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合集下载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也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

”《形而上学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

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

“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

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柏格森认为,他的思想既不同于经验主义只研究其实在事物,而不研究其实在性;也不同于唯理主义只研究概念,而不研究思想;更不同于实证主义只研究形式,而不研究意识。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从外部静止的角度去考察事物,而不是从内在的、活动的方面去考察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中。

柏格森围绕着时间——生命问题,以直觉为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不同的新见解。

在哲学的本体论上,他提出创造进化论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他一反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的真实的实在和本原,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冲动”,只有它才构成哲学研究的对象,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所谓“生命冲动”则是指内在于生命中的“生命欲”或意志,有了这种冲动,生命就变化、发展,因此,生命的冲动是创造进化的动力,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生命(心理意识或精神)的冲动为根本动因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都不过是在无限的生命之流中,亦即在一种意识之流中。

柏格森生命美学探析

柏格森生命美学探析

柏格森生命美学探析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探讨了生命和时间的概念,被广泛认为是一位生命美学的奠基人。

在他的著作《创造进化中的生命》(Creative Evolution)和《事与时间》(Matter and Memory)中,柏格森提出了生命的“创造”概念,并强调了直观体验和持续变化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柏格森的生命美学进行深入探析,并讨论其在现代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

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进化过程,是远离机械性和惯性的不断变化和成长的力量。

他将生命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物质组织。

对柏格森而言,生命不仅是能量和物质的结合,更是一种自由、创造和意义的表达。

他将生命的本质描述为“elan vital”,即“生命力”,这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力量,推动着生命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柏格森的美学观点强调了直观体验和持续变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观体验,人们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直观体验是一种直接的感知和理解,超越了理性思考和分析。

通过直观体验,人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和生命力的存在,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创造性和变化性。

时间在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时间是一种基本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线性的测量工具。

柏格森主张“持续时间”的概念,这是一种非线性的时间观念,将时间看作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过程。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观体验时间的持续性和不断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在柏格森看来,艺术是直观体验的最高形式,能够打开我们对生命的直观认识。

艺术家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直观感知,并将这种直觉传达给观众。

艺术作品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观众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美感。

在现代社会中,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陷入工作和快节奏生活的窠臼中,失去了与生命本质的直接联系。

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柏格森及 其生命哲 学
作 为生 命哲 学 的代表人 物 , 亨利 ・ 格 森 (89 l4 柏 15 一 9 1年 ) 风靡 2 是 0世 纪 上半 期 的法 国哲 学 家 。他
是西方 现代 思想 的奠基 者 之一 , 哲学 、 在 政治 、 文学 、 术 的领 域有 着广 泛而 深刻 的影 响 。柏 格森 生命 哲学 艺
李赵君 : 论柏格森的生命哲 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觉) 。柏格 森 的学说 正是用 哲学 的语 言论证 了这 种变 化 的必 然性 和 可能 性 。柏格 森 的 生命 哲学 和 詹 姆斯 的意识流 心理学 遥相 呼应 , 是给 现代 派艺术 带来 重大 影响 的非理 性主 义理 论 。 在柏 格 森 来 看 , 正 的 实 在 既 非 物 质 、 非 理 念 或 意 识 , 是 存 在 于 时 间 之 中不 断 变 化 运 动 着 的 真 也 而 “ ” 即“ 延 ” 流 , 绵 。这种 “ ” 流 不是任 何 实 体 意义 上 的 流 , 而是 各 种状 态 、 各种 因素 , 断 渗 透 、 断 交 替 展 不 不
中 图分 类号 : 5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 号 : 0 14 0 A 1 9—2 5 ( 0 2 0 0 8 4 2 1 ) 4—0 6 0 0 6— 4
从 小 在 医院长大 、 作过 牙 医的余华 有着 广泛 的 阅读 , 曾利 用他父 亲弄 到 的借书证 阅遍 了图书馆 所有 他 的小说 。 ¨ 正是在 此时 和 以后 的 阅读 中 , 华从 鲁迅 那 里获 取 了对 现实 的直 面 、 川端 康 成那 里 发 现 了感 余 从 觉 、 罗 布 ・ 里耶 那里 找 到 了叙 事 、 存 在 主义 那 里 援 引 了存 在 等 等 , 华 的 文 学 观 特 别是 真 实 观在 从 格 从 余 《 虚伪 的作 的形成 的资源 肯定 是 多方 面 的 , 但最 直 接 、 最集 中 、 最深 刻 的影 响当为柏 格森 生命哲 学 。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指瑞典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

