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站综合开发(设计)项目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设计说明 超全超新超详细 涵盖各专业

合集下载

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站综合开发(设计)项目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设计说明 超全超新超详细 涵盖各专业

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站综合开发(设计)项目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设计说明 超全超新超详细 涵盖各专业

地铁·新天地设计说明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核心区站点综合开发(设计)项目第M1I-KFSJ-101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暂名地铁·新天地,位于杏锦路西侧,系厦门市轨道1号线杏锦、董任站点物业综合开发项目。

本标段综合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为:74794.4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1800平方米(地上),平均容积率约为4.17。

项目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董任站点北地块、董任站点南地块、杏锦站点地块。

其中,董任站点南北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住用地,二地块东侧为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董任站点设于南地块。

杏锦站点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业、写字楼、SOHO居家办公、公交首末站综合用地,地块设置有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与地铁杏锦站点。

项目区域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配套设施均有完善的配套,拟规划建设复合型集商业、写字楼、住宅、交通为一体的中高端城市综合体。

东临杏锦路,为60M宽城市主干道,东连杏林大桥,西连集美新城。

项目东侧隔杏锦路为中航城A区地块,项目在建,现有建筑为别墅,百米高层及一百五十米超高层,含幼儿园,小学及加油站。

董任站点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2228.6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8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37800平方米,商业: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4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董任站点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23955.0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40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79000平方米,商业:4850平方米,生鲜便利店:100平方米,便利连锁店:5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3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杏锦站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8610.65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85000平方米(地上),写字楼:110000平方米,SOHO:40000平方米,商业:30000平方米,公交首末站: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4.79,建筑密度<55%,绿化率>15%,其中,商业层数按3层控制,底层为数码城、二、三层为文化娱乐城,数码:10000平方米,美食:5000平方米,娱乐:15000平方米。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4年4月武汉1 概述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1.1项目名称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1.1.2 项目地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等重要组团,是由本岛向北辐射形成跨海快速连接通道的骨干线路,是厦门轨道交通线网首条出岛线路,实现了本岛与北部集美、杏林组团的快速连接。

工程对解决本岛内交通出行、缓解北向跨海交通压力和改善出行质量、提高出行效率及促进城市规划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主要包括位于思明区的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位于集美区的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2段。

1.1.3 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12年5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原环评),2013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3]140号文批复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随着后续的勘察、设计的深入,针对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两段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针对这两段调整段,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调整报告》,并与2013年11月7-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厦门主持召开了可行性研究调整报告审查会,2014年1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基础【2014】149号文同意本次工程起点至将军祠站(不含)、园博园站至集美中心站两段的调整方案。

受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段)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10.09
•【字号】闽政地厦〔2024〕69号
•【施行日期】2024.10.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闽政地厦〔2024〕69号
集美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集美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请示》(集府〔2024〕158号)收悉。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委托,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区杏锦路与锦亭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和集美新城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2号地块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片开发总面积49.8102公顷。

二、你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三、你区和资源规划部门要做好《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衔接,确保《方案》符合规划管控要求。

要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序计划和规划用途,科学组织实施成片开发,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手续。

《方案》难以实施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四、市资源规划局要加强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9日。

盾构工筹汇报

盾构工筹汇报

两个区间盾构施工的约6-8个月时间。
变压器接入的费用(150万)。
由于运距增加,外运渣土、运输管片的时 缺 间将增加,导致区间施工速度放缓。 点 解决方案:增加1-2台40t电瓶车(增加错车
道岔)
增加高压电缆、钢轨道等设施 1400米左右(70万+300万)。
增加1台电瓶车的投入(约150 万/套含所有配套设备)。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施工需特别注意以下特殊地段: ① 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区间盾构下穿钟楼(CK26+293~300) ② 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区间盾构下穿新洲路共同沟
(CK26+019~024) ③ 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区间盾构下穿杏林湾路共同沟
(CK25+318~323)及新隆路共同沟(CK24+096~101) ④ 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区间盾构穿越孤石段
五、建议盾构施工筹划
五、建议盾构施工筹划
五、建议盾构施工筹划
工期分析
费用பைடு நூலகம்析
可以及时施工集美中心站、董任站附属结 减少董任站、集美中心站由于等

