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原则的解题指导(市公开课)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阅读教学设计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习惯养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学校及教师们需要关注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提供有序和系统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整体性原则,以便教师们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参考。
一、整体性原则的重要性整体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整体规划,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一个连贯、完整的教学体系。
如果仅仅拆分为散立的知识点,往往会导致学生知识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
因此,整体性原则的运用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预设目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先预设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等。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达成这些目标为导向,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水平。
三、综合性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综合性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解、小组互动、阅读实践、问答环节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循序渐进阅读教学设计需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在内容难度和教学步骤上循序渐进,可以使学生逐渐建立起扎实的阅读基础,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五、整合各种资源阅读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书籍、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整合各种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通过多种资源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评估反馈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原则还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论文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关联性原则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将不同的阅读内容相互关联起来,构建起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共性的认识。
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主题,设计关联性强的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将不同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系统性原则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系统性,即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包括预习、导入、阅读、讨论、总结等环节。
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补充,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要注意将不同的教学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原则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等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不同水平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综合性原则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综合性,即在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将阅读与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循序渐进原则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和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适当的预热、讲解、示范、练习、巩固等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非常重要。
课程设计整体性原则
课程设计整体性原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整体性原则的概念与意义;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所学学科知识中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3. 学生能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与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与思考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整体性原则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与表达;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与质疑;4. 培养学生具备整体观念,关注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整合课程,旨在通过整体性原则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但需引导培养整体观念。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
通过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与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学科整体性原则,结合以下章节展开:1. 章节一:学科整体性原则概述内容:介绍整体性原则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
2. 章节二:学科知识内在联系分析内容:分析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内在联系,举例说明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3. 章节三: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内容: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4. 章节四:小组讨论与实践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保持整体性,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评价反馈几个方面来探讨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首先,在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整体性原则,确保目标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呼应的。
比如,教师在设定阅读目标时可以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知识背景等因素,使目标不仅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此外,目标的设定还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
其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重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教育背景等因素,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相契合。
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
第三,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也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评价反馈方面,也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表现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使评价内容全面、准确。
同时,评价反馈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保持整体性,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在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保持整体性,并相互贯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原则探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原则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都强化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
