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平流层
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
其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高于。
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
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
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
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
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
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
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
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平流层:大气圈中的一层,位于对流层顶部到距地面约50千米
的高度范围。
层内气温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平稳,以平流运动为主,能见度好,适合高空飞行。
对流层:指在平流层以下,从地面向上伸展到大约—公里的大
气层,在这层大气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有云的形成以
及有对流活动。
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
电离层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层。
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
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四个区别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四个区别
一、对流层
位置:大气的最低层。
高度: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温度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主要成分:氮、氧、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臭氧、硫酸、二氧化氮、氢氧根。
空气运动: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对流。
天气现象:云、雾、雨、雪等。
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二、平流层
位置:对流层以上。
高度: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温度变化:随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度每上升1公里,气温会平均下降摄氏6.99度。
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少量的水汽、臭氧(在22到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
空气运动:空气较为稳定,平流运动特别显著。
天气现象: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地表免受强烈紫外线的侵袭。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度
对流层平流层高度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度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高度范围内。
它的特点是温度递减、密度递减和气压递减。
在对流层内,空气呈现垂直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对流运动,因此得名对流层。
对流层的上界称为对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10-15公里左右。
对流层顶的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等。
对流层的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和空气密度也越小。
对流层是地球上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其中,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是形成云、降水和风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
对流层的温度递减和密度递减特点,也为气象学家提供了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线索。
二、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一个大气层,高度范围大约在对流层顶上方50-55公里处,直到距离地面约80-85公里的位置。
平流层的特点是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较缓。
在平流层中,空气呈现水平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平流运动,因此得名平流层。
平流层的上界称为平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50-55公里左右。
平流层的高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相对稳定。
平流层的高度和稳定特性使得大气飞行器、气象观测仪器等能够在这个层次进行运行和观测。
平流层的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特点,与对流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的特性使得平流层中的空气流动相对较稳定,几乎没有对流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飞机在航行过程中会选择在平流层中飞行的原因之一。
三、高度高度是指某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垂直距离。
在大气科学中,高度是衡量大气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高度单位有米(m)和千米(km)。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对流层的高度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点,以海平面为基准,通过气压的测量来计算得出。
而平流层的高度则是以对流层顶为参考点,通过大气层次结构和温度的变化来确定。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大气层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在气候、天气和生态系统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一、平流层平流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至50公里。
平流层的特点如下:1. 温度变化小: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气体主要通过辐射传热,而辐射传热的效果较差,导致温度变化较小。
2. 稳定的气流: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稳定的水平流动,称为平流。
平流层的气流速度较慢,通常在10至20米/秒之间。
3. 高浓度的臭氧:平流层中含有大量的臭氧,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氧气受到紫外线的辐射分解产生臭氧。
臭氧层的存在对地球生物和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减少对地球的伤害。
