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事故汇总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桥梁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及教训

桥梁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及教训
29
韶关坪乳公路 白桥坑大桥
3.施工方法错误:由于没有单独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未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分环分段浇注进行;实际浇 注中,加载不均衡、不对称,致使整个支架受力不均衡, 最终导致支架失稳而倒塌。 4.施工现场指挥处臵失当:在浇注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模 板和钢筋翘起等事故隐患苗头,大桥坍塌的危险征兆已 十分明显,施工单位负责人仍麻木不仁,不是进行认真 科学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制定有效的观察、控制及撤 离方案,,而是盲目决断、坚持错误指挥,冒险作业, 野蛮施工,接连发生人为决策和指挥管理的重大失误。, (如采取用人踩、用预制板压、用手动葫芦强行拉等、 不正确的措施),加剧了事故危险因素的累积、演变, 加剧了支架的不稳定性。
第1部分: 按“桩基及深基坑、 桥墩、 支架、 移动模架、 悬臂灌筑、 起重机及其它”分类,列举40余个工程质量事故 案例,从技术层面进行原因分析;

第2部分:以湖南凤凰大桥等5个工程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例, 从管理层面,分析参建各方的责任;
第3部分:从上述案例中归纳出应吸取的教训。

3
目录





3. 支架设计中对不利荷载因素及荷载分布不均状况认识不足,未采取相 应的对策和措施,使支架整体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 4. 施工单位、监理部门管理不力,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32
国内
3. 京福高速三明连 接线互通A匝道桥



2001年9月25日,该匝道桥模 板支架在加载预压时,突然垮 塌,造成6人死亡、20人受伤 的重大事故。 交通部(交公路发[2001]675 号)对“9.25”事故处理情况 的通报 :认定该事故属一起重 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处理:追究5人刑事责任, 5人政纪处分或吊销资格;3单 位降级及停标。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处理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处理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处理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程,它承担着建筑物的承重和稳定功能。

然而,在混凝土工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质量事故,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之一。

开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高或过低、养护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开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进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处理方法:1. 配合比设计合理: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水灰比、砂浆含量、骨料粒径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过大,容易开裂;水灰比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难以充分密实。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3. 加强养护措施: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遮阳避雨、防止温度变化过大等措施。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二、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强度低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之一。

强度低可能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强度低会导致工程承载能力不足,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处理方法: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原材料是混凝土强度的基础。

在施工前,应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2. 合理设计配合比:配合比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水灰比、砂浆含量、骨料粒径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加强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预防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预防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预防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发生质量事故。

本文将对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1.施工人员问题:人为因素是混凝土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操作不规范、质量意识差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发生。

2.原材料问题:混凝土质量事故与原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原材料质量差、配比不合理等都可能对混凝土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3.设备问题: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设备也可能成为混凝土质量事故的隐患。

设备损坏、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事故。

为了避免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并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

2.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建立严格的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和管理机制,对每一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3.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比,确保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4.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5.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当发生混凝土质量事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停止施工: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施工,以防事态扩大。

2.查明原因:通过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处理后果: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

4.纠正措施:根据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发生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重大影响。

要预防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发生,必须解决施工人员问题、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和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最新版】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最新版】

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一、绪论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国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建筑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建筑市场正处在活跃的阶段,市场需求量大,而另一方面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建筑领域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波动较大,事故频繁发生。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有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的解决问题就尤为重要了。

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十分普遍的结构材料,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就成了影响结构工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想从实际工程出发对结构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一个技术途径。

二、混凝土质量事故的表象、原因及基本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质量事故表象混凝土的质量事故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大面积的蜂窝(构件主要受力部位),较大孔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严重露筋(纵向受力钢筋),深、长裂缝(构件主要受力部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混凝土强度偏低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等,如不及时处理,将减弱结构的承载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工程倒塌等重大事故。

(二)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原因造成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原因有多方面,由于混凝土是各相异性的多相复合型材料,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亦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材料原因配制混凝土选用的原材料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掺和剂及拌用水等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是产生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很大影响。

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消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