构,确保总体工期。
待盾构施工时间而造成的机械、设
董任站站内过站后,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可 备和人员闲置费用约500万。减少

以及时进行附属结构的施工,避免等待前 后配套设备转场费用,第二个高压
盾构区间工筹汇报
(杏北站~董任站~集美中心~诚毅广场站)
中铁十七局集团
2012年10月7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地质 三、水文情况 四、车站及区间设计工期 五、建议盾构施工筹划 六、影响盾构掘进的环境因素 七、下穿特殊地段处理方案 八、意见及建议
一、工程概况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岛外1标段土建施工包括三站 三区间,三站为董任站、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 三区间为杏北站~董任站区间,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区 间,集美中心站~诚本毅段广场站区间。

浅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集美中心站工程设计

浅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集美中心站工程设计

浅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集美中心站工程设计【摘要】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集美中心站为案例,从车站站址环境、项目重难点及制约条件、功能定位、客流吸引、环境影响、建筑空间布局特点等方面阐述轨道交通车站工程设计过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车站物业开发前言近年来,中国各地近年都加大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

轨道交通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重要节点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搭乘轨道交通工具出行时的站点平台,每个轨道交通车站都需要根据站位站址环境、城市规划条件状况,以及对车站的功能定位、平面布局、工程可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合比较分析,实施合理的轨道交通建设方案。

1.工程概况及站址环境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作为规划线网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中心放射状骨干线,由厦门市本岛西南端向北辐射形成快速跨海连接通道,线路主要沿城市重要的南北向发展轴敷设,连接了本岛和岛外的杏林、集美两大组团。

集美中心站是厦门市1号线一期工程的中间车站,车站位于厦门市集美新城中心区的杏林湾路与和新路交叉口,沿和新路方向敷设,大致呈南北走向。

站位所在的杏林湾规划路宽50米,双向8车道,车流量较大;和新路规划宽度18米,暂未建成,暂无车流通过。

站位东侧规划为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南端为商业、居住用地;西侧为文化娱乐;北面为公共绿地;现状为开发阶段,周边均为在建公共建筑。

2.项目设计重难点及制约条件1)杏林湾规划路北侧路下敷设的杏林湾共同管沟,截面尺寸达到5.4*4.4米(宽*高),埋深约5.5米,共同管沟土建已实施完成,管沟内部分管线已敷设,应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以解决车站与共同管沟之间的斜向相交、及竖向标高问题。

2)站位北端为中央公园山体,杏林湾路至中央公园山体高差约5米,合理布置车站及层高,以解决南北端高差问题。

3)站位南端现状为山包,规划道路及地块开发未形成,需考虑山包平整及物业开发的业态形式,合理布置车站站位,地面附属建筑布置,并应考虑预留地块衔接条件。

预留轨道交通条件的厦门市BRT一号线岛内段平面技术指标选取

预留轨道交通条件的厦门市BRT一号线岛内段平面技术指标选取

414 推荐意见综上所述,16km 短隧道方案虽然工程投资贵218亿元,但其没有控制工期的长隧道工程,工程风险、工期风险小,隧道运营养护及救援较方便,且绕避了安泽县规划建设的冀氏煤电工业区和配套建设的桃园、石安煤矿,安泽站位也符合地方规划。

因此本次研究推荐16km 短隧道方案。

5 结束语山西中南部铁路翻越太岳山和安泰山段选线,通过工程投资、经济据点、工程风险、工期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推荐的16km 短隧道方案,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控制工期的隧道长度,降低了隧道工程地质风险和工期风险。