命题者把一篇文章或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且围绕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
考生具备了整体阅读的意识.方有可能答好每道题。
所谓整体性。
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所编选的基本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
每一册、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
教师应该统览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具体目标和地位.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如何实现整体阅读.不是单纯的学法问题。
首先应是语文教师的观念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抓住整体。
在关键的几个环节要把握好:第一,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文本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
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要充分利用这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人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
比如教学《童年的朋友》一文,教师可以抓住结尾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关键句来设问: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外祖母的爱心?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体交流,明确:外祖母“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她微笑的时候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悦光芒”等正面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感受等侧面描写,都体现出外祖母对我的爱。
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一下教材.便会流利地答出,既把握了部分(段落)又顾及了整体(全篇)。
第二,要理清文本的整体思路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5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春]【市一等奖】优质课
5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2.利用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3.通过拓展训练题的讨论,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学情分析学生为该地区程度较好的学生,处在高三复习阶段,设计较难的问答题,可以进行简单的作答。
3重点难点【重难点分析】复习重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复习难点: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利用黄土高原历史性变化学生说出地理环境基本要素激发学生兴趣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
学生回忆学过的地理要素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循环学生记录相关内容理解整体性,直观化两大功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图片资料光合作用、藏羚羊的例子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三个表现展示图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学生绘制关联图,利用关联图分析统一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较强的地理逻辑思维展示古诗词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使用地理语言描述培养学生使用地理语言的能力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河上、中游砍伐森林对下游的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写出河上、中游砍伐森林对下游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开问题的思维。
典型(2011·福建高考) 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法的⼀条基本原则.整体原则认为,世界上任何⼀个有机整体系统,不但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且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也是有机联系的.我们在处理与解决问题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去揭⽰与掌握其整体性质. 在整体原则指导下的思维⽅法,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恰当的综合.即把综合既作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也作为处理过程的归宿,并把分析和综合贯穿于过程的始终.这⼀基本⽅法的公式是所谓分析,就是将具有整体性质的某⼀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对这些部分的性质分别加以研究与考察.所谓综合,就是从整体出发,对已有的分析结果加以科学的概括,进⽽把握事物的本质,揭⽰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基本⽅法的要点是: (1)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的,不全⾯的. (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的综合.即在对各部分进⾏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有局部的综合. (3)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事物的分析了解达到⼀定程度以后,才能进⾏综合.没有详尽的分析材料作基础,综合就是勿忙的、不坚实的,往往带有某种主观臆测的成分. 下⾯通过⼀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说明这⼀公式的具体应⽤.例1在研究三⾓形全等的判定⽅法的过程中—— 例 (1)先提出问题:要使得两个三⾓形全等,在6组对应元素(三条边、三个⾓)中,⾄少需要具备⼏个条件?(例如,由于三⾓形的内⾓和为180°,当两个三⾓形有两组对应⾓相等时,第三组⾓必然相等,显然第三组⾓相等就是不必要的.) [从综合出发,提出明确的研究⽬标,统领“两个三⾓形全等的判定”这⼀课题的研究.] (2)在上述研究课题的统摄下,分别研究各种判定⽅法(边边边,边⾓边,⾓边⾓,⾓⾓边等).并研究在“⾓⾓⾓”(三组⾓对应相等)与“边边⾓”(两边及其中⼀边的对⾓对应相等)的情况下,能推出两个三⾓形全等吗?在课外⼩组中,甚⾄可以提出:如果两个三⾓形有5个元素分别相等,这两个三⾓形⼀定全等吗?(不⼀定,读者试构造反例) [在综合的基础上进⾏分析.这种分析应当是深⼊的,⽽不是浮光掠影的;应当是全⾯的,⽽不是⼀鳞半⽖的.] (3)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综合与归纳:要判定两个三⾓形全等,必须有⼀组边相等(排除了“三个⾓对应相等”的情况),判定⽅法共有四种,即: 三边对应相等——“边边边”; 两边对应相等——“边⾓边”(排除“边边⾓”的情况); ⼀边对应相等——“⾓⾓边”与“⾓边⾓”.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综合.这种综合的⽬的,在于通过分类归纳,揭⽰规律,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本例⽣动地说明了在教学中应如何遵循整体原则,进⾏“综合——分析——综合”式的教学.⼀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开始便研究判定两个三⾓形全等的⽅法,⽽不是根据研究⽬的,提出统领全局的问题.这种从局部⼊⼿的⽅法,容易造成“只见树⽊,不见森林”的状况,学⽣被牵着⿐⼦⾛,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不明确当前研究的总课题与⼤⽅向.例2同时给出直⾓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且极轴为Ox,问直⾓坐标系中的直线l∶y=ax-1与极坐标系中的曲线c∶ρsinθ=sin2θ在a>0的条件下有多 例少个交点? 本题的已知条件之间有着两⽅⾯的联系:⼀⽅⾯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坐标系,其联系的纽带,是以直⾓坐标系中的Ox轴,作为极坐标系中的极轴;另⼀⽅⾯,出现了位于不同坐标系中的两条曲线——直线l(其斜率a>0)与曲线c,对它们公共点多少的研究,把两者联结在了⼀起. (1)本题可以从综合的⾓度提出下列研究⽬标:动直线l与定曲线c公共点的多少,是否与直线l⽅程中参数a的取值有关?如有关,a的取值对公共点的多少有何影响? [提出综合性的⽬标.] (2)为实现上述研究⽬标,⾸先需要把两个⽅程化为同⼀坐标系中的⽅程,并对其进⾏初步的剖析: 由于在极坐标系中研究交点问题不很⽅便,⼜直线l已经给出直⾓坐标系中的⽅程,故只需将曲线c的⽅程化为直⾓坐标系中的⽅程: ∵ρsinθ=sin2θ,即ρsinθ=2sinθcosθ. 两边同乘以ρ2得: ρ2·ρsinθ=2·ρsinθ·ρcosθ, 即(x2+y2)·y=2xy, ∴y=0 或 x2+y2=2x. 故知曲线c是由c1∶x轴所在直线(y=0)与圆c2∶(x-1)2+y2=1所组成的复合图形. 其次,研究l与c的关系: 1°直线l∶y=ax-1(a>0)是通过定点(0,-1)且斜率a2°将y=ax-1代⼊c2⽅程x2+y2=2x 得 x2+(ax-1)2=2x, 即(a2+1)x2+2(a+1)x+1=0. Δ=4(a+1)2-4(a2+1)=8a>0, ∴直线l与c2有两个交点. (分析⾄此,很容易得出l与c总有3个公共点的结论,请读者诸君暂且掩卷深思,这⼀结论是否周密⽆误?)事实上,由于圆c2与x轴有两个 交点:O(0,0)与M(2,0),直线l虽不可能过原点(∵a>0),但可能经过M点.将M点的坐标(2,0)代⼊直线l⽅程,的交点也是M.此时l与c的公共点只有2个,⽽不是3个![分析应尽可能详尽、周密,符合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3)本题的结论是: 整体性原则还包括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若⼲辨证认识与处置对策,例如,怎样通观全局统筹兼顾?怎样辩证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求得最佳效果?怎样抓好中⼼环节,求得整体突破?等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理解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播放视频, 思考: 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情境“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 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