建筑工程风险案例

建筑工程风险案例

建筑工程风险案例案例1: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导致建筑倒塌在某小区的建筑工程中,负责承建的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疏忽和管理不到位现象,最终导致了建筑倒塌的严重事故。

该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关键的承重部分。

然而,建筑公司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正确掌握合适的浇筑时间和浇筑厚度,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达标。

此外,建筑公司在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比例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该建筑出现了明显的结构问题,如墙体龟裂、柱子变形等。

在一次突发的风暴天气中,该建筑迅速倒塌,导致多人死亡和重伤。

案例2: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在某高楼施工工地,因为管理层对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工人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最终导致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该工地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提供足够的安全设施。

工人们没有佩戴正确的安全帽和安全带,也没有明确的作业指导。

此外,工地上走道、楼梯等区域的地面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整,存在明显的滑倒或坠落的风险。

一天,一个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不慎失足坠落,造成严重的头部和脊椎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对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检验。

案例3:设计缺陷导致建筑使用功能受限某商业建筑在设计阶段存在重大缺陷,最终导致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受限的问题。

该建筑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到商业活动的要求和流程,导致商铺的布局、通风、照明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不足。

商铺的面积和空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商家无法展示和储物;通风和照明系统设计不当,使得商铺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效果非常差。

由于这些设计缺陷,商铺的使用功能大大受限,给商家的经营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商家们纷纷反映问题,并对建筑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案例4:施工期延误导致经济损失某公共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延误,导致建设方和相关利益方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及解决方法

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及解决方法

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及解决方法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认真科学地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水泥1)安定性不合格。

我国的水泥年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使用仍较为普遍,其中有的安定性指标并未经过严格检验,如果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用于工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如重庆市某单层工业厂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柱吊装前就发现基础崩裂.经过认真分析和试验,组成混凝土的其他材料和施工工艺均无问题,最后复验水泥安定性为不合格.2)强度等级不足.我国明确规定,生产的水泥出厂时应有一定的强度贮备。

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不严或试验误差,会造成出厂的水泥强度等级不足。

如果不再复验而直接用于工程,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必然下降。

这是产生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武汉某工厂的混凝土挡土墙工程,其试块强度仅达到设计强度的1/2,经复检水泥强度,42.5号水泥的实际标号仅为22。

5号,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3)袋装水泥重量不足.我国生产的袋装水泥的标准规定,每袋的重量为50kg但是,一些水泥生产厂家只顾经济利益,而无视国家规定,袋装水泥的重量普遍不足.如江苏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反映,袋装水泥最重的为46kg,少者只有42kg左右.在配制混凝土或砂浆中,工人习惯用袋计量的方法,由此造成水泥用量不足,使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4)错用水泥或混用水泥。

我国生产的水泥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水泥,其性能和用途是不同的,决不能错用和混用,不然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如北京市某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施工中同时使用大厂和小厂的水泥,各种水泥堆放时没有清楚地分开,又没有明显的标志区别,导致了错用水泥和混用水泥,因此强度要求高的达不到设计要求,强度要求低的反而超出太多。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混凝土事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起混凝土事故案例,以警示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加强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混凝土搅拌机故障导致事故。

某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搅拌机内的混凝土无法正常排出,施工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未经停机维修就进行了强行清理。

结果,搅拌机突然启动,造成施工人员受伤。

经调查发现,搅拌机故障是由于长期缺乏维护保养导致的,施工单位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到位,致使事故发生。

案例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坍塌事故。

某工地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由于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撑结构发生坍塌,造成部分施工人员被埋压,幸好及时获救,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工程质量问题。

事故原因是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支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缺乏有效监管。

案例三,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某工程项目使用了劣质混凝土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出现部分建筑物倒塌的情况。

经检测发现,混凝土材料中掺假掺杂,强度和耐久性严重不达标,施工单位在采购和使用混凝土材料时未能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验收,导致了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以上案例反映了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在采购和使用混凝土材料时,要严格把关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

