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X20.8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三认识八种设误陷阱、熟知三级比对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三认识八种设误陷阱、熟知三级比对

练案[2]第一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三认识八种设误陷阱、熟知三级比对一、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

1.选项: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原文信息】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判断】(×)【判断理由】_该项将原文的两个角度“语言变革”和“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捏合成“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将原文“不仅……也能……”涉及的两方面意义说成一个方面的最重要意义,这是典型的曲解文意。

2.选项: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原文信息】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判断】(×)【判断理由】根据原文“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可知,“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的说法无中生有。

还有《西厢记》和《金瓶梅》是全新的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理解和接受。

3.选项: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和野鸡等活物。

【原文信息】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古时期,贡赋一体。

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

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导言】高考语文试题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察,错题也是考生容易犯的地方。

对于常见的八种错误题型,我们可以总结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试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错误题型,并提供解析和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理解型错误题型】理解型错误题型是高考语文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之一。

这种题型往往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思维分析能力。

其中,有些题目会采用修辞手法或者引用古文等方式进行考查,容易让同学们产生困惑。

解析和解题技巧:1.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理清题目的要求。

注意分析选项与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排除干扰项。

2. 对于引用古文的题目,要熟悉常见的古文段落和作者,掌握古文的基本意义。

3. 对于修辞手法的题目,要熟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多做阅读理解题和文章分析题,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增强对修辞手法和古文材料的掌握程度。

【二、错读型错误题型】错读型错误题型是高考语文中的又一常见错误类型。

这种题目往往考查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以材料的表达形式和一些细节进行考查。

解析和解题技巧:1. 阅读材料前,注意审题,了解这个材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和重点。

2. 阅读材料时,注意原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和特殊结构等信息。

3. 多做课文精读题和综合题,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注意培养阅读材料的细致观察能力,提高对细节的敏感度。

【三、疏漏型错误题型】疏漏型错误题型是高考语文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之一。

这种题目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文写作规范程度和细致观察能力。

解析和解题技巧:1. 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中是否有关键的提示信息。

2. 仔细阅读文章,留心文章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如标点符号、句子结构等。

3. 注意文言文的写作规范,如虚词使用、语序、句式等。

4. 多做文言文的改错题和综合题,提高对文言文写作规范的掌握程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设误类型精品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设误类型精品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常见设误类型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 意缺失两种错误。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 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 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 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 等);
•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 尔等)
设误方法 2、指代不明
【对应文段】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 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 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 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设误方法 4、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
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
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
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
设误方法 5、因果混乱
【对一应般文有段两】种到情了况清:代一,是“因茶果马颠互倒市,”就作是为把一“种因” 错重断要为制“度果逐”渐,从历“史果地”平错线断上为消“失因,”取,而颠代倒之了的两 者是的“关边系茶;贸二易是”强制加度。因藏果族,对就茶是叶把的没需有求因有果增关无系 减,对其他产的品说如成丝是绸、因布果料关、系铁。器等的需求也 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 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 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 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 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错误选项设置类型分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错误选项设置类型分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错误选项设置类型分析作者:徐香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6年第09期一般论述类阅读文本所选内容专业性强,论述逻辑严密,又有理论深度。

要读懂读透,难度很大。

加之出题者在选项里故意挖坑,设置障碍,很多考生对此题型望而生畏,他们往往耗费很多时间,却保证不了理想的正确率。

不过,若系统地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会发现命题者出题的角度、设置错误的类型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若能了解这些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就能快速、准确地识破陷阱,排除错误选项,提高准确率。

下面,我们以典型的高考题为例,分析论述文中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类型。

一、语言的分寸为考查考生的理解和信息整合能力,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通常要改变语言表述形式,对文中原句作改装和重组。

因此,做题时,要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逐字逐词地同原文进行细致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的改造过程中,删了什么,改了什么,添了什么,这种改造是否影响到句子传达的意义。

以下例句都在细枝末节处对原句做了手脚,使意义迥异。

1. 随意增加词语或短语。

【例1】2013年安徽卷第1题:A.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文: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增加了“不充分”一词,意义完全不同。