4. 无云无雨:平流层中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气流稳定,水汽很少凝结成云和降水。
二、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位于地表上方,高度约为10公里。
对流层的特点如下:1. 温度递减: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中的气体主要通过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效果较好,导致温度递减。
2. 不稳定的气流:对流层中的气流呈现不稳定的垂直流动,称为对流。
对流层的气流速度较快,通常在10至100米/秒之间。
3. 云层和降水:对流层中存在大量的云层和降水,这是因为对流层中的气流不稳定,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和降水。
4. 含氧量高:对流层中的氧气含量较高,适合生物生存和呼吸。
三、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平流层和对流层在温度、气流、云层和降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1. 温度:平流层的温度变化小,随高度逐渐升高;对流层的温度递减,随高度逐渐降低。
2. 气流:平流层的气流稳定,呈水平流动;对流层的气流不稳定,呈垂直流动。
3. 云层和降水:平流层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对流层存在大量的云层和降水。
4. 高度: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至50公里;对流层位于地表上方,高度约为10公里。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大气圈中的两个重要层,它们在大气循环和气
候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平流层和对流层
之间的区别。
平流层是大气圈中的一个重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
10公里到50公里之间。
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气流的垂直运动非常弱,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
在平流层中,气流呈现出水平流动的状态,
形成了大范围的气旋和反气旋,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平流。
平流层中
的气流稳定,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规律被
称为逆温层。
平流层中的气流运动缓慢,大气层内的气体能够充分混合,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个层,位于地球表面到平流层之间,高度大约在0公里到10公里之间。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气流的垂直运
动非常强烈,主要是由地表的热量引起的对流运动。
在对流层中,气
流呈现出垂直上升和下沉的状态,形成了对流运动。
对流层中的气流
不稳定,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规律被称为
正常层。
对流层中的气流运动剧烈,大气层内的气体很难充分混合,
从而形成了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环境。
总的来说,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气流运动的方式、温度变化规律和气候环境的稳定性上。
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出水
平流动的状态,温度逆温层,气候相对稳定;而对流层中的气流呈现
出垂直运动的状态,温度正常层,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这两个大气层
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了地球大气圈复杂多变的气候系统,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大气层的四大层次解析
大气层的四大层次解析1.引言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包围物,它起到保护地球和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2.对流层对流层是离地表最接近的一层,大约从地球表面延伸到10-15公里的高度。
这个层次是大气层中最活跃的部分,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此处。
对流层中的空气以热力对流的形式运动,形成云、降水和风。
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地表并加热对流层的空气所致。
3.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大约从10-15公里到50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运动变得相对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对流现象。
平流层中的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这种水平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大气层的稳定性和天气系统的形成。
此外,平流层中还存在着臭氧层,它起到过滤紫外线辐射并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4.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大约从50公里到80公里的高度。
这个层次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象现象发生。
然而,大气层中的温度在中间层中开始上升,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使得大气层中的稀有气体吸收能量。
中间层中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大气层现象,如极光和流星。
5.外层外层是大气层中最高的一层,从80公里开始延伸到数百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大气层变得更加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存在。
外层中的温度再次开始下降,直到大气层与太空相接。
外层的特点之一是高能粒子的存在,它们是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产生的。
6.结论大气层的四大层次对地球和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平流层控制着大气层的稳定性,中间层中的温度变化影响着大气层的物理特性,而外层则与太空相连。
深入理解大气层的四大层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航空航天概论第二章
6
大气的物理性质 1、大气的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
大气的状态参数是指压强P、温度T和密度 这 三个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气体状态方 程表示,即P=ρRT。
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产生推 力或拉力来克服前进的阻力 。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分为轻 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同体积 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
25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1、什么是翼型 “翼型”是指沿平行于飞机对称平面的切平面 切割机翼所得到的剖面 。
