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2020赛季类人图像识别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合集下载

WER普及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WER普及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50
机器人将核心带回基地
80
智能分拣
机器人需操作摆杆及推杆使待分拣材料进入对应颜色分拣筐
80
总分
单轮用时
关于取消比赛资格的记录:
裁判员:_____________ 记分员:_____________
参赛队员:_____________
裁判长:_____________数据录入:_____________
WER普及赛记分表
参赛队: 组别: 轮 次:
事项
分值
数量
得分
放置智能芯片
机器人通过按压区域范围
采集深度学习样本
机器人必须触碰底部摆锤,使样本完全脱离任务模型
30/个
机器人将样本带回基地,带入基地的样本
50/个
获取能源核心
机器人将能源核心取下(脱离任务模型)

人工智能大赛比赛规则

人工智能大赛比赛规则

人工智能大赛比赛规则今天咱来唠唠人工智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哈。

一、参赛资格。

谁能来参加这个超酷的大赛呢?只要你是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小伙伴,不管你是个人,还是组成一个小团队,都可以来参加哦。

这里可没有什么严格的身份限制,不管你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踏入社会的大朋友,只要你对人工智能有热情,就可以来试试。

不过呢,要是组队的话,队伍里的成员可都得符合参赛资格哦,不能有违规的情况呢。

二、比赛内容。

那这个大赛到底比些啥呢?这可就有趣啦。

有好多不同的项目呢。

比如说算法设计,这就像是一场智慧的魔法较量。

你得想出超级厉害的算法,让你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又快又准地处理各种任务。

还有模型构建哦,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不过这个积木可高级啦,是用代码和数据搭起来的。

要把模型建得既稳定又高效,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另外呢,还有应用场景的开发,这就考验你对实际需求的理解啦。

你得想出来你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在哪个场景里大放异彩,是医疗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呢,还是在交通领域让出行更顺畅。

三、比赛流程。

比赛流程也很简单易懂的。

首先就是报名阶段啦,在这个阶段,你得把你的基本信息,比如你是个人还是团队,团队成员都有谁之类的,还有你们的参赛项目简单介绍一下,报给主办方。

然后就是准备阶段啦,这个时间就像是一场紧张又刺激的冲刺。

你要拼命地学习知识,改进你的算法、模型,完善你的应用场景。

等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到了初赛啦。

初赛的时候,评委们会根据一套严格的标准来评判你的作品。

如果你的作品足够优秀,就可以进入复赛。

复赛可就更有挑战性啦,竞争也更激烈。

最后就是决赛啦,在决赛的舞台上,那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大家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谁能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人工智能成果展示得最棒,谁就能成为最后的冠军呢。

四、评判标准。

那评委们都是根据啥来评判咱们的作品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

准确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哦。

你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处理任务的时候,可不能老是出错,要尽可能地准确。

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无人车智能挑战赛(目标射击组)规则

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无人车智能挑战赛(目标射击组)规则

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器人人工智能大赛无人车智能挑战赛(目标射击组)比赛规则一、项目介绍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是所有移动机器人应用的功能基础,也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最热门最有发展性的一个分支。

为了大力推进这项技术的发展,我们专门设立了无人车智能挑战赛比赛项目,以展示和对比各队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算法、机器视觉算法先进性和实际应用效果。

该项目要求机器人在一个较为复杂的自然环境内,在不依赖引导线和特殊颜色标记的情况下,在比赛场地内进行自动导航,在不触碰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到达裁判指定的任务点并且射击标靶,并顺利的到达终点。

1.1重点考察能力本测试重点考察机器人如下能力:● 机器人对未知环境的建图的能力● 机器人在建图后的环境下的导航避障能力● 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视觉处理能力1.2技术要求要参加该项目的机器人以及参赛队伍需要具备的能力:● 环境地图创建能力。

● 自主定位与导航能力。

● 躲避障碍物能力● 视觉跟踪跟踪能力1.3场景设置●比赛场地为4m*4m,周围架设高为30cm 的围栏。

●场地对角设置起点、终点区域各一个,尺寸为60cm*60cm。

●比赛场地会中设置A-C一共三个任务点和相对位置的三个标靶,每个任务点为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标靶距离任务点的距离为100cm,每个任务点中间由长150cm高30cm的挡板隔离,每个参赛队需分别到达A-C任务点,并且在该任务点射击正前方的标靶。