柏格森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的存在意义:柏格森认为,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
自己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不是被动地存在,而是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

2 人类的自由:柏格森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自己决定自
己的人生。

人类有责任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承担后果。

3 人类的责任: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责任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
承担后果。

人类要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4 人类的自我意识: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是一种自我反
思的能力。

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

5 人类的生命价值:柏格森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的自我
创造。

人类的生命价值取决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外部的任何因素。

总之,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一种著名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自由、责任和自我意识,并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生命哲学概述1、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时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它把揭示人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以及全部的认识和实践。

换言之,就是说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示。

第一,生命被生命哲学家赋予了本体论意义。

生命在这里不再是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存在,生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世界就是一个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生命就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第二,生命哲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世界观。

传统哲学的关注点是世界的本质和本体,在那样的观点之下,世界是孤寂的、静止的和分裂的,哲学所探索的是世界的精神或者物质本原;生命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世界是生命的自由创造,是一个人化的和有价值的世界。

第三,生命哲学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作用。

生命哲学所反对的理性是以机械论为基础的理性,反对对生命和世界做机械的分割,而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连续不可分的整体,都是有激情的蓬勃发展的绵延的存在。

2、生命哲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生命哲学的研究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一系列重要变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

科学方面的变更主要表现在近代生物科学的产生,它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着新的探索。

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德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发扬和突出了西方思想中强调生命和激情的传统,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在形而上学阴影之下的理性的界限。

3、生命哲学的发展生命哲学的流传主要是在德法两国。

德国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等。

他们主要是从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出发,来探讨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并且把这种探讨作为全部哲学的核心。

与德国生命哲学思考同时,法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的存 在 。
造 和进化 。这种生命 的冲动 内在于人本
身的生命欲 , 是一种生命 的活力体现。
柏格 森 认 为生 命 的发 展 不 是机 械
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不能用抽象的或概
念 式 的字 眼去定 义 某 个 人 的 意识 状 态 , 也 不 能 用化 整 为 零 的方 法 去研 究 教 育 过 程
知 识 或 者 是 真 理 的渴 求 ,而 学 校 教 育也
绵延是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 的核心 , 在《 时间与 自由意志》 一书中 , 他指出意识
状 态 的强 度 不 能用 数 量 来 进行 比较 , 完 是
最主要 的代表 人物 。他 的生命哲学思想 提倡关 注 自我 主观的 、非理性的心理体 验 ,鼓励人们用直觉去感 受渗透着生命 本质 的绵延 。认识 和研究柏 格森 的哲学 思想 ,对现代基础教育 的工作者深刻理
全质量 陛的, 而意识状态所构成的众多体 就是绵延。“ 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 出现 , 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 , 而这些因素是各
式 各 样 的 ,是 过 去 的状 态 无 法 重 新 出 现
柏格森认为只有直觉才能创造美 , 例 如 ,人们通过书本或者传媒 了解到 的美 丑, 大都是 经过别人意愿 的强加 , 这种没
进” 的状 态 , 持 续 不 断 的变 化 , 一 种 这种 是 前 进 和创 造 , 明 生命 是 出于 不 断 的变 化 表
二、 柏格 森的生命哲 学思想对现代
教 育 的 积 极 意 义
柏格森 的生命哲学 与近代生物科学 息息相关 ,但他并 没有走 上实证主义哲
学 的道 路 , 认 为 哲 学 就 是 要 寻 求 根 源 , 他
解教育 内涵 , 更新教育观念 , 为受教育者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浅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摘要]柏格森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

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生命的冲动、绵延、直觉等,而这些思想对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命哲学,现代教育,意义亨利·柏格森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关注自我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鼓励人们用直觉去感受渗透着生命本质的绵延。

所以,认识和了解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一〕时代背景在柏格森生活的时代中,科学技术迅速开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

因此,柏格森呼吁哲学家们应该承当起拯救生命于困境和危机的责任。

他认为哲学是非常真实而普遍的人类冲动的一种反映,哲学应该满足个人的需要并效劳于社会。

〔二〕思想根底〔1〕早期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希勒开展了康德的"美是感性与理性钱桥梁〞的思想,并以"形式冲动〞来统率"感性冲动〞,认为审美者仅仅通过形式化的游戏冲动,就能够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性认识,将感性直观引入哲学中,开辟了以感性生命为对象的哲学。

