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平流层集中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合集下载

航概复习资料

航概复习资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密度低,强度和刚度高,抗疲劳性能、减震性能等较好,而且可以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设计。
7. 前、后三点式起落架各有哪些优缺点?为什么现代飞机普遍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
前三点式
优点:着陆简单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侧风着陆较安全,允许强烈制动,着陆滑跑距离较短,飞行员视野佳,发动机喷气对跑道影响小;
10. 简述伯努利方程及其意义。
伯努利定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伯努利定理是描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关系的流动规律。在管道中稳定流动的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管道各处的流体动压和静压之和始终保持不变,即 静压+动压=总压=常数,上式就是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它表示流速与静压之间的关系,即流体流速增加,流体静压将减小;反之,流动速度减小,流体静压将增加。
37. 飞机的纵向(俯仰)静稳定性和重心--焦点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关系?
38.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飞机有何不同?如何改变直升机的升力?
(1)直升机飞行原理和结构与飞机不同飞机靠它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而直升机是靠它头上的桨叶(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
(2)直升机的结构和飞机不同,主要由旋翼、机身、发动机、起落装置和操纵机构等部分组成。根据螺旋桨个数,分为单旋翼式、双旋翼式和多旋翼式。
翼根弦长与翼稍弦长之比;
20. 如何理解机翼产生诱导阻力的原因?
气流经过翼型而产生向下的速度,称为下洗速度,该速度与升力方向相反,是产生诱导阻力的直接原因。
21. 简述襟翼增升的原理。
襟翼开缝的主要作用就是延缓机翼表面的气流分离,襟翼的焦点?
3. 什么是飞行的相对运动原理?
飞机以一定速度作水平直线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与远前方空气以该速度流向静止不动的飞机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一样。

2.1 大气层(2)

2.1 大气层(2)
升,那么就不会出现空气的对流运动,水蒸气上升过程中 就不会遇冷凝结,因此就不会出现下雨等现象。
【答案】 可)
(1)AD
(2) 地表不会出现下雨等现象 ( 合理均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重要提示
1.对流:由于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的密度较小,使得 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向上升,温度较低的气体(或 液体)向下沉的运动称为气体(或液体)的对流。
2.大气对流运动:在大气中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 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 气的对流。
科 学 广 场
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包裹着地球的大气最底层,地球上的各种天 气现象也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 切的一层。多年观测表明,对流层的上界随纬度和季节而 变化:在热带平均为 17~18 千米;温带平均为 10~12 千 米;高纬度和两极地区只有 8~9 千米。夏季对流层的上 界高于冬季。
对流层虽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对流层有三大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到对流层 顶部时,已降到了-50~-60 ℃;②除了水平运动之外, 大气还经常进行上下垂直运动,气象学上称为对流,或许 这就是对流层得名的原因;③由于水汽充沛和对流强烈, 使得对流层成为各种天气现象活动的舞台,我们在对流层 内可以看到美丽的云彩、雷鸣电闪、漫天大雪和狂风暴雨 等各种天气现象。
解 题 指 导
【例 1】 如图 2.12 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 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 ③图中 B 层——航 ④图中 关系最密切
(
)
天飞机活动的主要空间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

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就会产生对流。

随着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

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上升。

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由此而得名。

该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现象少见。

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使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必练题总结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必练题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必练题总结选择题1、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

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

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月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属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的是地方时()A.9:00-12:00B.0:00-8:00C.12:00-15:00D.16:00-20:00(2)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水域面积小B.盛行冬季风C.地表植被少D.湖面封冻(3)导致7-8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大B.夏季风强劲C.副热带高压控制D.台风频率高答案:BA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某日清晨,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水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蒸汽腾腾、雾气缭绕,很是壮观,当地人称之为“海浩”。

海浩属于气象学中的蒸发雾,是表面海水急剧蒸发,水汽达到过饱和,快速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的天气现象。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

图2示意空气饱和曲线,图3为海浩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表示海浩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2)利于海浩现象持续发展的天气状况是()A.逆温B.高压C.无风D.强风答案:C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3、2022年1月,汤加一座水下火山猛烈爆发,喷出的烟柱升至一万多米的空中。

图2为“汤加位置示意图”,图3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汤加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主要飘向()A.东方B.西方C.西南方D.东北方(2)有学者认为,汤加火山喷发或致我国出现“凉夏”,其理由是大气受热过程环节中()A.甲减弱B.乙增强C.丙增强D.丁减弱答案:BA【提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格库铁路青海段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气候干燥,风大且频率高,沿线沙源比较丰富。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各组成物质的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和破坏。

对生物和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3、大气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大气对流星体的阻碍作用。

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保温被,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对流程。

12千米平均。

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较厚,高纬度较薄。

特点。

物质组成集中的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几乎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到50至55千米高空。