● 比赛过程中,所有参赛人员需站在场地围栏外,除紧急处理情况下的裁判员其余所有人员禁止进入正在比赛中的场地。

1.4比赛过程● 启动阶段机器人从起点区域启动,参赛队准备好后向裁判示意,裁判确认比赛开始后,参赛队启动机器人。

机器人一旦启动,参赛队将不能再触碰或遥控机器人。

若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触碰到围挡或者机器人地面投影部分到达禁行线或者机器人触碰到“终点”区域,比赛终止。

● 导航阶段机器人进入场地后,需要将任务点逐个遍历,机器人在地面投影完全进入任务点便算到达,到达任务点后,自行瞄准射击(在瞄准射击过程中不可进入禁行区域)。

机器人竞赛WRO总则

机器人竞赛WRO总则

2020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World Adolescent Robot Contest 2020WRO常规赛总则简介 (3)常规赛规则 (4)1 特殊规则 (4)2 器材 (4)3 关于机器人的规定 (5)4 赛台和场地纸规格 (6)5 赛前 (6)6 竞赛 (6)7 参赛队的区域 (8)8 禁止的事项 (8)9 公平原则 (8)10 网上的解决方案或复制的模型和程序 (8)机器人技术是学习21世纪技能的绝佳平台。

参与机器人挑战赛鼓励了创新、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机器人技术横跨多门学科,学生必须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等知识。

设计机器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他们组成团队一起工作,制定解决方案。

教练引导他们前行,然后退居幕后,让他们迎接胜利和失败。

学生们在这种支持性的沉浸式环境中茁壮成长,学习就像呼吸空气一样。

当一天工作完成后,当竞赛结束时,学生们就可以说他们已经尽力了,学到了知识,并且很开心。

常规赛规则1 特殊规则1.1 比赛当天上午将发布一项特殊的附加规则。

1.2 特殊规则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每支参赛队发布。

2 器材2.1组装机器人的控制器、电机和传感器必须使用LEGO®MINDSTORMS套装中的组件(NXT或EV3)。

HiTechnic颜色传感器是唯一可以添加到此配置的第三方元件。

2.2 只限使用LEGO商标的积木件组装机器人其余部分。

WRO建议使用LEGO®MINDSTORM的教育版。

2.3 参赛队应准备并携带比赛所需的所有设备、软件和笔记本计算机。

2.4 参赛队应携带足够的备件。

发生任何事故或设备故障,WRO不负责维修或更换。

2.5 比赛期间教练不得进入赛场提供任何指导。

2.6 “组装”时间开始前,机器人所有部件均应拆散并处于原始状态。

例如,在组装时间开始之前,轮胎不能安装在轮子上。

2.7 参赛队不得使用任何书面、图文或图片形式的说明书或指南(包括纸质和电子形式)来组装机器人。

WER2019赛季教育机器人发明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WER2019赛季教育机器人发明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WER2019赛季教育机器人发明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1主题简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投入使用;1969年,互联网诞生……现在,全球七十多亿人口中,网民数量已突破三十多亿。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彻底改变着人类的发展,信息产生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计算机语言成为连接全球的通行证。

本届WER教育机器人创新设计赛主题:人工智能,参赛队员要挖掘自己的潜力,让信息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注:本规则适用范围:中小学赛制、中职、高职和大学赛制的教育机器人发明赛。

2比赛场地组委会为每个参赛队伍分配2张展示桌,尺寸约为为45*120cm,具体尺寸请以现场为准,注意设计创意作品的尺寸。

电源:展示区域提供220V50HZ电源,电源插口可能离你的展示桌比较远,请参赛选手准备一个较长的插线板,同时提醒注意用电安全。

3发明作品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案。

本届主题: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选题是相当宽泛的,请参赛队围绕展示主题立意,设计创新作品参与评选,作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是不是最好的?在改善人们方面有没有更好的创新产品?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还未发掘的需求?比赛作品中可以使用3D打印的零件,原材料只允许使用塑料材质,不允许使用金属材质。

比赛现场可能会提供3D打印机和PLA原材料,参赛队可以现场打印,但不应完全依赖3D打印(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提供3D打印机),参赛队员要提前做好准备。

参赛作品应包含以下几点:(1)原创性,创造性的发现与解决问题;(2)契合展示主题,体现教育机器人内涵;(3)强调作品的演示操作及应用方向;(4)注重作品的科学性、艺术性;(5)规范专业的作品报告与设计资料。

比赛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布展、调试,由裁判按评分标准计分,参赛队员可向裁判介绍、演示作品。

