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与文化名人传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与文化名人传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与文化名人传记在中国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针对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家和文化名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传记介绍。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理念强调通过礼乐规范人类的行为,提倡“仁爱”、“忠实”、“尊敬长者”等传统美德。

孔子的《论语》和《大学》等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协作和互相尊重。

墨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一个富有政治野心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理论,例如“量刑”、“以法治国”等,主张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和衡量罪恶大小的标准体系。

韩非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世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荀子: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和规范才能纠正。

荀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安石: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宋朝时期的宰相,提出了“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王安石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居易: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人民喜爱。

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著名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并且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涉及文学、历史、政治、音乐等多个领域。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对中国的哲学和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人中,最为著名的有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不韦等。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理念主要集中在“仁爱”、“礼教”和“中庸”三个方面。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仁爱,就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同时,孔子还提出了“礼仪之邦”的概念,认为社会必须有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便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最后,孔子还强调“中庸之道”,即追求平衡和谨慎,避免走极端。

另外一位思想家墨子则是孔子的弟子,他独特的思想体系与孔子有所区别。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不论亲疏,避免战争和冲突。

墨子还提出了“兼容并包”的概念,主张宽容和容忍,保持和谐稳定。

荀子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二是道德思想。

荀子认为,政治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必须通过清明的权力行使来实现,同时还强调人性本恶,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韩非子则是另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要关注于法治和国家政策。

韩非子强调重视法治,力图通过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韩非子还提出了择贤任能的人才观念,认为一个国家的政策决策必须由能力和德行超群的人才来决策。

最后一个人物是吕不韦,他是秦国的宰相,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吕不韦强调政治经济学思想,提出“法家”思想。

他认为,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统治和利益分配,只有制定了正确的法律制度才能最大化利益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的哲学、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思想不仅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人类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战国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 师表”,成为最负盛名 的伟大的教育家。
孟子说:「孔子 作《春秋》而 乱臣贼子惧。」
「述而不作」
“亚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战 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 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 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 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 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被称为“亚圣”
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统一的规律——“道”
主张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反 对过多干涉社会的自然运行。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 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 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被道家、道教尊奉为始祖。
道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顺 应客观规律。这一点对人类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个 人的发展和保持平衡的心态 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孟子的思想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 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 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 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 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他认为“仁、义、礼、智” 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 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 界所取得的。
二、道德与政治思想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
的核心思想。仁,就是“人 心”。孟子所说的“仁义”, 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 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 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 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韩非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以法治国”,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最近召开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重点强调 了“依法治国”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几位重要的思想家,包括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并分析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强调了仁爱、孝道、礼制等伦理观念。

孔子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努力追求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基础。

墨子是另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

墨子强调了爱和公平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平等相待,共同追求社会公正。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思想家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参考。

老子和庄子则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家思想。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等理念,强调了宇宙的无穷与自然的力量。

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个人的修身养性。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由自在、无欲无求的人生观。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执着,活在当下,追求自身内心的真正欢乐与自由。

这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在当时并不被广泛接受,但他们的思想与理念却在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思想成为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承。

这些思想家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中国的国界,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与理念,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甚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以及政治制度等问题的思路和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而且对中国整个历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思想家相继涌现,如孔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等等。

他们主要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说和思想。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和精神追求,是人类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孔子还强调礼,认为礼可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墨子则注重实践,他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主张以兼爱之心来构建和谐社会,以非攻之策来解决国际问题。

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强调人性的恶和“性恶论”,主张通过君主的政治统治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荀子还主张教育,认为正确的教育可以改善人类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以诸侯和君主为主,他们主要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则是不断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

吴起还主张苛政,认为君主应该实行严格的法律和军事统治,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孟子则主张仁政和仁德,认为君主应该以仁德来治理国家,保证人民的福祉和安全。

孟子还主张诚信,认为君主应该言行一致,以此树立正义和诚信的形象。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而且对中国整个历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学说,如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和“非攻”,荀子的“性恶论”等,为中国的封建道德和社会伦理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汲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与学派。

这个时期的变革与动荡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通过对社会、伦理和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探讨,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思想家与学派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

