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句:丑奴儿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拼音版
丑ch ǒu 奴n ú儿ér ·书sh ū博b ó山sh ān 道d ào 中zh ōn ɡ壁b ì【宋s òn ɡ】辛x īn 弃q ì疾j í少sh ào 年ni án 不b ù识sh í愁ch óu 滋z ī味w èi ,爱ài 上sh àn ɡ层c én ɡ楼l óu。
爱ài 上sh àn ɡ层c én ɡ楼l óu ,为w éi 赋f ù新x īn 词c í强qi án ɡ说shu ō愁ch óu。
而ér 今j īn 识sh í尽j ìn 愁ch óu 滋z ī味w èi ,欲y ù说shu ō还h ái 休xi ū。
欲y ù说shu ō还h ái 休xi ū,却qu è道d ào “天ti ān 凉li án ɡ好h ǎo 个ɡè秋qi ū”!【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解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解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的一首词。
当时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路,并遭到排挤和压抑,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比,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
少年时代,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登高望远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虽然亲历了人民的苦难,却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却“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诗词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诗词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能够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但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但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能够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能够被赶出去的。
所以,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个叠句的使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作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Page 2
பைடு நூலகம்
文意: 少年时不懂得什么是忧愁,闲来无事喜欢登上高楼。 喜欢登上高楼,为了写首新词没有忧愁也要说有许多忧愁。 如今尝尽了愁的滋味,想说却又说不出口,而只是说: “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这首词精彩地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Page
3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战乱 年代,长大后积极抗金,主张北伐,恢复中原。 他的词慷慨悲壮,风格豪放,具有深刻的爱国主 义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 这首词精彩地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青少 年时代,无忧无虑,不知愁苦是什么滋味。然而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转变,真正体会到人生 的苦涩艰辛后,那许多的愁连说都说不出口,只 好独自承受了。
丑奴儿辛弃疾赏析
丑奴儿辛弃疾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看这少年时候啊,根本就不知道啥是真正的忧愁,就老是爱跑到高楼上。
为啥呢?就是为了写那些个新词儿,硬要说自己有忧愁。
就像现在的小年轻,有时候没经历啥事儿呢,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唉声叹气的,觉得这样可文艺了。
其实啊,就是一种年少的懵懂和对忧愁的模仿。
这辛弃疾把少年人的这种心理抓得可准了,就好像他在旁边看着那些少年在高楼上装深沉一样,忍不住就想笑。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等到年纪大了,经历的事儿多了,各种各样的愁苦都尝遍了。
这时候啊,愁太多了,反而不想说了。
想说吧,又把话咽下去了。
最后就只能说一句“天凉好个秋”。
这就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把那些苦啊痛啊都藏在心里了。
就好比我们生活中那些经历了很多磨难的长辈,你要是问他们过得咋样,他们可能就笑笑说“挺好的,就是天气凉了”之类的话,其实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辛酸呢。
从这首词里,我们能感受到辛弃疾自己的人生变化。
年轻的时候,他可能也和其他少年一样,有着那种青涩的、故作深沉的忧愁。
可是随着他在官场的起起落落,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忧愁就变得无比沉重。
他不再是那个为了写词而强说愁的少年了,而是一个真正被生活的苦难压得有些喘不过气的人。
再说说这词的表达。
辛弃疾真的很聪明,他用这么简单直白的话,就把这种从少年到成年的忧愁变化说得清清楚楚。
没有那些华丽的词藻堆砌,就像拉家常一样。
这让我们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好像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也可能会有经历很多之后的沉默。
而且这首词还很有韵味。
你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跟着辛弃疾走过了他的一生。
从无忧无虑的少年,一步一步走向了充满忧愁的成年。
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感情的小钩子,钩住了我们的心。
就像我们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样,那些曾经的幼稚,那些后来的无奈,都在这几句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这首《丑奴儿》啊,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能从里面看到自己,也能看到人生的无奈和成长的代价。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壮志豪情与艺术修养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备受瞩目的文学巨匠之一。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其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高亢激昂的作品更是引人入胜。
这首诗中展现了辛弃疾浓烈的壮志豪情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壮志豪情的展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他用极具冲击力的文字,将自己内心翻腾的情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