WER能力挑战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WER能力挑战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WER能力挑战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一、主题简介机器人是当代高新科技的综合产物,机器人技术也应与时俱进。

本届WER能力挑战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中的计算机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

2006年,人们在以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为代表的智能感知研究中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一轮发展高潮。

2017年,AlphaGo的升级版Master以3:0战胜了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

同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由此标志发展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人类不断地从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其中最复杂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本身。

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生物学知识搭建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实现对人类行为的模仿或研究。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在问题求解、博弈、演绎逻辑及机器自动证明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突飞猛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创造出机器艺术家、音乐家、工程师和服务员。

在此次WER能力挑战赛中,参赛队员要像软件工程师、算法科学家、机器人工程师等一样,制造机器人、编写代码,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帮助自己完成预期比赛任务。

二、比赛场地与环境2.1场地二层:204*116cm二层“基地”一层:240*210cm一层“基地”斜坡:42*140cm图1 场地比赛场地分上下两层(如图1所示),支架为金属材质,两层之间通过斜坡相连,斜坡与一层场地夹角为30度(±1度),二层场地护栏为木板(高度10cm,厚度1-2cm)。

在一层场地、二层场地、斜坡上各铺有场地膜。

场地上共有2个基地,一层基地大小为30*30cm(长*宽);二层基地位于斜坡顶端黑色横线以上及二层场地西北角,大小为64*40cm(长*宽)。

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可以选择从任一基地离开或返回。

2.2赛场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918346-WER2020竞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勇攀高峰“竞赛规则-001

918346-WER2020竞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勇攀高峰“竞赛规则-001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规则——勇攀高峰一、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

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序设计。

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在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二、竞赛主题为“勇攀高峰”本届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主题为“勇攀高峰”。

三、.参赛范围本次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四、竞赛主题与规则1 竞赛简介1.1每支队伍由两名参赛选手组成,他们需要自行拼装机器人、编写机器人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从下层基地出发,爬上长 100cm 的斜坡,在上层完成分辨、装配、部署、凯旋等任务。

2 竞赛场地和环境上层场地高度为65CM,坡度最低30度图1为比赛场地示意图2.1 下层基地 30cm×30cm;上层高度为65cm,内尺寸 91cm*91cm,边框高 5cm;斜坡宽30cm,长 100cm,斜坡最低30度。

2.2 道具:圆环 2 个(直径7cm、厚1cm)、彩色圆柱 3 个(底面直径4cm、高4cm)、圆木球1个(直径4cm)、小圆环1个(直径4cm,厚0.6cm)、木八角2个(直径3cm)。

2.3 竞赛场地以现场公布为准。

3 机器人规格3.1 机器人的长和宽均不能超过 25cm,高度不限。

控制器 1 个,电机不超过 4个,传感器不超过5个,不允许采用集成类循迹卡,电池电压不超过9V。

3.2 机器人必须设计成只用一次操作(如按一个按钮或拨一个开关)就能启动。

4 任务要求:4.1 登顶:机器人从下层基地攀爬到上层基地。

4.2 凯旋:机器人在上层基地内旋转一圈以上并播放音乐2秒。

WER2020赛季人工智能普及赛——“数字医疗”竞赛规则

WER2020赛季人工智能普及赛——“数字医疗”竞赛规则

WER2020赛季人工智能普及赛——“数字医疗”竞赛规则1主题简介医疗数字化是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这是数字化医疗的基础。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即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过程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下工作的医疗设备,已逐渐取代常规设备成为临床设备的主流。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传送。

数字医疗绝不仅仅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简单集合,是把当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

在数字化医疗中,病人能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诊,医生诊断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病人病历信息档案记录着所有当前和历史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大大方便医生诊断和病人自查,真正能实现远程会诊所需要的病人综合数据调用,实现快速有效服务。

此外,数字化医疗还可以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拥有完善健康信息的数据库更具有权威性,健康信息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竞争力。

在WER2020赛季人工智能普及赛中,参赛队员要像软件工程师、算法科学家、机器人工程师等一样,制造医疗机器人、编写代码,使医疗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完成竞赛任务。

2比赛场地与环境2.1场地图1场地场地地膜尺寸为240*120cm,材质为PU布或喷绘布。

但任务模型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

场地有一个尺寸为30*30cm基地,机器人可以多次自主往返基地。

2.2赛场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

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3任务及得分每场比赛任务共有6个,由预设任务和现场任务两部分组成。