【例2】2016年高考山东卷第2题: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原文: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C项与原文相比,增加了“继承汉魏古诗”一短语,改变了愿意。

2. 删减修饰成分。

【例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1题: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解题思路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解题思路课件
简答题
一般设置1道,4分或6分。主要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 表述能力。
02
常见设误类型分析
张冠李戴
识别方法
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中的信息,注意主谓宾的搭配是否一致 。
示例
原文说“A事物的特点是B”,选项却表述为“C事物的特点 是B”。
无中生有
识别方法
逐项核对选项内容,看是否有超出原 文范围的信息。
示例
原文未提及D事项,选项却说“D事项 对A事物有重要影响”。
偷换概念
识别方法
注意选项中的概念是否与原文中的概念一致,是否有偷换的情况。
示例
原文说“A事物是指B”,选项却表述为“A事物就是C”。
以偏概全
识别方法
注意选项是否将原文中的部分信息扩 大为整体信息,或者将整体信息缩小 为部分信息。
示例
原文说“A事物的某一方面存在B问题 ”,选项却表述为“A事物整体都存 在B问题”。
注重积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建立阅读计划
制定每周或每月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和时间安排,保证阅 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生词、短语和优美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 的语言库。
多角度思考和分析
对于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 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言素养。
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提高学生 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精神。
强化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2015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

【2015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

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 可能反之。
要排除“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 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 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 必等。
二、已然与未然(混淆时态)
法是相同的:必须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
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内容,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
“狠狠地”比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一、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 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
,而是要“ 换一种方法 ” 。正是在 “换 ” 的过程中,命
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
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 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 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要排除“以偏概全”干扰项,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 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 (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 (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1:【对应文段】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 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 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解析】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 ‛,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一、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⑴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3题。

(2010年广州市一模)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

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规律。

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

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

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

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

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

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设误方法 3、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 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 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 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 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 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 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
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 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 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 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 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 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高考论述类文本: 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你在语文学习上所偷得懒,都会成为将来最深的遗憾。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X20.8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X20.8

考纲再现
社科文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
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 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 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 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 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 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 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二、常 见 错 误 类 型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
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2.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 是对《老子》的批评。
【对应文段】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 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 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试题】1.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 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 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 派别也无从谈起。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学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学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能力层级如下: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把握命题规律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常见错误类型1、()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全都”“全部”例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南卷第8题)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l第8题)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第三重比对 比对选项与原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旳答题策略最关键在于比对选项与原 文。选项与原文旳比对点存在显与隐、明与暗旳关系。 主要从显和明旳比对点入手,将选项旳表述与原文中 相应旳(或有关旳)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鉴定选项旳正 误。 注意:选项旳表述,不可能是原文有关内容旳复制。 命题人设置旳选项,总是要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某种 改造,或增添词语,或删减词语,或变换词语,或变 化语序,等等。
1.要求选出旳是正确 项(选“是”)或者错 误项(选“非”)
拟定某一选项旳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旳过程,一定要找 出排除旳根据,才干得出精确旳答案。有些考生能比对原文,正 确判断某个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但因为没看清题干中选“是 ”还是选“非”旳要求,造成所选答案错误。
是“体现”“原因”,还是“成果”……要尤其注意题干中旳这
[2023·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旳 研究已经证明:拥有联觉能力旳人,除了看 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有关旳 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有关旳 V4区域也同步被激活。
原文说旳是“似乎能够证明下列旳假设”, 表白后文不是一种得到确证旳结论,而选项 则说“已经证明”,显得十分肯定。
[2023·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旳“单磁核” 假说经试验证明出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
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旳 “最初”审美直觉得到旳启示而后被试验证明,而不 是选项所述旳经过试验去证明后才懂得磁与电共有旳 对称之美。 结论:选项强调试验在前,启示在后,与原文表述旳 先后顺序恰好相反。
原文:不论是个人旳遗忘还是社会旳遗忘,在某种 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旳机制,让 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收教训,面对现实,想象 将来,而不但仅被过去旳记忆所束缚。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认识八种设误陷阱、熟知三级比对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认识八种设误陷阱、熟知三级比对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于文无据。
• 设六错、特因点果一把混是不乱因 是果必倒然置的,条即件推、理因条果件关和系结说论成的必颠然倒的;条二件是、强因加果因关果系,。即
设错手段
以结果、表现来解释结果、表现的原因;把不同位置的因果关 系混为一谈。
注意分析选项语句间的关系,核对分析条件、原因和推论、结 识别方法 果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关注“因此”“所以”“就”等词
(2018·全国卷Ⅲ·T1-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 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 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 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 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 意义共同性。
根据原文信息,选项中“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 来说是不一样的”表述一致,而选项中“抽象的意 义共同性”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具体的意义共 同性”。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 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 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 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 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 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 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 情了。
首先,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 名称”,而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可能 与现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记载的只是二十 四节气的名称,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 有不同的名称” 这种情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 二设特、错点无选论中项而生中出有的 ,内纯容主在观原臆文断中。没有提及,或选项中的内容无法由原文推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错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错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错判断选项是否以偏概全时,要注意分析文中的多个方面(角度)是否都被涉及到,如果有遗漏,就要考虑选项是否存在问题。

