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直觉”、“时间”视域下的老庄生命哲学解读

合集下载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PPT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PPT

作者:(法)柏格森 著 肖聿 译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1
作者:亨利· 柏格森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作者 (法)柏格森 著, 姜志辉 译 出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4-10-1
作者(法)亨利· 柏格森 陈圣生 译 出 版 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1
+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商 + + +
+
务印书馆,1997年。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商务 印书馆,1963年。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华夏出 版社,2000年。 费迪南 ·费尔曼:《生命哲学》, 华 夏 出 版 社 , 2 0 0 1 年 。 韩秋红:《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无疑属于非理性
主义哲学之一脉,对20世纪各种非 理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柏格森在其哲 学中处处贬低理性和科学,但是, 他并不反理性。可是,无论在其生 前还是身后,柏格森常常被指责为 反对理性,否定科学知识,这是不 符合事实的。
+ 柏格森认为自己并不是站在实证科学和理性的
他认为,宇宙的进化不是线性进行的,而是发散式进 行的,就想炮弹爆炸一样。
+ 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可分离的意识之流,每
一个意识状态既包含了以前的意识状态,又产生 着新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 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容的。
因此,真正的自我就是绵延。由此,柏格森认为,
经验的方法对于解释和把握人的内心状态是无能 为力的,只有通过意识的直觉和反省才能把握到 真正的自我。
起到了沟通的作用。 + 它一方面把普遍性引进封闭的道德,使它不至于狭隘;另 一方面又把义务感引进开放的道德,使它可以制度化。开 放的道德只有得到理性的认可才会在社会中生效;而封闭 的道德则要从开放的道德那里不断得到生活的源头活水。 + 因此,实际上道德包括了“一个由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社 会要求命令的秩序体系,和由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的人们向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一组呼吁。”

理解生命:柏格森及其人生哲学

理解生命:柏格森及其人生哲学

生命冲动和创造进化论
• 任何生命状态都是在时间中的连续之流,称作绵延。绵延也就 是“生命冲动”,是命也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也没有哪个方 向比哪个方向更进步生命变化和进化的原动力。柏格森与当时 的许多人一样,深受达尔文一般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但他对达 尔文的进化论并不赞成。生命进化不是一条线性前进的轨迹, 而是像炮弹爆炸一样,爆炸后飞出许多碎片,向四周飞散;每 一碎片又再爆炸,形成无数碎片四散开去,以至无穷。生命的 进化是由于内在的动力,生命冲动的自由创造使进化的方向也 是完全自由的。他反对机械论和目的论对进化的理解,他认为 进化不是生命发展中的简单的叠加,亦不是旧的生命形式为适 应环境而向新生命的转化,它是创造的过程。生命的创造是不 可预测的,异质性的,保存生,人以理智发展生命和动物以本 能来发展生命只是把握生命的方式不同而已,不存在递进关系。
哲学影响
• 亨利· 柏格森在1897年的《创造的进化》中就已宣称,所有最能长存且 最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相信他这番话,对柏格 森体系的关注,便会立即显示出柏格森是如何丰富了直觉的发现,这 种发现是通向其思想世界的入口。柏格森的学位论文《试论意识的直 接材料》(1889)已显示了这一发现,提出时间并非是某种抽象的或 形式的表达,而是作为永恒地关涉生命和自我的实在。他称这种时间 为“持续时间”。与生命力相类似,这种概念亦可阐述为“活时间”。 这种时间是动态的流动,呈现出经常的和永恒增长的量变。它避开了 反映,不能与任何固定点相联系,否则将受到限制并不复存在。这种 时间可由一种趋向内在本源的内省、集中的意识所感知。 • 柏格森在其纯粹的科学叙述中,并未谈及本能的本源——或许源自被 熟练掌握和探究过的个人体验,或者源自灵魂解放的危机。我们只能 推测上世纪末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生物学的沉闷气氛引发了这 种危机。柏格森在这种科学的影响之下成长和接受教育,当他决计着 手反抗这种科学之时,已在物质世界的概念结构领域掌握了非凡的武 器,具备了必要和可观的丰富学识。当理性主义之网试图禁锢生命时, 柏格森试图证明动态的流动的生命可以毫无阻碍地穿网而过。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也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