本规则中根据难度等级高低共给出3个预设任务,3个现场任务赛前准备时公布。

预设任务在本规则中公布,但其模型的位置、方向是可以变化的,在赛前准备时公布,现场任务及任务说明只在赛前准备时公布,参赛队员应根据现场设计机器人结构及程序。

校际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规则

校际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规则

校际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规则“完美复制”项目比赛规则1.任务说明:以家庭为单位,2人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指定的模型,最快正确复制出指定模型的为获胜者。

2.比赛场地:3.使用器材:(由参赛选手自备)。

1)“邦宝幼儿教育科学技术套装”1套2)各组比赛积木数量均为10块;(其中包括4个“基准件”:2块2×2黄色小眼睛积木块以及2块红色“鸟嘴状元件”和6个“不定件”:从套装中任意抽取6块为比赛器材)“基准件”如图:3)比赛器材由主裁判随机抽取,不在赛前做器材公布4)比赛现场各组器材由主裁判随机指定,确保连续3场不会出现器材一样的情况4.组别:5-6岁5.竞赛规则:1)每个家庭出2个队员,其中一位必须是学龄前4-5岁,其余一位家庭成员年龄性别不限。

2)参赛2名队员分工,一名队员负责观察,不得动手,只能用语言表达陈述模型结构,另一名队员负责搭建,不允许离开自己的座位,且比赛期间2名队员不得转换角色。

3)该比赛项目每轮比赛由主裁判随机从“教育科学技术套装”中抽取10块积木为该轮比赛的参赛器材。

4)比赛搭建的模型由主裁判临场提供,放在指定的隐蔽区域,由一名队员前往观察;副裁判同时提供与竞赛模型相等数量和形状的积木给另一名队员进行还原。

5)每组竞赛时间为5分钟,比赛期间参赛队伍可以多次往返观察模型,直至确认准确无误,然后向裁判申请计时结束,观察次数越少越好,时间越少越好。

5.计分标准:1)竞赛结束后各参赛队伍有3个成绩:出错数、观察次数、所用时间;比赛成绩评定方式依次为:出错数量 ---观看次数----所用时间。

2)以出错数最少的队伍获胜为原则,在准确复制出模型的前提下,观察次数越少的队伍获胜;观察次数相同,所用时间最少的队伍获胜;如果二者相同,由裁判安排加赛。

3)如在5分钟内所有参赛队伍都无法准确复制出指定模型,由裁判出面判定最接近指定模型的队伍获胜。

如无法判断,由裁判安排加赛。

6、注意事项:1)每轮比赛入场后主裁判均会给参赛选手 30 秒赛前准备时间。

AI机器人创新赛项竞赛规则.pdf

AI机器人创新赛项竞赛规则.pdf

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AI机器人创新赛项竞赛规则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AI机器人创新大赛英文名称:AI Robotics Innovation Competition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本科组二、背景目的AI机器人创新大赛将基于机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以及5G通信技术,围绕工业、环保、交通、健康、教育、生活、卫生防疫、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智能自主能力的机器人系统,来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赋能,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次大赛旨在展示职业院校、高校学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三、比赛内容本次AI机器人创新大赛参赛团队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5G技术,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等方向发现真实的落地场景,针对其中的应用问题和需求,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应用系统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一定智能化、自主化、个性化以及人机交互友好的机器人创新应用系统。

具体任务为:1. 方案创新:参赛队伍根据生活生产中的机器人应用需求和场景,创造性提出机器人应用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设计开发。

2. 功能开发:机器人具备但不限于导航定位、视觉感知、语音交互等能力,能够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的AI技术,体现与传统机器人不同之处。

此项不局限具体功能,得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导航定位、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物体跟随、物体识别、巡线等特色功能。

类人机器人足球比赛2VS2竞赛规则

类人机器人足球比赛2VS2竞赛规则

类人机器人足球比赛2VS2竞赛规则类人机器人,是具有人形态和动作的机器人。

1886 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就是一种人形机器人。

类人型机器人是21 世纪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和热点,机器人比赛作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展示平台,需要紧跟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故而推出类人机器人足球比赛。

类人型机器人比赛采用2 对2 的比赛形式,用组委会指定的足球,两人配合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球多的队伍获胜。

