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https://img.taocdn.com/s3/m/01504c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9.png)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一堂成功语文课的设计,总是从导语设计开始的。
好的导入语,能展示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体现教师语文教学的个人魅力;好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能够揭示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导入语,能够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导语设计上精心准备。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常用的几种导语设计方法列举如下:一、回顾复习导入法。
儒家圣人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前回顾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强化,从而熟练地掌握运用知识,在学习过程监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享受成功的幸福,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导语: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因为我们七年级已经学过他的叙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还五言律诗《望岳》和《春望》。
(教师领着学生齐背《望岳》和《春望》)我们知道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出示目标导入法。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语文教科书的灵魂,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每一篇课文的灵魂;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
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其教学活动总是围绕每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这就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结构繁杂的课文,如果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出示了如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从阅读感受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悟。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b4dd6d48d7c1c708a145de.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摘要:导语解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导入新课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
语文课文导入可以通过运用诗句、故事寓言等创设情境增强趣味,也可衔接过渡、补充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内容对导语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语设计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有一个成功的开端。
一、运用经典精美的诗句创设情境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诗词名句是我国文学浓缩的精华,用精美的诗文名句导入新课,能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让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容易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例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并且还想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的优美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学生答出了许多。
我又接着说,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对“春”的描绘却又是一番风景,他对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刻画的别具一格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吧!二、讲述故事寓言增添生动趣味故事、寓言等形式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趣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创意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创意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b7da383968011ca3009194.png)
是什 么滋味?可世 事并非 都是如 此的 , 有的人粮食丰收 了, 却一 点都 乐不 起来 , 而要 愁 眉苦脸 的 , 们信 不 反 你 信 ?不信就一起来 看看 旧中国老百姓 的生活 , 你就知道 老师不是在骗你们了。 在教学 《 花儿为 什么这样 红》 , 以这 样导人 : 时 可 清 明节扫墓 , 你带 的什 么花去 的? 为什 么带这种花去? 每一 种花都有特殊 的花语 , 在特殊 的 日子里你是怎样用鲜 花 向亲朋好友传递美好 的祝福 的?我想 , 收到你们鲜花 的 人 心情也会 和鲜花一样变得绚烂起来 。 可你有没有想过 鲜花 为什 么如此 的多彩 呢?
光。 三、 问题 冲 突导 入
实际。 无论设计何种类型 的导语 , 都要针对教学 目标 , 都 要有利 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笔者根据几年来 的教学经验 以及 自己的思考 , 为 认
设计导语通常可以采用 以下一些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事背景导入 学生 的好 奇心强 , 爱听有趣 的故事 , 教师若 能抓住 学生 的这个心理因素 , 变学生的好 奇心为浓厚 的学 习兴 趣,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如 教学《 皇帝 的新装》 一文 , 我们在上课 时可以让一 个学生登 台讲 给同学听 : 多年前 , 许 有一个 特别 喜欢穿 漂亮衣服的皇帝 。 他每一天 , 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 每 有一 天 , 京城来 了两个 骗子 , 自称能织 出一件 很特 别 的 衣服 , 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 的人都看不 见这 衣服……最后 ,皇帝就这样光着 身子参加完游行 大典 。 教师可 以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导入 :这个荒唐 的故事 ,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 的《 皇帝 的新装》 。 诸 如这样 的故事 导人 ,很容 易激发 学生学 习的欲 望。 再如教学《 桃花源记》 , 时 我们可 以这样 导入 : 当我们 来 到一个风光 明媚 、 围宁静 的地方 时 , 往会 听到人 氛 往 们发 出这样 的赞叹——这简直是 “ 世外桃 源” !“ 啊 世外 桃 源” 个成语 , 包含 着一 个神 奇 的 、 是 它 引人入 胜 的故 事 。这个故事就出 自《 花源记》 桃 这篇课文 , 这篇课 文是 晋代著名诗人 陶渊 明写的 ,他描绘 了一 幅环境优美 、 与 世 隔绝 、 没有压迫 、 有剥削 、 没 没有 战乱 的生活 图景 , 反 映 了他的理 想社会 。后来 , 人们便 利用 “ 世外桃源 ” 这个 成语 比喻生活安乐 、 环境优美 的理想境 界 。现在也用来 比喻一种空想 的、 离现 实斗争 的地 方。那 么这篇课文 脱 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环境 的呢? 我们一起来欣 让 赏这篇课文吧。
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69113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8.png)
