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d8f300227916888486d71e.png)
5.训练多周期化和以赛带练
竞技体育项目传统的年度训练,基本上为双周期基本模式,主 要依据是以每年上下半年的两次大赛而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竞 赛体制的变革,许多运动员必须在全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 由此训练周期概念被更新,产生了全年训练的多周期理论。其主要 表现为:准备期训练时间缩短,时间也有所提前,一般训练的比例 减小,专项训练的比例增加;比赛期时间则大大延长;以赛带练, 赛练结合等,这样就使得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 专项能力,并可以在较短时间的系列比赛中连续创造高水平的运动 成绩。 如有许多田径强国从一月份开始室内比赛,四月份转到室外, 一直到十月份才临近结束。因此,比赛增多是现代田径运动发展的 大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能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冬 夏两季的气候对训练的影响,这些都为体能训练的多周期化提供了
一.体能与体能训练在国内外的 研究概况与发展现状
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6大内容 (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 测验、体格和身体组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 1983 年熊斗 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 (Physical capacity)也可以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 其 含 义 为 :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motor possibilities development, attained in the systematical reputation proces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The notion is used in a double sense which the definition tried to satisfy; both as effect and as cause, as process which is determining its level. 可解释为:本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 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df87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2.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是一种提高身体各项功能以及增强体能水平的训练方法。
它包括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敏捷性的提高,旨在使人体能够在各种活动中更为出色和高效地表现。
本文将会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体能训练进行阐述。
首先,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是靠近人体自然规律和运动生理规律的一种训练方法。
人体的体能包括了四个基本要素,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体重控制。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体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水平。
体能训练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和平衡这四个要素的效果。
其次,体能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训练。
力量是体能训练的基石,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
常见的力量训练方式包括负重训练、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等。
负重训练采用负重器材,例如哑铃、杠铃等,通过进行卧推、深蹲等动作,让肌肉承受更大的负荷从而提高强度。
徒手训练主要通过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来增加肌肉的力量。
器械训练则利用训练器械的辅助作用,使力量训练更为灵活和精确。
二、耐力训练。
耐力是身体进行长时间持续活动的能力,耐力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
常见的耐力训练方式有有氧运动和间歇训练。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通过适应性运动增加体能,改善心肺功能。
间歇训练则是通过有节奏地进行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耐力水平。
三、速度训练。
速度是体能训练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速度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动作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常见的速度训练方式有冲刺训练、爆发力训练和技巧训练等。
冲刺训练可以通过短跑、蹲跳等动作来提高爆发力和加速度。
爆发力训练则可以通过跳跃、争球等动作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技巧训练则是通过练习特定的运动技巧,增加反应速度和动作灵活性。
四、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体能训练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但它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身体活动能力非常重要。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方式有伸展训练和瑜伽训练。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2e56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2.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体能:是指有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
2.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3.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4.专项体能训练:是指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对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
5.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6.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7.体能训练原则:是依据体能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8.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9.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10.力量素质:人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克服阻力的能力。
11.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最大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2.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阻力时,使器械或人体产生可能的位移,它是肌肉加速度能力是表现。
13.力量耐力:运动员在一定阻力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15.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16.专项耐力:是指在专项负荷的条件下,为了专项成绩而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用以抵抗疲劳的能力。
17.速度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能再提高的现象。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d313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2.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是一种系统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爆发力、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1. 身体系统分析:体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对个体的身体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个体的基本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表现进行评估。
分析结果将帮助制定个体的训练计划。
2. 训练原则:体能训练的原则包括个体化、循序渐进、适度刺激和综合性等。
个体化意味着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循序渐进表示训练应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适度刺激指训练应有足够的挑战性,但不过度。
综合性表示训练应涵盖多个身体系统和能力。
3. 耐力训练:耐力是体能训练的基本能力之一。