其引线部分的工程难易程度也是越岭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纳入比选范围,这样才能选择合理的越岭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1] G 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2]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线路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76[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篇线路(下册)[R ].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篇地质(下册)[R ].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5]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篇隧道(下册)[R ].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竞选)[R ].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8[7] 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何振宁区域工程地质与铁路选线[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收稿日期:2010202204作者简介:张清峰(1979—),男,200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站地块配套项目土方施工方案恒晟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9月1日第一章土方施工方案 (3)1、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三章、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 (4)第四章、施工部署 (4)1、土方开挖总体施工安排 (4)2、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6)3、土方工程施工部署安排 (6)第五章、施工准备 (7)1、技术准备 (7)2、组织机构 (8)3、土方挖运机械设备选用 (9)第六章、土方施工 (9)1、施工方法及期 (9)2、技术措施 (9)第七章、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12)第八章、土方回填施工 (13)1、设计概况: (13)2、回填准备 (15)3、施工方法 (16)4、填土的压实 (16)5、填土压实方法: (16)6、压实排水要求: (17)7、回填施工: (17)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 (17)1、文明施工目标 (17)2、文明施工措施 (17)第十章、回填对地铁区间及车站结构的保护 (18)第一章土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①本工程业主提供的有关设计图纸②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③《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规范》GB502002-2013④《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⑤总承包合同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地块配套项目由地下室、1号楼、2号楼、3号楼、裙房(含公交车首末站)及室外配套工程、与董任南地下连接通道主体工程组成;总建筑面积280868.56平方米,总用地面积38610.65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7791.9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076.56平方米;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及筏板基础。

根据合同约定,本工程土方开挖从垫层底面开始计起,挖至设计承台地梁底标高,因此合同内总挖方量约3.5万方。

场地移交情况结合实际,车站以西在土方挖至黄海高程-6.5米处穿插桩基施工,区间以东在土方挖至-8.8米处穿插桩基施工,垫层以上土方量大约12万方。

厦门地铁1号线支线接轨方案研究

厦门地铁1号线支线接轨方案研究

远期 (2041)
39.83 95.04 1 013.44 2.39 10.66
表 2 1 号线早高峰小时客流指标
指标
设计年度
初期
(2019)
近期 (2026)
运营长度 / km 客运量 / 万人次 · h-1
30.85 7.01
39.83 10.65
客运周转量 / 万人 · km 客流密度 / 万人次 ·(km · h)-1
1 工程背景
厦门地铁 1 号线工程作为规划线 网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中心放射骨干 线,由本岛向北辐射形成跨海快速 连接通道。主线南起本岛中山片区, 北至厦门北站,经岛外的杏林片区中 心并设内林站。根据线网规划,1 号 线在内林站后引出支线,沿杏前路敷 设,西抵灌口,而主线则沿杏林北路 继续北上至厦门北站。
2 客流分析
2.1 主线客流 1 号线全日客流指标与早高峰小时客流指标详见
表 1、表 2。 从客流指标上看,1 号线主线开通即达到相当高的
客流水平,初期全日客流量为 51.97 万人次/日,高峰小 时最大断面客流为 2.50 万人次/h;近期客流进一步增 长,全日客运量为 78.90 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 客流为3.56 万人次/h;近期至远期客流缓慢增长,远期
林站区段范围内。主支线接轨内林站以北范围内,主线 主、支线换乘点换乘量巨大,旅客出行时间增加,运营
客流最大断面位于内林站—杏北站,达1.38万人次,由 组织及管理难度加大。
南向北逐渐减小;支线客流最大断面位于内林站—内贸
站,达 1.06 万人次,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因 此内林站以南地区(岛内地区)可考虑较高 的开行密度,内林站以北地区可考虑适当减 少开行对数,以适应客流分布特点。 2.2.2 组团客流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随后,厦门市规划局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厦门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厦门市城市轨 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该规划对厦门的轨道交通建设时机以及建 设安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工程的范围和建设年限。
4
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厦门市将在未来十年内建设运营 1 号线一期、2 号 线一期、3 号线一期共计 75.3km 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厦门市的轨道交通 线网骨架,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2012 年 5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国 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 年)的 通知》(发改基础【2012】1323 号)对《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1-2020 年)》进行了批复。
根据建设规划至 2020 年,建成 1、2、3 号线一期工程 3 条线,长约 75.3 公里,形成放射状的轨道基本骨架。
2011 年 9 月 28 日,环境保护部以《关于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1〕271 号),批复了《厦门市城 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图 2 建设规划与本次可研设计线路走向对比图
1.8 与规划环评相符性 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见表 6。
底板埋 深(m)
24.65
19.27
800 地下连续墙+内支撑 25.34
4 将军祠站 5 文塔站 6 湖滨东路站 7 莲坂站 8 莲花路口站 9 吕厝站 10 城市广场站 11 塘边站
暗挖 盖挖顺作 盖挖顺作 盖挖顺作 盖挖顺做 盖挖顺做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摘要: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1.265km,跨越岛内岛外三个行政区,厦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获取线路比选及工法选择所必须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主要介绍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议Abstract:Xiamen Rail Transit Line 1full-length 31.265km, across the island off the Island thre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Xiamen area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ine selec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to geological data, puts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long the line,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Key words: XiamenRail traffic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Suggestion1、引言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著名的侨乡。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消防系统设计浅析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消防系统设计浅析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消防系统设计浅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

