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第四讲:柏格森生命哲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外,自我也不是科学比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而是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所研究的东 西不是真正的自我,是被扭曲的、空间化的东 西。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不仅如此,人的语言加深了人们对于自 我的理解。因为语言总是要把食物作为 间断的、可以分割的东西来表达,而且 用同一概念称谓许多心理状态。所以他 主张:“心灵和语言之间没有共同的尺 度”,语言不能完全把握生命的自我, 语言只能把握僵死的东西,而生命的自 我是活的。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绵延出发 来理解自我、体验自我。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2、时间是形而上学的对象,而非空间。 •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根本就在于他主
张用时间,而不是空间来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 • 柏格森认为传统的各种哲学都是用研究空间的
方法来研究时间,或者将时间和空间放在同等 的地位。这样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传 统的形而上学模仿科学,用空间化的语言来谈 论时间,而这种语言又被常识的习惯所支配或 左右,使得人们谈论的是时间的被计算的方式, 而不是时间本身。
第四讲: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 年—1941年)是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 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 最大的人物。 柏格 森所提出的关于生命 和时间的原创性理解, 对于现代哲学、科学、 文学与宗教产生了非 常重要的影响,被誉 为法国最原创的哲学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柏格森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与科学 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科学的方法是实 证的方法,是一种理智的方法,这种实 证的方法并不能把握心灵生活和内在的 生命。生命是哲学关注的重点。哲学应 当有一个不同于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 这一对象就是时间,也就是真正的绵延。 只有我们了解了时间,才能把握生命。 因而时间就是生命的本质。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常识运动观:用静止的观点和线性的观点来理解和划 分运动。
• 传统的很多哲学家也是站在运动之外来看运动的,这 就误解了运动本身。
• 比如: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芝诺企图否定运动。 • 柏格森认为芝诺的论证是对于运动的幻相所致。 • 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 柏格森一一驳斥了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但是不是站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4、时间是生命的本质: • 柏格森认为哲学研究的就是时间,因为只有时
间的研究才能解开生命之谜。科学不能说明真 正的时间和生命。因为实证的方法都是外在的 方法,不能研究内在的东西。哲学或形而上学 研究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人的内心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存在于时间当中,与空间无关。这 种生命的意识是不断创新的,又是变化无穷的。 因此哲学要研究生命必须从时间开始。生命的 意义就存在于时间之中。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 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 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878年进巴黎高等师范学 校,毕业后获哲学教师资格,1881年起在中学任教。 188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97年被聘为巴黎高等师 范学校讲师,1900年起至20年代中期,任法兰西学 院哲学教授。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 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2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状况 恶化,卧床不起,他辞去了各种职务。1928年因《创 造进化论》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 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 黎逝世,享年82岁。
• 在柏格森那里,“绝对的运动”和“真 正的时间”和“纯粹的绵延”是一回事。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柏格森批评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引出自我概念, 也批评贝克莱把自我看成一堆感觉的复合,更反对休 谟等怀疑论者取消自我的存在,提出认为我们应该从 时间的绵延角度来重新理解自我。
• 1、两种对于“自我”的理解方式: • 一种是与环境有关的自我:意识关注行动,关注广延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1、柏格森对于科学和哲学不同的分析: • 科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 • 科学的语言:常识的语言 • 科学方法导致的最根本的错误:把最深沉、最