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
“如果老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劳累。
〞可见,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
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着着学生登堂入室。
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甚至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制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会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选用哪一种方法,得依据不同类型的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的文章,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根底。
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际,谈几种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创设情境课堂教学除去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之外,还有课堂的具体情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气氛、基调,它是由师生两个方面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心理因素构成的。
导语,往往是以饱含感情、形象生动的言语,为课堂定下基调,制造气氛。
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从而制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可因文而异,必须与教材的根本情调相一致。
导语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愉悦的内容;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想境地高尚、充满思辨色彩的内容;在悲伤、沉郁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念烈士、继承遗志的内容;在高涨、昂扬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富有战斗精神的内容,等等。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53690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4.png)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一、大胆设疑引入思考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很好的办法。
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炎凉社会的苦命人的现象所感染。
鲁迅自己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现象呢?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则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情不自禁的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这则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习旧知引发新知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
”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b0bcfdf61fb7360b4c6585.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摘要: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关键词:导语设计设悬情境提问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的导入语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怎样设计好导语这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一、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一堂课的“序幕”。
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提出“它(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显然,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不仅仅在于烘托气氛和诱趣,更在于导入语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确定学习的起点行为方面的意义。
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应特别注意导语设计,应根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渲染性的导语设计1、描摹实景,调动激情。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出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使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拜,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师先用自己的语言春天: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怎样设计方案好初中语文课堂导语
![怎样设计方案好初中语文课堂导语](https://img.taocdn.com/s3/m/c741b3f2d5bbfd0a795673bd.png)
怎样设计好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案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课堂导语的设计有几种方法呢?一、回顾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二、标题导入法文章标题中的趣味性,可以指字体的书写,也可以是朗读上的处理,或标题理解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也是教师幽默机智的体现。
如《五人墓碑记》的课题朗读停顿,是“五人墓/碑记”呢,还是“五人/墓碑记”?对比性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古”字的理解,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限定字数找,有“古时、古地、古人”义,理清三者关系,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这犹如探宝游戏,学生很乐意就投入其中。
三、情景导入法就是创设一种与教案内容相关的情景模式,以此导入所要学习的内容。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略谈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略谈](https://img.taocdn.com/s3/m/07a162ba69dc5022aaea0060.png)
具体生动的情境 , 能唤起学生的情感 体验 ,引起他们激 动 、 快的情绪。 愉
或以旧课带新课:许多新课 内容都与 学生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这也
是导人新课的一种万法。 各种新课导语 ,交错运用 ,决不 让学生感到 的是 “ 老面孔 ” 有理论性和说明力之
猪八戒》 正热播中 , 中就有嫦娥奔 其 月的情节 , 学生立刻沸腾起来 。我趁
我们共 同聆 听鲁迅 先生谈 论他 的故
乡
刘 冬 梅 ,教 师 .现 居 河 北 乐 亭 。 一
l
∞
一
…
谏 。 学 堂 _—l
魏 书生老师说 : “ 好的导语像 磁 铁 ,一下 子把学 生的注 意力 聚拢起
———l一
来 ,好的导语又是 思想 的电光石火 ,
能给学生以启迪 , 催人奋进。 ”
一
初 中 语 文 导 语 设 计 略 谈
●刮冬梅
导语设计的方法很多,或设置悬 念 :在导人新课时 ,老师要善于抓住 学生 的心理 特点 ,有意识设置悬念 , 用幽默风趣 的语言 ,以诱发学生的好
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讲
究语文艺术 ,善于在每堂新课 的导语
上下功夫,花力气 。孟子说 : “ 教也
多术也。 ”导语 的设计 是一种教学 的 艺术 ,不会有一种 固定不 变的模式 ,