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如长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4. 力量训练:力量是体能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能力。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重量训练、核心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等来提高。
重量训练可以使用器械、哑铃和杠铃等设备进行,核心训练主要是强化躯干肌肉群的稳定性和力量,爆发力训练则注重迅速释放力量。
5. 敏捷性和灵活性训练:敏捷性和灵活性是体能训练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敏捷性可以通过快速、精确的动作来锻炼,如跳跃和变向跑。
灵活性可以通过伸展运动和瑜伽等来提高。
6. 训练计划设计:训练计划的设计应考虑个体的目标、时间和能力等因素。
通常,训练计划会包括不同阶段和周期的训练,以逐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
7. 休息与恢复:休息和恢复是体能训练中同样重要的环节。
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可以让身体有时间调整和修复,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涵盖了对个体身体系统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基于训练原则的训练计划设计、耐力、力量、敏捷性和灵活性等各方面的训练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个体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能力。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d38d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9.png)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人体各项功能进行系统性地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的过程。
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1.人体生理学基础: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与运动相关的器官和系统,如肌肉、骨骼、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
只有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才能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
2.运动生理学原理: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和代谢系统等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原理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方面。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3.训练负荷原理:训练负荷是指通过训练刺激,对器官和系统进行适度的刺激,以促进人体的适应和提高。
训练负荷原理分为超负荷原理和适应性原理。
超负荷原理是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超过人体适应范围来刺激身体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原理是指人体对长期训练适应后,需要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种类,以继续提高。
4.训练周期化原理:训练周期化是指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周期,以达到全年训练目标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周期有微周期、中周期和宏周期。
微周期是一周内的训练计划,通常包含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训练项目。
中周期通常为几周到一个月,完成一个训练目标。
宏周期是从一个赛季到另一个赛季,通常包含多个中周期,用于规划和安排全年的训练计划。
二、体能训练的实用方法1.训练目标的确定:在开始训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例如增强力量、提高耐力、增加灵活性等。
只有明确了训练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2.训练计划的制定: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计划包括训练的时间、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要素。
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训练,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
3.训练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1)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2db1de1b7cd184254b3535be.png)
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男子10-20岁,女子9-18岁。其与最大吸 氧量、心脏循环率、肺的扩张能力、大脑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等因素有关。 1、有氧耐力 女孩9-12岁,增长最快。14-16岁耐力水平下降。男孩10-13岁耐力大 幅度提高,出现第一个增长高峰;16-17岁有更大幅度提高,出现第二个 增长高峰,特别是16岁时,60%强度的有氧耐力指标增长幅度超过40%。 2、无氧耐力 男孩在10-20岁期间,无氧耐力水平逐年增加,并在10、13、17岁出 现3次增长高峰。女孩在9-13岁逐年递增,14-17岁有所下降,在15-18岁 期间应加强无氧耐力训练。 总之,耐力素质的发展应先有氧耐力训练(9-12岁),打下一般耐力 的基础,再进行无氧耐力训练(15-16岁),并决定无氧耐力训练比例。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1一般体能训练2专项体能训练wwwn项体能训练的区别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区别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1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增进身体健康2全面发展运动素质3改善身体形态4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机能和知识5为提高运动技术创造一定条件1提高与专项有关的器官系统功能2最大限度的发展专项运动素质3塑造专项所需体型4精确掌握与专项技术战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5促进专项运动促进和技术水平提对全面发展运动素质身体机能有益的各种身体锻炼手段如球类体操举重游戏等直接发展专项运动素质的运动以及在动作特点上与专项动作相似的练习或有紧密练习的专门性练习为专项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直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促进运动员创造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wwwn训练的价值体能训练的价值一促进身体健康二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三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的需要四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五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wwwn决定因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竞技能力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体能机能心理能力智力wwwn训练的原则体能训练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结合专项原则四从实际出发原则wwwn段划分运动训练的主要阶段划分创造优异成绩阶段专项化训练阶段全面发展阶段wwwn训练的要求体能训练的要求一结合专项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五个步骤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5fa16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9.png)
1RM所对应的比例和重复次数对应表
1RM
重复次数
1RM
重复次数
100%
1
77%
9
95%
2
75%
10
93%
3
70%
12
90%
4
67%
15
87%
5
65%
18
85%
6
60%
20
80%
8
60%以下
20次以上
根据重复次数推算1RM的方法(间接法)
保持正确姿势、能够重复进行5~10次
04
03
01
02
肌肉的分类
1
根据肌肉的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2
肌肉的物理特性
3
肌肉具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4
肌肉的配布规律
5
肌肉的配布与骨和关节有关、与运动的轴有关、与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6
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协同关系
7
肌肉在同一动作中的作业不同,可以区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多进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的作用相当于钙类稳定剂,它能促进我们吸收食物中的钙,并锁定到骨骼中。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太阳,紫外线与皮肤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产生维生素D;食物,包括蛋黄、鲑鱼、金枪鱼、动物肝脏等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D。
01
人体肌肉图!