叔本华和尼采是最早以现实与感性的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以"生命〞为核心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们都把"生命意志〞看作世界的根源,试图从感性的现实生命而不是从理性地抽象生命出发,去解释整个世界。

狄尔泰认为要把握生命现象,不能依靠传统的理性主意方式,而是通过感性体验生命。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影响很大,柏格森也受到进化论额影响。

柏格森从不同的角度对达尔文的理论做出了自己的独特反响。

他首认为,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中,我们分析心灵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实用器官,其兴趣不在于真实存在的实在,而是在于它潜在的效用,它不是依据世界本身的自然构造,而是依据人的生物学需要来切割和重建世界。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
它们不 是陆续 出现 , 而彼此 有别 。 空 问的事物 没有互 ”
绵延 的第 一个特 征是 连续不断 的意识 之流 “ 意 识流 ”tes e m o o gt 词 , 由美 国心 理学 家 ( t a f hu h) h r t 是 威廉- 詹姆 士首先 创用 的 。柏格 森在 《 间与 自由意 时
志》一 书 中论 到意 识 的时候 多 次 引述 了詹 姆 士 的论
述, 他将 “ 意识流 ” 概念活 用在他 的 “ 绵延 ” 念里 概 “ 识 流 ” 个 概念 对 2 意 这பைடு நூலகம்O世纪 的心 理学 、 学 以 哲
相 渗 透性 , 们是 独立 个别 的存 在 , 它 而意识 中 的事 物 则 是有互 相渗透 性 , 它们是不 可分别 的存在 。所 以柏 格 森认 为 内在 的意识之 流具有 绵延 的特征 间及 外 空 在 的世 界没有绵 延性 , 绵延是 源源不 断 向前 发展 的意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 的核心思想
陈 勇
摘 要 : 的 生命 是 绵 延 的 , 人 这是 柏 格 森 生 命 哲 学 的核 心 思 想 。论 述 了柏 格 森 的 所谓 绵延 的 特 征 , 为 柏格 森 的 绵 延 是连 认 续 不 断 的意 识 流 . 不 可 测量 、 是 陆续 出现 的 真正 时 间 , 真 正 的 自我 意 识 状 态 , 生命 的 绵 延 中有 着绝 对 的 自由。 是 在
想 陆续 出现 的意识 状态 之间可 以彼此 区分 . 因为 区分
“ 绵延 ” 。柏 格森 的“ 绵延 ” 指连续不 断 的意识状 态 、 真 正 的时间 、 生命 的本 质 、 深层 的 自我 . 等等 。柏格 森反
对西 方哲 学重 视永 恒 、 视变 化 的传 统 , 轻 他认 为 绵延

生命哲学——精选推荐

生命哲学——精选推荐

⽣命哲学⽣命哲学产⽣于19世纪末20世际上半期的⽣命哲学思潮,吸取近代⽣物科学的成果并受浪漫主义的直接影响,既具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特征⼜具有⼀定的现代科学⾊彩,它以对内在于并激荡着整个世界的⽣命――即作为主体对⾃⼰存在的经历、体验和领悟的⼼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的探索代替传统哲学对世界的物质或精神本原的探究,从对⽣命的意义的揭⽰出发来探讨精神⽣活、⽂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在20世纪头⼆⼗年⾥在西⽅世界产⽣了⾮常引⼈注⽬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狄尔泰、齐美尔、柏格森的⽣命哲学思想。

⽣命哲学概况⼀、⽣命哲学的基本特征⽣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的⼀种具有⾮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它把揭⽰⼈的⽣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推及⼈的存在及其全部认识和实践,特别是⼈的情感意志等⼼理活动,再由⼈的⽣命和存在推及⼈的历史和⽂化,以⾄⼈与周围世界(社会和⾃然)的关系。

换⾔之,由对⽣命的揭⽰⽽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

⽣命哲学家都不把⽣命看做是物质或精神、感性或理性的实体,⽽看做是主体对⾃⼰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

他们都强调⽣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的⽣命的体现的⼼灵世界的独特性,并由此强调说明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差异性,特别是⼈⽂科学和⾃然科学以及它们的研究⽅法的差异性。