内在的并且是活生生的绝对实在变成了外部空 间对象。 • 人们越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概念对实 在做出解释和说明,离揭示实在的本质就会越 远,由此产生了纠缠不清的哲学问题。哲学家 们之间争论不休,但是不能解决问题。 • 总之,哲学问题的产生就是人们运用表示空间 的概念与字眼来思维和把握本来就不能空间化 的东西的产物。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在绵延中,过去包含在现在里,并且向 未来“持续地涌进”,在这种连成一气 的过程里,才有生命的永恒性。绵延生 机勃勃,健行不息。绵延像一条河流, “这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它不 借可以算出的力量而流向一个不能确定 的方向。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称它为 一条河流,而且这条河流只是流动。”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2、意识状态之流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实
体,不是静止的,彼此分离的,而是连 续的,不可分割的变化状态。 他说“我们不停地在变化着,状态本身只 不过是变化。”柏格森强调自我的意识 状态时一股不断持续的流变,只是由于 我们的注意力才使得它凝固和分开,使 得其中某些东西显现出来。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3、运动与空间无关: 柏格森认为实证科学不能真正地把握运动和生成
因为实证科学用符号的统一性和无限可分性来 表达时间,也就不能把握运动。因为时间的本 质绵延也就是运动。 在柏格森看来,运动就是时间的绵延,与空间无 关。这与科学所理解的运动观差异很大。 科学的运动观:运动是在空间里发生的,是可以 分割和计算的。 牛顿力学把质量和速度的功作为力的定义,又用 力来说明运动原则。物体的运动在于施加了作 用力,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是静止的。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1、时间与生命的相同点: • 为什么柏格森说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
而时间是真正的绵延呢? • 他认为时间的不断流逝,不重复性,单
向度性,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 生命也是不断流逝的,不可重复的。生 命本质上是纯粹的时间之流,不可分析, 也不可下定义。这是不断的生成和变化, 下定义就会扭曲时间和生命。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3、自由是纯粹的自我创造。 柏格森认为通过分析和辨别“真正的自我”和
“表面的自我”,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哲学的 一个假问题:自由和必然问题。 回顾西方哲学史上自由和必然问题的不同理解。 斯宾诺莎与黑格尔:自由与必然的理解,自由对 必然性的认识 康德的二律背反:自由的因果性与必然的因果性 柏格森认为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绵延出发,就能得 到关于自由的清楚观念,如果从空间出发,就 只能得到必然性,只得到决定论。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2、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 这里的“绵延”其实很难定义,这里很 可能意指我们不可以用外在空间里的方 法和要素来界定时间本身。因为时间和 空间本质上是不同的。时间是纯粹的流 变,绵延就是真正的时间的质。真正的 时间就是绵延,就是连续不断的变化和 生成,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分离,也没有 人为的痕迹和干扰,是纯粹异质性的, 只是内在的,心理的过程,而空间是外 在的,可以度量的。
在现代科学的立场上用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来批驳 芝诺,而是基于自己对于运动的理解。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柏格森理解的运动观: • 运动不占有空间。 • 因为一个物体要运动,它就必须在某个时候同
时在某一点上又不在某一点上。柏格森认为这 个特点正好表明运动不占空间。我们不能用空 间来理解运动,那样只会取消运动。我们而只 能将运动理解为时间的流变。 • 柏格森批评用空间的方式理解运动就是一种放 电影的理解,就是把运动的东西像放映胶片那 样在空间里一张张铺展开来,结果使得运动变 成了静止的东西。 • 柏格森认为运动是一种在绵延中展开的过程, 是一宗心理上的综合,心理的过程。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3、柏格森对于时间观念的两种划分: • 一般的物理时间观与绵延时间观区分: • 一般的时间概念的理解:物理的时间(常识的
时间观),我们用钟表来计算或度量时间。这 种时间观是建立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基础之上 的,所谓绝对时空就是指:将时间和空间都看 做是绝对的,是均匀的,是客观的,是可以被 人们科学的测量和计算的。一天24小时,一小 时60分,一分60秒等等。 • 但是柏格森认为一般的时间观也即物理时间根 本不是真正的时间。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duration)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2、意识状态之流 柏格森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有机
统一体的境界,每一个意识状态继承和包含了 过去所有的意识状态,同时又宣告了一个新的 意识状态的产生。没有任何过渡,每一个状态 都延展,渗透到别的意识状态之中去。它就是 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就是意识的不断流变, 也是绵延,具有本源性,创造性,新奇性,异 质性,它五彩缤纷,但却不可以名状。 柏格森的这种意识状态之流变的思想直接启发了 后来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詹姆斯, 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兴起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觉意识的研 究》(1888)、《时间与自由意识》 (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 (1896)、《笑的研究》(1900)、 《形而上学导论》(1903)、《 创造的 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 (1911)、《精神的力量》(1919)、 《绵延性和时间性》(1922)、《道德和 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思想和运 动》(1934)等。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以及一般科学理 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 悉,曾经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 义者的学说。晚年兴趣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