它是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

因为其体量大,高度高,功能复杂,其火灾往往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很困难,扑救难度大,火险隐患多等特点。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防火灭火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设计应立足自防自救,采取更加可靠的灭火措施。

本文依据国家相关消防规范,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为例对消防设计参数的选取、消防栓系统、喷淋系统、大空间智能主动灭火系统等灭火系统进行分析说明。

标签:城市商业综合体;灭火系统;喷淋;消火栓;竖向分区1、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上为地铁配套功能以及公交首末站、P+R等配套功能建筑,地下为地铁配套功能、设备用房、配套机动车停车场和P+R停车以及和地铁合建口等功能。

项目红线内总建筑面积281448.89平方米,该项目包括一栋超高层,楼高178.8米,十二、二十五和三十八层为避难层,避难层设置转输泵房、加压机房、热交换机房、排烟机房等设备房,其余为办公层两栋高层为SOHO商住楼;裙房共四层为配套用房及部分设备机房;地下室共三层,设置水泵房,车库,配套用房和其他设备机房。

2、设计与探讨2.1消防水源与水量按文献要求,本工程按一类超高层综合楼进行防火设计。

消防水源来自市政给水管网,由于本工程周边道路尚未施工,室外消防给水按一路DN200作为消防水源,故地下一层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室外消防加压泵组,本工程所需要室外消防水池容积432(m3)。

室内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地下一层设置室内消防水池及室内消防加压泵组。

按文献要求,各消防给水系统一次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所需要室内消防水池容积1008(m3)。

1号楼避难层(25层)消防转输水箱有效水容积100(m3),高位消防水箱设于最高建筑屋顶.供给火灾初期消防用水,有效容积100(m3)。

厦建筑〔2017〕3号附件1

厦建筑〔2017〕3号附件1

34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站公交地块配套 35 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厦门软件园三期高速路以北研发区一期A13、A20号 楼公共部分及骑楼装修
36 福建省鼎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两岸贸易中心二次装修工程 37 中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8 恒晟集团有限公司 海峡收藏品交易中心(G1地块)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站路地块配套项目
76 厦门源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77 大成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8 厦门市嘉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项目工程 79 福建铭泰集团有限公司 海峡旅游服务中心佰翔五通酒店(2011P11宗地之 B03子地块)塔楼装修工程(客房4F-11F)
80 中建鑫宏鼎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海峡收藏 福建省军区厦门黄厝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工程 12 福建省龙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翔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13 厦门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14 恒晟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工程化实验研究平 台项目 厦门市澳头污水处理厂海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线— —满天污水泵站工程
附件1
序号
复核达标的项目名单
施工单位 项目名称
61 厦门鹭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高林居住区A1-3地块第Ⅳ标段 62 曙光建设有限公司 帝景苑一期工程项目部
63 厦门市嘉颐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同安城北小区B地块 64 福建省八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老年活动中心 65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金都海尚国际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 联发滨海D2-1地块工程 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筑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杏林湾移动产业区周边道路项目 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 湖里西部片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
厦门市闽坤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仙岳路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 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 金山派出所警务楼迁建项目 航空综合开发基地三期

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的模式研究——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南侧地块为例

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的模式研究——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南侧地块为例