”《形而上学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

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

“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

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柏格森认为,他的思想既不同于经验主义只研究其实在事物,而不研究其实在性;也不同于唯理主义只研究概念,而不研究思想;更不同于实证主义只研究形式,而不研究意识。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从外部静止的角度去考察事物,而不是从内在的、活动的方面去考察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中。

柏格森围绕着时间——生命问题,以直觉为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不同的新见解。

在哲学的本体论上,他提出创造进化论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他一反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的真实的实在和本原,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冲动”,只有它才构成哲学研究的对象,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所谓“生命冲动”则是指内在于生命中的“生命欲”或意志,有了这种冲动,生命就变化、发展,因此,生命的冲动是创造进化的动力,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生命(心理意识或精神)的冲动为根本动因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都不过是在无限的生命之流中,亦即在一种意识之流中。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指瑞典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

柏格森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的存在意义:柏格森认为,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
自己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不是被动地存在,而是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

2 人类的自由:柏格森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自己决定自
己的人生。

人类有责任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承担后果。

3 人类的责任: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责任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
承担后果。

人类要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4 人类的自我意识: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是一种自我反
思的能力。

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

5 人类的生命价值:柏格森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的自我
创造。

人类的生命价值取决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外部的任何因素。

总之,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一种著名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自由、责任和自我意识,并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生命哲学概述1、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时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它把揭示人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以及全部的认识和实践。

换言之,就是说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示。

第一,生命被生命哲学家赋予了本体论意义。

生命在这里不再是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存在,生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世界就是一个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生命就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第二,生命哲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世界观。

传统哲学的关注点是世界的本质和本体,在那样的观点之下,世界是孤寂的、静止的和分裂的,哲学所探索的是世界的精神或者物质本原;生命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世界是生命的自由创造,是一个人化的和有价值的世界。

第三,生命哲学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作用。

生命哲学所反对的理性是以机械论为基础的理性,反对对生命和世界做机械的分割,而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连续不可分的整体,都是有激情的蓬勃发展的绵延的存在。

2、生命哲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生命哲学的研究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一系列重要变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

科学方面的变更主要表现在近代生物科学的产生,它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着新的探索。

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德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发扬和突出了西方思想中强调生命和激情的传统,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在形而上学阴影之下的理性的界限。

3、生命哲学的发展生命哲学的流传主要是在德法两国。

德国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等。

他们主要是从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出发,来探讨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并且把这种探讨作为全部哲学的核心。

与德国生命哲学思考同时,法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

柏格森直觉主义探析

柏格森直觉主义探析

摘要: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直觉主义,在他看来世界的本质是很难捉摸的“绵延”,把握绵延只有一个途径――用直觉去认识。

直觉具有知觉性、主客融合性和不可言传性。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对于艺术领域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直觉认识方式不具有普遍性;直觉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不明白认识的基础、目的、贬低理性认识,使直觉神秘化。

关键词:直觉主义;柏格森;绵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二战”前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曾以倡导“绵延”和“直觉”风靡世界,曾一度激起“柏格森狂”。

柏格森的理论被视为现代西方整个社会思潮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折的一个路标,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直觉主义。

一、直觉是把握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在柏格森看来,世界的本质是绵延,要把握世界本质只能靠直觉。

绵延究竟是什么东西?柏格森给的解释也有些模糊,他认为要对绵延精确地加以确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

根据柏格森的各个方面的论述绵延可以这样来理解,绵延是指一种“生命之流”,一种生命的冲动。

生命的冲动就是生命的本源冲动,柏格森把生命想象成“一条流”,这条流世代延续、不断更新。

他认为以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质当成某种实体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世界的本质不是实体性的东西而应该是绵延。