痛定思痛,发义之愤在这首诗中,辛弃疾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困境的痛感。
他用“无儿无女心劳碌,摩拳擦掌作将帅”一句,揭示了他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他心痛于国家民族的衰败,深感这一切需要自己的努力来改变。
壮志深藏,立志躁动辛弃疾在诗中勉励自己要有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他写道:“寄言博山道中士,莫作金翅翎鹏飞。
”他敦促自己不要只追求物质的成功和功名利禄,而是要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
他希望自己能够以充满决心的姿态,砥砺前行,追求真理和美好。
辛弃疾的艺术修养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段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赏析中领略到作者的深度和独特之处。
雄辩的修辞手法辛弃疾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他的作品更具艺术观赏性。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等手法。
比如,“ 荷戈塞上头云鬓空”一句中的对比,给人以冷暖交替的感觉,让读者对诗中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
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辛弃疾的诗歌有着独特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这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平仄,使整首诗更加饱满有力,让读者能够更加有节奏地品味其中的情感。
壮志豪情与艺术修养的交融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他壮志豪情与艺术修养交融的杰作。
他勇于表达内心的志向,同时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其表现得恰如其分。
豪情和艺术的契合在这首诗中,辛弃疾将他的豪情通过艺术的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拼音版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拼音版赏析古诗带拼音版chǒu núér ·shū bó shān dào zhōng bì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xīn qì jí辛弃疾shào nián bù shí chóu zī wèi ,ài shàng céng l óu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ài shàng céng lóu 。
wèi fù xīn cí qiáng shuō ch óu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ér jīn shí jìn chóu zī wèi ,yù shuō huán xi ū。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yù shuō huán xiū。
què dào tiān liáng hǎo gè qi ū。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古诗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答案(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辛弃疾《丑奴儿 近来愁似天来大》黄庭坚《西江月 断送一生唯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①辛弃疾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西江月②黄庭坚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
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闲居上饶带湖时。
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谪黔州后,这之前,他曾发誓戒酒。
③远山横黛:这里指漂亮的眉形。
秋波:即眼波。
这里指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词开头两句以议论破题,运用对仗句式道出了词人经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悟。
B.辛词语浅意深,言近旨远,“却自移家向酒泉”是愁到极点的表现,愁绪显得更加浓重和深沉。
C.黄词下片写酒已入杯,不可浪费,由“不饮”转为“欢饮”,“不道月斜人散”劝人及时行乐。
D.辛词采用叠句形式,互为呼应,加强了抒情效果;两个“谁解相怜”渲染了无人了解的痛楚。
16.这两首词虽然都与“愁”有关,但诗人排遣愁绪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酒已入杯,不可浪费”理解错误,由“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可知,词人选择饮酒是因春愁撩人,无处排遣。
16.辛词: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作者以“愁”为线索,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今日愁之深愁之大,而又欲解无术,惟有求助美酒——“却自移家向酒泉”。
全词表现了作者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及对南宋政权的失望。
(3分,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排遣愁绪的方法”或“情感”,得1分)黄词:先写自己除了嗜好饮酒,在其他事件上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宴席上,宾客、歌女劝酒,因自己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但暮春花残,春愁撩人,无处排遣,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由“不饮”到“欢饮”再转为“劝饮”,作者借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作者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三组对比,表现了作者尝遍辛酸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重点赏析: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
下片写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运用对比,词中将“少年”时和“而今”对比,将“不识”与“识尽”对比,将“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在自嘲自讽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课外古诗词诵读】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上片的意思是:少年时不懂得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首新词,没有愁而勉强自己假装有愁。
下片的意思是:现在完全懂得了忧愁的真正滋味,想要说又算了。
想要说又算了,天说道“天气凉爽,好一个秋天哪!”