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 就能美名远扬, 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组成要素【多媒体展示】“扎龙湿地景观”图, 思考: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生: 大气、水、生物、土壤、地貌等。
师: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扎龙湿地所在地形区——东北地区, 看看东北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湿地。
(板书)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探究】【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和“哈尔滨气候”图, 思考: 东北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指导,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 积雪不融化, 春季气温回升, 积雪融化补给;众多河流汇入;纬度较高, 年平均气温较低, 蒸发弱;三面环山, 中部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 不利于下渗。
2.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
师: 试着画出要素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说, 画板图。
)【多媒体展示】要素板图。
师: 图中各要素主要是通过水循环联系起来的。
【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整体性”图。
师: 自然环境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 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原则在解题中的应用
整体性原则在解题中的应用吴坚"设而不求"的解题方法是整体性原则在解题策略中的一个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为了解题的需要,间接设一些参数,但在解题时并不直接求这些参数,而只是将含参数的表达式进行整体代换或根据其它性质直接得到答案,通过非常规的解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其常见的类型有:一、整体判断例1:过圆O: x2+y2=R2外一点P(a,b)到这个圆的两条切线,求经过两个切点的直线方程解:设两切点为A(x1,y1),B(x2,y2)若PA不与坐标轴平行,因为PA为圆的切线,则PA所在直线方程为:x1x+y1y=R2又P在直线上,所以ax1+by1=R2 ( 1)若PA与坐标轴平行,显然(1)式也成立.同理 ax2+by2=R2 (2)因为点p(a,b)在圆O外,所以a,b不同时为零,且x1,x2,y1,y2均为实数。
这意味着点A,B在直线ax+by=R2上。
故经过两个切点的直线方程为ax+by=R2此例题在解题过程中设了A,B两点的坐标共有4个参数,但它们不是最终所求的目标,所以不必去求它们。
只须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由含参数的方程(1)(2)可知,x1,y1与x2,y2分别是方程ax+by=R2的两组解。
即点A(x1,y1)与B(x2,y2)是直线上的点,因而可直接判断出直线AB满足的方程。
二、整体代换求值运算是数学一种常见的运算。
在运算的过程中若能根据已知灵活地进行整体赋值将可大大减化运算量,整体代入是常用运算技巧。
例2(1989广东高考题)已知i是虚数单位,复数z和ω满足zω+2iz-2iω+1=0且|z|=。
求证:|ω-4i|的值是一个常数,并求这个常数。
证明:∵z(ω+2i)=2iω-1,∴z=。
∵|z|=||=,∴|2iω-1|=|ω+2i|。
设ω=x+yi(x,y∈R),则|ω+2i|=|x+(y+2)i|==,|2iω-1|=|2xi-(2y+1)|=∴=·,解得x2+y2-8y=11∴|ω-4i|=|x+yi-4i|===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教材内容和目标教材内容: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地理环境不仅对地球上的各类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3. 了解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地理环境的定义、要素、相互关系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环境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区差异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步骤三: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讨论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地理环境对不同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总结归纳。
步骤五: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鼓励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该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
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市级公开课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个优秀的市级公开课教案,不仅要能够符合学科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原则以及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质量和设计能力。
一、市级公开课教案设计的原则1、遵循学科教学标准与教学大纲学科教学标准是国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检验标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的能力。
市级公开课教案设计要遵循这两个标准,并且将这两个标准贯穿到整个教案中。
教师应该详细阅读教学标准与大纲,并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梳理,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市级公开课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易错、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教师应该加以强调,并准确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疏漏,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
3、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也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于年龄相对较小和认知水平尚不成熟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来表现一些抽象概念与理论。
对于认知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深入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4、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也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在操作环节上,教师要严谨、细致,具体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知识。
5、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原则也要遵循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有效: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3-03-20T16:57:30.962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2月下作者:李巨伟[导读]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每个课之间的章节知识点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提升学生对知识点整体空间运用,实现高效率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思维学习的重要性,并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文本从利用分层教学体现整体性;展开阶段性测试及习题讲解,实现数学整体掌握;注重关联性,洞察整体脉络;提升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四点进行探讨分析。