26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2、什么是翼弦和迎角
翼型最前端的点叫 “前缘”,最后端的 点叫“后缘”。前缘 和后缘之间的连线叫 翼弦。翼弦与相对气 流速度之间的夹角叫 迎角 。
于气流的相对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额外阻力。 干扰阻力和气流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关,因此在设计时要妥善考虑和安排各部件 相对位置,必要时在这些部件之间加装整流罩, 使连接处圆滑过渡,尽量减少部件之间的相互 干扰。
38
2.4 高速飞机的特点 弱扰动波的传播
39
激波
激波实际上是受到强烈压缩的一层空气,其厚 度很小。激波前后的物理特性发生了突变,由 于空气受到强烈压缩,波面之后的空气压强突 然增大,由高速气流的流动特点知气流速度会 大大降低(减速、增压)
相对速度的影响 相对速度越大,机翼产生的升力就越大。
空气密度的影响 空气密度越大,升力也就越大,反之当空气稀薄
时,升力就变小了。 机翼剖面形状和翼迎角的影响
机翼上产生升力的大小与机翼剖面形状有很大关 系。在一定迎角范围内,随着迎角的增大,升力也会 随之增大。当迎角超出此范围而继续增大时,则会产 生失速现象。
飞机飞行平流层至对流层现象描述
飞机飞行平流层至对流层现象描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大气层,其中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平流层是大气圈层中的一部分,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从高度30,000英尺(9,000米)到高度160,000英尺(48,000米)之间。
而对流层则是位于平流层下方的大气圈层,从地面开始一直延伸到平流层上方。
平流层和对流层在气象条件和飞行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平流层通常是稳定的,气流较为平缓,没有明显的气象现象。
相比之下,对流层则充满了不稳定的气流,常常出现气象现象,如云层、降水以及雷暴等。
当飞机进入平流层时,飞行环境相对较为平稳。
平流层的空气密度较低,飞机可以以较高的速度飞行,燃料消耗也相对较少。
此外,平流层中的气流较为平缓,对飞机的影响较小,使得飞行更加平稳和舒适。
然而,当飞机进入对流层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对流层中的气流非常不稳定,常常产生强烈的气象现象。
这些气象现象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颠簸、震动和不适感。
其中一个常见的气象现象是云层的形成。
对流层中的水汽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凝结成云。
云层的形成对于飞机的飞行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云层会减弱太阳光的穿透,使得飞行员的能见度变差。
其次,云层中可能存在冰晶或降水,对飞机的机体和引擎造成冰冻的风险。
因此,飞行员需要根据天气条件和云层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航线,以确保飞行的安全。
除了云层,对流层还常常伴随着雷暴和强风等气象现象。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在不稳定气流的作用下形成的,伴随着闪电、雷鸣以及强烈的降水。
雷暴对飞行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雷暴中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可能导致飞机颠簸、失速甚至受到雷击。
因此,飞行员在遇到雷暴时通常会选择绕行或者降低飞行高度,以减小风险。
对流层中的强风也是飞行的一大挑战。
对流层中的气流常常呈现出垂直方向的运动,形成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这些气流的速度可能非常大,对飞机的飞行造成明显的影响。
飞机在强风中飞行时需要特别小心,调整航向和高度,以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大气层知识点
大气层知识点大气层,这个围绕着地球的巨大气体圈层,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地球的一件“保护衣”,时刻守护着我们。
大气层的结构并非单一的,而是分层的。
从地面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2 千米。
这一层的大气活动最为活跃,几乎所有的天气现象,比如风雨雷电、云的形成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空气会产生对流运动,这就是对流层名字的由来。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 6℃左右。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 12 千米到 55 千米之间。
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流相对稳定,水平运动居多。
这一层中的臭氧含量较高,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也正因如此,平流层的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延伸到大约 85 千米的高度。
在这一层,气温再次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气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
热层位于 85 千米以上,一直到几百千米的高空。
热层中的空气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这一层也被称为电离层。
热层的气温非常高,并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最外层是大气层的边缘,也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其他气体和水汽。
氮气约占大气总量的 78%,氧气约占 21%,氩气约占093%,二氧化碳约占 004%。
虽然其他气体的含量较少,但它们在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对于地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昼夜和季节之间的变化不至于过于剧烈,保持相对稳定,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其次,大气层能够阻挡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有害射线和粒子,如太阳风、紫外线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伤害。
平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大约在7-12km至50-65km左右(赤道、极地和中纬度的下界都是不同的),也叫同温层。
对流层:大约在0至7-12km以内,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气层。
资料拓展1.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就是大气的最为下层。
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值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值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
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比如南京夏季对流层厚度仅约17公里,冬季只有11公里。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其高度的减少而递增,平均值每增高米,气温减少0.65℃。
