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
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
其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高于。
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
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
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
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
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
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
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
大气中平流层的温度描述
大气中平流层的温度描述
大气中,平流层是在地表以上,海平面以上有一定宽度的层面,分层面可以持续上升
到约11千米,它位于对流层和热带上部层之间,与对流层相比,平流层具有较低的气温。
空气温度在平流层是以太阳高度和距离影响而变化的。
在中倾位置,当太阳高度越高时,温度也越高;当太阳高度越低时,温度也越低,也就是说,在斜面位置,太阳高度和
同等温度的太阳高度之间存在反比例的关系。
空气的温度也随着高度和距离而变化,于是
可以观测在大气中,升高高度同时空气温度也会逐渐下降。
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平流层以冷空气为主,其平均气温一般在-10℃-20℃之间,气温
随着升高高度而有所降低。
在北���半球,空气大约在12千米处将达到最低温度,即
超越零下50℃以下,而在南半球气温一般在零下20℃之下。
太阳高度变化最大的地区一般有比较大的温度变化,例如在西部和东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温度的变化在昼夜之间很大,晚上的温度差可达30℃左右;而在像乔治亚这样的变化不大的地方,晝夜温度变化仅可达10℃。
同一地点,随着海拔升高,从平面到山顶,空气温度也会有所变化,升高到山顶时,温度约低3-4℃。
另外,大气中的平流层的温度会随日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夏和秋三季之间,
平流层的温度会有较大的变化,春季中更加温暖,温度在-5℃到10℃,夏季因气候湿度的提高而更加炎热,温度达到约20℃,而秋季则又回复起初,温度在-10℃到0℃之间。
平流层风向规律
平流层风向规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平流层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一层,位于对流层和同温层之间,高度在大约10公里到50公里之间。
在平流层中,存在着复杂的风向规律,这些规律对天气、气候和飞行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平流层风向受赤道气流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气流是热带东北气流和副热带西风带的交汇处,这里的气流动力活跃,风向多变。
赤道气流的状况对平流层风向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例如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形成和移动,会改变大气环流格局,导致平流层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也会影响平流层风向。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的气流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使得气流产生偏转,从而形成风向。
在平流层中,这种偏转会使得风向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例如在北半球,风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形和地域性气候也会影响平流层风向。
地形的高低起伏会形成山脉和山谷,这些地形的起伏会影响平流层风向的流动,例如山脉可能会形成阻挡气流的作用,使得平流层风向呈现出局部性的变化。
地域性气候的状况也会影响平流层风向,例如在气候变化剧烈的地区,平流层风向可能会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特点。
人类活动也会对平流层风向产生影响。
工业排放物的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这对平流层风向和气候产生了影响。
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大气层温度升高,从而改变平流层风向的流动模式。
飞机和航天飞行器的活动也会干扰平流层风向,特别是常年高频率的飞行活动可能对平流层风向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平流层风向规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系统,只有通过全面的观测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规律。
未来,我们应当加强对平流层风向的研究,提高对其变化的认识,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本段有630字】【以下为扩展部分】平流层风向的规律是气象学和气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平流层风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了解气候演变,并为航空航天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气象学中,研究平流层风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气环流格局,从而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预测精度。
平流层风向规律
平流层风向规律
平流层内的风力分布颇为特别。
首先,平流层底部受到对流层顶部的西风带影响,因此几乎吹着西风。
然后,平流层上中部则会出现以下现象:极地附近的夏季会有极昼现象,所以处于夏季的半球,高纬度地区受到的日照时间会比低中纬度地区为长。
因为极地附近会因臭氧层而渐渐和暖,结果形成了高压状态。
反之低纬度会相对地处于低压状态。
为了消除这种不稳定,就会产生出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的气流。
可是这种气流又受到科里奥利力所影响而变成了东风。
因此,在平流层的上中部除了特别的场合以外,夏季会比较盛行东风,亦即东风带,称为平流层东风。
而冬季来临时这个现象就会逆转发生。
极地附近就会与夏季相反整天也不会受到太阳照射,结果高纬度地区就会比低中纬度地区低温,亦即进入低压状态。
因此产生了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再因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变成了西风,称为平流层西风。
由于这种现象会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风向,所以亦可被认为是季候风的一种,称之为平流层季候风。
平流层西风及平流层东风的最大风速都可达到每秒约50米。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因此
下部冷,上部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于是不易形成对流运动,而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请注意,平流层的风向规律可能会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如需获取更详细或最新的信息,建议咨询气象专家或查阅相关气象资料。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度
对流层平流层高度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度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高度范围内。