• 柏格森哲学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 以直觉为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与人有关的理 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于传统的哲学问题尝 试做出新的解释,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 间转移到时间,强调时间的哲学意义。另外他 还试图对于世界整体和人的存在用非理性的直 觉来加以解释,对于后来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 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音乐的比喻:真正的时间就像一首动听 的音乐,我们只能用心倾听,但不可用 乐谱来刻画和记录,那样的话就不是真 正的音乐。真正的时间是没有瞬间的, 每一瞬间只是我们的感受和体悟出来的。 时间的绵延不是一个数量就可以把握的 东西。我们可以用心来认真地感受时间 的本质在于绵延4、真正的实在即“纯粹绵延” 柏格森认为,人内心体验到的纯粹绵延即
是“真正的实在”,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本体,而是不可分割的质的变化流,简 单地说就是变化本身。
在柏格森看来,绵延不仅仅是一个瞬间代 替另一个瞬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 除了现在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也就没有 过去向现在的延长,没有进化,没有具 体的绵延。绵延那是一个过去消融在未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4、时间是生命的本质,是真正的绵延。 • 时间是生命。这个不难理解。 • 平常的俗语:“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因
为生命的展开是需要时间的,生命本质上是时 间的绵延和流动。
• “绵延”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我们每个人 都生命里感受到它,可以说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或持续。我们很难用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绵延” 本质,而只能体验。没有绵延,就没有活的生 命,没有运动变化。绵延才是世界的本质。哲 学就是要研究这个作为时间和生命的绵延。
性的时候产生; • 另外一种是内省的自我:也即我们通过内省的方式而
达到的内在状态的自我,这种内在的自我是我们把内 在生命看做活生生的,永远生成的、延续着不可分离 的东西的时候产生的。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柏格森主张的是后一种自我,而非前一种自我。 他认为传统哲学将自我看成实体的观点是错误 的。因为将自我看做实体就是我们的内在心理 状态看做是一个可以分割的,可以度量的东西, 这是一种外在的方法,根本就不适合于研究自 我。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不仅如此,人的语言加深了人们对于自 我的理解。因为语言总是要把食物作为 间断的、可以分割的东西来表达,而且 用同一概念称谓许多心理状态。所以他 主张:“心灵和语言之间没有共同的尺 度”,语言不能完全把握生命的自我, 语言只能把握僵死的东西,而生命的自 我是活的。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绵延出发 来理解自我、体验自我。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2、时间是形而上学的对象,而非空间。 •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根本就在于他主
张用时间,而不是空间来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 • 柏格森认为传统的各种哲学都是用研究空间的
方法来研究时间,或者将时间和空间放在同等 的地位。这样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传 统的形而上学模仿科学,用空间化的语言来谈 论时间,而这种语言又被常识的习惯所支配或 左右,使得人们谈论的是时间的被计算的方式, 而不是时间本身。
第四讲: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 年—1941年)是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 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 最大的人物。 柏格 森所提出的关于生命 和时间的原创性理解, 对于现代哲学、科学、 文学与宗教产生了非 常重要的影响,被誉 为法国最原创的哲学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柏格森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与科学 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科学的方法是实 证的方法,是一种理智的方法,这种实 证的方法并不能把握心灵生活和内在的 生命。生命是哲学关注的重点。哲学应 当有一个不同于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 这一对象就是时间,也就是真正的绵延。 只有我们了解了时间,才能把握生命。 因而时间就是生命的本质。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常识运动观:用静止的观点和线性的观点来理解和划 分运动。
• 传统的很多哲学家也是站在运动之外来看运动的,这 就误解了运动本身。
• 比如: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芝诺企图否定运动。 • 柏格森认为芝诺的论证是对于运动的幻相所致。 • 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 柏格森一一驳斥了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但是不是站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4、时间是生命的本质: • 柏格森认为哲学研究的就是时间,因为只有时