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的模式研究——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南侧地块为例杨延坤【摘要】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车站附属设施的规划与设置往往千篇一律,与周边建筑衔接与结建方面的考虑较少,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为实现资本金的及时到位,避免轨道建设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厦门市建立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捆绑的综合开发机制,既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又带动了轨道沿线的客流.文章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南侧地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综合开发后再结合不同标高提出分层出让的思路.【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轨道交通;分层出让;杏锦路站【作者】杨延坤【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 轨道线网概况轨道交通由于运量大、准时高效等特点,已受到国内许多城市的青睐。

从2010年开始,厦门市就开始准备轨道建设的相关工作,成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并陆续编制完成《厦门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厦门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版)、《厦门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版)和《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报告》等规划项目[1]。

2012年5月,《厦门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经过逐级上报审查后,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验收批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版) 远景,由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和6号线共6条线路组成,总长度246.2km。

其中,轨道1号线、2号线和3号线为2020年近期线网,总长度121.3km(含轨道1号线支线)。

近期3条轨道线路,分别由厦门本岛向岛外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3区延伸,形成岛内外交通一体化联系通道,如图1所示。

轨道1号线(集美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doc

轨道1号线(集美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doc

轨道1号线(集美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因轨道1号线项目建设需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需征收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占地面积约为61549.2平方米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及其附属物。

为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推进征收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一)征收范围:1.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占地面积约为61549.2平方米范围内部分房屋及附属物。

2.具体征收范围以红线角点坐标确定的范围为准,详见征收范围图。

(二)征收户数24户,征收房屋面积4993平方米(其中住宅21户,产权面积1570平方米;非住宅3户,产权面积3423平方米。

)(三)安置房地点:同集路集美段旧城改造安置房。

二、补偿办法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以一本产权证(或一份公有房屋租赁合同)为一户给予补偿和奖励,共有产权房屋存在一本以上产权证的,按一本产权证予以补偿和奖励。

征收范围内同一承租人持有一份以上公有房屋租赁合同的,其建筑面积应合并计算,按一户予以补偿和奖励。

住宅房屋被征收人可选择产权调换,也可选择货币补偿。

非住宅房屋一律实行货币补偿。

(一)住宅货币补偿办法1.私有住宅货币补偿办法私有住宅实行货币补偿的,可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的指导公式计算补偿金额,或者根据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结果确定补偿金额。

货币补偿标准(含本方案确定的各类补偿、补助及奖励等费用)按不高于同区位新建普通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控制;同区位新建普通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由市国土房产局提供。

2.直管公有住宅货币补偿办法(1)对未享受房改政策和其他福利性住房的直管公有房屋承租人(不含次承租人),可按公房价值的80%结合公房承租面积给予货币补偿。

公房价值按私有住宅被征收房屋的货币补偿标准确定。

(2)直管公有房屋承租人选择货币补偿后,不得再申请政府配售的其他福利性住房和享受房改政策。

(二)非住宅货币补偿办法1.征收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一律按分户评估结果实行货币补偿。

浅谈轨道上盖综合开发模式——结合厦门轨道1号线实践经验

浅谈轨道上盖综合开发模式——结合厦门轨道1号线实践经验

浅谈轨道上盖综合开发模式——结合厦门轨道1号线实践经验卜昌芬【摘要】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力推进,上盖综合开发也成为业内人士老生常谈的话题.厦门正在建设轨道1、2、3号线,结合轨道上盖进行综合开发为轨道建设筹集资金和运营补亏成为规划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之一.基此,文章总结北京、深圳、香港等先进城市经验,从土地取得(“一二级联动开发”、作价出资)、开发方式、产权办理(分层出让)等方面总结提出目前国内上盖综合开发的新思路,并结合厦门轨道1号线具体实践,简要论述几种常见的上盖综合开发模式,总结经验,提出规划建议.【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轨道;上盖综合开发;思路创新;开发模式【作者】卜昌芬【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2我国各大型城市均在大力规划或建设轨道交通,但绝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缺少资金,已开通的轨道线路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亏损,作为已引起城市决策者、轨道集团和相关行业重视的上盖开发模式,如何在吸取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为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用,给城市轨道的健康持续发展助力,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总结香港、深圳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并结合厦门轨道1号线的实践,提出若干思考,为厦门后续轨道建设和其它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一二级联动开发”(1)“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的概念北京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用地的取得,采用了“一二级联动开发”的模式,即京投公司负责地铁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并凭借其一级开发商的便利,通过招拍挂出让取得地铁沿线物业项目用地使用权,京投公司这种拿地模式,即所谓“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