他们都强调⽣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从⽽具有⾮理性主义倾向,但⼜并未完全否定经验和理性在⼀定范围内的作⽤。

从基本思想倾向说,⽣命哲学与以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有很⼤共性。

事实上,他们也因其⽣活意志和权⼒意志均属⽣命意志⽽往往被归属于⽣命哲学家之列。

另外,⽣命哲学的⽣命也可以理解为与死亡相对⽴的⽣存,因⽽⽣命哲学在⼀定意义上将引向当代存在主义。

⼆、⽣命哲学的由来和主要类型对⽣命现象从哲学上进⾏研究和阐释在西⽅由来已久、古代和近代哲学家对⼼物关系的探讨在⼀定意义上也是对⽣命的研究。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影响作者:林蓉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2期【摘要】柏格森是20世纪早期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最主要的代表。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柏格森把本能的最佳状态称作直觉,认为生命本身是积极的力量,内在的冲动和欲望是进化的动力。

柏格森认为,时间象空间一样是基本的,正是时间包含了生命的本质。

柏格森认为,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研究的是宇宙的本质、真正的实在,这种本质、实在是一种生生不息、运动不休的“绵延”、“生命之流”。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柏格森;生平与著述;生命哲学的主要思想;后世的影响柏格森1927年以“丰富而生机勃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表现技巧”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柏格森的思想在20世纪早期曾一度风靡世界,在哲学、文学、科学、政治、绘画艺术、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为法国存在主义铺平了道路,而且为现象学进入准备了充分条件。

一、柏格森生平与著述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

父亲米切尔·柏格森是一位波兰音乐家,母亲凯特·刘易逊是苏格兰人,双亲都是犹太人。

柏格森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伦敦,1868年,当柏格森9岁时,全家又迁回巴黎,柏氏进孔多塞国立中学念书。

在国立中学从学十年间,数学成绩名列前茅,18岁时,在数学班应征得一数学论文获奖,由于解题有特殊创见,《数学年报》破例将其全文刊登。

19岁从国立中学毕业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文学和哲学,学业十分优秀。

3年后毕业获文科硕士和“哲学合格教师”证书。

从1881年开始,他在国立中学教哲学,职位逐年上升。

1889年,将《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一书提交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1896年发表《物质与记忆》。

1898年受聘回母校巴黎高师任正讲师,1900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希腊哲学讲座,后主讲现代哲学讲座20年,此间的著作和讲座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名。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是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对自由意志、时间、生命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强调生命与时间的不可分割,提出了精神生命对于世界和存在的根本性质的理解和阐述。

以下将探析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论证。

一、生命是自由的体现柏格森认为,生命是自由的体现,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

自由不是一个外在实体,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创造的一种状态。

生命是在时空涌动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柏格森强调生命是自由的,是因为生命是不定的,是自我超越的过程,生活总是产生新的行动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具有真正意义的选项。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在个人自由方面,如果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那么我们应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外部环境和舆论的限制。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种种束缚,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自由权利,尤其是在政治环境紧张的国家,不少人更是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柏格森的思想有助于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不断探索自由的基础,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二、时间是沉重的负担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时间被看作是沉重的负担,在时间这个绝对的幕布之上,生命的糅合和流动,呈现了一个涌动、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势流。

只有在时空中自由运动的生命才是可以被认为是真正的生命。

生命与时间的这种关系是指时间中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状态,是一种流动的非静态的现象。

所以,时间是一种永恒的流动和变化的存在,从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柏格森的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是否已被时间所淹没?如果我们不断地沉迷于过去或者未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时间镜头下消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

通过时空的涌动和变化,我们需要舞蹈在时间的调节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目的,向前发展,探索世界的不同角度和壮丽景象。

三、生命中的精神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中强调了生命中的精神。

这里的精神不是指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而是指超越时空局限的本质属性。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教育的启示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教育的启示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0 5— 0 4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教 育厅 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 研究项 目“ 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标 准研究 ” ( 编号 : 2 0 1 6一J S J Y Y B一 0 9 2 ) 。
作者简 介 : 徐颖 ( 1 9 8 8 一) , 女, 河南商 丘人 , 助教 、 硕士 , 主要 从事文艺理论研 究。
值 。通过 “ 绵 延” 来 审视 教 育教 学 , 我 们 不 难 发现 其 在 教 育 内容 、 教 育方 法 和教 育 目的等 方 面柏格 森 ; 绵延 ; 直觉; 教 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 4 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3 6 0 0 ( 2 0 1 7 ) 1 0— 0 1 0 2— 0 3
认 识 到生命 的本质 。直 觉 在柏 格森 看来 是 和理 智相 对 立 的一种 思 维 , 人 要具 备 这 种思 维 需 摆 脱 自身 与 外 界 的利 害关 系 。柏 格 森说 : “ 所谓直觉 , 就 是 一 种