间的研究才能解开生命之谜。科学不能说明真 正的时间和生命。因为实证的方法都是外在的 方法,不能研究内在的东西。哲学或形而上学 研究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人的内心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存在于时间当中,与空间无关。这 种生命的意识是不断创新的,又是变化无穷的。 因此哲学要研究生命必须从时间开始。生命的 意义就存在于时间之中。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 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 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878年进巴黎高等师范学 校,毕业后获哲学教师资格,1881年起在中学任教。 188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97年被聘为巴黎高等师 范学校讲师,1900年起至20年代中期,任法兰西学 院哲学教授。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 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2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状况 恶化,卧床不起,他辞去了各种职务。1928年因《创 造进化论》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 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 黎逝世,享年82岁。
• 在柏格森那里,“绝对的运动”和“真 正的时间”和“纯粹的绵延”是一回事。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柏格森批评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引出自我概念, 也批评贝克莱把自我看成一堆感觉的复合,更反对休 谟等怀疑论者取消自我的存在,提出认为我们应该从 时间的绵延角度来重新理解自我。
• 1、两种对于“自我”的理解方式: • 一种是与环境有关的自我:意识关注行动,关注广延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1、柏格森对于科学和哲学不同的分析: • 科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 • 科学的语言:常识的语言 • 科学方法导致的最根本的错误:把最深沉、最
内在的并且是活生生的绝对实在变成了外部空 间对象。 • 人们越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概念对实 在做出解释和说明,离揭示实在的本质就会越 远,由此产生了纠缠不清的哲学问题。哲学家 们之间争论不休,但是不能解决问题。 • 总之,哲学问题的产生就是人们运用表示空间 的概念与字眼来思维和把握本来就不能空间化 的东西的产物。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在绵延中,过去包含在现在里,并且向 未来“持续地涌进”,在这种连成一气 的过程里,才有生命的永恒性。绵延生 机勃勃,健行不息。绵延像一条河流, “这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它不 借可以算出的力量而流向一个不能确定 的方向。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称它为 一条河流,而且这条河流只是流动。”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2、意识状态之流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实
体,不是静止的,彼此分离的,而是连 续的,不可分割的变化状态。 他说“我们不停地在变化着,状态本身只 不过是变化。”柏格森强调自我的意识 状态时一股不断持续的流变,只是由于 我们的注意力才使得它凝固和分开,使 得其中某些东西显现出来。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3、运动与空间无关: 柏格森认为实证科学不能真正地把握运动和生成
因为实证科学用符号的统一性和无限可分性来 表达时间,也就不能把握运动。因为时间的本 质绵延也就是运动。 在柏格森看来,运动就是时间的绵延,与空间无 关。这与科学所理解的运动观差异很大。 科学的运动观:运动是在空间里发生的,是可以 分割和计算的。 牛顿力学把质量和速度的功作为力的定义,又用 力来说明运动原则。物体的运动在于施加了作 用力,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是静止的。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1、时间与生命的相同点: • 为什么柏格森说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
而时间是真正的绵延呢? • 他认为时间的不断流逝,不重复性,单
向度性,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 生命也是不断流逝的,不可重复的。生 命本质上是纯粹的时间之流,不可分析, 也不可下定义。这是不断的生成和变化, 下定义就会扭曲时间和生命。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3、自由是纯粹的自我创造。 柏格森认为通过分析和辨别“真正的自我”和
“表面的自我”,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哲学的 一个假问题:自由和必然问题。 回顾西方哲学史上自由和必然问题的不同理解。 斯宾诺莎与黑格尔:自由与必然的理解,自由对 必然性的认识 康德的二律背反:自由的因果性与必然的因果性 柏格森认为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绵延出发,就能得 到关于自由的清楚观念,如果从空间出发,就 只能得到必然性,只得到决定论。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2、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 这里的“绵延”其实很难定义,这里很 可能意指我们不可以用外在空间里的方 法和要素来界定时间本身。因为时间和 空间本质上是不同的。时间是纯粹的流 变,绵延就是真正的时间的质。真正的 时间就是绵延,就是连续不断的变化和 生成,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分离,也没有 人为的痕迹和干扰,是纯粹异质性的, 只是内在的,心理的过程,而空间是外 在的,可以度量的。