(2)存在问题“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铁公司顺利获得土地使用权,但拿地成本高、周期长,在招拍挂环节需为地铁公司设定条件缺少相关政策法规依据,因此存在较多风险。

厦门大桥沿线建筑立面改造2018.02.08

厦门大桥沿线建筑立面改造2018.02.08

11
1164
10
轻度改造范围线
9
8
17
5 6
18
3
1
4
2
7
7
集美区地铁1号线集美学村站周边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uilding facade around Jimei school village statione
整治原则
2
2、重度改造:本范围线内的建筑因为多为保留建筑,且建筑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uilding facade around Jimei school village statione
现状分析
集美区地铁1号线集美学村站周边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uilding facade around Jimei school village statione
主要景观面建筑 风格杂乱无章,色彩 不一,与周边嘉庚风 格建筑格格不入,部 分景观面建筑还存在 裸房现象,基础设施 如围墙,栏杆等残破 损坏严重,影响了整 体感观。
现状分析
防盗窗乱搭乱建,影响建筑立面,空调外机缺乏统一 设置安放,增加立面混乱程度。
部分建筑屋顶 缺失损毁严重,窗 台违规搭建严重。 破坏了建筑整体性, 局部民房建筑墙面 老化严重,墙体脏 乱,影响整体立面 形象。
集美区地铁1号线集美学村站周边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uilding facade around Jimei school village statione
整治原则
厦门大桥沿线立面整治,内容繁杂,时间紧迫,需要制定统一的、科学的、务实的、可操作的环境整治规划及措施。 由于大桥车速 比较快,部分沿线为高架、绿植遮挡等,大桥沿线真正影响人们对城市面貌感观的是对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轮廓天际线等整体的 印像。所以,对于大桥沿线的建筑环境整治应该着重于整体、宏观层面改造,结合《厦门市街区立面整治导则》要求,整治及提升目标 效果等级应做到:整治以达到整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新天地设计说明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新城核心区站点综合开发(设计)项目第M1I-KFSJ-101标段杏锦董任站地块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暂名地铁·新天地,位于杏锦路西侧,系厦门市轨道1号线杏锦、董任站点物业综合开发项目。

本标段综合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为:74794.4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1800平方米(地上),平均容积率约为4.17。

项目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董任站点北地块、董任站点南地块、杏锦站点地块。

其中,董任站点南北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住用地,二地块东侧为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董任站点设于南地块。

杏锦站点地块,规划用地功能为商业、写字楼、SOHO居家办公、公交首末站综合用地,地块设置有厦门市轨道1号线轨行区间与地铁杏锦站点。

项目区域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配套设施均有完善的配套,拟规划建设复合型集商业、写字楼、住宅、交通为一体的中高端城市综合体。

东临杏锦路,为60M宽城市主干道,东连杏林大桥,西连集美新城。

项目东侧隔杏锦路为中航城A区地块,项目在建,现有建筑为别墅,百米高层及一百五十米超高层,含幼儿园,小学及加油站。

董任站点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2228.6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8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37800平方米,商业: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4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董任站点南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23955.0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4000平方米(地上),其中住宅:79000平方米,商业:4850平方米,生鲜便利店:100平方米,便利连锁店:5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3.5,建筑密度<35%,绿化率>30%,建筑限高100米,单元式商业按一拖二设计。