物质组成,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臭氧层分布。

气温随高度变化及运动状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

物质组成。

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升高。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雨的形成原理。

降雨需要空中有足够的水蒸汽和凝结核,且温度必须低到水蒸气能液化的程度。

水蒸气上升到温度较高的高空中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聚,逐渐增大形成大水滴,当大水滴越来越重,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雨,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融化成大水滴。

也可以形成降雨。

形成降水的条件。

要有足够的水汽,气压降低到一定温度,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有较多的凝结核。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绪论1.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大气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重要组分在大气中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过程中的化学转化,归宿以及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等。

2.大气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现场试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和模式计算。

3.一个大气即所有的污染问题都发生在同一个大气下,各种问题通过自由基化学或关键物种的化学过程而彼此相关联,应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对各种相关的污染问题进行整体考虑,以避免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第一章1.大气由还原性气氛向氧化性气氛转化。

2.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层。

3.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季节不同而变化。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形成在此层内。

4.自对流层顶向上到55km左右的气层成为平流层。

平流层特点:1.空气没有垂直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据显著优势;2.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3.在高约15~35km的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使得平流层温度升高。

5.大气组分按其停留时间长短可分为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6.大气组分的浓度表示方法:1)混合比浓度:这种浓度表示法主要用于气态污染物,对于大气中的低浓度物质是适用的。

公式:p29 2)这种浓度表示方法用于比ppt还要低的浓度水平,如自由基浓度等,表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多少个分子、原子或自由基。

公式p29 3)质量浓度表示法:p307.自由基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股不成对电子,它们对于增加第二个电子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能起强氧化剂的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月份公布的新标准)第二章1.污染物来源:人为源有燃料燃烧,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农业活动排放,生物质。

天然源有自然尘,森林、草原火灾,火山活动,森林排放,海浪飞沫,海洋浮游植物、海洋表层。

2.大污染物的汇机制。

1)干沉降: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相碰撞而被捕获的过程;2)湿沉降: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3)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4)向平流层输送。

大气分层

大气分层

从地面往上,通常根据大气温度和密度随高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大气层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高空对流层)、热层(电离层)、外逸层。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一层大气。

空气密度最大,约占大气圈全部空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对流层的高度约8-18公里,在地球各地随纬度而变化:极地8-9公里,温带10-12公里,热带17公里。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公里处是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不首地面影响。

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就包含在平流层里,平流层的空气主要是水平运动。

从平流层顶到80-85公里高空是中层。

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顶部温度达-83至-113℃。

因高低气温不同,空气有对流运动,又称为高空对流层。

从中层顶部到800公里高空为热层。

热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顶部气温可达800℃。

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几乎全被该层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又称为电离层。

热层以上,空气十分稀薄,离地面越远,收地球引力场约束越小。

一些高度运动的空气质点就能散逸到星际空间。

高一地理大气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列各题【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答案】B【解析】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是臭氧,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大气圈的平流层大气中,高度约22-27千米处浓度最大,B对。

A、C、D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B.①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C.②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③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答案】B【解析】①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不是递增,对流运动显著,A错。

①是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B对。

②是平流层,存在一个臭氧层,没有电离层,C错。

③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

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对流层,D错。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特征。

2.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A.-100.8℃B.-68.8℃C.-132.8℃D.-42.8℃【答案】B【解析】在对流层理,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是逐渐降低的,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该地区对流层厚度16.8千米,在这个范围内气温变化幅度为90.8℃,所以当地面温度为32℃时,对流程顶部为=68.8℃。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升空,在经过15天太空飞行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答案】C【解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先是高层大气,再平流层,最后是对流层。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0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一、单选题(2022·浙江·模拟预测)浙江省某学校的校园有两大块“稀树草坪”,紧邻白马湖。

冬季,该校草坪常有白霜覆盖,但草坪中间的大树下并没有结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于当地其他校园,该学校冬季草坪易结霜的原因是()A.早晨气温更低B.水汽更充足C.草地散热更快D.湖陆风较大2.该校园树下不易结霜的原因可能是()A.树下风力较弱B.树下空气湿度较大C.树下气温较高D.树下逆温现象显著【答案】1.B2.C【解析】1.充足的水汽和温度达到霜点是结霜的两大因素。

从材料可知,该学校的“稀树草坪”紧邻白马湖,湖泊提供充足的水汽,冬季草坪易结霜,选项B正确;当地其他校园早晨气温也较低,A错误;草地散热慢,C错误;湖陆风较大不利于结霜,D错误。

故该题选B。

2.由于树冠具有保温作用,导致树下气温较高,所以树下不易结霜,选项C正确;树下风力较弱,应该更有利于结霜,A错误;树下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结霜,B错误;树下相对高度不大,体现不出逆温现象,D错误。