[说明]
这首词以少年和老年的不同体验作对比。
描写了两种不同内容的“愁”,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批判态度。
少年时期血气方刚,生活阅历较少,为了赶时髦,没有愁也硬说愁,写出一些内容空洞、无病呻吟之作。
这既有对自己少年经历的检查,也含有封建士大夫无病呻吟的恶劣文风的批判。
到了老年时期,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他个人的长期的斗争经历使他产生了无穷的懮虑和悲愁,使他真正理解了懮愁的内容涵义,尝到了懮愁的滋味。
这是有实际内容的“愁”,这个愁已不是言语所能形容、表达的,而在长期的痛苦遭遇中,他也感到诉说这些愁已没有什么意
义了,只好忍住不说,要说就扯些谈话,谈谈“今天,天气...哈哈哈”。
这就是把作者内心的极度愤懑表露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尖锐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懮虑和关心。
这首词写得委婉蕴籍,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课件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寻觅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 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 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理解诗歌
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
注释:
[宋]辛弃疾 少年③不识④愁滋味,爱上层楼。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⑤说愁。 而今识尽⑥愁滋味,欲说还休⑦。
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不明白。 ⑤强(qiǎng):竭力、极力。 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2. 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回答问题。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 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两句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同的。“强说”的是春 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而今识尽”的是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的哀愁。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 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主旨
本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 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 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 门的痛苦之情。
中考在线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_宋词鉴赏_南宋_辛弃疾
鉴赏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 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 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 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 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 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 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 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 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鉴赏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 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 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 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 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 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 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 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 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1140年5
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 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 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 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默写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课文重点句《岳阳楼记》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衔远山,吞长江”之后,又用两个四字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写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
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岳阳楼记》中“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两句通过写花草的香味和颜色,刻画了春天来临时洞庭湖的景物特点。
7.《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8.《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岳阳楼记》中“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鉴赏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鉴赏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鉴赏导读: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尽”“ 愁”对比,突出了词人
愁苦之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
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3、因为在当时抒发这样的忧愁是种大忌,只能 顾左右而言他了。
表现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B
A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下阕中又有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
A紧承“尽”,愁到极点无言说。
B紧连下文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意在投降 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不便直言,转言天气。 秋色入心即为愁,深沉含蓄。 下片叠句与上片互为呼应,表现自己愁闷已 极,反映出作者饱经忧患的心路历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人成年以后的愁又是一种个人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国家
尽
忧国忧民
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 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1、因为愁多愁深而无法说清; 2、因为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
词的上片是 下片转入
追忆 记实
作者处处进行 对比
少年 而今
无愁 有愁
整首词突出渲染了一个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愁
字,
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问题探究一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 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 涵是否一样?
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 ‚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 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 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起首两句,写作者年轻时不懂得忧愁,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不识愁滋味”四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说作者为了写出新的诗词,故意在说自己忧愁。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心态,表现了他的故作深沉和对生活的不理解。
接下来两句“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化。
作者不仅喜欢登上高楼,而且喜欢反复登上高楼,以表达他的忧愁和思索。
这两句词,反映了作者年轻时的孤独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作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官场生涯和生活的磨难后,终于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艰辛和忧愁。
“欲说还休”,是作者内心矛盾和痛苦的表现。
他想说却又说不出,因为他的忧愁太深太浓,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却道天凉好个秋”,则是作者对自己的安慰和排解。
他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天啊,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只是在借景抒情,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作者在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如今的忧愁进行对比,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愁”比作一种无形的力量,贯穿全篇,使词的主题更加深刻。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的诗句:丑奴儿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丑奴儿》
【内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
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
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
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增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
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实行揭露
和批判;也有很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丑奴儿:即《采桑子》。
层楼:高楼。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