柏格森这里的绵延是一种人的深层心理意识。

在解释绵延时,柏格森把人的心理分为表层心理和深层心理,表层心理为第二自我,深层心理位第一自我。

表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人的理智、理性。

深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情绪、灵感等。

柏格森认为第二自我是公共的、共识性的认识,第一自我是个性的、私人的、甚至是不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心理、情感。

“生命之流”的绵延主要是指第一自我,柏格森夸大了第一自我的作用。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和中世纪哲学都是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和理智,到了近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理性领域。

从此哲学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条是继续发展理性主义、另一条是非理性之路。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作者:林蓉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2期【摘要】柏格森是20世纪早期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最主要的代表。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柏格森把本能的最佳状态称作直觉,认为生命本身是积极的力量,内在的冲动和欲望是进化的动力。

柏格森认为,时间象空间一样是基本的,正是时间包含了生命的本质。

柏格森认为,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研究的是宇宙的本质、真正的实在,这种本质、实在是一种生生不息、运动不休的“绵延”、“生命之流”。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柏格森;生平与著述;生命哲学的主要思想;后世的影响柏格森1927年以“丰富而生机勃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表现技巧”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柏格森的思想在20世纪早期曾一度风靡世界,在哲学、文学、科学、政治、绘画艺术、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为法国存在主义铺平了道路,而且为现象学进入准备了充分条件。

一、柏格森生平与著述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

父亲米切尔·柏格森是一位波兰音乐家,母亲凯特·刘易逊是苏格兰人,双亲都是犹太人。

柏格森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伦敦,1868年,当柏格森9岁时,全家又迁回巴黎,柏氏进孔多塞国立中学念书。

在国立中学从学十年间,数学成绩名列前茅,18岁时,在数学班应征得一数学论文获奖,由于解题有特殊创见,《数学年报》破例将其全文刊登。

19岁从国立中学毕业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文学和哲学,学业十分优秀。

3年后毕业获文科硕士和“哲学合格教师”证书。

从1881年开始,他在国立中学教哲学,职位逐年上升。

1889年,将《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一书提交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1896年发表《物质与记忆》。

1898年受聘回母校巴黎高师任正讲师,1900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希腊哲学讲座,后主讲现代哲学讲座20年,此间的著作和讲座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名。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是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对自由意志、时间、生命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强调生命与时间的不可分割,提出了精神生命对于世界和存在的根本性质的理解和阐述。

以下将探析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论证。

一、生命是自由的体现柏格森认为,生命是自由的体现,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

自由不是一个外在实体,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创造的一种状态。

生命是在时空涌动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柏格森强调生命是自由的,是因为生命是不定的,是自我超越的过程,生活总是产生新的行动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具有真正意义的选项。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在个人自由方面,如果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那么我们应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外部环境和舆论的限制。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种种束缚,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自由权利,尤其是在政治环境紧张的国家,不少人更是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柏格森的思想有助于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不断探索自由的基础,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二、时间是沉重的负担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时间被看作是沉重的负担,在时间这个绝对的幕布之上,生命的糅合和流动,呈现了一个涌动、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势流。

只有在时空中自由运动的生命才是可以被认为是真正的生命。

生命与时间的这种关系是指时间中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状态,是一种流动的非静态的现象。

所以,时间是一种永恒的流动和变化的存在,从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柏格森的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是否已被时间所淹没?如果我们不断地沉迷于过去或者未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时间镜头下消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

通过时空的涌动和变化,我们需要舞蹈在时间的调节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目的,向前发展,探索世界的不同角度和壮丽景象。

三、生命中的精神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中强调了生命中的精神。

这里的精神不是指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而是指超越时空局限的本质属性。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柏格森生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柏格森生命哲学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启示 (一)催人奋发向上的哲学 (二)强调创造对人的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自由? (四)如何认识生命? (五)人在生存过程中无方向性吗?


