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最后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2道选择题,48分)
1.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
A. 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
B. 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
C. 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
D. 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观念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规矩形成于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之前并不存在,并非贯通整个中国历史;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中西比较表明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更多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不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继续大力
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这些做法
A. 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
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C. 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
D.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依据材料“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
实力,弱化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些措施并未触及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并未废除封国制,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政策的改变,不是行政体制的调整;C选项错误,这些措施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缓解了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 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 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D. 从以门阀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可知唐代士人注重门第声望,根据材料“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可知宋代士人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故D项符合题意。A 项,材料中未涉及向平民社会转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4.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程朱理学的传播
B.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目
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程朱理学的传播有关,故A选项正确;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原因更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关,材料没有体现商帮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D选项错误。
5.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A. 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 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 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可知,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说明当时洋务企业具有雇佣工人生产的资本主义因素,故C正确;材料说明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目的是维护洋务企业的利益,并非保护工匠的利益,排除A;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无法体现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排除BD。
6.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详解】据所学可知康有为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这不仅是学术思想,也为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不正确;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儒学发展历程,B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继承改造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为其所用,没有动摇传统儒学主导地位,D项错误;所以选C项。
【点睛】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7.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联合绅士阶层;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绅士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中国社会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