“ 绵延 ” 是 柏 格 森 生 命 哲 学 中最 核 心 的概 念 。 柏 格森 认 为 , “ 绵 延 是 生 命 本 质 的体 现 , 只有 通 过 直
成“ 直觉” , 因此 “ 绵延 ” 和“ 直觉 ” 是柏格 森生命哲 学 中最 核 心 的概 念 。笔 者 将 从 这 两 个 概 念 着 手 , 研 究其在教育教学上 的价值和意义。 柏 格 森生 命哲 学 的主 要 内容

最根本的方式就是直觉 , 人 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进入 到生命 的深处去体会那延绵不断 的生命之流 , 从而
带 人 生活 中去 , 对 生 活 也 产 生 消极 的态 度 。大 学 教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之流柏格森继承并发展了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并把它进一步生物学化,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

他认为,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这种冲动变化是在时间上永不间歇地自发地流转,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故又称为“意识流”。

柏格森的“绵延”是个颇为神秘的范畴,他说,人们能直觉到自己的绵延,但用概念来表达绵延却是不可能的。

根据柏格森的看法,绵延的真正本质在于它总在川流不息。

其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

在绵延之流的每一点上它都既是现在、又包含着过去,同时又预示着未来。

拿人的意识来说,任何一种意识状态都包含着过去的记忆,而当下的感受又总是前一时刻的感受的连续,这就构成了绵延。

(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

它不是一种数量,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作为内在绵延的心理状态,例如美的感受,有时表现为强弱的不同,但强度是性质,而不是数量。

当人们用数量来计算它时,那只是一种象征的表示。

(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

绵延没有广延性,与空间无关。

柏格森以物体的运动为例来论证其无空间。

他说,物体运动有两个因素:一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空间,这是可分的;二是经过空间的动作,这是不可分的。

人们常错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其实,物体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是不占空间的过程,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

绵延只是在时间中流动的。

然而,柏格森所谓的时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完全不同。

他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是把计量物体的广度的方法应用于计量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这与绵延的本性是不相容的。

“真正的时间”是绵延不绝的、不可分割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4)绵延是自由的。

它不像工匠制造器皿,严格地依从概念、图纸,或千篇一律地用同一个模子去翻制固定的产品。

绵延犹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随机、自然、无所拘束,无法捉摸。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对生命哲学的评价
柏格森思想的伟大之处:
1。

认识到生命处于世界的核心地位,将其置于哲学的中心范畴,开辟了哲学上出认识论外另一块基本的研究领域。

2。

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否定了物理学适用于生命的可能性,批判了生命学的机械论倾向。

3。

试图提出超越物理知识的新理论。

4。

将精神这一哲学基本范畴扩大为生命,弥补了人与生物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

柏格森思想的的缺陷:
1。

其所称智慧不能认识生命的观点,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显得不合时宜。

2。

直觉的说法缺乏可操作性,在其后的发展中未取得实践上和理论上的突破。

对其思想的修正:
1。

坚持生命与物理领域的巨大分野,看待生命应采取与物理领域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

避免套用物理领域几何、空间、逻辑等基本概念。

2。

放弃智慧与直觉的区别,采取统一的认识形式。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2011-06-18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beautiful life!~~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柏格森的生平及哲学概况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

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外省中学任教。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本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使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96年《物质与记忆》一书使他一举成名。

1900年至1924年任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最著:名的《创造进化论》(1907),提出生命冲动的学说,途写了《笑的研究》(1900)和《形而上学导言》等著作。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和一般科学理论如达尔文进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悉,也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义者的学说。

在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期间,他的讲课非常常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巴黎的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前去听讲,这使他声名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柏格森狂"。

1914年柏格森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他发表了《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至此他的哲学兴趣逐渐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他晚年接近天主教会,但并未正式成为天主教徒。

