺口达到10%,高级蓝领的收入超过硕士生。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和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规划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家宝在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1]“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向职业教育投入140亿专项资金,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把国内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有句谚语:“当风向改变时,或是筑墙,或是造风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这样的时代之风面前,无法消极地筑墙挡风,被动应付,只能积极主动地借助时代的风势,大造风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培养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培训对象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便是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它把为生产和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把教会受训者“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作为逻辑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受训者了解和掌握“我知道什么”、“我会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作为价值取向,归结为21世纪教育委员会对职业教育的一个定位——培养具备“四个学会”能力的劳动者。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一、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养成的习惯,对于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学校针对校情,大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良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从中获益;为了巩固和扩大养成教育的成果,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把培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作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第一要务;如何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美好的心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心灵是通过平常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平常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是道德水准的折射;平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是习惯的表露,习惯体现了道德水准的高低;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所有学生必须增强习惯养成的意识,把习惯养成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动;其次,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要求起;习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始终,只有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不放弃细节,日积月累,才会成习惯自然;第三,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不断纠错,不断矫正;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修炼,坏的习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就染上了;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是在不断纠错不断矫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意见,正确对待同学的有善提醒,自我纠错,自我矫正,自觉上规范,守规矩;第四,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以纪律为保证;纪律带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严明的纪律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违纪行为和抵制不良习惯的侵蚀,净化育人环境,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二、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终身管用,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学习习惯中也包含着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形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这样说,往往成绩上的差异,就是习惯上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成绩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所以,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我们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呢很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响应,但是,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引起重视,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提出了“专注、善思、勤记、多练”的8字要求;这8字要求,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概括,是让方法转化成自觉的行为,形成习惯;“专注”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入耳、入脑、入神,上课、看书、做作业都必须如此;“善思”是学习最有效的技巧,聪明与愚笨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善于思考,学习一定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大胆发问,追根溯源;“勤记”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记忆,要勤于笔记和记忆,该背的要背,该记的要记,当天知识当天巩固;“多练”是消化吸收知识的必然途径,练习必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练结合,独立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还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有个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后复习,当天的知当天巩固,日积月累;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让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伴随着美好的人生,成就我们的学业;三、学会合作,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等于没有发生教学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合作,是交往;学习需要合作交往,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空间,仍然离不开合作交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合作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会合作,学会交往;首先,必须学会跟老师的合作交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提出了“尊师如父母,爱生胜子女”的要求;尊师爱生可谓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名家尊师传为佳话;我们学校有着尊师的优良传统,尊师敬长已经蔚然成风;尊师重在行动,重在对老师的尊重;要尊重老师的人格,自觉维护老师的尊严,象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老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珍惜老师的辛勤劳动,主动参与和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务;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知错就改,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在我们校园时常见到一些与校园和谐环境不相协调的人和事,个别学生偶尔出现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听不进老师批评意见,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甚至跟老师强词夺理;这些表现,究其根源,就是不懂得尊重,不知道感恩,缺乏对老师良苦用心的理解,缺乏对老师培育之恩的感激,缺乏与老师之间的真情交流;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道德失范;学校决不容许不尊师现象的出现,更不容许侮辱老师的行为发