二、时间性存在的人 (一)时间与人 “时间究竟是什么?谁能轻易概括地说明 它,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可是在谈话之中, 有什么比时间更常见、更熟悉呢?我们谈 到时间,当然了解,听别人谈时间,我们 也领会。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 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便茫然不解 了。” ————奥古斯丁


5.理智的方法是分析,习惯于用概念去分割对象; 直觉则注重于考察整体, 6.理智习惯于用明晰的语言、符号描述对象;直觉 却是模糊的,无法用语言、符号表达, 7.理智是受功利指使的,直觉是超功利的。 三、自我生成的人 (一)反对演化论 1.反目的论。 2.反机械论。 3.整个宇宙应该是在“日新月异”的状态中。 4.不要让生命成为手段。
一、引言 (一)法国哲学传统 理性的大哲学家笛卡尔、帕斯卡 感性的大哲学家卢梭、孟德斯鸠 柏格森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意义问题。人生的 意义由精神或心灵所决定,它与可计算的数 量或大小无关。 (二)思想背景 1.达尔文的进化论,柏格森表示怀疑。 2.唯物论与无神论,柏格森表示怀疑。





2.真正的自由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它是整个生命长期 绵延发展的一个环节。 3.只要有触媒,生命随时有自我突破的内在要求。 (四)记忆 1.机械的记忆 2.精神的记忆 3.人的生命有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把所经历的一切 加以转化、改变,变成对自己最有利的。
(五)直观 1.理智只适宜对付外在世界,而不能了解内 在的自我。 2.直觉是照亮生命冲动的灯。 3.理智倾向于静止和固定;直觉却专注于生 命和意识的运动本身; 4.理智使用固定的逻辑,追求因果与秩序; 直觉是非逻辑的,追求无秩序的绵延;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时间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时间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时间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引言教育是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时间对于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他的“生命哲学”视域中对于时间的理解,并试图从中找出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

第一章柏格森的时间观1.1 时间与自由柏格森将时间视为无法被分割、抽象的连续流动。

“生命哲学”的核心观点在于,时间不仅仅是人类的认知工具,而且对于生命的运动、变化和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时间的流动中,人可以实现自由和选择。

因为时间的流动,人有了改变、创造和超越的能力。

1.2 持续时间与瞬间时间柏格森认为,时间可以分为两个概念:持续时间和瞬间时间。

持续时间是指人的内心感受到的时间流动,它是真实的、有机的,反映了人的主观体验。

而瞬间时间则是被社会习俗和客观事件界定的时间,它是虚假的、机械的,容易让人迷失。

第二章柏格森对儿童教育的启示2.1 尊重个体的内在成长柏格森的时间观提醒我们,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尊重个体的内在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速度,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持续时间的流动中自然地发展。

2.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柏格森认为,时间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土壤。

在儿童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与孩子互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体验到时间的流动和自由。

2.3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柏格森认为,时间意味着选择和责任。

在儿童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4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柏格森强调持续时间的内在真实性。

在儿童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从持续时间的视角看待问题。

通过引导他们反思和思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5 感受时间的美好柏格森认为,时间是生命的财富。

木心: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木心: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柏格森说:“所谓直觉,是理智的交融
使⼈们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
从⽽⽆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
这是他对直觉的定义
直觉有三⼤特征
第⼀是直觉的认识对象,不同于理性的认识对象
直觉可以达到事物的绝对的运动领域
它能解释⽣命的内在本质,探索宇宙奥秘
第⼆是进⾏⽅式,理智靠感觉思维和实践进⾏
直觉凭意志努⼒,是超越感性、理性实践的过程
它使⼈⼼灵“违背⾃⾝,⼀反平常思想习惯⽅向”
换⾔之,直觉是天才⼈物的特质与特权
第三直觉的⽬的,它是空灵、唯美、享乐的
中国的⽼⼦、庄⼦凭直觉创造他们的哲学
莫扎特、肖邦凭直觉作曲
释迦牟尼、耶稣是凭直觉传道
柏格森的哲学是为天才写的,也是为艺术家写的
天才凭直觉创造了艺术,其他天才和⾮天才⼀起享受
柏格森提出了“⽣命哲学”纲领
⾃我、时间、冲动构成了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柏格森认为⼈要通过深刻反省⽽掌握⾃我
⾃我是纯情绪性的,是⾃我绵延、⼼理体验本⾝
还说⾃我是绝对⾃由的,强迫⾃我等于取消⾃我
⾃我是不间断的,⽆法切割的,语⾔对⾃我是⽆效的
2018.3.13晚6:58于涧尾居。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之流柏格森继承并发展了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并把它进一步生物学化,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

