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小专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影响.ppt
石灰岩形成
地壳抬升
化学风化和流 水机械作用
瀑布高77.8米,宽101米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2010年山东)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喀斯特 地貌区
黔东南榕江县大利侗寨秘密
喀斯特地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在建造世界口径最大(500米)、接受面积相当于30 个足球场大的天坑,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FAST,将于9月完工。
分析该区水质优良的原因。
本课要求:
成因
喀斯特地貌
形态
影响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石牙
漏斗
峰林
奉节天坑
武隆汽坑洞——竖井
奉节地缝
金佛山——喀斯特桌山
贵州水城天生桥
石牙 峰林 漏斗 天坑 天生桥
地缝
石笋
石钟乳
地表
喀斯特 地貌
地下
溶洞
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008年北京卷)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 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喀斯特 地貌区
(1)交通
贵广铁路从贵阳到广州近856公里仅用时4个小时。贵广 高铁贵广高铁桥隧比83%;其中贵州段桥隧比92.1%,贵 州段造价高达一公里一亿
(2)农业
(3)旅游业
全球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华南喀斯特区的核心部位
兴义万峰林
(4)生态环境
贵州省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 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石漠化面积达到 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78%。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4 地质地貌(学生卷)
专题04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构造运动)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下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地区。
它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也会接触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阶段学习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指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溶解矿石、岩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形成碳酸溶液,继而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溶蚀作用主要由于碳酸盐岩的存在而引发。
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形成裂隙、洞穴等特征。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特征1.地表特征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塔、喀斯特平原和岩溶斑点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尖峰状地貌,如中国的喀斯特天门山。
喀斯特平原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区,如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大地貌。
而岩溶斑点则是指多个天坑、洞穴等喀斯特地貌特征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区域。
2.地下特征喀斯特地下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洞穴、地下河系和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洞穴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如中国的乌龙洞。
地下河系则是指地表水源形成的河流在地下继续流动的地下系统。
地下溶洞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穴,常常有奇特的地质景观。
三、喀斯特地貌产生的地质灾害尽管喀斯特地貌有其独特的美景,但也存在一些地质灾害。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洞穴的腐蚀作用,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地陷等灾害。
同时,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也可能引发水灾问题。
在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喀斯特地区的地质特点,以避免潜在的灾害。
四、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保护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以贵州为代表,全球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斯洛文尼亚的普莱谢夫察、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等。
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工作,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切忌盲目开采、污染。
五、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小专题
由于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塌陷,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突然坑洞。
石林
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峰林地形,具有奇特的地貌景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特地貌的特征
1 地表塌陷
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表经常 出现塌陷现象,形成坑洼 不平的地貌地形。
2 水文特征
3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地貌地区地下水孔、 地下河流等水文特征较为 常见。
喀斯特地貌地区生态环境 独特,物种多样性丰富。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中国
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 的国家之一,有着世界上最大 的喀斯特地区。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是欧洲著名的喀斯 特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喀斯 特地貌景观。
古巴
古巴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 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水洼
喀斯特地区常常形成水洼,成为 众多物种的栖息地。
石笋
喀斯特地貌小专题
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造成的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在地下溶蚀而导致 地面出现坑洞、裂缝等地貌现象。本专题将详细介绍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概念、 形成原理、类型、特征、分布、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本概念
喀斯特地貌是指溶蚀作用造成的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地区所形成的地貌。这 种地貌以洞穴、地下水孔、塌陷型地貌为特征,广泛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
植被
喀斯特地区多石笋,是石灰岩溶 蚀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美丽形态。
喀斯特地区生长着丰富的特有植 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 用。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旅游业
喀斯特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矿产资源
喀斯特地表的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 要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世间万物,千变万化。
世界上有很多奇特的存在,像溶洞、热带雨林、火山等,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一种奇特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选择题蒙题口诀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术语高中地理必修一框架图1什幺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物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
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1喀斯特地貌分类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IOc)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
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
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专题十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90张)
2.冰川地貌 (1)冰川概念:是指极地或高 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___缓__慢__运__动_的天然冰体。 (2)冰川的分类
类型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 面积 大 ,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规模很小
中低纬度 高海拔 地区
3.冰川作用和冰川地貌 (1)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分为冰蚀 地貌与冰碛地貌(堆积地貌)。
冰川的力量
磨蚀 作用
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石压 碎,而且还挟带这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
挖蚀 作用
冰川运动时,一方面以自身的推力将冰床上的碎屑物挖
起,另一方面又把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冰床上的岩石
拔起,带向下游
4.常见的冰川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 角峰 和刃脊等。
5.现代冰川分布 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 两极 地区和中低纬度高 地区。在第四纪大冰期, 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很多地区被连绵的冰川覆盖,留下了大量的 冰蚀 等冰川地貌遗迹。
(3)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溶沟 洼地
形态特征 呈长条形或_网__格___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 行 面积较大,底部_平__坦___
峰丛、峰林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___锥___状耸立
孤峰、残丘 由峰林演变而来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特征
溶洞
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___层_____状分布
活动
挪威西峡湾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2005 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 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 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质现象之一,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重要的地质价值。