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倡导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第二,必须学会与同学的合作交往;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真情交往、合作互助;要懂得宽容与理解,宽宏大度;同学之间相处免不了出现一些矛盾或误会,如果遇事不冷静,不懂得宽容,缺乏理解,出言不逊,举止不善,就会引发矛盾冲突;要乐于帮助别人,一人有难,八方支持;我们学校有着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大师生向特困家庭学生慷慨解囊、敬献爱心的事迹感人至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动人篇章;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合作交往,共同发展,共创和谐的家园,一起分享和谐、温馨的果实;四、学会生存,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生存是人与之俱来的强烈愿望;仅有生存的愿望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生存的能力是后天锻炼培养出来的,学会生存,就是要锻炼自己生存的能力;生存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知识水平、意志品质等生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中小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成就的大小、高低,其主要因素是知识积累多与少的差异;所以,中小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积累充实,不断实践创造;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刻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去获取知识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知识行成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必须珍惜分分秒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学习,不要让时间从我们身边白白流过,抓紧生活起居的时间,抓紧每一堂课,抓紧每一节晨读、早读,抓紧每一节自修课,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踏踏实实,讲求实效,这才是真正抓住了时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使自己更加聪明起来;学习的过程,也是磨练自己意志品质的过程;学习是艰苦的,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需要有战胜懒惰的勇气;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一点困难或挫折而丧失信心,要有坚强的毅力,勇于战胜困难、勇敢地相信自己,不要妥协,不要回避,勇往直前,胜利永远属于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人们;全体同学要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时刻准备着:为生存而奋斗,为发展而奋斗,为未来而奋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_1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学会生存》读书笔记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
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
试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理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在21世纪“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
“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
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
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如何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
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
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
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
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并且首先要学习“学习的方法”。
如此个人生存才会有保障国家才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开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锻炼一个人能力的最佳舞台。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其实质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个人能力的竞争。
面对当今社会的形势,当代高中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然而在校就读的高中生绝大多数都是在千般呵护、万般宠爱中成长的,尽管他们的长辈对他们期望很高,希望他们日后能成龙成凤。
然而很多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很容易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和娇宠,使这些孩子易养成自私自利、任性孤傲,攀比懒惰等不良习惯,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很少顾及长辈及周围人的感情。
对此我认为当今高中生应当需具备以下能力:一、学会做人博大胸襟,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
学生之间经常为了一些小事,骂人,甚至大打出手,所以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最起码要能容忍对方犯的一些错误或者观点。
二、学会做事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独立办事的能力。
能独立提出问题与创新解决问题是培养精神、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这也是改变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合作并不等于依赖,依赖他人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成功者需要自信,自强和自立。
在具有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再与他人合作才有意义。
三、学会合作应学会与人交流能力,具备对外交际能力。
沟通交流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基本方式。
善于沟通,乐于沟通,勤于沟通的人才能融于集体中,不孤立。
高中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高中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
四、学会学习应具有自学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世界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善于研究,勤于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是高中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
五、学会生存应具有承受挫折能力。
现在的高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了。
世上没有完人,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受到批评,遭受挫折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某些批评或挫折是不公正的,我们如何去对待,是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承受,以一种恰当的方法去排解,还是沉闷压抑,无法排解和承受,造成心里包袱,这就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了。
如何做人做事——国旗下的演讲第一层意思是怎么做人。
我读了一些书,感到老祖宗的一些话,很有启迪。
被毛主席称为朴素唯物主义者的王夫之老先生,他讲的这么几句话非常好,他认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
所谓“六然”,一是“自处超然”。
自己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超脱,什么名和利都要不去计较,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
二是“处人蔼然”。
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很和蔼。
三是“无事澄然”。
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跟“自处超然”是相联系的。
四是“处事断然”。
不像我们有的时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
五是“得意淡然”。
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六是“失意泰然”。
人不可能天天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时候,天天得意就没有李白,李白失意的时候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那时就是谁也不用他这个才,他仍坚信天生他这个才就必然有用,那么失意的时候就能泰然处之。