总之,混凝土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因素有关。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才能有效预防混凝土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顺利进行。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负责人
×××
报告人
×××
日期
××××年××月××日
事故责任单位:×××建筑工程公司混凝土施工班组
责任人:混凝土工×××
处理意见:
(1)对直接责任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切实加强混凝土操作规程培训学习及贯彻执行,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处以适当经济处罚。
(2)对所在班组提出批评,切实加强过程控制。
(3)对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质检员责任人各处以500元罚款。
事故经过、后果与原因分析:
××××年××月××日在浇筑地上三层梁、柱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工没有按照混凝土振捣操作规程操作,致使三层①/轴两根框架柱混凝土发生漏筋,混凝土蜂窝麻面质量缺陷,预计造成费用损失2万元。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经三方协商后决定采取返工处理,重新进行混凝土施工。
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处理意见: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编号
×××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称
××工程
建设地点
×××地
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
×××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面积/m2
工程造价/元
9600m2/5000.00万元
结构类型
框架
事故发生时间
××××年××月××日
上报时间
××××年××月××日
经济损失/元
20000.00元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骨料 中含 过量 杂质 事故 案例 图片
事故 分析
及 原因
分析如下: 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 问题。在对施工方面进行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 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 块,事后鉴定其强度等级只是C7.5左右。在梁的断 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 大小的黏土块、石灰颗粒和树叶等杂质。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 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主要原因。
事故 加固 方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 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 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 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 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 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 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 固梁的支承。
事故 分析
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如图 2.36c)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 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
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
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事故。

下面我们
就来看几个混凝土事故的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混凝土龙门吊倒塌。

在某工地,一台用于搅拌混凝土的龙门吊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倒塌,造成了严重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龙门吊的基础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导致了龙门吊的稳定性不足,最终发生了倒塌事故。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二,混凝土梁体开裂。

在一栋新建的高层建筑中,发现了混凝土梁体出现了裂缝。

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查,发现是混凝土梁体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了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最终出现了裂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浇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案例三,混凝土坍塌事故。

在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了混凝土坍塌事故。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事故不容忽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共同致力于建设安全、质量可靠的工程。

(上海市新版)工程质量一般事故报告

(上海市新版)工程质量一般事故报告
处 主要责任者及处理意见; 对混凝土班组停工整顿,并进行质量意思教育,切实加强混凝土操作工艺规程的培训学习及贯彻执行,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处以适当的经济处罚。理来自返工事 故

费 用

事故工程量 材料费(元) 人工费(元)
其它费用(元) 耽误工作日
2800 360 800


3960.00


备 /
因 事
故 1.KZ1混凝土孔洞,随混凝土孔洞进行剔凿,浆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并将孔洞凿成一定形状,以便于混凝土浇筑。支倾斜敞口侧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 浇筑,并掺加微膨胀剂。浇筑前24h浇水润湿,浇筑混凝土时用小振捣密实。浇筑完挂薄海绵进行养护,要定时浇水确保混凝土表面润湿,时间不少于7d。 2.东二单元西户L1支座处梁角混凝土振捣不实,将不密实混凝土剔掉,将浮砂清凉干净。用环氧书脂砂浆进行修补。必修宝恒环氧树脂砂浆密实。

施工单位负责人:
监理单位:
制表人:
工程名 称: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工程质量一般事故报告
工程1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事故性质
建筑B-24 年月日
部位
新验收部位1
发生日期
年月日


轴KZ1柱存在孔洞,面积为40x80mm。
情 2.东二单元西户L1支座处梁角混凝土振捣不实,主筋2根露筋,露筋长度为120mm。
况 事
故 违反混凝土操作工艺规程,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化,过程控制不到位。 原

建筑工程质量案例汇总

建筑工程质量案例汇总

1.某市南苑北里小区22号楼为6层混合结构住宅楼,设计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墙,墙体加芯柱,竣工验收合格后,用户入住。

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五年后),发现墙体中没有芯柱,只发现了少量钢筋,而没有浇筑混凝土,最后经法定检测单位采用红外线照相法统计,发现大约有82%墙体中未按设计要求加芯柱,只在一层部分墙体中有芯柱,造成了重大的质量隐患。