02
人体肌肉图!
人体肌肉图背面 人体肌肉图!
04
03
01
02
01
决定力量的3个要素
02
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03
力量与肌纤维的横断面积的比例相对应
04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af4ed3b14e852458fb5781.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1、体能训练时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2、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对掌握专项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防止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体能训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指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
改善身体形态,为专项成绩提高打好基础的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专项有紧密练习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对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在比赛中顺利有效的运用,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
4、根据运动训练理论和体能训练的实际要求,提出几个原则,包括:自觉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一般与专项训练原则,“三从一大”原则,系统训练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及回复原则。
5、自觉性原则:基本要求:1:对运动员加强训练目的性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2: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4:满足运动员合理需要,正确的运用动力。
6、区别对待原则:整个训练过程必须依据该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安排,使之得到最大的发展。
理论依据:1:运动专项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和比赛条件的多变性。
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员个体特征。
2:正确认识运动员专项的基本特征。
3:充分考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条件。
4:处理好运动队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教练员要及时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7、一般和专项训练原则:一般训练的目的是为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品质各方面的基础;专项训练的目的则是直接为创造优异的专项成绩服务。
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理论依据:1:有机体式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97d8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e.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以达到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普通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1. 运动生理学基础。
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
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2. 运动训练学理论。
另一个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是运动训练学理论。
运动训练学研究了运动训练的规律和原则,包括训练的可塑性、超适应性、过载原则等。
通过深入了解运动训练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避免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良影响,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二、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1. 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哑铃、杠铃、器械等进行重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肌肉力量训练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2. 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能力,增强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
3. 灵敏度训练。
灵敏度训练是指通过各种灵敏性训练方法,如平衡训练、速度训练、灵敏度训练等,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灵敏度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作技能和运动表现,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竞技水平。
4.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拉伸训练、瑜伽、普拉提等方法,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柔韧性训练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改善运动员的动作技能,提高运动表现和身体的协调性。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发展研究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e5867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8.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发展研究关键词:体能训练;概念;现状前言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沿用苏联和德国训练体系,“体能”在90年代正式引进,并且我国在吸收国外职业体育的丰富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自身的体能训练,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能训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体能训练也深入发展到了各个领域:在竞技体育中,我国这些年在女子排球、羽毛球、游泳、射箭等领域取得成就与体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大众体育中,由于成人工作压力大、青少年学业繁重,人们对于拥有健康的身体也越来越重视,这也就使得体能训练越来越火热。
1.体能的概念王东亮,赵鸿博在《现代大学生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指导》中指出体能训练是发展人体体能的训练,使用运动负荷使人的身体发生适应性变化,提高人体机能的训练。