一、参赛平台介绍(一)必须采用能力风暴系列机器人平台。

(二)必须有明显的2 只脚,2 只手,1 个头;(三)必须满足足部尺寸大小和高度的要求;(四)整体站立高度必须在30-42 厘米之间;(五)机器人由 16-18 个自由度组成(16-18 个伺服电机),腿部共10-12 个,其中每条腿5-6 个,手臂共6 个,其中每个手臂3 个;(六)高度指从双脚板到完全站立的机器人头顶的高度,包括类似天线的结构在内;(七)两足分离,两足间不能有连接,行进过程中需要双足交叉落地;(八)双足尺寸限制(参考下图)(九)脚底不能带任何吸附装置,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资格;(十)机器人采用无线遥感控制的控制方式;(十一)机器人必须自带电池;(十二)机器人不能带有激光、导航脉冲、电磁铁等故意干扰对手控制器的无线装置;(十三)机器人不可携带或者向对方喷射液体、粉末或气体;(十四)双方的机器人各自要有明显的标示和编号,分别贴在机器人身上,以方便裁判区分参赛双方;二、竞赛场地及设备标准(一)场地长240cm ,宽160cm ,高18cm。

(二) 墙壁:由木板制成,墙壁内侧为白色亚光。

(三) 球门:球门位于场地底线的中间,球门宽60cm,深15cm。

(四) 基板:球场铺有一张场地纸,材质为磨砂写真,尽量保持平整和水平,组委会无法保证绝对平整。

(五) 球门区:从球门线两端向中场延伸20cm的矩形区域。

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竞赛规程

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竞赛规程

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竞赛规程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竞赛规程一、竞赛概述1.1 目标:此次竞赛旨在推动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服务机器人,提高学生的编程和创新能力。

1.2 组别:学生组1.3 主题: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二、参赛条件与要求2.1 参赛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学生均可参赛,限制每个参赛团队的人数为3-5人。

2.2 参赛要求:a) 参赛团队需由指导教师带领,但需保证学生团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b) 参赛团队需具备一定的编程和机械设计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兴趣和研究基础。

c) 参赛项目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服务机器人。

三、竞赛项目要求3.1 参赛团队需自行设计并制作一台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应配备基本的视频、声音、动作传感器等,以便能够对周围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

3.2 参赛团队需在机器人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编程实现识别人类语音和图像,以及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答能力。

3.3 参赛项目需以机器人的服务功能为重点,可以是帮助家庭成员做家务,提供健康咨询和建议,或是进行语言交流等。

四、参赛项目评判标准4.1 技术实现能力(40分):a) 机器人的设计创新性与功能完整性(10分);b)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效果(10分);c) 机器人的自主学习与应答能力(10分);d) 机器人的传感器应用与反应速度(10分)。

4.2 项目展示与演示(30分):a) 参赛团队的项目介绍和说明(10分);b) 机器人的功能演示与实际应用展示(20分)。

4.3 创新与可行性(20分):a) 项目的创新思想与实用性(10分);b) 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10分)。

4.4 团队协作与表现(10分):a) 参赛团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现(5分);b) 参赛团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5分)。

五、竞赛安排5.1 报名阶段:参赛团队需在指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格和项目简介,并缴纳报名费。

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主题与规则

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主题与规则

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人工智能比赛主题与规则1比赛主题人类社会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

公元前 1100 多年开始发现的天花,14 世纪初发现的黑死病,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末发现的霍乱,20 世纪发现的西班牙流感,以及至今仍然存在的禽流感、猪流感等,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与疾病作斗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抗疾病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发现抗生素应对细菌感染,接种疫苗抵御病毒等等,使许多疾病得以控制。

现代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的应用,更能实现对疾病的精确打击。

本次比赛赛事主题为“医疗先锋”,参赛选手需要自己设计机器人并完成赛事相关任务挑战。

2 比赛场地与环境2.1 场地比赛场地尺寸为 2400×4000mm(图 1),分为红蓝双方,黑色引导线宽度约为 25mm。

红蓝双方各有 2 个基地,初始出发地为基地一。

图1 比赛场地透视图参赛队练习时,只需要图 1 场地的一半,如图 2 所示。

图2 练习场地俯视图2.2 比赛环境机器人比赛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不过,一般赛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边框上有裂缝,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

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3 比赛任务及评分标准以下任务只是对某些医疗情景的模拟,切勿将它们与真实生活相比。

3.1 血管巡检3.1.1 连接两个基地的曲线为一段血管,如图 3 所示。

3.1.2 机器人从基地出发,利用视觉传感器识别血管前进,到达另一个基地,视为完成一次血管检测。

完成一次血管巡检得 90 分,最多可巡检 2 次得 180 分。

3.1.3 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机器人与场地的接触点(面)必须在血管内,否则此次任务不得分。