杏锦站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8610.65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85000平方米(地上),写字楼:110000平方米,SOHO:40000平方米,商业:30000平方米,公交首末站:50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4.79,建筑密度<55%,绿化率>15%,其中,商业层数按3层控制,底层为数码城、二、三层为文化娱乐城,数码:10000平方米,美食:5000平方米,娱乐:15000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a.厦门市规划局关于杏锦、董任站点物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函。

b.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版。

c.厦门市集美核心区控制性规划。

d.现行国家、福建省、厦门市有关规划、建筑、地铁交通等各专业设计规范规定。

e.厦门市轨道1号线地铁设计院提交的杏锦、董任站点物业开发边界条件。

f.地铁1号线杏锦、董任站点相关设计资料。

g.项目所在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选址意见书,以及甲方提供的本次设计任务书h.《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i.《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j.《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k.国家其它相关的法规、法规及建筑设计规范三、总平规划布置1、杏锦、董任站点物业综合开发项目总平面规划构思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规划建设配套情况、并结合厦门市轨道1号线杏锦、董任地铁站点与轨行穿越地块的具体位置(平面与竖向位置)、走向、空间等方案进行项目的总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方案设计,同时满足住宅、写字楼、SOHO居家办公建筑均具有通透观景视野与朝向,又具有高品质、舒适优雅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现代高端城市综合体建筑群。

总平布局力求实现办公区域、商业区域、SOHO区域、公交场站区域、地铁出入口区域、住宅区域之间相互的分隔清晰与衔接,以维护各流线互不干扰交叉,并保证商业延续性,办公独立性以及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塑造外部生活宜居氛围;项目的住宅部分形成动静分离,人车分流。

车行流线采用“外环式”的设计布置方式,一方面既可利于小区内部的消防扑救,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商业和车流对小区内部居住环境的干扰,使地块小区内的绿化景观能够尽量集中,形成舒适的休闲区域。

项目的公建部分各区块既有独立又有衔接,在实现人流车流不交叉的前提下,使各个功能组块完美结合。

充分利用地块周边条件,结合城市绿化带和城市广场景观用地进行规划布局,同时考虑城市界面的协调。

2、项目交通的组织设计交通一体化设计,结合地铁杏锦、董任站点、项目各功能建筑的交通、公交首末站、周边市政道路、进行合理科学设计,并做到换乘便捷、人车分流,同时项目各功能建筑单体、区域周边客流又能与地铁杏锦、董任站点有效、快捷、方便衔接,形成一流畅的内外兼容的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交通流线。

住宅配套停车位分布于地上和地下一层停车库,商业配套停车主要布置在地下停车库。

3、室外景观应结合项目周边条件、总平面规划布局、建筑单体、以自然为诉求、植物造景的设计手法创作出一自然、高雅的城市综合体室内外景观空间。

小区景观设计追求现代、幽雅、自然、别致。

使人们步入小区便能感受到花园式的生活气息,并与喧闹繁杂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4、户型组合分布分析本案是以住宅为主,结合商业的商住区。

住宅户型平面按全明设计,每户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及采光,通过错落的布置,减少遮挡,增大住宅的景观视野面,保证每户的厅或主卫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5、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根据居住区规模要求和标书要求,结合部分住宅底层设置物业及社区服务、设备用房、配电室、等社区配套商业。

在杏锦地块按任务书要求设置公共厕所。

6、消防设计本工程设计有一类高层住宅、多层民用建筑,设有单层地下汽车库,分别适用《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一级,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

高层建筑的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沿高层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小于4m,距高层建筑外墙大于5m,且小于12m。

各建筑按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疏散楼梯、疏散宽度及消防电梯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四、建筑单体设计项目内高层建筑包括住宅、写字楼、大商业及SOHO。

住宅楼地上33层,地下一层;写字楼29层和45层,地下二层,大商业MALL3层,地下二层,SOHO地上24层,地下二层;(一)单体设计1.住宅部分户型分析住宅户型多样,平面选型以一梯四户或六户为原则,客厅、主卧等主要空间都有良好朝向,使每一户都拥有很好的景观视线。

套内户型方正,空间布局紧凑,利用率高,动静分区明确,干湿分区,并组织好套内居住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确保住宅的私密性。

力求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

同时在满足消防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公摊面积,提高住宅的实际使用面积。

并精心挖掘住宅每户的附加值,做足增值空间。

住宅标准层高按2.9米,建筑总高度应按100米控制。

住宅电梯等公共前厅自然通风。

2.商业部分整体商业按一个商业圈考虑,通过各地块的地面、地下、地上将各地块的地面单元式商业、数码、娱乐城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一丰富多彩、又舒适的商业消费空间环境,商业空间的规划结合地铁站点站台层、出入口、人行通道、公交首末站、周边道路等条件进行设计,使得地铁客流与商业消费人流能成功互为转换、互为补充。