他认为,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这种冲动变化是在时间上永不间歇地自发地流转,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故又称为“意识流”。

柏格森的“绵延”是个颇为神秘的范畴,他说,人们能直觉到自己的绵延,但用概念来表达绵延却是不可能的。

根据柏格森的看法,绵延的真正本质在于它总在川流不息。

其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

在绵延之流的每一点上它都既是现在、又包含着过去,同时又预示着未来。

拿人的意识来说,任何一种意识状态都包含着过去的记忆,而当下的感受又总是前一时刻的感受的连续,这就构成了绵延。

(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

它不是一种数量,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作为内在绵延的心理状态,例如美的感受,有时表现为强弱的不同,但强度是性质,而不是数量。

当人们用数量来计算它时,那只是一种象征的表示。

(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

绵延没有广延性,与空间无关。

柏格森以物体的运动为例来论证其无空间。

他说,物体运动有两个因素:一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空间,这是可分的;二是经过空间的动作,这是不可分的。

人们常错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其实,物体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是不占空间的过程,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

绵延只是在时间中流动的。

然而,柏格森所谓的时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完全不同。

他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是把计量物体的广度的方法应用于计量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这与绵延的本性是不相容的。

“真正的时间”是绵延不绝的、不可分割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4)绵延是自由的。

它不像工匠制造器皿,严格地依从概念、图纸,或千篇一律地用同一个模子去翻制固定的产品。

绵延犹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随机、自然、无所拘束,无法捉摸。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思想的伟大之处:
1。

认识到生命处于世界的核心地位,将其置于哲学的中心范畴,开辟了哲学上出认识论外另一块基本的研究领域。

2。

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否定了物理学适用于生命的可能性,批判了生命学的机械论倾向。

3。

试图提出超越物理知识的新理论。

4。

将精神这一哲学基本范畴扩大为生命,弥补了人与生物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

柏格森思想的的缺陷:
1。

其所称智慧不能认识生命的观点,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显得不合时宜。

2。

直觉的说法缺乏可操作性,在其后的发展中未取得实践上和理论上的突破。

对其思想的修正:
1。

坚持生命与物理领域的巨大分野,看待生命应采取与物理领域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

避免套用物理领域几何、空间、逻辑等基本概念。

2。

放弃智慧与直觉的区别,采取统一的认识形式。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2011-06-18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beautiful life!~~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柏格森的生平及哲学概况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

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外省中学任教。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本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使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96年《物质与记忆》一书使他一举成名。

1900年至1924年任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最著:名的《创造进化论》(1907),提出生命冲动的学说,途写了《笑的研究》(1900)和《形而上学导言》等著作。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和一般科学理论如达尔文进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悉,也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义者的学说。

在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期间,他的讲课非常常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巴黎的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前去听讲,这使他声名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柏格森狂"。

1914年柏格森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他发表了《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至此他的哲学兴趣逐渐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他晚年接近天主教会,但并未正式成为天主教徒。

1941年:月4日他在巴黎去世,时年82岁。

柏格森哲学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围绕时间-生命问题,提出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左的新见解。

这些见解既吸收、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又试图超越科学和理性,达到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它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包罗与人有关的一切理论领域。

处在世纪之交,柏格森哲学同时具有两个思想时代的特征:一方面,他承诺了19世纪哲学家们研究的中心问题,仍致力于寻求绝对、实在和唯一不可辩驳的真理,而这个真理在他看来就是纯粹绵延的理论;他的《物质与记忆》一书专门讨论身心二元论,也表明他仍在寻求解决传统哲学问题方法。