图3 血管3.2 病毒标记3.2.1 在血管旁的红线框中放有五个 80×80×80mm 开口方盒状病毒或正常细胞模型,上面的贴图(80×80mm)用来表示病毒或正常细胞。

WER能力挑战赛规则

WER能力挑战赛规则

教育机器人能力挑战赛——“万物互联”竞赛规则1 主题简介机器人是当代高新科技的综合产物,机器人技术也应与时俱进。

本届能力挑战赛的主题为“万物互联”。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在此次教育机器人能力挑战赛中,参赛队员要像软件工程师、算法科学家、机器人工程师等一样,制造机器人、编写代码,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帮助自己完成预期比赛任务。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

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技术在于射频识别技术、微机电系统、M2M系统框架、云计算。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成规模,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2 竞赛主题本届教育机器人能力程挑战赛的主题为“万物互联”。

3 竞赛场地与环境3.1 场地比赛场地分上下两层(如图3-1-1所示),支架为金属材质,两层之间通过斜坡相连,斜坡与一层场地夹角为30度(±1度),二层场地护栏为木板(高度10cm ,厚度1-2cm )。

在一层场地、二层场地、斜坡上各铺有场地膜。

场地上共有2个基地,一层基地大小为30*30cm (长*宽);二层基地位于斜坡顶端黑色横线以上及二层场地西北角,大小为64*40cm (长*宽)。

918346-WER2020竞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勇攀高峰“竞赛规则-001

918346-WER2020竞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勇攀高峰“竞赛规则-001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规则——勇攀高峰一、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

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序设计。

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在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二、竞赛主题为“勇攀高峰”本届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主题为“勇攀高峰”。

三、.参赛范围本次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四、竞赛主题与规则1 竞赛简介1.1每支队伍由两名参赛选手组成,他们需要自行拼装机器人、编写机器人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从下层基地出发,爬上长 100cm 的斜坡,在上层完成分辨、装配、部署、凯旋等任务。

2 竞赛场地和环境上层场地高度为65CM,坡度最低30度图1为比赛场地示意图2.1 下层基地 30cm×30cm;上层高度为65cm,内尺寸 91cm*91cm,边框高 5cm;斜坡宽30cm,长 100cm,斜坡最低30度。

2.2 道具:圆环 2 个(直径7cm、厚1cm)、彩色圆柱 3 个(底面直径4cm、高4cm)、圆木球1个(直径4cm)、小圆环1个(直径4cm,厚0.6cm)、木八角2个(直径3cm)。

2.3 竞赛场地以现场公布为准。

3 机器人规格3.1 机器人的长和宽均不能超过 25cm,高度不限。

控制器 1 个,电机不超过 4个,传感器不超过5个,不允许采用集成类循迹卡,电池电压不超过9V。

3.2 机器人必须设计成只用一次操作(如按一个按钮或拨一个开关)就能启动。

4 任务要求:4.1 登顶:机器人从下层基地攀爬到上层基地。

4.2 凯旋:机器人在上层基地内旋转一圈以上并播放音乐2秒。

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宝安区人工智能

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宝安区人工智能

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宝安区人工智能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2020年8月一、竞赛项目、标准、方式及内容(一)竞赛项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拣机器人比赛(二)竞赛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视觉检测系统的训练、建模与机器人调试(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机器人手动操作、机器人运行程序编程),通过编程让机器人在物料盘上抓取物品,放置到物料架完成装配流程。

(三)竞赛方式本次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二个阶段进行,初赛为理论知识竞赛,决赛为实际操作竞赛。

1.初赛。

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参照竞赛标准命题,统一使用计算机理论闯关竞赛系统上机考核,第一关为基础知识,第二关为专业知识,第一关合格方可进入第二关。

比赛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两组,最终以第二关成绩作为初赛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学生组取前20名选手进入决赛,职工组取前30名选手进入决赛。

时间:2020年10月11日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1007号高训大厦15楼2.决赛: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参照竞赛标准命题,选手根据赛场提供的任务书进行比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见技术文件。

决赛以实际操作方式进行。

时间:2020年10月18日地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大道西侧亚洲电力工业园云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四)竞赛内容1.初赛2.决赛二、评分标准(一)初赛评分标准第一关为基础知识,题型为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第二关为专业知识,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各题型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二)决赛评分标准三、成绩评定办法(一)参赛选手的成绩评定由竞赛裁判组负责。