1国外,自50年代的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协会提倡出体能的含义以来,我国在初期将其定义为“体适能”。
在此后美国白宫体能委员会定义为:人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还有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和处理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可以从大众领域和竞技领域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大众领域来说,体能训练就与健康密不可分,健康为主,竞技为辅助;竞技领域来以身体素质为纽带,促进身体形态和机能不断提高,是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全方位发展,是对运动员的全面提高。
2体能训练的发展现状现代体能训练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进入中国的,主要的目的是服务于奥运会与国内国外重大比赛。
在2022年,我国的现代体能训练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国从原来的缺少体育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持,训练器材以及方法不健全,预防损伤和恢复训练环节不完善,经验主义没有合理科学指导的传统体能训练,逐步成长为有着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康复体能、动力链等等有着相对完善的训练理论并且与5大运动要素相结合,成为了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理论。
在以发展竞技体育为主要目的情况下,体能训练也深入的到了发展到了大众领域。
2.1竞技领域现代体能训练进入我国后,经过几十年迅速发展,为我国备战奥运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f0ae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1.png)
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健康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体能训练作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1. 运动适应原理体能训练的核心理论是运动适应原理。
当人体受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刺激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进而适应并改善身体的机能。
这种适应是持续性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人体的体能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2. 超重负荷原理超重负荷原理指的是在训练时采用超过平常负荷的强度和量,以刺激身体适应的过程。
通过超负荷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增加力量和爆发力。
3. 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确定适当的训练强度、频率和时长。
适度的训练可以促进身体的适应和提高,过度的训练则可能导致过度疲劳和受伤。
体能训练的方法1. 有氧运动训练有氧运动是指以氧气为能量主要来源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行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肌耐力,是提高身体耐力和减肥的有效方法。
2.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重复负荷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可以通过哑铃、杠铃、器械等进行力量训练,逐步提高肌肉的负荷承受能力,并增加爆发力。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通过拉伸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改善姿势和提高运动表现。
结语体能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了解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能训练方式,坚持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
(完整版)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完整版)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3de67ea0116c175e0e48df.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体能训练学:又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是指研究和揭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2、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能训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负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4、身体形态: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5、身体机能: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能力: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8、耐力素质: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9、柔韧素质: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10、运动性疾病:机体对运动过量或缺乏,不适应或训练不当,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或原有的内环境紊乱加剧,发生身体机能异常或疾病,甚至生命活动障碍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11、格斗项目特征:运动员双方以徒手或手持兵器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以对方的身体为攻击目标寻求胜利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二、填空1、“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指: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负荷训练的原则。
2、体能训练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等诸因素。
3、速度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4、广义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5、竞技状态分为: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6足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整体性、对抗性、多变性、易行性。
7、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特异性、时间局限性、个体性、整体性。