孔子的思想强调道德与仁爱,并倡导“仁者爱人”的观念。

他将仁爱作为社会伦理的核心,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儒家学派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荀子与荀学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倡以权谋为主的政治哲学,并对人性、教育与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荀子的思想注重实用主义,认为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合理的制度与有效的治理。

荀学对后来的法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墨子与墨家学派墨子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强调兼爱与非攻的思想。

墨子主张以爱和和平为核心,反对战争与社会不公。

他提倡工农平等,反对奢华与享乐,主张为人民谋利益,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四、老子与道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自然的道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应当追求自然与简朴,摒弃功利与世俗的执着。

道家学派提倡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宁静。

五、韩非子与法家学派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权力应当受到明确的规范与约束。

韩非子的思想强调严厉的法律制度与合理的治理措施,以确保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法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名家与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思想家与学派,如名家与墨家学派。

名家注重辩论与言辞的技巧,主张以言辞来影响他人的思想与行为。

墨家学派则强调实用性与公益性,提出了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后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代表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孔子《论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论语》是孔子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辑而来的著作。

这部著作共包括20篇,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内容包括政治、伦理、教育、礼仪等方面。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道德和人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这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子《道德经》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道德经》是一部诠释道家思想的著作。

这部著作共分为81章,内容涵盖了道家思想的各个方面。

老子认为,宇宙之间有一个无为而治的大道,人们应当追求自然、简单、虚无、平和的生活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孟子《孟子》孟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孟家思想。

《孟子》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孟子》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著作。

这部著作共包括7篇,主要是通过对古代帝王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治理国家和人民。

孟子强调,天下为公,人民应当得到善治,国家应当保证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他还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因此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四、韩非子《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法家思想。

《韩非子》是韩非子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韩非子》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和法律制度的著作。

这部著作共分为55篇,主要阐述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府和法律制度。

韩非子认为,政府应当采用严厉的惩罚和奖励制度,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哲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本文将介绍春秋时期的几位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1. 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成就被称为儒家学说。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礼制教化和君主政治,认为通过完善人的品德和社会伦理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倡导人们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际关系的和睦。

2. 孟子与孟子学派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孟子学派。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努力,提出了“天命”,认为人应该与天地万物相和谐共存。

他也强调君主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君主应当以德治国,追求民众的福祉。

3. 荀子与荀子学派荀子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学说被称为荀子学派。

荀子的主要观点是人性本恶,认为人天生自私自利,需要通过教化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他强调君主的权威和力量,提倡依靠法律和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

4. 墨子与墨家学派墨子是春秋时期一个与儒、道两家思想形成鲜明对立的学派,被称为墨家学派。

墨子学派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兵戎相见和仇恨,认为社会应该追求和平与公正。

墨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道德伦理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5. 阴阳家与五行学说阴阳家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主张宇宙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但又相互转化的力量。

五行学说是阴阳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阴阳家的学说对后世的哲学、医学和农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道家与老庄学派道家是春秋时期一个独特的思想流派,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无欲无求的境界。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倡导人们抛弃功利主义和道德规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道家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修身养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说。

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仁”、“孝”、“礼”、“义”等一系列道德观念,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和遵循伦理道德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道德经》为代表。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实现自我解脱和返璞归真。

老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有所启示。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被尊称为“二圣”之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天性本善,通过修养可以发挥天性的好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积极的意义。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的思想强调爱和兼爱的重要性。

他主张舍己为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平。

墨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有着积极的推动力,他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理论。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荀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荀子》为代表。

荀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恶和文化的重要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在这个时期涌现并相互竞争。

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派主张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学派进行介绍和分析。

孔子及儒家学派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伦理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儒家学派。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主张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强调王道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宽容,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提倡以爱人为本,追求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贵族统治和阶级压迫。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及道家学派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观念。

老子主张道无形无物,无为而治,强调与自然合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他认为社会的秩序过度强化会导致紊乱和混乱,主张反思权力和权威。

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哲学。

庄子及道家学派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提出了“自由游泳”的观念,主张人应摒除功名利禄的追求,寻找自我的真正意义。