三、混淆时态选项在转述文意时,故意把文中的时态改变,造成选项与文章在表述上出现误差。

典型例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A.从《论语》中可以看出,___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

解题思路】选项涉及的文章内容是:___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

从这些情形来看,___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

语段中的“___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是现在时态,而选项中的“___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是过去时态。

突破秘籍】判断选项是否混淆时态时,要注意分析文章中的时态,以及选项是否与文章的时态一致。

四、无中生有选项在转述文意时,故意加入一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造成选项与文章在表述上出现误差。

典型例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B.《论语》中___曾说过:“仁者,非常之人也。

”这说明___认为,仁者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之人。

解题思路】选项涉及的文章内容是:《论语·卫灵公》:“仁者,人也。

何以为非常之人也?”___的意思是说:仁者是普通人,为什么要说他是非常之人呢?文章中并没有说___认为仁者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之人。

突破秘籍】判断选项是否无中生有时,要注意分析文章中是否有涉及到选项中的内容,如果没有,就要考虑选项是否存在问题。

五、曲解文意选项在转述文意时,故意改变原文的意思,造成选项与文章在表述上出现误差。

典型例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5.C.《论语》中的“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是器具,而是有道德的人。

解题思路】选项涉及的文章内容是:《论语·雍也》:“君子不器。

”___的意思是说:君子不是器具,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工具。

文章中并没有说君子是有道德的人。

突破秘籍】判断选项是否曲解文意时,要注意分析原文的意思,以及选项是否与原文的意思一致。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6—论述文设误八大类型(教)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6—论述文设误八大类型(教)

高考语文复习训练学案6(教)——论述文八大设误题型一、知识点讲解——八大设误陷阱针对性练习1.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表现、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或混淆,从而迷惑考生。

例12.张冠李戴命题者将相关信息错置,把属于甲的特点或行为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行为,或者前面的条件、原因属于甲而后面的结果却属于乙,等等。

3.无中生有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例34.混淆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5.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条件、数量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进行干扰。

主要有空间错位、以部分代全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6.断章取义命题者故意把某一个限制条件漏掉,孤立地截取某一个意思来表达,造成考生对某个意思的片面理解。

7.混淆时态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使未然和已然混淆。

要重点关注的词语有: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8.主客颠倒就事物而言,有主体和客体;就事物变化发展的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因和次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者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体”和“客体”、“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二、高考真题训练【2017新课标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 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 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 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 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 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 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 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 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 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 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 意缺失两种错误。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 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 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 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经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QQ:372521744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考纲再现
社科文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 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 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
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
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 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 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 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 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 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 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 重点关注:
•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 数);
•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 等);
设误方法 3、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 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 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 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二、常 见 错 误 类 型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
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高考论述类文本: 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经整理改动,版权归原作者,范文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问题,联系QQ;372521744删除!
【试题】2.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 是对《老子》的批评。
【对应文段】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 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 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试题】1.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 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 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 派别也无从谈起。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你在语文学习上所偷得懒,都会成为将来最深的遗憾。
----我寄同学们
•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 尔等)
设误方法 2、指代不明
【对应文段】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 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 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 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 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 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