直觉与诗意表达:品味柏格森与庄子之哲学语言

直觉与诗意表达:品味柏格森与庄子之哲学语言

分 别都 面临着名 实之 间 、 意之 间 、 言 表达 与体 悟之 间
错 综 复杂 的关 系 。 子克 服 此矛 盾 的方 法是 在 有 意 庄
或 无 意 中对 其 言说 方 式 做 了意象 化 的处 理 。 而 打 从
破 了概念 、 言的片 面规定 性 , 名 这样 就把 语言 的浑 整
来说 , 它应 该是 “ ” 不是 “ ” 从 这 个 意义 而言 . 称 而 名 。
性 特征 。 正是在 道 的整体关 系 中 , 涵着无 穷无 尽 的 蕴
Vo . . l 1 No 1 8 No . o 9 v 2 o
直 觉 与 诗 意 表 达 : 味 柏 格 森 与 庄 子 之 哲 学 语 言 品
陈 丽 英
(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北 京 1 0 7 ) 北 0 8 5

要 : 庄子 》 述 了“ 不尽 意 ” 《 论 言 的语 言观 , 格 森 也 指 出语 言符 号 的局 限性 : 柏 它是 僵 化 的 、 止 的 、 间 静 空
如 王弼《 老子指 略》 中所 言 :名也 者 , 彼者也 ; 也 “ 定 称 者, 从谓 者 也 。 名生 乎 彼 , 出乎 我 。 这 也 就 是 说 . 称 ” “ ” 名 是受 客观事 物限定 的 。 具有 局 限性 , “ ” 而 称 是从 自己的主 观感 觉 出发 . 根据 人们 对 它 的意义 的 理 是
在对 语 言 的关 注 中 . 格 森 一直 在 召唤 并 尝试 柏 着 一种 诗意 的哲 学 . 庄 子哲 学 本 身则 蕴涵 着 诗 的 而 激情 和灵 性 . 到底是偶 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巧合还 是必 然 的相通 ? 这 在对“ ” “ 道 或 绵延 ” 的终极 性 思考 中 . 子 和柏 格森 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00— 6—3 21 0 0
它 同物质 一样具 有 惰 性 , 习惯 于 按 照形 式 机 械 地对 且
作者简介 : 郭
敏 (96 , , 18 一)女 贵州安顺 人 , 布依族 ,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 , 主要研究价值哲学 。
待 每一事 物 , 望 在 量 的分 析 中 找 到一 切 事 物 的 因果 期
年前 的中国哲 学, 可见老庄早 已运用直觉思维方式 , 构筑 了 自己超然的生命 哲学思想。
关键词 : 老庄 ; 格 森 ; 觉 ; 间 ; 命 哲 学 柏 直 时 生 中 图分 类 号 i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3 A 文 章 编 号 :0 8 97 2 1)4 O 6 —0 10 —89 (00 0 一 0 6部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 n iC l g o uh A miit tr o r l f a x ol e frYo t d nsr o s n S e a
Vo . 3 No. 12 4
No . 01 v. 2 0
的, 它只有 通过 一 种 内在 的体验 或 神 秘 的直 觉 方 可把
握。 .
直 觉 思 维 是 一种 超 越感 性 和 理 性 的 内心 直 观 方
法 , 指心智 直 接 觉 悟 的一 种 思 维活 动 。 同逻 辑思 维 是