他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个重要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和道家学派。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意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多元的思想生态,促进了古代哲学的繁荣和进步。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孔子及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墨子及墨家学派倡导兼爱与非攻;老子及道家学派注重与自然合一和个体解放;庄子及道家学派提出自由游泳的理念。

春秋时期主要思想家

春秋时期主要思想家

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思想有“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和”等,是我国兴办私学的第一人,被先贤们尊称为“圣人”。

2.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并被尊称为“亚圣”,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提出了“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等。

3.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也是儒家的一位重要思想家。

提出“知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等。

4.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追求“清净无为”的出世思想。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孟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有代表作《逍遥游》。

6.墨子墨子,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重要思想。

是春秋战国时期唯一一位平民思想家。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d 文档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d 文档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幼年生活贫困。

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

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

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

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

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

重视因材施教。

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

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1、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

2、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4、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战国著名思想家、战略家: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哲学、政治、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些思想家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对人性、道德、社会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以深入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1. 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要是关于人性和道德的,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要通过教育和行为的规范来使人性得到发扬。

他强调的是礼仪、宽容、人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该尊重长辈,有礼仪之表现,敬重父母,孝顺长辈。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近代以来的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产生了影响。

2. 孟子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史书上称之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他强调了人性的价值,认为人的尊严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他讲到,人应该自爱、自尊、自信,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也讲到人应该有同情心,关爱他人,帮助弱者。

他的思想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近代以来的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产生了影响。

3. 墨子墨子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和工程师,他的思想主要关注人性、道德和政治。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由于人的自大和自私,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和灾祸。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主张互相包容和非暴力解决冲突。

他还认为政治应该以公平和平等为核心,同时也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4. 荀子荀子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要关注人的本性和道德,认为人性是复杂的,需要通过教育和行为的规范来调节。

他也强调政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认为一个统一、始终稳定的政治体系是必要的。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充满了变革和思想的较量。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也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他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被后世奉为行为准则。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90年)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反对兵器的使用和战争,主张以兼爱、无私、无欲为原则,追求社会和平与公正。

墨子的学说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深远,尤其在军事思想和工程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创新。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荀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人性的恶和善的培养。

他认为人性本恶,讲究法治和道德修养,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

他注重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功利主义”和“行优劣”的观点,对于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功利主义和道德伦理的束缚。

庄子通过寓言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他提出了“庄生晓梦”的观点,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并主张通过“无为而治”来解决社会问题。

韩非子(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严明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秩序和稳定。

韩非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儒家、墨家、荀子学派、道家还是法家,这些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着丰富而重要的思想贡献。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论语》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仁”的理解。
2、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和“礼”;
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主张以德治国。 但政治思想较为保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周游列国图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1)、创办私学,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孔子开创了民 间自由讲学的先河, 一个中国学术思想 史的黄金时代便开 始出现,它光芒四 射,灿烂夺目,成 为人类文化发展史 上最富丽的时代。 ——《中华史纲》
B.《论语》
C.《易》
D.《春秋》
2.不少成语的来历都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有关,
请任举两个并说明与谁直接相关。
与老子相关的成语: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祸福相依;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与孔子相关的成语: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四海之内皆兄弟。 与孙子相关的成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百战百胜;出奇制胜; 避实击虚;以逸待劳;置之死地而后生;知己知彼。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3)、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 坚持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 ]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主要思想家的成就
制作历史名人名片
孔子
生活时期:春秋晚期 历史地位:儒家创始人(“至圣”) 主要思想、成就:“仁”和“礼”,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主要记述在《论语》里。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的著作《论语》以及“六艺”中的曲艺对东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1)尊重家伦、尊师重道,崇尚忠义;(2)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反对“权力统治”,主张以善治的原则执政;(4)推崇“五德”,认为“礼法”是和谐社会的基石;(5)强调德与仁,主张“仁者无敌”。

2)老子:老子(公元前6世纪左右-公元前476年)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影响战国至今,他的主张有:(1)崇尚自然,强调自然的至高无上;(2)除了“言”以外,任何事物都必须回归自然;(3)反对“私利”,主张“忍辱负重”;(4)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依靠武力而统治。