李巨伟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723600【摘要】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每个课之间的章节知识点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提升学生对知识点整体空间运用,实现高效率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思维学习的重要性,并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文本从利用分层教学体现整体性;展开阶段性测试及习题讲解,实现数学整体掌握;注重关联性,洞察整体脉络;提升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四点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2-097-01引言:整体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整体性的方式内容、形式变化都关系想和学生的数学知识传递,让学生在整体性中自主学习获得数学知识技能与思维模式,激励学生能有效解答综合性问题。
在整体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有利因素。
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实践改革和教研任务。
一、利用分层教学体现整体性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会利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提升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 调整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 优化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06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对整体性原则的理解与认同
教师能够全面理 解阅读教学设计 的整体性原则, 认识到其重要性。
教师认同整体性 原则,将其作为 教学设计的核心 指导思想。
教师能够将整体 性原则融入到实 际教学中,提高 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不断进 行专业学习和实 践,提升自己的 专业水平,以更 好地贯彻整体性 原则。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整体性原则在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整合知识: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升理解:通过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思维:整体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促进发展:整体性原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 和学生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 实用性的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多个阅读材 料进行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 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的组织:按照逻辑顺序 和认知规律,将阅读材料进行分 类、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 系。
XXX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理解整体性原则的内涵
02
03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04
05
初中数学整体法讲解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整体法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体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整体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 整体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整体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整体法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数学题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如何思考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总结:解题时,我们通常会关注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关系,这就是整体法。
二、讲解整体法(15分钟)1. 解释整体法的概念:整体法是指对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2. 强调整体法的重要性:整体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3. 举例说明整体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案例1:(x2y)2-2(x2y)1引导学生将(x2y)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案例2:(ab)2-4(ab-1)引导学生将(ab)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数学题目,运用整体法进行解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整体法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体法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整体法的理解和体会。
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整体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整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整体法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整体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练习和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
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趋势。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与综合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化学素养的发展。
本文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索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保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
首先,整体性原则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该在整个单元中保持一致和连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整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需要在整个单元中保持连贯和完整。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整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制定教学策略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强调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初,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这些层次可以是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划分,也可以是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划分。
部分与整体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部分与整体的教案引言: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指导工具,以便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整体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同时注重细节,关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教案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将部分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目标相结合。
一、教案设计原则1.全面性教案的设计应该全面考虑学科知识的各个方面,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还需要将每节课与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相结合。