其原因就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冷却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托付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熔化愈多,气温愈低,靠近地面则气温逐渐减少。
(2)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
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
(3)天气的复杂多变。
对流层分散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充斥猛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构成云、雨、雪等繁杂的天气现象。
因此,对流层与地表自然界和人类关系最为紧密。
对流层内部根据温度、湿度和气流运动,以及天气状况诸方面的差异,通常划分为三层:①对流层下层:底部和地表碰触,上界大致为1—2 公里,存有季节和昼夜等的变化,通常夏季低于冬季,白天低于夜间。
下层的特点就是水汽、杂质含量最多,气温日变化小,气流运动受到地表摩擦促进作用猛烈,空气的横向对流、乱流显著,故下层通常也叫做摩擦层或边界层。
②对流层中层:下界为摩擦层顶,上部界限在6公里左右。
中层受地面影响很小,空气运动代表整个对流层的一般趋势,大气中发生的云和降水现象,多数出现在这一层。
此层的上部,气压只及地面的一半。
③对流层上层:范围从6 公里高度扩至对流层顶部。
对流层和平流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流层和平流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流层和平流层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
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低层,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氮气为人类的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同时也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
此外,对流层中的大气循环也影
响着天气和气候,包括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平流层则对人类活动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平流层中的臭氧
层能够过滤掉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氯氟烃等物质破坏臭氧层,造成了臭氧空洞的出现,
增加了地球生物受到紫外线伤害的风险。
此外,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和气压分布也直接影响着航空和
航天活动。
飞机和火箭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需要考虑大气层的特性,而对流层和平流层的风向和风速也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轨迹和燃料
消耗。
总的来说,对流层和平流层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涉及
到气候、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大气层的保护和研究,以确保人类活动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加和谐地进行。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一、对流层温度1. 特点•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
它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5℃。
例如,在海平面附近温度可能是15℃,当海拔升高到1000米时,温度大约会降到8.5℃。
•对流层顶的温度最低,其温度在低纬度地区约为• 83℃,在高纬度地区约为• 53℃。
二、平流层温度1. 特点•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
在平流层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在• 55℃左右。
但是,从平流层底部往上大约20• 30千米处开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这部分大气升温。
到平流层顶部,温度可升高到• 3℃左右。
例如,在平流层25千米高度处,温度可能达到• 20℃左右。
三、中间层温度1. 特点•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
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这是因为中间层没有像平流层那样能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的物质。
中间层顶部的温度极低,可低至•113℃左右。
例如,在中间层底部(平流层顶部附近)温度可能为• 3℃,到中间层80• 90千米高度处,温度会降到• 113℃左右。
四、热层温度1. 特点•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
热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升高,这是因为热层中的气体分子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主要是紫外线和X射线)。
在热层底部,温度就可达到数百摄氏度,而在热层顶部,温度可高达1000• 2000℃甚至更高。
例如,在热层300千米高度处,温度可能达到1000℃左右。
五、逃逸层温度1. 特点•逃逸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
由于这一层距离地面非常远,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极小,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这一层的温度非常高,可达数千摄氏度,但由于这一层大气非常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所以尽管温度很高,却并不给人“热”的感觉,这里的“热”更多的是从分子动能角度来说的。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特点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特点
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两个重要的区域,它们各自具有独
特的特点。
首先,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10公里到50公里
之间。
它的特点是空气的运动主要是水平的,而非垂直的。
这种水
平运动导致了大气层中的气流在平流层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水平层流,使得平流层内的气流呈现出相对较为平缓的状态。
由于这种相
对稳定的特点,平流层内的气流对飞行器的飞行具有重要影响,因
此平流层也被称为“飞行层”。
而对流层则是大气层中的另一重要区域,它位于地球表面以上
约10公里的高度,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对流层的特
点是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垂直的,这种垂直运动导致了大气层中的气
流形成了对流运动,使得对流层内的气流呈现出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由于这种不稳定的特点,对流层内的气流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具有
重要影响,例如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都与对流层内的气流运动密
切相关。
总的来说,平流层和对流层分别具有稳定和不稳定的特点,它
们在大气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两个大气层区域的特点,对于航空、气象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解释大气层的6个主要层