它的特点是温度递减、密度递减和气压递减。
在对流层内,空气呈现垂直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对流运动,因此得名对流层。
对流层的上界称为对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10-15公里左右。
对流层顶的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等。
对流层的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和空气密度也越小。
对流层是地球上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其中,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是形成云、降水和风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
对流层的温度递减和密度递减特点,也为气象学家提供了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线索。
二、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一个大气层,高度范围大约在对流层顶上方50-55公里处,直到距离地面约80-85公里的位置。
平流层的特点是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较缓。
在平流层中,空气呈现水平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平流运动,因此得名平流层。
平流层的上界称为平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50-55公里左右。
平流层的高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相对稳定。
平流层的高度和稳定特性使得大气飞行器、气象观测仪器等能够在这个层次进行运行和观测。
平流层的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特点,与对流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的特性使得平流层中的空气流动相对较稳定,几乎没有对流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飞机在航行过程中会选择在平流层中飞行的原因之一。
三、高度高度是指某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垂直距离。
在大气科学中,高度是衡量大气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高度单位有米(m)和千米(km)。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对流层的高度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点,以海平面为基准,通过气压的测量来计算得出。
而平流层的高度则是以对流层顶为参考点,通过大气层次结构和温度的变化来确定。
大气分层知识点总结
大气分层知识点总结大气分层是指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
大气分层通常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中间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层六个不同的层次。
以下是对这些大气层的详细总结:1. 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一层。
它的厚度约为8-18公里,高度随纬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温度递减的现象被称为对流层递减。
大部分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中。
2. 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为18-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并产生热量。
这一层也包含了平流层风暴,它们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3. 中间层(Mesosphere),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大约为50-85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再次减小。
中间层是流星燃烧和大气层中最冷的地方。
4. 中间间层(Thermosphere),中间间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大约为85-600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中间间层包含了电离层,这是一种能够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气体层。
5. 热层(Exosphere),热层位于中间间层之上,高度大约为600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中,气体变得非常稀薄,几乎可以看作是真空。
热层是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层。
以上是关于大气分层的总结,每个大气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大气的复杂结构,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气层的五大层级解析
1.简介地球大气层是大自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由于大气层的结构复杂,因此它被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气层的五个主要层级进行深入解析。
2.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从海平面到高度约12公里。
这一层级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体和云层,天气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温度梯度。
在对流层中,大气压力较高,氧气和氮气占据了大部分的空气组成。
3.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在12公里到50公里之间。
与对流层不同的是,平流层中温度是递增的。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得温度逐渐升高。
平流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也因此较低。
4.同温层同温层是指大气层中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一层,高度在50公里到80公里之间。
同温层中的氧气分子会被太阳辐射分解,形成自由氧离子。
这些离子会吸收高能粒子,从而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
同温层中的大气压力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电离层电离层位于同温层之上,高度在80公里到1000公里之间。
在这一层级中,太阳辐射强度非常高,会将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分解为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
这使得电离层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可以用于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等应用。
6.外层大气层外层大气层也称为热层,高度在1000公里到数千公里之间。
在这一层级中,温度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
这是因为外层大气层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非常强烈,使得分子和原子之间碰撞的能量非常高。