8、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整体协作性、技战术运用的开放性、对抗性、节奏性、多变性、准确性。
9、徒手格斗的技术方法一般为:踢、打、摔、拿。
10、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方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11、运动性疲劳总结为: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志疲劳。
三、问答1, 影响力量能力的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与频率2),肌肉的组织形态结构a, 肌纤维的类型b, 肌肉的生理横截面c, 肌肉内肌纤维的数量d, 肌肉的支撑附着面e, 肌肉纤维的长度「3),肌肉的反应特征2, 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要注意的问题?1),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2),要在已经获得的力量的基础上,在快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培养表现这种力量的能力3),速度力量练习与单纯发展力量的练习相结合4),速度力量训练的负荷量要适宜5),学习动作时,对动作的速度要求应严格区别对待3, 影响速度能力的因素?1),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2),能源物质的储备及相应酶的活性3),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4),肌肉的组成部分4, 速度障碍影响原因与应对措施P42 (小题,大概清楚)①动作的速度和频率都产生较牢固的稳定状态;②刚参加训练者,不急于搞过细的速度专项训练,先进行预备性的全身身体训练,主要突出速度力量的训练;③高级运动员,应在一定阶段内减少速度练习,增加速度力量练习及其他一般素质的练习和专项素质的练习;④破坏速度障碍主要办法是创造一定的补充条件来突破形成的最高速度;⑤削弱和破坏速度障碍的依据是动力定型的空间特征较时间特征稳定5, 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1),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2),有机体活动时能量交换和获得的机能能力3),有机体机能的稳定性4),有机体的机能节省化,协调的完善,力量合理的分配6, 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及基本要求?主要手段:_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持续跑、变速跑、变换训练环境的越野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c727f5998fcc22bdd10d01.png)
(三)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1.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2.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3.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4.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分类: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1.一般体能训练:采用多种多样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 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 2.专项体能训练: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 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 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机能。
三、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
(一)身体训练各种方法对身体形态都有意义,可根据需要 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二)任何一个专项训练手段对使身体形态向专项需要方向 发展都有显著作用。 (三)手持轻器械训练法。如哑铃、木棒、实心球等,不同 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方式,可训练身体任何一个部位,能有效 地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 (四)舞蹈训练法。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的人体 动作,其基本要素有动作的姿态、协调能力、明显的节奏等 ,对身体姿势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 第二,中胚型
中胚型的人群天生条件比较好,手臂和大腿的肌肉发达,展现整体的力与美 ,在增肌和减脂方便也有比较容易。体型表现为:接近标准V字型,肩膀强壮, 胸部宽阔,腰部较窄,躯干较长,肌肉较发达,力量较佳,整体看起来体型健壮 、肌肉发达。这种人也被称为“体力旺盛型”。
• 第三,外胚型
外胚型的人群神经系统较为发达,不易长肌肉,稍练可出线条,在饮食上也不 必特别讲究和担心。体型表现为:身体细长高瘦,头小面白,胸部平坦,肌肉纤 细,皮下脂肪少,上半身短,四肢修长,手掌和脚掌又长又窄,同时脂肪储存非 常少;狭小的胸部和肩部上通常附着又细又长的肌肉组织。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089166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9.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人体心肺系统对力量生理适应性不包括的有参考答案:每搏输出量减小2.力量训练负荷设计的要素包括参考答案:间歇时间_负荷量_负荷强度_重复次数3.超等长训练中肌肉收缩形式是参考答案:拉长-缩短周期4.影响爆发力的因素是参考答案:肌肉拉长-缩短周期_肌肉力量_抗阻训练5.在下列练习手段中,下肢参与肌群收缩方式是“拉长-缩短”周期的是参考答案:助跑摸高_下蹲跳_立定跳远6.无氧工作能力是指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供能进行运动的能力。
参考答案:错误7.大负荷抗阻训练方法发展爆发力的生理适应主要有参考答案:肌纤维横断面积增大_神经系统动员能力强8.提高爆发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其主要机制是参考答案:增加每次蹬离地面的前冲力_减少每次落地与地面的接触时间9.专项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各种运动中,迅速、准确、协调自如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
参考答案:错误10.无氧工作能力由()部分组。
参考答案:糖酵解供能_ATP-CP分解供能11.高强度训练可以使肌肉的 PH 值升高,从而导致肌肉出现疲劳。