1941年:月4日他在巴黎去世,时年82岁。

柏格森哲学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围绕时间-生命问题,提出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左的新见解。

这些见解既吸收、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又试图超越科学和理性,达到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它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包罗与人有关的一切理论领域。

处在世纪之交,柏格森哲学同时具有两个思想时代的特征:一方面,他承诺了19世纪哲学家们研究的中心问题,仍致力于寻求绝对、实在和唯一不可辩驳的真理,而这个真理在他看来就是纯粹绵延的理论;他的《物质与记忆》一书专门讨论身心二元论,也表明他仍在寻求解决传统哲学问题方法。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陈勇【摘要】人的生命是绵延的,这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论述了柏格森的所谓绵延的特征,认为柏格森的绵延是连续不断的意识流,是不可测量、陆续出现的真正时间,是真正的自我意识状态,在生命的绵延中有着绝对的自由.【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绵延;意识;时间;自我;自由【作者】陈勇【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65.51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一生写下了很多著作,如《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创造进化论》等,这些著作勾勒出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整体面貌。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绵延”是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他看来,人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就在于生命之流的“绵延”。

柏格森的“绵延”指连续不断的意识状态、真正的时间、生命的本质、深层的自我,等等。

柏格森反对西方哲学重视永恒、轻视变化的传统,他认为绵延是变化的,它是唯一的实在(一种运动、变化)。

绵延的第一个特征是连续不断的意识之流。

“意识流”(the stream of thought)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首先创用的。

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一书中论到意识的时候多次引述了詹姆士的论述,他将“意识流”概念活用在他的“绵延”概念里。

“意识流”这个概念对20世纪的心理学、哲学以及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詹姆士认为,在每个人的意识之内,思想永远是变化的,思想感觉是连续的。

“意识,并不像切成碎片的,像‘锁链’(chain),‘贯穿’(train)之类的名词,在意识才现的当儿,并不能够形容得当。

6.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6.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前言生命哲学概述一、生命哲学的精神1.生命的本体论意义。

哲学思考只有服务于生命(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2.从存在到生成。

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是存在和本质,生命哲学的核心则是生成和创造。

二、生命哲学的准备1.叔本华的生命意志2.尼采的权力意志三、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1.柏格森:对机械论世界图景的反叛。

2.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独特性的辩护。

3.齐美尔:从社会学角度丰富生命哲学。

四、生命哲学的影响舍勒、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一、生命及其进化(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特点1.传统哲学的错误:把意识与物质混为一谈。

古代科学和哲学:把意识赋予物质,即“万物有灵论”。

近代科学和哲学:把思想同化为物体,把时间“客观化”为空间。

在柏格森看来,“把不占空间的东西非法地变为占空间的东西,把质量非法地变为数量”,“以抽象的时间代替具体的绵延”,构成了哲学上大多数错误的根源。

2.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使命:破除近代科学和哲学对人的生命、人的意识的“宰割”,维护人、人的意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护人的自由。

(二)创造的进化1.生命和物质一样源始。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明显的进化论特征。

但他不满于达尔文“机械的”进化论,不认为生命出现之前宇宙中只存在所谓的原始物质,而生命是后来额外添加上去的东西。

相反,他认为“物质与生命是共存并互为依存的。

”2.生命冲动。

与物质共存的生命首先表现为一种“冲动”即“生命冲动”(vital impetus),它充溢于整个宇宙,并支配着进化过程。

进化的核心概念不是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而是生命冲动。

3.生命与意识。

生命是意识的同义词。

“我们称之为一般的意识,它应当与一般的生命是同外延的。

”所谓无生命物质就是“无意识的”。

“没有什么东西妨碍我将无意识的领域弄得特别宽广:我认为它不仅存在于心理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一般的宇宙万物之中”。