解释大气层的6个主要层
大气层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可以分为六个主要层。
从地球表面起,它们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1. 对流层:对流层从地球表面延伸到大约10-15千米高度。
大
气层中发生气体对流的区域。
这一层是地球上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包括雨、云、风等。
温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延伸到大约50千米高度。
这一层的特点是气流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流动,并且随高度逐渐增强。
高度较高的飞机往往在这一层飞行,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很稳定。
3.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约在15-50千米高度之间。
这一层的特点是臭氧浓度较高,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臭氧层起到了屏蔽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的重要作用。
4. 中间层:中间层在臭氧层之上,延伸到大约85-95千米高度。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中间层几乎没有云层和明显的天气现象,而且大气密度非常稀薄。
5. 热层:热层是大气层的第二最上层,延伸到大约500千米高度,温度开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一层的特点是稀薄的气体和高温。
6. 外层:外层也被称为电离层,延伸到大约1000千米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体分子被太阳辐射的能量电离,形成了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并传输电信号。
大气层各层的特点
大气层各层的特点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到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包层,按照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特点。
1.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往上约8-15公里,是大气层中最靠近地球的一层。
它的特点如下:-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6.5摄氏度。
这是由于地面辐射和对流引起的。
-大气压强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压强下降约10帕斯卡,这与温度下降相对应。
-大气密度逐渐减小,空气分子越来越稀薄。
-对流活动频繁,大气平均每天会发生许多对流运动,形成云和降水。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大约从15公里到50公里高度。
其特点如下:-温度保持稳定,在15公里高度附近会出现逆温层,随后温度又开始缓慢增加。
-大气压强继续下降,但下降速率减小。
-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比对流层更为稀薄。
-平流层中的空气流动平稳,几乎没有对流现象。
空气主要向东西方向流动,形成大气环流。
3.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大约从50公里到85公里高度。
其特点如下:-温度开始重新下降,逐渐趋于稳定。
离地球表面越远,温度逐渐下降,大气层中最低温度约为-90摄氏度。
-大气压强继续下降,但下降速率再次减小。
-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比平流层更为稀薄。
-在中间层中,空气分子逐渐转化为离子和电子,形成电离层。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信。
4.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上方,约从85公里到无限远高度。
-温度开始剧烈上升,但上升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复杂的波动。
-大气压强继续下降,但下降速率进一步减小。
-大气密度非常稀薄,几乎可以忽略。
总的来说,大气层的特点随着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对流层的特点主要包括温度下降、压强逐渐下降和对流活动频繁;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保持稳定、压强继续下降、无对流现象;中间层的特点是温度再次下降、压强下降、大气转化为电离层;热层的特点是温度剧烈上升、压强减小、大气极为稀薄。
这些不同特点的层次共同构成了大气层的结构,为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提供了保护和影响。
气流分级 气循环系统的构成
气流分级气循环系统的构成
气流分级是指将大气中的气流按照不同的高度层次进行划分,常用的气流分级标准有大气近地面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等。
1. 大气近地面层:主要指大气中高度在地表至约2千米的部分,这一层的气流主要受到地面摩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层中,气流往往是湍流的,呈现出较小的尺度和短时间的变化。
2.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大气中高度约2千米至12千米的部分,这一层的气流主要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地表加热产生,形成了热力循环系统。
在对流层中,温度逐渐下降,空气逐渐变稀薄,气流也逐渐变得平稳。
3.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大气中高度约12千米至50千米的部分,这一层的气流主要是由大气的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被称为大尺度系统。
在平流层中,温度逐渐升高,空气逐渐变得更加稀薄,气流基本上呈现出水平流动的特点。
气循环系统是指大气中平均气温和气压等参数在不同的高度层次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垂直循环、地转效应和水平运动等。
1. 垂直循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冷热空气的垂直运动,形成了垂直循环系统。
主要包括对流运动、辐射运动和垂直稳定运动等,通过这些循环,热量和能量得以在大气中重新分配和交换。
2. 地转效应:由于地球的自转,大气中的气流在地球表面产生了旋转,即地转效应。
地转效应会导致气流在纬度方向产生偏转,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例如赤道东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风带等。
3. 水平运动:大气中的水平气流运动也是气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天气系统,如气旋和高压系统,它们会导致气温、气压和湿度等参数的水平变化和分布。
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
从温度和密度的角度来看,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中间间层和外部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而加热空气的结果。
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其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辐射而导致的。