3)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中一位杰出学者,他的著作《孟子》影响了后世,他的主张有:(1)强调改革服从以和平方式达到个人目的;(2)提倡“德行”,主张“以仁政天下”;(3)反对“暴政”,主张以“爱”抚他人;(4)反对贪婪,主张先自律而后从事道义行为;(5)提倡“有利于众人的教育”。

4)思科:思科(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68年)是古希腊思想家雅典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创始人,他主张有:(1)尊重“自然”,崇尚“理性”;(2)强调“善”而反对“恶”,主张“智慧之路”;(3)主张爱和理性互动,鼓励“自由”和“创新”;(4)提倡“公正”、“正直”和“诚实”,以建立和谐的社会。

5)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以《庄子》、《论语》为主,他的主张有:(1)强调“谋”和“思”,主张“形而上学”;(2)轻视物质,反对权力与金钱统治;(3)重视“内心”,推崇“智”与“德”;(4)反对外在的声誉,反对“位望”与“利害”;(5)提倡“弱者智慧”,发扬“仁爱”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一、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幼年生活贫困。

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

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

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

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

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

重视因材施教。

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二、道家
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

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墨家
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四、法家
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
期法家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

《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
《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

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

《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五、阴阳家
邹衍,齐国人。

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

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邹衍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

……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盐铁论.·论儒第十一》)。

“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方圆也。

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列士……”(《盐铁论·论邹第五十三》)。

可见,学儒术也好,攻阴阳也罢,邹衍的目的是在寻求经世致用之学,充分体现了他匡世济民的入世精神。

对此,司马迁旮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说:“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然要其归,
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断行之。

……邹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人不察其大道,而学其小术,故封建迷信兴,这不是邹衍的错误。

“邹衍以阻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史记·封禅书》)
“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而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里。

”(《史记·乐毅列传》)在这种情况下,齐闵王的野心更大,不仅要称王,还要称帝。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而邹衍的一套学说,正是为新的统治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邹衍本人及其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高度重视,“是以邹子重于齐” (《史记·孟荀列传》)。

被赐为上大夫。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后来失败了,迫于当时的形势,他不得不接受苏代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然而他的野心却有增无减,竟发展到要“为天子”的地步,变得越来越骄暴。

《盐铁论·论儒》中说:“及闵王奋二世之余烈,……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

内无良臣,故诸侯合谋而伐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也说:“齐闵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

孟尝君恐,乃如魏。

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闵王亡在莒,遂死焉。

”恰在此时,燕昭王招贤纳士,为郭隗修筑宫殿以师礼待之,以此作为尊贤榜样。

一时间,各国人才争相趋燕。

在这种背景下,邹衍离齐入燕,《说苑·君道》载;“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

’郭隗曰:
‘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

’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

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

”据载,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

刘歆记载此事说:“《方士传》言:
昭为郐衍拥慧。

”继而拜邹衍为师。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自注中说邹衍为“燕昭王师”。

《史记·孟荀列传》记载更详:“(邹衍)如燕,昭王拥慧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邹衍在燕主要从事的是发展生产的工作。

《艺文类聚·水部下·谷》载:“刘
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觳生,今名黍谷。

”王充在《论衡·寒温篇》中也说:“燕有寒谷,不生五般,邹衍吹律,寒谷可种。

燕人种黍其中。

号曰黍谷。

”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

齐是邹衍的家乡,他虽然憎恨迫使他背井离乡的统治者,但他始终不渝地爱恋着生他养他的那块热土。

他没有也不能参加这场战争。

这很可能构成其后诬他下狱的一个口实。

燕昭王死后,由惠王继位。

惠王与昭王不同,对于先朝旧臣并不那么信任,这时燕齐局势逆转,加之邹衍又是齐人,故听信谗言,把邹衍逮
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这是一起冤案,后来终于得到昭雪。

这时,齐闵王已死,齐襄王早已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荣局面。

身遭大变故的邹衍,思乡情涌,归心似箭,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

其后他
曾作为使者在赵国见到平原君,并为其绌善为坚白之辩的公孙龙。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

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邹衍晚年似乎仕于燕王喜,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50年的燕赵之战后,其活动不见记载。

或许在其前后去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