商业每单元面宽与进深尺寸比控制在1:2.5范围内,层高4.45米。

单元式社区商业经营业态则考虑20%以上可作为餐饮业,且单独设计烟囱,并符合国家与厦门市环保部门现行规范规定。

沿街商业皆设置二层的骑楼空间。

数码、娱乐城设计有多个通透的共享空间,同时处理好内部消费客流路径,形成舒适、愉悦的购物空间流线,杜绝形成客流死角空间。

3. 写字楼、SOHO居家办公建筑部分:写字楼按甲级标准设计。

SOHO居家办公按产品配置标准设计,层高按3.9米设计。

(二)建筑造型分析立面设计以新古典主义的简欧建筑风格,采用古典的分段式立面的手法,欧式传统建筑的比例,利用实墙与凸窗的虚实对比,塑造出挺拔稳重的建筑美感。

在色彩上采用较为古朴、浑厚的色调,着意营造大气内敛的沉稳形象。

体型设计充分体现整个建筑物所处的场所特性,与功能布局相吻合。

在细节上,通过凸窗、阳台、屋顶造型及横向饰线运用,营造居住的温馨情怀。

(三)卫生防疫所有住宅单元均已进行日照计算,满足厦门日照技术管理规定:受遮挡的住宅建筑每套至少有一个居室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3小时。

居室是指卧室、起居室(也称厅)。

小区垃圾收集采用分类袋装、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措施,即由住户自行装袋分类,放入每栋楼内隐蔽处。

垃圾分类收集与集中,由物业定时收集,集中处理。

采用使用技术,提高室内环境性能,确保住宅的居住品质。

(四)地下室设计地下室功能按停车、商业、连接通道考虑。

地下室建筑规模应按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所核定的停车数量与部分地下商业。

地下层数按二层控制。

三个地块地下设计连通,并结合地铁董任、杏锦站点站厅层、各地下出入通道、上部商业、各地块功能建筑的规划布局,使整个项目在地下紧密衔接,同时设计局部地下商业,挖掘地铁商业的最大潜能。

通过合理的摆布与设计,使得地下停车位每位停车面积控制在38㎡/位以内。

(五)人防设计设计依据1.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地方规定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防设置于地下一层,由当地人防局进行具体设计。

(六)节能设计本小区在节能设计上考虑设置低、多层建筑的屋顶绿化,同时立面设计亦采用适当的飘板和百叶等遮阳措施。

在满足住宅建筑热工要求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减小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并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使其作为夏季隔热,降低空调负荷的重点。

(七)无障碍设计本项目无障碍设计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为设计依据对环境道路、底层店面和住宅楼公共部分进行无障碍设计。

设置残疾人停车位、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及扶手、无障碍电梯等。

(八)建筑室内外装修装饰标准:建筑外墙面均采用玻璃马赛克或真石漆、局部干挂花岗岩,外门窗为铝合金、配普通中空玻璃(按节能计算为准)。

住宅、单元式商业、SOHO居家办公套内均为毛坯房,其它用房装修标准按普通,公共部分按中档标准设计。

集中商业套内均按中高档标准做精装修设计。

五、结构设计部分(一)工程结构概况本工程多栋高层住宅及两层商业用房、多层配套用房构成。

住宅:2~7#楼33层,底层局部架空。

公建:1#写字楼29层,2#写字楼45层,SOHO24层,公交首末站3层。

商业:沿街商铺2层,生鲜超市1层,大商业MALL 3层。

地下室:地下室层数为1层,局部2层,地下部分设置车库和设备用房以及人防单元。

(二)主要设计依据建筑方案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书。

现行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

荷载和自然条件:1、本工程主要活荷载取值如下:住宅: 2.0KN/m2 厨房: 2.0KN/m2卫生间: 2.5KN/m2 阳台: 2.5KN/m2店面: 3.5KN/m2 消防疏散楼梯:3.5KN/m2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地下车库: 4.0KN/m2 电梯机房: 7.0KN/m2变配电房:10.0KN/m2本工程未注明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之规定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