由于外层大气层的温度非常高,因此在这一层级中可以观测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极光和陨石流星的出现。
7.总结大气层是地球生命的重要保护层,它被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了解这些层级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运行规律,进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飞机飞行平流层至对流层现象描述
飞机飞行平流层至对流层现象描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大气层,其中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平流层是大气圈层中的一部分,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从高度30,000英尺(9,000米)到高度160,000英尺(48,000米)之间。
而对流层则是位于平流层下方的大气圈层,从地面开始一直延伸到平流层上方。
平流层和对流层在气象条件和飞行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平流层通常是稳定的,气流较为平缓,没有明显的气象现象。
相比之下,对流层则充满了不稳定的气流,常常出现气象现象,如云层、降水以及雷暴等。
当飞机进入平流层时,飞行环境相对较为平稳。
平流层的空气密度较低,飞机可以以较高的速度飞行,燃料消耗也相对较少。
此外,平流层中的气流较为平缓,对飞机的影响较小,使得飞行更加平稳和舒适。
然而,当飞机进入对流层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对流层中的气流非常不稳定,常常产生强烈的气象现象。
这些气象现象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颠簸、震动和不适感。
其中一个常见的气象现象是云层的形成。
对流层中的水汽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凝结成云。
云层的形成对于飞机的飞行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云层会减弱太阳光的穿透,使得飞行员的能见度变差。
其次,云层中可能存在冰晶或降水,对飞机的机体和引擎造成冰冻的风险。
因此,飞行员需要根据天气条件和云层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航线,以确保飞行的安全。
除了云层,对流层还常常伴随着雷暴和强风等气象现象。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在不稳定气流的作用下形成的,伴随着闪电、雷鸣以及强烈的降水。
雷暴对飞行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雷暴中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可能导致飞机颠簸、失速甚至受到雷击。
因此,飞行员在遇到雷暴时通常会选择绕行或者降低飞行高度,以减小风险。
对流层中的强风也是飞行的一大挑战。
对流层中的气流常常呈现出垂直方向的运动,形成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这些气流的速度可能非常大,对飞机的飞行造成明显的影响。
飞机在强风中飞行时需要特别小心,调整航向和高度,以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
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1.引言1.1 概述概述对流层平流层是大气层中最底部的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大气循环的关键,而平流层则是大气层中更稳定和较少变化的区域。
对流层平流层中存在着许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于地球的气候、气象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流层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和水蒸气。
其中,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大约78的体积百分比。
氮气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会直接参与化学反应,但是通过生物固定和氮氧化还原反应,氮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可以发生变化。
氧气是大气中的第二大成分,占据大约21的体积百分比。
氧气对于维持生命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气体。
此外,氧气也参与了许多大气和地球化学过程,如臭氧形成和大气氧化作用。
水蒸气是大气中存在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
它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气变温和降水的关键因素。
水蒸气的含量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大气中形成云、雨和雪等形式。
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相对稳定,主要由臭氧、氮氧化物和甲烷等组成。
臭氧是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在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起到了有效过滤和吸收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氮氧化物和甲烷则参与了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和大气化学反应。
探究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对于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演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成分的来源、分布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应对大气环境问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兴趣。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讨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
大气垂直分层高度范围
大气垂直分层高度范围大气垂直分层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根据温度和密度的变化,可以将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
下面将介绍大气垂直分层的不同高度范围及其特点。
1. 对流层(0-12公里)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它位于地球表面上方0-12公里的范围内。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对流层中的大气受到地表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对流层中的气流较为活跃,云层、降水和天气变化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2. 平流层(12-50公里)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范围为12-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平流层中的空气相对较稳定,少有云层和降水,大气密度也逐渐减小。
3. 中间层(50-85公里)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高度范围为50-85公里。