故该题选C。

量截留,起到保温的作用。

(2021·浙江湖州·高二期中)下图是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图中最容易出现此景象的是()A.B.C.D.4.当大气发生逆温时()A.上部冷下部热,大气比较稳定B.产生了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C.污染物净化慢,影响人体健康D.抑制对流运动,有利成云致雨【答案】3.D4.C【解析】3.根据材料“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说明该地该日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选项B、C图显示烟筒以下的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不会出现逆温现象,B、C错;选项D图显示烟囱超过逆温层,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旺盛,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D对;选项A图显示烟囱未超过逆温层,逆温抑制对流运动,不会产生图示及材料所示现象,A错。

2024高中会考地理试卷

2024高中会考地理试卷

2024高中会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 正圆形。

B. 椭圆形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C. 直线形。

D. 不规则形状。

2. 下列关于经度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经度最大为90°,纬度最大为180°。

B.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C.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赤道是最长的经线经度最大为180°,纬度最大为90°;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而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B正确。

3.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B. 桂林山水的形成。

C.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内力作用的结果;黄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这两者主要是外力作用。

D. 风蚀蘑菇的形成。

4.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5. 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6. 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A. 干旱的荒漠。

B. 寒冷的极地。

C. 温暖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温暖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适合人类居住,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D.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7. 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率最高的是()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季风水田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商品率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讲义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讲义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讲义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在我们头顶上方的这一片广阔空间,就是大气的领域。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气等。

氮气占了绝大部分,氧气则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而水汽和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水汽的含量会因地域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是成云致雨的关键因素。

杂质则像是大气中的“小颗粒”,会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大气的垂直分层。

按照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2 千米。

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并且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都在这一层。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对流层的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 12 千米到 55 千米之间。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得气温升高。

平流层的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则是指平流层以上的大气,这一层的空气稀薄,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就像是一场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游戏。

首先,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

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

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则能吸收红外线。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颗粒会反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而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会散射太阳辐射,这也是为什么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

地面升温后,又会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释放热量。

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部分能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

大气增温后,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

平流层对流层高度划分

平流层对流层高度划分

平流层对流层高度划分平流层:大约在7-12km至50-65km左右(赤道、极地和中纬度的下界都是不同的),也叫同温层。

对流层:大约在0至7-12km以内,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气层。

资料拓展1.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就是大气的最为下层。

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值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值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

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比如南京夏季对流层厚度仅约17公里,冬季只有11公里。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其高度的减少而递增,平均值每增高米,气温减少0.65℃。

其原因就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冷却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托付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熔化愈多,气温愈低,靠近地面则气温逐渐减少。

(2)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

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

(3)天气的复杂多变。

对流层分散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充斥猛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构成云、雨、雪等繁杂的天气现象。

因此,对流层与地表自然界和人类关系最为紧密。

对流层内部根据温度、湿度和气流运动,以及天气状况诸方面的差异,通常划分为三层:①对流层下层:底部和地表碰触,上界大致为1—2 公里,存有季节和昼夜等的变化,通常夏季低于冬季,白天低于夜间。

下层的特点就是水汽、杂质含量最多,气温日变化小,气流运动受到地表摩擦促进作用猛烈,空气的横向对流、乱流显著,故下层通常也叫做摩擦层或边界层。

②对流层中层:下界为摩擦层顶,上部界限在6公里左右。

中层受地面影响很小,空气运动代表整个对流层的一般趋势,大气中发生的云和降水现象,多数出现在这一层。

此层的上部,气压只及地面的一半。

大气层的知识

大气层的知识

最近神六上天闹的很火, 咱也学习一下关于大气层的知识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热层,逃逸层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在这层里,大气的活动异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还会翻滚。

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雹也多发生在这个层次里,因而也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

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

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由于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所以这一层的最大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到顶部温度增大到最大值。

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

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包裹着,这就是大气层。

大气层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调节着地球的温度,保护我们免受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氩气约占 093%,其他气体所占比例较小。

大气层大致可以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2 千米。

这一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 6℃。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以及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这里的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了对流运动。

对流层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赤道地区较厚,两极地区较薄。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约 50 千米的高空。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在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它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平流层中的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相对稳定,很少有天气现象发生。

这一层适合飞机飞行,因为气流平稳,能够减少飞行中的颠簸。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约 85 千米的高空。

在这一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再次出现了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中间层顶部的温度可低至-90℃左右,是大气层中温度最低的区域之一。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从 85 千米到约 500 千米的高空。

热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这是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紫外线和X 射线。

在热层中,空气非常稀薄,但温度却很高,一些分子和原子会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热层中的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会产生极光等现象。