无机物质由不变的部分构成,其特征是可重复性、非时间性。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下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下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年 大学 生 自杀事 件 ” 显 示 出 的数 据是 让 人 吃惊 的 ; ,
到 21 0 1年 l O月 底为 止 ,见诸 报道 的 就 有 5 8起 1 2 ] 。
薄, 三是崇 尚 自我 , 社会 责 任感缺 乏 。具 体 的事例则 表现 为 : 上课 迟 到 、 旷课 、 迷 于 网络 、 沉 厌学 . 不讲 信
人 , 南 省 热 带 作物 职 业 学 院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为 思 想 政 治教 育 。 云
第 1 第 1期 2卷
21 0 2年 2月
金华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Vl2N. FI 2 0. 01 1 1o 2 e b
论柏格森 生命哲 学视野下大 学生的生命教 育
毛 文 , 维 杰 杨
( . 南 省 思 茅 师 范专 科 学校 , 南 普洱 6 5 0 ;. 1 云 云 6 0 0 2云南 省热 带 作 物 职 业 学 院 , 南 普 洱 6 5 0 ) 云 60 0
观 , 无 法 确立 从 容 、 然 的 生 活 态度 和 真实 的幸 就 悠
福 观【 1 。
要 内容 , 是生 命 教 育 , 终 导致 学 生 的 生命 观 出 就 最
现严重 的偏 离 , 大学 阶段 显得 尤 为明显 。 在 ( ) 学生 生命 观偏 离现 象严 重 一 大
Hale Waihona Puke 3生命 价 值多 元化 , 任 意识弱 化 。随着社会 、 . 责
誉 、 绩 证 书作 假 、 意欠 交 学 杂 费 , 成 恶 自杀 、 力 事 暴
件等 。 ( ) 学生生命 观缺 乏 二 大
而且 还 有好 多学 生 经常 开 口就 是 “ 力 大 ” “ 压 、 活着
没有 意 义 ” “ 闷得 很 ” “ 聊 ” 、郁 、无 ,足 以说 明他们 生 活 中的生 命 情 感缺 失 , 不 到 生 命 上 的寄 托 , 找 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6第26卷第六期 总第44期
226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刁新强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
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

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
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关键词]柏格森;直觉主义;生命哲学
同尼采、叔本华等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

不过他不象实证主义、马赫主义等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那样把哲学等同于实证科学或归结为科学方法论、认识论。

他不否定哲学要研究世界的本质、基础是什么等所谓“行而上学”的问题。

他同尼采、叔本华等反理性主义者一样企图建立一种新的行而上学他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在于不把世界看作是静止的、僵固的东西。

他所使用的方法是非理智的和直觉的方法。

柏格森认为这种新哲学的建立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但是柏格森与尼采、叔本华等人有所不同,他力图避免使他的新哲学与科学明显的割裂开来。

他认为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科学的认识应从正确的前提出发,而这个前提只有用直觉方法建立起来的哲学才能提供。

一、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
柏格森是利用十九世纪以来科学的新发展与机械的自然观不能解
释这种发展这个矛盾来论证自己的哲学的。

当时除了物理学发生了革命外,生物学、生理学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及关于历史和社会的科学也发展了起来。

这种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流动、变化和发展的特性。

柏格森把这些学科称为“关于活的东西的科学”。

他们显然不能局限于用力学和数学中所运用的机械论的方法来解释。

由于这些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有必要对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对世界的描述、以及科学认识的方法和原则等问题重新进行考察。

着也就是要揭露机械论的缺陷和错误,提出新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对机械论的批判成了他的哲学论说的出发点。

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主要缺陷首先在于把机械的因果制约性绝对化了,排斥了世界的发展和创新。

机械论的因果制约性原则认为,一定的结果总是可以有一定原因引起,而一定的原因也导致一定的结果。

这种因果制约性甚至可以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表示,按照这种因果制约性解释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柏格森认为机械论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

按照机械论的观点,发展的过程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每一事物都是由一些固定的、现成的部分拼凑起来的柏格森。

柏格森认为这种由部分来说明整体的观点对于生命有机体是不适用的。

二、绵延、生命冲动和创造进化论 在柏格森哲学中,绵延、生命冲动指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动和过程。

但这不是指现成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

显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是一种物质的活动和过程。

而在柏格森看来生命却是一种心理意识的活动。

他说:“生命是心理的东西”、“意识、或毋宁说超意识是生命之流”。

[1]
柏格森有时把绵延、生命冲动等同于作为心理意识活动主体的自我。

绵延、生命冲动就是指自我的绵延、自我生命的活动。

柏格森说:“至少有这样一种实在,我们都是运用知觉从内部来把握它,而不是运用单纯的分析。

这中实在就是在时间中流动的我们的人格,也就是绵延的自我。

”[2] 但是,柏格森不是把生命冲动当作是人的自我,而是进一步把他当作周围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也就是认为我们周围一切事物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