2.梯度性教案的设计应该具有递进性和渐进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进程,逐步深入讲解和拓展知识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3.灵活性教案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材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1.关注教学目标教案的设计应尽量贴近整体教学目标,将部分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符合整体教学目标的要求。
2.注重知识串联教案的设计要考虑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框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强调归纳总结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加深对整体教学目标的认识。
三、有效结合部分与整体教学目标1.明确重点和难点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重点和难点部分通常是整体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部分教学目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解题的关键信息 准确应用知识点 形成整体思路 围绕题干答题
2.知识定位 3、形成知识链接 4、表述完整性
2、提高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过程 需要许多酶的催化作用,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 的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基因 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高二生物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率 测试的研究课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要测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此装置实验测得 的 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来表示。 在植物体内,氧气产生于叶绿体 中,在线粒体中消耗; 还原氢产生于 叶绿体、 (场所),消耗于 (场所)。 叶绿体 细胞溶胶、 线粒体 线粒体
(填左或右移)1.5厘米 测定植物 甲装置 左移 呼吸速率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 甲装置 右移 (填左或右移)4.5厘米 净光合速 乙装置 右移 0.5 厘米 率
3、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 精发酵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而 不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 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 锥形瓶、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 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 液 (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 (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 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高三复习
整体性思路在解题中的应用
氧气变化量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差值
1、装置1液滴向左,装置2液滴不动 需氧呼吸
2、装置1液滴向左,装置2液滴向右 需氧呼吸和 厌氧呼吸 3、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向右 厌氧呼吸 厌氧呼吸或 4、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不动 细胞死亡
“整体性思路”
即看问题不能只观察它的局部,而 要将它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从整体 的角度来分析它。
(4)将三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 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8~10h)。 (5)观察 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
A套变浑浊,B套变浑浊,C套不变浑浊, 酵母菌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受氧气抑制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B C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 ③ 却的葡萄糖溶液
不加入 ① 石蜡油 加入10g活加入石蜡油, ② 性干酵母 铺满液面
加入10g活 性干酵母
不加活性干 加入石蜡油, ④ 酵母 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 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 小关系是: A>B>C (用“<、=、>” 表示),则假设成立。
一道主观题,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读完整道题,再开始解,是一种好习惯。 有时甚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体性思路”
在光合与呼吸实验题中的分析及应用
1、光合与呼吸生理过程之间联系密切,可看 成整体来分析问题
2、实验题中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 结论,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1、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 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 况。材料用具:保温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 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 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⑶第二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 骤基本同上,但不同的处置有: NaHCO3 ① 将装置中的NaOH溶液改为等量相同适宜浓度的 ;
溶液
② 将装置甲、乙均放在相同的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环 。
境中
乙装置右移0.5厘米⑷实验数据:实验操作30分钟 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 装置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 情况
(1)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 A、B、 C,设定A套为对照组。1号瓶锥形瓶中都加质量分数为10% 的NaOH溶液,3号锥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10mL的试剂2 、10mL质量分数 (2)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 ; 5% 的葡萄糖溶液、 2mL蒸馏水 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 试剂 2、10mL质量分数 5%的葡 萄糖溶液、2mLATP溶液;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 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3)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去除锥形 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 持续通入N2,B套 持续通入N2 ,C套 持0ml的葡萄糖 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 却的葡萄糖溶液 ③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加入10g活 性干酵母 ① 不加入石
加入10g活 加入石蜡油, ② 性干酵母 铺满液面
④
蜡油
加入石蜡油, 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 是 去除氧气 ,这是控制实验的 自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 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⑵第一步: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组合装置(如上图所示),编号 装有活的转基因植物,(装置乙中装有相 甲、乙。 ) 其中装置甲中 同的死亡的转基因植物作为对照 。 ② 向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均放入等量相同适宜浓度的 。 ③ NaOH溶液
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 的环境中 因物理因素引起 ④ 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 的气体体积变化 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光合净量 呼吸量
装置 方法步骤一 A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B
C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 ③ 却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 性干酵母
不加入 ①
石蜡油
加入10g活加入石蜡油, ② 性干酵母 铺满液面 加入石蜡油, 不加活性干 ④ 铺满液面 酵母
解题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