外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也称为散逸层,其高度可从 500 千米以上一直延伸到 2000 3000 千米。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层保护行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层保护行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层保护行动当我们抬头仰望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或许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我们所依赖的大气层究竟是由什么组成,又是如何分层的。

但实际上,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于我们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气的组成。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约占大气总体积的 78%,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氧气则约占 21%,这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和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氩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约为 093%。

除了这些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虽然含量较少,但其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却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水汽的含量则会因地域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在形成云和降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可以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一层,它从地球表面延伸到大约 10 至 16 千米的高度(赤道地区较厚,两极地区较薄)。

在这一层中,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约 65℃。

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热量越少。

对流层内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如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由于对流运动强烈,空气对流使得热量、水汽和污染物能够充分交换和混合。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大约 50 千米的高度。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在平流层的上部存在着一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

平流层的气流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能够减少颠簸和气流的影响。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延伸到大约 85 千米的高度。

在这一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再次降低,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汽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汽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汽与气候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气就像一层神奇的“保护罩”,它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我们的气候息息相关。

而在这其中,水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剩下的 1%则由氩气、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等微量气体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却极其重要的成分——水汽。

水汽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它的变化却对气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温暖的地区和季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而在寒冷的地区和季节,水汽含量则相对较低。

大气的垂直分层如同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从下往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与我们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

它的平均厚度约为12 千米,在赤道地区较厚,在两极地区较薄。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以及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产生对流运动,这也是对流层得名的原因。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水汽在对流层中的分布和变化对天气和气候起着关键作用。

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形成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比如,在夏季的午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雷阵雨。

而在湿润的地区,由于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在干旱的地区,水汽匮乏,降水稀少。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约 50 千米的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含有大量的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平流层中的水汽含量极少,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约 85 千米的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温再次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下降的速度很快。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从 85 千米往上一直到几百千米的高度。

在热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这是由于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 X 射线被大量吸收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 1.空气密度小;2.有若干 对无线电通信 大气 能反射无线短波的电离层。 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 面 吸 收
47%
19
(一)大气 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 作用
地面
削弱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吸收 作用
臭氧、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
复习回顾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漠边 干旱、半干旱 缘的黄土堆积 地区
黄土沟壑 冲积扇、冲积 湿润、半湿润
流水 河床加宽加深 平原、河口三 地区
溶洞、地下暗 角洲、石钟乳、
河等
石笋、石柱等
复习回顾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 侵蚀地形
9组C1 风力 6组C2
水汽和固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是
体杂质
凝结核,促成水汽的凝结
(二)大气圈的结构
m
高 度
读图:地球 K 大气垂直分 层划分的依 据是什么? 共分哪几层?
依据大气 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密度及 运动状况的差 异
电 离 层


大 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 (2)水汽和固体杂质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氮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氧
洁 二氧 空 化碳 气
臭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 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调节 地表的气温 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交流过程中积极发言、询问,踊跃发表自 己见解,注重交流的效率。
求 3、行动快速,养成“快”的习惯。
4、每小组交流完成后,做好展示的准备,同 时把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为质疑做准备。
展示题目
展示 要求 点评
探究案1
1组B1 板书
6组A1
探究案2、3、4 2பைடு நூலகம்B1 板书
探究案5 训练案3、4
3组B1 板书 5组A1
为什么多云的夜晚要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多云的夜晚,天空有云,大气逆辐射更 强, 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所以温度 会高一些;晴朗的夜晚,天空云量少,大 气逆辐射弱,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多,气温 低。
高效合作交流
任 探究案、训练案3、4、 务 6、7 1)、10所有问题
1、学习组长组织好先分层交流,后由A层辅导 C层,同时B层要认真学习领会,7分钟完成。
气流平稳天气 晴朗;很适合 高空飞行
集中大气质量的 四分之三.天气 复杂且多变,风 云雨雾雪较常见
大气的结构
分层
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流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层 3.天气复杂多变。
最密切
平 流 层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空气水平运动为主; 3.天气晴朗。
利于高空飞行; 保护地球生命。
沉积地形
8组C1 2组C2
1组C2 流水 4组C1
3组C1
主要分布地区 5组C1
7组C2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问题: 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和探究了解大气圈的 组成与结构。
2.通过学习能绘图说明大气的受 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 理。
ks5u精品课件
7组B1 板书
训练案6、7 1) 8组B1 板书
4组A1
训练案10
9组B1 板书
非展示同学认真记录,做好质疑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

作用
逆 辐

地面
太 阳 辐 大气和地面的射 反射散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线长波辐射
反射 作用
尘埃、水滴、云层
作用的特征 选择性
无选择性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大气、地面的射 反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 吸收 地面
辐射到宇宙空间
大地暖大气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地面 ks5u精品课件
大气还大地
辐射到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