问题:(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什么规定?(2)该工程已交付使用(五年),施工单位是否需要对此问题承担责任?为什么?答案:(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施工单位必须对此问题承担责任,原因是该质量问题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的,并且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修期为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2.某市光华商住楼,框架结构,地上6层,局部为7层,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房屋总高度为22m,底层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总建筑面积8395㎡。

由市建筑设计所设计,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

该工程于2004年5月8日开工,2005年4月8日竣工。

问题:(1)该工程地基检查验收可用什么方法?(2)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应由谁组织?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哪些?(3)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工作有哪些规定?答案:(1)该工程地基检查验收的可用方法是:观察法和钎探法。

(2)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进行。

(3)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隐藏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监理(建设单位)等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后,方可隐蔽; 3)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所含分项工程全部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见证检验。

质量事故案例汇总

质量事故案例汇总

质量事故案例汇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案例一:一个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

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

原因: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虽然回填时也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

可是没有考虑砼施工前模板浇水,及砼自身泌水,所有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已经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砼本身荷载。

当时快浇注完毕才发现问题,处理办法:二次浇注时,把所有支撑都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竿,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砼的塌落度控制,防止砼泌水过多。

这样以后施工时才没有发生模板下沉现象。

案例二:一个车间地梁发生向上折断事故。

车间竣工后半年左右地梁上部的砌体产生垂直裂缝,派人挖开地梁后发现地梁已经完全折段,裂缝达30MM的通缝,地梁中间凸起,把地梁下部掏开后发现地梁下部有一块150直径的石灰块,看来它是祸首。

分析后结论是地梁下部回填土时监督不利,以至于生石灰块混在回填土内,由于雨水侵透,使生石灰块熟化,产生膨胀硬生生的把截面350*700的地梁顶断。

这么小的石灰块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确实没想到啊。

(石灰块是车间地基换灰土回填时留下来的)案例三:我在施工剪力墙时,当时材料采购的3形扣件质量及其差,犹如铝制品,在剪力墙模板支设时采用3到4个3形扣件叠放使用,但在浇注混凝土时,剪力墙模板暴模,而且是在剪力墙浇注快到顶部时(想一想和墙体混凝土浇注受力真是吻合),结果,第二天把这一道墙体全部砸掉,重新施工,直接损失不说,工期可是耽搁了3天,而且对后续工序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剪力墙模板支设时一定要注意加固不能马虎,在材料上更不能以次充好。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摘要】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国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建筑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建筑市场正处在活跃的阶段,市场需求量大,而另一方面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建筑领域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波动较大,事故频繁发生。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有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的解决问题就尤为重要了。

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十分普遍的结构材料,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就成了影响结构工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想从实际工程出发对结构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一个技术途径。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事故;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 预拌混凝土以其能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 在各种工程得到广泛使用。

国家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 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 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广泛使用, 在工程施工中因使用预拌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 如何应对混凝土质量事故进行应对, 成为一项关键问题。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亿m3,钢筋用量约2500万t,规模之大,耗资之巨,居世界前列[1]。

可预见,它仍将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物质是基础,材料的发展,质量问题的改善,必将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试验技术以至维护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使工程造成很大的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某工程使用某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的C35、P8混凝土进行地下室墙及顶板的施工,工程量为687m3。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事故PPT(共 46张)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事故PPT(共 46张)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二建继续教育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事故
王文奇
1、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钢筋成品保护, 无专人看管、整理,埋下严重质量隐患。
2、地下室混凝土墙接茬处浇注时未接浆处理, 出现明显冷缝,形成渗水通道,容易渗水。
3、墙体混凝土压顶未进行振捣, 造成大量空洞、露筋,而且混凝土松散。
4、砖墙开线槽时野蛮施工将墙打透,并将墙 体拉接筋打断,容易造成墙体裂缝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介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工程安全和用户满意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事故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案例一:混凝土结构不合格造成楼体倾斜案例描述:某市一家住宅楼项目,由于施工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楼体出现明显倾斜现象。

原因分析:1. 施工方对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导致强度达不到要求;2. 浇筑时未采取充分的振捣措施,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气孔和空洞;3. 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支撑和顶板等支承体系。