参考答案:错误12.人体的体能是由()构成人体的体能是由()构成参考答案:身体形态_运动素质_身体机能13.感知运动训练主要目的是()参考答案:提高平衡能力_恢复神经肌肉功能_提高功能性关节稳定性14.爆发力练习过程中的运动时间通常都少于参考答案:300 毫秒15.发展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应考虑的因素有:参考答案:训练时的场地情况_运动项目供能系统16.按照人体在运动中的表现,速度可分为参考答案:反应速度_动作速度_位移速度17.灵敏素质的先决条件有:参考答案:判断准确_反应迅速_及时作出应答动作18.一般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活动中,在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合理、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参考答案:正确19.从运动技术训练角度而言,短跑可分为这几个部分参考答案:减速_加速_后蹬阶段和摆动_起跑20.体能训练的要求包括()参考答案:重视综合其他相关因素_分多个步骤实施体能训练_练习规范准确的动作模式_制订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21.准备活动的作用主要有:参考答案:激活肌肉_增加体温22.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作用主要有()参考答案:关节稳定性_静态与动态平衡_肌肉运动知觉23.神经系统对力量训练的适应性主要包括参考答案:反射增强_肌纤维的募集和参与率提高_募集的时机和效率提高24.动态拉伸是通过特定的动作模式有效拉伸身体运动系统的参考答案:肌腱_韧带_肌肉25.科学的准备活动包括:参考答案:肌肉动员_动作整合_神经激活_动态拉伸26.有利于发展最大力量的负荷强度为参考答案:1RM- 6RM_大于 85%1RM27.体能训练的主要作用有()体能训练的主要作用有()参考答案:提高竞技水平_提高身体机能_改善身体形态_发展运动素质28.体能训练发展特点主要有()参考答案:训练方法手段的现代化_训练方式多元化_体能恢复的体系化_训练理念的科学化。
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4d4e63bd64783e08122b3c.png)
智力训练水平
●世界观人生观 ●专业知识(1英里) ●理解、记忆、思维、应变、观察和感受信息能力
2.运动训练的整体观
2.1 面临问题: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竞技能力各方面体、技、战、心、智 等相互协调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
●各竞技能力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运用有限的训练方法手 段获得,在局部练习中所获得的能力往往不可能在比赛中 充分发挥出来。
2.2措施:整体训练
据项目的专项性特点在多年训练过程全过程的每部分, 以比赛为着眼点把各种素质和能力综合为一体。
2.3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取决于:
●竞技能力各方面的完善; ●不同阶段分解和综合方法手段的特点和比例; ●专项特异性训练
2.4竞技能力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比赛中,体、技、战、心和智均不会孤立地表现,而是表现为一种复 杂的综合体。每一方面既决定其他方面,又受其他方面所决定。
技、战、心和智表现均以其为基础的; ●各种身体素质和能力可以定量表示,为监督和控制训练
过程提供条件
战术训练水平
●项目特点 ●个人或对手水平(体力、技术、战术等) ●比赛条件(场地、气候、主客场等)
心理训练水平:
“今天,运动员可以依靠强壮的身体闯入决赛,而 要赢得奥运会金牌则要靠顽强的精神”
顽强、勇敢、坚毅,自信心及紧张比赛条件下最大地表现 自己机能的个性
3.2.6.专项感知觉。
提高专项肌肉运动精确的分析能力。
3.2.7运动成绩评定行为的特异性
●运动成绩的评定行为是确定专项训练内容的重要依据。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即练为战。
日常训练须按比赛评定行为的特定要求安排训练内容。 尤其在技能主导类的项目 一些体能为主的项目中,轮换、,场次、轮次,青少年运 动员必须具备连续比赛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80ee3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b.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型:选修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后续课程:执笔人:审核人:一、课程目标一)理解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二)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
三)有较强的体能训练指导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技术教学、训练实践(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动作模拟、新媒体沟通研究三、教材和参考用书一)使用教材自编二)参考用书ACSM体能训练概论(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参考教材)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四、实践、实验教学五、考试、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门课满分为100分,过程性考核30%,体能综合测试占60%,考勤10%。
(二)考核要求:1.要布置和搜检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过程性成绩。
2.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搜检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体能综合测试考查体能发展程度,给出客观评价。
3.考评标准技能展示:1)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准备活动,包含静力、动态拉伸、神经激活、动作练等。
2)抓举、挺举展示或其他力量训练手段展示,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体能训练基础理论(1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听讲,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训练要素、体能评估教学具体内容]体能范畴、体能训练要素、能量供应、训练原则、运动系统第一节体能与体能训练要素(2学时)第二节能量供应与锻炼原则(2学时)第三节体能训练测试与评估(2学时)第四节运动系统(肌肉)(6学时)课堂训练、课外训练、作业思考题]第二章热身运动与柔韧性(8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操演,能自编锻炼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具体内容]热身运动(整套不少于20个动作)、恢复再生(按摩球、按摩棒、泡沫轴)第一节热身运动(静态、动态、激活、一般、专项)(2学时)第二节复热身练,动作练(2学时)第三节复研究,PNF拉伸练(2学时)第四节恢复与再生(2学时)课堂锻炼、课外锻炼、作业思考题]第三章抗阻训练(16学时)[教学基本要求]实践课时,认真练,能自行训练和指导训练。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9d6f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2.pn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训练计划,来提高人体的各项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方面。
体能训练不仅是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普通人保持健康、塑造体型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理论和方法的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首先,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是运动生理学。
通过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了解肌肉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设计提高耐力的训练方案。