在具体说明生命冲动怎样派生万物时,柏格森力图使自己的理论与受机械论支配的理论区别开来,又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具有科学分得色彩,他别是使之与生物进化论融合起来,他把自己的理论叫做创造进化论。

在柏格森看来,宇宙见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

显示世界事物的千差万别只不过表明生命冲动派生万物的方式千差万别。

在这万千的派生方式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类型或者说两种不同倾向。

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既他的向上喷发,他产生一切生命形式;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的逆转,即向下坠落,他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事物。

这两种倾向根本对立、互相抵制。

生命冲动的向上运动总是企图克服向下坠的倾向,克服物质事物的阻碍,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也必然牵制其向上的喷发。

在生命冲动受坠落的物质牵制而发生“停顿”而与物质交接的地方,产生既有生命形式又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有机体。

不仅如此,柏格森还把上至人的感情意志活动、下至无机物的存在,都当作生命冲动的产物。

他认为那些沿着生命冲动的自然方向前进未受阻拦的生命构成了精神性的事物,例如人的意志、灵魂。

而那些作为生命冲动的逆转而未获得任何生命形式的东西则构成了无机自然界,即所谓惰性的、物理的物质。

柏格森一再强调生命冲动是
任意的、盲目的、偶然的发生的过程。

[3]
他一再提到生命冲动的过程是一种自动创造的过程,不服从任何自然规律或理性规律。

柏格森还强调,生命冲动作为一种纯粹的活动性,倾向是不可能有任何相对的静止和稳定、不可能有任何间断性的。

三、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与叔本华、尼采等人是一脉相承的。

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能够认识实在,否认人们以理智的形式和理智的方法所表现和获得知识具有实在的、客观真理的意义,他公开鼓吹为了达到实在,获得真理必须依靠非理性的直觉。

柏格森论证其反理性主义的基本论据是:理智的认识的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实践只能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达到实在;理智的认识形式和方法只能是静止、僵固的东西,不能达到处于不断流变中的生命冲动,从而不能达到实在。

柏格森认为,立志以及以理智为基础的科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们与实践密切相关,它们是适应时间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服务的。

更直接的说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实际利益服务的,因为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相关。

在他看来,只要人们的认识服从某种实际需要、与人们的某种行动相关,那这种认识便必然知识抓住事物之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的那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从而忽视了事物类在的、本质的东西。

既然理智的认识是与时间相关的,因此它们便必然抛弃事物的本质,不能达到实在。

柏格森论证他的理性主义的另一主要手法是:把一切立志的认识形式都说成是绝对僵固的、静止不变的东西,把一切理智的认识方法都当作是以绝对静止的、僵固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方法。

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同他的直觉主义是密切相关的。

他贬低理性是为了太高直觉。

他虽然曾一再表白他并不企图根本否定和取消理智的认识,而只是指出理智不能像他所推崇的直觉一样认识实在本身。

实际上他是要使理智从属于直觉。

因为他认为直觉是一种最高级、最深刻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科学属于理智的领域,哲学则属于直觉的领域,哲学和科学可以而且应当统一,但只能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统一也就是使科学超出理智的界限,或者说使理智超出其本身的界限,达到与知觉融合在一起。

然而无论从对象、方式以及目的来说,知觉与理智都完全不同。

四、历史影响
尽管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当中有许多不合适宜的地方,但以他和德国的狄而泰、齐美尔等人为代表的生命哲学,是现代西方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由叔本华
等人的反理性主义通向现代存在主义的重要桥梁,具有承前期后的作用。

柏格森哲学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在二十世纪初期曾轰动一时,以至出现所谓“柏格森狂”,他波及到整个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部门。

影响最大的则是哲学和文学艺术。

柏格森哲学对工人运动也产生过很大影响,二十世
纪初在法、意等国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的工团主义,就曾利用了柏格森的理论。

柏格森哲学还曾涉及到解放前的中国,早在五四时期,柏格森哲学就成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当中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1928英文版,第257、261页.
[2]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63,第4页. [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533页.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Henri Bergson and Ethic Means Abstract: Just as man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er, Bergson try to make his philosophy to surpass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that are two contrary philosophies. The methods he used to inquire into the world are not the concept, the analysis and the reason method, but unreasonable and intuitive methods. Key words : henri Bergson; intuition; philosophy of life 作者简介:刁新强,男(1978—),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6-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