在中间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中间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中间层中的空气稀薄,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4. 热层(85-600公里)热层位于中间层上方,高度范围为85-600公里。
在热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热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强烈加热,导致温度急剧上升。
热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因此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
5. 外层(600公里以上)外层位于热层上方,高度超过600公里。
外层中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外层是大气逐渐过渡到太空的区域,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
总结:大气垂直分层按高度范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热层位于中间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外层位于热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特点
对流层是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的最下层大气层,其厚度约为8至16公里。
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种温度变化使空气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是大气层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使得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得以混合和传递。
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其厚度约为50至8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这种温度变化使得空气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平流运动。
平流运动是大气层中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它使得空气中的物质可以在大范围内扩散。
电离层是位于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其厚度约为70至1000公里。
在电离层中,氧气和氮气等大气分子被太阳辐射电离,形成带电粒子,从而使得电离层呈现出很强的电离度。
电离层的电离度和温度均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这种电离度和温度的变化使得电离层成为了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应用的重要场所。
散逸层是位于电离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公里以上。
在散逸层中,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已经达到了足以逃逸到太空的速度,这种逃逸使得散逸层的气体逐渐稀薄。
散逸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但由于气体分子数量的减少,散逸层的温度并不会像电离层那样升高得很高。
散逸层是大气层中最外层的一层,也是地球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交界层。
- 1 -。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平流层对飞机飞行非常适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稳定的天气条件:平流层相对于对流层来说,天气条件更
加稳定,很少有大范围的天气系统和对流活动。
这意味着
飞行中遇到的颠簸和气象条件变化相对较少,使得飞行更
加平稳和可靠。
2.较低的湍流:平流层中的垂直温度梯度很小,湍流活动较
少。
湍流会对飞机造成颠簸和不稳定的飞行条件,而平流
层的较低湍流减少了这种风险,提供了较为平静的飞行环
境。
3.较低的阻力和避免大气摩擦:平流层的空气密度相对较低,
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
在平流层中,由
于空气稀薄,阻力较小,飞机能够更轻松地保持稳定的飞
行速度和高效的燃油消耗。
4.较高的飞行高度:平流层的顶部通常在约50公里的高度,
比对流层和地表更高。
在平流层中飞行,飞机能够避免地
形障碍、建筑物等,具有更大的飞行空间和更广阔的视野。
5.较高的风速:平流层中通常出现较高的水平风速,这可帮
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获得额外的推动力。
飞机可以选择合
适的航线,以利用这些有利的风向和风速,减少飞行时间
和燃料消耗。
总的来说,由于平流层的稳定天气、较低湍流、较低阻力和风
阻,以及较高的飞行高度和风速,使得平流层对于飞机的飞行更为适宜。
这也是现代喷气式飞机通常选择在平流层中进行长途飞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流层与平流层
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
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
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
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
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
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
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
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
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
平流层运动特点
平流层运动特点
1. 嘿,你知道吗?平流层的运动可有意思啦!就好像一艘大船稳稳地航行在广阔的天空海洋里。
你想想飞机在平流层里飞行得多平稳呀,不就是因为它的运动相对稳定嘛。
2. 哎呀呀,平流层运动还有一个特点呢,那就是特别有“秩序”!就如同学校里排队做操的同学们一样整齐。
比如说那些稳定的气流,它们有条不紊地流动着呐。
3. 哇哦!平流层的运动有时会很“缓慢”呢,这就像老爷爷散步一样悠闲。
拿臭氧层来说吧,它的变化也是相对慢悠悠的哟。
4. 嘿哟,平流层运动还有个特点可不能忽视呀!它可以很“持久”呢,简直像马拉松运动员一直坚持奔跑。
这种长时间的稳定运动对我们的气候影响可大啦。
5. 你瞧呀,平流层的运动有时很“神奇”吧!就好比魔术师变戏法一样让人惊叹。
瞧瞧那些高空的环流系统,多奇妙呀。
6. 哎呀,平流层的运动也会有“规律”的一面呢,仿佛是个按时上班打卡的人。
像季节变化对平流层运动的影响,不就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嘛。
7. 哇,平流层的运动还能很“安静”呢,像熟睡中的宝宝一样乖巧。
没有太多的颠簸和混乱,安安静静地进行着。
8. 嘿,你想过没,平流层运动也有“神秘”之处呀!宛如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盒子。
那其中一些还未被完全了解的运动现象,多让人着迷呀。
9. 总之啊,平流层的运动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特点呢,既稳定又神奇,既规律又神秘。
我们可得好好去探索和认识它呀!。
平流层温度
平流层温度平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一层,它包含着大量的气态物质,空气及其他物质。
平流层的温度状况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的能量输出、大气的收支平衡、大气的湍流和源汇运动的影响,是地球大气中温度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研究中。