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界了,这样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
所以他接着有“四看”。
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
要干大事,揽难事,看他是否担当得起。
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
看你这个人襟怀如何,有的同志身处顺境的时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来了,处在逆境之中就怨天尤人,想不开,差不多是捶胸顿足,甚至嚎啕大哭。
所以,人要有襟怀,襟怀坦白,毛主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襟怀坦白,要真正做到襟怀坦白,何其难也。
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
面对高兴的事,面对愤怒的事,要看人的涵养怎么样,有的人能做到“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这要有很远大的志向才做得到,有很宽广的襟怀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人也要做到这一步,涵养要好,不为之所动容。
四是“群行群止看习见”。
跟大家一起相处,一起行事的时候,就要和大家一样,不要额外一条筋,要跟大家搞好团结。
这“四看”是讲得非常好的,从中看到王夫之老先生是非常有志向,非常有襟怀的人,无怪乎被毛主席所称道,赞扬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哲学家,做人就要做到这个份上。
再过几天就是毛主席为表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纪念日。
雷锋同志怎么做人?工作上向最高水平看齐,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可是生活上他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这很像毛主席年轻时讲的两句话,“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低之人”。
毛主席的心是与雷锋同志相通的。
“我是极高之人”,就是看问题看得非常远,非常透,志向非常之远大,追求的境界非常之高,这就是极高之人。
“极低之人”,就是跟最低层的老百姓能和谐相处,能同呼吸、共命运,可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可以向任何人下矮桩,这“极高”加上这一“极低”,就造就了一代伟大的领袖,杰出的领袖。
共产党人就应该像上述这些先哲们所讲的那样去做人,你如果这样去做人,同志们,天下还有什么难事大事能压垮我们?我们都敢担当!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都是我们应担当起来的大事难事,如果做人做到这个境界上了,还有什么能够难住我们?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这不是吹牛皮放大炮,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才行。
当年红军从30万之众最后拖得只剩下2万多人,那种情况下你讲是够悲观的,谁知道这2万多人最后又发展成几百万人,把800万蒋家军队赶到台湾岛去了,得到了全国的政权,谁能想得到?所以,我们自治州穷是穷一点,落后是落后一点,但是我们不甘落后,我们不怕贫困,我们要鼓起勇气向贫困宣战,向落后宣战,向我们自身存在的各种毛病宣战,在做人方面达到很高境界,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层意思是怎么处事。
处事在做人的道理中已经谈到,处事有这么两点是必须做到的。
一是古人讲得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总理脱开稿子念了一段《贞观政要》上记载的一段话,讲了“三思”:“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思考有可能产生危情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做到很安然;思考那些有可能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治理天下;思考那些有可能导致你垮台或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你就可以安全地存活着。
作为一个人来讲,你明白自己身上的各种毛病,然后根据医生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可以搞个养生之道,经常注意,改变那些不良嗜好,改善生活方式,崇尚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活得长些,是同一个道理。
那么“三思而后行”,我们在担当一些大事难事的时候都是这么去想,而且研究对策加以解决,排除产生危情的各种各样原因,排除产生混乱的各种各样原因,排除产生造成垮台的各种各样原因,你便可以高枕无忧,否则的话,你就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一事无成。
看起来处事之要旨在“三思”,在“思其所以危”,在“思其所以乱”,在“思其所以亡”,这三条把握在手里,你就会百试不爽。
二是处事必须遵行的根本准则那就是团结。
团结团结再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团结,加强党内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贫困、落后这两座大山完全可以把它铲掉。
我们讲维护团结要做到两句话,一句话叫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一句话叫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要做,这两句话虽说讲得非常朴素,但是确确实实是真理。
为什么会有个团结问题?这个问题我看不要回避,任何时候都有个团结的问题。
可不可以这么讲,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当中,高度一致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发生矛盾与分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且是永久的。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是矛盾的产物,他带着矛盾降到这个世界。
有人讲得好,一个人便是一个小社会,老百姓讲得更好,一娘生九子,九子九条心。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五湖四海搞到一起,我想,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站的角度不一样,这本身就意味着一定会产生分歧、产生矛盾。
问题在哪里?有这些分歧,有这些矛盾是正常的,是客观的。
我们怎么样把它统一起来,以求大同存小异。
我们讲的团结都是求大同,允许存小异,那么做到了这一步就算团结了。
我讲世上人情,最亲莫过于母子、父子之间,最近莫过于夫妻之间。
夫妻之间最近,但是绝对一条心的没有一对,不可能绝对一条心,绝对一条心是理想的说法,一个人一条心也是两条心。
但是,有某些好事之徒,他用放大镜来夸大这些客观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把它讲得玄而又玄,神乎其神,并且以此来拨弄是非,这就是大问题了,关键就在这儿,这就叫做破坏了团结统一,破坏了求大同存小异的准则。
他反对求大同,他要求把小异变成大异,那这个好事之徒的做法居心何在?这样搞下去的话,就会把好端端的一个单位和已经赢来的一个很好的局面搞糟糕,问题严重就严重在这个地方。
这是不允许的,这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党的组织原则所不允许的。
所以,今年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方面,我倡导应该确立为创新之年和团结之年、奋斗之年,如果我们坚持了创新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坚持了团结的根本准则,我们也坚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那我想,我州要实现追赶型增长、跨越式发展和文明发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怎样做人该怎样做人?我问巍峨的群山。
高山让我去认识溪流,它不因路有坎坷而停止,不因前有悬崖而止步,小溪之所以日后成汪洋,就因为它明知会遇到曲折跌宕甚至粉身碎骨都不放弃一生认定的方向。
该怎样做人?我问无际的大海。
大海带我去看风帆。
它不因前有急流而退让,不因前有风浪而放弃远航。
它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即使被淹没丧失生命的危险。
该怎样做人?我问辽阔的土地。
泥土告诉我:犁铧是一个学习的榜样,它将荒山变为良田沃土而从不怜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会有所损伤。
该怎样做人?我问荒凉的大漠。
漠风指着白杨树说:高远宏大的志向必须依靠自身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去实现。
该怎样做人?我四脚八叉地平躺在旷野上问天。
天空化作一个巨人在我眼前。
时而高兴,她丽日当空,散发如荼似火的热情;时而悲痛,她毫不掩饰,倾下瓢泼盆倒似的泪雨;时而愤怒,她凛然变脸,发出刺目的闪电和震耳的雷鸣;时而悠闲,她携着白云,伴着轻风,悠哉乐哉的徜徉。
就这样,我的心灵被慢慢得净化,冉冉地挣掉尘世的烦忧进入一片宁静。
我终于明白了该怎样做人:没有到达彼岸不等于没有航行;没有登上顶峰不等于没有攀登。
触礁的未必不是勇士;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
只要尽心尽力地奋斗了,就会问心无愧,就是成功的人生。
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任何一个人是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去做好其他的事情.如果连人都没有先做好的话.那学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都没有学会做人.就不会有朋友,亲戚.更不会懂得去结交朋友!中学阶段,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爱好的最好时刻,学做人,就是要学会做个正直的人,做个有道德,有思想的人, ,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样学习才会有意义.一位哲人说过,不会做人,不会学习的人是个废品;会做人不会学习的人,是不合格产品;会学习,不会做人的人是危险品. 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