在现代科学的立场上用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来批驳 芝诺,而是基于自己对于运动的理解。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柏格森理解的运动观: • 运动不占有空间。 • 因为一个物体要运动,它就必须在某个时候同
时在某一点上又不在某一点上。柏格森认为这 个特点正好表明运动不占空间。我们不能用空 间来理解运动,那样只会取消运动。我们而只 能将运动理解为时间的流变。 • 柏格森批评用空间的方式理解运动就是一种放 电影的理解,就是把运动的东西像放映胶片那 样在空间里一张张铺展开来,结果使得运动变 成了静止的东西。 • 柏格森认为运动是一种在绵延中展开的过程, 是一宗心理上的综合,心理的过程。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3、柏格森对于时间观念的两种划分: • 一般的物理时间观与绵延时间观区分: • 一般的时间概念的理解:物理的时间(常识的
时间观),我们用钟表来计算或度量时间。这 种时间观是建立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基础之上 的,所谓绝对时空就是指:将时间和空间都看 做是绝对的,是均匀的,是客观的,是可以被 人们科学的测量和计算的。一天24小时,一小 时60分,一分60秒等等。 • 但是柏格森认为一般的时间观也即物理时间根 本不是真正的时间。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duration)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2、意识状态之流 柏格森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有机
统一体的境界,每一个意识状态继承和包含了 过去所有的意识状态,同时又宣告了一个新的 意识状态的产生。没有任何过渡,每一个状态 都延展,渗透到别的意识状态之中去。它就是 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就是意识的不断流变, 也是绵延,具有本源性,创造性,新奇性,异 质性,它五彩缤纷,但却不可以名状。 柏格森的这种意识状态之流变的思想直接启发了 后来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詹姆斯, 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兴起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觉意识的研 究》(1888)、《时间与自由意识》 (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 (1896)、《笑的研究》(1900)、 《形而上学导论》(1903)、《 创造的 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 (1911)、《精神的力量》(1919)、 《绵延性和时间性》(1922)、《道德和 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思想和运 动》(1934)等。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以及一般科学理 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 悉,曾经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 义者的学说。晚年兴趣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
• 柏格森哲学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 以直觉为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与人有关的理 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于传统的哲学问题尝 试做出新的解释,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 间转移到时间,强调时间的哲学意义。另外他 还试图对于世界整体和人的存在用非理性的直 觉来加以解释,对于后来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 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时间与纯粹的“绵延”
• 音乐的比喻:真正的时间就像一首动听 的音乐,我们只能用心倾听,但不可用 乐谱来刻画和记录,那样的话就不是真 正的音乐。真正的时间是没有瞬间的, 每一瞬间只是我们的感受和体悟出来的。 时间的绵延不是一个数量就可以把握的 东西。我们可以用心来认真地感受时间 的本质在于绵延4、真正的实在即“纯粹绵延” 柏格森认为,人内心体验到的纯粹绵延即
是“真正的实在”,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本体,而是不可分割的质的变化流,简 单地说就是变化本身。
在柏格森看来,绵延不仅仅是一个瞬间代 替另一个瞬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 除了现在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也就没有 过去向现在的延长,没有进化,没有具 体的绵延。绵延那是一个过去消融在未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4、时间是生命的本质,是真正的绵延。 • 时间是生命。这个不难理解。 • 平常的俗语:“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因
为生命的展开是需要时间的,生命本质上是时 间的绵延和流动。
• “绵延”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我们每个人 都生命里感受到它,可以说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或持续。我们很难用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绵延” 本质,而只能体验。没有绵延,就没有活的生 命,没有运动变化。绵延才是世界的本质。哲 学就是要研究这个作为时间和生命的绵延。
性的时候产生; • 另外一种是内省的自我:也即我们通过内省的方式而
达到的内在状态的自我,这种内在的自我是我们把内 在生命看做活生生的,永远生成的、延续着不可分离 的东西的时候产生的。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柏格森主张的是后一种自我,而非前一种自我。 他认为传统哲学将自我看成实体的观点是错误 的。因为将自我看做实体就是我们的内在心理 状态看做是一个可以分割的,可以度量的东西, 这是一种外在的方法,根本就不适合于研究自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