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 无穷 尽的 ,
所以导语设 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 态 、
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 ,得根
前用一则简短而有趣 的传说 、故事 , 或引出文章或破题 ,既可以将 学生注
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又可以轻松课堂学 习气氛 ,舒缓 紧张学习心理。此法适 用范围也很广泛 。义务教育初级 中学 语文教 科书有 些课 文开头 引用 了传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de102d81c758f5f61f67d7.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亦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本文笔者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ea88adb0717fd5360cdc24.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内容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生动形象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法激趣导入法包括讲故事式、猜谜式、编歇后语式、对对联式等。
即使是严肃,枯燥的话题,也可以用激趣法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法会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其岳父权臣蔡京,特差杨志负责带领押送十万生辰纲前去祝寿。
消息传入绿林好汉耳中,刘唐遂向晁盖、吴用提出截下这笔不义之财,随后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白胜也一同加入。
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
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里的半瓢酒,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
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后却蒙汗药发作都倒在地上。
原来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
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
初中语文课堂关于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关于导入语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fccd7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6.png)
初中语文课堂关于导入语的设计课堂的导入是一堂成功课首要考虑的问题。
它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以下是我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法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我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则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
我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
”“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兴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学习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就用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学生就会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https://img.taocdn.com/s3/m/67e03c38a32d7375a41780d5.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要阵地之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语文课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之中轻松学习钻研,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
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从好的导语中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今后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语的设计及处理方式是灵活机动的,或联系拓展,或设疑而问,或巧设悬念……下面笔者就简单地总结一下。
1. 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设计导语时应十分注意迎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渴望。
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著名童话时,设计了如下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为了美,我们在上学前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在镜子前照上几照。
这些都不过分吧?”学生齐声笑答:“不过分——”这位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过分。
这是我们不影响班容,校容,不影响他人心情的正当表现,是一种整洁大方美的表现。
只要不超出学生允许的范围,就是无可厚非的。
”说到这,学生都面带笑容,露出一种被理解后振奋的神情,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已经起到预期的效果,就接着话锋一转,说:“可是,如果为了美,不顾个人身份,不管他人感受,去搞什么个性,追什么时尚,甚至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走,这会给人什么感受啊?”“丑”、“恶心”、“傻子”……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很明显,这位老师在巧妙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同时,已成功地给学生上了一堂审美鉴赏课。
结果,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童话中作者对皇帝丑行的鞭挞和对黑暗社会的揭露被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了。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acf7e619e8b8f67c1cb932.png)
学气氛 ,开 启学生 的心理通 道 ,给教学定下 成功的 基调 。我 觉得 优 良的导语 应具有 导控性 、指 向性 、新颖性 和精炼 性 。根据 导语
个英雄好 汉给你 留下 了深刻印象?今 天我们就来讲 讲青 面兽杨忐 的故事 ,看看他是怎样丢失生辰纲的。
2 、有启发性地设计导语 。具有启发性的导语可 以发展学 牛的 思维 能力 。教 师在上 课伊始就运用有 启发性 的导语来 激发学生 的 思维 活动 ,必能有效 地引起学 生对新知识 、新 内容的 热烈探求 。 如我 在教学 《 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 》一 文时 ,导语 是这样设 计 的: 我 国一个小 学四年级 学生所掌握 的数学知识 ,远远超 过了一个美 国初 中生 ,而一个 中国大学生 的动手和创新 能力 ,具有简洁性 的导语能够节约学生 的 听课时 间。莎士 比 说 : “ 简洁是智 慧的灵魂 ,冗 长是 肤浅的装
饰 。”导语要精心 设计 ,力 争用最少 的话 语 、最短 的时 间 ,迅 速 而巧妙 地缩短 师生问 的距离 ,将学 生的注意 力集 中到听 课 卜 来。
三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置的常用方法 1 、事 导人法 。讲故事针 对学生好 听奇 闻轶事 的心理 特点,在 导入时引用 与教学 内容相关 的故 事趣 闻,拓 展学生 的思 路 ,增 强 学 生的兴趣 。在讲 《 像山那样思考 》一文时 ,我讲 了- - N破坏 生 态平衡 的新 闻 。澳大 利亚 以盛 产甘蔗著称 ,每年都有 大量甘蔗 出 口到世 界各地 ,昆士 兰州的麦凯 市更有 “ 糖 城”之 誉。然 而寄 生 于甘蔗 内的一 种 甲虫 危害极大 。它的繁衍导 致了大 片甘蔗林 的死 亡。于是人们 很 自然 地联想 到了甲虫 的天 敌—— 青蛙 ,这一人 类