中间层是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其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中间间层是中间层之上的一层,其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
外部层是大气最外层,其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
另一种划分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运动的特点。
根据大气运动的不同特点,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对流层是大气中温度急剧下降的一层,其中大气运动主要是对流运动,即空气的垂直上升和下沉。
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其中大气运动主要是水平运动,即大气层的水平风。
中间层是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其中大气运动主要是向东的平流运动,这种运动导致了大气层的分层结构。
此外,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还可以根据大气成分的不同进行。
根据大气成分的不同,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对流层是大气中气体成分变化最大的一层,其中氧气、氮气和水蒸气的含量最高。
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其中臭氧的含量最高。
中间层是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其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逐渐减少。
外部层是大气最外层,其中氢、氦等稀有气体的含量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可以根据温度和密度的变化、大气运动的特点以及大气成分的不同进行。
这些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的结构和特点。
平流层对流层
我们居住和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大气层又分为好几层。
离我们最近的一层叫对流层,人类就生活在这一层,这一层的空气密度最大、压力最高。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逐渐减少,温度不断下降。
对流层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地面空气受热后会变成热气流向上升,上层的冷空气则下降。
由于地球的旋转和各处受热不均衡,空气还要四处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就会形成雨、露、雷电等各种气象变化。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1千米,早期的航空器只能在这一层大气中飞行。
位于对流层之上的大气层叫做平流层。
此处温度极低(一56't2左右),没有水蒸气,温度也不随高度升高而变化,这一层也叫做同温层。
空气没有了上升的动力,只能做水平运动。
除了风以外,没有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
由于飞机使用了喷气式发动机和增压座舱,飞机就可以在平流层内飞行。
平流层的空气稀薄,没有天气变化,从而大大减少了飞机飞行阻力,使飞机能飞行得又快又安全。
平流层的高度从11千米到80千米,超音速客机的飞行高度是13~18千米,亚音速喷气机在7~13千米高度飞行,这是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的区域,有时把它叫对流层。
大气层中的五层天空
大气层中的五层天空天空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自然奇观之一。
它似乎是无限广阔,但其实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
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五层天空吧。
1.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次,高度约为8-15公里。
这是我们生活的层次,也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天空。
在对流层中,空气以对流的方式运动,形成了天气系统,包括云、降水和风。
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6.5摄氏度。
对流层还含有大部分地球上的水汽。
2.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5-50公里。
这个层次具有非常稳定的气候和较小的垂直气流。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是因为臭氧(O3)分子吸收紫外线辐射并产生热量。
臭氧层的存在在平流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
3.臭氧层(Ozone Layer)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是一个非常薄的层次,但却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臭氧层主要由臭氧分子组成,这些分子以三个氧原子的形式存在。
它们能够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和紫外线C,这些辐射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臭氧层的破坏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变暖和臭氧空洞的形成。
4.中间层(Mesosphere)中间层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为80-100公里。
这个层次是大气层中最冷的部分,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中间层是陨石进入大气层时燃烧的地方,这些陨石碎片会在这个层次中被摧毁。
此外,中间层还是观测流星雨和夜空中闪亮的“流星”现象的理想地点。
5.热层(Thermosphere)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100公里以上。
这是大气层中最靠近太空的层次。
尽管称为热层,但它实际上是非常稀薄而寒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层 通信卫星在外层绕地球转动 500千米
暖 层 大 气 分 (电离层) 层
气体电离、反射无线电波、产 生极光 85千米
中间层
55千米 平流层 8~17千米 对流层
大部分流星在中间层被燃尽 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说明:
•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 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 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 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面5000千米 处已接近真空。 • 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 其底层距地表约500千米。
温度( C)
O
读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高度/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
0
-100 -80 -60 -20 0 20 5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温度/º C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 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 点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哪 些收获?