在高考中,喀斯特地貌是地理科目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的知识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源于地下溶蚀作用。
当地下水渗入岩石中时,会与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发生反应,溶解掉部分岩石,形成溶洞。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逐渐扩大,形成喀斯特地貌。
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1. 洞穴: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洞穴的形成。
这些洞穴有不同的形状和规模,其中一些洞穴内部因为溶洞的渗水和落水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独特的地质景观。
2. 断崖:喀斯特地貌的地表特征之一是断崖。
由于地下溶洞的坍塌,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峭立的岩石崖壁,给人以视触双感。
3. 江河地貌: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难以形成地表流动,水通过地下洞穴或裂隙断层流动,形成了堰塞湖、地下河等江河地貌。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世界的喀斯特地区,如中国的桂林、贵州黔南等地,马来西亚的林梦岛、巴里望岛,以及斯洛文尼亚的普雷德约、巴尔顿等地。
四、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的关系1.旅游资源:由于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
这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人类活动:然而,喀斯特地形的不稳定性也给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地理条件相对闭塞,部分喀斯特区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通、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存在难题。
3.环境保护:喀斯特地貌是生态脆弱区域,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建设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好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环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独特而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高考备考都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2.3.1喀斯特地貌教学课件高中地理
重庆武隆天坑
重庆奉节天坑
喀斯特溶蚀地貌
2.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 洞
地下暗河
溶洞 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 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 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 洞。
1.读图可知,甲是石钟乳,乙是石笋,石钟乳是自上而下的生长,石 笋是自下而上的生长,石钟乳生长在洞顶,而石笋生长在洞底,D正 确,B错误;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A、C错误。故选D。
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在温暖、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很容易在雨 水作用下,发生溶解,经过迁移,在洞穴中因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过饱和的碳酸盐发生沉 淀,形成石笋。读图,据此完成1~3小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与地域文化多样关系不大,③错误;地形 崎岖加之交通不便,导致聚落互相之间自古以来交流不频繁,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①②④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B。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地下水中因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而被称为“喀斯特水”,
(2)说出钙华景观主要分布地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
(2)根据材料信息“我国钙华景观多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 贵州等地。”可知,我国钙化景观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该地位 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岩层破碎,降水较多, 多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地下水中因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而被称为“喀斯特水”,
课堂小结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是地球表面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的总称。
而喀斯特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地貌类型,其特点是岩溶作用导致地表出现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以喀斯特地貌为例,介绍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及其相关特征。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依托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当含碳酸盐的石灰岩、石膏岩等溶解性岩层受到地下水的长期侵蚀时,会发生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的形成。
具体的形成过程包括:1. 溶蚀作用: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溶液,进而与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
2. 洞穴形成:经过长时间的溶蚀,溶洞开始形成。
水通过裂缝、砂洞等地下通道流动,与岩石发生作用,逐渐形成洞窟。
3. 洞口扩大:地表的溶洞被地下水冲刷,洞口逐渐扩大。
此时,地表的裂缝和溶洞会相互连通,形成地下河。
4. 河谷侵蚀:地下河切割地表,形成峡谷和溶洞孔穴,并且将河谷形态逐渐展现在地表上。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形特征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1. 溶洞:溶洞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下形态,具有独特的地下演化过程和壮丽的景观。
洞内常见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沉积物。
2. 地下河:地下河是地表流水经过溶洞连接而形成的地下河道。
地下河发展形成了多处的地下河穿越现象,以及流过喀斯特地表的溶河景观。
3. 石桥:石桥是溶蚀作用的产物,特指通过地下水侵蚀形成的岩层上方残留的由石灰石构成的天然桥梁。
例如中国的庐山石桥。
4. 峰丛林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地表经过雨水的冲蚀、溶蚀而形成的山地以岩溶岩石构成。
其独特的峰丛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尤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为主。
下面是一些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情况:1. 中国喀斯特地貌: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份。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
2020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 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2 )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 )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 )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 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 )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 )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 )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 )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概述:高考中,地理科目中的自然地理部分通常会涉及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地貌类型,其形成于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的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高考中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1. 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特征: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溶蚀性岩石地区由于溶蚀、沉积和风化等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地表石灰岩溶蚀、岩溶地表下掏空、岩溶塌陷、断裂沉降和喀斯特植物等。
其中,干流式喀斯特地貌和湿地式喀斯特地貌是两种常见类型。
2.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溶溶蚀、地下水蚀溶、地表沉降和地下溶洞等过程。
首先,雨水和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盐,使其变得容易溶解。
随后,溶蚀作用逐渐形成地表的不规则坑穴、喀斯特塌陷和裂洞等地貌特征。
最后,地下水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下岩溶系统,包括众多的溶洞和地下河流等。
3.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喀斯特地貌可以根据地表形态和地貌发育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喀斯特凹地、喀斯特盆地和喀斯特丘陵等;根据地貌发育程度,可以分为初级喀斯特地貌、中级喀斯特地貌和成熟喀斯特地貌等。
4.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岩溶地区,包括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喀斯特地貌也广泛分布于多个大陆,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地貌。
5. 喀斯特地貌的经济意义:喀斯特地貌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喀斯特地区的溶洞和地下河流,为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供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源也是独特的饮水来源,提供了清澈纯净的水质。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地形特点还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结论:喀斯特地貌是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型例题剖析指导】(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题情景: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运用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的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的高低及分布特点及河流发育。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是侵蚀与堆积。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提及“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该地在形成之初,地形平坦。
“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现在该地地势起伏较大。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形成越早的玄武岩被侵蚀时间越长,海拔越高。