一般来说,地球的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的增加通常被描绘成一条“正态曲线”,这个曲线反映了地球上平流层温度延伸到约50公里高度之后开始增加,然后以一种比较缓慢的速度继续上升,直到大约100 -120里高度之后,温度开始出现一定的不稳定,最终在大约200公里的高度处达到顶峰,随后便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最后升温至约500公里处。
随着温度的上升,平流层的物理状况发生着改变,如气压、体积、含水量、湿度等。
尽管温度在50公里高度处开始增加,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平流层温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0公里高度以下。
在这一区域,温度呈现出一种“冷腔”状态,即温度在高度下降的过程中,随着平流层本身温度的上升,温度的下降也会越来越小,使得温度值出现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冷腔”的温度状况主要受到地球的能量输出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地球的能量输出主要来源于太阳,它能够热升平流层上的大气,从而使温度出现上升趋势,此外,大气湍流也能够使温度梯度出现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温度的不稳定状态。
同时,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也对平流层温度有一定影响。
由于增加了大气中的某些具有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气体,导致了平流层温度的改变,这种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而人为活动中产生的这种气体,又被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出现,也会引起大气收支平衡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平流层温度,使得平流层温度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种物理状况来更好地预测平流层温度变化的趋势,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气象学领域。
总之,平流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指标,它受到太阳辐射、地球的能量输出、大气的收支平衡、大气的湍流和源汇运动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地球大气中温度状况的重要反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研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层
作者:不详来源:维基百科发布时间:2008-1-29 9:12:41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平流层是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
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是因为其底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
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
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
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
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
此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加热。
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消。
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于较低高度出现,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在温带地区,商业客机一般会于离地表1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的底部处巡航。
这是为了避开对流层因对流活动而产生的气流。
而在客机巡航阶段所遇上的气流,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
同样地,滑翔机一般会在上升暖气流上滑翔,这股气流从对流层上升到达平流层就会停止。
这样一来变相为世界各地的滑翔机设定了高度限制。
(纵然有些滑翔机会用上背风波来飞得更高,把滑翔机带到平流层之中。
)
平流层是一个放射性、动力学及化学过程都会有强烈反应的区域。
因为其水平的气态成份混合比起垂直的混合都来得要快。
一个较为有趣的平流层环流特性是发生于热带地区的准双年震荡(QBO)。
这种现象由重力波引导,是由于对流层的对流而引至的。
准双年震荡引致了次级环流的发生,这对于全球性的平流层输送诸如臭氧及水蒸气等尤为重要。
在北半球的冬季,平流层突发性增温经常发生。
这是因为平流层吸收了罗斯贝波所致。
臭氧损耗
臭氧层的损耗主因,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着含氯氟烃(简称CFCs - 如CF2Cl2及CFCl3)。
含氯氟烃是氯、氟及碳的聚合物。
正因为含氯氟烃的稳定性、价钱低廉、无毒性、非易燃性、非腐蚀性,时常被用作喷雾剂、冷却剂及溶剂等等。
但正因它的稳定性却使其持续存在于环境之中,不易化解。
这些分子会逐渐地飘到平流层,继而进行一连串的链锁反应,最终会使到臭氧层受到损耗。
美国政府早于1980年已经禁止使用含氯氟烃作为喷雾剂。
世界各国亦开始于1987年9月努力减少使用含氯氟烃,直至1996年,全球禁止工厂生产及释放含氯氟烃的法例终于生效。
但这些努力却因为中国及俄罗斯约值5亿美元的非法生产而被彻底地挫败。
所以含氯氟烃的数量直至2000年早期还在上升,预计在本世纪中期才会回落至合理水平。
物质组成
氮气、氧气、少量的水汽、臭氧(在22-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
运动特征
平流层内的风力分布颇为特别,首先平流层底部受到对流层顶部的西风带影响,所以几乎都吹着西风。
然后,平流层上中部则会出现以下的现象。
极地附近的夏季会有极昼的现象发生,所以处于夏季的半球,高纬度地区受到的日照时间会比低中纬度地区为长。
因为极地附近会因臭氧层而渐渐和暖,结果形成了高压状态。
反之低纬度会相对地处于低压状态。
为了消除这种不稳定,就会产生出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的气流。
可是这种气流又受到科里奥利力所影响而变成了东风。
因此,在平流层的上中部除了特别的场合以外,夏季会比较盛行东风,亦即东风带,称为平流层东风。
而冬季来临时这个现象就会逆转发生。
极地附近就会与夏季相反整天也不会受到太阳照射,结果高纬度地区就会比低中纬度地区低温,亦即进入低压状态。
因此产生了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再因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变成了西风,称为平流层西风。
由于这种现象会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风向,所以亦可被认为是季候风的一种,称之为平流层季候风。
平流层西风及平流层东风的最大风速都可达到每秒约50米。
人类应用
航空
目前大型客机大多飞行于此层,以增加飞行的稳定度。
原因有:
能见度高:地球大气的平流层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天气比较晴朗,光线比较好,能见度很高,便于高空飞行。
受力稳定:平流层的大气上暖下凉,大气不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便于飞行员操纵架驶。
噪声污染小:平流层距地面较高,飞机绝大部分时间在其中飞行,对地面的噪声污染相对较小。
安全系数高:飞鸟飞行的高度一般达不到平流层,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就比较安全。
当然,在起飞和着陆时,要想方设法驱赶开飞鸟才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