大 气 层
大气的重要性及成分 大气的温度 大气的分层
大气的温度 垂直分布图 大气的温度垂 直分布规律
练一练:
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气 层名称。 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 C 和_____ B , 渐下降的是____ 随高度上升大气温度逐渐上 A 升的是_____ D 和_____.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85
55
平流层
8~17
对流层
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的高空)的 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外衣? 因为高层大气气温高,太阳辐射强。 而银白色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强
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 1000℃以上,为什么在其中运行 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
因为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 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练习习 练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会在地球上存在的 是( ) A 美丽的彩虹 B 细雨绵绵 C 绵延的长江
D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G 雷电交加
E 动听的音乐 F 火山地震
H 蓝天白云 I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2、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地 球大气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__
没 有 大 气 , 天 气 无 变 化
水
没 有 大 气 , 地 球 无 液 态 水
生命
没 有 大 气 , 地 球 上 将 无 生 命
一、大气的重要性: 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的伤害;使 地球昼夜温差较小、有天气变化、能听 到声音等。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包围 着,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高度以内。
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组成图
氮78% 氧21% 氧21%
其他气体1% 氩、CO2、臭氧
2、水汽和杂质
二、大气的成分
物质名称
氮气
氧气
二氧 化碳
水蒸气和 其他物质
0.97%
体积分数
78%
21% 0.03%
大要 氮气 干 成分 氧气 供给呼吸 洁 空 次要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气 成分 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免遭伤害 水 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是大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的主要依据。
4.根据大气的密度随大气的高度的增加 而 减小 ,所以一般也认为距地表 5000千米外为真空.
温度、密度 5、根据大气的____ ____和物质组成 ________等特 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从0到 对流层 从8~17千米到55千米是 8~17千米是_______, 平流层 ,从55千米到85千米是________ 中间层 , _______ 暖层 从85千米到500千米是_________ ,500千米 外层 以上是________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 、________ 中间层 。能形成空气对流 的是_______ 对流层 中间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 的是_______ 、________ 平流层 、_________ 暖层 加而升高的是_________ 、 外层 _________ 。
大气的分层
层序 第一层 (对流层) 第二层 (平流层) 第三层 (中间层) 第四层 (暖层) 第五层 (外层) 高度 0—8到17千米
你知道各层 的名称吗?
温度分布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7---55千米
55---85千米 85--500千米 500千米以上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实验探索:
1、用细绳把一个塑料袋紧 紧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 试着把塑料袋轻轻地推进 广口瓶中。 2、拿掉细绳,把塑料袋反 面衬在广口瓶里,用细绳 在外面的塑料袋边缘紧扎 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试着 用手指轻轻地将塑料袋拉 出瓶子。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 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变化范围: -84OC---2500OC
五层: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外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温度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中间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越上越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4、气象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000米的高空, 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一路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A 气温越来越高 C 一直处于对流层 B 气温越来越低 D 可到达对流层和平流层
1000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 千米 左右的高度内。 -84℃~2500℃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______ 之间。
在弯弯的月儿上, 能看见闪闪的星 星蓝蓝的天吗?
月球上看到的天空与地球上看到的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展开你想象 的翅膀
如果 没有大气, 地球会……
陨石
没 有 大 气 , 易 受 陨 石 侵 袭
声音
没 有 大 气 , 声 音 无 法 传 播
温差
没 有 大 气 , 昼 夜 温 差 大
闪电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高 度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 怎样变化呢?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的规律吗? 提示:
(千米)
高 度
大 气 的 温 度 垂 直 分 布 图
85
(1)图中纵轴和横 轴分别代表什么?
55
12
(2)随着高度的 升高,温度呈现什 么样的变化规律?
0
-100 -80 -60 -20 0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