因此,理解运动生理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其次,体能训练的方法包括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大类。
有氧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而无氧训练则是通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举重、短跑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在实际训练中,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可以结合进行,以达到全面提高体能的效果。
另外,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根据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其训练计划和方法都应该有所差异。
年轻人可以注重力量和速度的提高,而中老年人则更应该注重耐力和柔韧性的训练。
因此,个性化定制训练计划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体能训练的方法还包括科学的营养补给和合理的休息安排。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合理的营养补给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训练带来的益处,加快康复和恢复的速度。
而科学的休息安排则可以避免过度训练带来的身体损伤和疲劳,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提高运动能力、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基础,结合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方法,个性化定制训练计划,科学的营养补给和休息安排,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能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体能训练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体能训练学:又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是指研究和揭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2、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能训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负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4、身体形态: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5、身体机能: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能力: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8、耐力素质: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9、柔韧素质: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10、运动性疾病:机体对运动过量或缺乏,不适应或训练不当,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或原有的内环境紊乱加剧,发生身体机能异常或疾病,甚至生命活动障碍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11、格斗项目特征:运动员双方以徒手或手持兵器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以对方的身体为攻击目标寻求胜利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三、问答1,影响力量能力的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与频率2),肌肉的组织形态结构a,肌纤维的类型b,肌肉的生理横截面c,肌肉内肌纤维的数量d,肌肉的支撑附着面e,肌肉纤维的长度3),肌肉的反应特征2,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要注意的问题?1),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2),要在已经获得的力量的基础上,在快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培养表现这种力量的能力3),速度力量练习与单纯发展力量的练习相结合4),速度力量训练的负荷量要适宜5),学习动作时,对动作的速度要求应严格区别对待3,影响速度能力的因素?1),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2),能源物质的储备及相应酶的活性3),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4),肌肉的组成部分4,速度障碍影响原因与应对措施P42(小题,大概清楚)①动作的速度和频率都产生较牢固的稳定状态;②刚参加训练者,不急于搞过细的速度专项训练,先进行预备性的全身身体训练,主要突出速度力量的训练;③高级运动员,应在一定阶段内减少速度练习,增加速度力量练习及其他一般素质的练习和专项素质的练习;④破坏速度障碍主要办法是创造一定的补充条件来突破形成的最高速度;⑤削弱和破坏速度障碍的依据是动力定型的空间特征较时间特征稳定5,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1),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2),有机体活动时能量交换和获得的机能能力3),有机体机能的稳定性4),有机体的机能节省化,协调的完善,力量合理的分配6,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及基本要求?主要手段: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持续跑、变速跑、变换训练环境的越野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
2),除跑以外的长时间活动及其他周期性活动,如游泳、滑冰、自行车、划船等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周期性运动,如篮球训练中经常做的各种不规则滑动、跑的训练,排球训练中经常做的滚动救球练习等。
4),多种长时间游戏及循环练习等。
基本要求1),耐力训练应循序渐进。
2),耐力训练应注意呼吸。
3),无氧耐力训练应以有氧耐力为基础。
4),要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5),对运动员技术应严格要求,并适当控制体重。
6),应兼顾女子生理特点。
7,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2),关节的骨结构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4),神经活动过程特点5),心理紧张度6),外部环境的温度和表现柔韧性的时间7),主动柔韧性与肌肉的力量有关8),有机体疲劳的程度8,柔韧素质训练基本要求?1),一般来说没有必要使柔韧性的发展水平达到最大限度。
2),柔韧性的发展要兼顾有相互联系的部位。
3),柔韧性练习要经常,并要持之以恒。
4),随着柔韧性水平的提高,练习应逐步加大幅度,但不能急于求成。
5),在柔韧性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6),柔韧性练习可结合发展其他素质的练习和协调性练习进行。
7),柔韧性要从小培养。
8),其他因素对柔韧性的影响。