妙用导语先声夺人——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妙用导语先声夺人——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557e4f336c1eb91a375d36.png)
关 键词 : 语 文教 学 ; 导语 ; 课 堂价值 ; 导入 技 巧 ; 适 用 范 围; 误区
一
场戏有一个引人人胜 的开场 白就能留得住观
手段 , 把学 生 的注意 力 吸引到 教学 内容 上来 , 一 旦激
众, 一篇文章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就能吸引读者 , 教学
也 是如 此 , 一 堂课若 能 有一 个 出色 的导人 语 , 就 能深
及 其适 用范 围 。
示着后 面的高潮和结局。
一
、
导 语在 语 文课 堂 中的价值
语 文新 课标 强调 在语 文 教学 中与 文本 对话 的重 要性 。 学 生 与文本 的对话 是语 文 教学 的重点 。 目前 , 学生 对 文本 的领 悟不 够 , 缺乏 对 文本 、 对 生 活 的独 特
深地吸引学生 , 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著名特级教
师 于漪 老 师说 : “ 课 的开 始 , 其 导 入语 就好 比提 琴 家
上弦 ,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者 歌唱奠定 了良好 的基础 。 ” 魏 书生老 师说 : “ 好 的导 语像磁铁 ,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 好的导
第一线研 究
妙 用导语 先声夺人
浅谈 初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的 导语 设 计
福 州第 十 八 中 学 苏灵 珊
摘
要: 在课 堂教 学 中颇 具 匠心 的导语设 计 , 对成 功 导入 新课 起 着举 足轻 重的 作 用 , 能使 课
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 的导语能够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望 , 活跃课 堂气氛 , 提 高课 堂教 学的效 率 。本 文论述 语 文教 学 中导语 的课 堂价值 、 导语 导入 的技 巧 及 其适 用 范 围、 常 见 的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https://img.taocdn.com/s3/m/b1b2aef604a1b0717fd5dd62.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摘要】语文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导语作为课堂的开始,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丰富,语文课程对导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重视这一领域的思考实践,真正发挥语文导语的重要作用。
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导语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原则,以及导语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原则和策略知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这从侧面说明了语文课堂上导语的含义和作用。
作为教学的开场白,它虽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却能在课堂开始后使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求学欲望;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揭示后文高潮和主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教学成功打造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导语的设计作为语文课堂设计的一部分,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成败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导语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始严肃认真的学习历程,因此,导语的设计可以要发挥风趣幽默的风格,使学生在轻松和乐意接受的心态中开始学习,进入到一种“乐学”的境界。
同时由于兴趣的激发,学生们容易集中精力、心智大开。
教师应该本着真诚、亲近的立场,采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题材,来进行导语引入。
2.针对性原则导语是为开启课堂而设,其设计应该始终遵循教学的目的,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服务。
导语的内容选择应该与授课文章息息相关,风格选取也应该与文章的基调相符合,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注意力集中而勉强拼凑,削足适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给出提问,例如《孔乙己》一课,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例——鲁迅的好友曾问他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哪个,鲁迅回答是“孔乙己”,这样引起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f83012360cba1aa911da54.png)
二、知识竞赛
有些学生感慨上语文课没意思,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令人昏昏欲睡,那是因为有的教师从头至尾喋喋不休,把讲台当成个人表演舞台,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听众,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是需要互动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让课堂“活”起来,不必等到练习讨论环节,课堂导入便可来一段激烈的竞赛,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竞赛式导语,指教师上课伊始以竞赛的形式抛出无限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加入“战场”,形成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竞赛情境中进入今天的教学。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更要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如在教学朱自清《春》的时候,可先开展几分钟的知识竞赛,让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成语或优美的词句,如春光明媚,万象回春,春回地暖,大地苏醒,万象更新,一年之计在于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必然春意融融。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可让学生说出像“世外桃源”一样出自于典故的成语俗语,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爱屋及乌,洛阳纸贵,东施效颦等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互动的竞赛中不地位和功效,其表现形式具有小巧玲珑、言简意赅和发人深思的特点,切忌长篇大论,喧宾夺主。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有的老师觉得《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应借此机会做好介绍,在引入时大讲特讲《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环境、社会意义,讲得绘声绘色,讲得淋漓尽致,讲得一节课过半,还没有进入课题。这样的导语有何用处,不如不要。导语,不是越长越好,而是小巧玲珑才好。特别要强调的是,导语只是导,用时不能多,把学生主体意识导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就可以了。不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要像“留白型”结语,留给学生在课结束后有自主回味的空间和自主思考的余地一样,让学生主体参与的地位不受到来自于教师方面的撼动。