影响分析:1. 楼体倾斜导致结构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2. 楼体外观严重受损,影响项目形象;3. 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经济损失。

1. 加强施工方的技术培训,提高对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重视;2. 严格执行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充实均匀;3. 设计完善的支撑和顶板方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案例二:外墙保温层施工不规范导致外墙开裂案例描述: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外墙保温层施工阶段,施工方未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外墙保温层与主体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原因分析:1. 外墙保温材料选择不当,导致与主体墙体之间发生过大的差异热膨胀;2. 施工方在保温层材料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保温层未粘贴牢固;3. 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影响分析:1. 外墙开裂导致保温层的破损,降低了保温效果;2. 降低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影响整体形象;3. 外墙渗水、渗湿问题增加,导致室内环境恶化。

1.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墙保温材料,避免差异热膨胀;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保证保温层与主体墙体粘结牢固;3. 监督部门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结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给项目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社会信任。

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案例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基基础;缺陷事故;案例分析地基与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位于地面以下,存在着储多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难以全面了解其状况,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事故苗头又很难察觉,一旦发生事故则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勘察、设计、施工及使用功能变更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会引起突发事故,而另一些因素则可能由于消耗性逐渐发生而导致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困此,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同时,研究并探讨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究其所具有的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积累知识财富的途径。

1.桩基础工程质量造成的缺陷事故当场地土质很差,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或上部荷载太大,无法采用天然地基,或要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沉降时,常用桩基础解决这些问题。

若考虑桩穿越软弱土层时能加固天然地基,则桩构成人工地基(如灰土、砂石等挤土桩);若考虑通过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坚硬土层,则桩成为深基础;所以桩在地基土中的工作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无法直接洞察桩孔的成孔及混凝土浇捣过程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事故实例:某21层商住两用综合楼采用泥浆护壁机械冲孔灌注桩。

主楼部分65根,直径为Φ1000 mm;辅楼部分23根,直径为Φ800 mm。

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5820kN和3800kN,设计桩长最深36m,要求进入较完整石灰岩层不少于lm。

桩顶混凝土应浇筑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0.8m。

施工采用CZ-30 型冲孔灌注桩桩机,正循环泥浆护壁冲孔,接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成桩。

该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填土:未经压实的亚黏土,厚3-6m;淤泥:软流塑状,高压缩性,厚2-4m;淤泥质土:软塑,高压缩性,厚4-6m;可塑性黏土及少量砂层:厚3-5m;⑤破碎石灰岩:岩体破碎、孔洞较多,厚2-9 m;溶洞:填充物主要为黄色可塑性粘土,厚0.8-5m;较完整石灰岩:厚6-8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事故汇总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我们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或许可以作为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借鉴。

一、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此类事故表现在:
(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2.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

(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

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

(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

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3.补救措施
(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

(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化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二、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

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

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

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

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

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

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现行国家规范,确定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试块抗压强度的代表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检验批进行验收,最小强度值的要求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

规范在这里一共强调了“标准方法制作、标准方法养护、标准尺寸的试件和标准的试
验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项不规范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都是不准确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强度。

在现实的施工中,不少项目混凝土的制作,养护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给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带来一定难度。

从取样方法上讲,规范规定混凝土试样从同一盘或同一车内抽取。

在卸料过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围之间抽取。

从养护上讲,作为混凝土强度的验收,必须实行标准养护。

有的工地试模严重变形、搓角,有的螺栓残缺不全,有的侧板变形裂缝。

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试件不准确,可使混凝土试块实测强度降低20%以上。

从实验方法上来分析,试块在压力机上摆放是否正确,加载是否等速均匀,都将影响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值。

总之,从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到试压,都需按标准进行。

三、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

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

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1.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

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

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
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

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

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

(3)不均匀沉降。

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

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

(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

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2.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
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

(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

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

(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

这样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5)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度差低于25℃时方能拆除,同时应分层逐步拆除,应尽量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6)对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应该控制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的含碱量,同时,对其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保证工程质量,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
量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