9,足球运动员的素质特征?P571),专项力量素质2),专项速度素质3),专项耐力素质4),专项灵敏素质5),专项柔韧素质10,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P581),体能(身体素质)训练的组成2),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3),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4),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5),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6),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11,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P651),篮球运动员的形态特征2),篮球运动员的机能特征3),篮球运动员的素质特征专项力量素质,专项速度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专项灵敏素质,专项柔韧素质12,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征?P102羽毛球属于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羽毛球运动员在场上的技术动作主要是靠脚步移动和持拍手手臂挥动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快速移动是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运动形式。
羽毛球运动形式特点是时间短、强度高,比赛状态下时有间歇,整场比赛持续时间较长,来球的空间方位及质量变化较明显,而且同一种情况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解决处理方法。
√13,格斗运动员的体能特征?P1351),格斗运动员的形态特征2),格斗运动员的机能特征3),格斗运动员的素质特征√14,格斗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P1371),格斗运动员的力量训练2),格斗运动员的速度训练3),格斗运动员的耐力训练4),格斗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5),格斗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15,短距离跑类项目特征?1),短跑类项目一般包括60m、100m、200m、400m跑及4×100m和4×100m等项目,是田径运动径赛中距离最短、强度最大的项目,要求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
2),短跑类项目是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速度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3),跨栏跑一般包括男子110m、女子100m和男、女400m栏四个项目。
4),短距离跑类项目肌肉工作是属于(肌肉活动)动力性工作,以肌肉的爆发用力起跑、极大强度的途中跑和最大用力冲刺跑完成全部过程。
16,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方法?P1741),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2),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的速度训练3),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的耐力训练4),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的柔韧和灵敏素质训练17,中长跑类运动员的体能训练?1),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总称,一般包括800m、1500m、3000m、5000m、10000m跑等项目。
2),中长跑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周期耐力性项目,距离较长,强度属于次最大强度,并以克服自身体重、较长时间多次重复相同动作为技术特征。
3),中长跑运动对意志品质要求高。
4),运动成绩评判是以运动员完成比赛任务耗费的时间为依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准确测定评价,客观公正。
18,中长跑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P1781),中长跑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2),中长跑类运动员的速度训练3),中长跑类运动员的耐力训练4),中长跑类运动员的柔韧训练5),中长跑类运动员的灵敏训练19,跳跃类运动的项目特征?1),跳跃项目一般分为远度项目和高度项目,是人体运用自身能力或借助特殊的器械,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身体腾越最大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
2),跳跃类项目是动力性工作,混合性练习,既有周期性练习,也有非周期性练习。
其共性特征是“助跑快,着地快,起跳快”。
3),跳跃类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速度素质和爆发性用力的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
4),运动成绩评判以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远度和高度为依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准确测定评价,客观公正。
20,跳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P1831),跳跃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2),跳跃类运动员的速度训练3),跳跃类运动员的耐力训练4),跳跃类运动员的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训练21,投掷类运动员的项目特征?1),投掷项目一般包括标枪、铁饼、铅球、链球等,是指运动员用旋转或直线的助跑方式给器械预先加速,然后通过最后用力使器械运行最大的水平空间距离。
2),投掷项目属于动力性工作。
3),投掷项目是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按照严格的用力顺序,使肌肉产生爆发式收缩,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把器械投掷出去,所以对肌肉力量和速度要求高。
4),投掷运动员是人体运用自身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的规定器械抛出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项目。
5),运动成绩评判是以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远度为依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准确测定评价,客观公正。
22,投掷类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P1861),投掷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2),投掷类运动员的速度训练3),投掷类运动员的耐力训练4),投掷类运动员的灵敏训练5),投掷类运动员的柔韧训练23,体能训练后恢复的措施?P2141),人体的自然恢复过程2),教育学恢复措施3),运动训练学恢复手段:动态休息,整理活动4),理疗恢复手段:水疗法:温水浴、桑拿浴,吸氧疗法,电磁疗法5),营养学恢复手段:合理膳食营养,强力营养补剂6),中医药调理:中医药物调理,按摩疗法7),心理学恢复手段:谈话法,现象放松,神经-肌肉的自我心理练习,心理诱导放松训练,催眠,音乐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