(二)初赛理论知识竞赛由计算机自动判分。

(三)决赛实际操作竞赛由现场裁判组依据参赛选手的实际操作情况按竞赛评分表集体评判、计分。

(四)参赛选手最终名次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名,依据初赛和决赛两部分成绩按比例累加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

其中初赛成绩占30%、决赛成绩占70%,参赛选手赛后综合成绩=初赛成绩*30%+决赛成绩*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R2020赛季类人图像识别赛——“人工智能”竞赛规则1主题简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本次比赛中,参赛选手将控制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创新又有趣的任务,在竞赛中,选手要认真编程,分析机器人每个动作,才有可能通过一次次考验,最终完成所有任务。

通过比赛,选手们可以学到更多人形机器人的知识,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比赛场地和环境2.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如图2.1所示,场地尺寸为1366mm*1772mm,在场地上有一个圆形基地,图中蓝色方块为机器人要到达的建议识别区域,共有5个货架,可能摆放位置用淡紫色区域标识(实际地图中无此区域),5个货架上随机放着水果或人像,其中货架上的蓝色标志代表水果,紫色标志代表人像。

2.2比赛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

参赛队应考虑各种环境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

图2.1人工智能识别赛地图图2.2图像识别赛货架3任务及得分机器人从基地出发,走到建议识别区域,根据货架的颜色标志,调用不同的识别程序,识别成功后说出物体的名字,每正确说出一个得100分。

全部识别完成后返回基地可再得100分,即最高得分为600分。

本节提供设计和构建机器人的原则和要求。

参赛前,所有机器人必须通过检查。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裁判会在比赛期间随机检查机器人。

对不符合要求的机器人,需要按照本规则要求修改,如果机器人仍然不符合要求,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1机器人尺寸:机器人启动前,机器人的垂直投影不可超出24cm*14cm,高度48-50cm,脚底板不可超出14cm*9cm(长*宽);启动后,机器人的机构可以自由伸展;机器人完全进入任务区才可以去完成任务。

4.2机器人外形:机器人的外形必须是类人型,由四肢、躯干和头等几部分组成。

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基础上,机器人可进行个性化的装饰,以增强其表现力和容易被识别。

图4.1机器人外形4.3机器人控制器:单轮比赛中,不允许更换控制器。

比赛过程中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

4.4机器人执行器:机器人的关节自由度不少于22个(可包含22个)。

4.5机器人电源:每台机器人必须自带独立电池,不得连接外部电源,电池电压不得高于9V,不得使用升压、降压、稳压等电路。

4.6传感器:只允许使用机器人自带的传感器。

4.7产品型号:竞赛仅限以下型号参赛:SE901。

其他型号产品不可参赛。

5比赛5.1参赛队5.1.1每支参赛队应由2-3名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教师或学生)组成。

学生必须是2020年6月前在校的学生。

5.1.2参赛队员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自主地处理在比赛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自尊、自重,友善地对待和尊重队友、对手、志愿者、裁判员和所有为比赛付出辛劳的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

5.2.1类人图像识别赛按小学、初中、高中各组别分别进行。

5.2.2每场比赛前均有2个小时调试时间。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每轮比赛时间为180秒。

5.2.3所有场次的比赛结束后,以每支参赛队各场得分之和作为该队的总成绩,按总成绩对参赛队伍进行排名。

5.2.4竞赛组委会有可能根据参赛报名和场馆的实际情况变更赛制。

5.3比赛过程5.3.1搭建、编程与调试参赛队的参赛选手经检录后方能进入准备区。

裁判员有权对参赛队携带的器材进行检查,所用器材必须符合大赛组委会相关规定与要求。

参赛选手可以携带已搭建的机器人进入准备区。

参赛选手不得携带大赛组委会明令禁止使用的通信器材进场。

所有参赛选手在准备区就座后,裁判员把场地任务模型分布图和比赛须知发给各参赛队。

参赛队应自带笔记本电脑、维修工具、替换器件、备用品等。

参赛选手在准备区不得上网,不得使用照相机等设备拍摄比赛场地,不得以任何方式与指导老师或家长联系。

赛前有2小时的准备时间,参赛队可根据现场环境修改机器人的结构和编写程序。

赛场采用日常照明,参赛选手可以标定传感器,但是大赛组委会不保证现场光照绝对不变。

随着比赛的进行,现场的照明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对这些变化和未知光线的实际影响,参赛选手应自行适应或克服。

