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柱基础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柱基础施工方案

(一)、基础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挖土方→垫层施工→放混凝土基础、地梁线→绑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回填土。

2、施工测量:

2.1施工测量准备:

2.1.1、校对测量仪器: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所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校准,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主要测量设备

2.1.2、复核水淮点及坐标点:

熟悉和了解业主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并

料场等地方,沿施工循环道边缘布置控制点,控制点用混凝土固定,并采取措施保护,防止损坏和移动。

2.2.3、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以及总平面图施测,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复测无误后,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2.3水准点引测:

2.3.1、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的四个水准点S1、S2、S3、S4,作为施工高程传递依据,以便相互校核。

2.3.2、现场水准点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法测量。

2.4基坑开挖测量:

2.4.1、基坑开挖定位测量:

①轴线控制网的设置:依据本工程建筑总平面图,确定基坑开挖的横、竖轴控制线。其控制桩应尽量远离基坑边并作好保护,以免基坑上部发生位移产生偏差,这样也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轴线控制桩。

②为了便于施工,基坑开挖边线分别为:地下基础底板结构外边缘≥800㎜为基坑土方开挖边界线。

③验线:采用本工程的结构轴线作为基坑开挖的控制轴

线,定出基坑开挖边线,并做好控制桩。先由施测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工长复检,专职质检员专检。在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公司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④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为了给后续结结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对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放线必须严格要求。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使用经纬仪,其测角精度为:2",边长精度为:2+2D。测量时,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并严格按规程中的水平角观测和精密测距的技术要求进行。

2.4.2、基坑施工高程测量:

①根据已布设的标准现场水准网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基坑四周布置标高传递基准点,以此点控制基坑的开挖标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基坑壁上每2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

②基底标高的控制:为了保证不超挖,在距基底设计标高lm处测设一标高,并抄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标高线来控制基坑挖土深度。

2.5地下工程施工测量:

2.5.1、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

①采用坐标法,先在基础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

然后根据基础平面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②将轴线控制点移至基坑边,并设置木桩做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该平面控制点与控制轴线网进行轴线位置的复核,其误差不超过±3㎜。

③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桩四周3m内不准行驶车辆和对方重物,并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影响精度。

④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⑤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2.5.2、地下结构的标高控制:

对于基础施工时,所需标高可以从现场内水准点逐步引至槽底,并在槽边适当位置设置水准点。基础施工时,可从槽底水准点向上传递,也可从现场内水准点直接引测,无论

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往返闭合,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2.5.3(1)辆碰压。

(2)(3)1) JGJ8-20072(4)要求,设计末规定时,按下列原则设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 处。

2) 建筑物和沉降缝两侧,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5)沉降观测的标志:根据本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选用隐蔽或标志。

(6)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

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3)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4)沉降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观测成果应包括:

a、沉降观测成果表。

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c、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d、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3、土方开挖工程

3.1施工准备:

3.1.1、开挖前应先平整场地,做好排水、降水设施的施工及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清理。进行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路线的勘察和现场坡道、循环道的设置。

3.1.2、开挖前应由政府规划部门、监理、设计单位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控制线、标准水平控制点及开槽灰线进行验收,并办理开工应具备的手续。

3.1.3、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对环境影响因素,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解决预防方案。

3.1.4、对进场机械设备进行验收。

3.1.5、提前办理市容、环卫的一切相应手续。同时办好夜间施工和处理好施工扰民问题。

3.2土方工程工艺流程:

制定土方开挖方案→轴线定位、规划验线、放槽线→组织挖槽机械及人员进场→分段机械开挖土方→人工配合平槽底、做排水沟→基底处理→验槽。

3.3挖槽顺序:

本工程设备基础施工与柱基础施工同时施工,柱基础从 轴线开挖,A-E同时开挖。

3.4挖槽方法:

本工程挖槽方法采用基坑开挖的方式,挖土深度为

2.35m,放坡比例为1:0.75,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挖土方式。

3.5挖槽机具:

主要施工机械:挖土机、自卸汽车。

一般工具:铁锹、小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

计量器具: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30m)等。

3.6挖槽范围:

平面:基础所包含范围加上基础垫层外围1000mm的工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