(2)图表分析: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
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
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以岩溶作用为主要形成过程。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
1.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等)的地区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水通过渗透、流动和溶解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溶质,形成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等地貌特征。
2. 喀斯特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地表塌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盆地等。
其中,溶蚀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形成于地下溶蚀作用,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
3.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石灰岩地区。
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中国喀斯特之乡。
4. 喀斯特地貌的资源价值:喀斯特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丰富的资源价值。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供应了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
此外,喀斯特地区还富含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铝土矿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地理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喀斯特地区,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与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堡(下图)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山区,处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天然温泉,更有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
棉花堡的温泉中含有石灰质,经过校长时间形成了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
棉花堡知名度高,当地温泉旅馆众多。
由于免费开放使用,棉花堡钙化堤不断变窄。
随着温泉水量不断减少,棉花堡的钙化堤部分变“黄”。
对此土耳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目前棉花堡钙化堤基本恢复。
(1)推测棉花堡钙化堤的形成过程。
(2)分别说出棉花堡钙化堤变色、变窄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土耳其政府为保护棉花堡可能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石灰质受雨水溶蚀渗入地下,经过循环后随温泉涌出,涌出的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长期积累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2)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旅游酒店大量引水,导致水白净能力下降;游客众多,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污染严重,致使钙化堤变色。
钙化堤由石灰岩组成,受流水长期作用,硬度较小;游客众多,人流量大,导致钙化堤变窄(3)限制游客数量及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如需赤脚、不准游泳);约束温泉旅馆的开发;建设人T石灰阶地;调节和补充温泉水量(答对三点即可)典型例题三:(11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某地区域图和气温降水图(1)据材料二,说明图17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2)图18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的成因。
(2分)(3)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4)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此俗语。
(4分)参考答案:(1)以高原为主(1分)地势西北高东部低(1分),多山间盆地(或峰林)(1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3)高温多雨的天气和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结构(2分)(4)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1分),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1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1分),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1分),因此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只说。
典型例题四:(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环绕省会贵阳,以山地、高原为主,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丰富,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地貌。
近年来,黔南州在突出的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迎接产业转移。
下图示意黔南州交通位置。
(1)分析喀斯特地貌广布对黔南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2)说明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分)(3)简述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应该采取的措施。
(4分)参考答案:(1)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工程建设;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造成地表水短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国家大通道交会处,有便捷的交通线与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相连;环绕贵阳、深入黔中,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多样;劳动力充足。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3)加强区域内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园区,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劳动力技能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典型例题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A某区域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图B乐业地区气温、降水量图(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由图A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较高的省区是云南和_________。
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之母”,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_________(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4分)(2)图B为乐业地区的各月平均降水量与气温图,请判断其气候类型:。
(2分)(3)请根据图B,你认为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并予以说明。
(2分)(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参考答案:(12分)(1)广西(或贵州)(2分)石灰岩(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3)春夏比较合适。
因为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河流补给也较少,河流流量少,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
(2分)(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
(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
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
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
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
下左图桌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桌山景观。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
(3)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其原因。
(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环绕在桌山顶上,受山坡气流的影响,不会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临海面,)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
(3)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云雾,较弱的风力(和高空下沉)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在山顶;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光线好。
(4)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风一侧受陡崖阻碍,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雾并扩散到山顶(云团不易下沉);背风一侧沿陡峭山坡下沉的云团快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团易消散。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
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
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
(1)说出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述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
(4)有人认为未来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与恢复,试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成土速度慢,植被覆盖率低;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大面积裸露。
(2)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地表水不易储存,加剧了人畜饮水的困难程度;旱涝灾害频发。
(3)特征: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海拔400—600m处达到最大值;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种类较少,植被生长速度较慢;海拔高,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生长营养不足;海拔高,光照强,风速大,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植被难以生存。
(4)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林地多转变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石漠化问题更突出;低海拔地区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均比较好,利于植被覆盖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