进入赛场后,参赛选手必须有秩序、有条理地调试机器人及准备,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不遵守秩序的参赛队可能受到警告或被取消参赛资格。

准备时间结束前,各参赛队应把机器人排列在准备区的指定位置,然后封场。

5.3.2赛前准备准备上场时,参赛选手领取自己的机器人和编程机器,在志愿者带领下进入比赛区。

在规定时间内未到场的参赛队将被视为弃权。

上场的参赛选手,站立在基地附近。

参赛选手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入任务区外。

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不能与任务区有接触。

到场的参赛选手应抓紧时间(不超过2分钟)做好机器人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完成准备工作后,参赛选手应向裁判员示意。

5.3.3比赛启动裁判员确认参赛队已准备好以后,将发出“3、2、1,开始”的倒计时启动口令。

随着倒计时开始,参赛选手可以用一只手慢慢靠近机器人,听到“开始”命令的第一个字起,参赛选手可以触碰按钮或者给传感器一个信号去启动机器人。

在裁判员发出“开始”命令前启动机器人将被视为“误启动”并受到警告或处罚(记一次重启)。

机器人一旦启动,就只能受机器人自带的程序控制。

参赛选手一般不得接触机器人(重启的情况除外)。

启动后的机器人不得故意分离出部件或把机械零件掉在场上。

偶然脱落的机器人零部件,由裁判员随时清出场地。

为了竞争得利而分离部件属于犯规行为,机器人利用分离部件得分无效。

分离部件是指在某一时刻机器人自带的零部件与机器人主体不再保持任何连接关系。

启动后的机器人如因速度过快或程序错误将所携带的物品抛出场地,该物品不得再回到场上。

5.3.4重启机器人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或未完成某项任务,参赛选手可以用手将机器人拿出任务区重启,重启前机器人已完成的任务得分有效;在这个过程中计时不会暂停。

机器人在比赛时间结束前若有效得分大于0,可获得机器人自主运行奖励。

机器人自主运行奖励:在整个比赛过程中,0次重启,奖励40分;1次重启,奖励30分;2次重启,奖励20分;3次重启,奖励10分;4次及以上重启,不予奖励。

每场比赛机器人的重启次数不限。

重启期间计时不停止,也不重新开始计时。

5.3.5机器人自主完成任务机器人自主完成任务后须自主离开当前任务区,当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点在当前任务区外,参赛选手可用手触碰机器人,不算重启。

在这个过程中计时不会暂停。

5.3.6比赛结束每场比赛时间规定为180秒。

参赛队在完成一些任务后,如不准备继续比赛或完成所有任务后,应向裁判员示意,裁判员据此停止计时,作为单轮用时予以记录,结束比赛;否则,等待裁判员的终场哨音。

裁判员吹响终场哨音后,参赛选手应立即关断机器人的电源,不得再与场上的机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触。

裁判员填写记分表并告知参赛选手得分情况。

参赛选手将场地恢复到启动前状态,并立即将自己的机器人搬回准备区。

6记分每场比赛结束后,按完成任务的情况计算得分。

完成任务的记分标准见第3节。

7犯规和取消比赛资格7.1未准时到场的参赛队,每迟到1分钟则给该参赛队伍扣10分。

如果超过2分钟后仍未到场,该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7.2第1次误启动将受到裁判员的警告,机器人回到待命区再次启动,计时重新开始。

第2次误启动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7.3为了竞争得利而分离部件是犯规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7.4如果由参赛选手或机器人造成比赛模型损坏,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将警告一次。

该场该任务不得分,即使该任务已完成。

7.5比赛过程中,不允许参赛选手接触机器人和任务模型,否则将按“重启”处理。

7.6参赛选手不服从裁判员的指示,该参赛队伍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7.7参赛选手在未经裁判长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与指导老师或家长联系,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8成绩排名参赛队的最终得分为两轮成绩的总和,每个组别按总成绩排名,最终得分高的排名靠前。

如果出现最终得分相同的情况,则依次按下列顺序决定排名。

(1)总轮次用时总和少的排名靠前;(2)重启次数少的排名靠前。

WER类人图像识别赛计分表编号组别轮次队名任务分值次数得分智能识别水果识别100人脸识别100完成全部识别后返回基地100自主运行奖励40-(重启次数)*10,且大于等于040单轮用时(秒)总分裁判员:_____________参赛选手: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