因文而导,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因文而导,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8b402fbcd126fff7050b14.png)
(I 卷, 陕 西卷 也 是 ) 、 海 龟 和 老 鹰 的 故事 ( Ⅱ卷 ) ; 重 庆 卷: 生 活 在 自然 中;山东 卷 : 春 来 草 自青 ; 浙 江卷 : 触 摸
城 市 与 感 受 乡村 ; 湖 南卷 : 根 据韩 愈 “ 天街 小雨 润 如酥 ,
我们 再来 看2 0 1 3 年 的江 苏 高考 作 文 如何 审题 。 这 是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诗 句 的 意 境 和 哲 理 作 文 ; 江西卷 : 根
的 亲人 ?你 是 否 也 想 象 着 远 方 的 亲人 , 此 时 此 刻 也 在 登 高 对
3 2
意 “ 顺 乎 自然 ”这 四 个 字 , 切 不 可 N- 爱 国主 义 、 母爱 、 坚 数 省 份 的 作 文 是 自然 与 环 保 话 题 的 。 全 国卷 的 抗 震 救 灾
忍不拔 、 奋斗 不息 、 宽容 、 谅解 、 科学 、 g , J N 等 许 多类 似 话题 的 材料 直接 套入 “ 绿 色生 活 ”, 必 须机 智地 “ 挂靠” ,
教
教 学 的 内容 不 够 精 彩 、 不 够 吸 引人 , 那 么也 许 这 个数 字 说 要 渲 染 教 学 的 情 境 , 不 是 为了美 而 美 , 这 方 面 有很 多
还 会 上 升 。事 实 上 , 导 语是 语 文 课堂 教 学 的第 一环 节 , 抓 教 师做 得 不好 , 导入 语 是很 美但 与 课 堂 教 学 内容 无关 或 住 导 语 设计 这 一环 节 , 牢 牢 地 将 学 生 的 兴 趣 吸 引 到 课 堂 者 关联 不大 , 那 么导入 就 是 鸡 肋 ; 二 是 结 合 多种 修 辞 手 上来 , 吸 引到 文 本 中来 , 就能有效 地减少 学生走神 、 注 法 来 设 计, 如 用 比喻 、 拟人、 排 比等 - T - - 法营 造 华 章 丽 旬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f0f555763231126edb1199.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摘要: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关键词:初中语文导语设计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语设计要新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788a71cc7931b765ce1564.png)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
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
导入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本人结合自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味式导入语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二则》的兴趣就高了。
二、激情式导入语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
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摘要: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课文课的导语应如何设计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语设计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语设计要新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
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三、导语要有知识性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而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
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是怎样描绘春色
的?(学生背诵)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的?(学生背诵)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样,学生就很顺利地进入了课文学习。
了解了导语的特点,课文课的导语应如何设计呢?
1、悬念式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疑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惑,激起追踪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班有个同学作文中写道:我生性耿直,说话喜欢竹筒里倒豆子爽快,从不拐弯抹脚。
眼睛里容不得半点砂子,见到同学有错误,就会毫不客气地给指出来,可这样做常常不被理解,同学和疏远了,自己感到很苦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做错了吗?”……同样是奉劝别人改正错误,邹忌却收到较好的效果,齐王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诚恳地接受了邹忌的见议,并用于治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取得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又可取得哪些启示呢?
2、情境式导入法
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它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美的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感奋地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吸引,因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切的体味,发挥教学的“磁性作用”。
有一次在指导写《我心目的父亲(母亲)》这一作文题时,我首先给学生放了一首《常回家看看》。
歌曲放完后我问这首歌反映了什么主题?学生齐生回答:孝敬父母。
然后我又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许多同学一下子还回答不出来。
于是我联系问过去和现在自己对父母的情感体验,深情地告诉学生:我们取得成功时,也许父母不一定会在我拉身边,但我们在伤心、苦恼时,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一定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纯真、最无私、最伟大的,让我们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关心、爱戴自己的父母吧!我的这番声情并茂的开场白结束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眼圈红了,几个学生的眼角湿润了。
随着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他们纷纷讲起父母亲的故事……
3、激疑促思法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老师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将疑问的“彩球”抛给学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片刻的思索后,立即进入语文学习的天地中。
比如上一节观摩课,此前学生都不知道课题。
走进教室,老师朗颂了诗人艾青的这样一首诗:“她躲在峡谷|她站在山崖上|你不理她|她不理你|你喊她,她喊你|你骂她,她骂你|千万不要和她吵嘴|最后一声总是她的。
”接着老师问学生:“这首诗揭示了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瞬间即有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回声”。
老师马上肯定说:“对,就是回声。
回声的原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说明文——《回声》。
”激疑促思还须把握以下几个尺度:疑不可深,深则激不起思
维的火花;疑不可浅,浅则流于平庸,索然寡味;疑不可与课文无“缘”,无缘”则似拉郎配,无异于老师在演奏序曲时跑了调。
4、温故知新法
语文课本是一个庞杂,却又自成序列的知识体系。
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温故知新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东西,在“知彼”之后再来“知此”,引“故”为”新”所用。
“温故”时不仅可以由老师归纳概括,还可以由学生直接参与陈述、讨论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