样, 直觉思 维 也 是 一种 重 要 的 思维 形 式 。与 逻辑 思
可能有 真正 的哲 学 。( ) 智 具 有 抽 象 性 和 固定 性 。 4理
1柏格森 贬低 理 智 , 定 了直 觉 在 生 命哲 学 中 的 . 奠
地位
柏格森 的生命 哲学 与他 的反理 l 生主义 的直 觉 主义 密切 相关 、 为表 里 。柏 格森认 为 , 互 哲学 的研究 对象 和 自然科 学不 同 , 自然科学 是研究 外 在 的僵 死 的物质 , 所 以它可 以用 概 念 、 断等 理 性 形式 加 以研 究 。哲 学 研 判
法是 直觉 , 理智 由于其 空间性 和社 会功利 性 , 得 到 的 所
知识 是相 对 的。 只有 去掉 空 间性 和 社 会 功 利 性 的面
纱, 我们 才 能 回到 直接 当下 的东 西 , 到绝 对 , 达 而直 觉
不带任 何空 间性 和 功利 性 。在 老庄 哲 学 中 , 觉更 是 直
柏格森 认 为理 智 不 能认 识 世 界 的本 质 的 原 因有 :
维相 比, 觉思维 不具有 清 晰的逻 辑形式 , 直 不经 过完 整
() 1理智 具有 表面 性 。理 智 的认 识 总是 站 在 事 物 之外 对 事物进 行描述 , 它所 得到 的不是 事物 的 内在 本 质 , 而 是 事物 的外部 肖像 , 或事物 空 间中的 因果 性 。 () 2 理智 的认 识是 一种分 析 的认 识 。分析 就是把 整体 分解 为各 个 部分 , 对 于处于 空间 中的 、 在 的、 这 外 可分 的 、 质 的 物 自然界来 说是 可 以做 到 的 , 而对 于空 间之外 的 、 可分 不 的、 内在 的生命 是不 能做到 的 。() 智 的认识 受 功利 3理 的支配 , 求实 用 的知识 , 可能 获得关 于实 在 的绝对 追 不


从 柏 格 森 “ 智 ” “ 觉 ” 角 度 理 、直 的
解 读 老 庄 直 觉 思 维 方 式
究 宇宙 的本 质 和真正 的实在 , 这种 “ 本质 ” “ 在 ” 、实 是一
种生生不息、 运动不休 的“ 绵延” 生命之流” 因而理 和“ , 性( 学的、 科 理智 的认识 ) 不 能认 识 这 种宇 宙 的本 质 是
贯穿始 终 的思维 方 式 , 中 国传 统 思维 方 式 的形 成 具 对
有深 远 的影 响 。
识 中 的各 种 印象不 是 一 视 同仁 , 是 依 据我 们 的物质 而 利 益来取舍 的 。因此 , 智 的认 识 所 获得 的不 是 真正 理 的实在知识 , 只是 一 个 实用 的人 工构 造 物 。 日常生 而 活 固然需 要实 用 的东 西 , 哲 学家 们 若 都从 自己的利 但 益 出发采 用外 在 的认 识 方法 , 然 会 因纷争 不 已而不 必
的知识 。他认 为 , 学理智 的认识 不是 为认识 而认 识 , 科 而 是为 了谋取 实际利 益而认 识 。它对 于呈现 在我 们 意
的逻辑推理 , 抛弃一切逻辑思维所必要 的程 序, 如概
念、 判断 、 理 等 , 主要通 过 主 体 的 内省来 把 握思 维 推 而
对象 。
柏 格森认 为 , 正 能获 得 关 于 实在 内在 知识 的方 真
21 00年 l 月 1
【 哲学 ・ 社会 ・ 文化 】
柏格森“ 直觉"“ 、时间" 视域下的老庄生命哲学解读
郭 敏
(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 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02 ) 117

要: 柏格 森以“ 直觉” 为核心概念 , 并由此 出发构筑 了以“ 时间” 为特 点的生命哲 学。从柏格森哲学的视域观察 两千多
关系, 这样 它 就 不 能把 握 流变 。 由 于理 智 在 时 问 和 空 间上都 起 着 固定 作 用 , 本 不适 用 于认 识 以绵 延 为 本 根 质 的生命 , 以柏 格 森 说 ,理 智 的特 征 就 是 天 生 不 能 所 “ 把握住 生命 … j E 。理 智 的抽 象 性 和 固定 性 与 它 借 用语
老庄 直 觉 思 维 的指 向生 命 本 身 , 思 维 的 “ 是 自思 维 ”是 主体 以 自身 为对 象 的思维 。它 不是 把 自然 界对 , 象化 , 而是 把 自然界 人化 或生 命化 ; 是在 对象 认 识 的 不
基 础上 进行 反思 , 是进 行直 接 的 自我 反思 , 而 即在 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